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0: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篇(1)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无旁贷,不仅要做好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转变观念,加强阅读

如果你不爱学生,就让他做题,做题,再做题;如果你爱学生就让他读书,读书,再读书。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的家长、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看做是“不务正业”,认为课外“远书”救不了中考“近火”,便对课外阅读不屑一顾。却不知道,近几年来中考语文卷开放性试题有所增多,对阅读理解要求也提高了。命题者在向我们投放信号:要强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要求,尤其是应加强课外阅读。面对题型的开放、命题观念的改变,如果再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的积淀,学生答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快速转变观念,更要引导我们的孩子和家长积极投入到语文素养提升的队伍中来。

二、激发兴趣,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教师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推荐他们喜爱的课外读物,并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开展“古诗朗诵会”“读书格言接力赛”“小小读书辩论会”“课本剧比赛”“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出墙报、制作好书推荐卡、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每次活动我都大力地夸赞那些读书读得好的,和读书进步很大的学生,让他们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给方法,体验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x书方法,他们才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小学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浏览文章,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学会精读,努力做到边读边想,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圈画、批注。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会做摘记,让学生准备一个读书摘抄本,把好词佳句或者是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长期积累,一定会“厚积而薄发”,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加强交流,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交流不仅仅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回馈。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低年级的读书交流,教师要参与的多一些。从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文章字数入手,再了解故事内容,进行简单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他?不喜欢谁,为什么?)如果要检查孩子是不是真的读明白了,还可以根据课外书的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进行读书竞赛。这样粗浅的交流,学生有了读书的成就感,慢慢地就养成了浓厚读书兴趣。中高年级便可引导他们进行组内交流,小组成员在平时阅读中,发现优秀读物要互相传阅,并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包括情节欣赏、人物评价、阅读感受等,他们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五、家校配合,亲子共读

篇(2)

一、培训目标:

以着力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重点,以“立足课程、聚焦课堂,提升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逐步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培训对象

红卫路小学全体在岗教师。

三、培训内容

第一板块:研修专业

目的:分别通过舞蹈、合唱、素描、色彩、队列、田径相关项目和阅读策略的培训,提升音乐、美术、体育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第二板块:研读专著

目的:以读书分享的形式交流,树立现代知识观和教育观。

内容: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教师视野。

要求:结合老师们的阅读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树立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生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板块:研学课标

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各校区分学科教研组,研读20xx年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

要求:帮助我校教师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第四板块:研究教学

目的:各教研组研读教材,撰写教案。

内容:(1)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2)撰写教案,选取典型案例,研讨课堂教学技能。

第五版快:信息技术

目的: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12学时)

内容:一是教学资源的获取,掌握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二是简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简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三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

要求:一、根据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配备的班级多媒体设备、交互式软件的特点,创新培训方法,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作业、考核等任务。

四、具体安排:

(一)专业研修

1、参加人员:全体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和部分语文教师。

2、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3、培训时间地点:音乐:8月15—16日,师范附小一小;

美术:8月17—18日,阳光中学;

体育:8月19—20日,z实验学校;

语文:8月24—26日,望湖小学。

(二)集中培训(8月20—29日;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日期方式参训对象内容地点负责人具体要求

8.20 上午讲座全体教师师德培训报告厅胡昕

下午分组 讨论全体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指定教室(分教研组进行)

8.21上午互动 培训20xx年8月—20xx年8月进入我校的教师新进教师培训报告厅z新进教师:学习红卫路小学的各项常规(打包成电子稿);集中互动培训 其他教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

下午

8.22上午讲座全体教师“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专题讲座报告厅z

下午分组 研讨全体教师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方向指定教室(分课题组进行)江毛顺请课题组长假期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书籍,对下学期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规划

8.23上午学科专题讲座全体语文 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报告厅z

全体数学 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二楼 会议室z

下午读书 分享全体教师读书分享报告厅石英梅老师在暑假期间,选读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以备交流。

8.24上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课例研究汇报报告厅胡燕敏 胡昕各课例研究组做好汇报准备

下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自育自学”课题组汇报报告厅各课题组做好汇报准备

8.25上午讲座1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报告厅z

讲座2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报告厅

下午讲座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报告厅

8.26上午上机 操作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各校区 微机室胡燕敏 卢淑娟考核分两项内容: ①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 ②请老师们进入下面网址http:///有相关题库请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考核是现场答题,现场出分。

下午现场 考核全体教师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的考核各校区 微机室

8.27上午同伴 引领全体教师课标解读(主讲:教研组长)指定教室z自我回顾。反思一学年以来在所任学科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以案例呈现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如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等,每人准备文字材料以备交流。

经验 分享全体教师交流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指定教室

下午研讨全体教师研读教材(阐述分析本册教材),讨论学进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指定教室各备课组进行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

8.28集体 备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老师抽课题备课指定教室z①提前公布课题,全员撰写教案。②分组研讨,选取典型案例。②教师代表现场讲解教学设计③再次修订教案,反思内化。

8.29无生 上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教室z提前确定好每位老师抽课题和授课的具体时间地点。

备注:

1、请每一位老师结合暑期培训内容,针对每一项活动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各位老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及时反思、总结,并按要求填写“培训参与录”。所有参训教师于8月28日下班前把“校本培训参与录”交到教研组长处。

篇(3)

关键词 新教师;教学成长

近几年,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中比例越来越高,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队伍中最有生气、最活跃的力量,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好,富有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技能水平不高,要实现从新手阶段尽快走向适应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每个青年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一、追求终身学习,在读书中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青年教师的继续学习对于自己的教学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青年教师读书,要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学科资料与书籍,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基础,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带动学生读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年教师读书,要读专业学科书籍,读名家经典作品、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核心条件,只有扩展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读书,要读教育科学书籍,读教学论、课程论书籍,教育学科知识是广大青年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使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运用原来知识、经验开展教学。

我们可以发现,名师们都有着儒雅的风度、广博的素养,造成这样一个共同特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工作累了,捧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上一段,在喧嚣中寻得一份悠然。总之,青年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读书的习惯与信念,在读书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给自己以更深的激励和启迪。

二、探寻名师足迹,在模仿中学习

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希望自己能够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教育过程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环境的深入了解,缺乏将理论结合实践的驾驭能力。这时就需要从其他名师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多观摩,多模仿。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到:“我的教学功底是在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移植别人优秀的、成功的科学成果,虽然是一路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研究,但对刚刚踏入教学和科研大门的青年教师来说,依然不失为一条捷径――既能体验教育科研的过程,又可以夯实自己的科研基本功,还能缩短从教之初的适应期,取得明显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习。青年教师在优选经验基础上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教案材料,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参加名师公开课,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实施技巧和教学评价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模仿。就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照搬照做,模仿的初级阶段是再造性模仿,“这是一种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模仿,是一种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青年教师可以整体模仿,“依葫芦画瓢”整节课整节课的将名师的教学模式转移到自己的课堂上,也可以局部模仿,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模仿名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最后是创造。当青年教师的再造性模仿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学技能日渐提高,能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应对,举一反三。“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从而达到模仿的高级阶段――创造性模仿。”

三、利用网络资源,在交流中成长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网络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其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及作用。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可以作为青年教师补充专业知识、扩大专业视野的大平台,青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良好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等等,学习名师经验,改进教学策略。网络资源更新快,青年教师对于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不断受到新理念的熏陶,发生新思维的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

近年来,由于具有“开放、合作、共享”的特性,网络新生事物――QQ群组、论坛和博客,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青睐。QQ群组、论坛和博客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为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给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塑造了一个平等、互助的交流氛围。在班级QQ群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讨论,倾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逐渐改变自身,改变课堂,改变学生,师生间的情感也会更加融洽。在教育论坛中,信息共享可以发展到资源共享,思维共享,生命体验共享,为群组教师创设了一个即时学习、即时互动的新环境。使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在群体教师的帮助交流下,得到更多意外收获。在博客上,青年教师利用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教学经历、心得体会、生活感悟等写成文章,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资源积累库,让别人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同时推广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长年累月的记录,青年教师在开放交流中得到启迪,在教师同仁的激励下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说网络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四、挑战小课题,在研究中积淀

教师的教学成长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实践只有在理论支撑的基础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青年教师们采用。小课题研究是青年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实际问题进行观测、调查、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出日常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的活动。具有“小”、“近”、“实”等特点,适合正在从事一线教学、科研方法能力尚不全面的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小课题的“小”要求青年教师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进行学习研究;“近”就是要求小课题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实”就是实在,要求小课题实实在在,研究效果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小课题研究小、近、实的特点符合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是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根据教学成长的需要,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制定研究方案。在收集资料阶段,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实施问卷调查、访谈等获得相关材料。在整理分析阶段,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思考,得出初步结论。在完善结论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青年教师正是通过一个个小课题研究的锻炼,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参与大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能有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总之,青年教师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通过模仿名师提升专业思想,通过读书来扩充专业知识、利用网络扩展视野,通过研究小课题提高专业能力。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

[2][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4).

[3]薛法根.人生三堂课―我的成长故事[EB/OL].http:///book/Con-tents.Asp・ID=270,2012-03-12.

[4]夏立新.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N].北京:中国教师报.

篇(4)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1、角色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

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动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在教学《春天来了》的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盼秋游、发生在汽车上的事、祭扫烈士墓、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野炊啦、我遇到了难题、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既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1、动动做做

在教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钮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

儿童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拼拼摆摆

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4、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

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篇(5)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篇(6)

    [关键字] 课程合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历史思维,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57-6241(2004)12-0048-05

    国会最近对美国历史教学基金(the Teaching American History Grants)(该基金旨在鼓励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员和公共历史学家的合作)的空前投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中激发了新的兴趣。本来,各个层次的历史学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在,受联邦政府空前积极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正加入到这些合作性的专业发展课程中来。

    2002年6月,美国历史联盟(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History)的主任,BruceCraig,与美国教育部的人员组织了一次会议,讨论美国历史教学基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历史协会(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美国历史学家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及美国国家社会科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等三个组织的执行领导。这三个组织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并出版了多种资料,包括图书和小册子等,这些资料将合理的历史学、教育学学术成就与建议性的课堂教学(suggesting classroom practice)整合起来。

    会议的一项成果是,教育部人员责成上述三个组织制订一个文件,以便为美国历史教师确立合理的专业发展基准。他们要求组织者提出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预期结果。于是,2002年8月,三个组织从中小学校、大学历史系、教育学院的教师以及公共历史学家中遴选有关人员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开会探讨美国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以下内容就是他们思考和经验的反映。

    历史是对于过去的研究(包括对一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沿革的研究)。历史学家Peter Steams(译者按:世界史研究者和历史教育研究者,乔治?马森大学教务长,曾任美国历史协会副会长,他是制订本文件的工作小组的主席)认为:“过去产生现在,现在产生未来。有时候,虽然晚近的历史足以说明某个重要的发展变化,然而我们却经常要回过头去进一步确认变迁的各种因由。只有通过历史研究,我们才能把握事物的变迁历程;只有通过历史,我们才能逐步领会引起变迁的各种因素;也只有通过历史,我们才能理解一种制度或一个社会的哪些因素不因变迁而延续下来。”学习历史不仅能培养学生恰如其分地把事件置于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而且能发展其研究技能(research skills),增强其分析性思维能力(analytical thinking)。为确保这些思维和研究技能的实现,我们应该随时重新审视教学的专业发展方案。

    本文件建议,为了历史教学的专业发展,必须对各类合作加以规划,并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按照某种普遍的标准来确立合作,并考虑其计划性、参与面和持续的时间。第二,合作必须包含处理历史内容的合理方法。第三,合作必须充分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第四,合作必须强调几种可界定的思维习惯,它涉及在各种成形的辩论中运用证据和解释,以及理解历史中的各种变迁问题。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合作必须帮助教师掌握各种特定的评价方法。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合作性课程都必须依靠以下两个基本的假设: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历史思维三者应该互相交织、相互关联;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历史思维必须与课堂教学经验联系起来。

    专业合作的基准

    为了专业的合理发展,合作规划一开始就要吸收中小学教师参加。

    考虑到教师所在学校的利益以及教师对开发自己的专业课程的意识,一开始就应吸收中小学老师参与合作,使之成为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的成员。咨询委员会应当考虑:是吸收一整个部门的教师参加(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还是只吸收相关年级或特定学科(如美国史、世界史、经济学、地理学、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学学科)的教师参加。讨论的内容应包括:哪些书籍、论文和网站可为不同的研讨会所用;各种研讨机构应该邀请哪些人开讲座;教师们的各种要求和期望等。

    要预先评定师生的知识基础及其课堂需求。

    应当考虑参与项目的师生在内容知识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及对他们而言,相关教学材料的可利用性。

    专业发展课程的重心应该是:经由评估而确定下来的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

    合作应该包括:让教师们参与拟订基金项目的各项目标,并对这些目标的修订提出建议。

    各类专业发展课程必须长时期地维持下去。

    合作的具体安排(可能通过大学里的合作者进行)应包括:邀请大中院校的教师参加各种年度性的专题讨论会和大型研讨会,以推动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支持这些合作的资金要足可支撑。

    应该大力提倡教师与其同事之间进行专业方面的合作。

    这些合作方式包括各种非正式座谈会或研究会的探讨(及在网站上的有效交流),合作出版,以及专业研讨会上的报告交流。

    在地方教育机构中,应当要求资深教师为其同事指导各种小型专题讨论会。

    给在职培训或专业发展课程提供机会,让资深教师或大学院系的同行指导如何处理从各种专题论文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及相关内容,并将它们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职培训机会还包括:为教师提供一份课程概要,其内容从各种读物、讲座及教学计划样本中收集而成,教师将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实施教学。

    教师队伍中那些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能充任促进者(facilitators)(facilitator:会议的主持人或活动的促进者、推动者,此处取后一种意思。教师培训的促进者不仅要维持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而且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新手理解如何将大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去。其任务是为教育活动提供信息资源或教育识见,从而促进一个集体(例如讨论小组或课程编制组中其他成员)相互间的积极作用。可见,其职责不是提供专门知识,而是沟通与提高他人的专门知识。)角色的,应确认其资格,并在合作方案中授以领导职务。

    合作方案应尽量吸收大学/学院的历史教师,尤其是那些有中小学教育经验的教师参与。

    如果专业发展课程面向一个特定的学区,那么,项目规划一启动,就要请该学区里的历史科与社会科协调员(coordinator)(coordinator:“召集人”或“协调人”,前者如某校历史委员会的召集人,后者如某市(或学区)学科课程或教学的协调员,此处应为后一种意思。)充当顾问。在这种有特定学校和学院的学区里,培训活动既要在中学、也要在学院里举行。凡对培训新历史教师负有责任的人都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课程内容的基准

    为教师提供机会,使之及时了解新近的、主要的历史研究成果。

    教师们应该探讨有关美国史的主要时代划分法(periodization schemes)及这些分期法内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远非历史“事实”的干瘪叙述。因此必须使教师养成以各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

    必须帮助教师运用现有的、合理的课程模式(contentmodels)。诸如“1994美国历史教育成果评价框架”(theU.S.History Framework for the 1994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等文件皆为有益的指南。假如在某些州的课程标准里,历史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待,那么历史学科的专业发展就要遵循该州的课程标准。

    为教师提供一份合理的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包括与特定历史主题相关的一手材料、新近的二手材料及历史网站,当然也要包括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材料。

篇(7)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引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如何激趣,首先要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遇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