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白雪公主改编剧本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

篇(1)

[关键词]美国;动画电影;贵族爱情;传奇爱情;民间爱情

20世纪初,电影艺术在美国开启了发展之路,随之而来的是动画短片的发展,当时的动画短片常常作为传统电影的暖场片进行播放,内容以夸张搞笑的动作为主,时长较短,与其说这是动画短片,不如说20世纪初的动画电影是一种在影院播放的滑稽剧。[1]这种“配角”地位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迪士尼公司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开端,美国动画电影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仅在电影时长方面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影片内容层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越。也正是自这部影片开始,美国动画电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改编浪潮,一直到20世纪末期,活跃在美国影坛上的动画电影大多是改编自童话故事、经典儿童读物或世界知名小说。纵观这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美国动画电影,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结构简单、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均是以“爱”为主题所展开的故事,而其中真挚的爱情故事自然成为主流,此时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发生在王公贵族之间,王子遇到公主的爱情模式成为其中之经典。20世纪末期,改编经典文学作品的动画创作已不能适应观众日益提升和逐渐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品位,包括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的龙头企业开始在保持动画电影核心主题的基础上,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于是一批褪去奢华的平民形象及充满想象力的非人形象逐渐登上美国动画电影的舞台,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正如前文所述,“爱”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那么在日益丰富的影片题材中,爱情故事自然不会缺位。在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动画影片中,爱情故事也不再局限在王公贵族之间,这些故事逐渐褪去了王族的光环,或是走进民间,或是走向更加神奇的领域。本文将在通观美国影坛上书写爱情故事的动画影片的基础上,以贵族爱情、传奇爱情和民间爱情做简单区分,针对影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睡美人》《小美人鱼》及《美女与野兽》《怪物史莱克》《花木兰》《钟楼驼侠》展开论述,对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进行探析。

一、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

当1933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初期制作,在拍摄之前,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迪士尼公司正在进行一次愚蠢的投资,他们认为没有人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一部幼稚可笑的动画片,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上映后所引发的巨大观影热潮证明了迪士尼公司的投资眼光,而这种开启美国影坛动画时代的影片所讲述的正是王子与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2]《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改编自《格林童话》,其中的女主人公白雪公主在后母王后的逼迫下逃入森林之中,遇到了七个善良活泼的小矮人并度过了一段平静欢乐的时光。但王后出于对白雪公主美貌的强烈嫉妒对白雪公主穷追不舍,单纯善良的白雪公主在王后的阴谋中误食了毒苹果昏死过去,而唤醒白雪公主的唯一方式就是王子的吻,最终王子吻醒了白雪公主,二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这部影片的内容主线来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并非一部典型的爱情故事片,因为在这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中,男主人公即王子都是缺位的,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似乎成为影片的唯一主角,而展现真善美的最终胜利也成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意旨。事实上,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来,美国动画电影中很少出现典型意义上的爱情片,这与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具有很大关系,其中的爱情故事也是作为阐释“爱”之主题的辅线而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美国动画电影中爱情故事为观众所带来的感动,就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王子虽然仅在最终关头出现,但他的吻是解除诅咒的唯一方式,这一重要的角色定位无疑强化了爱情的力量。在首部动画长片引发巨大轰动后,迪士尼公司推出了动画影片《仙履奇缘》,《仙履奇缘》的故事原型是大众所熟知的“灰姑娘”的故事。[3]影片开始于王子选妃的舞会,在舞会上借助魔法的辛德瑞拉与王子相遇共舞,但当12点的钟声敲响后,辛德瑞拉被打回原形,继续过着被继母和继母的女儿们欺辱的生活,但对辛德瑞拉一见钟情的王子却拿着辛德瑞拉遗失的水晶鞋挨家挨户地寻找,最终,能够穿上水晶鞋的辛德瑞拉成为王妃,与王子在王宫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简述《仙履奇缘》的故事情节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影片与迪士尼公司先前推出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主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设置上看,《仙履奇缘》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不是公主,但依然是善良、单纯、美丽的形象,而男主人公则同样是一位风度翩翩、情感专一的王子;从人物关系设置上看,白雪公主和辛德瑞拉都在后母的虐待下生活,王子则承担着拯救者的任务,与王子相遇都成为影片中女主人公幸福生活的开端;从表达主旨上看,两部影片都是在歌颂以女主人公为具象表征的“真善美”,批判以后母为代表的“假丑恶”。在具有诸多相似的之处的同时,相比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而言,《仙履奇缘》中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明显占据了更多的篇幅,并担任了更为重要的叙事角色。除上述两部动画电影之外,在美国影坛上还有包括《睡美人》《小美人鱼》在内的多部讲述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人物形象设置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代表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也反映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的共同特点。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

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所造就的观影热潮已成为历史,这些贵族爱情故事虽然经典,却因不断的重复和固定的套路而不再备受关注。1991年,一部突破传统美国动画影片中贵族爱情局限的影片《美女与野兽》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被视为贵族爱情向传奇爱情转型的经典之作,为美国动画影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随后的动画电影发展中,还涌现出了《怪物史莱克》《僵尸新娘》等书写传奇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依然以“爱”为主题,以“真善美”为追求,但凭借独具创新性的题材选择而获得了不同国度的观众的喜爱。在影片《美女与野兽》中,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爱情故事,即女主人公贝尔和因诅咒而化身野兽的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中,贝尔的父亲在森林中迷路,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野兽的城堡,野兽外表狰狞、个性暴戾,将贝尔的父亲囚禁在城堡之中。闻讯赶来的贝尔为了拯救病中的父亲,提出用自己作为置换,并答应野兽自己将永远留在城堡之中。事实上,野兽是受到诅咒的王子,他需要得到贝尔真挚的爱才能破除诅咒,为了使贝尔能够爱上自己,野兽极尽所能地讨好被幽禁在城堡之中的贝尔,但这种虚伪的示好并没有打动贝尔的心,贝尔依然在伺机逃跑。直到有一天,逃出城堡的贝尔意外陷入了狼群之中,已经逐渐爱上贝尔的野兽不顾一切地救出了贝尔,甚至面对思念父亲的贝尔决定将其送回家中,而自己甘愿以野兽的面貌永远孤独地生活在城堡之中。影片的故事发展至此,野兽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美貌善良的贝尔,而贝尔也在野兽的关爱中慢慢动容,最终,解开诅咒的野兽重新变回王子,整部影片以圆满的结局收场。虽然《美女与野兽》的剧情并没有完全跳出贵族故事的藩篱,但曲折的情节设置和“野兽”这一极具个性的形象设置却使影片增添了传奇色彩,开启了不同于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的爱之篇章。同样讲述美女与兽之间爱情故事的影片《怪物史莱克》上映于新世纪之初,这部影片创造了近2.7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其后续拍摄了三部续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展现出这一系列影片备受欢迎的程度。与《美女与野兽》不同的是,《怪物史莱克》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设置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和怪异的,从这一层面来说,这部影片已完全打破了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设置。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史莱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奇怪丑陋的长相使史莱克养成了孤僻的个性,独自生活在森林之中。史莱克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暴君打破,暴君不仅侵占了童话王国,还霸占了王国的公主。为了夺回自己长久以来的生存之地,史莱克踏上了与暴君对峙并拯救公主菲奥娜的征程。在拯救菲奥娜的过程中,史莱克逐渐地爱上了美丽的公主,但公主期望前来拯救自己的是英俊的骑士,对史莱克的骇人形象十分失望。从这一情节设置来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不再像传统的贵族爱情故事一样讲述着一见钟情的爱情,而是更具现实感地呈现出了情感滋生的过程。最终,美丽的菲奥娜公主甘愿变成与史莱克一样又胖又丑的怪物,幸福地生活在由史莱克夺回的森林和王国之中。可以说,正是这种完全有悖传统的形象设置和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设置,使《怪物史莱克》中的爱情故事更具吸引力,从而创造了票房奇迹。

三、美国动画电影中的民间爱情故事

就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历史而言,一直存在着许多改编剧本,而改编的对象往往是童话故事或儿童读物,很少涉及严肃的悲剧著作,而影片《钟楼驼侠》则自《巴黎圣母院》中汲取灵感,大胆地进行了改编。影片的主人公是加西莫多,但主要的爱情故事却是在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之间展开的,同时,对于这三位主人公的形象设置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不仅美丽而善良,而且十分勇敢,在众人嘲笑加西莫多的丑陋形象时,她能够仗义执言;在卫队长菲比斯身处险境时,爱丝梅拉达又英勇地从水中救起了菲比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菲比斯是一位英勇而富有博爱心理的形象,他不仅掩护爱丝梅拉达从圣母院逃脱,还与加西莫多共同逃脱恶人浮罗诺的追捕,在影片的结尾同样善良而勇敢的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终成眷侣,展现了一段平凡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在《钟楼驼侠》上映后不久,同样书写民间爱情故事的影片《花木兰》上映,在北美及中国等地区均反响良好。在影片《花木兰》中,我们看到的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与少将军李翔之间的爱情故事,二人从战友变为情侣的过程伴随着硝烟与生死,正是这些生死考验使木兰与李翔之间建立了真挚而坚定的情谊。事实上,动画影片《花木兰》虽然是以中国历史故事中的花木兰将军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但在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方面却与真实历史有很大的差别,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替父从军的忠孝木兰,还看到了勇于追寻真爱的新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4.

[2]蔡志军.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J].社会科学论坛,2007(24).

[3]王建陵.杂糅与全球化文化生产:以迪斯尼动画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篇(2)

关键词:动画剧本改编颠覆传统两面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公主与青蛙》和《怪物史莱克》从剧作上来说是运用典型传统剧作模式来演绎了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和角色的颠覆一样,两部影片在剧情上颠覆大多是桥段上的。比如蒂亚娜吻青蛙结果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菲奥娜吻史莱克后彻底变成怪物等,但这不影响影片在总体剧情上的传统走向。无论开端如何新奇另类,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发展、感天动地的和团圆成长的结局,无一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模式中;不管角色怎么改变,风格怎么改变,桥段怎么改变,永远是换上新瓶的老酒。

篇(3)

情景剧,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肥皂剧,是一种主要以室内场景为背景,以大众生活为内容,以幽默对话为语言方式的轻喜剧,如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和我国的《我爱我家》等。音乐情景剧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和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由当事人自己或在参与者的协助下加以解决,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

本文所指的音乐情景剧来源于学校音乐教材及学生实际生活,针对小学生某些行为及心理现象,以让学生在情景化、游戏化的表演、欣赏、体验、感悟中,了解音乐作品内容,表达音乐作品思想,从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与探究。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与分类

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鉴赏(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扮演(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扮演及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创编(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创编剧本)。

1. 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通过聆听、观看视频,了解音乐情景剧的内容、表现形式,体会艺术美感,提高审美品位。如观看《白雪公主》《丑小鸭》《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龟兔赛跑》《猫》等。

2. 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表演(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角色内心情感并予以把握与呈现。如扮演《蜗牛与黄鹂鸟》《大鹿》《小红帽》等歌曲里的角色。

3. 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如在教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围绕这首歌“我对妈妈的爱”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妈妈不在家”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分享,提炼典型事例进行编创与排练:

场景一:

【旁白】下午放学,学生甲像平时一样高兴地回家。 (音乐响起,师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 “乓乓乓”敲门却无人应答(声效:敲门声),“咦!难道妈妈不在家?”只好自己取出钥匙开门进去,书包一扔,直奔餐厅,“肚子好饿啊,怎么一点饭都没剩?”拉开冰箱也没有吃的(声效:无奈),于是一脸沮丧地感叹:“要是妈妈在家该多好啊!”(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旋律)生退场。

场景二:

【旁白】学生乙的妈妈是一位医生,经常加班,昨晚给病人做了一个大手术,一夜没合眼,这不——

学生乙: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音乐:《小星星》主题旋律)

学生丙:在灯下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题目,转身求助妈妈时,发现妈妈睡着了,一边摇一边责备妈妈:“妈妈,妈妈,你怎么又睡着了?快醒醒,给我讲讲这道题怎么做呀!”(音效:焦急与吵闹)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唱给妈妈的歌,看看歌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4. 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扮演或创编剧本(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爸妈不在家》《考试失败》《老师我想对你说》等。

二、音乐情景剧的实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认知发展

1. 感知觉能力。通过了解剧情、扮演角色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角色所做、所思、所感,更准确地把握并表现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体会喜怒哀乐,在剧情的发展变化中体验各种冲突,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觉得到发展与完善。

2. 思维与记忆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记忆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而以往的教学多以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对歌曲,尤其是歌词的记忆,然而,一学期一年过后,学生当时能够熟记的曲目能完整背唱的已所剩无几。而角色扮演则是通过理解与体验性的尝试学习,使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歌词,深入了解歌词,大胆表现歌词,从而记住歌词。这种体验式的意义识记不仅使学生记得轻松,而且不易遗忘。如在不同风格音乐背景下,《蜗牛与黄鹂鸟》的情景表演,从带着动作配合摇滚节奏的歌词朗读,到配合歌曲音乐的表演唱,再到配合《班得瑞》展示的情景剧,学生每一次的练习都不是盲目地、机械地重复,而是有预设、有目的、有准备的。学生在这样层层深入的体验与表现过程中已充分融入角色形象,歌词内容早已牢记于心。

篇(4)

关键词:影视艺术;动画片;故事创意;基础;剧本;编剧

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方兴未艾,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08年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比2007年增长了28%;影院动画片也相继有《葫芦兄弟》、《风云决》、《喜羊羊与灰太郎之牛气冲天》等多部作品问世,创作发展的态势令人欣喜。尽管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部分动画片的艺术质量也随之有所提高;但是,其中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还不是很多,从总体情况来看,既不能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也无法重铸中国动画片之辉煌。有些作品还因为艺术质量平庸低劣而无法进入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就目前的创作、生产状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多出精品佳作,不断拓展市场和扩大影响。

要提高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当然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其中究竟是技术为重,还是故事领先?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不可否认,技术的革新会给动画片创作以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三维立体技术已成为动画产业的新方向。但是,光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故事创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一个精彩动人的好故事,影片既无法吸引观众,也无法打动观众,动画片的创作便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钱运达所说:“与电影一样,优秀的动画片同样需要好的剧本。故事不吸引人,即便产量上去了,国产动画依旧难得人心。”①事实也确实如此,据《文汇报》报道“日前有调查显示,仅有14.2%的人爱看国产动画片,81.9%的公众认为国产动画片缺乏创意。”②由此表明广大观众对国产动画片的艺术质量还不满意,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因此,如何紧紧抓住故事创意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片的艺术质量,不仅是一个在创作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理论研究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虽然动画片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样式,它不注重追求表现生活的真实性,而往往运用夸张、变形、神似等技巧,借助于想象、幻想、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反映生活和历史,并借此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它在叙事上仍然和故事片一样,需要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作为基本框架,然后运用各种绘画形式和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演绎和动画形象的塑造去显示主旨内涵。由于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群是少年儿童,所以精彩动人的好故事就显得尤其重要。舍此,即使动画造型再生动、技术手段再高明,也很难引人入胜,产生长久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影院动画片,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剧情故事和动画形象也要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中外动画发展史上一些成功的经典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美国的《白雪公主》、《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以及前不久引起轰动的《功夫熊猫》;还是日本的《铁臂阿童木》、《龙子太郎》、《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抑或是中国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宝莲灯》等,无一不是如此。又如,制作成本仅为600万元,还不能称为精品佳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收益却高达7000万元,创造了迄今为止国产动画片国内票房的最高纪录。它于2009年春节档放映时,不仅在与一批中外故事片的PK中取胜,而且还战胜了投资1.5亿美元的迪斯尼动画大片《闪电狗》。但就其技术而言,并不先进,大部分为flas,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其获得成功的各种原因中,影片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则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动画片创作中首先重视故事创意,力求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作为基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如何才能使动画片的故事精彩动人呢?窃以为在故事创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为了适应不同层次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动画片的故事题材应该切实做到多样化,力求丰富多彩,力戒单调划一。

古代和现代、历史和现实、传说和寓言等,都应该成为创作的取材领域,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更不能一窝蜂地去拍摄同一题材类型的作品。只有不断拓展题材领域,才能从中开掘出有新意的素材作为故事情节。无疑,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当然是取之不尽的宝库,过去许多国产的优秀动画片大多取材于此。例如,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改编创作的动画作品就有不少,从1941年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始,到此后陆续拍摄的《大闹天宫》、《人参果》、《金猴降妖》、《西游漫记》、《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等,故事情节均取材于该小说。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经典之作,但是,我们的创作目光不能局限于此,不能老是从《西游记》里寻找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而应该扩大视野,另辟蹊径,否则就不可能有很大的艺术创新。创作实践证明,取材新颖往往会赋予作品独特的新意。例如,无论是根据民间谚语演绎的《三个和尚》,还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的《天书奇谭》,都曾受到广泛好评,而其题材的新鲜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我们今天在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时,也要注重渗透更多的现代意识,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元素,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以利于更好地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动画片创作既要注重开掘民族文化资源,也要注意涉足中外各民族共同关注的一些内容,以不断扩大题材领域,使影片能引起中外观众的共鸣。因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今天有不少现象和问题是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所共同面临和关心的,动画片创作也应该面对与触及这些现象和问题。例如,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通过一条年幼的小鱼尼莫的曲折经历,不仅表现了成长教育的主题,而且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则往往涉及到人性的异化、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主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故而其主旨内涵就具有普世性价值。

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现实题材动画片的创作,努力捕捉和开掘现实生活中适合于动画片创作的题材,以弥补这类作品创作之不足。由于种种原因,现实题材动画片的创作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拍摄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过去此类题材的多数作品往往存在着以简单化、概念化的方法去图解现实政治的不良倾向。但是,也有若干值得赞赏的好作品。例如,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对两个性格有缺点的孩子的生动描写,说明了小缺点也会带来严重后果的道理。不仅故事情节有新意,而且巧合、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影片具有独特的讽刺喜剧风格,至今仍有美学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拍摄于90年代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是一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的现实题材系列动画片,颇受欢迎和好评。由此说明,面向现实生活的动画片也可以拍摄出令人赞赏的优秀之作,关键还在于创作者的眼光和功力。

当然,除了题材的多样化之外,叙事形式、技巧手法和美学风格也应该多样化。我国动画片的叙事大多为封闭的戏剧式结构,采用这样的叙事形式也拍摄了不少成功的作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题材范围的不断扩大,叙事形式等也应该日益多样化,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总之,要在创新中求变,努力推陈出新。

其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乐”的关系。

由于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群是少年儿童,所以重视发挥其教育功能,做到“寓教于乐”并没有错。但是,要正确把握好分寸尺度,不能因“教”而损“乐”,即为了突出教育性而削弱其娱乐性和观赏性。应该看到,有些国产动画片说教意味太浓,而生动性和趣味性较欠缺,故不受观众欢迎,也很难拓展市场。因此,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动画形象表达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主题,如何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某些人生的感悟和有益的启迪,则是故事创意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一些优秀作品的成功往往得益于“乐”与“教”的有机统一,即把表层叙事的生动有趣和深层内涵的哲理开掘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上,首先要突出“乐”,使之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而“教”则应该建立在“乐”的基础上,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对其内涵意蕴能思而得之。在这方面,国外一些经典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特别是美国动画片,其“寓教于乐”的经验似乎更为成熟。例如,《狮子王》表面上描述了一个非洲草原上动物王国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观赏性和娱乐性都很强;而实际上其主题富有深刻的哲理,能让观众很自然地从动物世界联想到人类世界,透过故事去品味内涵、领悟主旨。《功夫熊猫》则让观众始终在笑声中观影,在快乐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影片结束后仍能使观众意犹未尽。创作者在轻松、搞笑中让观众接受了影片所传递的励志主题和文化内涵。由此可见,没有“乐”作为基础,“教”的作用便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是,如果只重视“乐”,而忽略了对影片内涵意蕴的开掘,也无法获得观众的充分肯定。例如,国产动画大片《风云决》依靠精彩的动画技术、流畅的武打场面和颇有想像力的电影镜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也有评论认为其“华丽有余、内涵空洞”,“除了渲染神秘莫测的中国功夫,还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聂风’与‘步惊云’空有一身盖世神功,谈不上具有什么优良的品质、可贵的品格。整部影片提供给观众的更多是视觉震撼。”故而“从《风云决》的制作看,中国动漫技术已是国际水平,但也正因为如此,其在内容上,主要是在文化和价值上的贫困也就显得特别的突出。观众走出影院之后会发现,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这才是《风云决》真正的软肋。”③由此可见,如何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传递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意蕴,使观众走出影院后有所思、有所得,乃创作者应切实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三,在故事创意时,既要把少年儿童作为市场消费主体,充分考虑其审美爱好、娱乐需求和接受水平,又要兼顾其他年龄层消费群体的观赏需要,情节不能太简单,内涵不能太直白。

因为如今看动画片已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好的动画片同样能吸引成年人,使他们也能获得审美的享受。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动画片创作的成人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一些优秀的影片往往是老少咸宜的作品,具有多层次的内容和寓意。给少年儿童的是一个浅显、有趣、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生动故事;而与此同时,成年人又可以从中感受到启迪智慧的丰富内涵,大家各取所需。

正因为优秀动画片拥有庞大的观众群,所以其票房收入可以超过一般的故事片。例如,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改编拍摄的《花木兰》,1998年全球票房收入为2.35亿美元,位居当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第9名,使许多大制作的故事片望尘莫及。如果《花木兰》被我们中国编导来改编拍摄的话,很可能会照本宣科,艺术处理比较严谨,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迪斯尼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故事创意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尽管原来的故事已经很生动曲折,富有传奇色彩,但迪斯尼在改编时为了使故事情节和动画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特增加了宗庙守护神“木须龙”和蟋蟀“叽叽”两个动物形象,由此衍生的情节充满趣味,更能吸引少年儿童观众。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花木兰命运遭遇的描写,使之更加曲折坎坷,以此满足成年观众的娱乐需求。由于该影片采用的是中国故事,所以也较好地借鉴了一些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从而突破了迪斯尼动画片的一贯风格,使之具有较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而由梦工厂拍摄的《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很快便打破了动画片的票房纪录,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这是一部向中国文化致敬的动画片,用该片导演斯蒂芬森的话来说,“《功夫熊猫》是一封给中国的情书”。此片无论是故事创意、动画形象还是画面造型,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观众所熟悉和喜欢的,所以老少咸宜,引发了观影热潮。显然,无论是迪斯尼还是梦工厂,其成功的经验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往往与动画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没有令人难忘的动画形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反之,倘若没有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动画形象也不可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因此,在叙述故事和展示情节的过程中,要注重于塑造动画形象,使之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文化风采,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调查,当下在中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画形象中,有19个动画形象来自国外动画片,只有“孙悟空”属于国产动画形象。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片对少年儿童所产生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强。所以,如何塑造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动画形象,既是当前中国动画片创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故事创意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从以往各类成功的动画形象塑造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律。

首先,动画形象要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并给他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这种个性和特点既表现在造型设计上,也表现在性格描绘上。中外动画史上的一些经典形象,无论是国外的唐老鸭、米老鼠、史莱克,还是国内的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等,都是外形独特、性格鲜明的动画形象,能使观众过目不忘。在动画形象的诞生过程中,角色造型十分重要。它既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性,又要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同时还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角色造型就要兼顾各个方面,融合多种元素。例如,《大闹天宫》的角色造型就较好地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民间木刻、古代绘画等多种元素,不仅与影片的题材内容相一致,而且突出了民族文化风格,颇受好评。一般来说,角色造型在故事创意阶段就要有较成熟的构思,最终由导演、动画设计和绘画把剧本的文字描写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此外,性格描绘则是体现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段。为此,创作时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和一般化,要注重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显示其独特的个性。《怪物史莱克》之所以风靡一时,就在于史莱克这一形象不仅外形奇特,而且个性鲜明。虽然他既不漂亮又不爱干净,却更贴近现实生活。《功夫熊猫》在塑造熊猫阿宝的形象时,也注重赋予其独特的造型和性格,这个憨态可掬、顽皮幽默的胖熊猫,在误打误撞中成为“龙战士”;经过师傅调教和自我磨练,又身怀武功绝技,最后终于战胜了凶残的雪豹。其形象颠覆了我们对国宝熊猫的固有认知,成为一个娱乐大众的新的银幕形象,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其次,在塑造动画形象时,要注重强化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使之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2007年在法国创下了暑期收视第一的佳绩,而且在美国福克斯频道首播的《中华小子》,是一部以少林寺为故事背景的功夫动画片,它在动画形象设计和绘画风格上就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其故事和形象均获得了外国观众的青睐,从而使中国动画片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该片导演张天晓认为:“中国民族动漫要让世界接受,关键还是要坚持民族风格和国际运作。”④事实也确实如此,纵观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以前曾颇受好评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金猴降妖》等影片,还是近期受到好评的《勇士》、《福娃奥运漫游记》等作品,其动画形象均突出了民族特色。反之,投资1.3亿的国产动画大片《魔比斯环》因忽略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故事和人物都缺少中国文化元素,故票房惨淡,不受欢迎。因此,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动画学派”的优良传统,充分扬其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当然,注重强化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不意味着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并不意味着拒绝或排斥域外先进的创作观念和技巧手法,而是要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大胆地学习、借鉴和汲取一切有益于中国动画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使动画形象更符合今天观众的审美爱好,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好莱坞“拿来主义”的做法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他们都能把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地组合在影片中,使之为其影片的主旨内涵和创作理念服务。但是,其作品仍然带有明显的好莱坞电影印记。

应该看到,要塑造出为广大观众喜爱的、有影响力的动画形象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编剧、导演、动画设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由于一些经典动画形象拥有很多观众,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就当下的创作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塑造一批新的动画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激活一些经典动画形象,不断延续和拓展其故事情节,从而赋予这些动画形象以新的美学生命力。例如,当年很受欢迎的《黑猫警长》只拍了5集,而《邋遢大王》也仅拍了13集,故而,现在完全可以延续原来的情节线索继续拍摄下去,使这些动画形象重新活跃起来,继续保持其美学生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让一些有影响的老动画片焕发生机,使其动画形象以新的面目出现在银幕上,以满足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20年前拍摄的《葫芦兄弟》是一部13集的电视动画片,200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运用数字技术将其改编拍摄成一部85分钟的影院动画片,上映后颇受欢迎,20天的票房收入就突破了800万元。⑤可以说,该影片的成功也开创了国产动画片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使更多老动画片有望以新面目重返银幕。

第三,要注重通过书籍、影像制品和其他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动画形象的影响力,使之为更多的观众所熟悉和喜欢。

动画和漫画本身就是紧密相关的,许多动画片就是根据漫画作品拍摄的。为此,一些原创动画片也完全可以改编成漫画书出版。至于影像制品、生活用品和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应该同时进行。由此既可以及时回收投资,又可以普及动画形象。在这方面,且不说国外许多动画片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仅以国内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和营销而言,近年来也有一些较好的典型。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就开发了许多衍生产品,不仅出版了图书和光盘,而且开设了不少“蓝猫”品牌的儿童用品连锁店,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使“蓝猫”形象广为人知。又如,创作《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宏梦卡通有限公司在动画片播出之后,图书总销售额就达1.5亿元,音像收入5800万元,品牌授权2007年达到3000万元,并开发衍生产品470多种。⑥

显然,动漫的创作、生产和营销应该形成一条完整有效的产业链,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需要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只有使产业链环环相扣,运转正常,才能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动画形象也会随之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要有好的故事创意,创作出好剧本,就要有熟知动画创作特点和剧本创作规律的好编剧。而目前中国动画片编剧人才相当匮乏,不但职业动画编剧寥寥无几,而且有志于从事动画片创作的作家也非常少,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动画片拍摄之需要。近年来,尽管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应邀参与了一些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但因其尚不了解动画片的艺术特性,故写出来的剧本很难被采用,成功率不高。从目前国内动画人才队伍的组成状况来看,并不缺乏绘画高手,但很缺乏会讲故事的编剧;不缺乏加工型技术人才,而缺乏创意、策划、导演、编剧、制片、营销等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正如台湾动画导演沈澎所说:“中国不缺动画制作人才,但缺创意人才……一部动画片最主要的还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创意故事和情节”。⑦因此,在各类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要注重于创意等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培养动画片编剧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动画院校和创作生产机构的注意,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工作,为编剧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而针对目前动画片编剧青黄不接的现象,则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弥补人才的断层。

首先,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吸引一些优秀的作家和影视、戏剧编剧从事动画片的剧本创作,既要鼓励他们积极拓展,大胆创新;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动画片创作中的作用,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在这方面,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国内动画片的剧本报酬太低,与电视剧剧本的报酬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之大型动画片的生产周期较长,难以很快见成效,所以一些优秀的作家和影视、戏剧编剧对于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就缺乏积极性,不愿涉足于此。没有好的编剧,哪里来好的剧本呢?而没有好的剧本作为基础,又怎么可能拍摄出高质量的动画片呢?为此,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动画片的剧本报酬,实行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则可以设立动画片剧本创作基金和奖励基金,给创作者以必要的资助和奖励,使他们能安心于剧本创作,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好作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动漫创作的投入日益增长,因此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扶持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应该是可行的。

其次,为了更好地拓展国际动漫市场,也可以聘请国外一些有经验的动画片编剧参与国内动画片的创作。

因为他们了解国外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所以创作就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弥补国内编剧的不足之处。例如,《中华小子》就是由法国编剧重新编写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根据动画片题材内容和故事创意的需要,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也是解决编剧人才短缺的一种途径。在这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另外,可以采用校企联合举办编剧进修班的方式,使一些具有一定创作经验的编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逐步成为创作的骨干。

应该看到,编剧固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生活基础、经验积累和创作才华十分重要。但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创作视野的拓展,对于编剧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各种知识的“充电”和创作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好编剧的必要环节。而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则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编剧的培养工作富有成效。显然,逐步造就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编剧队伍,是夯实动画片创作基础、提高动画片创作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之,在动画片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故事创意这一关键环节,抓好剧本创作这一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对于目前国产动画片来说,这一环节恰巧是薄弱之处,亟需弥补和改进。否则,由于基础不牢固,即使后面的各项工作再有成效,技术手段再先进,也难以使影片成为受观众欢迎的精品佳作。

① 张蕾《动画编剧人才20年断层亟待弥补》,《劳动报》,2007年11月17日。

② 王磊《何吸引动漫迷》,《文汇报》,2008年6月30日。

③ 孙丽萍《国产动画寻求突破,塑“文化之根”是当务之急》,《经济参考报》,2008年7月28日。

④ 潘妤《动漫坚持民族风格至关重要》,《东方早报》,2007年8月20日。

⑤ 张懿《数字技术让老动画焕新生机》,《文汇报》,2008年6月29日。

⑥ 游婕《国产动漫:最缺的是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5月12日。

⑦ 李婷《国产动画片,编剧在哪里?》,《文汇报》,2008年6月2日。

Story originalityis the foundation of cartoon

ZHOU B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