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1: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意识形态工作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意识形态工作报告

篇(1)

按照区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及《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意识形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院党总支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了排查。

医院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意识形态领域的敏感节点、关键部位、重大问题,全面排查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医院的影响、易引发意识形态事件的突出问题等,对风险点进行梳理研判。

经排查,我院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状态能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没有出现与党背心离德、不良言论等问题。

篇(2)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新闻框架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69-02

新闻传播活动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建构与被建构的过程。从新闻客观事实的发现到新闻文本内容的呈现,是传播主体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也是对事实景象的一种建构。

新闻框架结合了社会学与认知心理学等源头而形成。社会学家贝特森认为,框架就是(或限定着)一套资讯,它处于元传播层面,是传播者提供给受传者的应当如何理解框架内信息的诠释规则[1]。潘霁提出“框架”概念有三个主要的抽象核心属性,结合起来后将框架定义为“不可见的微观结构,用于交流中组织生成意义,并常在文本中表现为可见符号的组合”[2],承接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源头而形成的新闻框架概念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现象――具有特殊的主体、客体,特殊的认知、建构特点和符号表达。

一、新闻框架形成的背景

新闻框架的形成是在宏观因素(社会意识层面)与微观层面(新闻业务层面)因素的双重互动之下形成的。

媒介组织处于社会生活之中,与社会进行着信息的交换与能量的交换,身处这复杂的社会生活大h境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时时刻刻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许多的社会观念范畴构成了传播者新闻框架的背景。其中较为深刻的是意识形态。“构成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东西,总是藏在人们的无意识的心理层面上,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都是人们思考任何问题的基本出发点”[3],意识形态的实践总是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载体,在新闻传播组织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主体对于意识形态的传播是通过媒介去认识、理解、宣传,来对客观世界进行改变,并且在新闻框架中呈现出来。

二、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获奖作品内容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类目划分

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社会成员对这个整体有一个“共识”,大众传媒在共识的形成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电视。电视呈现给人们相当同质的社会真实,同时也是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类新闻具有权威性与可靠性,受众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感知国家形象。故本次以2010到2015年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电视新闻为研究对象。

第二十届中获奖作品一共277件,第二十一届获奖作品一共287件,第二十二届奖作品一共291件,第二十三届获奖作品一共299件,第二十四获奖作品一共283件,第二十五届获奖作品一共294件,其中各届电视新闻数量(如图1所示)。

针对所研究的电视新闻,根据其报道主题大概分为一些类目:时政、经济、社会、教育、法制、文化、科技、医疗、其他。以下表格是针对第二十届到二十五届中国好新闻奖电视新闻中其报道主题进行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如表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获奖作品虽然在二十二届有所下降,持续稳定发展,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年代,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依旧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这六届的时政新闻都是从微视角出发,低角度观察。这里的低角度是指侧重于从小事件,小人物出发,从小人物、小事件中发现社会中被大家所忽视的普遍问题。例如第二十届中的电视新闻作品中“对话江淮 我们两会看病不差钱”多角度采访,深入群众低角度进行时政类的报道,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心系百姓的真情实感。第二十二届的电视新闻奖作品中的“张春贤逛夜市”从微视角出发,反映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那种与民同乐的场景等。总体看,这些获奖的时政类电视新闻作品报道角度、报道主题并未发生重大的变化,一直延续着从政府到百姓以微视觉、低角度、多层次的报道方式,更加注重的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互动。

与报道方式的相对恒定不同,六届电视新闻题材变动较大。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的新闻报道的波动较大,而社会类的新闻报道相对于稳定。时政类的电视新闻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作品中数量有所下降。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时政类主题的新闻报道较上一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重点还是仅仅围绕着经济的发展。时政新闻报道与经济新闻报道出现了融合,即以经济新闻报道反映政策推行与治理的成效。例如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中的《山西: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煤炭需求减少,能源大省山西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大力推进以煤炭资源整合为代表的经济结构调整,在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折射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与支持。从这些具体的电视新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新闻框架逐渐与经济类的新闻框架慢慢融合,经济为形政治为本的政治――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形成。

纵观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发现,单一模式、单一领域的新闻报道框架已经被复合框架所替代,如前所述的政治――经济框架,同时还出现了经济――社会框架。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民生发展。以社会生活为报道领域,反映国家治理方针政策成为社会类新闻的主要模式。在涉及民生保障、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较宏大的选题时,新闻多从小事入手,以小视角反映大政策下的变革。

(二)研究发现

不同体裁类的新闻承载着不同的新闻框架,新闻题材作品数量的变动也意味着所承载的新闻框架的变动,而框架的变动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微观来说,变动的根源来源于新闻情境的变动,宏观层面而言,其变动的根源来自于社会语境的变动。

传者观念受限于社会结构,又担负着信息传播的重任,这种形式下的新闻框架的内涵表现为某一国家或社会制度下的主体意识形态,充当国家政策方针等的传声筒,故而当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所变动时,传播主体在这种背景下认知会发生变化,所选择的新闻框架也会紧紧追随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做出调整。针对所分析的电视新闻主题变化,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新闻框架变化的本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动。

传播态的新闻表现为具体的新闻文本,新闻文本是不同微观层面新闻语境的外显,微观层面新闻语境指的是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定的环境。新闻事件或者议题的发生发展通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框架难以解释或者归因,只有借助新的框架才能得到意义的阐释,更好起到建构的作用,看到框架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比如国家和社会的面貌,通过具体的采访,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与理解,从而进行框架的选择与建构。对于框架的重新选择与建构,更多的还是遵循着“信息需求”这一最基本的逻辑,满足受众需求,引导受众,使受众的现实观与社会观符合主流,更易于被受众理解与接收。

通过对这六届新闻奖中电视新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政类、社会类、经济类、科技类的新闻报道会出现一些波动情况,同时新闻叙事的结构也逐渐多样化,各种体裁的新闻涌出,这意味着新闻框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其目的还是为了适应新闻语境的变化,适应不同语境下受众的认知情况与认知模式,从而更好地让社会成员对这个社会整体有一个“共识”,形成主流的现实观与社会观,有助于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结 论

传播主体作为把关人,进行新闻报道时紧紧围绕一定时期内的主意识形态进行架构,以此引导受众的注意力。这是新闻报道认知框架形成的稳定性、支持性因素。然而新闻框架变动的诱发因素源自社会语境与新闻语境的变动,当这些语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主体对于客体的认知框架的选择以及符号的应用选择等更多的追随这两种语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结合着两种语境下受众的认知模式与特点,抓住主流的社会观现实观,选择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与理解的新闻框架,进行建构,外显为一定的新闻文本,进而引导与影响受众的认知框架,更好的理解与接收传播主体的框架,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See G.Bateson, Step to an Ecology of Mind,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72,pp.177-193.

[2] 潘霁.略论“媒体框架”的概念化[J].国际新闻界,2010(9).

[3]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肖伟.新闻框架论传播主体的架构与被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篇(3)

【关键词】外宣翻译;目的论;市政府网站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2-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城市的外宣活动中英文网站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窗口,意义重大。在进行外宣翻译活动时,译者需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进行翻译工作,从意识形态层面达到宣传目的。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探讨目的论下外宣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翻译目的论

功能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费米尔提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这一功能学派的主体理论。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译者会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选择能达到其翻译目的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译文能够对目标读者发挥效果。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市政府英文网站的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其次要根据读者的文化和思维特点等寻求好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市政府网站翻译

(一)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解释

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以外,也需要将一些外宣翻译所带有的政治因素考虑在内。在外宣材料中,包含许多在英文当中没有的政府机构名称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政策,这就需要译者对中国特色词汇具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只翻译到字面层次,给目的语读者造成困惑。

例1. Ganzhou city has guided its overall economic and so

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如果外国读者对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了解,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理解“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的具体含义。考虑到受众读者大都是外国人士,对中国国情和政策不甚了解,因此还要对“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进行解释。

(二)避免文字冗余

汉英两种语言语法结构与语言规范不尽相同。从句式结构来讲,汉语重形合,英语重意合;从用词搭配来讲,汉语追求文雅,英语则表现为直白。在汉语的宣传材料中会出现较多修饰性词语,而英语句式一般仅陈述事实。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注意去掉一些不必要修饰词,使得译文简洁明了。

例2:Then we aim to make Ganzhou City, which is strate

gically important both in land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a regional modern central city with deep culture connotatio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erfect city function, convenient traffic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industry economy, strong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areas, the best area for people’s living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此句中,是赣州市政府的一个发展规划,译者显然是根据汉语直译出来的,regional modern central city后面接了七个修饰语,产生了冗长繁琐之感。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运用简洁客观,调理清的翻译策略。

(三)符合目的语的受众心理

汉英双语之间,鉴于话语受众的不同,外宣翻译也应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翻译时以原文为基础,以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达到的预期功能或目标为标准,根据具体语境,用西方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改写。

例3:Yang Ling natural parks is National AAA-class tour

ism area. It is located in LuoXiao Mountain of ZhuGuangShan Mountains .

此列是对一个重要景点的介绍,其中provincial-levels scenic spotsandNationalAAA-classtourismarea,是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西方的读者未必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在翻译时应该更侧重景点的具体美景,以便西方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个景点。

参考文献:

篇(4)

一、考核内容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落实第二次中央xq工作座谈会精神情况;聚焦xq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兵师党委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农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完成重点任务情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彻民主集中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开展 “访惠聚”活动和“两学一做”、“学转促”学习教育情况;强化“兵”的职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情况;推进法治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

二、考核原则

综合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在考核责任主体不变、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有统有分、统分结合;

2、坚持分类进行、综合评价;

3、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

4、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运用;

5、坚持务实有效、简便易行。

三、考核对象

师市党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含二级局、非领导职务干部、援疆干部、挂职干部、“访惠聚”工作组成员、“住连管寺管委会”工作成员以及师市党委直属的副处级、正科级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

四、考核内容运用

此次考核内容主要有师市党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团处级试用期满一年干部的考核。采取一次考核,结果多次运用的原则。即对团场团处级干部的考核结果,既用于对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定等的依据,又用于试用期干部是否通过试用期的依据。

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具体要求

(一)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和定等原则

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实行百分制,由分项考核和民主测评两部分组成。分项考核得分由各分项考核责任单位根据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情况综合研究提出;民主测评得分为得票情况量化分值。

领导班子考核责任单位及分值设置情况如下:

1.团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

(1)分项考核(各责任单位,70分)

对团场领导班子的分项考核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组织建设考核、意识形态考核、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安全生产考核、环境保护考核、团场目标管理考核、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团场集聚人口能力、科教文卫、民生建设和工程建设等。

以上分项考核指标由各职能部门打分。

(2)民主测评(组织部,30分)民主测评主要包括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改进作风、民族团结、向南发展、兵地融合、完成重点任务和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内容。

民主测评意见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设置并量化(好,按照得票率×100%×30计算;较好,按照得票率×80%×30计算;一般,按照得票率×60%×30计算;差,按0计算)。

2.zd系统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价

(1)分项考核(各责任单位,70分)

对zd系统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分项考核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组织建设考核、意识形态考核、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安全考核和履行工作职责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

以上分项考核指标由各职能部门打分。

(2)民主测评(组织部,30分)

民主测评主要包括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改革、改进作风、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完成重点任务和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内容。

3.直属企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价

(1)分项考核(各责任单位,70分)

对直属企业单位的分项考核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组织建设考核、意识形态考核、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安全生产考核和环境保护考核等。

以上分项考核指标由各职能部门打分。

(2)民主测评(组织部,30分)

民主测评主要包括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职能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进作风、企业经营状况、完成重点任务和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内容。

4.对师市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由师市直党工委参照本方案组织进行;对各单位下属处级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考核。

5.领导班子考核定等原则

领导班子考核等次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考核等次原则上根据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和“一票否决”等情况综合确定。

(1)评定为“好’’等次的,团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90分,且无“一票否决”事项;直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90分,且排名在同类班子的前30%,无“一票否决”事项。

(2)评定为“较好’’等次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80分,且无“一票否决’’事项。

(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应评定为“一般”等次:

①某项工作受到师市以上通报批评的;

②因工作落实不力,发生重大暴力恐怖事件、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重大、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件、重大财经违规行为且审计整改率低的;

③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民主测评“好”和“较好”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但“差”票得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的。

(4)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应评定为“差”等次:

①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低于60分,且排名在同类班子中后15%的;

②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③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民主测评“差”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认定确实存在问题的。

(二)关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定等原则

1.领导班子正职考核评价

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行百分制,各级各部门党政正职采取班子总分成绩的30%和民主测评总分的70%计算百分制成绩。没有班子的各单位党政正职由行业主管部门提供30%的成绩。

2.领导班子副职及其他干部考核评价

(1)领导评价(30分)。团场党委书记、政委根据年度履职情况,商团场党委副书记、团(场)长对班子副职及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按总分30分进行打分评价。机关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商行政正职对班子副职及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按总分30分进行打分评价,无党组(党委)书记的单位由行政正职或负责人对班子副职或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进行评价。班子副职及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的打分工作由所在单位政工部门(或党办)负责,分数确定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后安排专人于12月30日前报师市党委组织部。

(2)民主测评(70分)。测评内容:德、能、勤、绩、廉。

3.领导干部考核定等原则

领导干部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等次根据领导干部所在班子考核定等情况和干部考核得分等情况综合确定。

(1)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团场领导班子正职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80分、无“一票否决”事项;机关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正职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75分,且排名在同类干部的前40%,无“一票否决”事项;领导班子副职和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考核得分一般应不低于60分、无“一票否决”事项。

团场领导班子正职不计入团场领导干部评优基数、评优比例不受限制。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优秀等次名额一般不超过本单位或同类型单位师市党委管理干部数的15%。

(2)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应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

①领导干部考核得分低于50分但不低于40分,且排名在同类干部后3%的;

②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不称职”得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的;

③分管工作受到师市通报批评的;

④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负有领导责任的;

⑤有问责情形的。

(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应评定为“不称职”等次:

①领导干部考核得分低于40分,且排名在同类干部后1%的;

②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的;

③违反政治纪律,不按政治规矩办事的;

④有其他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的。

(4)其他领导干部,一般应评定为“称职”等次。

领导班子正职(含二级局正职)定等,由师市党委研究确定,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不提出定等建议;各单位领导班子副职和其他师市党委管理的干部考核定等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研究提出建议,师市党委组织部结合各单位总体评优比例情况统筹报党委确定。领导班子考核评定为“一般”或“差”等次的,正职和负有直接责任的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综合评价未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可适当提高评优比例。领导职数较少的处级单位和无主管部门的副处级单位,可按1个优秀名额推荐,由师市党委统筹确定。一级局辖多个二级局或副处级单位的,一般优秀等次名额不超过领导干部总数的15%。师市机关部门副职的评优,按照以总支述职、测评为基础,师市党委综合统筹确定。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确定等次:

①因职务行为以外的错误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

②受一年处分的第二年,或受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

③受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

④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

⑤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检查、调查期间尚未结案的。

(6)师市党委管理的援疆干部不计入受援地、受援单位评优基数、评优比例不受限制。

(7)按照规定有一票否决、兵团干部在线学习任务未完成或其他规定不得评为优秀情形的,相关领导不得评优。

六、各单位团处级试用期干部考核具体要求

对2017年新提任且试用期满一年的干部,进行试用期考核。

1.考核一般采取本人书面述职、个别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重点考核其对试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考核前,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应对领导干部能否正式任职提出初步意见,提前报师市党委组织部。

2.团处级干部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经师市党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后,报师市党委书记审批,办理正式任职手续,正式任职前,委托单位党委按规定与试用期干部谈话。

3.领导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经师市党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提出意见,报师市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七、考核方法程序

(一)撰写总结述职材料。

领导班子根据考核内容撰写年度工作总结,每项考核内容形成专项报告。年度工作总结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兵团、师市党委决策部署,发挥职能作用情况作为主要内容,简要报告其他考核内容。报告要突出以下方面内容:

1.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情况;

2.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兵团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第二次中央xq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师市党委重要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完成重点任务情况;

3.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和行为操守,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开展“两学一做” 常态化制度化、“学转促”、“访惠聚”和“住连管寺”活动情况;

4.强化“兵”的职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和向南发展的情况;

5.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法治建设、环境保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领导干部按照分工全面总结一年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撰写述职述德述廉述学(以下简称“四述”)报告。报告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参加专题教育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依法办事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党委(党组)书记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党委(党组)成员要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履行党建责任作为重要内容。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领导干部“四述”报告,要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查摆谋稳定、抓党建、改作风、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工作总结由党委(党组)集体审定,领导干部“四述”报告由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审签。领导班子工作总结(不含专项报告)和领导干部“四述”报告提前发参会人员阅读,为考核做好准备。

(二)召开考核会议。

综合考核会议由带队师领导作动员,党委(党组)书记主持,并代表领导班子报告年度总结工作、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报告。其他班子成员及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四述”报告均采取书面形式。上述有关材料要提前印发给参会人员。

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制定参会人员名册、民主评议表、布置会场、印制各类表册、确定联络员等。

各农牧团场及水管处参加述职述廉大会的人员范围是: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班子成员,其他团(处)级干部,机关科室负责人,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部分基层一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有一定人数参加(10%左右)。

zd系统各单位参加述职述廉的范围是: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其他副处级领导干部,各科室主要领导和各垦区领导班子成员,一定数量的“两代表一委员”。

直属企事业单位参加述职述廉大会的人员范围是: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其他团处级干部,机关全体干部,下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师市机关团处级干部的考核主要以党总支为单位,参会范围为党总支全体正式工作人员。

(三)民主测评。

在综合考核会议上,对考核内容进行测评。领导班子正职和副职后备干部会议推荐工作,结合综合考核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一并进行。

(四)评定等次。

根据综合考核情况和责任单位提出的意见,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师市党委组织部综合分析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等建议方案,报师市党委常委会议审议。

(五)上报材料。

1.各单位党委(党组)根据后备干部民主推荐结果,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集体研究提出团处级后备干部人选。正团处级后备干部人选按照领导班子正职职数1︰1比例确定;副团处级后备干部人选,由各单位党委(党组)按照领导班子副职职数1︰1的比例确定,并上报后备干部人员花名册和登记表。

2.各单位在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组意见反馈情况,上报单位副职(包含其他处级干部、援疆干部等)定等意见。

八、综合考核结果的运用

1.师市党委组织部分别向各单位、各部门反馈考核的相关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当根据反馈情况、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或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

2.公务员(含参公)单位的领导干部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按照《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2号)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3.领导班子确定为差等次的,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组织调整的意见。

领导干部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正职由师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整改;连续两年确定为基本称职的,进行组织调整。

领导干部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视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组织调整。

4.对综合考核中发现涉及领导干部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分别依据中央《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和兵团《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打招呼的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对干部进行及时提醒、批评教育或函询、诫勉谈话以及予以调整、追究责任等。

九、一般干部的考核

一般干部的考核主要是指对师市机关科级及以下公务员、zd系统各单位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已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团场机关科级及以下职务公务员和师市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考核工作主要由师市人社局、师市直党工委负责。

十、其他要求

1.师市党委管理的援疆干部的年度考核,除已进行考核的,其余人员与所在单位其他师市党委管理干部一并进行考核。进疆工作不足半年的,原则在派出单位参加考核(各受援单位要与援疆干部派出单位提前做好沟通,以防出现重复考核和均未考核的情况)。

2.参加“访惠聚”活动的干部年度考核,由“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参加“住连管寺管委会”活动的干部年度考核,由师市党委统战部根据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3.担任多个职务的领导干部,一般在承担主要工作职责的单位进行年度考核。

4.新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按现任职务在现单位进行考核。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由现单位进行年度考核,交流任职不足半年的,其交流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5.参加培训学习的领导干部,在现单位考核,考核期间本人可不回单位进行“四述”,可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其学习、培训的相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其中参加一年制以上学习培训的,不参加“四述”、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

6.挂职锻炼或参加专项工作的领导干部,在挂职期间由挂职或服务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或服务不足半年的,由挂职或服务单位提供表现情况,在派出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

7.到龄免职的领导干部,已批准退休的,不参加年度考核。

8.师市机关各部门的年度总结考核工作由师市直党工委按通知相关要求具体负责组织落实。

9.团处级领导干部考核结束后,填写“团处级干部年度考核”登记表,由机关各总支、各单位负责统一收集和上报师市党委组织部。师市机关一般干部总结结束后,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由总支统一收集上报师市人社局。

10.各考核组及各单位要及时与师市党委组织部相关业务科室沟通联系,党风廉政建设测评表报师市纪委,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民主评议结果上报师市党委组织部组织科,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上报师市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其他材料上报师市党委组织部干部科。

11.对各单位班子评价的分项责任单位,打分情况请于12月30日前报师市党委组织部干部科。

篇(5)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较好的完成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舆论引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人们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对新闻宣传规律,信息传递规律有待深化;二是电视台的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即将开播的新闻荟萃栏目,目前我们的人员素质、制作水平、设备需求等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队伍建设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这是制约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发展的瓶颈;四是体育设施设备建设较为滞后,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七是旅游事业的发展步伐尚需进一步加快。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正确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既是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意义。精神文化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知识基础、文化底蕴决定着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基本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用知识的更新不断推进自身文化建设,用文化内涵的丰富增加执政的资本,用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行动增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能力,用精神文化资源的整合切实提高执政能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体现就是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部门担负着组织引领文化战线从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职责,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第三,从加快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深刻领会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长远意义和现实需要。大家知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任何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更,无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没有离开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也没有离开在一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的经济发展。从这一角度理解,经济和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加快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主管部门和经济实体的事情了,在整个文化领域,包括体育、广播电视、旅游等都要围绕经济转型,一方面,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借助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自身发展。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全县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是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无疑将加快我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投入;三是国家、省、地、县相继出台了有关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四是地委、行署对试验区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又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五是国家和省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和四个年度“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一方面将大幅度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做好今年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创新思路,夯实基础,抓住重点,攻克难关,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切实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是要抓紧落实“”期间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去年全县一共完成了12374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今年需完成44320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调试任务,国家要求在月底要全部完成。对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要作好设备设施的供应,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严把设备验收关,确保设备质量和使用效果。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项目实施期间乡镇文化站人员原则上不安排其他工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上来。二是要认真做好“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未通广播电视自然村的摸底调查,认真编制好“十二五”广播电视建设规划。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关系到争取国家投入的多少,因此,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此项摸底调查工作做好、做实,以争取国家更多的投入。

(二)切实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刚才海英县长就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了安排,从通报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仍然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至今还未启动。会后,各乡镇要及时安排,抓好落实;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要作好跟踪检查,配合乡镇实施好该项目,确保这项工程在6月底前顺利完成。

(三)切实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课堂,是培养和造就科学人才的平台,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对农家书屋建设高度重视,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四)切实抓好“新闻荟萃”栏目的建设。开播新闻荟萃栏目是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及上级广电部门统一安排和部署的,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制作的数量和质量、扩大宣传效果。新闻荟萃栏目开播后,我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将由现在每周四期变为每日新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要抓紧提出方案,报县委、政府批准后抓紧组织实施。对涉及的人员、资金、设备不足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尽力帮助解决。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发展的强大声势。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加强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的督促检查,把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发展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判断领导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要根据我县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抓紧研究相关的文化发展规划。

(二)尽快形成齐抓共建的合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涉及许多部门和单位,必须互相支持,协调配合。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齐心协力抓好落实,努力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把目标任务职责统一起来,形成齐抓共建的合力。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加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是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主力军,一定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部门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正面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舆论引导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6)

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到各行业的振兴规划,从百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习计划、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到“六大组合拳”,勿庸置疑,为了“双保”,政府出台措施的力度前所未有,其中一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不管是着眼于经济宏观面,还是着眼于行业面,众多措施都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增长与就业的关键在于企业活力。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活力决定着整个经济体的活力。具体到就业,非国资、外资、非垄断行业的中小企业之活力更是举足轻重。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启动式上就曾表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非垄断的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可见,中小企业的处境和生存能力,实际决定着社会就业的吞吐能力。

虽然经济宏观面及行业面的激励政策最终会惠及企业,但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负面因素依然庞大。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依托各种灵活性便利条件或成本优势,博取狭窄的生存空间。由于利润率低,所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弱。因政策等多项环境的变化,2007年一年即减少个体企业135万户;在2008年以来的企业“倒闭潮”中,倒闭的企业数以万计,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

如果希望中小企业能解决更多人就业,必须改善它们的生存状况,帮助它们扩大赢利能力。在最近出台的“促就业”政策中,一些措施就具有利益激励性质,例如中小企业安置大学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额后,即可由政府担保获得一定信贷支持。这些措施都是有益的,但力度还不够。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组研究,现在全国最发达地区和最贫穷地区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税负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信贷杠杆外,有必要启动更有力的税收杠杆。企业每新增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即可获得相应比例的税收减免。

更重要的是,要从游戏规则的源头作出修正,改善企业的生存能力。规则不变,游戏结果很难改变。说到此,很难回避2008年1月,日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众所周知,2008年的企业“倒闭潮”早在金融危机前就开始了,究其根源,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被普遍列为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其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之巨。

篇(7)

一、以现代社会的特征认识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一般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依法建立的,在公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灾害、战争等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公民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制度。

按照中国首次发表的社会保障白皮书,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架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社会保险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在社会保障主体结构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我国社会保障现状

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架构初显。有过失败的苦涩,也有成功经验的积累。我们总结出,只有实事求是的从我国国情出发,才真正建立起并逐步完善适合我们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1.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取得的成就

(1)社会保障的中国特色由朦胧走向清晰。“十一五”期间,“全民社保”、“统筹城乡”、“以人为本”等理念勾画出了社会保障事业的新格局。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城乡社保制度多管齐发,遍地开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保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制度设计科学、管理服务高效、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目标确定。

(2)制度建设步伐大、快、稳。“十二五”规划提出新农保五年内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浮出水面。“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相继出台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新农保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流动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办法或业务经办流程等,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积极的探索。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形式上的法律制度开始接轨社会实践。内容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5个社会保险险种,98项法律条文规定了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全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会救助和社会救济体系日趋完善。

(3)社会保险体系运行良好,成绩有新突破,“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贯彻,政策普惠民生。

截至2010年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7亿,医疗保险4.32亿,工伤保险1.62亿,失业保险1.34亿,生育保险1.23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加上新农合,总人数超12.6亿,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43亿。

参保人员保障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第七次调整,全国人均每月近1400元。新农保试点地区已有3400多万60岁以上农民按月领取了政府发给的最少55元的基础养老金。

2.我国社会保障仍然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1)体制分散、多头管理。按照国际的通常理解,以及中国社会保障白皮书,我国的社会保障除了五大保险外,还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以目前中国的行政体制看,五大险种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救济救灾、最低保障等职能在民政部,与医保改革相关的医院管理则从属于卫生部。社会保险内容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救济救灾、最低生活保险与五大险种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前者标准线与受益人享受后者险种的待遇密切相关。所以,社会上出现的“大民政”“大卫生”“大社保”质疑声音其实反映了目前政出多门,沟通脱节、体制分散的现状。

(2)社会保险法制不硬,亟需相关法律配套。《社会保险法》的出台被喻做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让广大社保工作者体会到了有法可依的欣喜。我们不否认《社会保险法》的历史意义,但它客观上还存在不足。如第十一章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刑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犯罪的条款仍是空白,依然是缺法可依。

(3)社会保障覆盖面仍需扩大,基金筹措困难,基金缺口已经出现。根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统计数据,城镇职工企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91.4%,医疗保险参保率92%,失业保险参保率85%,工伤保险参保率79.4%,生育保险参保率61.5%。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强社保基金保障能力,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基金缺口也面临沉重压力。以2010年养老保险数字统计为例:收缴13000亿左右,支出10000亿左右,累计结余15000多亿。仅仅一个上海,每年社保资金缺口就在百亿以上。支出增加的速度要快于收入增加的速度。社保赤字现象必须引起关注。

3.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

(1)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标准,2009年起,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大城市为例,上海、北京、广州的老龄化率分别为22%、15%、13%。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每年递增速度以6%计算,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老龄化达到高峰,城镇养老、医疗费用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2)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转移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大大增加。社会保障程度满足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需求的压力非常大。

(3)就业形式多样化。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改革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主要渠道。传统的以单位、固定职业、固定从业地点为本 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城镇居民保险、新农保、新农合等有益尝试亟需试点和全面铺开。

三、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因素

1.法制因素。法制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目标之一。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国社会保障的根本和基础。法律制度的内容决定着哪些人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可以享受怎样的社会保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保障成果,目标是享受全民社保。

2.经济和人的因素。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我国又是一个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整个社会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这就决定了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3.文化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形态或是意识形态也产生着深刻变化。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根源于社会的文化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影响社会保障的方式、内容。

4.区域因素。区域块状分割,形成了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从而决定了对社会保障不同需求和需求的不同内容。我国地域广阔,差异性更加明显、趋异,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灵活性和多元化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四、社会保障法律完善破题

1.在加强法律支撑的同时继续完善综合立法。一是修订刑法,根据我国《民法》和《合同法》中合同欺诈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结合刑法中合同诈骗罪、诈骗公司财务罪有关规定,挪用和欺诈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借鉴英国社会保障法中反欺诈规定,建议在刑法修改中增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罪”和“社会保险诈骗罪”,增加《社会保险法》的强力法律支持。二是加快从分散立法模式向综合立法模式转变。在现有《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社会保障法》,在理顺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层次和关系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

2.城乡一体,制度并轨。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等多轨制度先并轨为公职人员社会保险、职工社会保险和农民社会保险三轨。在此基础上弱化差距,最终形成统一的国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既要实现政策的全覆盖,更要做到待遇如养老、医疗、生育等方面的大统一。消除公民之间的制度性原因产生的差异,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