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49: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管理创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安检员 班组长
煤矿安全管理作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煤矿人身轻伤事故、非伤亡事故、井下“三违”频发,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困扰安检科全体干部职工的一大难题,我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井下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于是建议在抓好常规安全管理的前提下,从安检员、班组长安全管理者两个方面,进行了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创新方法介绍如下。
一、煤矿安全检查工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对井下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单位刚成立不到一年,大多安检员工作经验欠缺,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工作锻炼,但是安检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安检员对现场的安全状况和职工状况却不是十分了解,安检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好的了解区队人员状况,更好的掌握井下现场状况,有利于抓好现场管理,提高安检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如下新管理模式安检员积极性取得很大提高。
安检员直接“挂靠”到区队,包保区队,安检员依然隶属安检科,管理和工资由安检科负责,奖金由区队负责。具体实施中安检员只需提前几分钟到信息站报道,参加安检科班前会,然后参加包保区队班前会,班中负责采区和包保区队的安全管理工作,下班后到安检科,汇报本班采区安全状况。安检员需要经常在区队蹲点,和区队跟班对干性质一样,在现场长时间盯防,从细节入手抓安全。实行流动管理,一季度一组安检员管理一个采区,下季度管理下个采区,实现安检组与采区互保联保,一个采区如果区队多,则一个安检员包保一个区队,同时一组安检员互保联保,一人包保区队出事故,全组承担风险(安检员人手不足,做不到每班一人一个采区,需要安检员在本班负责负责本采区的安全巡查工作),本组安检员监督在包保区队安全的同时,负责本采区各区队安全巡查工作,如果本季度本组包保采区出现一起人身伤害事故或其他重大非伤亡事故则免除本季度奖金,另外扣部分工资,未发生则工资奖金全额发放。奖金由包保区队出,(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后公司、区队、职工个人损失极高,增加安全投入十分必要),具体金额由矿上和安检员协商。除此之外安检员需要经常参加包保区队的班前会和安全周会,了解区队的工作状况和管理理念,更好的展开安全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便于安检员多接触各个工作现场,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多掌握隐患知识,更好的开展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安检员多接触区队干部和职工,便于了解区队的管理状况和更好的了解职工,了解区队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区队的不安全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对不安全人进行重点盯防,做到防范于未然。
这样的管理便于安检员了解井下安全状况,更加积极、更好的展开工作。同时为了监督安检员的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安检科小分队在巡查负责区域的同时,不定期抽查采区管理现场,监督安检员工作。本季度结束后各小组轮换,防止安检员产生惰性和其他问题。
同时,安检员对包保区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负责,监督落实本采区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如果包保区队质量标准化工作考核取得好的效果,区队得质量标准化奖励时,对安检员也实行奖励,便于激励安检员更好的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督促落实工作。
井下抓“三违”和隐患查询工作依旧由安检员负责,为防止安检员时间久了、与区队接触时间长了,出现徇私现象,安检科小分队负责巡查工作,对井下采区经常出现三违和多次发现同一隐患不处理的,对包保安检员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方法单位安检员积极性明显提高,井下安全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很大改善,公司安全形势良好。
二、煤矿班组长作为煤矿区队的基层管理者,做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线指挥员,班组长安全意识和素质的高低对一线的安全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深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作业中,由于生产任务中较重,往往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如何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呢,只靠宣传和几天的班组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实行“班组长实行准安检员制”,抽调班组长接受准安检员培训,由安检科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安检员进行教学,除培训本工种专业知识外,还要重点培训危险辨识,工程质量验收,使用各种矿山监测,仪器仪表、光学瓦斯鉴定器等,对最基层的班组长的培训采取全方位的知识灌输,又对他们进行准安检员训练,并不定期抽调班组长随同安检员到全矿各个工作地点进行安全巡查工作,使每位班组长成为多面手抓安全生产,全面提升班组长业务管理水平,使基层班组长转变角色抓安全,更有针对性。
在班组长进行角色转变的同时,安检员也进行角色转变,安检员在通过深入区队开展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区队的各个流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可以胜任准班组长的工作,转变角色,从班组长的角度出发,解决工作中的各个问题,了解区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值得注意安全问题,帮助区队从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区队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中教育职工重视安全。
[关键词] 安全风险理论;铁路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铁道部党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助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思想,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构建系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安全风险理论与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同,它更注重源头管理、预防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我们提供了理念上的新视角、方法上的新思路和管理上的新思维。贯彻落实好铁道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前提是要认真领悟安全风险理论宗旨。只有深入剖析安全、风险、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客观识别“风险”、“安全”的本质特征,才能准确把握铁路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实现安全理念升华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安全风险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把握安全风险理念内涵
安全风险理论的建立,是基于对安全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主导思想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总闸门,从而实现管理关口前移。这一理论涉及三个关键词语,即“安全”、“风险”和“风险管理”,评判和认同其本质精髓,是领悟和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
1.安全是一种稳定性状态。从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是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安全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只要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可控,就可以称之为安全;反之则是通常所说的不安全。这一认识对铁路安全工作的启示:一是安全状态时时不在,任何人都要有安全意识,绝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安全状态是相对的,要时刻保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防止超过标准、超出掌控。
2.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的实质是不确定性,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情况的概率。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风险将伴随事物始终,其不会随人们好恶而改变。安全风险就是安全状态发生恶化的几率和概率,几率是风险有无的界定标准,概率是评估风险大小的数量指标,概率值的大小意味着风险的大小。这一观点表明:风险处处不在,不可能完全消失;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消灭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和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3.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是风险。常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机、环境等有形要素。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安全风险管理把“风险”作为突破点,围绕风险拓展思路,通过风险源排查、风险评判、风险防控等各项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概率,从而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
二、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通过抓“风险”实现保安全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思路,发挥安全风险管理功能实效,要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做到安全隐患发现在源头处、消灭在萌芽中、防控在过程里。
1.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事故的发生都会呈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无论是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所引起事故都是有预兆的,而这些预兆又是完全可预测的。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以预兆可预测的客观现实为前提,通过全面、持续、反复的风险排查、风险辨别和风险鉴定工作,确定出可能发生隐患的风险源,并通过分析、归纳、分类、整理,形成涵盖各个方面、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一手资料。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安全工作更注重基础、更注重源头,通过关口前移,力争将安全隐患发现和消灭在萌发阶段。
2.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理念。铁路运输产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运用人力、设备、技术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运输的需求服务。从运输产品生产过程看,除了包括提供客货空间位移的直接生产部门外,还包括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信号等辅助生产部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相互支撑的运行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发生连锁反映,导致事故的发生;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通过关联影响,传导甚至演化成严重后果。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增强对“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排查运输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风险隐患,分析和确认该风险发生的概率、范围、危害程度、分布特点、关联幅度、持续性影响等情况,并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关键因素,遵循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分工负责的原则,及时采取风险干预和风险处理措施,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在作业过程中,还要根据铁路运输安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的复发隐患和新生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实现安全局面的持续改进;
3.以系统化为主的管理理念。铁路设备联网、生产联动、作业联老的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生产的联动机性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就是结合铁路运输行业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做到全员参与到位、隐患排查到位、信息沟通到位、监控处理到位、环节布控到位、应急措施到位,通过制定和采用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应急干预措施,确保安全状态持续稳定。
三、找准安全风险主要问题
2011年12月,按照铁道部党组工作部署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哈尔滨铁路局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从整体情况看,全局各单位积极落实部、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
1.思想认识失实。一些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在安全管理上另搞一套;还有的人认为安全风险管理只是简单提法上的变化,是换汤不换药;更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否定传统安全管理。这些问题说明,一些干部职工还不能深刻理解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根植于思想深处,没有真正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各级组织必须加强思想引导,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2.风险识别失准。从表层上看,各单位围绕影响安全的关键人员、关键工序、关键作业等,通过识别研判确定了安全风险点,但存在安全风险点识别方法不科学,研判不准确的情况:一是隐患排查没有形成全覆盖,存在安全死角;二是隐患根源挖掘不深入,没有涉及问题背后的管理因素。比如,某个单位普遍都把车辆惯性故障当做安全风险点,却没把作业场人身安全问题列为安全风险点,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从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看,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找到思想根源,但是有的单位恰恰没有结合企业组织状况和职工思想状况开展工作,更没有把职工的思想问题纳入到安全风险源范畴去考虑,致使安全风险管理失去群众基础。
3.防控措施失效。制度是工作落实和确保实效的基本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单位在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不完善,导致工作推进乏力,存在走过场现象;二是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办法,但并没有同时对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相应调整,当新旧办法相抵触时,必然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无所适从;三是检查、指导不力,制度执行失严,存在工作标准和作业规范人为放宽、有章不循和违章不究的现象,助长了不良风气,导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导致防控功能失效。
4.工作落实失衡。一是风险管理环节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在风险排查分类、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时,经验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充实的信息基础,缺失科学的分析过程,存在风险源遗漏和风险源人为扩大两种情况。二是风险管理和应对办法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缺乏工作的整体性和融入性,主要表现是工作虎头蛇尾,在风险排查等前期阶段轰轰烈烈,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确苍白无力。三是各部门落实协调失衡。各单位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独立作战,单位、部门、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力度,尤其最重要的结合部风险源被忽略的几率最大,与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不符。
四、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但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覆盖所有方面、解决所有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无论是来源方面还是指导方面,安全风险管理理论都不是只为铁路行业“量身定做”。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拿来主义”,而不能照抄照搬。针对铁路企业安全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规律特点,既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又要坚持实践证明的既有经验和有效做法,打“组合拳”才是解决铁路全部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1.要突出全员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据统计,2012年以来,哈局共发生各类铁路交通事故106件,而且事故的等级、责任事故的件数明显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在于部分干部对安全工作的失职、失察、失管、失控。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部安全检查组为我们指明了正风气、严管理、带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而抓落实,核心的问题在于各级干部履职承责。因此,要从明确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入手,按照消除盲点、避免重叠的原则,科学界定党政之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安全管理的职能、责任、标准,建立涵盖所有干部、覆盖所有岗位,既纵向到底,又横向到边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使各级干部明确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要围绕管理规范化的目标要求,细化、完善各级干部现场检查指导、关键环节卡控、规章制度修改等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始终把干部的安全行为置于闭环管理之中,使各级干部明确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通过建立清晰、明确、具体的安全职责,进一步规范各级干部的安全行为,为维护全局安全秩序提供可靠保证。
2.要坚持科学性,完善技术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确保全局现实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最基础、最根本、最有力的支撑。结合当前全局实际,完善规章制度,最为紧迫的是要解决标准失严、整体失调、管理失控等突出问题。以哈局“5.15”客车底火灾事故为例,部规定,餐车看车人员应为2人、停留客车底看守人员不准睡觉、2小时巡视一次,而路局规定,餐车看车人员为1人、巡视时间是3小时、并允许看守人员可在本车厢躺卧休息。与部规定相比,不仅看车人数少,而且巡视时间间隔长、可休息,这说明,全局在安全上的一些规章违反了铁道部的要求,存在着《行规》宽于《技规》,现场管理办法宽于《行规》的问题。铁道部制定的《技规》,是指导全路运输生产的“根本大法”,处于其中的核心和支配地位,路局的《行规》以及基层单位的《站细》、《段细》必须遵循这一“根本大法”。这种位阶关系,决定着下级规章制度必须服从上级规章制度,而不能与之相抵触、相冲突。所以,严管理,首先要从规章制度严起,抓落实;其次要从规章制度抓起,这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要组织部关部门和人员,对全局各项基本规章、专业规章、临时规章进行“翻箱倒柜”,全面清理,该留的留、该废的废、该改的改、该补的补、该建的建,做到一级细一级、一级严一级,从而在全局形成科学严密、规范统一、动态优化、实用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
国内大型油田集团在完成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后,各个油田的安全管理办法和运行规则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导致了上市公司和存续公司两个主体的利益差别化。上市公司内部机构较为完善,设有专门的资源管理供应处,但是存续公司也重复对该部门进行设置,并且将油田物资转交给上市公司看管。这样导致了上市公司既要对本公司进行物资供应,还要满足存续公司的物资需求,加大上市公司的资源管理供应处,从而影响整个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在这种不健全的物资管理以及供应体制下,各部门很难避免权钱交易这一恶劣现象的出现。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物资供应商会运用极端的手段抬高油田物资的竞争度,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对产品进行推销处理。为解决此类问题,相关的油田物资供应管理部门会出台相应的对策,但是对策的实施会受到外界因素较大的影响,无法正常实施。具体包括,部分物资供应系统的管理人员不会按照正常的手续和规律办事,而是出于人情世故的影响,使得油田物资供应变成了的平台,权钱交易现象层出不穷。另外,物资的物流(采购、运输、包装等)环节,都没有舍弃计划经济影响下的管理方式,虽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轻松掌握物资供应的实时状况以及调剂余缺,却造成了分割成块、自成体系的不良现象,使流水线般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没有联系,造成了库存量巨大以及占据较大资金空间的后果,给油田企业造成了巨额损失。因此,油田物资供应系统安全管理改革仍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2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2.1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
油田实现大规模物流的前提是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创建,现如今,对其完成符合现代化企业条例的创新迫在眉睫。因为企业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过程十分复杂,所以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必须进行规划统一,并分步执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将物流的各个功能进行整合,这是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初级阶段;第二,加大力度提升物流的功效,这是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发展阶段;第三,以服务规则为根本,满足第三方的所有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完备的、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制度,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油田综合效益的目的。
2.2扩大油田物流格局
如今油田物资供应管理的实际开展中,还存在采购渠道不稳定、储存物资管理不统一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才不会影响扩大油田物流格局的总体前进。因此,在完善了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完善的油田物资供应信息获取平台,是油田企业进一步的目标。在研究分析了二、三级单位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后,对油田物资供应网络实施统一规划,进一步实现一、二级物资供应网络的紧密结合。在规划的过程中,完善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将以完善配送服务机制以及构建配送价格制度为根本,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油田物资供应信息获取平台,在结合了实际的供应物资数据后,对其进行整合。在详细的操作程序上,加大力度改造和更换物资供应设备,对物流的各个功能(检验、信息服务、加工等)进行完善和优化,增添必要工序以及设备,其中包括分拣、包装等,真正满足油田大物流格局的各个要求。以此途径对物流格局进行扩大和优化,使得油田物资供应系统进一步实现集中管理、协同运作等先进运行模式。
2.3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重视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在培训中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安全意识。干部职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安全培训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安全培训的工作是建立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能够增强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保证石油企业能够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培训的具体工作应该重点面向全体的基层职工,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意识的建立、安全知识的掌握以及正在操作现场安全技巧的掌握。主要进行基层培训,要把重点放在生产一线,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在培训考核中不合格的职工不能进入生产。明确安全培训的基本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并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最终提高所有职工的安全意识。
2.4注重研究安全事故案例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油田企业的命运。现阶段大部分油田企业都会出现安全事故案例的研究学习与具体开展分离的现象,所以对油田企业员工进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对安全事故的分析不仅可以杜绝相同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还可以使各级员工在思想上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3结语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创新 企业文化安全建设 煤矿生产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0301
煤矿企业是我国的的主要高危行业之一,所面临的隐患是安全设施或措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机械化的程度较低,这是煤矿行业生产现状,也是所面临的主要难题[1,2]。资料表明,我国煤矿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人的行为不够安全引起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人所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偏低[3]。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管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上管理人、激励人、塑造人,以期提高人的知识素养、从根本上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创新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在推动煤矿安全发展、安全管理和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4]。
1.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1.1安全生产观的正确树立
我矿在这次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中,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企业和生产活动中始终贯穿着“有安全,才有效益”的理念,时刻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并把“安全生产重于一切”这一思想观念更深层的渗透到企业一直所追寻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当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用来激发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健康的发展[3]。
1.2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
我矿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超前防范意识和加大了排查力度,尽可能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2]。为了能树立企业长远的发展意识,我们不断的对现有的管理措施和安全生产的技术进行了革新,并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了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形成。我矿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安全生产,使每个员工参与制定企业的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计划,在调动广大员工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同时也创建了具有我矿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新模式[1,2]。我矿始终秉持着 “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的安全荣辱观和“关爱自己,切莫违章蛮干;关爱他人,务必从严遵章”的安全行为观以及“安全是岗位,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的安全价值观,着力解决“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缺陷、管理的不安全漏洞”作为突破口,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问题后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安全第一主题教育的效果[5,6]。
1.3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我矿为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重视将软管理---文化和硬管理---制度相结合[2],这既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的需要。文化软管理作用:使员工理解和认同企业的精神、使命和价值观,按照企业的制度和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理解和切实执行各级管理者的指令和决策,以达到思想、行动和认识的统一;制度硬管理的作用: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从制度上规范生产管理[4],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规范化恶化制度化。
2.严抓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方面要突出“严和活”,首先应该突出的关键是“严”,很多煤炭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无法很好把握效益与安全、效益与生产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为了避免本企业出现类似的现象,我矿通过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安全生产在奖惩生产的安全方面考核制度更加严格,同时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我们制定了更加严密的几率规章;其次是要突出“活“,因为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针对思想比较活跃的人来进行的,而且人的思想也会随着环境不断的变化,为此,我们从心理角度出发,注重创新、思路拓宽,积极探索与之变化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新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3]。
(2).建立和拓宽安全生产的宣传网络:在制度建立方面,我矿业注重建立法规、知识的再学习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宣传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2]。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日常化和制度化;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各部门齐心协力,组织专人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知识、理念的宣传教育,各生产和安监部门要配合宣传部门落实好安全教育的宣传[1]。
3.结合实际,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我矿对各项事故进行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努力的查找原因,发现人为因素是致使各项事故频繁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较低、现场管理和责任落实方面不到位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力[1]。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把安全文化创新引入到了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创新,是安全知识、理念不断渗透到每个职工心中,首先利用了活动时间,让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理念等,不断提高他们安全意识;其次,利用宣传板、文艺表演、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安全理念,并使其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心中,这样不仅能规范员工行为还能是企业高效、安全的发展下去[4]。
可靠的设备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3]。当前各级领导都在讲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要落实这三点,就必须经常下去对规、对标、对制度规范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的改正问题,就是要思考、要研究,哪些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哪些工作不精细,考虑好了就去做,并做好、做彻底,这样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越细致[2]。强化职工促成全员“我会安全的知识技能”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5]。
4.结语
创新安全文化体系来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它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要结合煤矿实际,来探索和研究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并入到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2]。把安全哲学和安全思想煤矿企业生产的各层面,将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融合,逐步建立整体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有效机制[3]。企业要发展,安全是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安全基础,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加快煤矿发展步伐,在安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4,5]。坚持“安全为上、文化为先、职工为本、素质为根、机制为重”的指导思想,围绕“思想融合、分层整合、文化聚合、资产集合”的基本思路,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3]。
参考文献
[1]杨智慧.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404.
[2]陈明利.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郭涛.煤矿企业基层区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中州煤炭,2011,03:108-109.
[4]沈茂东,董绍峰.企业文化安全管理实践的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2,09:10-13.
关键词:三大理念;六大做法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1 “三大理念和六大做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黔金煤业属于双突矿井,处在向背斜构造带上,地质条件复杂,全区范围内断层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井下采掘工作面几乎都出现过喷孔、夹钻、煤炮声等突出预兆,被专家论证为煤与瓦斯突出威胁最大的矿井之一,我们时时处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围绕安全“零”目标,我们坚持功能过剩原理,提出了“避免走钢丝”理念、“责任增压、效能增强”理念和组织措施“99.99%=0”理念三大理念,树立了居安思危、责任保安、精细管理意识,为矿井安全提供思想保障。
1.1 “避免走钢丝,拓宽安全通道,密织安全网络”的理念:煤矿是高危行业,煤矿生产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下来,时时处处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只有增强危机意识,我们才会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只有拓宽了安全通道,把钢丝绳变成马路,才能提高安全系数,无限延长安全周期。在瓦斯治理方面,我们采用“鸡尾酒”疗法,采空区抽放、高位抽放钻孔、煤层注水、浅孔排放等综合治理措施。
1.2 “责任增压、效能增强”的理念:很多发生事故的煤矿,并不是缺乏安全管理经验,也不是制度不健全。关键是从领导到员工的安全责任层层衰减,不能达到预期效能造成的。绝大部分的矿领导、队长不能说不重视安全,但这种安全责任传递到基层区队职工中就几乎衰减为零,职工违章、走捷径干活可以节省力气多挣钱,因此一般井下很难杜绝违章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责任增压、效能增强”理念,让安全责任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加大,让每个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全员提高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1.3 组织措施“99.99%=0”的理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在矿井生产中,组织措施只能保证99.99%的安全,是不行的,忽略或疏忽一个步骤、环节,就可能发生事故。只有从严从细管理,让安全意识、理念、渗透到生产现场的每个环节、每个人,为职工编织起一道安全防护网,才能做到安全。如我们放炮管理,一人警戒不放心就设双岗,挂警戒牌担心职工看不见就拉警戒绳,放炮前,还要坚持回头看,巡视一遍是不是所有职工都撤到了警戒线外,确保人员安全,再放炮,三道保险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落实三个理念,我们在安全管理上采取以正向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做法:
1.3.1 推行安全隐患计件工资制,调动职工消除安全隐患的主动性。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追求利益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你激励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们根据这一原理,采取了“安全隐患计件工资制”,职工在工作面主动处理隐患、纠正违章,均给以高额分值;处理一条重大隐患,比进1米进尺,出1吨煤得分还要高,在职工中树立了“搞安全能挣钱,搞好安全能多挣钱,不搞安全不挣钱”的思想。这种正向的经济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职工处理隐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家都争着处理隐患,隐患少了,事故率降低了,从而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采一队在刚建队初期,在工作面发现隐患或不规范操作时,班长现场扣分,大部分当地职工不理解,和班组长经常发生争吵,后来采一队采用处理隐患正向激励办法来考核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现象。
1.3.2 紧抓弱信号管理,开展科学的安全预评价。我们建立了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体系,编制安全预评价量化考核指标。通过班组、区队自查,管理人员检查、安检员督查等方式,由安检科对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登记整理,根据隐患弱信号,对每周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对下周安全情况作出预测,找出防范要点,对区队、班组、个人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贵州毕节地区煤矿生产是一个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周边煤矿每发生一起事故,都给我们敲响一次警钟,我们都要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开展安全检查,查找安全管理的漏洞和不足;煤矿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任何一种安全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的效能都在逐渐弱化,因此我们定期根据安全管理状况,适时召开区队长安全座谈会议,从基础管理上、管理办法上讨论区队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1.3.3 一通三防“准军事化管理”。黔金煤业是双突矿井,当地处于雷电高发区,停电频繁,供电不稳,建矿初最多一周曾停电22次,极易造成瓦斯积聚。因此,我们在安全管理中紧紧抓住“一通三防”这个牛鼻子,推行一通三防“准军事化管理”。我们推行的“准军事化”管理,已由一项制度,延伸、扩展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比如处理突发性停电,井下作业人员20分钟内能全部撤离至井口;管理人员3分钟内到达调度室,按既定分组,迅速深入到指定岗位,晚1秒都不行。再如倒电源,由以往的半小时以上缩短到一分钟内完成。我们通过考核,给合格单位颁发“准军事化管理先进单位”奖牌,获得奖牌的单位每天在绩效考核时给予20分奖励,在日常考核中凡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的,随时给予摘牌处罚。摘掉牌子,区队不但经济上受到损失,集体荣誉也受到损失,要重新恢复该称号必须经过半个月的考察期,这块牌子,已经成了各区队荣辱的象征。这种闪耀着军人作风的文化现象,已成为黔金煤业的一大特色,一道安全屏障。
1.3.4 扎实开展“双基”双向认证工作。我们认为基层班组和基础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抓好“双基”就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关键,就能够消除现场隐患,规范操作行为,杜绝事故发生。我们把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双基”认证评分标准进行了量化分类,针对每个科室、区队“双基”建设内容进行“双向”考核,科室查区队,同时区队根据各科室“双基”内容查科室,互相监督,加强“双基”建设,达到考核标准将按双基考核办法给予奖励,否则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双基考核,快速提高了各区队干部职工素质,隐患处理率大大提高,违章率迅速降低。
1.3.5 安全管理的市场化考核。为了调动全矿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激情,主动下井查隐患、查质量、查三违,查文明施工,并督促落实整改。我们根据市场化管理原理,实行科室职能交叉管理,全矿任何单位任何人,只要检查出安全隐患问题,每天将问题集中送到安检部落实处理给与打分,实行“隐患、违章买卖制”由于查找安全隐患问题可以加分,这样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人人抓安全,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1.3.6 全面推行安全责任派工单。对区队临时工程、零散作业人员我们推行安全责任派工单制度。任何零星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操作,其中一人负责安全;在安全派工单中,我们制订有施工措施、安全要点,明确有安全负责人,学习人员签字,通过书面的形式将责任明确到具体每一个人、每一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践;创新
一、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创新安全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应主要体现“三个发展”:管理对象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隐患管理发展;管理阶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后管理逐步向事前管理发展;管理手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结果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预警管理发展。只有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2)安全管理创新的特征。首先,安全管理创新具有时代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必然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手段与内容。其次,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所以其具有预防性。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创新具有主动性。安全管理的创新要促进企业将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内激型安全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管理创新还具有动态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深入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的规律与发展走势,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创新要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为安全生产服务,所以还具有社会性。
二、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措施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首先应当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面临着来自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时代提出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不论安全管理的方法进行何种创新,企业都应当将安全发展的理念放在首位。(2)推动安全生产预防机制。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基本上是事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应当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要变事后处理型为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超前预防上,为生命安全与生产发展建立坚实的屏障。比如近些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市顺义区以及广东省珠海市等地区,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由事故管理向隐患管理的重大转变,这些地区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预警,大力推动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对企业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自主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投入、隐患治理等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企业安全生产的趋势,使得这些企业都能做到超前防范风险,对安全生产心中有数。(3)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成果,实现了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具体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管理和规范管理水平,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将安全生产责任从法定代表人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目前对企业来说,既需要加强组织发动、广泛实施,也需要加快相关评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完善,更需要结合各行业实际,促进整改达标,抓好监督检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4)加强区域合作。管理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涉及面广、难度大,历来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难以适应现阶段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要通过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省际联运机制,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提高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为创新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提供了手段。按照“源头严管、动态监控、区域联动、协同救援、信息共享”的工作思路,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在国务院安委办的组织下,安全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目的是提升区域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可控度。
创新安全管理来源于安全生产实践,并且创新的方法也是为安全管理的实践进行服务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对于企业整体和员工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时代获得了发展,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时间需求,必须加强合作、树立观念、采取各种各样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为社会管理创新增添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管理,管理既是手段,也是灵魂。目前在我国煤矿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弊端,岗位职责不清、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等等这些现象屡见不鲜。纵观当今,只有不断创新,不断革新,才能在目前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行业竞争激烈的大浪潮中,企业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推进煤炭企业管理的创新。以知识创新适应市场,满足人才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双丰收。
煤炭企业的管理只有在创新中找出路,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针对如何管理创新,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认识。
1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是商品社会中企业永恒的主题。建立现代煤矿管理制度,转换煤矿现有经营机制,包括煤矿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企业要发展,就要靠创新。不仅是管理观念上的不断创新.更主要的是更新观念,要打破以前的既定模式和束缚,有针对性地深化改革创新。并通过现有的技术、知识等,对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逐步的创新。针对现有的国有煤炭企业.将严格隐患排查,夯实安全基础作为一项新的管理理念。要严格执行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制度,进行准军事化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确认,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对重点岗位实行24小时跟班制度,并对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实行定指标、定责任的考核原则,加大管理人员巡查的力度,强化管技人员的现场管理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保证每天有管理人员和最后一名工人升井,并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面地保证文明生产。
2决策成本管理的创新
管理创新还要从成本管理上抓起,这就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其中。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意识,改变过去只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参与的成本专业管理,建立以自主式管理为基础的运行模式。从实际出发,本着勤俭节约的思想根源,以精细化为保证,以精益化为目标,高度量化、细化成本管理工作,使成本管理工作看得见、摸得着。
成本管理在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经营管理的创新。经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凡是管理先进、安全形势稳定、生产效率高的矿井,都是企业管理规范、创新的矿井。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的煤矿企业,推进创新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坚决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牢固树立成本理念,同时多措并举加强成本管理:一是实行班组两级材料成本预算,把材料消耗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把成本的投入直接与班组的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对材料频繁超出指标的班组重点进行现场防控。二是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材料分析会议,对各班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通报,节奖超罚,提高各班组职工材料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了废旧物料回收制度,设立回收台账,对材料实行责任回收管理,在使用中巡查,使用后回收,确保了各种材料如数尽收。四是在废旧材料使用上通过深挖潜、技改等有效方法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3安全管理的创新
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审时度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是矿井一切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现在不容忽视的一项长期的目标。
坚持高起点定位,确立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体员工抓安全的“大安全观”。目前一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安全责任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之间联系、协调不够,使安全管理与企业改革的实际步伐不协调,导致管理机制的手段滞后,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安全教育培训对象要放宽面。针对所涉及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教程与实际的结合力度,从各个方面提高培训效果。
安全与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的氛围内才能更有效、更好地去完成生产的任务。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质量是安全的基础,抓安全必须从质量抓起,安全是产生效益的重要途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做到生产前进行安全确认,交接班安全确认,不确认不开工,确认不到位不接班等等。
为了提高各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效率,创新性在班组中推行“安全生产工作票”。要求每天早晨各主管科长在工作票上填写好当班工作任务、安全负责人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使各班组职工明确当班工作任务,下班后由班长将当班的任务完成情况填写到工作票上,值班领导根据当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通过推行此项管理,有效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实现职工在工作时间内效率最大化。明确了工作量,工作效率明显攀升;减少了工作时间内的无效劳动,改变了过去管理效率低的状况.清晰展现每个班组的工作情况。
4 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