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形式政策论文

大学生形式政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2: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形式政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形式政策论文

篇(1)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根基,其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的软实力,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立和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不仅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更是我们今后安身立命屹立民族之林的保障。而在这之中的文化自信,则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及对自身文化精髓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同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意义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高等教育体系 文化自信

1.引言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认同的价值文化信心,文化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其文化价值,又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因此这样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形成了挑战,所以研究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基础知识概述

2.1文化自信

根据本文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文化自信主要是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基础两方面进行界定:首先是对文化自信的内涵,部分的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自然性、超生物性和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的机能。其次是对文化自信的基础的研究,按照资料来看,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是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度的体现。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知识与伦理。所以在这里,本文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将文化自信界定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和理性审视。

2.2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其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求大学生在清晰的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予以充分认同和肯定。具体来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使得大学生必须要主动的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并对其深入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精髓和先进文化精髓。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可以积极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的精髓,批判和抵制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尽可能的做到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统一发展。

3.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更好的让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获得底气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真正做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人育人。具体来说,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1有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民心所向是一切社会变革开始的源头,同时其也是整个国家政权巩固与否的风向标,而在这之中的文化氛围在而是对社会心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从这点来看,如果要使社会的民心向同一个方向聚集、前进,那么在此过程中的文化则必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思想、理论的宣传地和发扬地,大学生是其宣传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得文化自信是宣传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动力。

3.2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当前在世界上的的很多国家中,进行的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因此自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适应潮流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必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出现易盲目跟从和吸收,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民族自豪感的消退等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在应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3.3有助于大W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如果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进行自身修养的提升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而关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修养的学习则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拥有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和优秀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其拥有的文化自信可以更好的帮助其进行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的动力源泉。

4.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分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深入,目前逐渐的形成了多元文化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大学生对物欲的强烈需求,使得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物质生活的抗压性比较低,虽然有时创造性十足,但其思维内涵虚无空洞。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部门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心养性,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相处。具体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4.1积极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因此在本文看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辨别我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

因此本文认为各大高校要积极的引导其以虔诚、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并且用对多元文化进行系统的清理、批判、重释与重构,进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树立文化自信。

4.2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担负着我国优秀文化的重担,其不仅是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传播者,更多的是作为引领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阵地,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是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资产。其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在开展文化育人的工作必须要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结合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和特色,通过对各个大学的准确定位、学科和学位设置、培养人才方向、服务社会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目标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此来更好的形成具有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办学理念,进而增强广大师生的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4.3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品性

作为创新知识的场所,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科学的集散地。为此本文认为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同时积极的变革教学模式、采用相对灵活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增加更多讨论的环节,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此外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以“大课”授课的方式,限制授课时的班容量以增强更好的实际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的考察、调查、分析和思考,提高大学生对腐朽思想文化的抵制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并且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提高其待遇,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

篇(2)

关键词:运动队 管理 对策建议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后,全国高校更加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其科学管理水平对于学校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制约运动员成才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充要条件[2]。目前,从我国体育制度改革的成果以及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整体上没有满足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众多高校虽然很早就创办了高水平运动队,但其管理和运行水平较低,仍然处于成长期[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运动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总结出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成功模式,从理论上丰富了现有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理论,以“体教结合”和“人本管理”理念,探索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

北京工业大学自1984年开始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并于1987年被国家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学校。为能在全国高校体育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自1994年开始,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先后与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当年招收了18名现役田径运动员,取名为健将班。在1998年和2000年又先后招收了第2期和第3期健将班,项目扩大为2个,分别为田径、游泳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健将班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多次取得较好的成绩。

目前,已培养出国际级健将28人、运动健将84人、一级运动员152人。健将班学生100﹪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传统项目班95﹪以上本科毕业、90﹪以上获得学士学位。

3.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分析

3.1训练模式创新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北京工业大学逐步形成两种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模式。一种是“体教模式”,招生对象是现役运动员,其目标是培养参加世界级体育比赛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其特点是人才身份的特征表现为运动员学生,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不在校(在体育局训练)。根据运动员学生的培养目标等情况,“体教模式”又分成两种运作方式,即“冠军班”运作方式与“健将班”运作方式。冠军班招收的运动员学生都是世界冠军,将来退役后将成为专业运动队的领队、教练员或其他类体育人才。每周2个上午、3个晚上加上双休日安排文化课学习(课程设置由运动员学生本人、运动队和学校三方共同研究决定),其余时间为运动训练。

健将班有自己单独的培养计划,有独立的学籍管理档案和毕业资格审查要求,其他方面的管理延续专业队管理制度和模式。为保证训练和比赛质量,在文化课学习方面采用灵活、弹性的学习时间,学籍管理方面实行学分和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学制6年。另一种是“教体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参加全国体育比赛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特点是人才身份的特征表现为学生运动员,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或其它专业)、在校(在学校训练)。根据参加体育比赛任务的不同,“教体模式”也分成两种运作方式,即五人制足球运作方式与传统项目运作方式。

运动训练方面,每个队每学年、学期都能认真制定训练计划与总结,并由主管领导负责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对高水平体育人才严格管理,制订了《运动训练课成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运动员奖励制度,从各方面激励运动员为北京市、学校争光。校内外训练密切结合、统一思想、优势互补,确保运动员竞技状态。尽量多参加全国高水平大赛,以达到锻炼队伍,丰富比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为目的。加强与重点运动员、教练员的交流和沟通,及有针对性地加大经费投入,力求教练员、运动员全力以赴投入竞赛与训练。

3.2 文化教育模式创新

为了便于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北京工业大学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培养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选择工商管理(体育)为运动员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制定了适应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教学计划以及学分激励机制;实行了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了训练周期制,打破了学校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按照训练竞赛周期安排教学周期。各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经管学院,在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以经管学院为主。对体育班的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体育部和经管学院各派一名班主任,体育部派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训练、比赛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起到同学生所在学院及时进行沟通的作用。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智育培养,首先抓学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派教练员查课,检查学生出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从体育部主任、主管领导到普通教练员,都与任课教师、班主任、所在学院的主管领导、工作人员有密切地联系,相互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

3.3管理方式创新

学校领导历来重视体育工作,特别关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在主管校长的主持下,每年9月份召开一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专题会议,总结前一学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汇报新学年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工作计划。对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予以研究和解决,保证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经费、训练场地、学生住宿、训练竞赛的时间协调、文化课学习等方面的正常运行。于2001年11月制定了《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管理办法》并在2002年正式开始试行。

为实实在在办队,让运动员获得真才识学,“体教模式”在学籍管理方面,采取延长学制方式,单独编班,实施“2+4”的教学方案,即前两年全部学习基础课程,后四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执行“边学边补”的教学方针,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教学计划以增加学时、放慢进度、保证质量为原则。选聘有高级职称、有经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教师给高水平运动员授课,他们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效果好,深受尊重和爱戴。“教体模式”培养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经管学院,在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以经管学院为主。对体育班的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体育部和经管学院各派一名班主任,体育部派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训练、比赛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起到同学生所在学院及时进行沟通的作用。 转贴于

4.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创先理念,规范招生渠道,坚定不移地推进“体教结合”

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是国家提出“体教结合”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参与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提高运动素质不可忽视文化素质,提高竞技能力不能以牺牲文化教育为代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贯穿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始终。为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其次要规范招生渠道,完善竞技体育机制,同时要关心运动员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再次要突出体育锻炼与教育相结合的功能,对运动员实行全方位的与普通大学生统一的教育目标管理,保证“体教结合”落到实处,通过推进“体教结合”的管理模式,把运动员培养成既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4]。

加快建立一套完备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把体育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高水平运动员在成材过程中既能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根据个人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在运动领域表现自己的价值。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培养体制是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与教育为支柱、以优化管理为横梁的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新体制。保证培养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具备高超的竞技运动能力、学术水准;保证道德规范均衡与同步发展;保证他们接受大学教育、身心健康、参与竞技、完成学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4.2 加强对教练员的分层次、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针对目前部分教练员直接从体育院校毕业后便从事教练员工作,虽然有扎实的理论,但缺乏高水平运动经验的积累,业务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运动训练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有效地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应尽快制定教练员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分层次,采用出国培训学习等多形式的方式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加快提高其业务水平,满足高水平运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

4.3 积极响应体育竞赛制度改革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健全的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应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竞赛制度的基础上,使其与全国竞赛制度相衔接,通过增加运动员比赛次数,使训练与竞赛结合起来,以此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5]。另外,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参与制定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并纳入国家体育竞赛计划。总之,要加快推进高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把竞赛搞活,通过举办高校联赛和各种单项赛事,与兄弟院校共同推动体育竞赛制度改革。

4.4 多方筹措资金,为高水平运动队奠定物质基础

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体制,经济体制的转轨方向也决定了体育体制的转轨方向。目前,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学校拨款,外助和赞助资金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充足的经费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物质保证,解决训练经费不足和改善训练条件,除教学经费中体育经费部分外,还可以如下筹措途径:(1)可借助学校高科技的雄厚实力与个人、企业挂钩,使其在财力方面给予支持;(2)争取更多的企业、社会和个人等赞助;(3)争取地方财政给予更多的投资。

4.5 加强体育科研工作

普通高校不像体育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体育工作队那样,在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专长,由此制约了高校体育竞技的发展通常来讲,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建设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大批科技人才,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但对全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方面的科研论文分析发现,目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专业科研队伍并不多,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潜势尚未转化为现实优势。这要求必须加大投入,想方设法引导体育专业的科技人员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积极介入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与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加强与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铮,赫忠慧.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实践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6(05):66-68.

[2]巨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战略方策论.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2):165-167.

[3]邹娟花,黄明. 未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体育世界,2008(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