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0: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产品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调查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把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当地农民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做好疫情防控,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有效防止返贫和致贫。同时结合云南开放大学双提升项目学员综合实践的要求,特开展此项调查活动。
二、调查地点及主要内容:碧溪乡某某村委会下辖13个自然村,某某村肉牛生产发展等农产品情况调查。
三、调查时间:2020年9月10日至2020年10月30日
四、调查方法:走访村民访谈 观察法
五、调查基本情况
(一)碧溪某某村民委员会基本情况介绍
南涧县碧溪乡某某村民委员会,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政府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4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为具利皮,属典型的贫困行政村之一,下辖锅新、新地基、松林塘、福塘、把你者、沙拉谷、蝙蝠山、岩子脚、乐吾具、妈库、瓦木字、阿唱边、二基库共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281户2885人常住人口701户271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20户898人,与2019年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有35%降至0%,脱贫成效取得了阶段性顺利,离不开肉牛产业等农产品的发展。
2013年,松林村被省级确定为贫困行政村之一,政府机关选派部分工作人员前往松林村开展脱贫工作。通过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争取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村民收入,为了切实了解目前松林村农产品发展的相关现状。我用走访、问卷调查、观察的方式,走访了自己家乡松林村委会的部分村民。由于农民朋友的教育知识水平有限,部分问卷在我询问后填写,一部分由农民自己填写。
(二)某某村目前肉牛生产现状
为了更好的做好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从90年代起松林村村民积极响应南涧县畜牧局肉牛改良政策,户均西门达尔改良牛不低于2头。到2011年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良牛存栏量急剧下降,户均存栏不到0.9头;为了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某某村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农产品生产上寻找契机,争取早日实现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新时代。
某某村委会肉牛、生猪通过5年来升级提升,在脱贫攻坚和村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全村共存栏肉牛1670头、其中产业扶贫扶持201头;争取补助资金1005000元,生猪7248头,其中产业扶贫扶持198头;争取补助资金396000元,年产值近42600000元。
(三)某某村目前肉牛生产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行政村一级的兽医人员大多都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文化理论水平低的人员;都是在日常养殖中摸索出一定的经验的半路出家的人,一般都是边学边行医,不懂病理,往往只能按药品说明书行医。
2.收费标准不合理,治疗效果不理想。药品收费标示没有进行公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样的病症,收费不相同,在群众心里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病理知识的支持,对病因了解不够全面,造成群众虽花了昂贵的医药费用,却没有一个好的效果,很多时候没能将病畜治好。
3.防疫工作不到位。一是农户防疫意识不强,不支持兽医进行防疫。二是兽医本身防疫意识不强,处理病畜后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存在到下一家时交叉感染现象。三是入户商贩流动性大,消毒意识不强,东家出西家进,导致各个自然村和不同养殖户之间疫情扩散快。
4.执法力度不够,缺乏监管。一是保险保费赔付率低。二是没有专业人员配合农户处理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户宁愿低价出售给商贩,也不愿保保险。
(四)碧溪乡松林村农产品生产的解决措施
1.加大对养殖户实用技术的培训,做好防疫工作。尤其是养殖技术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预防防疫,增加抗病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2.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对药品收费标准和出诊费制定标准,加大公开,提高村民的知晓率。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20xx年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xx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 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20xx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五)融资渠道较窄,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我市虽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鑫源投资公司、国信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看,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由于资金的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六)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甚至有的企业就是“一个门市部(一间房),一枚公章,一张营业执照,两个职员(夫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大都是营销策划靠老方法、寻找市场靠拉关系,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问题。
(七)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近年来,我市通过抓效能建设,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市直单位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进。但少数部门仍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不能摆正整体与局部、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大局意识淡薄;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拿着条条框框死搬硬套,执行政策不能变通、灵活处理,致使企业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管理体制亟待理顺,农产品加工企业门类很多,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在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待加强。
三、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是:继续围绕“建设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的目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和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加工业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培育加工龙头,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为实现“保增长,促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
(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单是工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涉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来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需求不足这一难题,促进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是扶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观念,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抓出成效。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指导,明确领导和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共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合力。
(二)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坚持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准确定位产业导向,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利用好资源优势。我市粮油、畜牧、林果、蔬菜和水产品等资源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兴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功能配套,完善设施,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发展格局。
(三)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是关键。一是大力招商引进龙头。充分利用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税收贡献大的强势企业,实现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的有效对接。要重点选择粮油、水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和食用菌等7个方面的产业优势,逐步完善市、镇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力争在引进培育投资过5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要求,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龙头企业新上项目在财政、纳税奖励、提供用地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精心筛选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争取进入国家、省专项扶持笼子。大力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努力改善出口企业的通关环境,帮助其解决报关、商检、退税、货运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努力激活民资兴办龙头。瞄准全市35.64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尽快建设全民创业园,打造全民创业平台。
(四)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一是要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宣传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帮助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要重视宣传,舍得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借助农博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开展品牌整合,在全市培育发展几个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对这些品牌进行保护和开发,实现品牌开发和产品开发互利双赢。二是要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企业要发展深加工,生产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当前金融支持市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强银企合作,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要建立和使用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多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在技术更新改造、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各商业银行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优惠贷款,积极推广林权抵押、经纪人联保、与国信担保公司合作等多种贷款方式,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积极扩大授信额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民间融资渠道,利用增资扩股、借款等形式筹集发展资金。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六)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配套基地建设步伐。稳定的农产品配套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配套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加工原料。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板块。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继续推进林果、畜牧、蔬菜和水产板块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二是切实抓好协调和服务。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企业、农户、中介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基地建设。要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统服务,高标准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基地集约化程度。当前,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基地形成规模,导致原料供应分散,基地化程度低,农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固可靠的配套基地。
近日来,随着天气转暖和灾后重建各项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鲜活农产品价格从2月中旬开始逐步回落,总体平稳。
全国猪牛羊肉批发价格连续6周回落,本周(3月31日―4月4日)价格比春节最高时回落4%~6%,其中,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2.8元,回落约4%。鸡蛋价格连续4周回落后保持稳定,本周价格为每公斤6.1元,比春节最高时下降约6%;蔬菜价格也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本周8种蔬菜(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青椒、豆角、土豆和芹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3元,比春节最高时下降约25%。
针对灾后一个时期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可能出现的困难形势,农业部提早预警、提早安排,在抓紧组织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抢种速生菜、芽苗菜,尽快恢复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加大产销衔接工作力度,促进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发挥区域间市场调剂的作用,提高保障供应的能力。灾害发生之初,即开通了“全国农产品网上促销服务”专栏,设立了农产品产销衔接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多种方式农产品市场信息,促进产销衔接。
近两个月以来,农业部已累计收集鲜活农产品供求信息5万余条,编辑发送产销衔接和恢复生产技术指导等手机短信1万多条,涉及28个省份、650多个县、80多种农产品,据初步统计,通过网上促销和对接活动,已帮助各地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06亿元。
硕士以下学历毕业生薪酬降两成
近日,中华英才网通过对全国322000多个2007年毕业生的采样调研数据分析,了最新应届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社会上工资普涨的呼声中,却有小部分人群的薪酬不升反降,其中大专以下学历的毕业生薪酬福利下降了23.86%。
调查显示,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的薪酬都有将近10%以上的涨幅,其中,涨幅最大的博士毕业生提高了18.93%,平均年薪达到102064元。而薪酬待遇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大专以下学历的毕业生,跌幅达到了23.86%,平均年薪仅有14202元。
在调查中,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意外,就是硕士毕业生的薪酬不升反降,平均年薪为63416元,比2006年下降了4967元。
从行业来看,金融行业一跃成为毕业生收入最高的行业,平均年薪达到了58388元。不过,房地产开发及服务、零售贸易物流和原料加工3大行业毕业生的工资却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原料加工业,平均年薪仅有17482元。
1 绪论
1.1 任务与目的
课程实习是大学教育一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两年半以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淮工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在实习期间,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深受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照顾和关怀,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公务人员。
1.2 实习安排
1.2.1 总体实习安排
实习单位是学校老师联系的,我们都绝对无条件地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老师们帮我们联系了几个单位,如计生委、市国土资源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环保局、司法局、劳动局、城管局等等。各单位分配的人数不等,是事先就已经安排好的,这次不是我们自己选单位再协调,而是老师按学号依次排下来的。
1.2.2 本人实习的安排
听从带队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安排,我被分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处,而和我同组的董晓凤同学则分在市国土局办公室。我所在部门共有三个人:闫振标处长,左晓梅主任,王其谦主任,我很有幸地与这些重要级领导成为同事。实习一个星期结束之后,我大体了解执法监察处是个什么样的部门。执法监察处对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拟定执法监督和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监督检查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和矿产资源资产处置及土地使用权交易等行为;依法组织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承担行政案件应诉工作。
2 实习生活
实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有一些挑战,但也是枯燥乏味的,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
2.1 实习内容
2.1.1 具体工作
(1)法律法规。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只是看看一些他们自己精选的法律条文,从中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基本农田的一些知识点,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比较关心这个,所以就可以记住了有关农田的信息。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称,在消费者最常喝的茶叶里检测出农药残留,“根源就在茶叶种植环节上,甚至是整个茶叶供应链出现问题”,茶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这些茶企有足够的资源通过建立追溯体系等方式从源头控制茶叶上的农药使用,但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要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就不能仅靠茶叶上市之前相关质检部门的检测,更要靠茶企在茶叶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对农药进行控制。
真不知我们每天是在“喝茶”,还是在“喝农药”。希望茶企能够多多关心消费者的健康,在茶叶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自觉对农药进行控制。但事实表明,指望企业或商家“自律”,几乎就等于让企业“想怎样就怎样”。没有严格的他律,我们恐怕还得继续“喝农药”。
官方监测显示,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但农药使用不当、农药残留超标也是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测算,2009年农药产量约105万吨,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5%。可见,过度用药比较严重。更要命的是,在一些地方,有不少人就没把农药真当成“药”,农药监管自然也就成了软肋。按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管理,不仅要登记许可、销售许可,用药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而在我国很多地方,农药用多少、怎么用,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茶叶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也就必然了。
茶叶种植尚无规范流程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检测出的农药中,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农药残留,被欧盟定义为有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和遗传基因损害的农药残留。
灭多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剧毒农药。而硫丹毒性高且能在人体内累积,低量接触就能产生急慢性的影响。氰戊菊酯属神经毒剂,接触量大时也会引起头痛、恶心,重者会抽搐或休克。
此次随机调查的茶叶价格在60元至1000元一斤之间,品种涵盖绿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
茶叶行业专家表示,茶叶属于农产品,其生产目前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都是农户种植、采收,然后生产厂家通过中间商或者自行去收购。极少有规范的种植认证,即使有,也会因种植农户的文化水平限制很难大面积推广。
该专家表示,并不是每家商铺都有规范的来源,监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一种上市的产品进行监控。比起茶农和小生产者,茶叶企业实际上对于农药的使用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它们有足够的资源通过建立追溯体系等方式从源头控制茶叶种植中的农药使用。
国内标准低于欧盟标准
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早已不是新闻。从今年伊始到现在,国内茶叶农药残留的消息就一直没有间断过。2012年2月、3月,中国福建和绍兴口岸出口的茶叶相继因农残超标被欧盟通报。同时,中国茶叶的另一大出口目的地日本,也在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农残限量标准,计划大幅降低三唑磷等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这对茶叶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尽管农残问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是被曝农残超标对不少企业来讲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影响品牌寿命。
目前,国内标准远低于欧盟标准。业内人士表示,在本次检测出的29种农药中只有4种国标有规定,分别为苯醚甲环唑、灭多威、噻嗪酮、氯氢菊酯。按国标,氯氢菊酯的最大残存量标准为20mg/kg,而欧盟的标准则为0.5mg/kg。噻嗪酮国标的最大残存量为10mg/kg,而欧盟标准为0.05mg/kg。如果按国标衡量,以上提及抽检到的产品确实均未超标。
破题“农残”需推产业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针对农残问题,相关部门应着手建立完善的茶叶供应链追溯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杜绝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并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才能从源头上控制。
某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在解决农产品问题上已经不可取,况且面临多数散户监管起来确实有难度,国内农产品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 技术性 贸易壁垒 限制 原因
一、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商品进口国所指定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制度、检疫保护、地区条件、指定某些进口产品实施检疫审批程序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指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1]。
技术性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贸易壁垒,因其具有的技术性,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更为复杂,同时由于其合理性和隐蔽性,不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近些年来,贸易壁垒已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特别是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区域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设立有形或无形的贸易壁垒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出口产品长期面临的巨大障碍。宁波作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近年来频频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发展趋势及对宁波乃至全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对确保WTO规则下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提高宁波本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巨大的意义。
二、宁波市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宁波市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据《2005年宁波市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度较高的城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宁波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关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出口企业遭遇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宁波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宁波地区约有30.74%的出口企业遭受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07年损失总额达47.13亿美元,其中直接损失为18.6亿美元。而2008年上半年损失已达44.61亿美元,直接损失则达14.2亿美元[2]。宁波检验检疫局组织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宁波地区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至2008年上半年,宁波地区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的损失已逾90亿美元。入世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宁波出口商品的限制越来越多,已有机电类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玩具类产品、农产品等受到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宁波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
表1为2004年-2010年与宁波市相关的国际TBT通报条数汇总表,从表1可以看出TBT通报条数逐年递增,在2006年有小小的回落,但大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年已经突破100大关,值得关注。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宁波各行业中的影响力不同,图1给出了2008年宁波市出口产品遭受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情况。
从图1和表2中可以看到,日本对食品安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频频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二位是欧盟,鉴于其成员国在机电类产品上拥有较高的技术和创新,自然而然在此行业中壁垒的影响很大;美国位列第三,一直以来对我国的纺织品以各种理由退回、扣留及进行数量限制。
图2 2008年宁波市各行业遭遇TBT占各自贸易的百分比
图2可以看到,农产品出口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速冻蔬菜、保鲜蔬菜、水产品及蜂蜜产品等。此外,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宁波主要支柱产业也频频遭受技术壁垒。
图3为2009年宁波市出口的三大支柱行业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比重,由此可以看到出口农产品有70%以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机电与纺织业所受的影响均超过30%。
图3 2009年宁波三大出口支柱行业受技术壁垒影响比重(%)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技术壁垒不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而且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出口成本,已成为宁波企业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
宁波出口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较广。宁波市出口产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农产品、矿产、纺织品、玩具业及电机产品,涵盖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关的支柱产业。
2.频繁遭遇技术壁垒的行业较固定。农产品、电子机械和纺织品连续几年成为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行业。
3.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多样化。产品技术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环保节能等标准和技术法规不达标,更有对企业管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甚至反恐怖等方面的认证要求;有些企业在合格评定程序中,遇到检验和认证程序费用高、过程不透明、手续繁琐、额外信息要求多等困难。
宁波市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企业尚未足够重视
WTO各成员国在出台可能对贸易造成重要影响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的相关措施时,会通过WTO秘书处向各成员国散发有关信息的官方公告,各成员国可在一定期限内对相关内容做出评议。参加评议会,提出自己的异议和观点并反馈给制订方,本应是宁波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但宁波企业并未将机会牢牢把握住。
2.产品自身不达标、消费者理念变化
我国现阶段的相关行业、产品等标准未能符合相关国家准入标准,这是造成技术性壁垒的根本原因。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对卫生、安全指标要求严格,对环境破坏程度也甚为考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存在合理化,并增加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3.出口产品的特殊性
宁波市的农产品在出口贸易各行业中遭受技术性壁垒最多,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其生产更容易受到地域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等的影响。农业除了具有一般的农产品商品产出功能外,还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非商品产出功能,非常容易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4.进口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随着全球经济在无法使用关税和一般性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各国推出了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且品种繁多,要求苛刻。有时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对来自宁波的产品多加挑剔,造成本国群众的不信任感加剧,转而支持国内产品,可能引发宁波的出口产品无人问津,损失惨重。这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目的恶性转换,进口国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逆差,又不愿造成频繁设立各种壁垒的消极的国际影响,于是使用更为合理、更不容易遭到贸易报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政策建议
1.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或相关机构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开展出口贸易时,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还应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保障出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应该加强与国际环保协会、欧盟科研院所及检测中心的交流,使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标准以及检测人员的素质尽早与国际接轨,为企业提品检测的方便。各行业协会也应积极参加各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相关产品认证,使企业尽快熟悉国际相关行业标准,配合政府检验部门,完善国内相关标准,降低技术壁垒的可能性。
3.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加快建立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现有服务平台的关注和支持,如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的WTO/TBT标准信息库系统,加大相关平台的宣传力度和使用率,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用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答疑解惑。
4.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认证
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将产品实现的要素、过程等分别纳入企业标准体系,使产品生产加工步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同时与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互相补充、互为促进,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四、结束语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重大。宁波市作为一个出口贸易大市,仅仅靠技术机构或者企业的单独行动是无法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该是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三者应该一起行动起来,制定灵活有效的措施来冲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基本上可以采取三种应对策略:适应壁垒,反抗壁垒,超越壁垒。究竟采取哪一类型的应对办法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依据遇到具体的技术性壁垒的性质来决定。
参考文献:
[1]吴林海.贸易与技术标准国际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2.
[2]秦贞奎.开拓美国市场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40.
[3]百度百科.技术性贸易壁垒[EB/OL].baike.省略/view/45722.htm, 2009-12-26.
[4]韩立余.攻克出口贸易中的九大法律障碍[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34-158.
[5]姚琳,邱欣欣.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面性[J].江苏商论,2005:60-61.
[6]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66-95.
注释:
①秦贞奎.开拓美国市场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40.
②数据来源:365纺织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企业出口心病[EB/OL]. 省略/intertrade/newsdetail.asp?id=42833,2009-1-6.
③数据来源:宁波市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平台[EB/OL].省略/alert.asp?objectid=&atype=&dtype=&ptype=&ctype=&page=4,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