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糖果教案

糖果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9: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糖果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糖果教案

篇(1)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它是由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即: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常识教学法、幼儿计算教学法、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整合演变成现在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统称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及师范生的学习状况

计算教学法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在我们教师看来如此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于当前的幼师生来说,理解、掌握仍有一定难度,这是由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幼师学生层次多为初中毕业,而且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依然较弱,学生接触幼儿活动设计不久,对幼儿园活动的认知尚浅,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集体讲授、小组讨论、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实际组织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悟―思―研”的学习意识,“迁移指导”的学法指导

计算教法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师的举例、演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讨、领悟的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记”,变为主动的“悟―思―研”,不仅学得有趣、学得有用,而且学得扎实、学得有新意。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教学中要采用了迁移式指导法,所谓迁移指导,就是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活动分析,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则就收不到效果。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都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一操――数字导入、融会新知――顺序梳理、学以致用――教案探究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研究和探讨应用知识。

1.课前一操――数字导入

课堂开始,作为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我安排了手指操。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以一副图片上的两个6字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此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同时预设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6各代表什么意思吗?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出图片中所包含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数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掌握哪个6是基数,哪个6是序数。由此轻松进入下一环节。

2.融会新知――顺序梳理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顾生活中幼儿计数的现象:3~4岁幼儿在桌子上摆放10块同样颜色,同样形状的糖果,趁幼儿不注意时,拿走或增加少量的糖果,幼儿发现不了糖果在数量上的变化,幼儿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一现象呢?针对这一现象,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总结出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规律。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特色的剪纸作品,布置剪纸作品展。

2、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和幼儿一起欣赏搜集的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基本部分: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 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结束部分:

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剪出更多的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继续欣赏剪纸作品,并一起拍手学说童谣《小剪刀》。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多变的风

活动背景:天气渐渐转凉,风儿也从浮躁转为凉爽了。为了体验和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联系结合幼儿的喜好,特别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肤觉,视觉,“听觉于感官感受风。”

2.知道制造风的方法。

3.体验和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风车、风筝、肥皂水、吸管、扇子、碎纸片、塑料袋、电风扇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摸一摸,抓一抓四周,让幼儿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风。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可以看见风造出来的效果,风吹过来,有什么样不同的感受,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

3.操作活动,请幼儿思考风是怎么来的,如果没有风,我们可以制造风吗?如何制造风?(幼儿自选材料,制造风。)

4.活动后,让幼儿互相分享刚才制造风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5.请幼儿想一想后发言:风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利用风可以进行那些活动。-

6.总结:通过画面介绍风的功能。

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放风筝,进行体验风的活动。

中班教案――送礼物

活动名称:送礼物

活动目标:

1、在装礼物、送礼物的过程中,感受迎新年带来的欢快气氛。

2、进一步感知6以内的数量,能进行数物匹配。

活动准备:

1、绢花、小玩具、玩具水果、玩具糖若干。

2、贴有2-6数卡的毛绒绳若干,贴有2-6数卡的礼物带若干,贴有2-6数卡的小篮子若干,贴有2-6数卡的透明小糖盒若干。

3、四份已包装好的礼物。

4、贴有4、5、6数卡的礼物展示台,几只大篓子

活动过程:

一、包装礼物。

1、新年快到了,很多小朋友想送礼物给好朋友。

2、出示贴有4、5、6数卡的展示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礼物包装的方法,如用毛线绳扎出花形、用礼物袋装小玩具、用小篮子装水果、用透明小盒装糖果等。

3、幼儿自选材料操作,按数取物,进行包装,然后将包装好的礼物放到几只大篓子中。

二、给礼物分类。

1、引导幼儿按包装上的数卡给礼物分类。

2、提醒每个幼儿自己检查礼物上的数卡和展示台上的数字是否一致。

3、篓子中为什么有一些礼物没放到展示台上?

三、送礼物。

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互赠礼物,并说一些祝福的话。

建议:

1、礼物种类、数量可视幼儿人数而定,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操作的机会。如果数量有限,可以分组进行。

2、礼物的包装方法应尽量简单,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3、最后环节教师应尽量帮助每个幼儿都能收到好朋友的礼物。

4、可利用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12页,继续有关练习。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会变的树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树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讲故事的内容画连环画。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曲磁带。

2.每位幼儿一本绘画练习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样。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

老师富有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离我们很远,有一个奇妙的花果山,那里长着一种奇妙的树,会变的树。这种树种下去第一天,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只有一片叶子。第二天的时候,这种树就开始变了,它会一下子长出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叶子像圆圆的苹果,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圆圆的轮子,有的像芭蕉扇,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小朋友张开的手……颜色也变得丰富多彩,红的像火,黄的像金子,绿的像青草,蓝的像天空……真是美极了。到了第三天,你猜,这种会变的树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停顿一下后继续讲述)

“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树叶精灵,有的像在哭,有的像在笑,有的两片叶子靠在一起,两片树叶精灵手拉手好像在做游戏……到了第四天,这种树还会变下去,每天都会变出新模样。”

提问:这种树叫什么树它第一天是怎样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样的?

2.师幼一起讨论绘画方法。

组织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你认为该怎么画?

幼儿个别讲述。

师幼一起小结:可以把第一天树的样子画在写有第一天字样的那页纸上,依此类推。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画自己想出来的树,涂色要均匀。

4.利用投影仪展示幼儿作业,并让幼儿相互评价。

孩子的讲述能帮助教师发现、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及创造性表现,也使其他小朋友学到同伴的优点。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画自己听过的故事或创编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多变的沙

幼儿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根据我园的特色及我园沙场场地的提供,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玩沙工具进行操作,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玩沙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筛子、漏斗、铲子、尼龙带、纸、小盒子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盒子

4、双面胶、胶水、水彩颜料等

5、小脸盆10个、小棒子15支

6、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活动一、流动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用细管吹、用鼻子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3、几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尼龙带、铲子、漏斗、纸、小盒子、瓶子等想办法怎样能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发现放在哪些材料里能发出声音。

篇(3)

一、激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激励是否高效。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二、“以生为本”的课堂激励策略的探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能精心选择有效激励策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常使用的较有效果的几种课堂激励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需要”激励

“需要”是运用激励策略的出发点。需要,就是人和社会存在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反映。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到某种引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人的活动实际上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周而复始的过程。“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因激励”两个方面。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要。因此,这种需要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比如当教师需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能力时,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把“外因激励”变为“自我激励”,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切实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满足他们在求知、生活和自我实现上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1.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目标激励

从以往的教师备课来看,教师注重的是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教案上体现的是知识点的罗列。更有甚者,教案上以“师说”、“生答”的形式出生,连学生的回答都给出了,学生还有什么自主可谈。自新的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教师注意到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果,于是在教案上有一定的改变,出现了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活动所占的篇幅还是很小,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基于此,我在备课上作了大胆尝试,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将教案改成了学案。

2.精彩的预设――悬念激励

精心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中,用了一幅“地球呼喊SOS”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究竟怎么了?”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题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校园中的桂花开了之后,我们能闻到满园的花香?”学习《化学与生活》一单元时,我每人发了一粒糖,问:“这粒糖有多少知识与化学有关?”等。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习求知的欲望,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

(二)情感激励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能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感交流,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1.眼神激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能表达多种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眼神更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当你发现学生正在开小差时,可以用稍带严厉的眼神提醒他;当你发现学生处于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你可以用鼓励的眼神激励他;当他遇上困难需要帮助时,你可以用关爱的眼神给他力量。总之,善于用好自己的眼神,将为你的课堂增色,将会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

2.语言激励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说一句饱含情感成分的话语,如“你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孩子”“你真棒!”之类的评语,就会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荡起振奋的波浪。教师的激励、期待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使学生产生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上氧气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氧气是难溶于水的,学生思维活跃,举手的人很多。我让一位学生起来回答时,他说,可以让氧气通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当时,我的评价是“你的方法不太好”。这一堂课,这位学生一直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后来,我注意到对学生的评价有激励性,才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再有这种情形,我总是说:“你能想到这一种方法很好,但还有些不足的地方,你还能将这个方案再完善一些吗?”在这种激励、期盼的语句中,学生更加积极,更加投入学习。

(三)环境激励

学以致用是激励学生努力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因此给学生一些学以致用的环境,无疑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最佳途径。在学习空气时,我先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收集一些空气质量日报,让学生关注到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形下,再来学习空气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空气的成分―影响空气成分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如何防治空气污染这一条主线。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昂,情绪高涨。在学习酸的性质时,我带了一个热水瓶到教室,让学生试着除去里面的水垢。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除去了水垢,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时,我用一颗糖引入,让学生来找一找糖果中的化学知识,激励学生自己投入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还没开始讲授新课,他们已经将这一单元通读了一遍。这种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的环境教学,是我教学中的法宝。

(四)成功激励

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但越挫越勇的人毕竟不多,而更多的是一些遇难而退的人。在教学中,我们若采用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习题、试卷等来测试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所谓的“差生”只会越来越多,也不利于学生树立信心。

篇(4)

1.通过品尝一些食品,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2.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在表达时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快乐,将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意识。

课前准备

秀逗、榴莲糖、芥末花生、竹炭花生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发参与热情

师:刚才在课前,同学们提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美食,它们那独特的味道总是令人念念不忘。提到“味”字,你们想到了哪些熟悉的味道?(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舌尖上的挑战,去品味这种种滋味。

二、 聚焦——巧妙引导表达

1.今天的活动是观察。(板书:观察)现在,讲台上有三个盒子,分别装着三种不同的食品,谁愿意上来品尝?

2.我们先来看看品尝的要求:

(1)在舌尖上停留十五秒钟以上。

(2)面对大家不说话,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达你的感受。

3.请三名同学上台品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板书:表情、动作)

4.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他们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提示观察者和品尝者,如:

(1)瞧,他的眉头紧皱着,再看看他的小眼睛……

(2)我想,食品的味道应该是有变化的,你们能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

5.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能抓住其中一位同学的表现用一段话说一说吗?

只见 同学 ,看到他这副模样,我 。

三、 挑战——感悟心灵五味

1.看了他们的表现,同学们肯定更加好奇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体验。(板书:体验)请仔细听清楚体验的要求:充分调动你的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板书:看、闻、摸、听)

(学习小组长领取食品,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进行体验。)

2.想必大家已经口水直流了,那好,我们就按照品尝要求来尝一尝这些食品。(板书:尝)

(师语言引导:用手指捏一两个豆子,轻轻放在舌尖上,让独特的味道在舌尖上多停留一会儿……现在,大家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感受,除了舌头和鼻子,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心去品味,品味这舌尖上奇妙的旋律……)

3.这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你们嘴里的那一瞬间,你们有什么感觉?

小练笔: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我嘴里的那一瞬间,我 。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他们 。

4.展示学生的习作:小作者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5.师引导评议:评价别人的习作,首先要学会欣赏他的闪光点。你们觉得这个片段哪里最闪光?小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还想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四、 拟题——提升写作要求

1.(出示图片)同学们所品尝的这些食品其实就是平常超市出售的一些食品。大家可能吃过,但没有仔细品味过。今天大家不但品出了它们的独特风味,还“品”出了绝妙的作文。

2.看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处处有作文题材。如果你们要把这件事完整地写下来,你们打算给自己的作文拟个什么题目?

3.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根据习作要求,给作文起个新颖别致的题目,然后写下来。

习作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今天这件事完整、清楚地写下来,尽量把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写具体。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新颖有趣的题目。

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节习作指导课遵循课标的理念,活动内容源自生活,活动形式新颖有趣,活动指导多维立体。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直接经验,抒写真情实感。

1.放大镜式的表演、观察,培养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吃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事情,也许正因为这样的事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早已熟视无睹,所以极少有孩子将它们写进作文或日记中。我们的孩子善于写大事,不善于写小事,吃零食这样的生活小事是随意的、短暂的、粗糙的、模糊的,他们更加不会留意。在“观察”这一环节中,教者安排了“尝给别人看”、“看别人尝”的活动,犹如一面放大镜,放大了学生吃零食的表情、动作,并适时点拨、提醒学生怎样观察,要观察什么,这样学生有东西可看,也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的训练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使用,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2.慢镜头式的体验,丰富了内心世界。成功的作文需要好的语言来建构,怎样的语言才称得上是好的语言?我认为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语言,应该来自人的内心世界,来自人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这一环节中,教者将吃零食的过程放慢,引导学生仔细地看、闻、摸、听,最后用心品尝、感悟、回味。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获得了真实而具体、持久而细腻的心理感受。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积淀在脑海中的语言被激活了,自然而然地涌出了许多词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3.掘井式的引导,渗透了写作技巧。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观察到初步体验再到品尝,思路清晰,训练重点突出,活动指导与作文指导始终相依相随,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如掘井一样,围绕一个目标往深处推进,越往深处水越清越甜。整节课中,教者没有一次以直接告知的方式告诉学生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学生却在老师的步步引领下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几次执教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习作都比较成功,多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少了空洞虚假的流水账;多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少了矫情造作的抒情和议论。在谋篇布局方面,学生各有不同,有的按部就班地将三个环节写得很丰满;有的合理取舍,详略得当;有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有的以文题为线索展开叙述;有的在结尾处写出了人生感悟……

篇(5)

选题缘由:

高中生是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也是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可是,有部分同学忽视早餐,应付午餐,进餐随意无规律,特别是有的同学喜欢用零食来代替三餐,还有的同学感到学校餐厅的饭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就去学校外面去买,结果出现闹肚子,呕吐等食物中毒的情况。这表明学生们对饮食安全知识还是很欠缺的,饮食习惯有待纠正,因此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如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必将对身体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教育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

1、了解饮食安全知识,增强饮食安全的意识。

2、了解食用垃圾食品的危害,树立正确健康饮食理念。 教学重点:学习垃圾食品的危害。

教学难点:学会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饮食安全课。《拒绝垃圾食品 安全健康成长》

1、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吃零食吗?

喜欢。

2、我想问问,这位喜欢零食的同学,你平时都喜欢吃的零食都有哪些?

可乐、薯片、干脆面快餐面 、爆米花、话梅话李、膨化小食品 雪糕

3、 你会经常去买这些零食吗?咱们班那位同学是这些零食的忠实粉丝,大家最有发言权,可不可以给老师推荐一位?

可能学生会难为情

我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必难为情,其实吃零食啊,他不完全是一个坏习惯。

你会天天吃这些零食吗?会。(不会。推荐一位比他还经常吃领的同学)

4、出示图片米饭、苦瓜 馒头 萝卜 菠菜 洋葱 大家喜欢这些食物吗?经常吃这些食物吗?

不喜欢

5、把这两组食物分别叫做:零食派、主食派。如果和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食物相比较的话,你更喜欢那种?这些食物的优、劣哪里? 零食派:味道好。对身体不好被人们称为垃圾食品

主食派:营养健康

5、可是人们喜欢把我们同学喜欢这些零食叫做垃圾食品,什么样的食品才叫垃圾食品,你还知道哪些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油炸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 、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加工类食品(主要指肉干,肉松,香肠) 、汽水可乐类食品、 烧烤类食品冷冻甜食类食品(主要指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 话梅蜜饯类类、 冷冻甜食类食品(主要指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方便面。

6、这些食物有你们特喜欢的吗?为什么?

有,原因 好吃

7、为什么这些让我们垂涎三尺的食物味道会那么好吗?

为了提味这些食品中加入大量的香精、糖精、味精。专业名叫做食品添加剂

8、除了这些添加剂你还知道那些食品添加剂?可以举个额例子吗?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可以让学生看一些食物说明上面)可以让食物味美,保鲜。 增白 降低成本

9、其实对我们人体而言,如果食用过量却是有害的,特别是一些商人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工业添加剂,还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谁能举一些食品还有的添加剂对人们产生什么危害?

比如为什么可乐我们会越喝越想喝?有咖啡因,会让人上瘾 上瘾 致癌 肥胖

膨化食品、糖果 色素过量 可能会造成腹泻等症状,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危害很大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摄入过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脏、肝脏的健康

蜜饯、雪糕、糕点以及饼干糖精过量糖精钠经水解后还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

糕点、冰淇淋、饼干配料表“植物黄油”,这其中就含大量反式脂肪酸,过多摄入会损害少年儿童的智力、危害心脏,还会导致不孕。

10、把这些食品叫做垃圾食品除了含有添加剂外,垃圾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盐有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体的需要或承受这种富营养在人体中堆积成为垃圾。导致人们肥胖。

11、这些添加剂、多余的糖、脂肪在人体内导致人会出现暴力倾向。

12这样的食品给人们身体、精神带来危害的毫无疑问的垃圾食品。

13、人们知道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还为什么还要添加?

我们知道商人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有些他们为了利润,会牺牲消费者的利益,还有的商人丧失了道德底线。比如现在社会上其他食品也受到添加剂的威胁。苏丹红、瘦肉精、甲醛涂抹的山药,染色馒头等。这是我们消费者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14、除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他还有哪方面的影响?看

不仅危害营养,身体,而且也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而且会瓦解我们的文化。

15这样的食品你认为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该如何对待

拒绝垃圾食品

(是啊,俗话说“出去毒草,同时还要种上嘉禾”)民以食为天,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作为我们生活的朋友,是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成长更健康?也许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我们也应该不懈努力。

多吃健康的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16、我们不仅选择绿色食品,我们更要选择的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你认为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远离垃圾食品、养成良好的健康的饮食习惯那做到我的健康我做?

回归传统倡导绿色食品

抵制垃圾食品的诱惑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应用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42-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创新与高效。做好数学教学,需要关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

一、重视自主学习,改进应用题教学

教师要积极思考教学策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实施教学。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努力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在讲解应用题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从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中分析相似的解决方法。例1:在讲解“东方小学六年级同学分两个组修补图书。第一组28人,平均每人修补图书15本;第二组22人,一共修补图书280本。全班平均每人修补图书多少本?”列2:“有水果糖5千克,每千克2.4元;奶糖4千克,每千克3.2元;软糖11千克,每千克4.2元。将这些糖混合成什锦糖。这种糖每千克多少元?”这两道题,虽然问题的情境不同,一个是图书问题,一个是糖果问题,但从解题的方法来看,都属于总数量与平均数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理清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了两个问题后,组织学生对比两道数学应用题,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应用题教学

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要做到教学创新,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数学教材内容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材中有更多的图片与情境,这些虽对学生理解应用题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每一项教学资源都发挥出积极的教育作用。在设计教案时,教师灵活利用课本,打破课本自身的结合,调整教学的顺序,让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应用题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往返路程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没必要先给学生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而是先将更加具体与形象的数学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了解自己要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的应用题型进行探究,合作总结解题方法。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后,最终以班级归纳的形式总结解题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数学能力,改进应用题教学

培养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创新应用题教学,教师要重视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将应用题与学生了解的事物相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还能活跃应用题课堂教学氛围。在当代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扮演好教学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多参与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应用题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讲解“张师傅计划加工552个零件,前5天加工零件345个,照这样计算,这批零件还要几天加工完”这一题目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所对应的数量关系,通过画逻辑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解题思路,应对数学学习的抽象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就应用题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实践中了解应用题的形象性,将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合现实生活,改进应用题教学

数学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成为其生活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生活化,于课堂中将数学与真实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走向社会,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从当前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论出发,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例如,在讲解“修整一条水渠,原计划由8人修,每天工作7.5小时,6天完成任务,由于急需灌水,增加了2人,要求4天完成,每天要工作几小时”这一应用题时,题目中的修管道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修管道现场,从实践中取得数据,帮助工人算一算工作时间。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应用题学习的真实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与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机会将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中去。只有做好创新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化学;质疑;有效教学

引言

课标为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中学化学教学唯有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以有效备课和上课为平台,以问题质疑为出发点,将问题质疑渗透到课堂内外,延伸到生活,方能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唤起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有效备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材不是唯一的备课资源,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和学情;既要注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局面,用好“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1.驾驭教材,巧设情境质疑

化学教材总是从人们认识化学世界的一般规律入手,从身边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入手,再到研究物质的微观世界。例如,在导入《CO■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设置情境质疑:一名游客牵着一只狗进入深山里的一个洞穴,他们走到洞穴深处后,狗突然晕倒,而人没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带着这样一个悬念进入课题,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急切寻求答案。当然,创设情境质疑,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适宜性,切忌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盲目进行问题设疑。

2.以问题串形式渐进质疑

例如,课题《铁的性质》设计如下问题串:

(1)通过实验分析,铁容易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2)有学生认为,铁生锈后不需要将铁锈除掉,因为铁锈能保护里面部分的铁不再生锈。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3)如何预防家中的铁质用具生锈?

(4)举例说明熟悉的其它防生锈措施。

这样问题串的设计,从生锈的表面现象到防锈措施的探讨,循循善诱,从课堂实验回到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又回到理论探究,有因有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

1.利用化学实验质疑

化学教材中有关实验部分的教学,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恰当的质疑,可以打开学生心扉,启迪学生主动思考,还有助于形成互动课堂。例如,在进行“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实验中,当银片和铁丝放入CuSO■溶液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银片表面没有铜析出,而铁丝表面有铜析出?从而唤起学生思维,让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

2.利用生活现象质疑

化学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实际教学中,要尽量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展开质疑,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研究“燃烧条件”时,可以从生活情境质疑。“野炊时为什么要将干柴架空?家中的煤炉子为什么留有通风口?堆煤场为什么要经常浇水”等等事例学生耳熟能详,从生活现象质疑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产生较好教学效果。

3.利用认知错觉质疑

例如,讲授“糖类”物质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糖果、葡萄糖、棉花、蔗糖等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些是糖。学生会把棉花排除在外,当教师指出棉花也是糖时,学生会惊奇不已,棉花既不甜又不能吃,还是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4.利用已学知识质疑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时,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知识引发质疑。先和学生共同回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增加,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的实验知识,再提出质疑:“物质的总质量在实验前后相比较到底会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呢?”这样针对性的质疑定会扣动学生的心弦,开启思维活动。

三、主动质疑助力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课堂质疑营造动态课堂

化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讲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善于应对“即兴质疑”,鼓励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意识,尊重学生,让学生将老师当作是学习合作伙伴,愿意同教师一同探究。只有跳出教案预设模式,才能形成动态性“生成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我要”,“我能问”的习惯和勇气。

2.鼓励学生课外质疑创建开放课堂

创建开放课堂,不仅仅是形成师生新型平等的关系,而且鼓励学生将质疑带出课堂,鼓励学生课外开展探究活动,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比如,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可使溶液变红,但一定时间后溶液又褪色了。这个现象在课堂一时难以解释,可以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合作探讨。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学倡导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既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好问”,“勤问”向“善问”转变,又需要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流程上多下功夫,让质疑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和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通过质疑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和化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生成化学之美,成为增强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周慧霞.《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172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