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0: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供应商管理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引言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医院其他各科室都基本建立了从门诊挂号、开药、收费、发药为基础的HIS系统。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实验室LIS、影像科PACS、电子病历等专业的专科软件也在医院广泛使用,而医院对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在信息化方面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是破解采购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二、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现状分析
(一)对供应商线下管理困难
没有建立全程的、规范的、流程化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导致院方工作人员对供应商分类管理难、资质证件资料无法及时查阅和追溯。
(二)不能对供应商所提供的医疗物资评价进行及时反馈
医疗物资质量异常、送货及时评价等数据工作量非常大,供应商最近三个月是否有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要想了解供应商对医疗物资的发货、质量和数量是否与订单相符……这些信息采购有关人员完全依靠手工统计,不仅效率低下且无法共享,质量异常反馈等交互邮件,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且跟踪难度大。
(三)医疗物资入库时手工录入繁琐、工作量大
医院对医疗物资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库管员对采购的医疗物资登记入库时进行手工录入是一项量大且繁琐的工作。
三、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一)规范供应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物资管理系统可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医院对供应商上传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证等证件进行资质审核;证件临近有效期院方和供应商会收到系统自动发出的有效期预警提示,以此来提醒供应商更新有效证件。规范化的供应商管理,不仅为远方采购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避免了供应商对资质证件更新管理不及时的问题。
(二)优化采购流程,减少采购员工作强度
从创建采购订单到入库实行网上一条线轨道化流程,操作简单,节约时间,采购人员可通过供应商管理平台对供应商直接下单,让工作人员从繁琐的采购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避免了重复作业,规范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供应商可在线下竞标成功后,将合同号及合同签订的医疗物资进行编辑和上传,院方采购员在合同有效期内对供应商进行下单时,选择供应商后将会自动显示合同上的物资类别和数量,减少了采购员采购的工作量,提高了采购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订单统计
医疗物资管理平台可分时段对订单进行统计。供应商可以通过查看订单统计了解销售业绩,院方可通过查看采购员的统采购统计单,将各采购员的订单数量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的设计
(一)需求分析
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可以使院方根据供应商的供货类别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科学有效地对医疗物资供应商进行资质证件审核并可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平台下单、供货评价、扫码入库、查询历史订单等管理和查询业务;供应商可以在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上根据医院及合同内容进行资质资料上传、证件资料的更新、对资质审核状态进行查询、新订单的提醒、发货单管理等。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将现有规范的采、供、入库流程全面信息化,方便供应商和采购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
(二)体系结构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体系结构模式对信息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对体系结构模式有不同的要求,各种体系结构模式的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区别。选择和设计合理的体系结构模式甚至比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更重要。
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采用B/S结构。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的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三)平台的构建
根据需求分析中要实现的功能,选择基于My SQL和Apache环境下的thinkPHP框架来设计整个平台的数据库和后台。前端采用了Bootstrap、CSS3、HTML5、jQuery等技术。
thinkPHP框架是一个性能卓越并且功能丰富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本身具有很多的原创特性,并且倡导大道至简,开发由我的开发理念,用最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功能,宗旨就是让WEB应用开发更简单、更快速。从1.*版本开始就放弃了对PHP4的兼容,因此整个框架的架构和实现能够得以更加灵活和简单。2.0版本更是在之前的基础上,经过全新的重构和无数次的完善以及改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足以达到企业级和门户级的开发标准。国人开发的PHP框架,目前最新版本为5.0版本。
五、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形成了管理信息化的浪潮,带来了一次全新的管理革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化,要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取得迅速发展,将是非常被动和困难的。医疗物资供应商管理平台实现了这样的采供信息化。所谓的医疗物资信息化就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采供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采供人员的工作繁琐度、优化库管员的医疗物资入库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跟传统的采供管理模式相比,其业务流程、实现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带动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国家积极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国家也对信息产业大力支持。
[关键词] 供应商选择;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6
在当前市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商选择逐渐成为增强供应链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如何评价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同供应商如何建立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关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已将其提升到关系企业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图在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将DSS技术运用到供应商选择的决策上,开发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议,并对其总体设计思想予以说明,已明确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1供应商选择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同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选择不同,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评价指标均有极大的差别。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更加强调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关系,而不是互斥关系。因而,首先让我们深刻把握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这样有利于对研究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深层次分析。
1.1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内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包括信息流在内的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的商品流通和传递的所有活动。物料和信息贯穿于供应链始终。供应链包括管理系统、操作和组装、采购、生产计划、订单加工、库存管理、运输、储存和客户服务。供应链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基础。同时每个客户依次是其下游企业的供应商,直到最终产品到最终用户。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完善供应链联系,将所有活动整合的过程,以此取得稳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伙伴间的合作关系与利益共享的关系。其特点是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取得“共赢”。供应链管理追求的不是单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一体化精细管理的思想,其本质是协同作战,高度互动的过程。供应链由于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动态优化管理的要求。
1.2供应商选择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供应商(Supplier)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位置,在图1中较好的体现出来。在供应链思想未形成以前,供应商同制造商是敌对关系,供应商期望制造商以较高的价格、大批量采购,制造商则愿意采购价格越低越好。实行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后,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共同利润最大化。
不同行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供应商选择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意识到供应商的优劣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原因如下:(1)供应商在供应链系统结构中“源头”的位置,直接决定了产品单位成本的高低。(2)供应商的选择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需要。(3)供应商选择同时是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需要。(4)制造商要求供应商的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对供应商质量的要求提高的需要。
2决策支持系统的兴起和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DSS)实在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DSS技术应用于供应商选择,是计算机技术同供应链管理结合的产物。目前,DSS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还未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这是目前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3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3.1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分析
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过程中个阶段的主要功能如下:
(1)供应商选择目标。针对本企业原材料或配件的需求,明确供应商的选择目标,满足企业的生产或主营业务的需要,保证供应链的顺利实施。
(2)限制供应商范围。从众多的提供相同服务的供应商中间,根据主观直接的粗略判断,选择有一定实力的有限数量的供应商,进行下一步的重点评价和选择。
(3)收集供应商的数据。对备选的供应商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重点是当前数据的收集整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都应具备,如有条件的话,可以亲自对备选供应商进行调研,取得完备准确地一手资料。
(4)选择供应商。该阶段在掌握被选供应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供应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备选供应商进行科学的排序。将结果反馈给第一阶段,如果评价结果同现实情况相差较大,可能对供应商选择目标的确定不合理或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5)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最优的供应商或几个供应商的组合。
3.2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根据西蒙的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情报阶段、设计阶段、选择阶段和实现阶段。
在情报阶段,寻求要解决决策的条件。该阶段需要面对现实,即对决策者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考察。找出要求做出决策的情况,即对问题进行确认和定义。这是决策者需要获取、处理、检查数据,以便确认存在的问题和发现机会。
在设计阶段,要创立发展和分析可能的行动方案。该阶段涉及到建立、开发和分析各种可能的可行方案,其中包括理解问题、产生方案、测试方案的可行性等活动。
在选择阶段,要从那些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行动方案,对于不同的选择原则或方法,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两种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描述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力图在允许的条件内选择一个最优的或是局部最优的方案;而描述性原则是强调能否得到一个足够好的或者说是满意的方案。
实现阶段就是对一个推荐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
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我们采用快速原型法来进行开发,然后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改进、扩展、修改此系统。对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基本采用层次型DSS,结构方案如图3所示。
针对供应商选择活动,下面重点谈下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中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具体实现和管理过程。
(1)数据库
DSS中的数据和决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一切数据都要进行适当的加工浓缩。一定要强调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面向模型,面向模型的生成与决策来设计数据库。由于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一般面向高层管理者,所以对供应商调研的数据不仅包含有供应商内部数据,如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能力、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等数据,还要有供应商外部数据,如供应商外部环境的数据。由于我们强调的是对供应商的激励和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因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要并存。
(2)模型库
当前对供应商评价的方法很多,不仅有定性模型,还有大量的定量模型。如直接判断法、综合评分法、ABC成本法、层次分析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供应商评价最终结果可能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供应商的选择结果。因而定性模型要和定量模型相结合,模型中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运用相结合。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一定要强调每个模型运行时都要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和参数值,同时要讲运行结果送回数据库。当数据库发生足够大的变化时,模型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修改。
(3)知识库
由于供应商和本企业内外环境的多变性,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强调知识库的运用。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库主要用来存放供应商选择策略、物流专家的建议、成功企业的供应商选择的经验。
结合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基本采用模块化方式,即先按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开发出各个专用的DSS,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展到整个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这种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过程,其优点是整个系统易于理解和实现。
结合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现给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和各自的功能模块如下:
A.备选供应商现状的各自分析
a.供应商的定性分析
b.供应商的定量分析
c.供应商――企业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分析
B.开发供应商
a.备选供应商的综合评价分析
b.备选供应商的选择策略
c.供应商选择的最终结果
C.优化供应商
a.供应链管理专家建议
b.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价
4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及前景展望
通过对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个建立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1)为了增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适用性,比较完备的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该系统除了提供决策方案以外,还应当有其他支持功能,例如决策咨询、信息服务和科学的计算,能支持企业中上层管理者进行决策。
(2)由于供应商选择工作环境的多变性,面对突发的内外部环境,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应当能够提供意向决策支持的功能。
(3)该系统应能提供友好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强调在决策过程中中上层企业管理者的介入,实现民主的决策过程和真正的人机交互系统。
(4)在目前开发的DSS中,许多系统都过分的关注与定量模型的运用,并且这类模型较为复杂而且不实用,因此在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中应当突出模型的实用性和对定性模型的运用。
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很多领域,是不同学科交叉运用的结果。在供应链管理思想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初步分析、设计了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更为具体的问题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边旭,田厚平,郭亚军.具有激励特征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南开管理评论,2004.
[3] 王国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 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罗伯特•M•蒙兹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1)李月(1977-),男,山东鱼台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与物流。
关键词:电子制造;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776-01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和企业之间不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交换上的简单的货物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决定了供应商的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而供应商的评价是供应商选择的关键所在。
供应商评价包括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供应商评价方法两部分。对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环境和角度进行了阐述,Dicksong.W、Hartherall分别提出了23条和8条评价标准。对于供应商评价方法,目前常见的供应商评价的方法有线性权重计分法、统计法、成本估算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本文从电子制造类企业的特点出发,建立了一套适合该类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之上的供应商评价方法。
2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制造类企业与传统的制造企业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更新速度快。
根据电子制造行业的特点,建立如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2.1 质量
产品的质量是供应链生存之本,如果产品的质量低劣,该产品必然缺乏市场竞争力,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质量标准可以具体细化为产品合格率和返修退货比率。产品合格率是一定时期内合格产品数占总采购量的百分比。返修退货比率可采用一段时间内累计返修退货数量占总销售数量的比例表示。
2.2 交货
供应商的交货情况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所以,交货也应该是评价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交货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指标来描述:准时交货比率、订货满足率、订货提前期和订货批量。其中准时交货率和订货提前期主要从时间角度来考察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准时交货率越高企业需要保留的安全库存就越低,而订货提前期越短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能力越强需要持有的存货就越少。订货满足率从数量的角度评价供应商的交货能力。订货批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应商的柔性,该指标越小越有可能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成本。
2.3 技术能力
电子制造类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是非常快的,产品技术的落后将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的缺乏。而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因此,技术也是企业评价供应商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技术指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率、技术密集度、技术合作开发比率这三项来进行衡量。
2.4 价格
供应商产品的价格会对企业生产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价格也是企业评价供应商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价格指标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价格与行业同类产品的均价进行比较来衡量。
2.5 柔性
柔性反映了供应商对制造商需求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变更订货时间的反应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评价:供应商是否支持生产的柔性化和生产提前期的缩短情况;供应商是否适应大的订单的更改执行;供应商对制造商的需求是否能作出快速的反应并为持续改进作出贡献。
3 供应商评价方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在比较指标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且存在着信息不完全,所以单独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评价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而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本文以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如下的供应商评价法。
3.1 构造初始矩阵
设有m个供应商,n项指标,以xij表示第i个供应商第j项指
标的值,可建立如下的初始矩阵
设X0=(x01,x02,…,x0n),Xm+1=(x(m+1)0,…,x(m+1)n)分别为评价系统内的最优和最差方案,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
3.2 规范化指标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需对原始指标值做相应的规范化处理,设指标矩阵为X,规范化处理后的矩阵为Y。对于值越大越好的指标,采用(1)式标准化;对于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采用(2)式标准化。
3.3 求单一指标的关联系数
指标规范化以后即可求关联系数,设第i个评价方案对最优参考方案第j个指标的关联系数为θij,对最差参考方案第j个指标的关联系数为λij。其中ρ为分辨系数,ρ∈[0,1],一般取ρ为0.5。
3.4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七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实用决策方法。
运行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时,主要有如下四个步骤:
(1)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析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了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查;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3.5 对各关联系数进行加权求和
设AHP法求得的各指标权重为W=(w1,w2,…,wn),第i个方案与最优比较方案和最差比较方案的关联度分别为αi,βi。则
3.6 求评价值并进行排序
设第i个方案的评价值为ri,则
按 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各评价方案进行排序,该顺序即为评价方案的优劣顺序。
4 应用举例
某电子行业制造商根据前面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获得的部分供应商主要指标数据如下:
(a)运用(1)或(2)式规范化后的指标矩阵
最优参考序列Y0=(1,1,1,1,1),最差参考序列Y4=(0.82,0.84,0.85,0.88,0.90)。
(b)分别运用公式(3)和(4)求得关联系数矩阵θ和λ。
(c)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0.28,0.26,0.16,0.21,0.09)
(d)分别运用公式(5)和(6)求得各方案的加权关联度α和β。
(e)最后根据公式(7)得到r1=0.59,r2=0.31,r3=0.65。通过各供应商对应的ri的大小顺序可以确定待评供应商的优劣顺序。最终供应商的优劣顺序为C公司、A公司、B公司。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了一套适合电子制造类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再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商评价法。最后通过实例论证该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邓聚龙. 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
[2]刘思峰,郭天榜,等.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2000.8.
[3]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一版)[M]. 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4]Diskson G.W. "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 Journal of Purchasing 2, 1996.
1.1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供应商跟采购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普通买卖变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外采购操作在跟供应商合作时,都是尽力去采用压低采购价格的手段,费尽心机让供应商妥协。而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采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并采用了分散单独治理的方法。在采购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供应关系链上,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积压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最后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还有很多的企业跟供应商建立了技术合作组织,也有效地缩减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1.2采购的运作必须结合生产的订单需要
在以前的模式中,采购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补充库存,以防止库存出现空缺的情况。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就以生产的订单需要方式进行的,所以企业的订单需要在客户的需求订单后才产生的。而适合时期的生产订单驱动方案,使得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从而降低了采购部的库存积压和运作成本。
1.3采购管理的重点转移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重点转移。传统的采购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跟供应商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更缺少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反应的能力。因此,适时生产采购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且企业必须大力改革,改变过去“为库存而采购”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柔性管理和市场反应能力,大力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合作模式。在跟供应商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供应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加大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也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把握产品质量,在这些参与过程中,把事后把关转变为实时把控。
1.4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有利于采购流程增值
过去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部门协助才能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采购的申报需要经过多个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审核,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本位主义的作用,使得信息不能够顺畅的流通,导致内耗的加大,最后也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而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下,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加快了管理审批流程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1.5库存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采购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作用使得采购跟供应商分离开来,企业采用单独的保持一些库存来解决需求变化带来的波动,并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库存的管理模式已经使得企业负担加剧,把企业推进被动的位置。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从各个细节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具体的实施策略
2.1采购管理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
采购方案考虑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所以过去传统采购模式,就是采购人员通过不断地增加供应商数量,提供多方货源,让多个供应商之间相互形成竞争,从而降低采购材料的价格,最后赢得采购的价格优势。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部门人员所面对考虑的问题,相比于原来情况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比如质量、价格、能否及时交货等因素。而且在目前的交易市场中,同一类产品材料的价格涨跌或质量的优劣,都会严重地影响到采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能否及时的交货,同样也对企业的采购方案的实施产生巨大冲击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客户能否及时的按时交付货物和对客户的要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总的来说,在新型供应链模式下,交货及时性和交货提前期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指标。
2.2采购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传统的采购管理早已经不适合日益更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企业采购必须跟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企业采购管理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在制定采购方案时要对各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对有意向供应商可以先发出招标文件,等供应商接标后再进行初步的审核。
(3)要详细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择优选用。
(4)与选择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和供应商共同提高经营利润。
(6)实施供应商的风险防范方案。
供应商的考核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务必要公正、科学、合理。此外,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中,不仅仅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期、价格等核心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其相互协调能力、开发能力等因素的评比。
2.3对库存管理要精细化
库存管理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中占据着重大的作用,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关键一步。因此,科学合理的建立和改进库存管理模式,是企业实施采购策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科学有效库存管理,才可以跟供应商建立和谐优势的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完成采购计划的制订,实现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管理,就是在客户订单的作用下,从客户到生产,再到采购,最后返回到供应商这样一种逐级驱动的拉动式生产模式。零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量,还可以提高库存的运作周期。
3结论
总而言之,在采购中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获得稳定有利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要密切跟进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能较快速的针对新产品设计做出反应,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能力。而对供应商而言,跟采购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采购需求,改善生产的流程和质量,也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采购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让采购方和供应方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丽.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J].上海化工,2011(1).
[2]陈耀峰.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3]薛文情.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技术,2012(6).
关键词 新版GMP 冻干无菌制剂 整体解决方案
新版GMP的实施,关键在于增强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保障能力,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的均一性和重现性,保障用药安全。企业实施新版GMP,关键在于依据自身产品的工艺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
由于新版GMP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没有进行明确要求,而是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选购供应商,并掌控实施GMP改造,这对药企的要求与压力明显加大。事实上,多数药品生产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选购不同档次的供应商的产品来组合生产,导致GMP改造完成后,生产不配套、协调性差,认证过程中一般缺陷多,使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无菌保障风险加大,没有实现新版GMP改造的预期目的。作为药企的上游供应商,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天科技”)积极响应、深入研究新版GMP,为药企提供技术升级方案,为药企新版GMP认证保驾护航。
1 无菌药品冻干制剂生产设计的常见问题
无菌冻干制剂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冻干机、自动进出料系统、轧盖机、胶塞(铝盖)清洗机及配套的配液系统。有国外专家论证,以上设备在无菌药品生产中,对无菌药品保障水平可产生80%的风险。目前这些主要设备大多由药品生产企业分开采购、自行组合,厂房设计如图1所示。
图1所示总面积约700 m2,其中B级区面积126 m2。这种设计布局容易带来以下问题:(1)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尤其是在B级区内,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采用直线式结构,灌装加塞机前后两侧均为操作面,灌装加塞机操作人员至少2名,B级操作人员需穿越固定式自动进出料轨道区域(A级区)进入灌装加塞机后端进行操作,其产生微粒和微生物的风险很大。灌装加塞机操作与维修均在B级区完成,其维修对B级区污染风险较大,并可能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控。(2)操作区与维护区均在B级区内,维护对B级环境影响大,B级区域面积大,建造及运行成本高。(3)灌装联动线与冻干机之间物料传输交接点多,交叉污染的风险大。(4)客户前期考察中,需分别对各个药机设备供应商进行考察,增加考察成本,降低考察效率,且各个供应商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各有差异,造成需方选型时,其技术和工艺设计对接协调性差,加大了企业管理难度,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5)根据新版GMP附录一第三条:无菌药品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特别是药企在做无菌药品培养基模拟灌装的验证确认和风险评估时,若存在重大缺陷,则各供应商往往会互相推责,导致药企技术人员难以评判是哪个供应商出了问题,严重制约了药企管理效率和效益。(6)在设计院的最终设计中,因药企主要设备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加大了设计管理成本,比如其联动生产协调性差,主要生产数据不能集成管理等。(7)药企设备采购成本高。因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单体采购合同价值少,采购性价比低,导致药企采购成本升高。(8)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由多个供应商负责,加大了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的管理成本。
2 无菌药品冻干无菌制剂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要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悬浮粒子、微生物和热原污染。其中,悬浮粒子主要源于生产过程中人员活动次数及公用设施设备系统、操作系统、工艺物料系统及设备或用具;微生物主要源于操作人员及室内空中微粒。因此,在项目设计与主要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减少人流与物流的活动次数,重点控制交叉污染是主要验证指标。这就要求制药企业必须提高装备水平,针对药品自身工艺的特性要求,采用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无菌化、标准化与集成化生产和管理。
楚天科技自2010年已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省级制药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致力于制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在2010年初启动冻干工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后,经过三年多的研发试制,结合目前成熟应用的抗生素瓶洗烘灌轧联动线,成功推出冻干制剂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并得到成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药品生产无菌保障水平,降低了生产质量控制风险,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图2总面积约590 m2,其中B级区面积88 m2。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人流与物流无交叉。在B级区内,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采用L型机型,灌装加塞机采用入墙式结构、单侧操作面,操作人员为1名,仅在B级区内操作活动,且活动量少,其产生微粒和微生物的风险很小。(2)操作区与维护区有效分开,灌装加塞机操作在B级区完成,维修在D级区完成,避免了维护对B级环境的影响。同时合理利用B级区面积,车间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均相应减少。(3)灌装联动线与冻干机之间物料传输交接点小,交叉污染风险小。(4)药品工艺需求设计和整体方案的设备设计与制作,均采用同一供应商。其联动生产协调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主要生产数据可进行集成管理。(5)在对供应商考察当中,可由一家企业完成,可降低考察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成本。(6)在对培养基模拟灌装与验证中,可由一家企业进行验证确认及风险评估,避免了多家提供设备企业互相扯皮之现象,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7)在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当中,可由一家企业与设计院对接,减少了技术对接中的差错,降低了整体技术方案的差错概率。(8)主要核心设备集中于一家企业采购,采购成本低,性价比好,避免了与多家供应商的商务洽谈,降低了采购成本。(9)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由一家企业来承担,有利于企业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集中管理,还可与供方签订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打包式协议。既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以后的运行管理费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采用图2中的整体解决方案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药品生产无菌保障水平,降低了生产质量控制风险,可实现合理有效的改造投入与运行成本控制。当然,还可根据药厂工艺布局的不同,采用各种布置方案予以解决。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 信息化 标准化
一、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尽管第三方物流(3PL)方式具有明显优点,但其预期效益常难以实现,尤其难以整合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所有的物流资源,难以解决当今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问题。
物流管理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供应链管理越来越需要一爪“超级经理”以监控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并在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的角色。当前在国外悄然兴起的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运作方式对中国企业开展4PL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1、第四方物流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最早提出了4PL的概念:“4PL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4PL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4PL对物流过程进行功能整合,对物流作业有了更大的自。它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2、4PL两个明显特征
1)它提供的是一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4PL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增加价值。
4PL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在综合的供应链系统中,4PL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增值:增加收入;减低运营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三、中国发展4PL的思路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的机遇,中国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大型的4PL公司。全国范围内复杂的物流设施和各地迥异的交通状况以及差异化极强的地区性物流标准和立法,都为出现几个大的4PL来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供了条件。中国发展4PL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4PL发展的前提是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而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有准备地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应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总体目标,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的制定应着重考虑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要实现4PL,首先要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对物流行业来说,首先需要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将物流环节有机链接起来。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物流接口标准,很难想象其链接的难度和成本;其次还应对有关细节做出明确规定,如物流用语、计量标准、包装标准、装卸标准等。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网上信息传输也应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
3、大力发展3PL企业,为4PL发展作铺垫。
中国目前供应链管理技术尚未发育成熟,供应链/物流管理专长稀缺,企业组织变革管理的能力较差,同时整个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通常客户规模较小。因此,4PL的发展必须在3PL行业高度发达和企业供应链业务外包极为流行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集团,又有生产企业延伸供应链而形成分管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3PL,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同时为4PL发展作为铺垫。
4、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4PL。
4PL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让所有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所有的数据可以永久储存,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式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社会资源,解决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作为客户间的连接点,通过合作或联盟提供快速、优质、高效、低耗的多样化服务。它作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空概念,可以大大缩短物流时间,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利润的新增长点。目前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宏观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能提供网络化服务,我国应尽快建立这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培育已经具有4PL雏形及有一定物流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促使我国的物流产业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5、大力开发通用4PL决策信息系统
在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4PL决策信息系统开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大量国内外4PL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内物流企业的实际特点,设计出了通用的4PL决策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4PL决策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基础上,对3PL供应商进行评价,对物流业务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与决策,以行业最佳为目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1)物流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地理交通信息、港口信息的基本管理。
2)3PL供应商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网上注册:为3PL供应商提供网上注册的功能:信息维护:为3PL供应商提供信息维护的功能。信息主要包括运营业务范围、提供的运营工具、可提供的运营路径及可提供物流服务的大致运营时间等。可用资源管理:是提供给3PL供应商的网络信息维护功能。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指3PL供应商可以提供的物流系统的资源,即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可以提供的运输载体及数量,以及可以提供的仓储能力等,需要3PL供应商实时更新维护。
3)客户、供应商交互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①客户物流服务咨询与反馈:客户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物流服务的具体需求。4PL服务商通过3PL供应商能力和自身能力的综合,给用户一个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是否有能力承接此项物流业务,以及解
决物流业务的具体方案。②3PL供应商物流指令执行状态功能模块:3PL供应商可以通过此模块在网上实时修改相关物流业务的执行情况。③客户物流业务执行情况查询:客户可以通过此功能来查询自己相关物流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已经执行或已经执行到什么地步等。
4)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决策模块可实现下列功能:①优化方案:根据合同要求,分析货物从送货地点到目的地的可选路径,以及仓储及配送的策略,并做出选择。②运输载体选择:根据货物的具体尺寸、体积和质量等,分析可以选用的运输载体,并做出选择。
5)3PL供应商评价模块:通过建立对3PL的评价体系,对众多的3PL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3PL供应商选择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同时,这个评价结果随物流业务的进行,根据各个3PL供应商的表现不断修正。
6)运输路线及3PL的选择模块能实现下列功能:①3PL供应商选择:根据上述选择,在3PL供应商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物流成本、物流时间和物流质量等,最后对3PL供应商做出综合选择。②路径选择:一方面,使用一定的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优化,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另一方面,对上述的路径选择结果和运输载体选择结果做出一定的调整。③下达3PL物流业务指令:根据以上优化、决策的结果,与3PL供应商联系,签订协议,下达相关物流业务的指令。
6、加强对物流配送模型的研究。
目前在物流配送模型的研究,大多注重配送顺序的设计,优化目标为使车辆路径最短,但较少考虑实际道路交通网络因拥挤与阻塞导致的时间延误给车辆配送过程带来的不便和不准时。国外有关车辆配送的模型从最初的Salesman问题和0-1背包问题逐渐发展到分析简单的车辆路径问题与一个配送中心多个配送点的配送策略问题上,也有一些研究致力于较复杂的实际配送问题、随机库存问题或对这些相关问题的整合。随着物流需求的急剧增长及物流成本节省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基于零库存与准时配送制(JIT)要求考虑,对配送的时间要求越来越严格,限时配送成为配送的最大约束。另外,由于各种配送车辆的容量限制不同,车辆装载能力成为车辆配送与配载模型中的重要约束。我们除了继续静态模型的研究外,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动态的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
7、建立第四方物流合作的绩效分析体系。
SWOT是西方企业常用的进行经营管理战略分析方法,同样也适合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绩效分析。4PL使用SWOT分析就是4PL企业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并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从而实现4PL内部及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的分析过程。在具体应用中,4PL企业不仅要考虑所选方案最优,而且还要使该方案对4PL的整体合作为最优。
[关键词] 招投标;高校;经济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18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36- 03
0 引 言
随着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训练,使得各校近年来的实训室建设招投标工作显得频繁。尽管实训室招投标项目属于财政拨款,专款专用,但作为高校层面仍需要注重其中的经济效益问题。这里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这里的“理想”主要是从学生参与实训的频率,以及相关专业因共享实训设施而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中来得到体现。可见,高校在依规实施招投标工作时,还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显性的会计成本范畴。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内涵的认识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三个阶段,这里分别对此进行内涵认识:
1.1 供应商搜索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供应商的诚信度和供货能力在本文存而不论,而供应商对本校实训项目需求的理解程度则是本文所关心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高频率的合作将能增强供应商服务的匹配程度,这种基于学习效应所释放出的红利,将能提高实训室建设与本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进而由于降低了事后调整和整改来产生了经济效益(节约效应)。特别对于高校实训室建设项目而言,针对特定教学设备的引进事宜,往往需要对现有教室进行优化改造,若存在着供应商无法充分理解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的情形,则将为高校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1.2 招投标实施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有关围标、串标的失范行为在本文存而不论,本文关注的则是招投标在合规基础上的实施问题。从现有程序来看,主要以竞价、建设方案为考察客体来进行供应商选择。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学习效应”,通过强调建设方案和售后服务方式,便能在规避出现系统性风险而降低日后使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经济效益得到了体现。这里也暗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即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发挥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职能,所以在招投标中还应关注社会效益目标。
1.3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经济效益内涵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的师资培训和试运行等环节,仍属于招投标的工作范畴。通过供应商提供师资培训服务,首先节约了本校的师资培养费用,同时在“以点带面”的传帮带机制下又能提高本校实训师资的人力资本存量。从经济学原理中可知,上述机制本质上实现了知识外溢效应,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提升价格变得便宜。从这一点来看,其存在着经济效益。
2 提升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的路径思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路径思考:
2.1 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
在防止供应商采取寻租行为而获得项目建设资格的同时,还应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供应商学习效应的获得,主要建立在与高校合作次数和沟通频率的基础之上。为此,高校可以分专业、分学科筛选出优质供应商资源,进而在招投标前积极与之进行联系。这里还需回答一个问题,即供应商为何有意愿主动获取学习效应呢。从厂商理论中可以知晓,供应商追求稳定的利润预期,进而在稳定的利润预期激励下则能够使他们有意愿主动“学习”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我方强调供应商学习效应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供应商在合作时稳定的预期。
2.2 优化招投标的考察客体
事实上,在招投标中高校所关注的供应商指标,将对供应商产生相应的激励。如,高校更为关注造价指标,那么供应商在方案设计中便会突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但却可能会技术弱化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从长远考虑,高校应聚焦于实训设施的方案与本校教学、专业共享之间的契合度。那么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上,还需要针对专业共享、系室共建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标中将高校的教学意图向供应商表达清楚,进而降低在项目施工中的信息沟通成本。
2.3 提高实训师资培训绩效
借助供应商的教育资源来培训本校实训师资,这本身就节约了高校额外的培训支出,若是在传帮带机制下形成规模效应,则能使得高校获得类似于“经济租”的额外收入。因此,需要提高供应商对于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对于培训绩效的考核,不但需要从供应商的培训表现来展开,还需要对受训师资的现场操作中来考察,同时根据实训师资操作情况来综合评价培训绩效。
3 实施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1 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
高校招标团队应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即不能仅仅限于对会计成本的核算,还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沉淀成本、交易成本中来。若是实训室建设方案在设计中未能考虑到专业共享问题,则将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沉淀成本,进而可能导致高校在未来会额外再次投资建设新的实训室。交易成本主要发生在对供应商的搜索、谈判、事后协商等环节,这将严重影响实训室的建设进度。而且,由于高校招投标需要纳入到公开采购环节,这就势必会在高校科层结构下延长审批时间,这种情况不仅增大了招投标实施的时间成本,也与供应商所处的市场规则不相适应。
3.2 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
高校在实训室或其他职业教育场地建设中,需要重视建立优势供应商资源档案。通过发挥这些供应商的学习效应,来降低高校在招投标中的交易成本,并能在充分领会专业使用要求下,增强实训项目与实训要求之间的契合度。当然,在这里需要注意规避供应商的寻租和高校方的设租问题。对于高校重大招投标工作,还需要对意向供应商进行实地考核与调研,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考察这样几点:第一,供应商的安装能力;第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
3.3 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
高校在招投标中应重视投标方案的技术性指标,这样就能激励供应商将主要精力用于解决高校实训室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能相应思考日后的技术支持和耗材供应问题。从长远来看,高校通过降低故障维修率,以及将实训室快速、稳定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有这些都将显著优越于因重视造价控制而可能导致的日后维修成本过高,或者实训室使用突然中断所带来的不足。但这里也需要指出,高校在实训室建设上应本着技术指标达标和够用的原则,若是按照“企业级”来进行技术指标设计,这不仅将增大造价成本还将造成实训教学中设备资源的浪费状况。
3.4 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在与入围供应商签订合约时,需要强调实训师资培训条款,并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规定供应商在培训中所需承担的职责。高校应在加强合约管理的基础上,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事实上,通过增大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频率,将能激励供应商按质按量完成合约所规定的条款。与师资培训相联系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也需要在强化合约的管理下来展开。由于师资培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增进效果属于内隐性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外显化。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对师资进行现场考核则成为了较好的外显化途径。
不难知晓,在高校招投标工作中引入经济效益目标,这在当前还无法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其可归因于委托问题使然。但随着高校财政拨款体制的逐步调整,在未来的招投标工作中则需要强化对经济效益内涵的理解。
4 结 语
本文认为,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高校招标团队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具体的做法为: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家玫. 招标投标机制与高校投资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1):128-132.
[2]周建华. 谈高校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