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15:1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微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一课多用;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1.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GD2013104);2.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二. 五”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 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在我国,微课兴起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微课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知网(http:///)的搜索器中,用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查找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截至目前,共有2334个条目。按发表年度查看,会发现2013(92条)至2015年(1552条)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并且有望进一步增长。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和促进了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应用。2015年6月,外研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 ,并将本届大赛的主题设定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已然备受关注与推崇。
随着微课在各教育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阶段普遍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本文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这一宏观的逻辑框架中,以英语专业某一门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为微观切入点,探讨微课在变革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当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和该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借助微课来转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建构翻转课堂、导师研修和即时在线学习中。
在以下论述中,笔者结合入职以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为例,探讨在本校现有条件下,具体课程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希望借此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论文写作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第七学期,共计16个学时。笔者以旁听和随机采访上课学生的形式,深入调查了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从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来说,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法,尽管课堂上也会有师生间的问答活动,但这类互动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问答。比如,教师提问摘要的内容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接着抽点学生回答。但学生光知道摘要的内容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主题阐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和总结与启示[4]),是远远不够的,这充其量只能是在写作过程中起一个指引的作用。当学生实在无从下手时,能够以此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写好摘要?什么样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摘要?关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缺乏分析、讨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提纲 (outline)”这一小节时,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提纲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标准提纲,第二种是小数点提纲, 第三种是短语提纲,并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的写法,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之间该如何转换。但是,实际上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提纲的写法呢?他们在写提纲的时候出现了哪些细节的问题呢?这些问题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从师资力量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时,都是采取一名教师包干整个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为例,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该课程,然而2012级英语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却有384名。就该课程而言,师生比例为1:384,客观上说,光靠一名教师是无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也无法统计归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尽管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考虑只有一名授课教师如何能在一周内批改384份作业且还得一边归类由此反映出的同学们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即便该教师能在一周内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难做到连续8周都如此,且不说该教师可能还得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或是学术科研任务。
从学习效果的层面上来说,经过8周16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仍然觉得压力山大,无从下手。从认知负荷理论 的视角来分析,很显然,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堂属于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高,其知识建构活动将受到阻碍,导致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借旁听之机,笔者观察了2012级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1)到课率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少数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课的学生无法将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90分钟的授课当中,有不少同学尤其是位置靠后靠边的同学时不时会摆弄手机,或是整堂课都在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赶下一门课程的作业、考研复习、备考专八。)第三,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的同学也不能确保100%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课堂的90分钟只能确保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或实际操作来实现。考虑到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这一客观事实,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也无法确保所有学生会完成,更加无法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另外,鉴于该课程1:384的师生比例,即便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也很难做到逐一批改并进行总结。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经验来看,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题缺乏新颖性、论文格式不规范、框架结构不严谨、理论基础薄弱、文献资料掌握不全面等。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普遍不知道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统筹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甚至有同学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论点、如何提炼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当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该写些什么内容。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论文写作课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层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三本院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亟需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三、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国内外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课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与传统课件相比,微课既具备优化和辅助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自足性、易传播、一课多用的特点。为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弥补传统的90分钟课堂讲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笔者提出建构一个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使微课“一课多用”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若干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确保准确把握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拟从三个渠道搜集数据确定视频内容:(1)抽样查阅上一届毕业生的论文,按成绩等级各抽十份,分别总结各个等级的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进行交叉比较,确定若干典型问题;(2)随机采访10位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参加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老师,请他们回顾各自在指导和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并例举一些典型案例;(3)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前预习当中,并逐渐建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课堂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视频末尾的思考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在下一节课前汇总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们在预习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介绍具体的选题方法的微课视频。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易于领会和操作的选题方法是检索已经学过的课程、清点知识储备、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这堂微课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从中归类几个选题范围,再逐个例举大的选题范围内可供参考的论题。学生通过微课中提供的选题思路,确定好大致的选题范围,试探性地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选题范围一样或类似的学生编成小组,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思路和搜集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依次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扩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明确选题,还能有效避免重题现象。
第三,将微课视频应用到论文指导教师的研修中。学术论文写作课是为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服务的,但几百名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无法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力承担。论文指导工作必须得由其他老师共同来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熟知学术论文写作理论呢?未必见得。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论文终稿的格式五花八门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足够重视论文指导这项工作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于毕业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见得。不少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导师那得到足够的有效指导;导师也没有及时督促学生提交论文稿件,导致论文修改时间仓促。在交叉评阅论文时,仍然存在结构、格式、语法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之机,以微课为依托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第四,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撰写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作为应届毕业生,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不停地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参加毕业实习。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离校的状态下写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师很难实现即时的指导。但在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学习微课视频寻求即时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和在线的同学进行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活动中,必将促成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微课的建设。在确定该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先系统地总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将有助于各导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与学效果,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培养协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将该微课应用于教师研修,除了能解决一些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切实问题,还能启发教师革新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微课制作策略与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3]. 杨满福,桑新民.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4]. 周开鑫.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 刘名卓,祝智庭. 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89-96
关键词:微课;微课件群;TTS
碎片化学习方兴未艾,而微课(micro course)是以微视频和音频为载体,围绕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件群是由一组涵盖某一学科或课程全部知识点的微课件的集合。微课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和特征,目前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微课的建设。微课件是微课的载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微课的标准,微课件制作的技术还不成熟,微课件的制作技术严重影响微课的质量。
一、微课件的制作
微课件是微课的载体,其本质是一段微视频,包括三个要素:知识点、视频和音频。微课起源于2009年,美国可汗学院的Salman khan将制作的用于数学教学的小视频上传至YouTube EDU频道,此即最早的微课,此后迅速扩展至全球的教育界[1,2,3]。微课的制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选择微课知识点和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二是微课件的制作(包括视音频录制和后期剪辑)。微课件的制作有视频拍摄式、屏幕嚷际健⑷砑合成式,其中PPT录屏方式因方法简单,成本低,应用最为广泛,而软件合成方式视频质量好,但技术复杂程度高,应用最少。无论是何种方式,均使用讲解人的原始语音,未见有用文本到语音(text to speech,TTS)技术代替人进行标准普通话讲解的报道[4]。
二、TTS语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TTS技术最早起源于英文的文语转换系统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几乎每一种语言的文语转换。中文文语转换技术研究起源于1958年,现在较为成熟的有科大讯飞、捷通华声、IBM、Microsoft的中文TTS系统。中文文语转换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互式语音应答、盲人阅读和自动交通指挥[6,7]。但至今,关于如何将TTS技术融合到PPT中,结合TTS技术和PPT录屏技术制作标准化语音的微课件,至今未见报道。
三、利用TTS制作标准语音微课件
2015年1月到7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在建设临床生化检验微课群资源时,提出了采用TTS技术实现标准语音微课件的需求。根据这个需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研究了标准普通话-Camtasia studio PPT录屏(mandarin-Camtasia studio PPT screen capture,MCP)微课件方案,该方案采用PPT录屏作为视频来源,PPT语音工具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PPT讲解词作为音频的来源,用Camtasia Studio 同步采集视频和音频,制作出高质量的标准语音微课件。MCP微课件方案的核心技术是一个PPT插件,其功能是在PPT播放时,采用TTS技术自动同步朗读对应PPT页的讲解词,产生标准的普通话音频。这项技术对于大规模微课群建设尤其重要。在大规模微课群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采用PPT讲解人原始语音作为音频来源,不同作者的普通话水平和方言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微课群的质量,PPT语音工具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编委会已经将MCP方案应用到临床生物化学微课群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课件制作技术的最新进展是联合应用Camtasia
Studio PPT录屏和PPT语音工具,产生的微课件具有高质量的视频和标准的普通话音频。MCP已经初步应用到检验医学的微课群建设,有待进一步推广到医学教育的全领域。
四、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制作
将以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为研究目标,采用MCP微课件构建方法,实践探索临床生物化学课程的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建设。具体的研究路线是:知识点分析->每个知识点作一个标准普通话语音微课件->按“章-节-知识点序列”,组织为结构化微课件群。详细实施路经见图1。
1、知识点分析与知识点列表
选择教学资源建设较好的临床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结构化微课件群建设的目标。参照医学检验检验课程标准、全国卫生资格考试大纲作为知识点确定的依据。知识点按照“章-节”排列,节内的知识点按照教材内知识点的先后排序。知识点列表按照“章-节-知识点序列号”进行编排。
2、教案设计
参照各高校课程的教案质量标准进行编制。因微课的自身展示的形式受限,展示的时间相对短暂,微课中的内容小可能非常全面和细致,那么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或者想更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时该如何解决昵?教案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将微课配套的教案一并上传,因为教案自身小会受到篇幅和时问的限制,所以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做最详尽的解读和阐述,可以把教案看作是教学的辅助资源。
3、脚本设计
在MCP模型中,微课脚本包括PPT课件和讲解词两部分。PPT课件的编制参照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多媒体课件质量标准进行编制。PPT中的动画全部设计为“上一项后自动播放”,以实现微课视频录制自动化。讲解词录入到PPT的备注页,并参照“PPT语音工具使用指南”进行训练,并保证与动画同步。
4、试题/练习设计
将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进行知识点标记。每个知识点,选择20题录入到ISpringQuizMaker中,其中只选择多项选择题和对错题。并且将每一题的解析,录入到ISpringQuizMaker的“Feedback&Branching”项。
微课专项题型的训练这不仅对学习者的临床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提出了高要求,也是对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成果的检验。因此,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学习同时穿插临床生化检验微课学习后的专题训练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5、知识点讲解视频的录制
按照Camtasia Studio的说明书和PPT语音工具使用指南进行录制。录制的内容为PPT播放的屏幕。微课录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真实化,微课的展示时间相对较少,需要在短时间中让学习者迅速掌握某一章节中的重点知识点或某项技能,则要求讲解者要选择非常典型的教学例子进行教授讲解录制,在讲解时在重点难点等的词、句知识有所倾斜,注重语气的加重,强调等以达到微课录制效益优化。
6、交互式测验视频的制作
交互式测验视频的制作具体的制作方法按照ISpringQuizMaker的说明书进行基本的操作。交互式微课程有利于打破传统固化的课程资源结构,有效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课程资源的可用性。
五、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移动课题
近几年来高校开展的移动课堂教学探索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重要尝试,效果十分明显。移动课堂即是以网络应用为主要平台,利用于机等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持,高校教师通过将其制作的网络课件上传于平台供学生浏览或下载学习,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群聊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辅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扩充课堂知识点的新型教学方式[8,9]。
已有在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移动课堂,且有相关的研究和成果。
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因为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更多成人继续教育者学习学习时空碎片化的特征。
在建设有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基础上,利用于各类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一个移动微课课堂可以有效逾越因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影响继续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障碍,更好的满足各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建设路径见图2。
1、微课资源整合上传各类学习平台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连续的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微课资源的更新替换、用户不同需求的改变,临床生化检验微课件群的信息资源需要进行维护和重新整合。利用微信、自主设计学习网站等网络平台,将微课视频资源整合上传,进行合理的分类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的网络临床生化检验微课移动课堂。
2、保护结构化微课件群知识产权
在搭建各类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共享,在提供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共享前应向使用者进行知识产权声明。声明平台学习者只能出于个人研究和以个人学习为目的进行使用,不得出于任何商业目的,防止大量非法复制。
除此之外,对于教师制作的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要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如学习者使用权限管理、微课件logo水印、密钥技术、IP地址限制等,以保护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制作团队的知识产权。只有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护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切实保护教师参与平台资源整合的积极性,保证结构化标准语音微课件群资源整合的可持续性,既能满足各类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需求,又能保护培训学校的视频不会非法播放。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r形式则以理论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相对效果单一,特别是相对高等学府教育的学生也比较片面,如此并没有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比较。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也只有常规的几项。微课制作质量和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学习者和广大教师学生的评价反馈,建立完善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推进课堂模式以及授课内容的创新与改进。建设路径见图3。
基于TTS的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构造、利用,将TTS技术融合到PPT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践探索结构化的标准语音微课件群建设,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例,运用到其他专业领域,促进微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 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2]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3]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3.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5]DH.Klatt,Review of text-to-speech conversion of English.Journal of the Ae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82(3):737-793,1987
[6]张大军.汉语文语转换系统HJ_TTS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2000.
[7]李大筠.TTS在办公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成果 反思
2013年,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映入了翰林人的视野,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翰林人看到了教学改革新的希望。全体翰林人以前瞻性眼光,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改革课堂教学”相交融的内涵与途径,实践着“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这片充满希望的金色试验田中,精心规划,植入先进理念,以农夫的心态静听花开,初步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创新之路。
一、实验措施及成果
1.健全组织,推动翻转,革新顶层设计
2013年,学校成立了翻转课堂实验中心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任秘书,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从课程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在课程的视野下逐步推进翻转课堂,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和书法、美术等特色学科为试点,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实验。同时,校长室整合教科室、教导处、信息中心三个部门的职能,分工合作。教科室负责微课程的理念提升;信息中心负责微视频制作培训及评优;教导处负责翻转课堂的实践及推进,三个部门联动,逐步提高推行翻转课堂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2.课题研究,引领翻转,明晰实验方向
学校充分重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实验。三年来,学校先后申报了各学科和翻转课堂相关的课题,全体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明晰了翻转课堂实验方向。教科室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系列主题,发动各教研组开展本学科翻转课例研讨,举行校优秀翻转课例、论文评比活动。教科室汇编了“翻转课堂”优秀课例集。目前,学校建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课堂”案例库。
3.信息整合,促进翻转,优化学习平台
学校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全面优化。于2015年完成了“未来教室”项目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同时形成了一个共享的分学科的优质微课程资源库,让实验教师减少制作微课程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课堂的对话和讨论,做到因材施教。
4.广开“智”路,内化翻转,更新研究理念
针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通过专家听课以及与教师、学生交流,对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微课录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指导,让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更新理念。除了邀请专家来指导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科室收集了大量翻转课堂的理论资料,组织教师阅读研讨,开展翻转课堂的主题研讨、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微课程”“微视频”“翻转课堂”“四学”“四步”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5.依托视频,践行翻转,掌握制作要领
学校实践“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是一个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微型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统一体。
第一,从设计来看,要制作微课,首先设计任务单,确定达成目标引领学生自学。“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要以学生为立场,如果出现“让学生”“使学生”诸如此类的表达,就偏离了学生立场,每一条达成目标的表达方式必须清晰、可操作。
第二,从技术来说,微视频要动态化。微视频要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适时提醒学生“按暂停,完成学习任务”。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了达成更好的自学效果,中心组成员不断摸索,运用了PPT中动画效果、指针功能,重点内容用超大字显示等。
第三,从内容上讲,微视频中一般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在“翻转课堂”持续推进过程中,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微课评比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6.聚焦课堂,展示翻转,教学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改实验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的实验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导的翻转课堂也是枯燥的。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中效益的提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
7.点面结合,有效翻转,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推动实验前行。“面”上:校内发动微视频评比,对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二次培训,避免实验中的“短板”。2015年10月、11月、12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安排语、数、英、书法、美术等学科共10个班级进行试点。组织力量,开发教学视频、进阶作业、单元诊断。实施集体制作微视频,每周每科安排一个下午为集体制作微视频时间,为教师录制微视频做准备,实行七统一(微视频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2016年上半年,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试验,到期末考试时,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区别。参与实验的六(1)、六(2)两个班级在期中考试时处于年级中游,期中考试后开始尝试翻转课堂,仅仅半个学期,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期末考试优秀率明显高于平行班。
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课堂能力的提升,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验收获与反思
1.收获
(1)总结出翻转课堂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校翻”,学生回家看微视频、自学,完成好学习任务单,然后课堂上互相讨论;第二种是“校内翻”,即整个学习过程分两次完成,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在校内完成;第三种为“课内翻”,即微视频的观看和练习在前半节课完成,课堂讨论放在后半节课。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因此,教师角色真正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提升。
(2)探索了翻转课堂的基本环节。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流程,简言之,即“四步法”: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具体而言: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批改(课前)―小组交流(课内)―小组汇报(课内)―难点突破(课内)―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课内)―分层练习,适度拓展(课内)―小结。也就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
2.反思
当然,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就学生层面而言,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效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就教师层面而言,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积极应对,再造教育流程,还需深入实践,融合创新。我们今天已扬“翻”起航,明天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OL].软件导刊,2015.
关键词:微课建设;内容分析法;回顾与反思;现状和趋势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6-0083-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3
一 引言
自2006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炼、主题鲜明、细节剖析等特点有效地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我国在2010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Iecture)的概念,此后经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组织和推广,伴随着“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微课得以开速发展并逐渐引起教育各界的高度关注。
微课是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通过结合与教学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微课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对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有效提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利于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微课现状的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视角反思微课建设现状并探索微课的发展趋势。
二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信度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核心期刊,采用“主题(或关键词)+微课(或微课程)”的方式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筛选,无抽样。由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本文选取2010-2014年间的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在剔除贺词、献词、随机和会议笔记等不相关的文献后,共获取100篇核心论文作为本文分析的有效样本。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在文献内容数量的基础上找出既能反映文献内容,又易于计量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精确的“质”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所获取取的样本数据运用Excel 2003按照年度数量、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回顾微课发展现状并反思其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
2 研究信度分析
对于研究的信度分析是通过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对相同的分析维度进行一致性判断,为了保汪在期刊内容类目划分和同义关键词梳理时的客观性,本文通过一个主评判员A(笔者)和两个助理评判员B、C对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采用内筒分析的信度公式R=n+K/[1+(n-1)+K]进行计算,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n为评判员人数。K=2M/(NI+N2),其中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本研究中K=(KAB+KB C+KAC)/3,计算后得到三位评判员的评判信度R约为0.9105,高于可信度值0.90,因而本文采用主评判员A(笔者)的分析结果作为研究数据具有可信度。
三 研究现状分析
1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数量的分析
根据某一主题在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每年数量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微课或微课程”为检索主题,将2010-2014年检索到的核心期刊和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按照不同年代对其载文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各年间的主要事件,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2010-2014年我国针对微课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2012年后得到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微课在2010年起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在2010-2012年间处于萌芽阶段,研究人员相对不足;在2012年后,经过2012-2013年间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不断宣传推广,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此外,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教育技术领域在2012年后研究数量也有了较快的提升。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微课必将成为今后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2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主题的分析
通过对某一领域核心期刊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今后该主题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依据微课在教育领域发展的特点,本文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以下六个类目进行分析:(1)研究主题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概念辨析、含义和特点、起源和发展等内容;(2)实证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建设应用、应用现状和应用结果分析等内容;(3)课程模式设计、开发,主要包括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校本模式设计、学习模式等内容;(4)课程资源设计、制作,主要包括微课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资源制作和应用等内容;(5)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指在微课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6)平台的设计和应用,主要是针对微课发展而设计的实验平台、学习平台和网络平台,并反思其应用效果。
目前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课程模式的设计、开发方面,分别占研究总数的43%和l9%;而在微课资源设计、微课平台设计和应用方面研究相对不足,仅占8%和5%;在微课模式的设计层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式微课教学和学习模式设计,以及针对个别科目所进行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这表明受我国微课研究起步较晚的影响,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以理论介绍和模式设计为主,缺乏相关的平台开发和实践研究,没有将微课的设计充分应用到教学之中,更没有将微课的研究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
3 近五年间核心期刊对微课研究热点的分析
一般而言,期刊的关键词是对期刊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核心期刊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能间接反映出当前微课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的词频分析法,这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用于描述和揭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重点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2010-2014年间100篇核心期刊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统计,得到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发现:除了微课程和微课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教育、学习、教学、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这是由于微课在中国的发展实践时间较短,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微资源建设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这一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课堂教与学、微课程的设计和资源建设,因而近年来研究的关键词也以与此相关的研究居多。分析2010-2014年间关键词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微课逐渐引起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对微课的模式、微课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及微课平台开发的研究比重逐渐增加,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期被关注程度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微课在教育中的发展整体呈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四 微课在教育应用现状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分析核心期刊微课的主题内容,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背景下,虽然微课依靠研究者的多元理解和多样化制作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发展景象,但当前微课的真正内涵式发展在国内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微课理论和模式设计,缺乏足够的教学应用和效果的研究,在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平台开发方面的研究也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深入剖析微课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微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反思当前微课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1 微课在设计方面形式多样化、内容性不强
微课的最初发展目标是试图通过对单个知识点的设计开发实现学科知识序列化、结构化和完整性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科知识点“查缺补漏”。然而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微课的设计可以发现,这方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和课件制作的技术上,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发展倾向,虽然教育技术领域人员加入后微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的微课设计更倾向于帮助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忽视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向和协助。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是对常规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其发展历程也符合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由建到用、先教师是后学生”的循序渐进路线。
2 微课资源标准建立不规范,利用率较低
分析国外微课资源建设可以发现:国外微课多以简短的视频呈现,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将学科或主题的知识点及其功能细化,结合知识向导、学习测试、学习反馈记录等特色化配套资源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但是我国微课资源建设还处在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在资源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建多用少”的况沉,为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微课作为校本研究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规范微课资源的建设,在有效提高微课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3 微课平台功能相对简单,设计、开发上难以满足教师和学习者的智能化要求
目前我国微课平台开发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比较成型的有微课网、广东佛山市微课程展播平台、中国微课网等。对照国外比较成功的KhanAcademy. TED.Ed、Wratch Know Leam等平台的建设经验,可以发现我国微课平台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微课程涉列学科较少,资源共享较差,难以满流、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更不能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这要求我们在后期设计开发中不仅仅要满足教师上传、修改和微课作品的需求,更应在设计和应用时建立一个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的智能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送,并开发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学习问题在线答疑、评测反馈等学习支持功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集微课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微课平台。
4 微课建设、教学和应用上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缺少必要的课程评价和教学监督
随着微课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微课网、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等网站了多种类型的微课,在如何评价微课的创作模式、创作工具和教学效果上国内目前没有统一评价标准。目前在微课评价方面黎加厚教授提出“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五大微课评价指标和17条微课设计建议;中小学和高校微课大赛由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在录制设备、制作工具和微课设计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其评价也主要参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与国外微课教育发展相比,国内在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管理监督系统的建设明显不足,以更多习题测试的量化评价来取代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自评,缺乏评价方法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缺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的综合运用。
五 微课在教育上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在设计理念上,从某个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出发,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标准
微课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去粗取精、删繁就简、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等原则,依据课程特点规范微课设置的时间,通常以5至20分钟为宜。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可以借鉴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等网站优秀作品的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和内容呈现,并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内容,达到“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的学习目的。在微课评价方面,由于微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独特景观,因而在评价上也应确定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微课更好地发展。
2 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要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实现共赢发展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和应用,借鉴国外优秀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传统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中可以将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导入、核心知识讲授、课程探究和课后练习等环节上有效利用微课程,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导入过程中用简练的微课程来开门见山或设置悬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需要,恰当地混合使用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扬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获得统合综效的结果,达到共赢的课堂效果。
3 规范微课制作方法,以用促建、配套建设微课资源,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通过分析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发现,在微课建设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精品课程的制作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只是在形式上(讲授时间、讲授知识点)将课程“微小化”。参照国外微课的制作流程可以发现,除传统教师讲解外,微课可以引入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教学工具,制作工具除传统摄录工具和录屏软件外,也可以在移动工具上运用App让微课制作更灵活、更细节化。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注重课程体系的资源建设,注重微课程开发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并通过协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
4 加快微课平台建设,完善学习辅助工具,满足学习者和教师智能化需求
微课平台是微课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方面,参照国外Coursera、Edx、Udacity等经典平台发现,微课平台在建设时要注意导航清晰且易用、板块分类和角色权限明确、学习辅助工具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学习辅助工具方面,除常见的课程练习和反馈外,还要努力开发知识地图、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课程档案等功能,建立面向学习者个性化高效学习与研究智能化的微课平台。此外,微课平台及其配套资源应具备移动应用功能,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5 契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拓展微课教育和应用,构建新型微课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和软件工具越来越简单化。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微课发展模式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基于移动通信工具的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也进一步拓展了微课的应用。但从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微课的设计应多以学习者和学习为中心,在微课平台的开发上增加机器发现、信息推送、大数据研究、交互式学习模式等创新技术的运用,通过技术与教育、学习理念的融合让微课平台具有诊断、交流、学习记录等功能,进一步实现微课资源的共享,丰富微课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PPT直转式;录编一体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0-0059-04
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
在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第二次“翻转课堂”系列微视频大赛的影响下,笔者开始接触微课这一概念,并进行研究。在探索如何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产生了低成本制作微课视频的想法,并将之申报为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绝不意味着粗加工、小制作、低质量,而是在尽量减少微课视频制作的成本情况下,不仅达到将微课进行使用与推广的最低要求,而且还要制作出最优的微课视频。从微课制作者对低成本制作的要求来看,他们期望拍摄视频、录制视频的设备成本低一点,制作微课视频的时间短一点,学习制作微课付出的精力少一点,所以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至少有三种含义:微课制作设备的低成本、微课制作时间低成本和所付出精力的低成本。那么可以为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下这样的一个定义: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就是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通过低成本的微课制作方式,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低的成本制作出最为美观、实用的优质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的研究中发现有四种微课制作形式可实现微课视频低成本制作,即手机拍摄式、PPT直转式、录编一体式、录屏和视频编辑结合式(如图1)。
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其现实意义。其一,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减缓教师制作微课的畏难心理,促进微课视频制作的发展。其二,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教师制作出更符合自己学生学情和现实需要的微课,促进微课教学的发展。在低成本制作符合学生学情和现实需要的微课视频方面,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将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再拿给学生课后去观看。这种做法避免了重新另外录制微课,直接在现实课堂上录制,节约了微课视频制作的时间成本、精力。其三,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有助于推进微课视频的制作范围,促进微课教学理念的影响。
微课的手机拍摄式低成本制作
从微课竞赛的作品来看,微课的制作者大多是高校的一些师生或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人手一部手机,而且质量不错,至少拍摄较为清晰的视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故此,在微课制作初期受到可汗学院微课视频制作模式(又称可汗模式)――用手写录屏宝录制解题式微课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手机+白纸式的低成本微课制作,其原理是把手机替换成录屏宝中的录屏操作,把白纸替换成录屏宝中的白板。不仅如此,在手机拍摄清晰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用手机代替DV摄像机、照相机等价格昂贵的拍摄工具拍摄完整的微课视频或微课视频片段。这两种方式统称为手机拍摄式。
1. 手机+白纸
材料准备:可拍摄清晰视频的手机,手机固定架(或自己搭建一个手机固定平台),足够的白纸,不同颜色的签字笔若干只,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写有题目和解题过程(或知识结构图)的纸,桌椅等。
制作步骤:在桌子上用手机固定架(或搭建手机固定平台)固定好手机,使得手机能够清晰拍摄桌上将用来辅助讲解的白纸。观察事先准备的写有题目和解题过程(或知识结构图)的纸,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在位置上坐好,观察是否准备充分,环境是否适合。点击手机中的“拍摄”录制接下来讲解的视频,边讲边写边画直到讲完,保存制作好的微课视频。
补充说明:在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时,并不一定一次就能够拍摄好微课视频。在这有两个建议,如果还没制作完成一个微课视频时,建议重新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是拍摄多个微课视频的话,建议拍完一次然后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
适用微课制作类型:习题讲解类、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的制作。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较适用于习题讲解类微课,这也是很多人利用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出的微课类型。不过在决定选择某一习题来进行讲解时,要注意思考该习题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除了习题讲解类之外,手机+白纸式还适用于制作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可供学生预习或复习所用,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一教科书、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知识点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该内容的知识具有宏观上的认识和把握。为了能够提高知识结构讲解类微课的教学效果,在讲解知识结构时运用知识的可视化技术辅助讲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手机直拍
从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类型可知,手机+白纸式微课制作能较好地制作出习题讲解类、知识结构类微课,但在其他类型的微课制作上受到限制,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手机直接拍摄,而不是直接用手机对准白纸进行拍摄。手机直接拍摄成微课或微课视频片段,需要在此之前设计好教学场景。手机直拍式可制作出情景类微课、讲演式微课、实验过程和现象微课(或片段)。情景类微课需要设计场景,讲演式微课需要设计出微课制作者讲演的平台,实验过程和现象微课(或片段)需要设计好实验展示的平台。手机直拍式微课制作拍摄的方法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微课讲解教师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手机拍摄者根据教师讲解过程中所要突出的重点对手机拍摄功能进行操作,如适当地移动或缩放等操作。这种方法适合两人以上的教师制作微课,对手机拍摄者拍摄视频的技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种是将手机固定住,教师在微课视频拍摄过程中将自己所要突出的信息移到视频拍摄的显眼处,这种方法适合用手机拍摄微课教师单打独干。第三种是将手机固定,教师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仅保证自己讲解过程中不会脱离拍摄区域,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所拍摄出的微课视频重点突出,但是这种方法是最轻松的。
微课的PPT直转式低成本制作
PPT辅助教学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很多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PPT课件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敢说每位教师都能够制作出优秀的PPT课件,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制作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微课制作的发展也受到了PPT的影响,有很多微课作品是用PPT来进行制作的。有些老师还因此形成了这样的误解,认为微课的制作方式都是通过用录屏软件录制PPT的讲解来制成的。其实,以PPT为基础的微课制作,我们不仅可以用录屏软件录制PPT讲解作为微课视频,甚至可以用PPT直接转成微课视频。李玉平老师用PPT直转式制作出的微课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培训用的,它是在培训过程中点击PPT的自动播放功能让教师随着PPT学习与思考;一种是学生学习用的,它是将做好的PPT直接转成视频的形式供学生学习。然而,这种微课程作品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只有背景音乐,没有教师讲解声音,它需要学习者专注于PPT中的画面及文字。在对李玉平老师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学习中,笔者逐步探索出可以制作出具有教师讲解声音的微课视频,将李玉平老师微课程以视觉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延伸到视听兼备的学习方式。在PPT直转式微课制作的研究中发现,只有PPT2007及以上版本或WPS演示才有将PPT直接转换成微课视频的功能。
那么怎么用PPT直转式制作出既带有背景音乐,也带有教师讲解音的微课视频?获得教师讲解声音的方法有三种:(1)先把教师讲解声音录制下来,然后插入PPT课件中作为背景音乐,再根据自己通常的语速和该幻灯片的讲稿字数来调整幻灯片的时长。录制声音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录制,也可以用电脑自带的“录音机”进行录制。(2)单张幻灯片插入教师讲解声音。这种方法和前一种方法类似,区别在于第一种是一下子把声音全部录制,第二种是为了防止读错造成需要从头再来录制声音的情况而将幻灯片的内容的讲解音一张一张地录制。(3)幻灯片播放演练中教师讲解声音。值得说明的是,前面两种方法需要有强烈的规划意识,故强烈建议在制作微课视频前先精心设计一份讲稿,然后再根据讲稿的内容调整幻灯片时长。
PPT直接转成微课视频可能会因为版本的不同造成方法有些区别。第一种方法,“另存为”视频格式(PPT2007+、WPS)。具体步骤:“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Windows Media视频”格式。第二种方法,“加载项”录制PPT课件(针对已下载并安装Camtasia Studio的PPT2007及以上版本)。具体步骤:“加载项”录制。第三种方法,“特色功能”输出为视频(针对WPS演示课件)。具体步骤:“特色功能”“输出为视频”。WPS演示文稿是可以转换成微课视频,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却发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1)全屏播放时画面还未跟着全屏。(2)当快进或快退时音画不同步。(3)在很多视频编辑软件编辑视频画面是黑屏的。(4)视频不能导入Camtasia Studio软件中。故未解决这些问题前并不建议使用WPS演示来转换成微课视频。
微课的录编一体式低成本制作
Camtasia Studio是常常被推荐的微课制作软件,因为它属于集录制编辑一体的软件,不仅可以录制屏幕还可以直接对视频进行编辑。到现在为止,它差不多已经成为了微课制作软件的龙头老大。不过因为它是美国开发的屏幕录制和编辑软件,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些不适的情况。因此,需要一个兼容性较强的录编一体视频制作软件来保证微课视频能够顺利制作。经过查找录编一体软件之后发现符合条件的有拍大师、KK录像机以及会声会影等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作为微课制作的录编一体软件。这种录编一体式微课制作常常采用如下的步骤制作微课视频:第一步,按预先设定的微课内容及讲解思路,制作PPT课件。PPT课件的制作是为了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可以用很多有同样效果的软件代替,比如说交互式电子白板、Prezi等。其中Prezi是当前最为符合知识可视化的演示软件,在教学中运用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推荐将其运用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当中。第二步,用录编一体软件录制PPT课件的演示及讲解音。第三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美化微课视频。第四步,保存微课视频。
在利用录编一体式微课制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这几种录编一体软件的使用。在开始前建议先学习这些软件如何入门即可,其他较为高级的操作可在使用软件时慢慢学习。录编一体软件制作微课的入门操作包括软件的下载及安装、屏幕录制操作、视频剪辑操作、视频保存操作等。软件的下载及安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百度中搜索软件名然后将其下载,最后打开所下载软件的应用程序,按照安装向导提示进行安装。屏幕录制操作、视频剪辑操作、视频保存操作的学习可通过软件使用说明的文档、百度经验、软件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
Camtasia Studio是当前制作微课视频常用的软件,只要搜索就能会出来很多的使用说明。拍大师在其官网中有完整的《拍大师大讲堂》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差不多有6分钟左右的时长,可作为学习拍大师软件使用的微课视频。正因为拍大师在其官网中有拍大师教学视频,经检验该软件很容易使得初学者上手,而且这些教学视频可作为微课视频的范例进行参考,故此推荐运用拍大师来制作微课视频。KK录像机是一款集视频录制、编辑、播放于一体的高清视频录像软件,不过它安装后需要登录账号才能使用,账号和密码随便输入只要满足账号为4-12个字符、密码为6-12个字符即可,不一定需要注册账号。会声会影是比较老牌的视频编辑软件了,它也能做到屏幕录制的效果。如果在遇到微课之前就已经会使用会声会影来编辑视频,那么用会声会影来制作微课视频是很不错的方式。另外,还有其他也可实现录编一体的软件,录屏录像专家、SCR屏幕录像、AVS Video Editor、wincam2000、VidBlaster Pro、Screen Flow、Video Flow for Mac等。
有些微课制作者在微课制作前可能对一些录屏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很熟悉,已经大致掌握了其中常用的操作,对于屏幕的录制、视频的编辑有了一定的经验。如果对一些视频的录制软件和视频的编辑软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将它们组合起来运用从而制作出微课视频也是很不错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称为录屏和视频编辑组合式微课低成本制作。在录屏和视频编辑组合式微课低成本制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习录屏软件所花时间还是挺多的,还不如直接学习录编一体软化更为低成本,故此该种低成本微课制作方式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该微课制作者最好已经学习过某种录屏软件,如录屏大师、屏幕录像专家、超级录屏、wirecast等。如果微课制作者仅仅学习过某一种录屏软件,那么他可以新学习一个更容易上手的视频编辑软件(比如说Windows Live影音制作、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另外,有些视频播放器也具备视频剪辑和格式转换的功能,如迅雷播放器――在播放器界面上单击右键中的“截取与转码”即可),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制作微课视频,达成低成本制作微课视频的效果。如果微课制作者以前不仅学习过录屏软件而且也学习过视频编辑软件,那么就可以很轻松地将所学的录屏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结合起来制作微课。
关键词 微课 应用型本科院校 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普通高等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龚震伟[1]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操作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对传统本科教育的反思,在传统本科教育中,教师教的多,学生理论知识足够,但脱离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因此,转型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调整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主体,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上教师一个人讲,学生被动接受,且大学扩招以后,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大部分学生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看视频。教学内容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且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对学生的评价也只限于平时的考勤和期末的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微课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短,适合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微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微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虽然目前微课在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微课在本科院校教学中更具优势。因为本科学生相比中小学生和高职学生自觉性更强,且自由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在线视频学习。本科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更高,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在微课建设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微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1 微课促进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围绕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开展教学,并采用图文音并茂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兴趣爱好及学科需求选择微课视频,进行灵活自主的学习,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2 微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n在促进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外,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为高校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和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一个受同行关注和学生喜爱的微课视频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超高的视频制作技术、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重塑专业意识,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科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
2.3 微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校企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学生零距离上岗,因此,必须强化岗位实践训练,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般设置160-18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占了较大的比重,一般高于25%。韦嘉嘉认为将微课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可以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实践操作细节,帮助学生领悟操作要领。微课还可展示操作流程,让教师按照流程开展教学,在创设的实践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增加直观感。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微课建设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微课资源要不断地优化、完善和丰富。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倡导微课教学,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微课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微课教学资源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第二,微课设计方面,由于本科院校教师刚接触微课,不熟悉微课的教学设计,导致微课选题过大,主题不突出,没有特色。第三,微课视频制作比较粗造,有些高校没有建设专门的录播教室,视频录制条件很差,仅靠普通摄像机等设备录制;有些高校虽然建设了高大上的录播教室,但教师录完之后,不会做后期处理,也没有技术人员帮助剪辑,导致视频制作效果不理想,要么声音小,要么画面不清晰,要么没有字幕提示,难以制作出优质的微课教学视频。第五,微课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一些微课是因为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而建设,并没有实质去应用;一些微课是因为教学比赛需要而建设,其主体是教师,没有在学生中推广,没有为学生所用。第六,部分本科院校没有建立微课平台,一些院校虽然已经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但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没有为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建设原则
4.1 “微课”建设应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特色
“微课”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学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微课”开发与建设应该遵循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柳友荣提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开发与建设,要以此为出发点,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岗位需求分析工作任务,安排学习内容,设计制作微课。
4.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本科教育一直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学得多一点。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就是给学生灌输知识,通过填鸭式传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微课模式下,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本科生的特点,转变自己的角色,由教学主角转变为教学辅助者,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3 教师团队协同开发原则
优质的微课资源是主题突出、视频精美、设计科学的,这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但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应牵头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团结协作,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微课信息平台,促进微课的开发和应用。
4.4 强调微课资源的实际应用原则
微课不能仅为建设而建设,要考虑微课的实际应用,要将微课真正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微课可作为混合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慕课、翻转课堂都可使用微课视频。微课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完善,以用促建是高校微课建设的基本原则。
5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应用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开发应用微课,将微课建设纳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
5.1 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的管理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相关的“微课”管理机制,以规范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学校管理层从顶层设计层面,支持和鼓励微课的开发,提供网络课程平台,组织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在院系层面,应以学科为依托,推动专业发展,分析专业特色,确定微课的主题。就具体课程而言,重点关注该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将其制成微课。高校教师应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建设需要进行微课教学,充分发挥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5.2 齐心协力推动微课资源开发,提升微课应用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效开展与应用微课,发挥教师的专长,建设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微课为常规教学提供了网络课程空间,突破了教学的时空局限,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但是,很多高校在微课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管理层推动不够,仅靠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微课建设质量不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微课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开发建设微课。
5.3 加强微课的设计
本科院校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微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微课的设计。教师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视频。微课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媒体设计、PPT 设计、教学视频的设计及微课的教案设计等。
5.4 构建微课资源共享平台
金燕提出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本质在于优质微课资源的共享,认为强化微课资源应用和推广是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工作。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是推进微n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微课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微课资源只有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微课平台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还要辅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和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刘建华等提出建设“微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架和方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构建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时要进行整体规划,避免盲目上微课,避免微课资源的浪费。
微课是网络环境下教育领域的产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延伸课堂教学,辅助传统教学,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和应用微课来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震伟.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创造性培养[J].江南论坛,1998(3):41.
[2]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J].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 韦嘉嘉.基于微课的高校实践教学设计初探[J].高教论坛,2015(2):122-125.
关键词 微课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67 - 03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使用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具有以下特点:① 时间短,一个微课的时长一般是1~10 min,学生观看不易疲惫;② 内容精,一个微课只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内容高度提炼;③ 可重复,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直至弄懂为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6月不足2个月的时间,多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展开,时间紧,内容多。如何提高生物二轮复习的效率,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自制学生需求的微课应用于生物二轮复习中以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利用微课的可行性和需求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展开了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于2015年4月学生进入第二轮复习前(福建省质量检测结束后),调查的对象是笔者所任教的高三年级2个班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88份,提交76份,问卷回收率86%,有效率100%。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应用微课的可行性――助跑硬件
在调查中,84.2%的学生有智能手机(可观看视频)、平板或电脑等数码产品,具备观看微课的条件(图1)。84.2%的学生在家能及时下载资源,能第一时间获得新制作的微课(图2)。85.5%的学生有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过,其中21.1%的学生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图3)。可见,微课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是方便可行的,即便有的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硬件条件,也可以通过班级公用电脑使用微课资源。
2.2 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助跑空间
本次调查对象都为普通班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水平一般。在调查中,有90.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物学科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图4),这与真实情况相符。在课后自主复习时,学生遇到不同的困难:40.8%的学生认为缺少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如针对单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38.2%的学生认为知识点太多,无从下手;22.4%的学生认为对课堂学习过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18.4%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之外的学习(图5)。学生自主复习多数是在晚自修和周末时间,所以在生物学中碰到疑难时,52.6%的学生选择自己思考;由于与同学共处时间最长,有42.1%的学生会求助同学;受师生共处时间、场所等限制,只有34.2%的学生求助老师(见图6)。根据图7统计,过半数学生希望通过改变目前生物的复习方式来取得进步,然而却有36.8%的学生对是否改变复习方式表示无所谓,说明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跟他们的生物学科已有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等各方面有关系。可见,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自主复习效率有待通过微课辅助提高。
2.3 学生对生物微课的需求情况――助跑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前,教师先介绍微课,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制的生物微视频,从而使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认识。教师通过建立微课群以期望及时提供新制的微课,并及时为学生答疑。在调查中,93.4%的学生愿意在生物二轮复习中应用微课(图8)。通过群共享的方式,有43.4%的学生非常愿意利用周末时间及时下载并复习微课内容,他们表示自己可以做到;而40.8%的学生心里愿意,但认为出于惰性难以践行(图9)。有54.2%的学生愿意在群里面进行交流或私下问老师,让老师来答疑(图10)。从调查可见,多数学生愿意在复习中应用微课、也期望通过微课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想学习、想进步却难以践行,可能跟他们长久积累的学习惰性及自我掌控能力有关系。因此,学生对微课较高的需求意愿成为微课开发的良好动力。
2.4 学生急需教师制作的微课――助跑方向
对于微课制作的内容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要求制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的微课。此外,学生对遗传专题、细胞三种分裂方式、实验专题、选修三专题、解题技巧等方面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图11)。学生需求的这些微课内容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制作微课以供学生学习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3 后续研究展望及不足分析
3.1 微课制作中后续研发展望
根据调查,在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笔者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时间精力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如下目标:
① 制作的微课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选修三专题、实验专题、细胞分裂。
② 制作的微课类型包括:专题知识型微课和解题答疑型微课。在专题知识型微课中,针对某个重要的专题进行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练习及其讲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一般含5~10个微课,有利于学生考前复习。在解题答疑型微课中,教师重点针对学生课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高考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
③ 制作微课的时间和使用方式: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制作课件和微课,建立微课QQ群,将制作的微课第一时间上传到群文件中,供有条件的学生及时下载学习;对于那些家里没条件下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微课拷贝到班级电脑供他们学习。学生使用微课过程中有什么困惑或意见都可以在QQ群中进行交流或私下与教师交流,教师及时进行答疑和调整。
3.2 微课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善办法
由于教师制作微课的技巧及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所以在制作微课中,电脑录制声音效果有时不是很清晰;微课的艺术效果也可能不大理想;微课的生动性不够,缺乏幽默。这些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期望今后能更多学习微课制作技术并参考优秀微课,从中吸取优点,积极参加微课制作的交流与培训,最终提升微课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此外,制作微课耗时耗力,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制作的微课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可以发动更多教师共同参与制作更多的微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