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1: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二年级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二年级;学生主体;师生角色;激发兴趣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度过了幼儿到小学的过渡期,那么,如何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便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从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师生角色
师生角色是最基本的教学因素,整个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缺一不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担任的角色是“传道者”,他们是知识的重要传承人,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再加上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能力、个性、创新等要求较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将自己放置于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之中,决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需求,使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之中,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二年级小学生的心智l育还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往往取决于自己的直观反映,显而易见,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数学、快乐学数学。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样。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为小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利用生活实物或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等,使小学生享受多元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小学生量身定做具体的学习计划,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学有所得,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教师为了按时或者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将数学课堂变得程序化、固定化,即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的。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重点便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小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即可。尤其是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不具备探究能力,所以自然忽视了他们的探究活动。显而易见,这样只能渐渐消磨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置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实现“先学后教”,让小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从而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探究的形式应该是以学生的个人探究还是以合作探究为主。如果难度过大,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总而言之,“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内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要转变师生关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教师必须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使其自愿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必须要以小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实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为他们展现自己的魅力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父亲让儿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
赵铭,1995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长沙市。小学二年级上完后,他开始在家中自学。7岁时开始自学钢笔画,13岁时便在美国哈丁大学办个人画展,14岁时钢笔速写画被选为长江出版社《蚁居》一书插图,现主攻水彩画、钢笔速写。父亲赵雄,1984年以口语、笔试两个华中地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美教师交换计划成员,多次走出国门,现在是长沙英达外语学校的校长。
回忆起小学升学培训班的背书经历,赵铭如数家珍:要背什么《三字经》《道德经》,还有什么《孟子》之类,老师还专门辅导,还是记不住。让赵铭觉得委屈的是,他的兴趣爱好也受到了老师的干扰。当时,他迷上了一位香港漫画家的漫画。有一天,他刚把漫画书从书包里拿出来,就被老师一把拿去没收了。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赵铭向父亲请求离开学校。理由是: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雄竟然答应了儿子这个荒诞的请求。
在赵雄看来,儿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很多:一是作业负担大;二是没有自由;三是早上起床太早;四是感兴趣的事不能做、不感兴趣的事不得不做。赵雄的态度是,把孩子当成人看,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那以后,赵铭的学习内容和时间都由自己安排,父亲只在每天晚上检查他的学习情况。
看似放任自流,其实赵雄在儿子的教育上还是有一套的。赵铭小时候总喜欢缠着他下棋,小家伙儿满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却接二连三地输棋;而赵雄每次赢棋都会欢呼自己是天下无敌,气得赵铭又哭又闹,结果被赵雄狠狠揍了一顿。赵雄说:“我就是要告诉赵铭,如果你在社会上这么伤害别人,别人肯定跟你不客气。”
赵雄鼓励儿子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他在检查儿子的学习情况时,会给儿子打分。每得1分,就奖励儿子1元钱。比如说检查儿子画的漫画,4幅小画为一组,每幅画可得1分。画得好,会在这个基础上奖励1分;画得差,就扣除1分。语文、数学、小提琴学习等都有相应的评比方式。
有一段时间,赵铭迷上了唐诗。为此,赵雄特意在课程里加上了背诵唐诗这一门。检查时,他要求儿子先读一遍,把韵味读出来,然后再背一遍;如果读错字、卡壳,均会扣分:最后还要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在阅读方面,有段时间赵铭对《环球时报》和《小故事大智慧》很感兴趣。赵雄就要求他阅读之后,必须把中心思想讲给他听;否则,此项就不作为考评进行打分。数学一直是赵铭的长项,学习进度与同龄人同步。英语学习上,他喜欢阅读英文小说,水平较高。
赵雄亲自为儿子制订了最适合他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天的学习内容、检查验收、计算奖惩金的标准等。赵雄觉得自己在儿子的生活中,是一个协商者、一个伙伴、—个发工资的裁判、一个信赖的顾问。他觉得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导致孩子稍不满足就对父母产生仇恨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
对于未来,赵雄也曾经想让儿子到学校学习。但他认为现在的学校多是“填鸭式”教育,学生被管得很死,压抑了天性,他觉得还是让儿子自由学习较好。
父亲是儿子的朋友和支持者
随着兴趣日渐明晰,赵铭几乎放弃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专攻钢笔画。他说他要练好功底,然后去学水彩画,开阔眼界。
赵铭钢笔写生的目的是随意而率性的,看到有感觉的建筑或风景,他就会停下来。公园、酒吧、古建筑、街巷前,都留有他的足迹。为了积累创作素材、激发灵感,赵铭还会到全国各地写生。他作画很有性格。选好景后,他通常会凝视一段时间,起笔后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从不修改。一位画家看到赵铭的画后赞叹不已,认为他的画很有灵气。
虽然赵铭的自控能力很强,但他毕竟是个孩子。两年前他迷上了网络游戏,一玩儿就是一整天。看到儿子这么贪玩,母亲肖萍非常着急。而赵雄却说:“让他玩吧!”就这样,赵铭在爸爸的“纵容”下玩了一个星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游戏,最后生了一场病。病愈后,赵铭意识到了沉迷游戏的危害性,开始理性对待“网游”。
赵铭还曾迷恋过魔术和小提琴,但都是一时之兴趣,并不长久。学习小提琴时,他居然能指出老师哪里拉错了。听一遍曲子,他就能自己把它拉下来。对于儿子的“喜新厌旧”,赵雄表示很理解。他的解释是:赵铭知道他需要什么。在诸多爱好中,他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画画。
对于让儿子搞艺术、能不能成功、是否担心儿子将来找不到工作这些问题,赵雄说:“我不需要用儿子来证明我的教育成功与否。如果那样,就不是真正为了儿子,而是为了面子。幸福而自由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找不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走的路,看似很安全,其实很危险。大家都不走的路,看上去很危险,其实很安全。”至于怎么理解儿子的幸福,赵雄说:“儿子觉得在家里很幸福,我就尊重他。我的决定是以儿子的意愿为出发点的。”有人问他赵铭戴戒指,他是怎么看的。他说:“他戴戒指我不放在眼里。社会允许,他就戴。等社会不允许了,他自己就会摘了。”
赵雄说,他跟儿子的关系像银行的借贷关系,他会借钱给儿子。与银行的区别是不需要抵押贷款,且只有一次机会。
赵铭认为爸爸的聪明之处在于:理性,不保守。
有人评论赵铭是中国最幸福的孩子。记者问他:“你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吗?”赵铭说:“我们心理上不同,想事情的层面不同,我可能更成熟一些。很多父母为孩子设计一条路,可社会随时都在变化着,路需要自己走。所以,我理解父亲放养我的理念。父亲是我身边出主意的朋友、精神上的支持者。”
儿子顺其自然率性发展
赵铭说,生活中他也有烦恼的事情,比如经常有人会跟他唠叨为什么不上学。他说,有一次外婆叫他去老年大学学画国画,那边都是些老头儿老太太,思想很传统,看到他不上学,就围着他唠叨,说他如何如何不好。赵铭受不了这样的氛围,学了两天就不学了。反对的声音还不仅来自社会,就连爷爷奶奶也不支持他,赵铭每去他们那里一次他们就说一次,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想把他拉去学校学习。
赵雄说,赵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得十分痛苦,有学校规定的各类课程,还有家长请老师开的各类艺术特长班。如果有学校能按他的想法培养学生,他还是愿意让儿子在学校学习的。之所以这样,也是一种无奈。他偏重于让儿子观察、了解社会,希望儿子成为观察者和思考者,过有意义的生活、自己想过的生活。
2008年,赵雄和儿子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大型户外亲子竞技节目《2008我是冠军》。作为英达外语的创始人和海归派校长,在全省拥有十多所连锁分校,他平时很忙,为什么愿意抽出时间带儿子去参加节目?赵雄说,儿子在家,除了周末打乒乓球和下棋,与同龄人交往不深入。参加这个节目,对儿子更好地体验生活、了解同龄人是有益的。
分道扬镳,她对儿子说你要超过爸爸
1995年,李小明只有4岁。一天,爸爸问他愿意跟谁过,他就懵懵懂懂地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健全的家了。
李小明的父亲名叫李之龙,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妻子张英一起白手起家,办了一家化工厂。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了金坛市小有名气的富人。像很多有钱人那样,他不甘寂寞,很快找到比妻子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张英也像其他女人那样哭过闹过,可是都无济于事,只好含泪和李之龙离婚。
离婚后,张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经常对儿子说:“现在妈妈除了你,什么都没有了。你要给妈妈争口气,好好念书,将来比你爸爸更加有出息。”
李小明已经上小学了。张英明显感觉到儿子的性格有些孤僻:在班里,他很少跟同学说话,回到家后也不到邻居家玩耍。不过,他的成绩很好,这让张英很欣慰。
李之龙重新组建家庭后觉得愧对妻子,曾表示愿意在经济上给予适当帮助。张英却一口回绝道:“没有你,我和儿子照样可以过得很好。厂子是你办起来的,我不抢你的功劳,也不要你的钱。”这天,她又把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叫到跟前叮嘱:“你一定要超过爸爸,不能让妈妈失望啊!”李小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虽然没有完全领会妈妈的意思,但听懂了他从此以后必须把爸爸当作比赛对手,只有跑在爸爸前面,才能舒展妈妈紧皱的眉头……
在二年级的一次单元测验中,李小明考出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他高高兴兴地往家走,却被一个同学拦住去路:“你这次肯定是抄的。我爸爸说了,像你爸爸那样的人,根本养不出好儿子!”李小明被说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我没有抄!我没有抄!我爸爸是好人。”
回到家里,李小明径直往楼上自己的房间冲去。张英跟在儿子后面,追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小明哽咽道:“妈妈,他们说我爸爸不是好人……”张英的心猛地像被人狠狠扎了一下,她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说:“他们没有说错。你爸爸的确是不负责任的人,而不负责任的人就不是好人。你要让你爸爸知道,你是多么优秀的孩子,放弃我们母子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张英的话推倒了李之龙在儿子心中的好形象。李小明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自己是被爸爸抛弃的孩子。每次走在大街小巷,看见别的孩子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爸爸。尽管他恨爸爸,恨爸爸离开他们母子俩,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仍然渴望能天天和爸爸在一起……
不堪重负:那是妈妈流不完的眼泪
张英暗暗发誓: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子培养成人!
离婚伊始,张英打算做生意,却没有启动资金。但她不向前夫开口,也不向娘家人求助,而是从小买卖做起,独自去外地批发一些小商品回来沿街叫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她的小生意总是不好不坏,忙死忙活也挣不了多少钱。虽然挣不到多少钱,但张英对生活的热情丝毫不减。那是因为有儿子,儿子就像她心中的一盏灯,让她看到了前路的光明,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让张英措手不及的是,1999年10月的一天,她心中的灯突然黯淡下来。
这一天,学校的老师让李小明带信给他的母亲,请他母亲去学校一趟。张英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儿子支吾了半天才吐出实情:“我的成绩不好。”
成绩不好?儿子的成绩不是一直挺好的吗?张英急了,匆匆赶去学校。老师告诉她:“李小明这次考试很不理想。他上课时老是不能集中精神。”张英问:“我儿子这次考试成绩在班里能排到前几名?”“中上等吧。”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听了老师的话,张英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这段时间由于生意特别忙,她对儿子管得比以前少了,没想到儿子的成绩就滑坡了。
张英回到家里,让儿子老老实实地坦白为什么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李小明说,他没有不集中精神,这次考得不好纯属偶然,下次一定考好。张英却认为儿子是在敷衍她,一点儿也不体恤她的苦心。想到这些,她的泪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地滚落下来。她背过身想擦掉眼泪,却怎么也擦不完。由于一时情难自禁,她伏在桌子上不停地抽泣。
张英的样子把儿子吓坏了。在李小明的记忆里,妈妈一直是很坚强的,即使是当年和爸爸离婚,她也只当着他的面哭过一次。他知道这次自己伤透了妈妈的心。忽然,自卑的潮水淹没了他――原来,自己是很不受欢迎的人,爸爸不要他,妈妈责备他,连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了……
李小明曾经想劝妈妈不要哭,但没有勇气。他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耸动肩膀。
张英足足哭了半小时,后来发现儿子还站在她的身旁,才止住了哭声。
从那以后,张英的脸上再也难见笑容。李小明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跟妈妈亲近了,在他眼里,张英作为妈妈的角色已经淡化,她更像体育教练,而且是十分严厉的体育教练。
张英替儿子制定了一整套学习计划:每天必须做多少课外作业,双休日必须看多少课外书,早上朗读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分钟,每天看电视不得超过多少分钟……
李小明认为,妈妈的这份学习计划挤占了应该属于他的自由时间,剥夺了他童年的快乐。他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了。
张英可谓在儿子身上煞费苦心: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她宁愿晚上不看电视;为了哄儿子做作业,她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部花在儿子身上,或买营养品,或买学习用品,或买高档皮鞋、皮衣……然而,不论她如何努力,儿子的成绩总是不见好转。久而久之,李小明不仅不再是妈妈的骄傲,而且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转眼李小明快小学毕业了,他的成绩已经由中上等滑到中下等。张英心里很着急,却一点儿也使不上劲。实在伤心的时候,她就躲在房间里偷偷流泪。
母亲红红的眼眶、无助的眼神,犹如鞭子似的抽打着李小明的身心。他真的很希望妈妈痛痛快快地打他一顿,这样,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些。每次走在放学的路上,他都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妈妈今天的生意做得特别红火。他想,妈妈要是有好心情,他回到家就不用面对妈妈悲伤、绝望的眼睛了。但是,即使妈妈的生意做得再好,她的眼泪也永远流不完。李小明开始害怕回家了。
初一下学期的一个阴雨天,李小明终于离家出走。临走前,他拿走了妈妈的1000元。他跑到常州,进入一家网吧,在网上和网友聊得很开心。网吧老板对他很热情,这让他觉得网吧才是他的家。
李小明在常州总共呆了九天,直到把钱花光了才想起妈妈――那个在家里因为他出走而哭肿了眼睛的妈妈。他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张英一听到儿子的声音,又哭起来。这一次,她的哭声没有令儿子反感,李小明甚至有点想哭了。
李小明终于回到了家里,妈妈和他进行了一次艰难的谈话。
“跟妈妈说实话,你为什么要逃学?为什么不回家?”
“我觉得上学没劲,回家也没劲。我上学就是为了让你高兴,要不,我早就不上学了。”
儿子的话像重重的木棒狠狠砸在张英的头上,把她砸得晕头转向。张英弄不明白:四年前那个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儿子,怎么眨眼间就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抓住儿子的手,捏捏他的胳膊,又摸摸他的头,再拍拍他的脊背,然后喃喃自语:“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说着说着,“哇”的一声大哭不已。这是她第一次当着儿子的面毫不掩饰地放声痛哭。
李小明知道,只要回到家里,就无法躲避妈妈的哭声。他更知道,没有钱在外面是活不下去的,他必须学会跟妈妈在一起生活。于是他壮着胆子劝妈妈:“妈,求你以后别在我面前哭。我以后一定改掉坏毛病,一定好好学习,一定给你长脸。”
张英愣愣地看着儿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不过有一点她能确定:儿子既然肯对她说心里话,说明儿子还信任她,只要有这份信任,她就还有希望。她又想,既然儿子烦她哭,那么,以后她就不哭。
请暴打我,我再也不想听妈妈的叹气声
2003年后,张英改做水果生意,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她紧锁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开来,因为儿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
念初一下半学期时,李小明的个子已长到近1.70米,他坐姿不正确,加上爱玩电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成绩跟不上,他不得不留级。
儿子留级,让要强的张英感到很没面子。她曾对一个生意上的伙伴说:“儿子不给我长脸,我挣得再多钱也没意思。”在潜意识里,她一直在和前夫较劲,在生意方面较劲,在培养儿子方面也较劲,而事实证明她输了!她无法掩饰内心的失望和愁苦,在家里,不管干什么事,做饭也罢,洗衣服也罢,看电视也罢,只要一想到儿子,她就止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气声。李小明觉得,无论躲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妈妈永无休止的叹气声,家里的空气变得一天比一天沉闷。
李小明再也无心向学。他知道自己很让妈妈失望,他也不想这样,可他就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妈妈的叹气声让他感到无比压抑。他甚至觉得妈妈叹气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妈妈。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中去学校,然后坐在课桌旁,然后下课,然后回家……
有一次,大约是中秋节,张英做了好多很对儿子胃口的菜。李小明正吃得高兴,抬头却发现妈妈一直没有动筷子,便问妈妈为什么不吃饭。张英不说话,转过头长长叹了一口气。李小明顿时觉得胃口全没了。后来妈妈不停地给他夹菜,他也吃不下去。他忽然觉得那不过是妈妈给他的恩赐,根本不是对他的爱。他真想大声地对妈妈说:你以后别叹气好不好!可是他忍住没喊出来。他好不容易才陪妈妈吃完这顿团圆饭,放下筷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用被子蒙住头,在被子里使劲地吼了几声。他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好受些。
掀开被子后,李小明觉得心里还是憋闷得慌,但不知道该对谁发泄。他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想让自己平静下来。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找来一张白纸,用毛笔在上面写一个大大的“忍”字,把它贴到墙上。他告诫自己:以后不管妈妈如何在自己面前哭泣、叹气,我都要忍住!
上初二时,李小明的个子已经长到1.76米。如果不上网,他喜欢打篮球。有一天放学后,他和几个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一直玩到天黑才发现自己忘了时间,他连忙往家赶。
回到家里,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和同学打篮球。”
“不是去上网?”张英不信任地看着儿子,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你怎么老是长不大呢?怎么老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呢?”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李小明再也受不了了,他突然有一股冲动,希望妈妈真真实实地打他一顿,最好把他打死算了,省得他每天都要看妈妈那张哭歪歪的脸。为了点燃妈妈的怒火,他故意说:“我就是不想长大。我就是去上网。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儿子对自己说的话吗?悲伤、愤怒、失望如潮水般涌向张英。张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抄起一根钢管朝儿子身上打去。
“我就去上网,就去……”李小明希望妈妈将他打得更狠一些,他觉得这样才解恨。
张英终于意识到自己太过分了,她扔掉钢管,一把抱住儿子,心疼得全身颤抖。
李小明任由妈妈抱着,却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反而觉得很冷,是那种透彻灵魂的冷。
由于留了一级,李小明升上初二后成绩稍微稳定了一些。但班里的同学见他是留级生,都不太愿意和他说话。李小明也不主动和别人交流。本来话就不多的他,在同学眼里更成了怪人。
李小明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孤独人”。他希望在网上能遇到跟他一样孤独的人,希望对方能把他当朋友。但是,妈妈不让他再去网吧,他只好每天一放学就回家。在家的时候,他一定是自个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刚升入初二时,李小明还能坚持自己完成作业,后来课程越来越难,他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了,只好每天早晨回学校抄袭同学的作业。这样一来,到了考试,他看见考卷就心慌,考试成绩经常很不理想,排名总是让他感到自卑和恐惧。他知道,就算他回家不把成绩告诉妈妈,负责任的班主任也会打电话通知他母亲的,会让他母亲在家督促他学习。
无可避免的考试,成了李小明心里最重的负担。李小明有时候真想完全放弃学习,可是一想到房间里的“忍”字,想到妈妈这么多年来为他吃的苦,他又坚持下去了。
一天晚上,李小明走过妈妈的房间,从门缝朝里面张望,惊讶地发现妈妈并没有坐在床上看电视,而是坐在地上发呆,默默地流眼泪。他觉得自己的心像被电击中一般难受,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他有点恨母亲,也有点恨自己。
李小明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越积越深的恨,最终毁了妈妈,毁了他,也毁了这个家。
疯狂弑母,谁让无知少年灭绝人性
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由于没有交政治课家庭作业,老师让李小明带信回家给妈妈,让他妈妈到学校去找老师。李小明当然能估计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实话对妈妈说,妈妈一定会很伤心。他并不怕妈妈骂和打,只是不想看见妈妈伤心的样子。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隐瞒下来。
星期六过去了。星期天也过去。李小明忐忑不安地打发着这个双休日,期盼时间过得慢一点,最好永远不要到星期一,永远见不到政治老师。然而,星期一还是到来了。
2005年5月16日清晨,李小明从睡梦中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个法子,既不告诉妈妈,也能对政治老师有个交代。他想了很多种办法,却没有一种办法是可行的。昨天夜里他做了一宿噩梦,梦见妈妈在他的床前痛哭,还用细细的铁丝打他。
怎么办?怎么办?天亮了,太阳升出几丈高了,时钟已经指向6点了……李小明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突然,他听到妈妈喊他,让他去拿零钱上街买早点。
李小明的心止不住一阵狂跳,因为他的脑子里猛地冒出了一个吓人的恶念――杀掉妈妈!他觉得自己被无比压抑的环境包围着:学校里,老师不停地布置作业、不停地安排考试,他不想去学校;家里,妈妈没完没了地抱怨、没完没了地哭泣和叹气,这比打他更让他受不了,他也不想呆在家里。那一瞬间,他认定只有杀了妈妈才能突出重围,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所以,他拿起一把榔头走进妈妈的房间。
张英侧身朝里躺在床上,丝毫没有发现儿子的异常。
李小明举起手,榔头停在半空中。他全身哆嗦,两腿发软,下不了手。这时,张英翻过身来。李小明大吃一惊,再不下手就来不及了!他闭上眼睛,举起榔头胡乱朝妈妈的头上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