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49: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用字母表示数课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及平方的意义及读写法,会根据计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与符号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扑克游戏,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学们,用扑克牌算过24点吗?怎么算?规则是怎样的? 【课件显示一组牌:A、 7、A、3 。】 谁能用这四张牌上的数很快算得24! 1是哪里来的?(A表示1。) 扑克牌中A表示 1。扑克牌中还有什么字母? 分别表示数字几?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现象?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是的,在生活中存在着用字母表示事物或者数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怎样用字母表示数。让我们一起到“字母主题公园”里去看一看,走一走吧!【课件显示情境:字母主题乐园。】
二、畅游乐园,展开新课。在游览“字母主题公园”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1、用字母表示数。(1)用小棒摆三角形。 首先来到A馆图形馆。同学们正在用小棒摆三角形呢! 【课件显示:依次出现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个3。2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个( )。】 你还想摆出这样的几个三角形,用的小棒根数又是( )个3,你能这样说一说吗? (2)、交流。 说得完吗?为什么? 你有没有办法来用一个式子就能把这些情况都概况出来呢? 如有人说到摆几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几个3,引导:几个的几能不能换个方式来说呢? 生:用a×3表示所需要的小棒根数。 你这里的a表示什么呢?(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3表示什么? a×3表示什么呢? 提问:三角形的个数除了用字母a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b × 3,n × 3,x × 3) 不错,在表示三角形任意个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也可以用字母mn来表示,任何的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 在a×3中,a可以表示哪些数?a可以是任意自然数。 (3)小结。 这里,我们用一个字母概况出了摆三角形的所有情况,看来字母的作用真大,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它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通过发现、对比、体验、尝试等方式,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符号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勇气。
【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2.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奖品若干。
【教学设计】
一、游戏:猜年龄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多大了?(用课件演示,孩子猜的数字小了,课件出示请猜大点,孩子猜大了,课件出示请猜小点。如果猜对了,恭喜猜对了。)
生:30,40…(当出现2个数字,一个大于36,一个小于36时,提示现在该怎么猜)。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来采访一下几个同学的年龄:你今年多少岁了?
生:12岁,11岁,10岁。
师:小张同学今年10岁了,课件出示:老师比你大26岁,老师今年多大了?(36岁)。
师:小张12岁的时候吴老师就是38……
你能用什么东西表示我们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生:用a表示小张的年龄,用a+26表示教师的年龄。(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用字母表示年龄关系有什么优点?
生:……
师:哦,用字母数量关系有这么多优点。刚才猜年龄的时候,你10岁的时候老师36岁,你20岁的时候老师就46岁,那么你500岁的时候,吴老师就526岁,你1000岁的时候,吴老师就1026岁。(学生笑了)
师:你为什么笑了。(人不可能活到1000岁)
师生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范围。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字母表示数。(板书)
二、绕口令
师:刚才我们玩了猜年龄的游戏,知道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玩绕口令的游戏。(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在池塘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说。)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
师:同学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了,这首儿歌能说得完吗?(说不完)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生: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许多只青蛙许多张嘴。n只青蛙n张嘴,m只青蛙m张嘴。
师:老师注意到你们前后两个字母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青蛙的只数等于嘴巴的数量)。
师:出示另外一幅图片,n只青蛙n张嘴,_____________只眼睛,____________条腿。
小组讨论:n只青蛙n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怎么表示呢?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生:2×n=2n,4×n=4n。
师:你为什么把2×n写成2n呢?
生: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把数字写到前面,字母写到后面。教师板书:2×n=2n。
师:老师总觉得2n比较难理解,谁能解释一下2n吗?
生:2n=n+n,表示2个n相加。n+n=2n(教师板书)
三、闯关
第一关:填空题
(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师:a-12能写成12a吗?
师生总结:只有数字与字母相乘的时候,才能省略乘号。字母减数字不能省略减号。
(2)一个正方形,边长是a米,这个正方形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a×a=a2表示2个a相乘。当a=5时,a2=25。那老师要考考大家,8的平方,9的平方呢……
小组讨论:a2与2a的区别。
小组汇报、质疑:a2=a×a,表示2个a相乘;2a=a+a表示2个a相加。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v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 )千米。
师生总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用小圆点表示或省略不写。v×t=vt
第二关:判断题
(1)2a表示两个a相乘。 ( )
(2)t×5省略乘号一般写作t5。 ( )
(3)1×a省略乘号一般写作1a。 ( )
(4)比x的8倍多12的数,可以写成8x+12。(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课堂巡视辅导,集体订正。
师生总结:1×a和a×1的乘号和1都可以省略。
第三关:
师:吴老师初次来到我们四(4)班,给同学们带来了奖品,同学们想要吗?(想)但是吴老师要奖励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
课件出示:一本笔记本x元,一支圆珠笔y元。
(1)3x表示( )。
(2)4y表示( )。
(3)2x+3y表示( )。
师:恭喜你们过了三关,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省略乘号的几种情况。(4种情况,课件演示)
四、相关字母表示数知识介绍(课件演示)
教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省略乘号的几种情况。(学生汇报,师生总结)
最后课件出示省略乘号的四种情况。
五、生活中的字母表示数
在我们生活中,或者以前的学习中,哪里有字母表示数的情况?
可能有:(1)字母表示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除法性质:a÷b÷c=a÷(b・c)
(2)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六、手机号码与年龄问题
请写出你爸爸的手机号码的末位,如吴老师的手机号码:137××××9898的尾数8。
(1)第一步:把这个数×8。
(2)第二步:+5。
(3)第三步:×50
(4)第四步:+1764
(5)第五步:你的出生年份。
最后得到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你的手机号码末位,后两位是你的年龄。
师:神奇吗?这就是著名的手机号码与年龄问题。请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关键词:浅议 用字母表示 数思想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90-0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我们认为有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原认识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必须强化数学思想的建立与培养,以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上,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基本的数的认知、运算能力和图形处理,简单推理及数学交流能力之后,能否顺利过渡并提升对有理数的认知及数系扩大,更是关系到学生对单项式、多项式及方程等知识技能的学习。
首先要强化对“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认识和教学。从与事物密切联系的具体量中分离出抽象的数是人类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而从具体的数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史上又一大飞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也要遵循渐进的原则,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可以让学生结合“数青蛙”的游戏: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由学生说出n的意思,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既有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使数量之间的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也使得数学思维过程简约化,更易于概念的形成。教者也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创设更具趣味性和需求性的情景,让学生融入探究,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绝不能有一教就会,一学就懂的轻视思想,并因此而简单处理。
其次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①展示圆、三角形、正方形,表示图形面积;②表示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引入新课。然后创设情景,可以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学生和老师年龄,引导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思维,让学生观察、思考、类比,从而发现表达方式不同,数量关系也不同,含有字母的表示式也有所不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体现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和优越性。
同时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必须立足基本技能。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既要提供学生感受、经历、表达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练习题目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安排如下例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分别是100 km/h和120 km/h。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 h,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 h,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通过解答,从只有一个字母逐步到多个字母,然后再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认知思维走向,深入并完成用字母表示数思想的建构。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比较抽象的,从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连接的式到从字母表示的数和式,抽象概括的过程与代数语言的认识,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有较大困难,尤其是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又表示数量关系理解上有困难。教学上必须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着手,合理规划,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获得最基本的认识。然后教者再乘势而上,拓展升华,阐释意义。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数的运算律,解答:(1)一斤苹果a元,7斤苹果是————元;(2)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m人,到一新站后又上来n————人,共有 人;(3)一列火车有x节车厢,每节载货y吨,这列火车共载货————吨;(4)小明有a元零花钱,买书手掉了b元,还有————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写、缩写、单位问题等。
当然,完整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的建立,不能仅仅依赖于一节课来完成。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还有助于对、、、、等式子的代数意义的准确理解,还渗透在数式通性、方程、换元及函数等数学问题当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施教,关注生成,着眼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把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并熟练地利用它来解决问题。
教参文献
朱乐平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我们在如何体现“数学思考”方面做了很好的诠释。“用字母表示数”是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学生从算术走向代数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何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由“具体的数”向“抽象的字母”跨越呢?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家感兴趣的课题,其内容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三部分内容。本文拟结合朱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例,就如何进行“数学思考”的教学提出看法。
一、课例剖析
【片段描述1】用字母表示具体数――扑克牌中的字母
课件逐个出示扑克牌A、2、3……10,学生一起依次往下说;接着着重引出J、Q、K,代替11、12、13;然后老师挑出两张(出示:7和K),这两张哪一张大,为什么?(等待20秒左右,学生逐渐活跃起来发表不同意见)
【分析】
扑克牌中的字母和数列中的字母本身仅代表某一个特定的数。此时,字母和数之间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儿童的数学理解中,扑克牌中的字母可以“代替”某一个数,显然,“代替”不等于“表示”。片段一中“老师挑出两张(出示:7和K),这两张哪一张大,为什么?” 朱老师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当然我们应注意逐步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经历佐证、对具体情况进行解释、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严格证明等阶段。
【片段描述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储蓄罐中的字母表示式子
出示一个储蓄罐,在发现罐子里面硬币的个数可以用C表示后,接连出示4个问题:1.又放进了3个硬币是多少?C+3;2.拿出2个硬币是多少?C-2;3.每个罐里都有C个硬币,那么3个储蓄罐里有几个硬币?C×3;4.一个储蓄罐的钱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得多少?C÷5。
【分析】
我们知道,要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本身并不难,但要真正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种运算,又可以表示运算结果,对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在学生形成的经验中,一切含有运算符号的式子,都只能表示一种运算。“C+3”既可以表示将C和3合并到一起的运算或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对象(概念的两重性,“过程―对象”),通俗地说,“C+3”也是一个结果。
该片段朱老师运用学生熟悉储蓄罐的学情,通过大量的学生猜测、解释、归纳,得出“都是有可能的,这样有很多种可能的”用字母C表示。在这样的基础上,朱老师以“我再放进去三个一元硬币,那么它现在里面有多少钱了呢”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思考。其目的不言而喻,希望学生能够对其作为结果的“C+3”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当面临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实验、归纳、类比、概括等发现其中蕴含的一般性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最终运用数、图形、符号等概括地将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这是一个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超越了具体问题的情境,深刻地揭示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学生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在表示具体情境蕴含的一般规律时,常常会有自己特有的表示,而数学自身则提供公认的常规的数学表示,如何让两者之间建立自然的对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朱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他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例子,并引导学生去解释,在积累一些经验后,自然地引入到数学表示上。
【片段描述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年龄情境中的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师提一个简单情境“小红的爸爸比小红大30岁”,而后将这一情境细分出4个小问题:1.引出小红年龄是a,爸爸年龄就是a+30;2. a是什么意思?a与4有什么不同?提问后,让学生静静思考,接着花5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4+30与a+30有什么不同;4.比较a与a+30,谁大,大多少?谁小,小多少?
【分析】
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和结果,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和数量间的关系。该片段朱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片段回放:
片段一: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
师:我们学过哪些数?
生:1,2,3,4,5,3.5……
师:英文中有哪些字母?
生:a,b,c,d……
师:(出示a,b)认识吗?在哪儿见过?
师(师添上运算符号成为a+b=b+a):这儿就有一个认得出来吗?
生:加法交换律。
师:在加法交换律中,a和b分别表示什么?
生:a和b表示的是两个数。
师:奇怪,既然a和b表示两个数,为什么不直接用两个数表示呢?比如4+8=8+4,这样不更清楚、更明白吗?干嘛还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4+8=8+4虽然清楚,但只能表示4和8相加这一种情况,不能代表其他数相加的情况,而用字母就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情况。
生:数又是不只有4和8
师:你们认为这里的a和b除了表示4和8以外,还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生:字母a,b在这里表示哪个数都行。
师:看来,确定的数只能表示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字母却可以表示任意变化的数,多方便呀!
片段二: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
师:出示3盒已打开过的钙片,摇一摇,请肯定地回答我,里面各有多少颗?
生:有5颗。
生:10颗吧?
师:你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确定。
师:既然不能确定,我们怎么能说有5颗呢?有10颗呢?这时候我们该怎么说?
生:有a颗。
师:你为什么不像刚才那位同学说有5颗、6颗、7颗?
生:我们不知道盒里有多少颗,说几颗都不合适,所以说有a颗。
师:此时此刻,对你们而言,盒里究竟有多少颗钙片是个未知数,黑板上有很多具体的数,但正是因为它们太具体了,所以哪个数都不好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用到数学符号,比如用字母来表示。的确,字母不仅能表示任意数,还能表示暂时不能确定的未知数。
师:不过,这么多的字母,该选哪一个呢?
生:我想,选择哪一个都一样。
师:非常聪明!26个英文字母用哪一个都可以,我们不妨就用x来表示吧!
师:那这儿的x究竟代表多少呢?谁说了算?
师(将一盒递给一名同学):你说了算呗!打开盒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生(打开后只倒出一颗来):只有1颗。
师:既然这盒里只有1颗钙片,就说明字母x此时此刻表示几?
生:1。
师:真不错!字母x此时此刻代表1,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字母x取1。
师:请问字母x究竟取几谁说了算?
有同学很快接过另外一盒钙片,倒出来数后说:“有12颗。”
师:字母x此时此刻取几?
生:12。
师请第三位同学打开盒盖数一数后汇报:有25颗。
师:现在呢?生:现在x取25。
师:x在这儿可以取1000吗?
生:不可能,装不下1000颗。
师:可以取0吗?
生:也不行,0表示没有,可明明有的呀?
师:可以给个取值范围吗?
生:盒上写着100片,就可以取1至100。
师:这就说明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x还能表示一定范围的数。
片段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关系
师(出示另一盒已打开过的钙片):这是一盒已吃过的钙片,谁知道有多少颗?
生:x颗。
师:呵,以不变应万变呀!(加入1颗)现在呢?
生:x+1。
师:(再加入1颗)现在呢?
生:x+2。
师:(再加入3颗)现在呢?
生:x+5。
师:x+5到底是多少呢?
生:那要看x是多少,如果x是5,那x+5就是5+5,如果x是20,那结果就是20+5。
师:真了不起,那x+5和20+5有什么不同吗?
生:x+5是一个含有字母的加法算式。
生:20+5是一种具体情况,而x+5有好多种可能。
师:从x+5里可以看出现在比原来增加几颗吗?
生:现在比原来增加了5颗。
师:看来这小小的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颗这样的数量,还能表示出现在与原来数量间的关系呀!
片段赏析:
1.教学平实、真实、扎实。
这堂课虽然没有借助课件,却拓宽了思路,这不正是一线教师需要的返朴归真的课堂吗?片段中用一连串既简单明了又层层递进的问题,积极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思维碰撞。看似简单的师生对话,却导出了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和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的真谛,真正体现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的理念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一观点。
2.准确定位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分层教学延伸教材深度。
片段中先教学用字母表示任意数、表示暂时未确定的数,让学生对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理解“有了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3.关注教学细节,彰显教育智慧。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教材变得更生动,多媒体创造出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它正以其独特的内在魅力,给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让今天的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特级教师翟裕康曾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把圆规,一张圆纸片,一只锅盖”就演绎了一堂精彩的《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适宜、简便的教具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不能否认多媒体在教学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一、应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如一位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教师提问:你能说说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吗?紧接着画面展示:一个正方形车轮的汽车 “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慢慢地轮子变成了椭圆形,这辆汽车继续跑着,可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圆的轮子跑得可快了,汽车也“嘀嘀吧吧”地唱起歌来了。显而易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地“演变”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借助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老师导入:同学们喜欢念儿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儿歌。(课件出示可爱的青蛙和文字)同学们一起跟着读一读,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着往下编。再和老师对对口令,50只青蛙——( ),100只青蛙——( ),1000只青蛙——( )。师:同学们,这样一直说下去,能说得完吗?谁有好办法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数字,用一句话就表示出这首儿歌的意思?(学生试说)师:n只青蛙n张嘴。用一个字母就可以把我们想说的数都概括进去,多简洁呀!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导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结尾老师又用青蛙配文字将这首儿歌的改编作为拓展练习,首尾呼应,水到渠成。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数青蛙”的儿歌,让我们拍起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你还用字母把这些数字表示出来吗?(生试说)当学生用不同字母表示时,引导:你能用一个字母把它们全部表示出来吗?最后得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一、创设情境,使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时,本人创设以下情境:
师: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经过女儿国时,女国王送给唐僧6个仙桃,唐僧自己舍不得吃,师傅把3个仙桃送给孙悟空,把2个仙桃送给沙僧,把1个仙桃送给猪八戒。
你们说师傅这样分仙桃合理吗?(不合理)
为什么?(因为这样分仙桃不是平均分)
那么要怎样分才算合理?(每人各分2个)这时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假若女国王只送1个仙桃给唐僧,三个徒弟能不能各分得完整的1个仙桃?这时孙悟空说话了:“仙桃吗!俺老孙五百年前已经吃腻了,这个仙桃就给沙师弟和八戒两人分吃吧!”师傅望了望孙悟空,笑着说:“悟空,你真有师兄风度,那么分仙桃的任务就交给你办。”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的手中就有一个仙桃,现在请你们帮孙悟空想想办法,怎样分仙桃才使沙师弟和八戒都没意见?
从上面例子中,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航班、网址、报纸刊号、车牌号等等,除此以外,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很多东西,例如我们已经学过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今天我就跟同学们一起学习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我们要创造性地联系生活实际重新设计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时,把例5改成“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他跑了全程的十分之一,你能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分数吗?”通过多媒体电脑课件展示,课件播放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的情景,再把110米跑道抽象成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说出十分之一表示的是哪一部分的线段。这样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38页《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把例1“113+59”改成:
(1)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某商场的营业员原有113元,一位顾客买了59元的商品,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找给顾客1元,营业员现在有多少钱?”
(2)讨论:
①能列出一个算式计算营业员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吗?(113+59)
②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为什么要找给顾客1元?谁能把营业员收钱、找钱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113+60-1)
③能口算出113+60-1的结果吗?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到简便算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知道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加,最后把多加的再减去。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堂上善设悬念,在学生轻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严密与规律。
(片断2)师: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生1: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生2: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生齐: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师:有什么想法
生1:可以用字母表示,比如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生2: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师:请问生1看出点什么了,(眼睛与腿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生3: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师:对生3学生的发言明白吗?还需要他进一步的解释吗?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下面学生有的马上举起了手,有的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有的……
生:这样更简明确,
生:还能表示眼睛、腿与嘴的倍数关系。
对这个古老故事的运用,我们已不止一次听到,但对此故事的运用如此到位,还是第一回,课堂上讨论一浪高过一浪,简单直白的讨论,无不透出老师的匠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在这样的产生差错与纠正中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动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学“前后”时,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座位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然后调换个别同学的位置,让学生再说一说。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