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0: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县域工业经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但是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融资难等问题。一方面,这就需要强化金融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多种形式的贷款,比如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等;鼓励民营资本入股地方商业银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就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县域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同产业之间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一起构成了整个县域的产业结构。目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瓶颈就是过渡依赖资源。劳动力和资源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和管理等因素根本不占优势,这就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在县域经济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而这些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以耗能高、污染高和技术低、产能低的“粗放型”产业结构为主。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身独特优势,在竞争的过程中难以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仅是会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会阻碍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资金不足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的持久推动力。资金不足,将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无法支付高昂的企业内部研发成本,严重制约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备资金作为持续推动。即使企业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在产业集群的一开始就能够解决相关的资金问题,但是市场本身却是瞬息万变,这就使得企业想要凭借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有效发展是较为困难的。
(三)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虽然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慢、总量小、档次低,并未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加工能力低,深加工企业都不具备较强的带动性;其次,产品档次不高,缺乏科技含量,产品的特色不够鲜明;最后,企业在积累与提升自身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使得县域工业的发展严重受阻。因此,县域经济之中的工业还不能给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其主导作用。
三、强化金融改革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设想
针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业务的同时努力形成与县域工业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金融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服务水平。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创新农产品订单融资产品,围绕农产品订单提供积极的信货支持,推动订单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农产品流通金融服务,支持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支持场内商户的融资、结算和银行卡服务。积极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以,扩大农产品物流项目,建立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互补的农产品交易体系。大力推动农户金融业务转型,优化调整农户货款客户。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融资能力
我国在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小额货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传统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较弱,集体经济不够发达,所以在传统地区此类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要构建多层次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小额货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满足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
(三)完善非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
非金融机构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县域中的农户提供金融机构所难以提供的各种便利与服务。这就使得非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户的日常生活、扩大生产经营等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出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非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引导,进一步规范农村的金融秩序,并且不要干涉农村中的亲戚之间的各种小规模的信贷活动。但是却必须要对这类金融活动之中所产生的契约提供法律上的保护,让其逐步的规范化,更好的发挥出各种非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修水;瓶颈;突破口
一、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瓶颈"
(一)融资难依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多数企业业主自有资金不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进行了融资,有的甚至不惜成本进行民间融资,导致财务成本过高,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在二次担保融资时,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而造成无法融资,使得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后,银行贷款审批比往年更为严格,金瞬化工、森源电子等企业因担保贷款被拖延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二)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低。2011年以来修水县工业用地十分紧张,但大部分投产企业土地利用率都在50%以下,容积率在0.5以下,每亩投资强度不到50万元,亩均税收在1万元以下,如合协织带和湘赣有色金属项目分别有近10亩和50余亩闲置土地。
(三)协议产能和实际产能差距较大。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状况和经营策略等多种原因,实际产能往往远远小于协议产能量,如合协织带年产3300吨织带项目,一期仅上72台织带机,1至9月产能不足300吨,一期产能仅占协议产能的三分之一;创新标准件年产8000吨标准件项目,实际产能仅700吨;养蚕人茧丝绸项目签约建设8组自动缫丝生产线、50台箭杆织机,仅上6组自动缫丝生产线、19台箭杆织机。
二、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县域经济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才会使我国整体的经济面貌得到改善。因此,如何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要运用多种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业担保公司要新增注册资本,达到国有商业银行准入门槛,扩大融资担保额度。成立注册亿元规模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缓解返乡创业人员的资金难题。创新工作举措,对返乡创业存在资金困难的人士,对其所在乡镇集体土地的合法房产发放县级房产证,将财产变成资产,为其创业融资提供有效质押。深入推进新型银企关系,积极利用承兑汇票、贴现、保函等金融新产品。同时,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用于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二)要多方谋划破解工业用地难题。国土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低丘缓坡政策,利用好国家允许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开办企业政策。组织村组选派代表与企业直接进行商议,双方自行约定土地入股事项,并经村组法定程序通过和县政府同意,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合法改变土地用途。鼓励园区企业兴建高层标准厂房,对企业新建三层以上标准厂房按照用地面积给予补贴。
(三)要对投产项目做好专访和评估。要组建投产项目评估组,对所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行专访和评估。对有扩能改造可行性的企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对未按期达产达标的企业,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推进的时间节点。对未达到招商引资协议内
投资总额、产能要求规定的企业,跟踪服务单位和企业主必须在三个月内启动扩建计划,对无扩建计划的将采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收回闲置用地、回购厂房、征收工业地产税等措施进行逼进逼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其快速达产达标。
三、结语
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修水县乃至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在工业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开源节流,统筹规划,既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机制,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修水县的工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梅.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2010.
[2]周金堂.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
关键词 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形势和问题;思路
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在国际上处于重要地位,从工业总量上来说,中国已是名符其实的“工业大国”,世界文明史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由工业化带动的,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警,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就谈不上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工业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一、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发展工业
加快工业化,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经济要素空间的调整,是新一轮经济增长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县域工业化将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工业的要求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核心,县域工业的发展也决定着我国工业化能否充分、彻底实现而成为关键因素。
(二)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是解决就业的基本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是创造产值最大,对财政贡献最大,容纳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每百元净产值创造的财政收入来看,工业是农业的2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的10倍多,工业化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条件,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渠道。工业化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实现城镇工业化,城镇发展才会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资金保障。没有发达工业的带动和支撑,扭转财政困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无从谈起,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赖以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所在。
二、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资料表明,大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财政收入的80%来自工业,工业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结合县的实际又快又好发展,还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比较突出;二是龙头、支柱企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链还不完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还没形成。四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和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有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能更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培育优势企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引资平台,有利于工业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四是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的思路
实现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扩张规模、培育支柱,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企业和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
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是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也证明重点大企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有工业振兴靠骨干的意识,坚持择优扶强,培育优势重点企业。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系为纽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推动手段,搞好现有企业整合和发展,实现规模扩倍、效益翻番,形成大企业集团。
(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产业上,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努力大部分县已处步形成了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产业,但基本上还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竟争力还不强。已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相互之间的优势难以互补,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因此选准并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是县域工业化的关键。
(三)加快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
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有恒久的存在价值,并且向着“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强县就是依靠中小企业起步的。要根据资源特点和地域条件规划乡镇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解决了工业项目集约用地,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克服了环境容量不足等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将在县域内形成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区域,推动县域工业化向更高层发展。
(四)立足于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县域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立足于农业资源发展工业,是县域工业的自然选择,也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牧产品加工业投资相对少、成本相对小、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是县域现实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道路,应大有可为。要谋划更多的有规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出台优惠和鼓励政策,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推行承诺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改革了县乡财政体制,这些都可以为加快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还要结合实际研究财政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务上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五)解决好建设新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适时、充足的资本供给是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疏通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的资本短缺,一是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部门,进而探讨成立专业银行,进一步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化经营的投资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基金筹措可以县域民营企业的互组金、信用担保金、财政基金为主要来源。三是建立县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缓解贷款担保难,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四是采用股份制动员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
(六)加强企业管理,全力协调工业经济运行,大力发展工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
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抓科技创新。完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手段,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县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竟争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鼓励和扶植大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中心。是要大力扶植这些企业创造一批名牌产品,造就一批名牌企业,县域工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县域工业产品不仅要在国内竞争,还要紧盯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融入全球流通体系。发展外向型工业的意识要加强,步子要跟上,一是抓合资、外资企业搞出口产品,二是要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创国际名牌产品,力争在短时间取得突破。
关键词:发展历程;制约因素;潜在优势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 A
洛川县是以苹果为主的典型农业大县,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50万亩苹果规模目标已经实现,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现阶段,地方收入匮乏,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力与日俱增。谋求工业强县之策,做大经济总量,是我们面临的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立足县情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发展特色工业,培养新型财源,超常规、创造性地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战略决择。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有史以来,洛川都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地方工业因受资源制约,一直是一条“短腿”。我县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全县共89户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400万元,占GDP的9.7% ,拉动力为1.1%。整个工业经济表现出“两小三低”的特点。即工业规模小、在一、二、三产业中占的比重少;工业企业效益低,对地方财政贡献份额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低。纵观洛川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地方工业初级萌芽阶段
从解放初期到1979年。地方工业从木器、简单农具加工、砖瓦烧制发展到简单农机具制造、印刷、五金、建材业,工业产值由8万元增加到390.5万元。
第二阶段: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到1986年。地方工业以烟草加工、酱醋酿造、粮油加工、农机具修造为主,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食品、建材、服务等一些小型加工工业企业体系。全县兴起了社队都办企业的,成为乡镇企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但因体制和机制等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低谷。
第三阶段:农业工业兴起阶段
1986年县委提出了“以农致富”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粮、油、烟、果”四大支柱产业,先后办起了麻纺厂、油脂厂、烟叶复烤厂、精致食品厂、玉米淀粉厂、果品加工厂等。到2000年,工业企业达到85户,其中县办企业13户,工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总产值达到9050.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为19%,初步形成了农业工业体系的雏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加之运行机制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部分企业运转陷入困境,使我们这个经济总量很小的县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淀,严重困扰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起步阶段
2000年以来,随着苹果产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地方工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初步走出了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圈子,向现代工业发展的轨道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2年引进1.4亿县内元建成外商独资企业伊天果汁厂,从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实现了县内唯一的与国际市场要求相接轨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引资3200万元建成规模型企业金苹果包装纸箱厂,改制组建了延安果业集团公司,围绕苹果产业形成了果网、果袋、选果、贮藏、包装、加工等专业经济格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2003年以来,县上提出了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思路,使县域工业发展从理性上得到了升华,并渗透到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二、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潜在优势
洛川工业发展缓慢,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的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观念上的差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业发展方面没有进行过住址的思考和探讨,缺乏具体的、有效的推进工业化的方式、方法和策略。1986年以来,我县“以农致富”战略深入人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苹果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们拓展思维的惰性。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思考的多、研究的多、想的办法多,而对发展地方工业研究的少、考察学习的少,出实招谋求高税利企业的办法少。二是区位上的差距。我们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交通仅有陆路运输,区位优势很不明显。而且,地下矿藏资源匮乏。1987年以来,县上邀请有关单位来洛勘探地下矿藏,到目前共打深井12眼,仍然没有明确结论。三是职能上的差距。作为县级政府,无权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相关政策来促进和保障工业的发展。比如土地问题,审批权限在中省,县级政府无法在有限时间赢得一些重大项目争取和建设的主动权。四是基础上的差距。一方面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在工业发展投入的人力,财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看,目前还没有整体素质高、综合效益好、管理水平高、对地方财政贡献份额大的典型企业或企业群。现时,缺乏工业经济管理类人才。全县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中专以上),但工业管理方面的人员占不到1%,即使是工业专业学习毕业的人才,也大都从政或从事其他行业。
应当看到,洛川发展工业经济潜在的优势。一是我县塬面广阔,土地平坦、发展工业具有优裕的土地资源。二是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空气质量高、环境容量大,发展工业具有优越的环境资源。三是黄延高速、青兰高速穿境而过,铁路和等级公路在境内连接成网,发展工业具有相对快捷便利的交通资源优势。四是实实在在的财政困难,促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在发展工业、开拓税源方面逐渐形成了共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成熟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投资方面的倾斜,给我们创造了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县苹果产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已成为我们发展工业的比较资源优势;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为我们发展工业创造了基础条件;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为工业提供了保障。
站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角度,宏观审视工业发展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五个发面的共识。
第一,突出工业经济的发展地位,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前提
工业化体现着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后劲。工业快速发展,农业才有竞争力;工业基础雄厚,财政才能根深叶茂;工业化程度越高,城镇化才有可靠的财政支撑。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立足县情实际,依靠推进苹果产业化带动县域工业化,是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首选战略。因此,必须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谋划工业,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苹果产业化建设、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按照“苹果指导、工业强县”的思路,促进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项目兴工之路,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之举
没有项目,特别是没有好项目,工业化就只能是一个概念,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只能是一句空谈。我们必须立足苹果资源优势,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经营苹果产业,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围绕苹果产业多上项目、上新优项目,形成纵向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化配套企业群体,依托苹果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横向的集约化的工业企业群体,全力打造财政新的支撑点。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相对区位优势,积极争取石油化工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市场潜力大、前景看好的优势项目,形成能够引领我县工业经济的优势企业群体,实现工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不断创新工业投入机制,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只有创新机制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在洛川这样一个工业落后县,银行贷款投入有限,自我积累发展太慢,不创新工业投入机制,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要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民营独资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县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使之转化为吸引投资的积极因素。进一步理顺招商体制,创新招商理念,广开招商渠道,落实优惠政策,以优势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开放促开发,千方百计吸引县内外资金,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第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攻重点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在企业登记、税收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一律平等,甚至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到看一眼,厚爱一分,扶持一把,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坚持放胆、放手、放开,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动员个体大户、农村经济能人投资办厂,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创办工业企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或购买国有集体企业。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第五,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保证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环境好、商机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就会聚集;环境不好,就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要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引导、规范、监督、服务上来,解决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使之成为一个有限、有为的政府,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制和舆论环境,为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提供体制和组织保障。
三、加快洛川县工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加快工业发展,必须落实好“四大战略”。
1、资源开发战略
驰名中外的洛川苹果是我们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资源。要依托洛川苹果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优势,进一步宣传造势,赢得外商外资投入洛川工业企业的发展;土地是我县发展工业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要按照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确定工业发展区域,集约开发利用,优先发展具有促进地方财政增长的高税利企业;空气资源是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资源,依据这一优势,全方面宣传引导,兴办环保、保健型高效益规模型企业。
2、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是强化项目工作的行政推动效能,形成上下协调的抓项目工作的行政推动机制。各级领导每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跑项目、争资金上,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项目有责任,年度争取项目工作要有奖惩。二是做好工业项目的统筹工作。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分门别类,建立充分、科学的项目库,明确近、中、远期目标,动员全县各级全方位争取。三是加强对项目的考察论证、跟踪监测、绩效评估,确保项目引进不落后,前瞻型强,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对地方财政及苹果产业发展贡献大。
3、人才推进战略
造就一大批工业经济管理人才是发展工业的关键。一是根据项目落实情况,千方百计引进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和工业经济管理人才,为地方工业发展输入高素质的能动力量。二是努力做好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争取联合办学、委培、定向培养等形式,为县域工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三是加强对现有工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使其尽快成为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骨干人才。
一、全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及一季度工业发展情况
通过一天多的参观,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起步良好,工作富有成效。各县区、各方面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重视程度高,工作抓的紧,建设步伐快,各集中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要素聚集和承载发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强。
(一)工业集中区建设亮点纷呈,蓄势待发,有气势,很给力。这两天我们参观了七个县区的工业集中区,可谓亮点纷呈。白河县土地条件差,为发展工业开山改河,政府想方设法捆绑各类资金支持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十天高速通车机遇和靠近十堰汽车城的有利条件,把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吸引回乡创业。县工业基础较好,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较高,获得省上奖励,特别是展览馆展示了工业发展的历程,对今后的发展有高起点的规划,给人鼓舞。汉阴县集中区工业机构健全,政策到位,入园企业在投资强度和建设进度与优惠政策实行“双挂钩”,同时汉阴县还成立了“小吃办”,鼓励本地人士外出创业,并给予资金扶持。有引进来的政策,也有推出去的政策。紫阳县的土地条件也是很差的,蒿坪是紫阳县难找的平坦地势,借助于安川高速的通车,改善了交通条件,能够舍得好田好地招大商。平利县利用当地的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发展两头在外的工业,为拉大城市骨架,捆绑各类资金,建设河堤、道路等园区基础设施。石泉、汉滨利用月河川道的条件,工业集中区建设也很有气势。通过现场察看,大家都有所收获,建议明年的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也采取现场会形式。一沓沓文件,不如现场一看,要眼见为实,看看园区是不是在变化,入园企业是不是都投产达效。
(二)一季度工业经济给全市经济撑了腰,出了力。一季度全省GDP增长13%,我市GDP增速15%,高于全省,排名靠前。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7亿元,增长57.2%,实现增加值34.3亿元,增长36.5%,产值、增加值的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顺利实现“开门红”,工业经济为全市经济增速做出了贡献。
二、园区建设要加热升温,强力推进
在多次会上我都讲过,要加快发展,必须强化率先发展工业的社会共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必须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大发展的主战场,把园区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县域工业集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有利于集聚生产要素,集约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省上重视支持、加快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政策机遇,抓住新一轮连片扶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添加动力、提供支撑。
(一)下茬捆绑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各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快,但还不能满足需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进集中区道路、电力、供水、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的也要实现“三通”。项目建设需要很多部门的支持,今天请市直相关部门参会,就是要求在资金安排上向工业集中区倾斜。筑巢引凤要创新模式,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采取BT等模式垫资兴建,政府分期回购。
(二)下力推进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入园企业既要有投资强度的要求,也要有建设进度要求,配套的优惠政策要和强度进度实行“双挂钩”。集中区土地投资强度必须要有严格限制,使有限度的土地资源更好的发挥效益。对投资按期到位,建设进展快,如期竣工投产的项目要给予奖励和扶持;对圈而不建、迟迟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坚决实行退出机制,以此促进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对已签约项目,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实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有效益。
(三)用心服务入园企业。入园企业在招商的时候要靠优惠政策引进,实施过程中要靠保姆式全程服务奖补政策推进。我们往往在招商引进的过程中重视,在推进过程中重视的不够。项目建设关键在推进过程中,强力推进,要制定一个时间表,一季度完成多少,二季度完成多少,啥时候建成投产达效,要和我们奖补政策联系起来。用心服务就要把企业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办,要帮助企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会后,各县区要抓紧与企业和有关项目业主搞好对接,就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理出清单,明确解决问题时限和责任人,并报市工信局备案。分管县区长要带头,部门要敢于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对照清单逐个销号。需要市上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市工信局牵头,提出解决建议报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或争取上级协助解决。
(四)解放思想,树立信心,不遗余力地招商。
一是深刻认识招商是园区建设的灵魂、核心。今天上午考察五里工业集中区,杜氏兄弟挂面有几句话对我很有触动。一个农民由起初的生产挂面小作坊,发展到去年销售5000万,远期规划要达到3个亿。第一句是“咱们到处在招商,到超市一转,到处都是商机,都是项目”。全市的超市仅挂面就有四五十个品种,他认为,凡是市场需要的,就是商机。第二句是“啥都没有,啥都能干”。没有服装品牌,可以做服装,没有汽车品牌,可以造汽车。啥都缺,他的概念是啥都能干。第三句是“小商品,大文章”。再小的商品,做到极致了就能成就大事业。看了和听了杜氏挂面企业的介绍,他的信心、决心、雄心都给人触动。
二是观念要更新。咱们的自然禀赋是资源。矿产、水能等是资源,劳动力也是资源。平利的凯瑞斯,到这里来建厂,主要是看重劳动力资源,员工交了三金后,月工资1800元,这在南方是招不到工人的,在我们这也不是很满员。软环境也是资源。外出务工的,回到本地有人脉资源,感觉心里踏实。石泉的奥邦锻造,看重的是工业用地比较便宜,又是石泉本地人,有些人脉资源,搞发展比较踏实。市场也是资源。汉阴县的管材,来落户,就是看重和占领的市场,管材因运输原因供应是有半径的,不可能运到全国各地。包括砖厂、水泥厂等这些市场半径非常有限。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关键要找准着力点进行推介。
三是“西瓜要抱,芝麻要捡”。翻身大项目要盯住,劳动密集型的微小企业也要抓,糖葫芦要串起来,“小工程”要形成“大群体”。要立足于集中区的有利条件,以资源换项目,以优势引项目,以集中区招项目,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项目进驻集中区,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各园区要辟出一块微型企业创业园区,鼓励小企业入园。微型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这些企业发展,他们就能孵化壮大,就能由小做大。
四是放下身子招商。要有一股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来抓招商。首先要以外商招外商。平利利用凯瑞斯服装项目,招加工拉链和服装面料的企业,紫阳富硒水项目,招生产包装箱的企业,靠现在的外商来招商,来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利用在的温州、福建等商会进行招商;其次要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各县区要掌握他们的情况,解放他们的思想,每年利用春节期间外出成功人士回乡之际,以县区为单位召开座谈会,用优惠政策感召,用乡情亲情感动,实实在在帮助回乡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吸引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第三要组织企业法人招商。企业法人去招商更有针对性。5月份,由市工信局组织,各县区积极动员企业法人和园区赴榆林招商。陕北有富余的资金,有准备好的项目。要把陕北的富余资金吸引到来发展。
三、力挺二季度,保持好势头,加压实现“双过半”
的工业之所以增速第一,是因为基数太小。今年全省工业下达的目标是将近18000亿,是430亿。的存量不及有的地市的增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松劲。按照玉鹏局长所讲,要实现“双过半”目标,二季度要完成111亿的工业产值,40亿的工业增加值,28亿的工业项目投资。工业经济是难干的好活,但又是不得不干的重活。我市自然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发展手段乏力,财政对工业支持也很乏力。各位县区分管领导和经贸局局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刚刚进入工业战线,面对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做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组织水平,希望能尽快熟悉工作,争取工作主动。
(一)明确完成目标任务的着力点和着力企业。各县区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把“双过半”的任务落实到包抓部门、到企业、到人头。要明确时限和责任人,明确完成目标任务的工作机制。严格通报、督办、奖惩等工作机制,力促任务落实。
(二)着力培育规上工业。培育规上工业是我们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如果没有52户规上企业进盘子,就不可能有增速第一,没有去年底进入盘子的37户规上企业,就没有我们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今年要把1500万元左右,可能进入规上工业的的企业,提前摸底做好工作,工信局负责做好培育,统计局负责做好统计工作,要共同给力。今年要在304户规上工业的基础上,再进入35户,力争达到340户。
【关键词】双江 工业 企业 发展 问题 思考
一、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总量偏小,企业规模有待提升
今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虽有5家超过上亿元,虽是历年增长较快的一年,但与市内其它县相比,我县工业企业反映出分散且规模小的局面。
(二)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层次有待升级
规模以上工业中,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名优产品较少,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少企业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市场竞争力弱,我县33%规模以上的工业生产,都是以林业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原料来源受限,企业常常因原料不足而停厂。另外,从精制茶制造业看,一方面,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的集中程度还不高,加工深度不够,使企业在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都呈现出分散的局面,形不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加工技术的普遍落后,技改投入少,家庭作访的原有现状难以适应茶叶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地方茶也就无法做出名优茶,生产附加值低。
(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大
全县6户规模以上企业,就有3户为高耗能企业,工业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过量开采资源,或盲目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则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进一步制约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工业增长得益于新建华能电厂,明年电站投产一结束,生产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如无大项目投产,增长的基数,客观上将对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既要在工业经济总量上增长,又要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提升,发展前景仍很严峻。
(四)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县域工业企业多数规模小、分布零散,当前,相关产业尚未能有效地向重点区域集中,造成土地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既产生不了产业集群效应,也不利于工业污染治理。二是县级财政可用财力不足,使工业投入资金不够。金融部门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着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
我县工业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工业企业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企业创业人才及管理人才少,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的现象。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更是落伍。人才匮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快速成长,进而影响县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应当认识到,工业是我县经济的主体和支撑,面对当前我县工业中存在的规模小、技术落后、工业附加值不高、工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环境缺少吸引力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县工业应结合本地实际,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先要转变观念,即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另一方面,以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工业企业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同时,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指定扶持政策,形成激励机制。实行名牌产品奖励、保护和促销政策,要充分认识我县工业经济的客观环境,科学定位本县域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使政策切实加以贯彻实施。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要继续支持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集中资源壮大骨干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能发挥本地优势的特色加工型企业,淘汰高耗能,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企业集中联片生产,使工业污染得予更好的治理;四是对于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倾斜。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工业品进行深加工,以双江目前的情况和发展传统来看,政策重点应该积极推进茶叶的精深加工,提升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拓宽发展思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融资难、人才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工业企业的发展步伐。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资金方面,应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资金扶持优势产业。在人才方面,要尽快实施人才战略,从吸引科技人员、培养技术工人等方面入手,通过委托大专院校代培和职业学校专门培训等方式方法,为工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一)突出工业主导,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从本质上来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遵循“绿色工业”发展理念,依据区域的总体产业布局,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布局调整。重点扶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梯度发展、园区空间集聚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要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尤其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助推工业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夯实工业的支柱地位,加速工业经济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按照“优品质、调结构、强特色、促增长、育龙头”的基本思路,重点发展输出型高效农业和品牌型绿色农业,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推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立足资源的比较优势,以提高品质为突破口,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其次,推动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经济发展,创新农业土地的流转模式,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订单式农业发展。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等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最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效实现“农市对接、农超对接”,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
(三)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城镇经济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借助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劲动力,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其中的关键是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业”、“宜居”之所。要加强城镇交通、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提升城镇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农产集中,夯实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