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花的学校教案

花的学校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1: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花的学校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花的学校教案

篇(1)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

2.谈话:同学们,我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3.揭题:同学们,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袋

2.交流识记生字

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

角—触

汤—烫

换偏旁记忆的字: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将课文分为四个段落,分别请四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指导。

3.说说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段(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五、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聆听并补充。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知

1.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句段解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交流汇报这一段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3)学生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你能模仿着说一说吗?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你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话吗?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我”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在“我”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3)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内容,再看一看图片,说出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总结

篇(2)

教案需要量身定做。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不妨容忍教师保留一些个性,不妨多一些个性化课堂。假如集体备课成果确实是经过同学科教师深思熟虑、精心演绎出来的,肯定非一人能力所能达到的。但集体备课的教案虽好,其中大多数毕竟是人家的成果,除了反映普遍教育教学规律共性可供借鉴之外,其中个性的东西对自己并不合适,绝对不可以照搬照抄。有些学校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认为集体智慧的成果不可浪费。据此提出备课组要案、统一学案、学方法、统一进度、统一学生作业、统一测试的要求。事实上,这种“大一统”思想就是把个性鲜明的教师往一个笼子里赶,这是对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扼杀。可见,这几个“统一”已经严重限制了个性化发展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就是让教师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聚众之智,扬己之长,更加巧妙绝伦地演绎教材,激活课堂,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的有机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就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起平台,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打造了绿色通道。

集体备课,消化是关键。集体智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最好不一定最实用。因此,我们需要对集体备课结果进行改造,这样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堂。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们要彻底改变落后的大一统思想,打破用一种课堂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集体备课能够帮助我们永远有新的发现,但个性化备课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大陆”。同样教学内容,应当允许教师传授方式有所差异,殊途同归。如导入新课,我是故事导入,你是开门见山导入,而他是谈话导入等,有几个人就有几种导入方式,新授、小结、板书等同样有多种方式,形成了“立体”,然后各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种。集体备课后个体内化吸收和外化操作的过程必须强调个体活动的质量。没有个体活动质量作保证,集体备课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集体备课的过程固然需要规范,其研究成果也要慎用。必须对集体备课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要找到自己发自内心欣然接受的方式方法演绎教材。这就需要对集体备课“忍痛割爱”,博采众长,择其“善”而从之。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我们不仅需要备教材、备大纲、备考纲,教师备自己也很重要。教师必须依据自身个性为自己量身定做,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第二次备课。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实际对集体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并作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大力倡导并着重考察个性特长和创造性的发挥,各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成一个自认为对自己最实用的教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表自己的独到做法与见解,实现教师个性的张扬,达到既“共享又个体”。要求借鉴与“自我”创造相结合,既积极借鉴、吸收他人的经验,更要保持独立的“我”,个性的“我”。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学案需要因材施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地“备学生”。诚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普遍的发展规律,同时我们也需要兼顾个性差异。应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在方向性、规律性、规范性等方面作相对统一的要求,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上,则不宜强求统一。统一中有自主,统一中有灵活,统一中有创造,这应是集体备课活动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除了要求教案备学生外,学案更要备学生。教师有个性,学生也有差异,班级也各自有自己的班情。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班级层次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同一个问题在这个班级讲解可能会被学生视为“”问题,不屑一顾;可能对另一个班级学生来讲就是曲高和寡,让教师唱一首“孤独”的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间可能有相似的兴趣,但从兴趣的强烈度来看,班级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差异。可能同一个主题,在这个班级是零点,在那个班级是温点,而另一个班级就是火山临近爆发等待点燃的热点。因此,我们的教案,尤其是学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集体备课成果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完全照搬,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比如,我们集体准备的教学案内容十分详尽,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甚至连板书和课堂检测、课后作业都安排妥当,就会导致有些教师拿来就用,照本宣科,根本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养成了惰性。可见,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积极参与,不要等靠,既要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又要善于吸取他人的精华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认真对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的“第二次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依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焦点对集体备课进行创造性改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更能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份过于整洁干净的学案肯定不是一份好的学案,经过教师精心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学案则应该对于教师和班级双方来说是最适用的学案。集体备课的学案形成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预测并修改,这种预设和反思也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教师设计的学案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预设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精心策划学生更易于理解、领悟和应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化的时机。这样,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情境下产生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集体备课是大家智慧共享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并且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及班级的实际,设计出既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又如实反映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案,并能科学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

篇(3)

一、网络同课异构模式

信息技术老师较之其他学科老师有更高的信息素养,能熟练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去年市教研室组织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课例研究活动,构建了“确定主题解读教案教案修正确定观察视角交流评课反思总结”的网络研究模式。

第一步:上课老师上传各自教案和说课内容。考虑到参与教师来自不同年级段,将教材内容一并上传。老师也可将困惑提出来,集思广益,消除理解障碍。而课前说课有利于听课者事先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明确执教者教学思想。比如在“Flash图层动画”课例研究中,董老师以日全食天文奇观为主线,利用道具模拟,Flas实现的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黄老师以导演设计世博会烟花绽放展开活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大胆表达、展示;刘老师则围绕离家女儿在母亲节这一天,回忆母亲教她唐诗《鹅》的故事开展教学,情感丝丝入扣,任务层层递进。

第二步:全员教师解读教案。理解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方法的设定等,并提出各自看法。比如有老师留言:看了SWF的动画,单个烟花的动画效果有点“假”,建议提供多种样式的烟花,供学生自由选择,为形成千姿百态、绚丽缤纷的烟花场景作铺垫。

第三步:根据反馈意见,上课教师修改教案。

第四步:听评课老师确定观察视角,选择观察位置,并组建合作体。分工合作观察比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的改进等。有针对性地着重观察某一方面,并做详细记录。

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有助于加大听课教师的关注度。如记录学生参与度:全班48 人,发言人数8人,演示操作3 人次;又如关注语言艺术:语言朴实但缺乏一定的感染力,缺乏抑扬顿挫感等。这种有证据性的实例评说,避免以往评课时同一环节重复评议和“这节课很生动,目标基本达成”等泛泛而谈。未实地观摩上课的老师可以下载事后课堂录像,结合网上讨论,体会上课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呼应、落差、升华,分析实际实施过程的得失以及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步:上课老师总结课后反思。通过实际授课,反思学生学情分析是否细致、教学预设是否周全、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性、学生参与态度是否积极等。

同课异构建立在网络平台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教师参与覆盖面,使更多教师主体意识得到张扬。个别骨干老师的参与,可以起到专家引领作用,使更多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受益,实现了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的目的。

二、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此活动方案适合学校教研组人员较多或地理位置邻近的校际间集中活动。以宁波领雁工程培训为例,我们所在实践学校成员总共13人,初一初二年段班级数各为11班。活动以组内成员选题备课上课(诊断课)听评课上课(提高课)听评课反思小结为模式开展。

第一步:选题备课。一般由3位教师确定同一课内容,各自备课,形成诊断课教学设计材料。

第二步:上诊断课。上课老师根据自己思路试教一个班级,其他老师集中听课,领略来自宁波各地教师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并记录同伴课堂实录及反思。如在《自成一体,相互联系(超级链接的创建)》课题中,来自鄞州张老师以上海世博为主题,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北仑的李老师以完善所在班级主页为任务,循循善诱,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奉化的李老师利用“保护水资源”活动贯穿课堂,教态自然亲切,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第三步:集中剖析。上完诊断课的老师先进行说课,参与老师互相评课。以自我解剖为前提,从三维目标定位谈到重难点的确定、从教师教学策略和手段的运用谈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从情境导入的创设谈到任务设计连贯性和层次性、从教师教态谈到学生学习状态,再加上骨干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对施教者教学实施和评课能力都是不小的促进。

第四步:上提高课。每位教师根据评课意见,修改教案,形成提高课教学设计材料,对另一个平行班再次授课,其他老师第二次观摩听课。

第五步:反思总结。全体教师经过每人两轮课堂教学,加之开展教后记(上课反思)、取长补短(听课反思)、提高升华(评议后反思)等活动,总结具有推广性、示范性、学习性的经验。比如我们总结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遵循贴近生活、指向明确、表述清晰、梯度分明、难易合理的原则。

校际同课异构活动使每位教师的自我反思建立在自身行动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由昔日的“单干户” 变成了今日的“合作体”,开阔了教师的思路,开创了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局面。可将优化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编制成《同课异构教案集》,成为教研组最真实的校本教参。

三、 几点思考

同课异构结合集体智慧,使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有了新的形式与内涵,拓展了深度与空间,但还可以在技术、机制、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1.网络教研如何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积极性(跟学生挂钩)、让网络交流平台真正成为连接教师经验与行为的纽带、成为教师教学理念向实践转变的桥梁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教学的促进者,如何引领学生成为听评课合作体中的一份子,真正实现多元性的评价主体、多维互动的参与形式、多方支撑的教研格局,也是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3.在校际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中,由于区域限制,可能会出现“专家引领” 缺失造成的迷茫,需要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福东,王涛.“同课异构”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

篇(4)

【关键词】:教育资源 主动性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丰富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资源的直观性。

现代远程教育如一股清新而强劲的东风,吹进校园,以其全新的内容和快速的传播占领教育制高点,使广大农村学校教师改变了“手捧书本、手拿粉笔,全凭一张嘴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过去,农村地区的教学工作由于受教育教学资源与自身素质的限制,只能单纯依靠课本和有限的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往往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很难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操作界面直观,好学易懂,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远程教育资源充足、精美,在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景,渲染了课堂气氛,在课堂上适时利用视频,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如:教学《三角形分类》,在学生认识了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几种三角形之后,出现了FLASH动画(几个三角形的介绍),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还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节省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学习《春潮》一课时,对于远离黄河、长江一带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想象江面开河时的壮观景象。可以从网上找到这些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减轻教师负担,增强了教师备课的机动性。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学校远程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下载了很多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现在你想讲哪一课,便可查到需要的教学课件,只需略加改动或再补充一些就可以了。这些教育资源的应用,让农村的孩子也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教学研究上,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开阔教学视野。传统的备课方式“少、慢、差、费”的做法使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案的书写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参,学习课标,更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现在,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中的优质课程资源、课件进行备课,给教师们的备课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大大增强了他们备课的机动性。同时,电子备课的实施有助于教师们共享备课成果,教师之间可以利用光盘或优盘无限次数、高质量地拷贝教案,借鉴使用,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同行交流备课经验和教训,共同提高备课水平。

四、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篇(5)

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涯,其实只有短短一年,却像是经历了很久。与其说自己在工作教书,不如说自己还是在学习。不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本着学习的心态摸索着走。

首先说说班主任工作,一年下来,感觉自己已身心俱疲,前段时间开玩笑还说难道是工作的原因身体素质和精力都越来越差?其实细细想想这一年的经历很多。前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已写过就不再赘述,这个学期的工作以平衡和稳定为主。由于前半学期自己总是放不开,总是想方方面面掌控学生,结果自己很累不说,学生也很厌倦,对我的态度不是喜欢而是逃避。后来我学着给学生空间,但往往很难拿捏有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要有爱心,要忍耐,多做少批评少教导。记得这学期期中考那段时间,宿舍的情况很乱,宿舍长也没有办法很好的管舍友了,期中考后我先召开了班委会,后又开宿舍长会,带他们一起摸索着商量着定出了宿舍的赏罚制度以规范宿舍的扣分情况,从而约束他们的行为。后来一段时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我发现临近期末考时又会有些躁动不安,难以维持好纪律。其实内心中的浮躁和缺乏自律是根本原因,但是如何从内心中来唤醒他们的意识是我没有办法做到的。觉得自己在说理教育和心灵引导方面比较缺乏,难以在教育中融入心灵的交流,也缺乏这方面交流的技巧和学习机会。所以作班主任工作,自己缺乏的还太多,由于能力有限无法短期有效的解决,自己新着急,又很疲惫,缺乏真正的工作动力。

再说说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中一方面熟悉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传递知识,赢得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学中我收获了两方面,一方面对知识点有了很大程度的熟悉和贯通,另一方面又赢得了一部分学生的喜爱。这学期的教学有个转折点,是学校的新教师清泉杯,也许从来不太在意是否得奖,只是在意这个过程给自己的一些提醒。通过准备清泉杯的过程,我发现了自己在备课方面的缺乏,思路不能非常清晰连贯,知识点也欠缺,这些提醒我备课前要写教案。一直以来都不想写教案,觉得教案是形式,写了很多条条框框可能就为了检查,现在才觉得教案有必要,不用按照标准写的很规矩,但要写出自己的上课思路,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采用怎样的方式贯穿整堂课都很重要。高一这一年我带了6个班,每周只有两节新课,所以备课压力不能算是非常大,但下一学年要进入高二,每周就会有好几节新课,所以在备课方面要花的时间。上课时还有一种感觉就是缺乏一定的课外知识,缺少知识迁移能力,我个人认为除非上完整个一轮的高中课程,否则课堂中很难真正有效的应用知识迁移。所以在第一轮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打牢基础,消化吃透每个知识点,每道难题。

工作是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不能仅靠一时的热情新鲜感,保持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常常寻找自己热爱的一部分作为我的动力,使工作更精确更完善。曾经的自己总是站在对立面,用教导和管教的心,面对他们时自己也很沉重很压抑。现在学会了改变自己的态度,降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发现可以和学生走的更近,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工作中需要学习工作下来,发现自己透支了很多的体力和知识道理,而自己却没有太多汲取,相比学习时代,有种封闭的感觉,自己的知识被禁锢了,生活也没有了动力,所以很难有真正突破。在以后的工作中,将针对自己的薄弱和缺乏之处多不足,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篇(6)

笔者认为课堂是否有活力、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只与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有关,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随着我校“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已成为此次课改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等问题,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进行探讨,笔者通过对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切实提高课堂时效的方法与措施。

一、贴近实际,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

课程标准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导学案设计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导学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如在编写“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导学案时,依照课标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教师应该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为引导,如让学生介绍池塘生态系统,设问:1、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2、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它们排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让他们展开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生态系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

高质量的生物导学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

二、设疑激趣,精彩而艺术地导入新课

课的导入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开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开课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递进式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花、果实、种子是怎样发育而来的?”学生回答花是由花芽或混合芽发育而来的之后,教师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教师讲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再如在上“种子的结构”时,从复习形形的植物过渡到被子植物,可以用演小品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植物头饰(代表不同植物类群)的五位学生按其所扮演植物类群的进化顺序隆重登场,各叙述本“家族”(类群)的特征,并争论哪个“家族”的种类最多?哪个“家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贡献大?目前地球上哪个“家族”最为繁盛?面对同学收集的种子,争论它们各是哪个“家族”的成员?请同学评判,引出被子植物;再由饰演被子植物的学生介绍(自豪地):“我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你们人类如果要更好地利用我们被子植物为自己服务,首先就需要多了解我们的生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哦!”然后教师提问:“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扎根沃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如在“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1)课前布置:①学生查找青少年近视眼诱发因素的有关资料,②调查本学期与去年同一时期班级近视眼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③患近视眼的同学与正常视力的同学某些用眼习惯的比较。(2)课堂上相互交流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调查情况。(3)组织学生讨论:①如何克服不良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眼的发生?②应该养成怎样的良好用眼习惯。

四、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将教学设计的着眼点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如在《合理膳食》一节的教学片段设计如下:1、多媒体展示能体现合理膳食重要意义的材料,以此帮助学生明白:“吃什么”、“怎样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组织学生完成“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活动,然后讨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3、组织学生完成“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活动,并交流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然后讨论“如何纠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上将教学设计成一个个活动单元,明确活动的目的、过程、关注点、学生体验等等,通过活动展开让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反映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五、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自实行“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六、教学反思要正常化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是如此。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和经验总结之外,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等)的经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反思(尤其是每次考试后),以便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总有一些新问题出现,只有我们用心去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意识,采取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活力探究型”课改模式下的生物课堂则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提升,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两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呢?我认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我们的课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经济法课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笔者在多年经济法教学中发现,由于老师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讲授经济法律法规,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时,常常无法下手。这充分表明,当前的经济法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弱,如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入手,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升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些路径和方法,以增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叫做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因此,本文所讲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每一次课的教案。

本文认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现状,科学设计课程单元(教案),并将课程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付诸实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体现课改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使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达到整体优化,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体现课改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着重将经济法律规定转化为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突出了职业能力、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改下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课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用法能力。新的课程及教学理念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构建缺乏科学性

(1)课程内容的设计未能体现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会计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毕业后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现实中,一些学校经济法课程按照会计初级考试用书进行教学安排。而现行的会计初级考试用书并没有企业、合同、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法律内容,这既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学生毕业后就职于营销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突出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等。但是现实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随意性大,大多按教师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安排在会计考证之后,但一些学校的经济法课程仍包含税法的内容,这就与前面学期安排的会计考证课程中的税法内容重复。

2.重理论轻实践能力

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践能力认知模糊,这不仅体现在课程整体上,在每次课的教学单元设计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学中侧重理论教学设计,而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其结果表现为学生用法能力较弱。

3.课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或草率对待学生的课外拓展,只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这对于检测学生每次课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4.教学评价单向,教师反思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只顾埋头教学,而不回头总结反思,只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未能重视学生对教师的单元设计及授课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教师对学生贬多褒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倦怠情绪;教师对下一次课的单元设计和下一教学周期的课程单元设计没有改进和完善,或改进、完善不明显。

四、突出能力为本位,科学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

1.滚动修改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原则共有6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进度。①要熟悉经济法课程的前接课程和后续课程,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免与前接课程教学内容重复。②要深度开发校本教材。现行出版的高职经济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课程教学整体设计6项原则的几乎没有,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不仅编写了校本教材,而且还精心编写了《经济法课堂教学上课用案例》(含课堂训练案例)、《经济法知识与能力训练》等教学配套资料。将校本教材的相应内容有机地糅合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堂教学使用,不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学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兴趣挑战一个又一个的任务。③科学设计教学进度。即确定课程有多少个单元以及单元的课题名称,编制教学进度表。

(2)确定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活动、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为依据来确定。

(3)根据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滚动修改课程标准。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的课程标准的编制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经济法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精心设计课程单元教案

(1)确定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单元的设计可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法、四步教学法等。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四步教学法(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和综合法(告知、引入、操练、深化、归纳、训练)相结合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学法、综合法的优点,突出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

(2)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系统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为3页,首页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学习任务描述,以及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反思等;第二页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告知(教学内容、目标)、引入(任务)、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归纳(知识、能力、素质)、深化(巩固、拓展、检验)、评价总结(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后拓展等步骤,每个步骤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几个方面;第三页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

3.有效进行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

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是既要考虑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期通过课后拓展学习巩固课堂上训练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学习能力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这样,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4.全面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其课程单元设计和授课的感受和评价。教师每次授课后,要放下身段,虚心倾听、收集学生对其教学设计及授课的感受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

(2)学生(小组)对自身的评价。针对课堂上的任务训练完成情况,由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客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持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其评价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等。

(4)教师对自身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①课程设计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②是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了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训练或小组合作训练完成的情况如何?学生通过能力训练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5.外部监督保证

(1)学校要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有关课程改革的导向性政策。首先,学校要从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奖励),确保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其次,要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测评等纳入制度进行考核,并与教师绩效挂钩。

(2)学校要常规性地开展教学竞赛。比如举办年度优质课公开赛、单元教学设计竞赛等,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

(3)认真执行学期中的听评课制度。听评课要从帮助该老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程单元,进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课出发,因此,听课者要专门挑出授课者的欠缺和不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