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数学论文

数学数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0: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数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数学论文

篇(1)

怎样发表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许多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有很难有大量时间去编写数学论文、和论文标题的修改,所以许多人把工作经验总结来写一些数学研究论文。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1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撰写数学论文忌讳

2.1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3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篇(2)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基础之上。学生喜爱教师,自然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因此,要想上好每一节数学课,首先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以此来赢得学生发自内心对教师的尊敬、信任与爱戴。

(一)重视外在形象

教师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衣着打扮与言行举止上。如果教师不修边幅、口无遮拦,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为此教师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文明得体,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教师,愿意亲近教师,如此才能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

(二)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为此教师要重视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更要热爱学生,将爱的暖流传递向学生的心田,唯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同时,还要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提升专业技能

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跨越学科限制,拥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更为宽广的平台上,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趣味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主动学习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机制,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从而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主动求知,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来设计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数字王国里要举办一个盛大的晚会,但只有能被3整除的数字才有资格参加。现在你就是审查员,来看哪些数字符合要求,并颁布通行证。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切身感受到乐趣,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与掌握了所学知识,这样比起枯燥而机械的训练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生动故事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以往枯燥而单纯地数字、公式与字母的讲解,使得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不失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学于号、小于号这节内容时,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鉴于此我编排孪生兄弟历险记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将整个教学串联起来。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与机械记忆,而是在听故事的愉悦氛围中,渗透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对于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实践证明故事的引入,大大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的枯燥与无味,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让整个教学有血有肉,更加富有生命力,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够调动起学生身体的每个细胞,让学生在无形中将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在听故事中快乐而有效地掌握所学。四、巧设疑问,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与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彻底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不断生疑。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时,我用两张颜色不同的纸片来制作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提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相差多少?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便可以直接回答,但是对于差多少就无法回答。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要先求出两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带着强烈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展开有效的学习,这样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篇(3)

第一题:幼儿园买进大小两种毛巾各40条,共用58。8元。大毛巾比小毛巾的2倍多0.12元。这两种毛巾各多少元?其实,这道题还是较简单的。只要用解方程就行了。先算出大小毛巾的价钱,在计算,不一会,我就做完了。

乔布斯水果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即利润是成本的100%)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后来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62.5%。第二次降价的利润是:(1.302-40%×1.38-0.6)÷(1-40%)=25%,价格是原定价的(1+25%)÷(1+100%)=62.5%。接着道题要把这批苹果看成1,价格也看成1,这批苹果总共分两次卖,第一次卖了0.4,第二次卖了0.6。总的利润是30.2%,总的售出价格就是1.302,第一次卖了40%×1.38,1.302-40%×1.38就是第二次卖出的总货款。再减掉二次的成本60%,就得到第二次多卖出的钱。利润就是销售价比成本价多出来的钱再除以成本,所以用这个钱除以第二次的成本1-40%,就等于第二次降价后的利润,这时候需要注意,原来的定价应该是(1+100%),所以用(1+25%)÷(1+100%)相除就等于所要答案。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数量比是4:11,收取小轿车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解题思路:先把两个比换算成同样的比例,这样三个之间就可以作比较。小轿车比大轿车多出210元,车子的数量比是33:10,实际上收费比是3:1,这样形成的差33×1-10×3=3,210除以3就等于每个配给的量是70辆。就是5:6=10:12,4:11=12:33,30:10=3:1,33×1-10×3=3,210÷3=70(辆);大客车:70×30÷30=70(辆),小客车:70×6÷5=84(辆),小轿车:84×11÷4=231(辆)。

篇(4)

1、开头的要求

文章的开头是除标题之外,阅卷老师首先看到的,往往给起带来重要的第一印象。申论文章的开头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开篇点题,二是不落俗套,三是字数适当。

(1)开篇点题

开头不可太过含蓄,阅卷老师没有过多的耐心分析你含蓄背后的主题。开头代表文章的写作方向,最好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说出文章接下来要谈论的主题。如果是以对策论述为主的文章,开头最好提到具体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对策;如果是以分析评论为主的文章,最好开头就说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不落俗套

申论文章写作主要依据给定材料,那么多考生依据相同的材料写作,雷同现象在所难免,考生要想脱颖而出,给月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不落俗套,平时储备大量的开头素材和好的框架,争取使文章的开头达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3)字数适当

申论写作的篇幅一般是800至1000字,要想给主题段落的论述留下空间,开头一定不能冗繁啰嗦,即使是引用事例作为开头,也要简单概括事例,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或论点。开头一般在200字左右为宜。

2.开头的写法

文章的开头有很多种写法,对于申论文章写作,概括来说,主要有三种写法:一是引用材料经典语句,二是引用平时积累素材,三是使用不同修辞方法。

(1)引用材料经典语句

给定材料是考生写作文章的依据,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考生引用给定资料中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引用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文章的论点。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具体事例作为文章的开头,并通过具体事例引出问题;也可以引用材料中背景论述作为开头,通过北京论述引用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还可以引用材料中的名人名言、政策语句作为开头,通过名人名言、政策语句引出文章的论点。

(2)引用平时积累素材

在文章的开头,引用材料中的经典语句,很有可能和其他考生重复,况且,材料中的经典语句不一定适合考生的行文风格。考生可以引用平时积累储备的经典事例、时政热点、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政策表述等,增加文章的风采,避免呃其他考生雷同,迅速吸引阅卷者的目光。引用刚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文章的开头是较能引起阅卷老师共鸣的方法。

(3)使用不同修辞方法

恰当使用修辞方法,运用对比、排比、比喻、反问等引出文章的问题或论点,使文章更加生动。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使用修辞方法进行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不可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贴合森轮文章真实、严肃的效果。

第一,运用对比进行文章开头。对比这种修辞手法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对立事物的差别,或者将同一事物、现象的两面性进行对比,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令开头态度鲜明而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运用对比进行文章开头。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不仅句式整齐,还可以增强情感和行文的气势。那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会让你领略到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第三,运用比喻进行文章的开头。比喻的作用在于是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四,运用梵文进行文章的开头。运用梵文进行开头能强化语气,启人深思。

数学论文开头范例欣赏:

初中数学认知冲突教学策略的设计

认知冲突是学生原先建立的知识体系或认知结构与呈现在眼前的学习情境不相吻合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关注知识结构上的联系点、衔接点和转折点,关注学生认知结构上的新起点、新坡度和新频率,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有效教学必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的认知冲突不仅是动感课堂的重要标志,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深度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试图从八个方面谈谈认知冲突教学策略的设计.

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典型课例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不断融入到教师脑海和行动中,也融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新标准、新教材带给数学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思维的目的,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让问题情境真正与课堂教学和谐共鸣

关于“问题情境”与“有效课堂”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或解决问题的中心内容,它让学生产生问题,领受“任务”,并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认知与个性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展开,有效地提出数学问题的行为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表征之一,同时也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方面,构建恰时恰点的问题(系列)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具体的,可以从数学知识发生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点上、学生思维的症结点上,创设问题,促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境育情,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冲突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其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进而提高科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没有深入地挖掘知识内涵和实验现象后面的科学本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囚于固定的模式中,学生的大脑就像被事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而不是灵活多变的创新源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实验缺乏新奇感,习惯以旁观者的态度看热闹,学习动机和兴趣都不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喜爱实验的基础上知识、技能、情感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笔者认为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冲突策略是连接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桥梁。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认知的过程。由于学生数学知

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欠缺,当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时,会发生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数学课堂认知冲突营造与解决的策略》

课题的提出:

新版数学课标提出“四基四能”,数学学科教学从关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拓展到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由此不难发现数学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学科。在2009年国际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也提出:“学生学数学,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的生动、有趣、设疑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及情境的重要性。无论是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还是情境本身的优势出发,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意义,而且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意义,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传统教学中学生数学成绩不高,动手能力差,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情境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究其缘由是教师在课堂极少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冲突,情境创设缺乏数学本质,学生学到单一知识但没有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意义、没有体验到思维提升的乐趣。同时,在听课、上课的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感兴趣,游离在课堂之外,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堂认知冲突的存在,一味讲解,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考能力不能获得发展,课堂低效甚至无效。

传统课堂与数学新课程课标要求严重的冲突,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数学学习中成为伴随课堂的常规性内容是我们嗜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认知冲

突并用合适的策略解决,成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必须因素,新课标的实事和新教材的调整也为我们这一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精心设置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和差别。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一切时机,设置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设置的矛盾冲突越深、越激烈,学生的好奇之心、好胜之心、好表现之心就越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篇(5)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身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一、 语言的科学性

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课堂语言缺乏一些艺术性,但不至于不科学,在语言上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而实际上,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分析不透,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就会带来语言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或在操作上的误差导致探索结果离圆周率相去甚远。此时,我们教师往往会以这样的话引导学生:“由于我们测量的不精确,因此得不到3.1415926……。”试问:再精确的测量、计算就能得到3.1415926……吗?测量出圆的的周长、直径均为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除是不会得到无理数的。而这里的操作活动应该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过程。

二、 语言的规范性

教材是有众多专家精心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推敲、领悟。而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些细小的语言表述,带来教师课堂上语言的不规范。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中表述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表述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与“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样吗?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个整数、小数、分数等,而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仅仅指的是扩大1倍、2倍、3倍……显然,由于教师的数学语言不规范,使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 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数学知识和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有的教师习惯将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逻辑上说既是三角形,不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时,语言必须表述成: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这里的“任意”二字却不可省,从逻辑上说,此时仅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这三根小棒也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四、 语言的严谨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语言细节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精雕细琢自己在课堂教学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注意语言的严谨。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之后,执教教师追问学生:“要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殊不知,教师的提问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提问无疑告诉学生:自古华山一条道!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是两个必要条件。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难道真的必须要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吗?在圆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只要把长方体横下来放,我们就会发现:圆柱的体积在计算时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准确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错综联系,努力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灵动的课堂上尽情的欢唱。

篇(6)

正文

1、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连续编号,如:“1”,“2.1”,“3.1.2”,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4号字,左顶格。

2、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字,左顶格。

3、三级标题用楷体小4号字,左顶格。

4、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

5、各级标题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

6、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一行。

7、图应有图题,放图下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图1,图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图题。

8、表应有表题,放表上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表题。

9、表一律采用三线表。

10、图题、表题与图、表之间不留空行。

11、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尽可能用公开发行的程序。如果是自编的,应在文体后的附录中列出程序。在数表中各试验数据的平均数之后应列出平均数的标准误(S.E.),而不应列出标准差(S.D.)。对各平均数的多重比较,只需用一个显著水平(α=0.05,α=0.01,或α=0.001),应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

12、文中所用的量度单位按“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中“附录B量和单位”的规定,如公斤用kg,公里用km,毫克用mg,千瓦用kW等。

13、文中如果采用英文字母缩写的,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把英文的全称写出,如:GNP(GrossNationalProdud)、小菜蛾DBM(DiamondbackMoth)。

14、文中的拉丁学名采用右斜体字母。第一次出现属名时不能用缩写字母。

15、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也可采用顺序编码制。

(1)著者-出版年制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若引文时只写作者,则在其后加圆括号写出文献的出版年,若引文时只引成果内容而未引出作者,则在其后用圆括号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之间用“,”号相隔。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O’Callaghan,etal,1965;曾德超等,1979;马廷玺,1978)。T??H??西涅阿科夫等(1981)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曾德超(1986)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Foxetal,1982)……

(2)顺序编码制: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1~3],T??H??西涅阿科夫等[4]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文献[5]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6]……

数学论文的正文的范例赏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高等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不仅能提供数学思想方法、理论知识,而且能锻炼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为后续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利用大学生数学竞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等数学持有偏见,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枯燥、冰冷、抽象,学习数学就是概念、性质、定理、证明、结论和应用,从而一谈到高等数学,就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1],以教为主,优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被动地听,没有积极思考,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这种灌输记忆的形式基本上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数学水平,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项赛事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利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等数学竞赛也是常规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竞赛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论文范文数学论文范文。”很多学生认为学好高等数学没什么用,因此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开展,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们都想通过数学竞赛验证自己的数学水平,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更以此作为实战训练,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迅速,影响力很大,但参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使竞赛发挥更大的效应,必须融合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而由于日常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深浅程度不一,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竞赛题目的主要思想、主要题型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自学和相互讨论来扩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3],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数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利用竞赛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竞赛之前,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培训期间解题技巧和拓展知识的系统训练,深层次地拓展了数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合理地将数学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与现行的教学秩序并不矛盾。如果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只能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研究学生,利用竞赛因材施教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选择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把竞赛加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件“受罪、难受”的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讨论及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之开拓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数学竞赛,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乐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4],给出难易适当的竞赛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结合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目标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了创新能力。

(三)开展学法指导,实施竞赛愉快教育

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竞赛的结果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布置作业时给出少量的数学竞赛题,引入“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四)以“适当少量”为原则,利用竞赛进行应用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注意数学技术本身的应用[5],对竞赛题的引入采取适当原则,利用竞赛对高等数学日常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课堂练习或习题课上,插入适当少量的竞赛题型,为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竞赛内容时,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竞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授课,布置批改作业数学论文范文论文。不要每个知识点都列举与数学竞赛内容紧密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感觉到难,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在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淡化竞赛运算技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数学本身就是给学生带来思想方法上的训练,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二)防止“为竞赛而竞赛”

篇(7)

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待学生,不仅仅是教师身体蹲下来,教师的心灵也要蹲下来,要真心实意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高效地汲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有充分表达各自意见的机会,同时精心设计以学生平等交流为主的教法,精心设计好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各种问题,从而创造出学生肯说、爱说、敢说、抢着说的课堂氛围。平等交流,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有师生平等,才会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平台。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一是允许说错;二是允许修正;三是允许补充;四是允许保留;五是允许质疑。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还要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学生共同探究,一起发展。教师要随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时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数学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乐的学习,自信地成长。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二、关注过程、重视结果,让学生学会而不仅仅是知道

高效课堂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逐步从传授知识给学生转变成用知识教学生学,教会学生逐渐到一种优秀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从而发现规律。不但要重视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经历知识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达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掌握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的心理享受。教师只要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自己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思考,让课堂洋溢勃勃生机。课堂中的各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独立操作、思考,创造师生、生生间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激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张口说,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习题,真正做到巧练、精练、及时练,课堂中重视让学生充分“练”的过程,练说练讲的结果,这样就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使学生养成“五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课前有效的预习,能让学生明白新课中哪些知识自己已经弄明白了,哪些一知半解,哪些完全不懂。这样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学会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积极主动向教师提出来,要边听边记,学会记数学课堂笔记,一边积累,一边总结。

3.培养学生善思考、善质疑的习惯。

教师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听讲时集中精力、细心听讲、养成肯动脑、肯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只要发现学生做题的错误,就要耐心与学生交流哪里不懂,要善于鼓励、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见解。教师还可有意设置数学疑问,让学生一步一步质疑。

4.培养学生多读、会读数学题的习惯。

学生做题时要养成多读算式,并根据算式联想出相应的公式或法则。教师要重点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的中间过程。此外,应用题要学会巧读,关键词语要重音读,反复读;省略句式应补全读,按解相关应用题的环节读。

5.培养认真、细心、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要明确,要求学生作业做到认真、准养成验算的习惯。作业时,要习惯于用竖式计算。在每次作业前,教师要有意识地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学生,让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向优秀习惯看齐。我们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平时练习及考试实例,让学生认识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强化审题的意识。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审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解题的基本步骤,把审题永远放在解题的第一位。要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规定题量,规定时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作业按时完成并按时交,不拖拉,并持之以恒,成为习惯。

四、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