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篇(1)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篇(2)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篇(3)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成长动机与自我教育

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是其专业成长的主体,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素质的各种外在支持和环境都必须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和基础。否则,不管外界环境提供多么良好的条件与机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会止步不前。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专业成长动机

专业成长动机是影响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对于唤醒其专业发展意识、激励和维持其不懈努力起着重要作用,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力量。[4]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努力要成为名师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首先,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框架和蓝图,对其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园教师必须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自己的成长目标、优势分析、成长措施与途径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有了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和方向,才能够指引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X 教师所说:当我被评为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之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年内要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五年内要成为幼儿园名教师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规划。因为有了这样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自己3~5 年的专业发展目标,X 教师就能朝着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要勤于学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与知识爆炸式的膨胀,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育的使命,为了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教育现状,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这对幼儿园骨干教师来说更是如此。X 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勤奋刻苦地学习,如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继续参加大专和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同时X 教师还积极参加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师培训,主动向同事学习,勤于钻研等。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X教师努力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再次,要善于反思。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这就要求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和善于反思的能力。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就是要努力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养成随时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多留心多质疑的习惯,善于对周围事件和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揭示事件或行为背后的观念,促进自己把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把行动与研究融合起来,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和改进教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与自己进行专业对话,不断进行价值冲击,逐渐澄清观念,调整或建构自己个人化的理论,形成教育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为此,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应勤写教育日志,要在仔细观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包括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状况及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和所感。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积累,必然会有所收获,因为这样做能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和研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引领教师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另一方面,应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心理,愿意并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幼儿、审视幼儿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经常反思自身和他人的差距,进行自我教育,努力追求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二、幼儿园:搭建平台与支持成长

幼儿园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幼儿园为其搭建发展平台。X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离不开所在幼儿园的支持,如X 教师所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园给我配了一名导师,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幼儿园又经常让我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并让我开公开观摩活动,同事们对我的活动进行点评等,这些对我的成长都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内部支持能够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一)提供导师引领

导师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新教师来说,特别是在初任教的前两年,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水平、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取向。[6]配备导师在新教师入职和专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X 教师刚入职的时候,幼儿园就为其配备了一名导师,指导X 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此,X 教师回忆到:幼师刚毕业的时候,备课、写教案、开展教学活动等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可见,幼儿园有必要给新教师配备导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

(二)提供学习机会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胜任本职工作。如X 教师提到,她入职之后,幼儿园就曾多次派她到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培训,先后参加了国内外各种研讨班、培训班和观摩会,这些学习和培训机会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X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可见,幼儿园还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让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三)提供展示平台

幼儿园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参与机会,可以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既激励教师,又促进其专业发展。X 教师即提到所在幼儿园曾积极为她提供了各种展示平台,如每学期都会面向幼儿园内外教师开展多次公开课或专题讲座等。这些展示平台让X 教师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其专业成长。具体来说,幼儿园一方面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向全园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幼儿园组织全园教师观摩、评课,并可以要求评课教师撰写评课日志,教师在观摩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教育启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而被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方面的观摩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观察解读幼儿,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在研讨中帮助教师明确问题,探讨原因和解决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与培养名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还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X 教师从新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再到目前的省级学科带头人,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名师培养工程方面的政策支持。可见,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出台相关标准,投入相应经费,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一)制定地方国家的名师培养方案

为了加强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地方国家的名师培养方案,即制定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逐级晋升的阶梯式名师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功底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名师队伍。这就需要选拔一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培养,使他们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并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二)实施政策倾斜

政府相关部门要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名师培养,为此可以颁布有关名师培养的各种文件,制定各级名师认定评选的管理办法,对各级名师培养对象的参评范围、评选程序和方法、评选条件、职责和义务、培养和管理等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根据名师培养工程目标和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还应为各级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培训、进修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造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如各级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对各级名师培养对象在进修学习、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对其别优秀者给予重点支持;可以在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和拔尖人才入选,以及各类评优、奖励中,对各类名师给予优先考虑。此外,还应努力改善名师培养对象的工作条件,对于经审定符合名师培养目标的各级名师,相关部门要颁发证书,并相应地提高其福利待遇。

(三)实行多种培养方式

根据名师培养目标和任务,可以实行以下多种培养方式:一是专家指导,即聘请高校专家对名师培养对象进行指导,通过讲座或导师制等方式,向名师培养对象传递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帮助名师培养对象更新专业知识;二是考察学习,即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到外省的幼儿园进行考察调研,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交流,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开拓其教学与研究的视野;三是建立56名师博客,即支持名师培养对象建立个人博客,搭建其与外界交流的平台,让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成果,以及专业成长的情况,促进名师之间、名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分享、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四是名师论坛,即让名师培养对象通过不断历练努力形成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或科研成果,然后通过名师论坛的形式展示其阶段性成果;五是经典阅读,即选取一些经典书籍作为名师必读之书。在培养期间,名师培养对象要完成规定的经典书籍的阅读,并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这可以帮助名师培养对象丰富知识;六是著书立说,即要鼓励名师培养对象积极养成善于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的优良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与教育特色。这也就是要求每位名师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都要以论文论著的形式体现自己的独有产品,如此可以促进名师培养对象反思能力的提高。

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2013)12―0030―03

一、背景和目的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是从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级教研部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到高等院校接受15天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培训者。[1]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培训质量,升华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76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5个题目。问卷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58份,回收率89.7%。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骨干教师基本情况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女性学员149名,男性学员9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卷调查的教师一共涉及到11个民族,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汉族、彝族、纳西族,这三个民族占培训总人数的78.5%,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地区民族多样性特点。参训学员中21~40岁的教师占86%,大多数骨干教师处于中青年阶段。大多数骨干教师的教龄在6~10年期间,即处于专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占44.3%。小教二级及其以上职称者,占72.2%,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职称已经基本达标。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占79.8%比例,大多数的学历得到了基本、暂时性的解决,但只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实际,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一共设计了13个模块28个专题。学员倾向前几位的专题是幼儿保健、急救、护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总共占了45.40%,如表1。

(三)培训形式

培训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和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跟岗实践,如表3。

(四)培训专家团队

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如表4。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培训反馈和培训的灵活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表4 培训专家

四、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一切教育均如此,培训也不另外,即自我教育是培训的制高点。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接受培训者不受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是培训的基本理念。

(二)培训目标

以全面升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宗旨,采取系统培训,提高其工作岗位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具体目标:1.通过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前沿,保教并重、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等理念的贯彻,更新教育观念。2.在充分领悟学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变革的能力,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影响作用。3.提升学前教育问题判别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优质保教的活动策略。4.掌握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培训方案的撰写和实施等基本的培训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需求判断

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专兼职结合,其他方面的成员为辅。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开展、评价等为主,高校学科专家以幼儿教育理念培养、知识理论建构等为主。搭建一个能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深厚、培训技能强的专家库是培训团队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要素。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如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2012)中“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还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同时还应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培训内容既要有学前教育前沿领域,也要有非常贴近受训者工作情景的实际内容。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选择应遵循前瞻性,引领性,精要性,可操作性,挑战性等原则,对于那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内容应该大胆地抛弃。

(六)培训形式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强调“参与式”、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具体为:1.“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2.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3.集中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导师讲学,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方式。分散指导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课件研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式。4.重视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导师根据各自学员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培育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七)培训评估

培训前的评估主要对受训者的已有认知结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笔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获得。培训中的评估,主要是对理论学习、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出勤、课堂讨论表现、作业、活动设计、说课稿、学结、情景模拟活动等;培训后的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把受训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全面系统反思培训活动,不断总结提升,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昆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陈惠菊,李昌庆.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篇(5)

【中图分类号】G612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着的今天,教研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影响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关键之一。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空前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蓝图之宏伟和自己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幼教教研员的责任之重大。在近几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就如何做好学前教研工作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结合本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关注理论,强调实践

地区发展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幼儿教育,本地区幼儿教师中,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只占教师总数的45.6%,幼儿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一是发展严重滞后,入园率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除个别省级示范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好外,大多数举步维艰。三是量少质弱,多数家长还停留在幼儿老师是“高级保姆”的意识上,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低,老化现象严重,许多“照顾”对象到了幼儿园,高水平、专业型的幼儿教师不多。

基于现状,作为一名教研员,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对本地区的幼儿教育,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才能因地制宜,制定计划出一线老师真正需要的一系列教研活动。

课程改革在向前推进,教研员应有宏观的视野和学科的远见,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进展;应有对学科建设作出深入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增强有效实施课程管理和指导教学实践的本领。教研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并将理论用于实践;要坚持植根于学校和课堂的课题研究,勇于攻坚排难;教研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予以切实的、强有力的指导。

二、关注一线教师的业务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顶部的自我实现属于成长型需要。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需要的重要途径和变现方式,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研训工作高度相关。

(一)绝大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的空间。教研员应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业务需求,找到更贴近教师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

(二)一线教师盼有多种途径展示自己。刚做教研员时,有教师对我说:“前几年,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分数不高,原因是活动少、证书少。”这并非教师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切好反映出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成果意识。在甘孜州,幼儿园老师的这种愿望或许更强烈些,学校点少面广,教师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幼儿多,老师少,专业老师更少,同备课组的人少,与同事开展研究的次数不多,所以个别学校时常邀请教研员去指导教学。教师希望经常举行跨学校的联片教研,也希望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我们常举行论文评比、课堂教学比武、经验交流、校本研修论坛等区域性活动,为一线教师搭建舞台,许多教师愿意借机展示自己,自我发展的动力也很足。

三、为一线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一)面向全体教师。我们经常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同样,教研员也应该面向全体教师,不以成见看人,为每个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许多研训活动受到名额限制,教研员为了增强活动效果,考虑骨干教师的多,容易存在钦定倾向。

(二)真诚尊重教师。教研员尊重一线教师必须从实际行动做起,从细节做起,改进工作方式和策略,以服务为宗旨。

(三)教研员要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要养成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用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教研员应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专家,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有所了解,熟知课标和教材,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见解,勤于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研员要力争在学术上走在教师前列,争做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型教研员,少一些“行政气,多一些“学者气”,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应利用校本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联片研修等各种形式,采取团队学习、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方法,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是区域性研修活动的设计师,要不断丰富研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高质量的研修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研究、推广教学理念和经验的平台,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发展潜力,引导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持之以恒,培训和指导不像在商店里买东西时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它的作用或许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

2.打造良好的团队形象。一个好的研训团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团队,是一个”百家争鸣“君子和而不同”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单位,总是集合了一个优秀的群体;一个优点的群体,总是塑造出一种共同的心态,这就是文化。作为教研员,就应该努力打造这样的文化团队,是个人和团队的作用和能量最大化。

(四)要努力建设好一只骨干教师队伍

目前,我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就一个专职教研员,很多县现目前还没有幼教教研员。教研员要开展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

篇(6)

多形态 网络教研 模式 实践

随着幼教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传统的集会式教研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需要。于是,网络教研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县教研部门从2009年起开展了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的背景意义、运行模式的实践过程进行简要阐述。

一、多形态网络教研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网络协作组项目的开展,我县迈入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开发与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意义深远。

1.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网络教研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2005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同年6月,全国首次“新课程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9月,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网络教研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2.传统教研形式的明显局限

传统的教研形式一般是集会式,通过会议形式开展报告、讲座、观摩、交流等活动。会议规模经常受到场地及设施的限制,如本县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幼儿园的多功能厅最多只能容纳100余人,要让全县800余名教师都集中参加根本不可能。其次,会议前期准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与会人员交通食宿费用等,综合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第三,由于幼儿园师资配备紧张,农村幼儿园每班只有一名教师,如果参加教研活动的话,就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了。第四,传统的教研活动通常只能一人讲众人听,教师对讲座者的观点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双向或者多向交流。因此,传统的教研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3.网络教研的创建优势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现代教研的主流趋势,具有众多的优势所在。首先,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其次,信息容量大,全国和全世界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第三,能够节约时间和经费,网络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送达,而且教师们尤其是乡镇幼儿园的教师不用耽误一天的教学参加教研和报销差旅费。因此,提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幼儿园教研模式,旨在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便捷式的研修方法,便于随时互动交流,使研修行为具有常态化、开放式、实效性的特点。

二、多形态网络运行模式的实践

在探索多形态网络运行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研究,经历了静态运行模式、动态运行模式和自主运行模式三个阶段,具体阐述如下:

1.静态运行模式,引领教师走进网络教研

静态运行模式主要以学科资源、信息为主,以幼教博客的形式为平台,基本上没有互动交流的内容。此模式在运行的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形成网络研究的氛围,参与的教师比较少。我们教研部门根据这样的情况,为教师们创造了学习参与的机会。比如,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把相关的资料放在网络里,可以节约文本书籍的费用。还利用网络平台提交培训的作业,考核试卷等。骨干教师培训中,将网络教研纳入培训内容,使骨干教师在网络中发挥他们的骨干辐射作用。鼓励她们将自己撰写的优秀论文、案例上传到网络上,与大家交流分享。在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各种网络技术平台使用的操作指导。使网络平台的使用不成为参与网络教研的障碍。在学科教研培训中,利用网络中的优秀资源作为培训内容之一。比如国家级的学科培训资源,各种网站中的名师课堂实录等,真正引领教师走进了网络教研。

各个幼儿园还开展了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将本园的教育资源分类上传到网络上,供全县幼儿教师共享。资源库中的类别有: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活动方案、教学课件、环境创设、幼儿作品、图书资料、教玩具材料等,教师只要一点击链接,相应的资料就会呈现,大大节约了教育成本。

2.动态运行模式,引领教师参与互动网络教研

动态运行模式是以浙江省教研室创建的“浙江省教育资源网”――幼儿教育协作组为平台,开展教师需要的网络在线教研、网上答疑等活动。网络在线教研形式灵活,参与面广,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发起者只要在幼教资源网上发起一项教研活动后,教师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该研讨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直到该活动结束时,发起者再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在线教研活动的成果,在县域范围内推广。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园长带头做出表率,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引领教师发现问题、探讨方法、共同解决。

另外,还利用“园长教师QQ群”的形式,进行动态式网络交流、资源共享。管理员和群内的园长随时随地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还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即骨干教师设计了优秀的教案后,教研员审核把关后上传到网络上,成为各个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的蓝本,各园教师再结合本班实际,通过集体备课形成自己的教案,切实提高了教案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主运行模式,创建自我网络研修平台

当教师对网络教研越来越需要时,就会自觉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发展。个人博客是一种理想的、自主式的网络研修形式。教师们可以通过经营个性化的教育博客,创建自我网络研修平台,把自己的教研成果、研修资料积累起来,为自己服务,也便于和同伴分享。两年来,已经有50多名骨干教师注册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她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开展交流对话。据统计,共上传日志、资料1000余篇,成为网络教研的一笔巨大财富。

教研员也设有自己的博客,博客的内容包括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各类活动通知、优秀论文、经典案例、研究成果、课件资料等,供全县教师下载使用。自主运行模式的建立,真正使教师的研修成为了一种习惯。

总之,幼儿园多形态网络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园本教研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一、和谐课程的内涵解读

和谐课程以生活、游戏、多元、综合为特征,以培养完整幼儿、凸显游戏价值、强调幼儿自主、发展个性品质为目的,确立了游戏为基、自主为要、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来适应幼儿的整体发展。致力于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协调适宜的教育机会与条件――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让幼儿快乐发展每一天,拥有幸福的童年。

和谐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自主游戏课程、特色主题课程、生成课程四大板块构成。如图:

基础课程――指向基本知识技能,是有计划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主题活动。

特色主题课程――指向德行品格、生活习惯,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强调的是生活中与家园互动的教育。

自主游戏课程――指向自我意识、自信心、自我决定、问题解决、创造性以及同伴交往。这是和谐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生成课程――满足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在整个和谐教育课程体系中生成课程发挥了延展的作用。

二、和谐课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是外显的,教师的成长却是内隐的,是一种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如何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做好课程之间的对接和融合,使得课程得以有效运行和实践,既离不开园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更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如何在和谐课程中孕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六个字:领、引、督;践、研、训,带领我们在“人和”愿景下,走着课程开发与教师和谐发展之路。

(一)以“领引督”发挥课程领导力,在整体统领中提升教师的完善推进能力

和谐课程体现的是“人和”精神,创造的是和谐教育,所以,它需要幼儿园的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和实践。从园长到教师、到行政人员,再到每天迎接幼儿入园的保卫工作者和每天给幼儿提供膳食的炊事员,从园长的角度,如何将数量比较庞大、种类相对较多的人员凝聚起来推动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呢?领、引、督是关键。

1.以“课程领导”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对课程架构的把握能力

在和谐课程理念下,课程领导组带领团队做好顶层设计,以“六每行动”定格课程框架,确立理念、目标、细化内容、建立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对课程架构的把握能力。

每年: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结合园本特色课程,分层做好学年课程计划;

每期:承上启下,做好上下学期计划安排和对接;

每月:月末反思和梳理,根据儿童当下发展适时调整课程计划;

每周:按月计划统筹安排周计划,做好每天的课程预设;

每天:做好每一天的课程实施,关注身边每一个、每一天、每一刻;

每刻:当你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一刻,你的教育就开始了。

2.以“课程理解”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对课程价值的觉察能力

保教人员是课程实施的保障,由此,引领和指导教职工理解课程就变得尤为重要。实作性教研、个性化培训则是引导教师理解课程核心价值、关键要素和指导要领的必修课,增强课程意识,做到人人心中有课程,从而提高教师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力和觉察能力。

3.以“课程督导”确保课程实效,提高教师对课程品质的调控能力

督导是确保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更是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对接的督导方式,定期听取一线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意见、实践困惑,继而调整具有弹性空间的课程内容,在督导互动中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反思能力及调控能力。

(二)以“践研训”强化课程执行力,在细节管理中提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

我们以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在课程中不断实践、反思、调整、探索,落实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1.在和谐课程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实施力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成长。也只有与课程建设相联系的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力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1)在特色主题活动实践中,帮助教师主体意识、品格、策略的形成

它包括教师的主人翁角色意识、师幼间德行品格的共生、教育策略的多元。如特色主题活动中的每月“三走进”――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社区,在促进师幼间德行品格的共生的同时,教师的教育策略也变得丰富和多元。每月的特色主题活动从开启前的方案预设和责任分工,从顶层设计到课程实施,全园教师参与其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内驱力。

(2)在自主游戏活动实践中,助推教师组织艺术、观察力、调控力的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每月的自助餐活动需要教师敏锐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助推教师关注生活中的教育细节;全园七巧板活动从内容设定到组织实施、材料调整,都需要教师有对活动价值的判断能力、对核心经验梳理的能力,以及对这种弹性课程的调控能力。而全园体能活动,不仅提升教师的体能素养,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

(3)在生成活动教育实践中,滋生教师创新设计、建构、发展的能力

和谐课程体系中留有一定的生成课程空间,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跟随儿童,潜心观察、及时发现、调整课程、灵动生成活动,并创新设计,给予儿童支持和帮助的同时,教师创新设计、建构的能力得以提升,师幼共同获得成长与发展。

2.在园本实作研修中,培育教师的持续力

教育的初衷指引我们在园本研修中回到基本原点,引领教师关注幼儿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实作式研究推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研讨中半小时的实作练习、问题会诊,促使教师在不断地观察和反思中汇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同时借助课程实践中的亮点、难点,边研究边修正,培育教师对课程的持续研究能力。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研究者、从支持者到合作者、教师角色慢慢发生转变,教书匠研究者、点餐者菜单提供者、施教者指导者、独奏者协奏者,角色转变的背后正是带给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3.在全纳分层培训中,涵养全员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