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考试总结

计算机考试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1: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考试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考试总结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 结果分析 作用

1 引言

每个考试科目都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机考试也比例外,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了解哪些方面是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哪些是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数据来对考试进行总结,以便于以后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能了解到自身学习所存在不足,因此对计算机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2 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必要性

计算机考试结果的分析是很必有的一项工作,因为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都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只有你把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学好了,才能为学好下一门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如果不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那么就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适用,只能大概的知道这个学生的成绩好,那个学生的成绩相对较差,但到底差在哪些方面,又好在哪些方面就不是很清楚了。因此对于考试的结果不能单纯地只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对试卷进行分析和总结,是不利于计算机的下一步学习的。

鉴于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必要性,因此首先要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计算机的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主,这样可以保证试卷考核的有效性。如果考试人数很多,可以采用抽样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对不同的考试类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不同分析,从而达到为以后试卷信息库建立有效地资源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多的指导作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析不能重视形式,要得出实质性的结果,以便于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3 解析计算机考试结果分析的作用

3.1有助于帮助教师掌握测试的试卷所涵盖的知识点是否丰富

对于考察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考试,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试卷的题型。如果通过考试分析,可以得出每个不同类型的题目所占整个试卷比例的多少,而且也能得出其是否是符合大纲要求,或是所规定的内容是否全部涵盖在内。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需要掌握的有理论知识、文字的录入和处理、系统的操作能力以及互联网的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考试结果出来后,对每类目标的题目进行统计后会发现其所占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也能知道是否能将所有的考核内容都出在试卷中。经过这些分析后,能为以后的试卷命题更加规范,科学,能知道哪些计算机的题目出的质量比较高,今后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这样的话能建立比较好的题库,提高了命题的质量。

3.2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

通过考试的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因为不仅每道题目和每一大题都有一个正确率的统计,而且每个学生也有关于做题的正确率统计,这样就比较直观的反应了学生的每道题目的情况。比如考核计算机理论知识每一大题,满分是20分,如果得分率为25%,但是平均得分率是30%,低于平均的水平,则说明这一块的内容该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提高,如果是50%,说明做的可以,总之就是得分率越高说明答题情况越好,反之则不好。另外如果从整体水平来看,如果平均得分率很低,则说明学生对计算机这部分内容的整个学习情况都不是很好。这些能间接地促进学生加紧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并改变他们以往不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学习知识有偏重的学生,更加能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上的缺陷,从而刺激他们对学习的进取心。

3.3 促进教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和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对计算机考试的结果分析,如果排除了试卷的难度问题,考试的整体水平还是不行,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计算机学生的学习要求。我国的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就是依靠考试,所以反过来考试的结果也会侧面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到底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较差,不爱学习还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够透彻,导致了这种考试结果,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方向。另外也可以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了解到对教材、教学方式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整合和调整,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让他们能真正掌握到计算机知识。

3.4 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学习的管理水平

计算机考试的结果分析也是属于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果将这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运用到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管理中,是可以改善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比如如果是理论知识考核不好,教师就要着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果是实际的操作,例如编程、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实际的操作能力的教育。另外通过考试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计算机的这门学科中哪部分应重视理论的测试,哪部分应重视实践的操作,而且如何进行考核才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才能起到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作用,从而也就更加规范计算机的管理教学水平。

4 结语

通过了解到对计算机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是很有必有的,所以本文主要对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其能有助于帮助了解试卷所涵盖的知识面是否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促进教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以及提高计算机学习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计算机考试结果的分析,从中得到改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考试结果分析及其意义[J].内江科技,2009(02).

[2]王茜.计算机通识课程中计算机考试系统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3]周爱华,杨玲玲.浅谈高校计算机考试的改革[J].福建电脑,2007(06).

篇(2)

计算机职称是表现计算机能力的称呼。

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可以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精神,落实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引导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设立背景: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精神,落实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人事部在总结近两年来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2002年开始,推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Excel;自动阅卷;VB

1 引言

目前,随着计算机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的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相关培训也越来越多。其中Excel培训占了很大比重。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到大学一级考试,再到职称计算机考试,都有对Excel操作题的考核。如果能采用自动组卷、自动阅卷、以及考试管理功能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来进行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试着探讨在考试系统中实现Execl 操作题的自动阅卷功能。

2 关键技术

2.1 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是一种Visual Basic 的一种宏语言,主要用来扩展Windows 的应用程序功能,特别是Microsoft Office 软件,Excel操作题自动阅卷功能就需要依靠VBA技术来实现对Excel的控制。

2.2 Excel对象模型

(1)Applicat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是Excel对象模型中的顶级对象。使用Application 对象可以确定或指定应用程序级属性或执行应用程序级方法,全局的对象比如菜单,工具条都属于Application对象。Application 对象也是访问Excel对象模型其它部分的基础。

(2)Workbooks对象和Workbook对象:Workbooks对象包含Microsoft Excel中所有当前打开的Workbook对象,是Workbook对象的集合。Workbook对象代表Microsoft Excel工作簿。某一时候只有一个Workbook处于编辑状态,这个Workbook叫做ActiveWorkbook(活动工作簿)。

(3)Worksheets对象和Worksheet对象:Worksheets对象包含工作簿中所有的Worksheet对象,是Worksheet对象的集合。Worksheet对象是Worksheets集合的成员,代表一张工作表。

(4)Range对象:Range对象代表某一单元格、某一行、某一列、某一选定区域(该区域可包含一个或若干连续单元格区域),或者某一三维区域。

(5)ChartObjects对象和ChartObject对象:ChartObjects对象为指定的图表工作表或工作表上所有ChartObject 对象的集合。每个ChartObject 对象代表一个嵌入图表。 ChartObject 对象的作用是作为Chart对象的容器。ChartObject 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控制工作表上嵌入图表的外观和尺寸。

3 Excel操作题主要题型

3.1 Excel操作题主要有三类题型:

一是单元格格式, 包括行高、列宽、单元格内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单元格边框等;二是数据处理,包括表格内数据的公式或函数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三是图表,包括数据范围的选择、图标类型等。

3.2 单元格格式

单元格边框设置信息由Border 对象获得。 Border 对象的Color 属性设置单元格的边框色, LineStyle 属性设置单元格的边框线型, Weight 属性设置单元格的边框粗细。单元格字体设置信息由Font 对象获得。一个Sheet对象的Range 属性表示工作表中的一个区域对象, 区域的范围由地址字符串指定, 如Activesheet1range表示当前工作表中的单元格。Range对象的Font 属性表示单元格中的文字的字体设置对象。因此, Font 对象的Name 属性表示单元格中文字的字体, Size 属性表示单元格中文字的字号, Color属性表示单元格中文字的颜色, Vertical属性表示单元格中文字的垂直对齐方式, HorizontalAlignment 属性表示单元格中文字的水平对齐方式。

3.3 数据处理格式

主要有排序、筛选(包括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三种。排序操作的设置信息由Range 对象获得,Range对象的Sort方法设置了排序。自动筛选格式的设置信息由Filter 对象获得。Sheet对象的AutoFiler属性表示工作表中的自动筛选对象Filter。Filter 对象的Criteria1属性和Criteria2 属性则分别表示为自动筛选所设置的两个筛选值。Operator 属性设置筛选条件, 可为下列X1FormatConditionOperator 常量之一: X1Betw een、X1Equal等。高级筛选格式的设置信息由Range对象获得。Range对象的AdvancedFilter方法设置了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格式的设置信息由Range 对象获得。Range对象的Subtotal方法设置了分类汇总。

3.4 图表格式

图表格式包括图表类型、图表标题、图例等。图表格式信息由ChartObject对象获得。Sheet对象的ChartObjects属性表示工作表中的图表对象集合,该对象集合由文件中所有的ChartObject对象组成,代表工作表中的嵌入式图表,每个ChartObject对象对应一个图表。ChartObject对象的作用是作为对象的容器,包容多个对象, 通过这些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控制工作表上嵌入式图表外观和尺寸。ChartObject对象的Chart 属性返回一个Chart对象,它代表了指定对象所包含的图表。这个Chart 对象的ChartTitle 属性返回一个ChartTitle 对象, 该对象代表了图表的标题,Legend 属性返回一个Legend 对象, 该对象代表了指定图表中的图例。ChartType 属性返回或设置图表类型。

4 自动阅卷系统的实现

4.1基本操作:

(1)定义应用程序对象变量和文档对象:

Dim xlapp As Excel.Application : Dim xlbook As Excel.Workbook

(2)打开所要操作的Excel 文档:

Set x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Set xlbook = xlapp.Workbooks.Open(Excel文件名)

(3) Excel 文档使用完毕,释放对象:

xlbook.Close : xlapp.Quit

Set xlbook = Nothing : Set xlapp = Nothing.

4.2主要思路

Excel操作主要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标准答案和考生答题结果均以Excel工作簿形式存在。Excel工作簿也是由许多对象组成的。评分时只需读取指定工作表中数据有变动的单元格区域内相关对象的属性值, 然后采用单元格遍历的算法逐个比较,从而给出得分。

4.3 具体代码

对于公式编辑的评阅方法是:首先通过HasFormula 属性判断其是否有公式,如没有,则得0 分;如有,再将其单元格中计算出来的值与样卷中相应单元格的值进行比较,如相等,则得分。其主要代码如下:

If xlbooksj.ActiveSheet.Range(Chr(j)& i).HasFormula And xlbooksj.ActiveSheet.Range(Chr(j)& i).Value = xlbookbz.ActiveSheet.Range(Chr(j) & i).Value Then n = n + 1 '正确的单元格计数

对于图表的评分,在数据源相同的前提下,逐个判断每个数据单元格的值。主要代码如下:

If xlbooksj.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Count _

= xlbookbz.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Count Then '学生与样卷图表中数据源系列是否相等

f = True

For i = 1 To xlbooksj.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Count '逐个系列进行比较

datasj = xlbooksj.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i).Formula

datasj = Mid(datasj,9)

databz = xlbookbz.ActiveChart.SeriesCollection(i).Formula

databz = Mid(databz,9)

If datasj databz Then

f = Fa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i

If f Then cj = cj + fz '计算得分

End If

5 总结

通过实践,用本文思路编写的Excel操作题自动阅卷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自动评分,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考试制度 存在问题 建议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由河北联合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目前有在校生14180余人,共有期末考试、补考、清考三种考试制度。

一、现行考试制度的详细介绍

1.正常结课课程的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针对课程属性内所含正常结课的考生的考试,不涉及重修考生,且我院没有重修制度。我院期末考试形式多样,分开卷、闭卷、口试、论文、机考等多种形式。

(1)闭卷考试。大多数课程采用此种传统形式。该形式适合多人同时考试,效率高,测试环境比较容易控制,题型多、覆盖面大。

(2)开卷考试。教师需提交开卷考试申请报告,由考试管理人员对试卷进行重点检查。开卷考试的试题要求是必须综合性强,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并且不得包含具有记忆性和说明性的内容。此种考核方式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试。专业外语类科目常采用此种方式。口试的最大特点是应试者在提问范围和所创设的考试环境中,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抒发见解,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4)成果性考试。如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设计项目训练、作品展示等,我院艺术类专业较多采用。其优点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同时能有效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计算机考试。目前我院的大型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均采用机考形式。这种方式不但可用于对学生认知领域的考核,还可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大力开发和利用计算机考试,将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

2.学期初组织的上学期末未通过课程的补考。

期末考试不合格或办理过缓考的考生于下学期开学初参加学院组织的补考,多数院校都有此种考试。关于补考,我院有了更大的补充,就是二次补考和重考的添加。参加过补考但是仍未通过科目考试的考生,如果在校期间某学期有该科目的补考,就可自愿报名参加二次补考,二次补考实际可为第二次补考、第三次补考,统称为二次补考,二次补考计分同补考,考生若通过考试,成绩计60。若考生已通过该课程考试,但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则在校期间某学期有该课程的补考科目时,可自愿报名参加重考,重考成绩以实际考试成绩计。我院的补考实际包括正常补考、二次补考、重考三种形式。

3.毕业生离校前所有未通过科目的清考。

如果补考还不合格,学院就会在学生毕业离校前组织一次所有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通过科目的清考,清考通过者以60计分。清考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试机会,清考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在清考的基础上,我院也有了补充,对于绩点不合格的学生,其已通过的课程,若清考科目中涉及该课程,考生就可自愿申报重考,考试若通过,则成绩以实际成绩计。

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前文介绍了我院目前执行的三种考试制度,相信这三种考试在同等院校中多有涉及。经过多年考试的实践,作为考试科的一名管理人员,我现将学院考试制度在实际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考试考核方式单一。

在我院的积极鼓励下,部分教师主动申请考试改革。但在目前的考核中,依然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的现象[1]。由于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使得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

2.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笔记中的基本知识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有些甚至围绕老师在教材中划定的重点范围,为学生考试作弊创造了条件,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3.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

高校课程考试都集中在每个学期末,采用期末总结性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和检查,助长了学生忽视平时学习、期末围绕教师划定的重点范围突击复习的学习风气。

4.忽视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考试结束后,多数教师阅完试卷,就标志着期末考试活动的终结、课程的结束。教师并没有坐下来认真地分析试卷质量,分析考试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法根据考试结果反馈信息,对发现的问题无法补救,难以全面发挥考试的功能和作用。

5.二次补考、重考产生负面影响。

学院设置二次补考及重考制度的主旨是想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考试机会,减轻考生毕业前的压力,但无形中造成了考试机会多、学生不再重视每一次考试的负面影响,总是抱着这次不过还有下次、下次再努力的思想,每次报名二次补考的人数都非常多。另外,我在考试中发现,有的考生通过报考重考的方式,与补考考生“互帮互助”,为此我院在排考场时做了改进,将同一科目的补考同重考分开,减少作弊几率。

三、关于考试制度改进的思考

1.灵活选取最适合、最有效的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性质不同。我认为首先应根据所开设科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最合适、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或在考核时将多种方式相结合。目前我院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或口试笔试相结合,或论文机考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改变考试理念,实行真正考试。

考试不应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只满足于应试教育,而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科学的考试不仅是检查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真正的科学考试理念。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授课、出卷还是判卷,都必然通过教师实施完成。教师对考试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考试的最终结果。同时,在考试改革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观性评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采取口试、成果性考试等方式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2]。

四、结语

如何采取更好的考试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利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将是我院和各大院校长期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现场参加决赛比拼的18名网管教师是经过前一轮网络理论题的计算机考试脱颖而出的。网络理论题的计算机考试是初赛,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校园网络安全、安防监控操作等网络管理专业技术理论内容,涉及面广,考查了网管教师的知识面和基本素质。此次现场比赛则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环节,考查网管教师应变能力以及软件、硬件、故障排查等动手操作能力。最后,6名网管教师以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获得了一等奖,他们将直接晋级为高一级别的网管教师。参赛教师在赛后表示,此次大赛为网管教师搭建了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对网管教师在工作上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他们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能为网管教师多安排一些培训的机会,从而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作为朝阳网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网管教师技能大赛不仅考验了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更考验了员工的思维敏捷性,体现了团队的工作意识。

在朝阳区2012年信息化工作年会上,朝阳区教委副处级调研员、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肖志良,对朝阳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肖主任认为,通过此次活动,网管教师们之间可以更好地运用在工作中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也对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起到了很大帮助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一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网管教师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全面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区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进工作的开展,教育应用培训、维护、推广等工作离不开学校网管教师的工作努力,切实加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步伐,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网管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信息化设备的运行安全,决定着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益,影响着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影响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网管教师赋予了新的角色。网管教师正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保障者、推广者、引领者、管理者,即在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成果良好运行的同时,推广新成果,引领干部教师由管理信息化应用向教育教学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转变,促进现代化学校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网管教师业务水平和技能,2012年,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在区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就网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制定提高网管教师地位、待遇的新举措,研究制定提升网管教师能力水平的新办法。拨付专款用于网管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根据水平定等级、根据等级拿补助、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提升网管教师技术能力水平,同时也为网管教师搭建技能展示的平台。

2012年6月~7月,朝阳区根据考试成绩评定了高级网管教师30人,中级网管教师108人,初级网管教师78人。目前持证网管教师有227人,占全部网管教师总数(347)的65.42%,并建立了网管教师每年考核、晋级的管理机制。

2012年12月初,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根据各片区推荐情况,根据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因素评选出优秀网管教师49人。通过此次技能大赛,确定了3名中级网管教师直接晋级高级网管教师队伍,3名初级网管教师直接晋级中级网管教师队伍。这也意味着,有3名高级网管教师将降级为中级网管教师。这就是竞争,竞争让网管教师更有危机感,激发每一位网管教师都去努力奋斗。

篇(6)

关键词: 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引言

为应对世界挑战,我国政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面对诸多的严峻挑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国际上的开放大学都是进行远程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尽快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远程开放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门课程是为培养各层次应用型人才使用计算机技能而开设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为学员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开放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远程教育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长年身处教学一线,感受颇深,把这些年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应对方案,总结如下。

1.受条件限制,重理论、轻操作。

在课程开设初期,由于物质条件所限,本校计算机只有数十台,计算机机房只有2―3个。一个开放学员有2―3次练习机会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我们当时的教学计划往往是重计算机基础理论,压缩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时间。至今我们的开放大专还有2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用书面考试来进行期末考试的。

但是当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是未来社会的工具,它必将深入到我们的各行各业,因此,学员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教师也是努力的。教师精心备课,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演示设备,给大家集中授课,示范WINDOWS、WORD、EXCEL等计算机基础操作,学员再自行练习。这样学员有侧重地把握上机练习时间,练习好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紧缺型人才,学员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在课堂上没有一味追求理论上的更深层次,而是要求学员动动手,掌握计算机这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用现代化的工具――高效率的计算机替代传统的笔和算盘。每当学完一个模块,学员都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

2.学员参差不齐,教师分层次教学。

纵观这几年的开放教育,我们的学员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应届毕业的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员,这部分学员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就业的压力。这部分学员占据着相当的比例。第二,由于职业和工作的压力,迫使自己进入高一层次学习的。这部分学生比例最大,而且年龄、地域跨越比较大。在笔者执教的08春工商管理(专科)班就有20岁左右的外来人员,也有40多岁的工厂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学员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的来自无锡本地,有的来自甘肃,有的来自河北。第三,已经有第一学历,来校要求第二学历的学员,但为数不多。

根据这种情况,如果仍继续采用过去那种统一计划、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员“吃不饱”,基础差的学员“吃不了”,其结果是好学员没有了学习积极性,丧失了进取心;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学员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知识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退学的学员每年也很多。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我们改革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员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员的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挖掘学员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员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我们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细致入微地观察学员、考察学员,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员分在同一层次,把教学目标按层次分解。

通过几个阶段的实验,我们发现学员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让学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3.顺应时展,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

开放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从事企业管理,有的从事商业活动,有的从事物流行业,有的还是正在实习的学员,他们都有自身的工作特点。虽然在安排统一面授之前,已经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但是他们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迟到、早退或者有事不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先不讲新课,而是复习,再带着学员总结复习,提出需要大家重视的难点和要点。这种方法虽然土了点,但是很符合实际,也符合教学规律,是我们上课的一种普遍做法。另外,教师在上课之余,利用电大现有的开放教育平台,在教学网站上放一些教学资料、视频材料和辅导材料,让没有赶上听课的学生在家中自己补课。这样既弥补有些学员上不到课而造成的知识遗漏,也满足了有些学员要求重听的需要。这个教学网站的举措也是现代化教学的充分体现。

学习上的疑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学科,大家要通过复习、操作后,才会发现问题,但是利用短短的几次集中课的时间来解决学员的所有问题,显然是不大现实的。所以我们充分利用电大网上平台的BBS讨论和答疑功能开展讨论、答疑,每门课每学期开展2次。教师预先通知网上答疑的时间确定讨论课题,大家各自围坐在计算机前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大家一起讨论,最后教师指出答案和最优方法,让学员在思考中学习释疑。

4.从笔试走向机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基础性学科,这门基础学科的操作技能重于理论掌握,要求学员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使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是有效的考核方式。

现在江苏地区的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考试已经在计算机上考试完成,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等众多计算机类考试也在计算机上完成。我们开放教育进行机考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譬如网考类有计算机、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期末考试有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无纸化考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机考的科目会越来越多。

在我们的机考环境中,通常用数据库建立一个题库,题库中涵盖了理论题和操作题,难度、分值各异。在开考期间,由计算机为考生自动抽题组卷,学员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考试。另外,在考场内还设有完善的监控系统,教师可以进行实时远程观看考场,以保证考试的质量。每个考生抽取的试题基本都不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完成试题,这样的考试评价才客观,对我们以后的教育发展才会起推动作用。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远程开放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充满艰辛和坎坷,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和奋斗,全民文化素质必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淑鑫,夏欣.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41).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改革;实践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5.41.185

1 课程改革背景

考试改革是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对于未来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试考核的标准与手段等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大纲是否一成不变,直接反映学校人才实践培养计划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考试方法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加上教育的逐步变革与发展,其考核形式应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形式向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考核形式转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主流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和走向社会实践后打下必要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过去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盲目模仿国外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教学模式以及信息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各地教育环境的差别,没有按照办学特色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1 各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缺乏个性

计算机教育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计算机技能要求也不相同。国内高校基本都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此,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各专业在计算机方面的特定需要,造成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例如社会经贸财会类学生明显更倾向于数据处理。特别是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差异比较明显,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2.2 考试考核内容随意化,形式单一化,缺乏科学评价标准

目前还有相当部分高校依然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方式,并且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没有差别。内容不够严谨,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几乎完全相同。目前开设的课程中有些内容对某些专业的学生学习没有帮助,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很难得到体现。学校在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并没有考虑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导致一些期末突击复习型的学生往往会取得好成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强调实用性,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3 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脱节或相互排斥

计算机应用基础时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是各个专业后续学习的辅助工具。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但是课程教学所覆盖的难度,广度,深度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应用性还需要逐渐加强与完善。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脱节或相互排斥,使其能够越来越向社会各行业的实际应用靠近。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考试考核形式进行必要和适当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身也是某方面一种能力的象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考试环节改革思路,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有益尝试。

3 教学改革方案

为适应教学改革信息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与新趋势发展的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必须还要求具有能适应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以及多年的教学工作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用更贴近学习实践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和考试手段来改进教学。

3.1 针对学生的起点不同,实现分层次教学

大学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是零起点教育,要有结构化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大学新生的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和激发学习热情不同,计算机教育和应用水平参差不一,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因而要求高校计算机教育能够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不同深度和难度的计算机教育。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定实现分层次教学,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免修或用较少学时修完课程。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和一张试卷考本书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水平测试,考查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知识点,考试内容可以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全部内容,以及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侧重于部分内容,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机制并掌握基本的病毒防御方法等。

3.2 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不同,实现分模块教学

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解决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有机结合的问题,开设一些对本专业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应用软件。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基本知识、网络基本知识。把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应增设若干个可选模块,对高等级的学生可免修或以较少学时学习。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分模块教学。可选模块的设置可以以课程设计或其他灵活的形式考核,可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部门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确定。

3.3 考核方式改革

在对课程考试改革前,应基于分层次教学和分模块教学的思想,分别进行分层次和分模块考核。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对操作系统能够灵活运用,初步提高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对文字、表格等处理能力。基于实用性原则,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该课程的定位和要求进行必要的剖析,采取全面考核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涵盖平时的实验和作业,客观、真实、系统、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综合系统的反应,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在全面考核机制里,把考试内容单元化、模块化、综合化。在采用分块教学模式下,出勤是基础,作业和笔记是强化记忆,考试项同内容也能较全面的涵盖知识点。课堂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能及时反映出学生掌握情况。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体现教与学相结合的思想。

4 结 论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考试形式和方案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趋势发展的要求与信息时代新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教学环节进行考试改革与实践研究。由于当代大学生入学时的起点不同、所学专业不同,传统的计算机考试模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给出的关于教学改革的方案还存在不足,还需采用更贴近学习实践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和考试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和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成效。进一步探索合理有效、更适合于学生特点和就业需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