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0: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篇(1)

一、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大学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际情况

1.在学业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

自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经济发展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就较为稳定,在此基础之上高等学院入学门槛呈现出来一种越发低下的态势,因此进入到大学中的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学生来说,在知识层面之上本来就有一定的欠缺,在进入到校园中之后却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有的学生是会在上课时间中逃课的,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心不在焉,一般情况之下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在玩手机的,单纯的是想要在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取得一个文凭,课上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下课之后也呈现出来这种态势。一般情况之下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呈现出来一种三点一线的态势:宿舍、食堂以及网吧。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普及程度提升的背景之下,三点一线就逐渐演变为两点一线:宿舍和食堂。无论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三点一线还是两点一线,课堂。某些学生是沉溺在网络当中的,当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废寝忘食的,即便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业荒废也是在所不惜的。即便是考试他们一般情况之下也不放在自己的眼里。思想层面之上展现出来的堕落行为自然是会演变为行为层面上的懒散的,进而也就会使得大学校园演变为一个“青年养老院”,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了享受了堕落,在此基础之上高的学院中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定数量的不和谐因素。

2.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呈现出来一种道德缺失的态势

在学校的教室中,雪白的墙壁之上涌现出来无数的乌黑脚印,课桌之上以及厕所当中的文化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在图书馆当中,一般情况之下是没有几个学生会正经的去看书的,图书馆中的图书被破坏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在校园中各个风景好的地方中,谈情说爱的人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大学生相互之间有一段恋爱其实还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学生和校园之外的不良青年之间甚至也是会产生爱情火花的,有一些学生甚至是会在现实生活中见网友的,将自身放置在了虚拟的生活当中,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身心已经受到了伤害也不愿意去接受现实。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社会交往领域中呈现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遵守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比方说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行为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教师和学生出言不逊、恶意伤人等等。在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无下限追求等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在思想道德领域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会使其在用人单位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展现出来充分的创造力,在日常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将自己作为中心,难以将团队合作精神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其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修养水平也是有一定的意见的,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

二、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实在科学文化以及知识层面之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那么在学生入学之后自然也就难以及时的开展知识更新工作了,想要赶上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学生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程度比较高是引发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应当将科学的世界观、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来对自身进行武装的,在此基础之上使得自身的思想品格修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前其实就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一种生活,那么在实际学习生活进行的过程中,思想层面上自然也就不会呈现出来上进的态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喜欢将自身作为中心的,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展现出来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大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工作充分的重视,日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相关工作的内容是会变得更加的丰富的,由以往的理论教育逐渐上升到意识教育的范畴之上,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单单是知法懂法,更是可以在进入到社会中之后做到守法,以此为基础大学生的整体道德修养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几率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逐步降低的趋势,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孟鑫 单位: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学容,吴长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实践教学——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64-67.

[2]刘相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姚振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0):268-269.

篇(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关键一课。目前,当代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功利主义影响下,并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具有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作为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使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怎样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有效的上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思政课的课程改革,并将其用之于实践,现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一、注重“德”的培养

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中除了法律规范之外的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它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个国家的医德水平如何,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道德底线,因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特别要加强的就是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的教育。

医德的讲授不能照搬书本,不能只讲枯燥的大道理、讲空话、套话,这样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医德的教育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将他们引入到体验教学的情景模式中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如通过“去医院看病是否送过 ‘红包’”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与发言,从而引起他们对“医生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选择一些正在发生的医患关系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对流行影视剧中关于医生形象塑造的讨论,生发开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为未来的医生,你们认为医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等等。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大学思政课学习的第一课中就意识到树立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对医学这个职业而言,人文修养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文修养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有真正了解生命,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敬畏和关爱生命。

在我们国家,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差的并不是很明显,差距大的是人文关怀。我们国家医学院校中更重视的是临床知识、临床的技能和经验,人文课程开设的比例很低。这就造成了在我们的医院治病不治人、认钱不认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由于医学中人文性和人文化长期被漠视,医学中人性缺失,迷信机器、迷信技术,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我校的学生主要是以理科生为主,文科的功底不是很好,再加上授课时数、授课内容的限制,不能扩展太多,因而我就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介绍一些人物、推荐一些书籍,作为参考书目,让他们课下阅读。在课堂里反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对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的道理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构成挑战。因而提高思政课的授课实效,积极地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改变教学中“老师条条框框讲道理,学生规规矩矩听道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做好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师生之间才能有默契的互动,才能在某一些具体问题上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关于爱国主义的专题讲授中,我充分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制作ppt,利用几十张图片展示香港、澳门等地的景色,同时插入关于香港、的视频与音频资料,利用大家熟悉的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导入教学,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同学自然进入主动学习的情境,通过图片与视频的展示,引发他们对香港澳门问题回归的主动讨论,进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第三,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演讲、小专题等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事先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准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丰富、扩展教师授课的内容,使讲授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系统。

四、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问题

对于一直在老师与家长庇护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小学、初中与高中的教育,大多数传递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社会瞬息万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此消彼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认知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难度。

大学时代,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社会的负面新闻,怎样理解这些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应该引起我们自己的哪些反思,这些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不能因为负面而回避,要积极面对,培养学生正视问题,正面认识社会,正面思考负面新闻的意识,进而形成科学的、独立的价值判断方法。

篇(3)

【关键词】师生互动模式;高校课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使得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早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将师生互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互动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大适合这门课的教学[1]。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更高,借助于师生互动模式,恰恰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互动教学能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很多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问题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又达不到解决学生困惑的目的。在师生互动模式的平台支撑之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模式的提出,是人们对以往教育思想科学总结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当然,孔子提出的这种主张,也是对其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而且,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只有通过交流沟通,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内在需要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内在需要是不相同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会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人由于知识、经验受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困惑、迷茫,师生互动模式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前期准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求能够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从这个意义来看,这门课程的责任重大。所以,为了使师生互动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就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的,二是就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言的。对于第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看法,并将大家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以备后期使用。另外,教师在收集看法、意见的同时,充分阐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应收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门课程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各种问题,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毕竟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是非常尖锐。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受益程度会大大降低。具体地看,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才能和世界观、人生观,当然,也包括认识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其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制约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这些主要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接下来将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二)具体应用措施

1.以学生为本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之后,教师即可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时,首先可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例如,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做出充分的阐述,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品质[4]。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下,也能够与教师一起辩论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甚至能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下滑的问题,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2.教师积极引导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定型了,要强行改变的确很难。若教师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能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与以学生为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措施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的重心在教师,后者的重心在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措施,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点,才不会顾此失彼,降低教学质量。就教师积极引导这方面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自身的认识清醒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而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因而,在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因材施教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即使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看,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当中,很多大学生的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容量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少数知识经验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这门课程很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高,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一重要的课程中,应该充分贯穿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互动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应用措施中,应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XJK013QDY003);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协同共建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90-91.

[2]沈娟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35-236.

[3]王斌.建设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J].世纪桥,2011(19):93-94.

[4]晓荣.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转化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44-244.

篇(4)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充实和丰富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为系统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要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国家、人民、科学、劳动、团结、诚信、法制、勤俭等一系列问题,重点是要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德育课程要根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和基本要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精心设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体系转化为德育课程的知识体系,把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本质要求,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修养的本质要求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人们对荣誉与耻辱的看法本质上是价值观念的体现。人们在国家、人民、科学、劳动、团结、诚信等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所以,我们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上升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上来认识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这一教育的本质要求,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篇(5)

关键词: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教学问题,依照我国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实施教学计划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更正,有助于提升以后的教学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现将本阶段教育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表面化。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教学基本都是将书本上的思想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采用较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办学模式,不能达到让学生了解学习此门课程的目的,即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学生在未来参加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政治觉悟去处理好事情。

2. 教材内容陈旧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在不断的改编,但是仍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许多新生事物对学生的冲击是颇深的。以教材为主,以教师教学相辅的枯燥教学模式只会遵循应试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她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更是对新社会下的新情况有着敏感的反应,在守旧的教材背后怎么把新社会的新现象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3. 课本知识抽象化。所有的教育都是遵循教与学的结合,而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问题却比较抽象,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通过学生反馈的学习知识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甚至难以保障有效的教学。

4. 教学体系的不完整化。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甚至没有实践教学,更谈不上将所学的内容真正的运用到社会的生活中来。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空学了一身的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思想道德修养作基础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改革中的几个矛盾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将思想性、知识以及实践融为一体,把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的思想教育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参加实践,激烈的人才竞争要求大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除了运用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学生在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竞争力,也影响着各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应试教育下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有教育成果,而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却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长期以来通过应试教育衡量教育成果的指导思想始终是学校的教学宗旨。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很难真正地得到推广。这个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试教育确实为国家的各行各业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但是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我们文明大国的发展。

2. 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遵从大众化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共性方面的发展,同时兼顾正常的个性需要,现行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体制向前推进往往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有学校的成绩要求,有社会的教育成果期待,有学生的无负担学习期望,还有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仍无法协调好教育下共性和个性,兼顾到两者共同发展。

3.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矛盾。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学到知识,而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往往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受教学成果评估的影响,只是盲目的遵从教学计划,没有更好的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真正的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很难真正学到知识。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的对策

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以后从事其他职业必备的基础素质,要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把教学环节抓好,在这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如果让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得到由量到质的改变,就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当代新情况下的新生事物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做些变动,例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问题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及时改变教学战略。同时通过教学评价,将反馈的信息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从而实现真正的教与学。

2. 采用多种教育模式。教学只以教师为主,只考虑教材而不考虑学生的心里特点的话,就会造成课程内容单一化,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除了讲述书本知识、运用板书、启示法和多媒体的教学相结合以外,通过加入社会上真实案例的讨论环节,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合理的话语和学生无障碍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观点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在问题思考和处理上的不正确的做法。此模式不仅能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情况,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3.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更希望学到更多的书本以外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解决自身的问题。那么,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反馈的问题,采用谈心法、引导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水平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高校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例如:(1)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多鼓励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讨出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2)邀请优秀的高级教师进行定期专题讲座,通过经验交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3)通过学生反馈教学质量,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

结语:

德是人才教育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保障,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除了从教材出发,结合社会新形势以外,还要多听取学生的心声,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做好素质教育的推行者。(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惊铎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 1992(12)

[2]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3]吴安春回归道德智慧――转型期的道德教育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9

篇(6)

今年秋季,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实施新方案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

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培养目标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7t~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优良道德风尚的弘扬和尊崇,以及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等不良思想行为的反对和贬斥,非常具体地为我们指明了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发展什么、反对什么的时代标尺,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贯

穿社会主义荣辱观。

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根本任务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

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确定价值标准、道德尺度,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基本内容决定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落爱国主义教育、劳动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

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体

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新

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时代感

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赋予

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

观统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把引导学生树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学的各部分内容中去,使他们

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

二、将“三贴近”原则贯穿于教学始终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坚持

“三贴近”原则,把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

达到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

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的目的。

1.贴近实际。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

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长期以来影

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

素,就是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的脱节。其造成的直接后果

是,非但不能使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反而造成道

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扭曲。”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教学一定要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

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一方面,要坚持具体生动、贴近实

际、针对性强的原则,从社会的现实性出发,紧紧围绕社会

上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组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解惑释疑,提

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指导他们解决在人生观、价

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荣辱观上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

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通过“三下乡”、志愿服

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0__.1l学校党建s晷椽教育

使学生融人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净化心

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2.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融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

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人手,把学生

生活中有实际感受的道德教育素材纳入教学中,使生活过

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人生活细节中,使德育过程生活

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学生

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

事,进而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进行悔悟,把社会道德

要求从外在的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主动追求,不断完善人

格。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做起,从细节做

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将“八荣八耻”内

化为荣辱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自觉扬荣抑耻,做当荣之

事,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根本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心灵。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精神和心灵的活动,只有真正触及心

灵、引领精神成长,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注

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发掘足以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和心

灵震撼的素材,尽可能人情入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

感受到社会道德与他们息息相关,是他们情感和内心世界

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道德

要与选择。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

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追求,有丰富自己和

发展自己的需要。但是,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使学生遇

到了许多适应性困难,特别是需要与选择、判断与认可上的

困难。所以,要把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与学生个体的具体情

况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育,避免空洞说教,

要尽量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

择,发展和完善个性。

三、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统一要求,今年秋季,高校将使用全

国统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教材非常重

要,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形式,真正实现

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

1.创新教学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

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

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实施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体现在教学对象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

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

用;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体现

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对学生需求的重视,以学生是否接受

和欢迎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

2.创新教学内容。当前,创新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

o20__.1l学皎党建与器幔教育

面,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内容融人到“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换言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

辱观为核心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关于道德

观、法制观和荣辱观的内容,切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

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一是整体融人。“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教材已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作为绪论中的一节着

重地加以论述。虽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

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些内容在以

往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随处可见,但是,“八荣八耻”更

为全面系统和深刻,每对荣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

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充分

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整体性目标。另外,“八荣八

耻”以荣辱对立的形式表达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给人以强烈

的震撼力,因而也更具有警示作用。二是有机融合。根据“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不影

响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

荣辱观的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的有关章节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科学内涵,解答学生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疑难和困惑,从

而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入耳、人脑、人心,达到使学生牢

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

3.创新教学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不仅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论观点,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

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自觉提高道德修

养,将正确的理论观点内化为心灵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自觉

的道德行为,真正实现是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统

。因此,在考核上要加大平时学习考核和道德实践考察的

比重,建立“理论知识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 道德实践考察”

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

观点的正确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程度;平时学习

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外作业等1、课

堂讨论(包括发言、辩论、演讲等)情况;道德实践考核主要考

察学生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书面总结。

参考文献: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__,(9).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征求意见座谈会述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o6,(7).

[3】周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

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__,(19).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访

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罗国杰教授[J].思想理论教

篇(7)

搭好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情、意台阶

当前高校的学生思想道修养教育工作过于重视与研究社会需要,过分的强调培养的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而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真实需要,对满足、尊重、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方面的工作存在欠缺;这必会导致教育实施者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而硬性的将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等灌输给学生;由于这样的教育工作没有入情,便不会使受教育者入心,更谈不上达理;所以,搭好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情、意台阶十分重要。有效培养学生道德情、意的方法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把“情、意”寓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美好的氛围中感受心灵变化。一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既是成功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爱的教育的核心在于“爱”字,教育就是施以一系列爱的行为,通过这些爱的行为给学生以爱,让学生在接受爱的过程中感受爱。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从认知爱到发现爱,由受爱到施爱,由施爱再到爱的自觉;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一项爱的工程,应该将这个过程予以系统化,使学生有爱人如已之心;感恩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感恩教育能够从最朴素、最真挚的“爱父母”、“爱亲情”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历史积淀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过程。应该让每一种校园文化、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作用,让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告示栏都体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意义。可以借助校报、校刊、校内广播与电视台、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占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阵地,遏制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歪曲言论的传播,抵制社会有害文化、腐朽生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侵蚀与影响;同时结合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营造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激励、尊重与友爱的良好品质,从班级教学活动中感受温暖,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训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