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49: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挂职锻炼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于挂职收获我个人总结如下几点:
1、主动适应,全身心投入挂职锻炼工作。初到社区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对象都相对陌
生,为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和适应工作,首先从思想上把自己置身于社区,以能为社区做一些工作感到无
比光荣,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数多月来,服从社区的安排,认真履行办公室副主任职责,严格按照作息
时间上下班,尊重社区领导,团结单位同事。
2、自觉学习,努力做好挂职锻炼工作。社区作为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
更好做好办公室工作要主动查阅有关资料、文件,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做到边学习、
边交流、边思考。坚持有空就多问多学,熟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学了解社区现在及今后工作方向。在
做好办公室业务工作时,注意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
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在对照分析时,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借鉴区级部门优良的管理
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3、锻炼自我,架起沟通的桥梁。挂职锻炼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难忘的工作经历。挂职作为一种
特殊身份不能忘记自己代表的不只是自己的形象,更是单位党委、政府的形象,身负着组织的使命、厚
望和期待。要加强与社区干部的交流,始终报着学习的态度,虚心向他们学习,加强和他们沟通,诚心
和他们交朋友,并且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同时借挂职锻炼的机会搭建起我院与社区的沟通、发
展、友谊的桥梁,积极向他们介绍我院青年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宣传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以便他们在今
后的工作中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七年的挂职锻炼工作,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们的志愿者感受到了收获,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
眼界,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感受之余,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后
面的工作,一年期满后自己将会有什么进步,如何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下一阶段我应做好以
下工作:
进一步了解社区目前的情况及环保工作特点,不断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更加主动的学习。积极做好社区活动办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
动,通过学习和工作的开展,争取得到环保局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各方面的认可。
组织部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如何科学发展关系着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组织部门要重点围绕凝聚力、公信力、创新力和亲和力,切实在服务经济大局、加快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率先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争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不断影响和带动其他部门形成科学发展的合力。
围绕凝聚力,提高服务经济科学发展的本领。要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善于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中找准组织工作着力点,用经济发展的实践来检验组织工作,体现组织工作的服务能力。一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狠下功夫。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干部挂职锻炼等方式,逐步由工业污染化增长向生态环保型经济转变,由传统资源消耗型经济向高新科技型转变,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复杂局势的能力。二是在破解经济发展“瓶劲”上狠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决策程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突发性公共事件,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实践中,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在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上狠下功夫。鼓励领导干部通过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精神头脑,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围绕公信力,加快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是否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注重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科学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观念,在决策前充分尊重民意,决策中主动听取民声,决策后由群众来评判,使领导干部政绩经得起实践考验和群众检验。三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大整改、大服务活动,破除领导干部“满、窄、懒、散、软、浮”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争先越位的竞争意识,切实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来,不给腐朽思想留下滋生的“土壤”。继续深入贯彻“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教育领导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围绕创新力,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金谏”工程,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开头脑筋,拓宽思维,创新抓基层党建的方法和载体,形成一批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基层组织建设做法,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二是全面推进主题实践创新。大力实施“核心、素质、增收、阵地、示范”五大工程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火种计划”项目、“编外村官”、十个特色村建设、“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等工作,使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和理论提升工作。结合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工作,赋予基层组织建设新内涵、新载体,不断总结和提炼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做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围绕亲和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继续深化和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努力在组工干部能力、制度、作风、服务等方面寻求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使组织工作让党委和群众“双满意”。一是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主线,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推行网上“菜单式”选学措施和组工论坛制度,抓好组工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大组工干部轮岗交流和“一线锻炼”力度,提高组工干部实践能力。二是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关键,进一步改进组织部门工作作风。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网上评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不断扩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整改活动成果。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组织部门效能建设。推行组织工作即时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业务和内部绩效考核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四是坚持以优化服务为目标,着力加强和谐组织部门建设。坚持开展“最佳搭档”、“和谐科室”评选等部内人文关怀活动,抓好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服务承诺和联系点制度落实,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
感恩教育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鼓励和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基层、投身实践、真情奉献、服务社会。本着传递教育感恩理念、实践奉献精神的目的和宗旨,北师大教育学部在2011年5月组织学生创立了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力求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切实参与到感恩奉献的具体行动中来,汇聚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积蓄力量。作为北师大教育学部精心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平台,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同时又针对需要帮助的中小学和孩子开展志愿支教服务和筹集物资、善款等活动。通过这个感恩、实践和奉献的平台,向全社会传达教育人“心系教育,兼济天下”的理想夙愿。短短一年的时光,“四叶草”在师大师生们的关心与呵护下茁壮成长,先后启动“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关爱生命,幸福续航”“助力明天,共爱一家”“志愿行动,心系教育”和“捐赠图书,传递知识”等五大项目;先后募集善款53790.09元,共资助76人,资助总额达32860.19元,共支持14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四叶草“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活动,支教队员们与64名优秀寒门学子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志愿者交流、爱心募捐、校园宣传等活动。
二、实践与专业相结合的模式:指导学生社团在社会实践中彰显教育的魅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大学生社团是各种学生组织的重要部分。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学生社团多是以大学生兴趣以及所学专业为特色而组建的,如教育学社、木铎手语社、野社等。教育学部分团委整体统筹各个学生社团和班集体的实践活动,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木铎手语社请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野社请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彰显各个社团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教育的内涵;同时,给予充足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深入扎根基层,到实践中去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各个班集体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深入到校内外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社长期组织志愿者到打工子弟学校支教,为中小学生补习功课;木铎手语社走进特殊学校帮扶残障儿童,义务向社会教授手语;野社长期坚持不懈地为民工孩子开办幼儿园,多次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本领。
三、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基层传递教育理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形式,是将自己所学所思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提前磨炼自己的重要平台,是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和服务基层展示自我的机会。北师大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给学生社会实践配备充足的师资和经费。2010年派出6支队伍近百名学生,分别赴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六省市,初步形成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模式;2011年将特色模式进行了完善,最终组建16支队伍,共有200多名学生踏上了实践征程,实践地点跨越了广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13个省16个市;2012年总结出“调研—实践—结对子—研究”这一独特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终有14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进行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调研、支教以及宣传采访等形式进行,主题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素质拓展培训、教育宣讲、环保节能宣传、访谈先进党员、探寻新农村建设、关注特殊群体等,项目内涵丰富,紧跟社会热点,发挥专业优势,传递教育理念。在教育学部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学部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四、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践水平缺失。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共建,为学生开拓更加多样的实践机会。在过去一学期中,教育学部在北京全宁科技有限公司、学而思集团、清华同方、红缨教育集团、中投发展公司、众享乐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普尔摩咨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与学校后勤党委共建,输送学生干部到后勤的餐饮、宿管、物业等中心担任助理;在石景山教委建立实习基地,推荐优秀的研究生到教委上岗挂职锻炼,到中小学担任校长助理。在共建的过程中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培养意志品质等,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oilfield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discusses on the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all-people safety awareness, management quality and operation skills. To establish a set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 that meet the oilfield staffs' psychological needs on safety and complies with actual production, to provide flexible and diver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pproaches and to make 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rv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n urgent task of safety work but also the key to get rid of the safety problem root.
关键词: 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培养安全心理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safety training;cultivate safety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55-02
0 引言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是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而造成事故的最有效手段和方式。油田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善,从单一安全培训到“大培训”系统的建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培训经验。“大培训”系统的运行对提高员工技术素质、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和提升员工安全素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保障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分析了油田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之后,发现有非常成功的优秀运行模式,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与日益发展的生产安全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研究探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操作技能途径,不仅夯实了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而且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1 优秀运行模式
1.1 培训体制健全 油田不断深化安全培训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培训一体化格局。组织人事部门是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主管部门,劳资部门是技能操作人员培训主管部门。教育培训处是职工培训监督评价部门,负责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审查、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工作。安全环保处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协助油田培训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本系统的职工培训工作。
1.2 生产同安全培训相结合 构建适应油田职工生产和安全技能培训需求,体现时代特色的生产和安全教育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体系,整合形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
1.3 培训原则统一 一是教育与培训相统一。把教育的教化育人功能与培训的培养训练功能结合起来,通过传授、引导,以及双向互动、强化参与、针对性训练、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实现受训者业务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有形培训与无形培训相统一。既注重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培训师,主要以课堂授课形式开展的有形培训,也注重以一对一工作指导、现场交流、会议沟通等各种形式进行的无形培训。三是立足现实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四是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统一。
1.4 培训资源丰富 对油田内部培训机构,在培训对象和专业范围上进行整合定位,统筹优化培训资源。高培党校,建设一流的高、中级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胜利职业学院,建设一流的技能人员和中初级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六个专业培训中心结合油田生产需要重点办好特色专业培训;二级单位利用单位场地、兼职师资等资源,通过现场教学、桌面演练、视频教学、导师带徒、轮岗锻炼、技术竞赛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应知应会知识、基本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5 师资队伍雄厚 坚持“培训者先培训”,大力培育培训名师、团队,对油田骨干培训师进行系统提升培训,选送部分师资外出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提高综合授课能力,形成培训师资源共享体系。针对性地做好高质量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强化视频教程的编录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胜利学习网、胜利技能人才网建设,组建网络学院,开展网上远程培训,建立网络学习制度。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升级扩容培训信息库,实现各类基础培训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录入,逐步实现培训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
2 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培养训练职工健康安全心理行为的培训 通常的培训中只注重职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往往忽略职工的安全心理教育。隐患的存在,事故的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职工安全意识淡漠,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位置,怀着投机取巧、图方便、图省事、怕麻烦的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不用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按安全规程作业,冒险蛮干等行为,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培养训练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培训,因此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
2.2 “分级差异化培训”存在不足 参加安全培训的一线的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存在较大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往往会造成不同理论知识、不同操作技能的职工安全培训“一锅烩”的局面,按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实际的应知应会能力进行分级差异安全培训存在不足。
2.3 重视职工实际安全技能的培训不足 现在推行的安全培训方式大多是课堂培训,理论多于实际,受职工接受能力及时间、内容、授课能力的影响,其培训效果因人而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效果也难尽入人意,重视职工实际安全技能的培训不足。
2.4 对管理层的培训存在不足 大多数认为,管理层人员文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无需刻意培训,忽略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而这些管理人员肩负着油田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基层工作的指导等责任,放松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很容易出现管理人员变成经营水平合格安全管理能力不达标现象。
2.5 存在“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 由于油田的基层队伍精干、工作任务较重,给脱产培训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于是,就出现一些非重要岗位的职工经常出去参加培训,甚至代替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培训的现象,结果成了“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没有达到计划培训的效果。
2.6 培训管理存在不足 油田培训机构主动与二级单位进行结合培训需求的总结分析不够,“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规范安全培训流程存在不足,使整个培训流程责任明晰、目标具体、科学规范、衔接有序,推进培训过程控制的规范化、精细化不够;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够,影响安全教育培训水平提高。
3 提高水平的途径
3.1 培养训练职工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 针对缺乏培养训练职工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培训问题,结合油田“心田工程”建设,开展心理干预和全员健康促进活动,在培训中帮助职工认清自己的心理特征,明确不安全心理存在的危害,熟悉情绪调节、心理适应等技巧的应用,使职工能够“安全体面地工作,健康舒适地生活”。
3.2 实施“分级差异化培训”
①立足安全生产实际和职工的具体情况,建立干部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档案,在整体上对培训的人员的安全素质作必要的跟踪和综合评估。然后采取按级培训,制定不同的安全技能“达标培训”教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参与升级考评。
②针对培训对象不同,拟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安全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岗位职工等。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某一群体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操作内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重视培训对象的素质及实际需求,即要有所创新,又要切实可行。
3.3 重视职工实际技能的培训 认真重视职工实际技能的培训,依托职工技能大赛等平台,在进行适当课堂理论培训的同时,将部分培训改为现场实际操作的培训,按岗位不同、能力差异等开展有针对培训,对照实物、实际操作讲理论,使理论贴近现场、贴近实际,尽快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方能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抓好基层操作员工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既要有抓好生产管理的能力,又要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3.5 杜绝“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 解决好“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意识,合理调派生产骨干,及时安排重要岗位的职工按计划参加培训,杜绝安排代替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培训的现象产生,提高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3.6 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水平
①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培训运行管理,推广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体系,细化培训运行实施体系,配合油田培训监督评价部门狠抓培训运行管理,实现培训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善需求调查分析体系,主动与各二级单位进行结合,加强培训需求的总结分析,建立规范的需求调查分析制度,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②规范安全培训流程。参考系统节点管理经验,把整个安全培训流程划分为需求统计、任务分解、方案对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施情况报备等八个环节,每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使整个培训流程责任明晰、目标具体、科学规范、衔接有序,推进培训过程控制的规范化、精细化。
③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坚持经营培训的理念,发挥各部门职能,主动加强与各培训机构的结合,督促各培训机构按照安全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更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方法,追求一流水平,着力培养一支过硬培训师队伍、打造一批特色培训课程,确保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安全教育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重要基础,从建立一套符合职工安全心理需求和生产实际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并辅之于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管理,不仅是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举。实践证明:只有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全体职工“为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而工作”的安全心理行为准则,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和谐安康!
参考文献:
[1]徐德蜀,邱成著.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关键词: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建议方案
中图分类号:TF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改革以来,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每年700万左右的毕业生大潮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对工科类学生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在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专业课程之一,也亟待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因此,探究《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的方案,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实践来说都影响深远。
1 理论体系突出专业性
《高炉炼铁生产》的理论部分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及铁矿粉造块两方面。第一,高炉炼铁重难点在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热工基础、高炉炼铁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基础数学理论、机械制图技能、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操等做辅助,在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中要将这些与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际应用性,为学生今后岗位操作做铺垫。第二,以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冶金炉热理外,更需要注重对炼铁原料、烧结所需设备的教学,并突出矿岩专业优势,为冶金专业做好专业服务,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主次分明,比如《耐火材料》、《铸造工艺》、《冶金炼铁环保》,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彰显冶金专业特色。
另外,该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学生的实践打基础,因此,理论知识一定要“够用”,但是要杜绝内容交叉过度和内容不完善这两种极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阅读相关的专业课程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课外知识的填充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某高校在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课增加了原来的一半,使得实践教学课程总量达到该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比例的40%,符合我国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浓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有助于学生深化现有的专业知识,在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环境下,其综合素质水平和岗位操作水平更强,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提升岗位实践所需的基础性技能操作训练度。对于冶金专业学生来讲,基础技能应当涉及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技能、金属加工、机械设计与制图等。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确保各类课程设置均衡、协调、统一,能够将相关的知识与《高炉炼铁生产》教学联系在一起。
最后是对冶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现阶段很多大学生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过分借鉴甚至抄袭而做出来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也会让学生选择将高炉炼铁相关工艺模拟作为论文设计思路,结果造成了学生毕业设计同质化,没有创新和特点。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烧结团的毕业设计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大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高炉炼铁生产》课程两个核心部分都作出总结和提炼,加以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3 依托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当积极展开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校领导应当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选出专业对口、环境安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似的优质合作企业,并循序渐进的通过岗位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冶金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学习环境,并积极融入相关的岗位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为合适的工程训练环境。比如某大专院校已经与当地钢铁公司展开了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仍在不断开发更优质的企业来作为卫生产学结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了冶金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拓宽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思路。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工程师来校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给学生们讲解在实际的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宝贵生产经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意识,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主动思考,再结合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注重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另外,应当在每一个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钢铁公司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并总结在企业中的问题和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能够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踏实肯干和服务一线的意识,并对其今后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高炉炼铁生产》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前行,需要教师和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中获取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中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教改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邢宏伟,郝素菊,胡长庆,蒋武锋.炼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9-71.
[2]曹季林,韩阳.炼铁工艺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03):47-48.
[3]袁晓丽,万新,张明远,安娟.仿真技术在冶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194-196.
我校党委和有关部门始终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取得了较大成绩,无论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总数、参加人数、涉及地区和社会影响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为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了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根据团市委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今年的特殊情况,紧紧围绕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建设两个重点,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赵文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20__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各院系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院系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广泛宣传动员,并结合各自年级特点,制定了本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把农村贫困地区、城镇社区作为重点服务地区,把防治非典服务、医疗卫生下乡、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切实深入基层,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增进对人民的情感,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调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点考察北京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为首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力争把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组织点面结合注重实效
针对非常时期,学校转变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在家学习的特殊情况,
为了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校团委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增加,并扩大了实践范围。初步统计,我校今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超过7000人次,实践地区包括北京、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等20余个盛市、自治区,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政法学院分团委在接到通知很短的时间就组建了暑期“ 三个代表”社会实践宣讲团。本次宣讲团成员主要由20__级3班法律专业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同学组成,按照学校团委“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在八里庄街道鼎力社区居委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地居委会反映该社区居民对于法律咨询的要求较为强烈这一实际情况,实践团在鼎力社区西区小花园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同学们积极、热情、认真、严谨的为居民们作了有关婚姻、财产继承、民事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得到该社区居委会领导和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实践团还与居委会的同志举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座谈。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开展活动外,政法学院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返家学生,立足家乡,利用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调研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外院20__级英语教育系1班的同学以北京市大学生为关注对象结合国家的发展,人才的流失,就当代大学生责任问题展开讨论与调查。调查报告深刻而发人深思。英文系20__级4班实践小分队深入到房山区后浦村进行主题为“关注教育与人才”的调研活动。他们利用问卷和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当地的人口、生活、经济水平,尤其是教育等具体情况。在村里唯一的小学里和村委会的领导对当地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同学们用新时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切实的调查体会当今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增长了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加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位置和价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外院英语教育系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自己组织家附近的小朋友义务授课,不仅仅丰富了暑期的生活,还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矗
文学院通过走进社区、郊区及利用电话与网络采访等多种形式,围绕包括“三个代表”思想与特殊时期高尚精神的宣传、“抗击非典珍爱健康”宣传、非典时期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以及绿色文明奥运宣传等四项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深入社区,在朝阳区和平街道和平家园社区和房山区琉璃河镇祖村,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当地居民宣传防治“非典”的重要性,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希望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努力提高首都市民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
资环学院以党员大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围绕首都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新北京、新奥运”的建设展开社会调查。针对生活中比较突出的交通、治安、环保、卫生等问题展开细致的调查并提出解决建议,为北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迎接20__年奥运会献计献策。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学生有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数学系分团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北京的国土房管局,汽配中心,打字复印服务部,编辑部,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统计处,宣武区安顺城菜市场,永定机械厂,天驰油集团,大兴电器配件加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和挂职锻炼。科技社会实践小分队,就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学们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消费观念、能源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并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报告。更多的同学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为社区建设提建议、在社区开设服务站,参加本地社区的环境保洁、小区巡防、义务为本社区的小学生、中学生开办数学、英语辅导班。部分同学通过提前到小学、中学进行实习,不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多的体会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追寻学长足迹”主题调研小分队,活跃在北京的普通教育战线,利用暑假走访了数十名数学系毕业生,通过采访他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数学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在校生将来能适应社会要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生物系团总支在同学中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通过电话、信件、网络与每一位同学取得联系并在踊跃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出20多名同学,组建了“三个代表”宣讲团和社会调研团。设立专门负责人,对参与社会实践的队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到郊区、学校、家属区,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走访,同时也亲身感受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而付出的艰辛,大大改变了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片面认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树立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通过宣讲,很多学生还同一些单位、社区结对子、交朋友,双方建立起长期的联系。此外,部分同学对师范生就业情况、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教育的建设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切实的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对国家发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义,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锻炼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很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
为了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今年八一前夕,音乐学院组织学生骨干来到了武警9支队二大队的所在地,举办了“鱼水情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会与武警9支队二大队共庆八一文艺晚 会”。同学们从接到任务的短时间内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组织和排练演出节目,演出当天,精彩的节目博得了武警战士们热烈的掌声,虽然天空下起了雨,给演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热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积累了舞台经验,并且展现了音乐学院学生的良好形象。
此外,历史系、物理系、美术学院、教科院、化学系、信息工程学院、初教院等院系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为树立当代青年良好的政治水平、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览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注重实效、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关键词: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8-03
湖南文理学院是湖南省确定的两所专业转型试点高校之一。2014年10月,湖南文理学院确定了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作为我校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之一,一年多来,根据学校整体方案的要求,按照《试点专业综合改革、深度转型发展建设任务申报书》目标任务,在我院已开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转型专业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一、理清专业转型工作思路,全面谋划专业转型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理清转型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方法模式,开拓创新,主动转型。化学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究竟转型为什么(转型的实际内容)?怎么转型(转型的方式与方法)?专业转型的路障在哪里(转型工作关键点)?经过反复调研、探讨,确立了“1234”材料专业转型改革与探索新模式,即“一条主线”、“二个主体”、“三个对接”、“四个共建”。
“一条主线”,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二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责任,即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个对接”,即践行“专业教学与行业产业对接”、“专业方向教学与企业对接”、“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四个共建”,即校企紧密结合,形成“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人才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高校专业转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专业转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转型工作需要全面谋划、设计目标,不断推进、总结和完善。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转型工作重点突出“二个阶段、三个建设”。“二个阶段”,即为初创阶段与提质阶段。初创阶段时间是2014年到2016年,在此阶段,按目标和要求,使专业转型工作初具成效,保证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为深度转型发展谋篇布局,并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提质阶段时间为从2017年起一段较长的时间,做好补缺增强、精益求精工作,使转型工作趋于成熟、趋于常态。“三个建设”是指在专业转型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坚持抓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建设校内外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所、科技园)、中试基地(孵化器)、实践教学基地群(实践教学基地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训基地。为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个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和完成创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软件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技能知识会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及其比例。制订符合材料转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类文本材料。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在专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完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经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合作教育管理等制度建设,从而使专业转型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二、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做实专业转型工作
1.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为突出“应用”与“创新”两要素,确立了“3+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我院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3+1”模式分配教学时间,即一学年的时间为实践教学时间,且集中实践训练时间为40周,其中,校内训练12周,校外训练28周。校内训练的12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模拟训练(生产实践虚拟模拟、生产实践中试模拟)、基础创新训练;校外训练的28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技能训练、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训练。通过组织、实施这些训练,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效果。①制订较为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按实践教学模块制订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基础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模拟训练教学大纲、创新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以及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以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模块为例,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分别在四个实践基地训练,每个实践基地训练7周,共计28周。学生在每个基地的实践教学训练为280学时,其教学大纲与学时分配包括:三级安全教育(4学时,包括安全案例学习);企业基本情况与企业所在行业情况(2学时,另外,行业情况课外查阅、总结4学时);企业文化理念教育(2学时);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2学时);生产工艺学习(6学时);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与设施(4学时);原材料、产品的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学时);产品生产配方(4学时);原材料与产品标准(4学时);各工序及设备的操作规程(160学时,包括操作训练);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技术革新(10学时,另外安排60学时创新研究);质量控制体系(4学时);企业发展探讨(10学时)。②拟定规范的、健全的、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实践教学大纲,结合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拟定各基地的实践教学内容。③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模块属性,结合各实践教学基地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拟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体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考评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态度、纪律、表现情况;根据各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从应知什么、应会什么、应熟悉什么、应理解什么、应掌握什么等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训练效果;考评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考与创新的成效。
2.加大课程群的建设力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培养实际条件,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每个专业都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群、专业课群、专业方向课群和专业选修课群。在专业方向课群、专业选修课群中,加入了针对地方企业生产方面的课程或章节内容。实际上,我院编印的转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包括基础综合部分、创新训练部分、行业产业实践部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已基本完成,行业产业实践部分,针对各基地的具体情况,正一一组织编写,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编写内容分为基地简介、公司管理与经营、生产工艺与技术、生产设施与设备、产品标准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产品研究与开发几大部分。强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创建创新训练基地及实践教学基地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有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创新训练基地。近几年,我院利用学校转型试点资金(16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490万元)、学科建设及国家项目奖励经费(200万元)、社会投入与社会资产并入(250万元)共计1100万元经费,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训练基地(中试基地、创新实验室)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我院材料工程专业分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选择与专业理论课内容相匹配的生产企业,使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尽可能地“对接”专业理论课内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与用相脱离的问题,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满足“三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样,也就形成了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即打造出了“实践教学基地链”。以我院材料工程专业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我们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分类,重点创建了以下四类实践教学基地:“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湖南美华尼龙有限公司”化纤树脂生产与化纤生产即化纤类基地;“临澧安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邓权塑业有限公司”塑料制品生产即塑料类基地;“湖南太子化工有限公司”、“常德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涂料树脂生产与涂料生产即涂料类基地;“湖南中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电池隔膜材料生产即功能材料类基地。每个基地按“标准化”建设:一是设有实践教学专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二是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三是建有实践教学专用办公场地、教师与学生专用生活场地;四是有统一的标示、规范的档案。
4.打造“教练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适应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我院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由五年前的20%上升到目前的60%。通过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和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使本院专任教师既熟悉实际生产,又能不断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工程技术问题,同时实现本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领队式”向“教练式”转变。从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几个层面聘任基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作实践教学现场指导教师,通过明确其职责、规范其任务与要求,提高其指导水平,以壮大和完善“教练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坚持专业转型探索,力求专业转型实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度转型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变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才能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当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要针对社会现实,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就是要针对行业企业、面向各行业企业。要较好地做到这点,就要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科学、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