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49: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1)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一、前言

对于企业来讲,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追求实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只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强大的企业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起到积极效果。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目前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旨在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控。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保证了企业管理手段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了解,把握其要点,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但是由于传统内部控制的定位比较狭窄,为此财政部联合五部委于2009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旨在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在企业管理制度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约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取得积极效果。从制度构成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像是企业整个管理制度体系中的监督元素。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提高其管控效果,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有正确的认识,要学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意充分发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素分析

由于美国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们借鉴了COSO的表述,该表述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定义为: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来看,内部环境是企业管理运行的重要环境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内部环境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推行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熟悉内部环境,并认识到内部环境的基础作用,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在推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积极效果,都会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以风险评估的结果,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所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过程中,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之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手段,目前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措施很多,控制结果主要依赖于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中,控制措施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我们应对内部控制措施有足够的认识。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想取得管理的综合效果,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效果,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起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对信息与沟通要素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但是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过程中,设置必要的监督检查程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积极效果。

四、企业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分析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来看,要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效果,就要尊重内部控制规律,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经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取得实效,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规范和明确,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拥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来看,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成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在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设立科学的控制目标,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执行性。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合理设置控制目标,既要保证控制目标能够达到实际要求,也要保证控制目标具有实现能力,使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实际,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除了要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之外,还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持高效性和实效性,能够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从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流程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流程相适应,二者应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与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同一流程特点,便于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要想保证实施效果,就要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能够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行来看,其控制活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管理行为和约束手段的展开,而控制目标则表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期望获得的效果。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使控制活动能够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在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了解,就要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使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能够保持一致,最大程度的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要求,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会计由于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佳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对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工作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部会计控制中应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把握企业财务管理要点及原则,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积极开展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重点监督和把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注重对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通过正确分析其特点,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取得实效。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财务运行体系进行监督,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应结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关系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终计算,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参考,使企业管理层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经营管理策略。考虑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展开的,在核算标准和核算目的上,应将准确性作为控制的重要目标,使内部会计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出发,只有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预期目的,进而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质量,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

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要想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要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放在内部会计控制的首位,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全面开展。从控制结果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内部会计控制结果,关系到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整体经营效果的测算,为此,内部会计控制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就要实现对二者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保证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情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只有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实际,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应该发动企业员工,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同时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性,只有动员企业全体成员都参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质量。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中,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提高制度推进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取得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就要在培养员工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实现良好的结合,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优势,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理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结合和大发展。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通过了解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对员工的影响和作用上都有突出表现。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在企业内部,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借助企业文化的宣传手段,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建设一样,只有从企业文化入手,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满足要求,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认真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飞,刘辉,黄乐.后金融危机视域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政监督,2012(11).

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措施

一、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的经济组织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内部管理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防止、发现、纠正经营活动中的错误和舞弊,确保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内部管理政策和制度。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内部控制,以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弊纠错。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授权控制、分工控制、业务记录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书面文件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才、相管部门的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分工控制是指对于企业设置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多个不相融职务,起到有关人员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业务记录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指采用各种方法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将企业经营中发生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人员素质控制是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具有相适应的工作素质,以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要求

1.内部相互牵制

要使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发生错弊现象的的概率降低,可以使该业务经过两个以上的相互牵制环节的监督和核查。企业内部的相互牵制要考虑的制约关系包括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横向控制是指完成企业某个业务环节的工作需有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协调运作、监督和制约。纵向控制是指完成某个业务需经过互不干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和牵制。通过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制约,能使企业避免发生的错弊,尽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2.成本小于效益

企业最终目标是赢利,即使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但因此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如果成本大于效益,则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根据重要性原则,企业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影响范围较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一些只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科学的、易于操作的、控制成本较低的内部控制制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3.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岗位,责任和权力相互匹配是内部控制中的关键因素,岗位责任要明确、权力要清楚。岗位责任制主要解决企业中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在设置各个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使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制衡,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4.相互协调配合

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同步,即要相互牵制又要提高办事效率,防止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企业在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做到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其中相互牵制是基础,协调配合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度较差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制度设置时无章可循或者有章不循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管理者在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强调业务处理的灵活性,而不按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处理,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牵制性和严肃性。对管理成本和效益关系的片面理解,使得管理者不能形成积极制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面。

2.职工素质不高

一些职工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其岗位要求,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正常发挥。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还是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不认真执行和处理不当造成的。由于内部施行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完全按内控要求完成工作,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业务授权审批权限和责任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不按规定实施,造成各部门和个人的权责划分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具体的责任人。对于规模大、业务领域宽、布局分散的大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关业务部门和监管人员就不能及时了解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管理效率较低。

4.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使得内部控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且其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内部监督体系。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

5.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加强内控制度力度的重要制衡机制。在实际中,有的企业虽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有些企业直接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要求规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提高企业报告的信息质量,控制经营风险,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企业除了遵照我国有关法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

在我国可以依靠政府的特殊地位,来加大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认识,从而激励他们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例如可以通过在法律法规中涉及企业内控的内容等。在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建立内控制度观念普遍单薄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政府的权威性,强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规来规范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因此,政府应不断完善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建立考评机制

企业应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内控监督意识。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其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在企业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各种考评机制,激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处以相当的处罚,警示其他人员。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制度控制进行控制,这种制度是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需建立主要相应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应该达到规范企业企业员工的行为,保证信息资料真实、完整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

4.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组织

对公司内部人员实行集中管理,下级人员对上级财务负责人实行实线管理,也就是说人员的工资发放、绩效考评由上一级财务负责人负责。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产生,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财务部门内部设置相关的小组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各司其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

5.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相对独立地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内控方针政策执行,对内部经营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实施效益进行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当前有一些企业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或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的现象,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因此,企业需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其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执行。

五、结束语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加重。企业经营规模越大,内控重要性也就越显著。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内部控制审计机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根据企业的特殊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修正或另辟蹊径―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傅鹏.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会计之友,2006(6).

[2]张玮.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会研究,2006(11).

[3]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2006(1).

[4]王小军,刘杰,高金伟.试述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9).

篇(3)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制度设计 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供电企业具有投资大、设施分散、资金密集的特点。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力设施建设,如果供电企业管理松弛,内部控制差,则不仅浪费资金、达不到投资效果,也极易滋生违法犯罪现象。因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和后勤等环节都急需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其必要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供电企业内控建设现状要求必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供电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仍然不理想。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为例,2011年5月20日,国家审计署了南方电网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南方电网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工薪酬管理、部分重大决策制定、企业内部管理、电力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由此可见,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应当加强执行力度,让内部控制体系能落到实处,杜绝制度与实际执行“两层皮”的现象。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起积极主导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会有力地激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内部控制建设。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反过来也能推动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我国供电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企业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因此,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必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企业应以建立内控制度为契机,对原有的规章和办法进行梳理、整合、完善和提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对所有潜在风险有效地进行控制和预防,通过有效评估企业的风险,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中风险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将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消化在萌芽当中。所以说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

4、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性竞争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因。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已有很多国外的大财团、跨国公司进驻到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已经面临全球性竞争压力。虽然国内供电企业目前受到的冲击还相对较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到来,供电企业同样要感觉到压力,须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容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国际竞争。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主要由一项基本规范、系列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成,如图1所示。

1、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即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对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指导作用。基本规范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是制订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依据。

基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首先,内部控制是一个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它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管理过程,不只是单一的制度、机械的规定,企业不仅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制度得到严格和有效地执行。其次,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全员参与实施的过程,是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经理层以及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事项。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个目标定义超越了传统内部控制主要为会计审计服务的目标,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由《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18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由三大类组成:内部环境类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审计指引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出具审计报告。

三、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既要遵循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的要求,同时也应当能够体现供电企业的特殊要求。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组织

企业应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该机构必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领导小组,二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领导机构,组长必须由供电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如供电局局长,其成员有负责设计的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负责人及企业财务部、审计部、人事部(人力资源部)和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为:为本企业内控制度的正常运作提供总体指导,定期召开协调会,负责内控制度设计的管理、监督并控制进度,解决有关具体设计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工程项目、资源采购、电力营销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进程以及产出进行复核与确认。

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内控制度设计的具体工作,其成员应当由咨询顾问与供电企业指派的成员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完成具体内控对象的实施工作,包括现场访谈、调研,收集、分析、研究相关资料,填写控制矩阵,绘制流程图,进行问题整改,完善控制矩阵,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等。工作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供电企业的业务情况、流程情况与财务管理情况,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较高的工作热情,能够胜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一般以财务部或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项目。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一般分为项目调研与范围确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制订内部控制手册、培训、试运行和修改完善、评审验收。

(1)项目调研与范围确定。主要是根据供电企业的需求,制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在制定过程中要了解、搜集企业的基础资料,如企业的基本概况、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业务活动、经营状况、现行制度等。另外,要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业务范围。供电企业应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业务范围。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本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设计范围和重点。

(2)企业内部控制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评估阶段也可以称为诊断阶段,主要是对供电企业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评估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并辨析与每一关键控制点相关的控制措施,发现控制缺陷。主要目的是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漏洞,明确本单位各项工作的主要风险及关键控制点。首先,要对企业现有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对照我国现行相关法规和制度,逐条地进行分析。其次,要对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执行效果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穿行测试法、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抽样法等。

(3)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小组根据调研与诊断的结果,设计出本单位新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提出本单位内部控制整改方案,结合整改方案制定内部控制手册。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是有关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性文件,为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指引,是建立、执行、评价内部控制的依据。

(4)培训。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小组应根据本企业的需求,结合本企业内部控制整改方案,分工作内容和层次对本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培训,让内部控制制度深入人心,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顺利运行起来。

(5)试运行和修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成以后,要试运行一段时间,设计工作小组应根据本企业试点单位运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反馈结果,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在本企业全面实施。

(6)评审验收。试运行结束后,应聘请相关专家、试点单位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与结项。

四、结束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供电企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供电企业应当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的指导下,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做到切实可行,不流于形式,为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19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EB/OL]..2011-05-20.

[2] 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出版社,2011.

[3]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EB/OL].省略.cn/Column/Information_regulations/Other/200807/t20080723_13991.htm,2008-

07-23.

[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18号)[EB/OL].省略/

gzdt/att/att/site1/20100505/001e3741a2cc0d4b0f9c01.pdf.2010-05-05.

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开始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就会产生内部控制制度,其属于现代化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措施。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应当积极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使经济效益获得很大的提升,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1]。

一、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使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制定了与有关法律条例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对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经营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避免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向程度更深的阶段改革,使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和完善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进而保护了财产的完整与安全,以便加快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和和经营目标,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有效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并贯彻落实好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仍在经济转轨时期,而大部分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中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会计信息缺乏的真实度,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该情况也充分体现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意义和重要作用,因而建立内部控制未能在最大限度上引起相应的重视。部门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仅是停留在成文阶段,作为企业的展示品,并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因此,制度在制定与完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容范围不全面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不但要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还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适应,也就是说制度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互矛盾,以至于产生意见不合,更不能只是为了敷衍上级单位检查而随意制定,以获得工作达标。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在制定时未能与自身实际状况相联系,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只能够针对与内部会计工作有关的员工,无法对与内部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业务以及岗位失控情况进行约束,在不同程度上均欠缺适当的应激力和约束力,未能够按有关要求严格对互不相容的两个职务进行分离式控制。

2.3企业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属于培养各方面情操的一种制度约束,例如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刻苦专研、忠于职守以及勤勉尽责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控制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由此可知,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才可以及时处理好因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支持与维护,企业才能贯彻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2.4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以及诚信度,大多数管理人员均未接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欠缺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在管理者初任职时也未曾开展管理培训工作,以至于无法及时解决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企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标准的专业化教育,导致未能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欠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常发生挪用公款、携款潜逃等违法乱纪现象,甚至是出现中饱私囊、汲取巨额回扣等情况,使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无法挽救的损害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牵涉到企业各方面的内容,属于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制度过程中,应把系统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出发,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

3.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的内控意识,并加大内控制度的宣传力度,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实施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在企业成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效用。企业若想达成现代化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到施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并实行规范化经营,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4]。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管理层人员的责任体制,把内部控制管理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绩效相互连接,企业内控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管理人员的政绩和业绩,通过逐层控制,有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位,进一步杜绝流于表面的现象,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观念,实现管理意识的提高。

3.2建立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内控问题,企业应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活动,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建立合理科学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的帐、钱、物时应严格执行分管方式;对重要岗位则采取定期轮岗和换岗的模式;对互不相容的职务实行分离管理法,防止纰漏的产生,真正做到防患于;对出现的违反乱纪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性解决方案,这样对企业不仅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还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3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设立合理科学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做进一步监督与评估工作,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在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企业能够真正实现有章可循、违法必究和违规必罚这三项原则。

3.4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人为中心的制度,内部控制执行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还要增加对会计人员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业务培训,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降低差错的发生率[5]。内部控制人员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能够成功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连峰.浅析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65-67.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组织优化

1 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来自于组织内部,是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所以,当我们理解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要与一定的组织相联系。组织是若干利益主体的有机结合体,内部控制既然存在于这些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那么,它就可以从一些特定的角度进行某些关系的调解,从而促使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实现其目标。

任何一个单位,尽管企业的性质特点不同,规模大小也不一,但是,都应该根据自身不同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单位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因为认知上的不全面,企业不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是有限的。在目前阶段,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局限于财务会计,它可能达不到生产、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财务审计等每个方面,其公正性打了极大的折扣。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独立性是有限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育不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中国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在经理许可的范围之外为经营者服务,其独立性荡然无存。这种行为还将使得企业有意或无意的无视自身的内部控制机构,造成内控机构时效不高,名存实亡。

第三,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内部会计制度,即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等。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甚至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实施了内部控制。

2.2 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不能有效的运行内控措施、程序和方法

如果企业的领导能够给与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另外,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将对内控运行的有效性有所影响,因为理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根据企业的规模以及业务的性质去设计内控制度,并且使其按照科学的方法运行。

可是,目前我国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却,置之不理已经建立和实施的内控制度。部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达不到职位的要求,在设置内控制度时,不是针对日常性的经济业务,而是针对偶发性的经济业务。不是针对已经发生或可以预料的问题,而是针对很难估计到会发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内控制度就严重的偏离了正常的中心,不切合实际。最终导致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有效性。

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综上所述,只有从制度制定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所以,在政策、法制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教育,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杜绝会计工作中的丧失原则和违法违纪现象。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知识,这可以通过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考核等方式来实现,切实做到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处理业务的操作能力。再次,要让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让内部审计真正的起到监督作用。这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来达到。

第二,倡导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以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实现“平稳控制”。

第三,内部审计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从经验来看,要让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还是企业领导的支持。企业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合理的监督,以此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最急迫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力量,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被打扰,对日常业务的全过程进行事后、事前以及事中的控制,并及时反馈控制的结果,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时候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确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不是差错防弊,而是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出具具体的建议报告。当然,企业也应确保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得到外部监控系统的评价,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地监督合力。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改变股权结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一股独大”现象是出现“管理者越权”与“内部人控制”的主要原因,只有克服了这种现象,民主科学的决策才会成为一种可能。其次,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也可以试行外部董事、专家董事和专职监事等,以图规避“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还决策一个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对企业财务报告方面的监督,可以试行内外部相关监控机构的共同合作,如此,企业内部的管理层自然就降低了对财务报告的操控,良好的内部环境就得以构建。

第五,强化风险意识。风险一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的概念比危险广泛,它包括危险,危险只是风险的一部分,风险的另一部分即正面效益可以称之为“机会”。企业不仅仅要管理危险,还要识别、衡量、选择和获取增加企业价值的机会。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贯穿与企业日常经营的全过程。是否给予风险一定程度的重视不仅仅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而且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业务管理流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常常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但是不管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何,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现阶段的要求。中国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按照业务层面和活动层面这两个方面进行制定的。关于风险评估与管理就散布于其中,并没有单独自称体系进行介绍。在今后,加强对风险的重视,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完善对于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与分析报告的措施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修订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在具体的评价阶段,也不容忽视。我国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有关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企业要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是否贴合实际作出真实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到薄弱环节和弱化的原因,为以后更加积极的探索、构建更为有效的内控制度提供帮助,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佳的效果。

4 总述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提升经营管理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企业管理的理论也在逐步的加强,这种形式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快速完善,以保证信息的质量,保护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务界,“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这句话是需要相关人士极为关注的。

参考文献:

[1](美)夏恩・桑德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执行 监督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执行力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尤其重要。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国家五部委于2008年制定并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和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利用本企业内部的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和措施,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经过科学制定并实施的一套控制手段。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建设和实施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不仅无法控制企业存在的不良行为,而且制约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顺利实现,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1.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上存在薄弱环节。当前,虽然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在逐渐完善,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缺乏的情况却普遍存在。首先,追逐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因此有些企业受利益驱使,常常会重经营而轻管理,未能建立强有力地自我约束和防范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不健全、不完整,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的发挥其效力,过分追求企业业务发展,使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执行。其次,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内控制度的建立过程耗时耗力,而这些消耗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从管理层上对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上存在薄弱环节。为使企业内控制度的在企业内部得到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层必须对各项控制措施和方法进行必要的判定。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有些企业设置如了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等管理机构,却没有没有明确划分董事会与内审部门的责任和权限。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手段,从而耗费了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使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此外,企业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严重缺乏企业内控方面知识的学习,不具备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必要的基本技能。

3.企业内控制度监督上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的现代企业中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间,董事会和管理层间,经理层和普通员工间普遍存在关系。其中企业最总控制的主体是股东大会,企业经营管理的方针和制度是由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对自身行为和经理层实施监督,各方都是各负其责,而且能够协调运转。但实际上往往在企业运行中,董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控作用,而大多数企业的董事只是一个虚职,也未在企业中设置常规的机构,股份公司就成为了现代企业的虚假包装,不能彻底实现科学的“法人治理”制度。此外,在企业的内审职能设置上,大量企业的内审工作仅仅局限于对账目的审核,没有发挥其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部门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不仅包括通常理解的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而且还包括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从政府层面讲,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的检查和指导;通过组织开展企业内控制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内控知识,推动企业加强内控制度相关知识,正确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2.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环境。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环境,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制度文化氛围,在企业中形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的难点不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而在于如何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上。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是这个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层的行为和导向极大的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因此,企业管理层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按章办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任何管理者或部门都没有对任何经济业务完全的处理权,不仅使权利收到约束,还要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只有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使企业内部控制达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3.进一步发挥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有效的内审是企业管理中内控制度能够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置,应独立于企业内部的其他各部门,并且直接向企业管理机构(如董事会)负责。企业内审部门应该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公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等原则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分析中发现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内控体系有效运行。要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为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4.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企业职工,因此在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人员的因素是及其重要的,企业必须加大对职工的教育与培养力度,应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内控制度执行者。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提高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层应分批分期的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认真考核;相关人员也必须要主动充实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叶从文.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J].铜业工程,2007(1).

[2]崔爱红.浅议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J].中国外资,2009 (6).

篇(7)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14-02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绝不是目的的本身;可实现一个或多个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目标;是企业对员工的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合理控制。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克服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的偏向。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以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克服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偏向。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当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控制活动不当。控制活动是保证管理层的决策得以实现的程序和政策,是为了针对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协助企业保证其采取必要行动。由于中国企业法人制度的不完善,经营者经营理念的落后,内部监督不利,风险意识差等原因,导致已存在的控制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各控制环节不连贯、松散;业务流程控制漏洞较多;业务流程控制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多样化的业务。

2.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3.产权关系不明。在中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4.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差。中国上市公司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股权结构,在控股股东或内部人等领导层独揽大权下,忽略了中小股东的权益。所以,中小股东把二级市场作为其求利的主要对象,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过多地关注,忽略了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化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然而中国的企业风险意识较弱,对于聘用新人员、经营环境的变化、应用新技术、采取新的信息系统、开发新产品、企业改组等现代企业风险估计不够。

5.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对策

1.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将更有利于核心作用的发挥。“专业化”是指设立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下设立执行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负责各方面的工作;“社会化”是指外部独立董事的引入,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2.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企业为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明确规定每个部门、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凭证(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连续编号。编妥的凭证应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入仓库以防偷盗、对货币、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安全存放、对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等,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凭证和记录的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

3.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内部控制成本。“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企业要建立一套“奖勤罚懒”、“奖功罚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工资与效益挂钩、奖励业绩卓著者、淘汰业绩不佳者、对遵守企业纪律者予以鼓励、对违反企业纪律者予以惩罚等等,以促使经营者和员工自觉地去遵守企业纪律,自觉地去完成任务,自觉地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降低内部控制成本。定期举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紧密地联系起来。

4.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国外对风险分析早已非常重视。企业必须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机遇。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而且也贯穿在公司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构筑灵敏的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估和控制,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变。管理层应向董事会保证采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必要的风险评估,董事会要通过审计委员会等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核,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公司控制的全过程。

5.设立良性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及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的审核等。

6.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依靠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来配置,在企业内部,根据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配置合格的人才,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其不仅仅是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企业承受经营风险的种类,整个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层对法规的反应,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的看法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7.重塑组织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司的说法,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价值观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的世界的反映,它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来无形中约束和组织成员的言行,使之向着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中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企业并没建立相应的组织文化,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混乱。单纯依靠道德、素质、理想等无形的东西已很难奏效,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有形的东西来促进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建立。从而,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8.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