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9: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篇(2)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医师定期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业务科),办公室主任:汤敦华,副主任:王一志、邓晓文。

二、考核机构

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负责本单位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公共卫生、口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医学会负责考核;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中医药学会负责考核。

三、考核对象和时限

(一)考核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二)考核时限: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周期。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由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向考核机构提出进行提前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2010年1月开始启动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20*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近两年内的执业情况进行考核,以后每年对执业注册满两年的医师进行考核,一般从本考核年度的3月开始,至4月底前完成。各考核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报卫生局业务科。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考核还应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进行,测评的具体标准暂由各考核机构自行制定。各考核机构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师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及时报县卫生局备案。我局将在总结各考核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医师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五、考核程序和方式

考核机构于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考核机构审核;对采取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报考核机构复核,考核机构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形式组织进行业务水平测评。

六、执业行为和考核结果记录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将医师执业行为记录(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及《医师定期考核表》及时存入其档案中。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部门给予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定性任务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由医师注册所在机构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到注册机关,注册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考核情况进行审定,并在被考核医师的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至*年*月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印章(由注册机关刻制),同时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如考核不合格,经培训3-6个月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在其《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考核合格”字样印章。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七、要求

篇(3)

关键词:医师 定期 考核 实践 体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印发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内卫发[2011]43号)、《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呼卫字[2012]44号)文件精神,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期圆满完成了第一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一、组织学习沟通,奠定基础

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于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加强对医师执业的管理,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心首先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吃透政策、领会实质、提高认识,为顺利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由于第一次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在文件内容把握不准、单位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中心经常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中国医师协会等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使得一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同时,中心组织一名工作人员到上海参加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两名工作人员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为顺利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组织结构,明确职责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由中心主任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负责中心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结果的审定工作。委员会下设医师定期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由人事科、党委办公室、科教科的负责人和考核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完成后负责将考核结果上报和存档。人事科负责医师考核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及建档;党委办公室负责本中心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组织实施,并将评定结果报人事科;科教科负责医师业务水平测评的组织实施,并将测评结果报人事科;中心各科室成立医师定期考核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师工作成绩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汇总报人事科进行复核。

三、制订方案制度,确定步骤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初稿进行分析讨论,确保方案、制度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反复讨论研究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印发《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医师定期考核的各项程序、实施步骤等,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在考核工作中从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抓起,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及上报的各项表格等方面都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求最便捷、实用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成效地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任务。

四、按照考核规定,落实考核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次提高执业医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标准来衡量。中心医师考核委员会,要求中心各科室组织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时段为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中心参加本周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核共有88人,由本中心负责考核。按照文件要求,参加简易程序考核的有55人,参加一般程序考核的有33人。简易程序考核为本人书写述职报告,包括考核周期内工作成绩、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对参加一般程序的人员进行了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考核。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与此同时,完成了《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录入工作。

五、规范考核管理,提升素质

这次医师定期考核,是对中心所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一次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的检查。考核委员会严格执行考核程序的有关规定,做到了客观、科学、公正、公平、公开。通过此次考核,积累了一些经验,促使各级医务人员增强了责任意识,敬业理念,为更好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后的定期考核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确保医师执业管理达到实效。

参考文献:

篇(4)

医学生实习是从教室走向社会、从书本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过渡环节,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针对医学生在医学知识、临床操作和实习态度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实习带教和管理中,总结相关问题,经验和体会如下:

1 临床实习管理和带教中的问题

1.1 临床实习生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及工作安排上有分歧。一般来说,带教教师总是安排实习生从事临床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例如病历书写、办理出院手续、陪同病人去做相关检查、一般性的临床观察等,但是实习生总是渴望参与手术及诊疗性操作,如胃镜检查、支气管检查等,最好能体验手术一助或二助。

1.2 带教教师的临床工作、科研任务较繁重,容易忽视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有的手术占用工作时间,又要进行临床一般性工作,例如医疗文书的书写,病情观察,抢救等,加上不时出现的医患纠纷,临床诊疗工作及医师自我提高成为工作的重点,临床实习带教往往被放在次要地位,难以兼顾实习教学[1]。

1.3 考研与实习冲突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2]。近十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的难度逐年增大,导致相当多的临床实习生选择考研,考研占用实习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实习质量,影响了实习带教工作的稳定性。

1.4 当前不良的医疗环境对于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形势下,医患关系渐趋紧张,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促使医院和临床带教老师更加重视医疗安全,相对而言对于临床教学的时间精力的投入相应的减少了,甚至有的带教教师认为实习带教工作是一种负担[3]。按照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临床实习教学中发生的医疗差错或者医疗事故主要由教师承担责任,给带教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很多以前实习生可以承担的工作,

1.5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临床实习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年,因为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实习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就业招聘会及面试,占用了大量的实习时间,同时对临床工作的安排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实习的后半阶段,临床实习纪律松弛,出勤率下降,很多情况下,临床实习都达不到要求。相当一部分临床教师在管理上也放松了。

2 临床实习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实习前的思想教育,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认识。强调临床实习的内容与考研、就业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考研的内容很多都是临床实习中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如果不搞好临床实习,有些考研题是做不出来的,光靠死记硬背得不了高分;就业后大多数学生就要从事临床工作,没有好好实习,工作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很难适应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和教育,临床实习的过程就是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2.2 加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实习生和相应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对实习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例如医德医风,医疗文书的书写,考勤、技能操作、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相关考试,促使实习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4]。并且,在考核的时候,尽量使用历年考研真题和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容易获得实习生的欢迎和认同,同时,对于那些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实习生,这种考核有了一种模拟考试的氛围。

2.3 实习前务必组织学生集中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就是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依法执业思想。结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让实习生充分了解临床诊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等法律问题,明确实习生的权利义务。特别强调,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习生不得单独执行诊疗措施,实习生有了问题一定要及时报告带教老师。

2.4 改进实习带教工作的方式和相关内容。当前,就业形势和实习生考研的压力日益增大,实习带教老师必须正视这些现实,不能盲目压制实习生的考研和求职愿望,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实习带教中,实习带教老师可以把历年的考研真题作为带教内容,真正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实习生备战考研。就业后必须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是所有实习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实习带教老师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贯彻,必然得到实习生的衷心欢迎,并且对学生将来的从医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承华,林良辉,苏鉴宁. 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1,11(8):126~127.

[2] 李萍,任佰玲,王德斌.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与考研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 安徽医学,2011,32(4):531-533.

篇(5)

一、我院是持有国家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并且符合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设置标准。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妇产科临床医务人员,都具有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书,都经过计划生育专业的正规培训上岗,并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国家有关护士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管理的规定。

二、我院自××年以来从未进行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并且严格将计划生育手术控制在上环术、取环术及人流术,未发生过超范围的计划生育手术行为。而且在计划生育手术方面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三、我院在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坚持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且手术室及器械消毒严格,各项指标全都合格,保证了受术者的安全。

四、在病历书写方面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达到了档案室存档的标准。

篇(6)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8-02

美国人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首次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也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1]。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标准化病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的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等[2]。我国自1993年开始,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协会的援助下,在联合培养了第一批标准化病人之后,标准化病人便被开始运用于医学和护理课堂及临床教育,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的状况,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并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3]。

一、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教学资源缺乏。从1997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教学医院病床数却增加不多,造成每个学生管的病人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下降。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4]。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医师的执业走向法制化,但该法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得医学生不能合法地进行医疗操作。此外,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使得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透明,执业医师为避免因医疗操作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均由执业医师亲自完成,导致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拒绝医学生为其进行医疗操作,这也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标准化病人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1.系统问诊。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学是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完成的[5]。正常问诊教学训练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两方面[5]。问诊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标准化病人仿真不同主诉的成人、儿科病例,当学生询问时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和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及家族史[5]。问诊技巧包括问诊的组织结构、时间顺序、过渡语言、问诊进度等[5]。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评估与反馈指导,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问诊的技巧,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如: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使用过渡性语言、如何安慰病人、如何更好地获取病史资料等[6]。

2.全身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接受学生全身体格检查,应做到被动顺从、恒定一致,绝不可给以任何暗示或不合作[5]。在体格检查完毕后,标准化病人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在体格检查训练中,标准化病人指导学生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如自我介绍,体格检查前当着病人的面洗手、暖手,在体格检查中关心、体谅病人等。

3.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在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的训练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对学生的每一个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步骤、顺序、手法暗记在心,一旦训练完毕,迅速填写评估表,对学生的查体技巧、交流沟通、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和指导[7]。

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教学中的优点

1.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足的机会锻炼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能力,并及时得到评价和提高,学生面对的是标准化病人,不涉及伦理问题,学生可以更专注于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而不必担心医患关系的问题[8]。

2.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9]。

四、标准化病人的局限性

1.标准化病人虽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模拟出一些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但不能模拟出所有学科和所有病种的症状或体征。比如呼吸困难可以模拟,可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的紫绀和三凹征等体征却很难模拟;再如肝肿大、水肿也很难模拟[10]。

2.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而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不典型的患者,学生从中获得的临床经验很有限。

3.标准化病人要经过专人招募与培训,要付给一定的报酬,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医学教育投入上经费有限,使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经费压力较大,面临财力和投入的问题,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带来了困难[11]。

参考文献:

[1]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2]赵峻,陈未,叶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3]刘霖,沈洁,叶旭春,等.“标准化病人”考试方式优化策略探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47-348.

[4]韦思明,戴玉英,蒋建平,等.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88-90.

[5]杨耀防,涂明华,占永平.标准化病人技术与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3-25.

[6]吴丽萍,张建军.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7]唐红梅,邹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610-611.

[8]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7(12):140-142.

[9]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10]陆玉莹.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90-91.

篇(7)

时光飞逝,在一年多的见习期里,我在院领导的关怀教育下、在科主任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从一个医学生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医生这个新的角色,并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成为真正的临床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我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高。

一、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见习期内,能自觉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恪守本专业的道德规范,态度端正,吃苦耐劳,能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并且作为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团组织的集体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发挥团员拼搏奋进的精神及年轻人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科室坚实的年轻后备力量。

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在见习期里,我从一个只有理论知识的医学生,转变成为一个能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的医生,在领导的细心指导下,通过产科、妇科的轮转学习,已经能熟悉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和妇产科急症的处理原则,产科的产程进展观察处理等妇产科医师应该掌握的临床知识,并参加了广州市计划生育技术及助产技术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同时已能独立进行妇产科常见的各项操作,以及在上级医师带领下进行妇产科的各类手术,如剖宫产、输卵管切除、结扎等手术。藉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会,通过在儿科及b超室的轮转,更深的了解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及b超诊断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认真参与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努力掌握国内本学科先进知识和技术发展动态,并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与加强与年轻医生的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遇到问题,能认真的向上级医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水平,同时,将实际临床问题与理论知识关联,结合实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的学习。同时,今年我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了复习与梳理,参加并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