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区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区教育

篇(1)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模式 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63-01

社区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社区教育会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社区教育的模式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社区教育既有国外的模式,又有国内的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要充分的借鉴先进的社区教育模式,为我所用。

模式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普通心理学中,模式是指外界事物储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在社会学中,模式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因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一般来讲,社区教育模式具有下面四层涵义:

第一、社区教育模式的再现性。社区教育模式是对社区教育现实的一种抽象,社区教育模式再现社区教育现实又能够指导社区教育实践。

第二、社区教育模式的简约化。模式是一种有意的简化描述。社区教育模式主要是对社区教育结构或过程的主要构成以及这些构成的相互关系的提示,并以简约化方式反映社区教育运行的规律性。

第三、社区教育模式的可模仿性(或称可重复操作性)。模式是某种事物或过程的标准形式,是人们可以模仿的规范化的行为序列。社区教育模式是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

第四、社区教育模式的本土化。社区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它是以特定地域的社区教育为依托,只有建立在本区域内现实的社区教育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或功能。因此,每一个社区的环境是不同的,社区教育模式并不能照搬或抄袭。

所以,我们研究和建立模式的目的是要把某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或情景,在深刻理解或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归纳后总结并掌握其规律,成为简单明了的方法从而供人们学习和借鉴。

一般来讲,社区教育模式是指意在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加强社区整合力、向心力、自治力的社区各级各类教育的统合、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它是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总和。可以看出,社区教育模式是反映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结构、功能、层次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标准样本。社区教育模式一经形成,使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人们可以依照它去实践、去“克隆”。社区教育模式还具有动态发展性,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对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原有模式会更加充实和完善,进而总结、创造出新的模式。从内涵上看,社区教育是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市民富裕对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或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利用和盘活社区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社区教育的开展还要受到社区的地域位置、社区内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要素以及社区状况、社区特色的影响与制约,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社区教育发展处在不平衡状态,又使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我国正在开展的社区教育实验,其实质就是通过实验,研究和探索现有社区教育实践,最终归纳、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模式,从而产生模式效应和价值。不过,建立一个模式受众多因素的制约。社区教育的模式,其制约因素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社会性、开放性,社区教育是错综繁杂多因素交叉组成的社会活动,往往难以精确刻画,一般只能从多因素中选择主因素,分类建立社区教育模式。由于理解的角度、分类的原则、衡量的标准等不同,社区教育的模式也往往会呈现多样性。

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我们从分析制约和影响社区教育模式的相关因素看,除了一般模式应具有的特点,还可以看到社区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

一是社区教育模式发展的多样性。这是由于社区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每个社区发展目标的多样化以及社区教育形成、发展环境的多元化,必然使社区教育出现多种多样的有效的成功模式。

二是社区教育模式发展的整体性。社区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社区教育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而自身又是外部为社区服务、内部自我循环的子系统。我们知道,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社区教育必须建构成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整体结构。不论是社区中的各类群体对教育需求的差异,还是社区发展各个阶段对教育需求的变化,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整体相关的。

三是社区教育模式发展的动态性。我们知道,不仅时代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创新性,而且每个社区的发展也具有非均衡性,因此,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模式其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反馈调整、不断变换之中,它是开放的、发展的和进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和僵化的。

四是社区教育模式发展的交叉性。由于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内每一个人的社会活动,则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价值取向;由于社会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模式也相应地会呈现多重性,由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使社区内居民异质化越来越明显,这要求社区教育模式相应“个性化”。由此可见,社区教育模式大多都是非单一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

研究和建立社区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社区教育的发展,研究社区教育模式,其意义既深刻又深远。通过研究社区教育模式,从而寻求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和适合于当地当时实际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总之,研究和建立社区教育模式,最终是为了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2)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社区服务,这项服务的资费由人民政府提供,并提供指导方案,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很多社区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概念。在新的环境下,社区工作产生了很多新的任务和相关问题,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化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原来的社区工作机制。而社区工作如何继续开展下去,对于社区建设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这里就要理清社区工作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一、社区工作和社区教育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社区工作和社区发展的概念来源于二战之后,联合国发表的关于社区发展的文献,文献中推动各国使用社区工作的方式,让居民加入到社区国家建设中来,在这之后,社区的发展被全世界所重视。不过很多欧美国家还把社区发展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事情,将社会工作方法解释为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并以此让居民参与进社区的服务活动中,来推进社区的整合。在英国,有很多地方采用社区工作的概念,将社区发展计划的方法来管理社区工作;在美国社区发展的概念被社区组织所替代,工作目标定为社区的联系和统筹。所以在综合意义上来说,社区的发展、工作、组织中的概念是相类似的,均是以调动社区的力量来进行社区面貌的改变以及社区工作的整合,这其中有社区里居民的服务和发动,也有社区改善的相关计划和协调,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所以,可以将这些全都归类到社区工作之中。

社区教育来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国际所公认。对于社区教育的定义,有多种多样的结果,不过目的都是为了社区的发展或者是维持社区工作的稳定,将社区的力量和教育资源利用起来,来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进行激励,以此来提升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质。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社区教育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使社区能够更好的发展,让居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建立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育体系,这不仅仅为社区工作的执行方法,也构成了教育系统的重点组织。社区教育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教育化的进步。

二、社区工作和社区教育之间的配合问题

社区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社区教育,其教育体系并不多见。我国在推进社区工作的时候,要对社区教育的特殊性进行特别对待。社区教育是面向全部居民来开展的,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徐亚对居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教育。体制上的组织管理问题,要这对每个社区不同的环境进行设置,选择教育的形式时,要灵活的根据社区工作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序进行。

我国的社区工作 主要依靠人民政府进行相关指导和资助,一般社区里工作的管理机构都是政府直接委任的,比如街道办事处。而在西方,社区工作主要由民间的团体自发承担相关费用。社区工作由政府牵头,对于日常工作的执行非常有利,制定方针的时候不容易和政府产生冲突,可以归为政府行为,社区工作也可以借用到社区教育的力量。我国的社区教育此案在存在很多个不同的模式,其中很多还是居民自发组成的行为,还没有集体的管束,在责任划分和工作界限上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社区教育现在还属于民间团体活动,没有统一的资源调动机制,在组织形式和检查落实方面没有很好的规范,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象。所以说,应该将社区教育放在社区工作的范围中,当做重要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应该快速构建出正式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并考虑到各个社区之间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社区教育的领导进行规范和确定,给社区教育派发具体的任务,将社区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利用起来,创建社区发展所需的环境和相关条件,与此同时对社区工作进行高频率的宣传通知,带动居民积极地参与进社区教育中,当地领导对社区教育进行积极地监督和检查。努力建设处强力的社区教育队伍,来对社区教育进行落实。

三、社区教育工作原则

对于我国来说,社区教育还属于新型的教育体系,把社区情况作为背景,树立促进社区的建设发展的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和一般的教育体系差别很大,有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所以也就不能对原有教育方法进行套用。社区教育要发挥出整体的作用,要能够探索出社区教育的规律,并对社区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以后社区教育会广泛地开展,应该着重研究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相关问题。我国现在的社区教育在实践和理论上值得探究,其工作原则具体体现的方式方法如下:

(一)预测性原则

相比与普通教育,社区教育为了满足社区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对社区的资源和人才进行安排,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来为社区培养出需要的人才,这是社区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预测过程中了解到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社区教育进行大的规划,安排出社区教育一系列的实施、管理、评价、还有在内容方面和相关方法的规定制度。

(二)启发性原则

由于进行社区教育时,教育对象为成年人,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学历和个人能力,所以应该结合不同个体进行特殊的启发性教育,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调动起每个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启发性教育能够有效推广知识经验,也能够发挥出积极地规范性作用。这里需要进行有吸引性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来顺利进行社区居民的教育工作。

(三)辅导性原则

社区教育在教育定位上不属于基础教育,也不属于专业教育,社区教育只要是为了解决社区工作的问题,对居民进行 思想、生活方面的辅导式教育,要适当的采用一些暗示、诱导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要让居民能在自愿的状态下对知识欣然接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社区教育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社区;社区教育;本质

作者简介:邵晓枫(1967-),女,重庆永川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36-0065-07

社区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当代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方三十年,还是一种年轻的教育形式,对于社区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学者们众说纷纭。而社区教育本质问题乃是研究一切社区教育问题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在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本质的探讨作比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思考社区教育的本质问题。

一、近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本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结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本质的各种相关研究,发现人们的理解并不统一,有的观点甚至相左,这些争议主要有:1.社区教育本质是影响社区成员身心发展还是促进社区发展之争。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社区教育的目的是要影响社区成员身心发展,是“指政府对社区居民实施的一种文化服务,以及居民个人需求与发展的一种学习型活动。”[1]但也有人认为,社区教育是侧重于满足社区发展需要、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总和[2];2.社区教育是否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的统称之争。厉以贤把社区教育视为是一种大教育,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的统称[3],黄焕山等也认为,“社区教育是对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4]但一些人认为社区教育并不是社区与教育的简单相加[5]。还有人提出社区教育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的社会教育”[6];3.社区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活动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活动之争。吴遵民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特点应是由地区居民自发产生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7]。与之相反的观点是认为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引导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内容广泛的全民性教育活动[8];4.社区教育的本质是否是社区性之争。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在实质上“是把地缘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具体社会关系结构当作影响和教化个体的主体。”[9]强调了社区性因素。有人则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社区生活、社会发展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社区性。社区教育的社区性仅仅是外延上的空间范围规定性,而非内涵本质的规定性,如果把社区性当成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则容易造成社区教育工作的模糊泛化[10]。

除了以上有争议的观点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了自己有关社区教育本质的观点,主要有:1.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统一,或称教育社会一体化[11];2.认为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利用社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等一切因素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活动[12]。即强调了社区教育本质上是在社区范围内的一种教育活动;3.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以社区发展为本和以社区人力开发为本,二者的辩证统一是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13];4.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社区学习化[14];5.认为社区教育把教育与生活需要结为一体,生活性是其本质特性[15];6.认为社区教育本质是多层面的: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的全民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发展的集合体,是大教育大文化的融合[16]。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本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虽然人们对社区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还存在着不少有争议的观点,但这种争论本身是有益的,有利于促进对社区教育本质进行多维的、辩证的、全面的、深入的思考。同时,在对社区教育本质的探讨中,人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如提出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观点,使人们从80年代中期的把社区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的观点转向把社区教育视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成人教育与青少年教育统一的观点;提出社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促进社区成员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观点符合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的本质属性;提出社区教育本质特点应是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的观点,揭示了社区教育最深刻的本质,也代表着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认为社区教育具有社区性的观点,有利于区分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认为社区教育本质是多层面的观点有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社区教育的本质。当然,在对社区教育本质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不少研究停留在只是提出观点但缺乏深入思考和论述的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同时,所提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商榷。如认为社区教育本质是满足社区需要的观点是比较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认为社区教育本质特点是自上而下的观点虽然反映了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但却并未揭示社区教育的本质;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点忽略了地域性,把社区教育等同于社会教育;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社区学习化的观点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相混淆了;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特性是生活性的观点则也只看到了所有教育都具有的这一特点,却并不能把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区分。

篇(4)

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和探讨,首先要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对于社区教育基本内涵的认识,绝大多数理论工作者的意见比较一致,就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本区域人口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而对于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则是仁智互见,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了思考和归纳。

一、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社区教育具有目的性、区域性、自主性和广泛性四个基本特征。

1.目的性,即指社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社区民众作为社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其自发学习、接受教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这一新型的教育活动在政府有关部门机构的重视、支持下,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来推进,社区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更得以突显。"+区域性,即指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社区教育每一个区域都会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人文环境、历史传统,人口构成、资源状况等等。

2.自主性,即指社区民众参与社区教育是自愿的而非被强制的。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可以充分体现教育对象自己意愿的自由选择的公益性质的教育活动。社区民众可以通过自我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追求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

3.广泛性,即指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为满足社区民众的不同需求而丰富多样。社区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服从于教育对象的需求,而社区内各类人群对教育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就业状况、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文化基础,都可能使其在参与社区教育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期望。

二、分类指导是社区教育的客观需要

1.分类指导是面对社区教育的目的性特征,适应教育目标差异的需要。在具体阶段上,社区教育主客体对目标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有重在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技能,丰富谋生手段,增强管理能力,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有重在政治功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促进社区的社会发展和巩固提供保障;有重在文化功能,提高社区民众的素质以及价值观念创业意识,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全面发展。实现这些不同的社区教育目标,要分类指导采用不同教育定式完成。

2.-分类指导是面对社区教育的区域性特征,适应教育资源差异的需要。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客观存在,这种差异反应在社区教育上,就凸现出不同区域之间社区教育资源的差异。开展社区教育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既不能超出当地经济条件所能提供的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的能力,也不能过度超过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应做到针对不同区域的社区进行分类指导,以实现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分类指导是面对社区教育的自主性特征,适应教育需求差异的需要。社区教育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社区民众愿不愿意接受教育,接受什么类型的教育,接受多长时间的教育,都由教育对象自己决定。相对贫困区域的民众更希望能接受增加经济收入的劳动技能教育培训,而相对发达区域的民众则可能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更加期望。同样是发达区域,而民众的选择意识也今非昔比,社区教育必须适应民众不同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分类指导是面对社区教育的广泛性特征,适应教育内容差异的需要。社区民众不同的需求差异,必然对社区教育的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社区民众的学习要求越来越多,社区教育应该积极主动地顺应这种趋势,深入研究不同民众的不同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调整设置,用更丰富的教育内容来适应。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社区民众步入社会生活,从事各种实业活动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三、社区教育分类指导的基本要求

1.在教育目标上分类指导,要选择初级目标还是高级目标。社区教育是反映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教育。首先是增强生存能力的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其次是休闲兴趣教育,提升文化精神。因此,社区教育的初级目标,要为社区民众增强产业经济效益,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服务;社区教育的高级目标,则应确立建设学习型社区并进而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打下基础。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时期,社区教育的目标要区分情况分步实施。

2.在管理机制上分类指导,要选择政府主导还是市场运作。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民众自发的学习需求不广泛不强烈,即使有学习需求但社区本身囿于各种条件限制也无法满足。在这类区域,社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来组织实施。应当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权威部门,来统一协调社区各种因素和力量,以保障足够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和法规的落实。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服务于社区全体民众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而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社区,社区民众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支付教育费用的实力,他们的从业经历增强了其对教育的需求愿望,而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具有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条件和实力,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社区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可以还原社区教育的本质,突出宏观管理职能,推进社区教育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3.在教育内容上分类指导,要选择功利性教育还是非功利性教育。社区教育的内容应该密切联系城乡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民众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城乡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社区教育的内容要更加突出功利性教育,即教育活动与学习者自身现在及将来的职业生活及经济利益紧密相关,使教育活动更具有经济性的性质。对社区民众进行职业技能等劳动致富技术教育,有利于更加直接地提高民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社区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加突出非功利性教育,即教育活动与提高人的精神素养相关联,与学习者自身的业余爱好的提高相关联,因此从事于余暇生活的学习及参加业余的休闲教育等。

篇(5)

【关键词】社区音乐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原来的“居委会”已经逐渐被“社区”这一新词取代,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的定义是指包含着那些具有一个或更多共同性要素以及在同一区域里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社区内包含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上存在巨大差异,也有着不同的音乐活动需求,如何解决这种差异,满足人民群众在音乐活动中形色各异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社区音乐教育应让每个人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的乐趣,进而陶冶人的情操,以达到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

社区文化作为社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意识的交流之内。社区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因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社会效应,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对社区居民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为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例如有社区音乐知识竞赛、社区小型合唱团和社区戏曲票友会等。这些丰富的社区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能够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各种音乐协会和票友俱乐部中来,使社区居民充分提高了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参与度。

其次社区音乐教育对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人们能够广泛参与音乐体验和接受音乐教育,满足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社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群众性教育,它既着眼于社区成员美德的完善,又服务于社区成员才能的提高。

最后社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音乐教育对人与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社区音乐教育的功能所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效应,主要表现为社区内受教育者个体经音乐艺术的陶冶而导致的社区内其他居民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群体行为,并且社区音乐教育客观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最终促进社区文明的发展进步与社会和谐。

二、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社区音乐教育的特点是随意性和不固定性,参与者不分年龄、职业、阶层、信仰、名族,只要爱好音乐,就可以参与到社区音乐中,从中汲取精神上的快乐。社区音乐教育的组织结构形式多样,有政府的群众艺术机构,如地方群艺馆,也有私人设立的艺术培训机构,还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音乐团体。政府下设的各类事业性群艺馆等单位和社区教育单位是从事社区音乐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办学主体。各种形式的非公性质的艺术类培训机构是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自发组织的艺术团体和临时活动为社区音乐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形式来看,社区音乐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整体提高,主要表现为:

1.社区音乐的参与者年龄层较为单一

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其它年龄层次的参与者只能占到很少一部分比例。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休以后, 相对其他年龄层次的社区人员来说,时间非常充足,通过参加社区音乐活动,能有效的缓解因退休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2.社区音乐教育者素质整体不高

大多数社区音乐教学者音乐素养整体上不高,不够专业。教学者的音乐专业素质过低,这一点直接导致了整个社区音乐素质不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

3.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尚未达到科学与规范的程度,多为爱好文艺者的自发活动,而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文件并不多,也没有详细具体的准则与规范措施。这就导致了一些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不能按照人们所希望的那样顺利的开展,或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引起民事纠纷。

4.社区音乐活动资金短缺

社会是个经济的社会,各种社会活动的开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很多社区音乐活动都受到资金的制约,向参与者收取经费,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何筹措资金也是影响社区音乐教育的一个难题。

三、对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一点想法

1.政府扶持为保障,其他社会资金以推动

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与推动。国家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出有利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推动精神文明进步的政策方针,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各界力量,在经济上予以扶持,情感上给予关怀。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统一的立场和联动机制,协调工作,管理和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大力改善活动社区内的文化使用场地,建立音乐活动中心,切实提升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心的服务能力,便于百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2.以专业人员提升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一般不是专业音乐人才,所以专业音乐人才的加入就成了提高社区音乐教育水平,发展社区音乐的有效手段。建立鼓励措施,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集体智慧,挖掘不同居民的潜在资源。让更多的音乐专业院校的师生充当社区音乐教育的志愿者,帮助其他社区音乐工作者,这样不仅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专业音乐人才不仅可以在技能上使得社区音乐水平得以提高,一些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可以进行新颖的教授方法和组织手段,使社区人群接受更多的教育方式。

3.家庭参与为点,带动社区面的参与

由于我国社区发展不尽完善,大部分社区音乐发展还是以家庭个人为主,家庭作为社区中的小团体,是社区活动的重要参与对象。对社区音乐教育来说,家庭的集体参与即是对这一活动的高度认同,同时,共同参与同一社区活动也是家人间增进交流,培养亲情的好时机。即使有些家庭不能做到共同参与,但是依然可以具备这样一种家庭参与的意识,对家人所参与的社区音乐活动予以支持和鼓励。社区内的居民是社区音乐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因此,社区建设的所有层面都必须依靠社区并取得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和理解,这样,社区音乐教育的建设才能真正成为社区内居民需要和喜爱的事业。

篇(6)

保健娱乐只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此,必须要大力宣传社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属性,纠正对其错误的认识。三是转变社区老年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的观念。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益结合,具有非正规的特性。当前推进老年教育社区化,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弥补学校老年教育在办学规模、受众范围局限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的不足。因此,必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大力推动社区老年教育。

二、优化办学外部环境,提高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党委和行政对办学的主导作用,也就是企业党政领导、党政职能部门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社会各方面对老年大学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我认为,从老年大学发展的现状来说,办学外部环境对于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至关重要。行政主导的作用是基础条件,没有党委和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很难办好老年大学。因为企业的老年教育不同于地方,弹性较大,没有强硬的约束。如果领导重视且经济效益好,老年大学就能办好。但是办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年教育不仅需要办、而且特别需要办好。因为老干部的主体已经由过去的离休干部为主转为以退休人员为主,企业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改制破产的不断实施,退休年龄越来越年轻,离退休老同志已经成为社区的主力军。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他们进行二次就业几乎没有可能,在家又无事可做,老年人再学习就显得特别需要。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大学、社区活动等,增长知识和技艺、促进身心健康、充实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机制,形成社区老年教育联动发展的局面

针对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各级党委、行政部门要根据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理顺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划分职能界限,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一是建立或明确统一协调的社区老年教育组织机构或体系。可以明确党委行政的主要或分管领导作为牵头负责人,理顺和整合各部门职能,建立社区老年教育领导和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内推进老年教育社区化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推动社区各项老年教育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二是形成社区老年教育的统一发展规划。目前社区在开展老年教育方面之所以无序以及难以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主要在于当前老年教育社区化的推进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要求。因此,各区域应该在社区老年教育领导或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展开调查研究,摸清各自辖区内社区老年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行动规划,作为指导老年教育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的蓝图。三是建立社区老年教育统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各相关单位的考核,推动各项老年教育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四是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效率。各社区要着眼自身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形成稳定的师资保障。

四、整合资源,大力营造共建共享的教学环境

篇(7)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