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联专业课程可构建成四个课程集群,即“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集群,“通信软件设计与实现”课程集群,“信息与信号处理”课程集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集群,做到每个课程集群内橫成层次,纵成序列。通过课程集群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不断涌现,特别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大范围杂交愈加频繁,传统上孤立、分裂的学科正在更高层次上走向综合化和整体化。高校陈旧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1]。课程集群是将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群。近年来,很多学校进行了课程集群建设,但其效果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将课程集群理解为相关课程的简单集合,课程集群内部缺乏条理和层级,合而不和;二是课程集群缺乏相应的整合型实验或实训课程,导致学生仍然只是学到了支离破碎的知识,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缺乏对应课程集群的实践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围绕“层次化”培养思路和“工程化”教育理念,探讨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集群建设的思路。
一、以层次化培养思路构建课程结构框架
在每个课程集群内,各门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遵循从易到难,从知识到技能的规律来构建课程集群的课程结构框架。否则,集群内的课程将会层次不清、功能不明,课程集群将成为相关课程简单的堆积。基于“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专业学习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及创新教育4个层次。
(一)通识教育层通识教育层包括人文科学、文化素质,体育健康,数学、物理、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等。
(二)专业教育层专业教育层包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对应的实验、实训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基本实践能力,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三)能力培养层能力培养层包括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的。能力培养层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教育层创新教育层包括理论及实践教学中的创新环节、学术与科研活动。每个专业课程集群内都有专业教育层、能力培养层和创新教育层,做到每个课程集群都能自成体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以工程化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结构框架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应树立“工程化”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工程研究、设计、制造、施工等一系列的综合创造和创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2-3]。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按照知识体系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的。而在实际工程开发中,开发人员是以“设计———仿真———试做———调试”的路线来进行研发工作的。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学过程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的课程系统结构已经不适合“工程化”的教育理念。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在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后,才能熟悉和掌握职业活动的技术路线。因此,在课程集群内部课程结构框架构建中,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突破以知识为本文的课程结构构建思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程项目为主题的课程结构框架。在宏观课程结构采取建构模式,中观课程结构采取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微观课程结构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的项目课程为主。所构建的课程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综合了“层次化”培养思路和“工程化”教育理念。首先,课程体系以知识模块课程为起始,配合以对应多门知识模块课程的综合基础实践课程。通过知识模块课程的学习,奠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随后,通过能力模块课程及对应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最后,每个课程集群以一门校外工程化实训课程为结束,让学生了解熟悉职业过程,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通信工程专业课程集群建设
基于上述思路,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联专业课程构建成四个课程集群,即“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集群,“通信软件设计与实现”课程集群,“信息与信号处理”课程集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集群,如图2所示:
四、课程集群化建设的制度探讨
在构建好课程集群后,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课程集群负责人的选拔和日常管理每个课程集群都应该配备一个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集群负责人,在日常教学管理、教研教改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专业建设的负责人为系主任或者教研室主任。但一个专业内部往往有多个学科方向,彼此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特性。很难有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包含整个专业体系。而将学科建设的责任部分划归给课程集群负责人后,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科建设和教研教改任务[4]。
(2)课程集群的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工程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对应的实践实训平台来支撑。“工程化”实践实训平台是以“设计———仿真———试做———调试”为主线构建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程一个实验室的构建方案,逼真模拟实际工程开发过程,探索全新的工程化实践实训平台的构建。未来的实践实训平台,可能是一个小型化的工厂或者一个小型化的研发中心[85。同时,要与企业联合构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鼓励教师与科技人员承接大型的工程项目,一方面使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应用于企业界和工程界,另一方面能培养一支具有“工程化”能力和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科研工作反过来促进“工程化”教学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吴添祖,鲍健强.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23-29.
[3]王传忠,杨玉春,何秀兰,等.工程化:高等工程教育的战略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23):122-124.
[4]张伟娟,邓翠华.课程负责人制与课程建设刍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3.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601-02
湖南城市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创建并开始招生,2010年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本科专业合格评估。一直以来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招生录取分数逐年递增,目前学校通信工程专业共有在校学生约300人左右。在专业发展之初,通信教研室就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随着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的日趋多样化,需要我们制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应对这种形式[1]。培养方案应该适应于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迎合社会对通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1 培养方案
为了结合“能力培养及应用型人才”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学校的“建设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指导方针,制订科学务实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工程教研室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分别针对“考研学生”、“就业学生”、“公司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不同的人群,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商讨和咨询,召开了多次专业建设专题会议。比较全面地调研了信息网络与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及通信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趋势,整理了近50多条建设意见,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订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现代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各种通信信号的处理,了解通信工程方面的新发展和新技术;接受通信工程基本素质训练,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英语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通信产品和通信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等工程应用的相关工作。
1.2 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规范”知识体系的要求[2],根据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教研室制定了以通信工程理论为基础、网络信息工程为背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构建了新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后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为: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论与编码等;特色课程有:通信新技术、C++、Java 、物联网技术、Android程序开发等,同时提供相应的工程实践训练。
结合“能力培养和应用型人才“这条主线,我们把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分成了两个分支专业方向,即“移动互联”方向“宽带数字通信”方向。前者偏向于培养对宽带数字通信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后者偏向于培养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两个方向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大一和大二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基本不变,在大三时再根据学生的自身基础、兴趣爱好、动手能力高低选择其中之一。这样将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灵活的应对市场对通信人才的多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制定的第三学年的两个方向的主要课程计划如表1。
2 实验实践教学机制优化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应着眼于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习实训方式的转变以及专业技能考核方式的修改都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2.1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重点是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往的实验教学是根据课表安排上课,由老师全程演示指导,学生的依赖性大,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思。改为开放实验室环境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这样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创新意思。此外,我们积极组织和培训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省大学生创新性科技项目的申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在长沙达内培训公司、长沙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子研究所,广州讯联实业通信工程公司湖南分公司等地建立了实习、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从大三开始就按照教学计划到上述企业进行实习。在制定实习计划期间,我们依据新的培养方案与实习企业探讨、制订更加符合市场用人需求的实习方案,从而使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用人企业进行通信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将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更快的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也为工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引入“以证书代替学分”的专业技能考核机制
2012年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已经挂牌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授权的“国家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点,各项硬件、软件设施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都已到位。2013年6月已经成功组织了第一次考试,取得了效果良好的效果。以该考点的成立为契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毕业学位证+专业技能证”相结合的模式,由于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认证通过需要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该认证的考核,认证通过的学生以该证可以代替数门课程的学分,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基础“。同时,在实习单位做的项目的延伸和完善,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通过这种模式,将极大的增加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也为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提供较强的竞争能力。
3 结束语
文章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了新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了专业方向,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并对实践教学作了改革研究。新方案的提出,对学校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型通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查志琴.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1).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通信类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已近10个年头,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200多所[1],已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网络工程专业仍属于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育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080613W);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或公认的指导性办学计划。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报告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置通信类系列课程进行探讨。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技术不断地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并在社会对各类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下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2]。本文将它的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分为4大方面的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类课程涵盖电工、电子电路、数字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通信器件和网络设备等IT产品能力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网络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网络
工程专业主要起源于计算机专业,而且网络和通信设备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计算机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类系列课程,它和网络类系列课程一起构成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
图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类和网络类系列课程是最能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系统研发、规划、部署、集成、管理、安全防护等技术的重要课程,也是关系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是否能最终满足现代各类IT企业对网络人才要求的关键。目前,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两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深浅和宽窄的选定,这与各院校在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有关。
2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异同点
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同属于网络与通信领域,同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开设的课程类似。例如,大多院校的两类专业均开设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数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两者都强调动手及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两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因此,在通信类课程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网络工程专业应着重考虑两者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如下:
1) 在专业定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偏重于信号编码、信息的发送、传输和处理以及通信设备、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则关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组网工程的设计、规划、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内容深浅和学时安排上,两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作明显区分。
2) 在数理基础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关注信号的变换、传输、处理、检测及编码,其特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及编码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研发、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和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而网络工程专业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图论、进程代数、排队论、Petri网、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知识领域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协议设计、网络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
3) 从网络体系结构方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更注重于学习和研究IP层以下的底层支撑通信网的协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通常开设通信电子线路或高频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等网络工程专业不开或涉及较浅的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注重IP层以上的网络高层协议及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涉及的课程有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Internet技术[3]等通信工程专业涉及较少的课程。可以说,通信工程专业通常着重于电信或广电等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而网络工程专业则相对偏重于互联网、企业网、专用网、IP网以及接入网络的开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以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教学为重点,以满足网络类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目标,而将复杂的电磁或信号处理等理论分析内容加以精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现专业特色。
4)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偏重点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专业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作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内容。而网络工程专业关注的课程内容有组网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或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网络管理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4]。这也说明了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走向的工作岗位有所不同。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应与课程教学一样有所侧重。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也相对集中、稳定和成熟(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是个新兴且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较新,工程性也相对较强,不但涉及网络设备或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还涉及网络系统的集成、运营、管理、测试、性能分析、安全等技术内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计好自己的通信类课程体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适应面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通信类系列课程的设置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两个专业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应对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够用和满足网络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为原则,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熟悉现代各种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为要求,以通信类课程能否支撑网络类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衡量准则。
3.1通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基础课方面,可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数据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其中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应涵盖信号与系统的大部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内容。其主要知识单元应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离散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MATLAB实现等内容。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主要简化了模拟通信原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应涵盖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噪声、信道和性能指标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同步等主要知识单元。另外,还可在这两门课程中适当增加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方面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各高校特点及目标定位来设置两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3.2通信类专业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常见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宽带IP网络、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各种接入网等)的基本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组网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今后无论是进行核心网络还是接入网络、有线网路还是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还是IP网络的规划、设计、
运营和软硬件开发,都能具备足够的通信知识背景,并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说到具体内容,可开设现代通信网络(可涵盖数字程控交换网、光纤通信网、宽带IP网络、智能网、NGN网等),无线通信与网络(可涵盖无线通信和无线信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移动通信网、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接入网技术(可涵盖以太接入、xDSL网、HFC网、各种无线接入网)等3门左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通信工程专业可能侧重的内容)。如何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选定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各高校可灵活掌握,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物联网等新的通信技术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横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虽然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它与通信工程专业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通信类专业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如何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取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类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给出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通信类系列课程的想法和建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羽刚,徐明. 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60-61.
[2] 曹介南,徐明. 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6-77.
[3] 逢焕利,常欣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8-79.
[4]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Serial Course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MAO Yu-gang, CAO Jie-nan, XU Ming
(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1.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较差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学生的扩招和学校的扩建,通信专业的人数也会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在扩建过程中会存在资金问题,导致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是几年前的,已经过时。同时在扩招过程中该专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场地紧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
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实践学习,在这个时间段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往往就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料,选择一些没有创新意义的主题,抄袭问题不可避免。学生专业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把很多时间用在写毕业论文上面,集中实践的效果从而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集中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合理地构造该专业的课程模体系和专业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老师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模块,让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与学生能力密切联系。
(1)通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在对这些理论基础学习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信技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等等,主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通信技术进行其中的理论学习,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通信行业,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3)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传输和光交换、电信业务开发等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视野更加开阔,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体系的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设计性、科学性、创新性要全面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重点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全面构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实验室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地点,学校应当关注实验室的设备的更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实验室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应当赔偿一定的费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后要打扫卫生,保障实验室的良好环境。实验室应当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企协作,在校外投资实习基地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经验,只有将学生带到通信工程的企业,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因此,学校就必须与校外通信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设计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毕业后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保持与该企业的良好联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在校外投入资金建设校企,这样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实习。
三、结束语
1.1专业特点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
引入通信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建立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为基础的分级、分阶段课程群。结合项目训练,将核心课程教育与对专业的整体认识统一起来,培养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强调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实行学分制,学生参加企业的培训可进行学分置换。
1.2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物联网应用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物联网架构从下至上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以智能卡、二维码、摄像头、RFID、传感器和传感网等感知设备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以及信息采集;网络层主要由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组成,实现感知层数据的可靠传输;应用层主要由智能终端组成,实现智能运算与智能处理,实现网络层和应用服务间接口,完成信息分析处理和决策。在保留通信工程专业原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新增“物联网工程导论”、“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路”、“Zigbee技术及应用”等面向物联网的特色课程。
2基于CDIO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坚持课堂、实训、企业培训实习有机结合,采用金字塔结构,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建立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一级项目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实训等。二级项目以核心课程群为基础,以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是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电子电路综合课程设计、信号处理综合设计、嵌入式综合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以集中实训的方式开展,安排在暑假前两三周进行。三级项目以每门课程为依托,综合该门课程的主干内容,以课堂子项目的形式设置不同的任务。根据CDIO教育理念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如单片机原理课,以洗衣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为主线,涵盖显示、定时、中断、电动机控制等内容,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并出版配套教材。
3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打破章节限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建立起理论知识点与实际工程问题之间的联系,并充分运用慕课等教学技术。课程考核方式不再沿袭传统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多元主体考核、多种形式考核。
3.1过程考核结合
教学过程各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项目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3.2多元主体考核
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实践项目进行考核。(1)教师考核。包括:阶段性考核———每个阶段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完成质量;项目成果———项目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项目创新性;专业能力评价———能否独立完成小型项目或合作完成中大型项目;非专业能力评价———有严谨的设计开发态度和踏实的学习工作精神。(2)学生考核。包括:①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从以下方面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项目过程、项目完成质量、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态度;②同学互评:由项目组长评价,主要评价承担项目任务情况、项目实施态度、对小组的贡献。
3.3多种形式考核
通过课堂讨论、项目答辩、考试等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另外结合慕课教学,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考核,形式可以是习题、设计性实验、某个工程实际问题等,学生通过考核可以获得该部分的成绩。
4结语
1新教学模式设计
1.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本教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和“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5]。
1.2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专业课程职业特点和教学认知规律,教学中体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职业融入技能操作能力巩固”三阶段推进教学模式[6],达到学生能力逐步提升和素质逐步形成的目的。三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2.1职业融入第一段为职业融入,学生掌握一套必备专业知识,遵循教育认知及知识学习的规律,为项目教学和职业导入做好准备,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课程、FLASH动画、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为辅,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即“教中学”。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基本内容和工程基础知识。
1.2.2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技能训练,以校企共建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学习领域,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或案例,通过教师演示、动画和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技能的过程,课程团队构建学习情境,以项目驱动或任务引领,开展一体化教学,将岗位职业能力训练贯穿各个项目,即“学中做”。通过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机器的能力。
1.2.3能力巩固第三阶段为能力巩固,若干企业真实案例或项目(任务)作为综合训练项目,将学生安排到公司生产(施工)现场或者实训基地的现场,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完成真实项目并解决工程故障,体会真实的职业氛围,即“做中学”。例如机房施工、电话装配、FTTH的装维和光缆的抢修等。通过能力巩固,让学生具有智能机器的能力。以三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新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适应学生认知规律。新教学模式具有具体性、抽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2新教学模式的实践
2.1案例引入
新教学模式先后在通信工程专业的“线务工程”、“通信工程制图”和“通信工程监理与实务”等岗位能力课程进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课程总体设计由混编师资团队完成,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例如按照就业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在内的系统化设计。课程形成灵活分解与组合的模块化结构,不同专业性、不同专门化的模块教学工作由企业顶级高手或能工巧匠完成。教师要全面把握和具体指导,使兼职教师动手做得好,专任教师讲得好,根据大家角色要求和特点,准确定位,互不抢戏,实现每位课程师资团队成员扬长避短,有所发挥,实现团队互赢。根据通信工程岗位技能及通信行业线务员考证要求进行优化。混编师资团队将课程内容分为电缆工程、光缆工程和接入工程3大模块;教师将全班分为8~10个小组团队,每组4~6人,课程展开分组团队教学;实行三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1.1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就业为主导,开展校企合作,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通信工程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程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职业特点和教学认知规律,以课程典型任务(项目)为载体,教学设计注重工作过程、注重情景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2.1.2教学组织以电缆工程模块为例介绍教学组织。第一阶段开展“教中学”的职业融入。教师创设情境,运用漫画、动画、视频、情境表演、企业案例和产品实物切入,激发学生情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介绍电缆工程系统基本知识和各项目原理。首先,通过电缆工程的割接、接续、维护、机房建设等工作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电缆接续、电缆MDF、电缆分线盒制作、架空电缆敷设和工程测试等项目;其次,通过学生优秀电缆工程作品展示(动画、视频、实物),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阶段开展“学中做”的技能训练。首先,教师讲解以上项目(任务)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分解和注意事项,同时教师或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现场演示。其次,各学生团队设计项目方案并分解任务。最后,让团队分别完成表1中的各项目技能操作,将通信工程岗位职业能力训练贯穿各个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考评小组对单个项目的测试和验收,各团队找出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学生完成各项目的总结。既有学习又有训练,学习与训练结合,从学向做转化,在做的过程中提升技能,在做的过程中强化学习。第三段开展“做中学”的能力巩固。首先,利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完成电缆工程的电话装配任务,安装工单联系客户(确定时间、地点和业务)现场操作现场5S用户验收并签字;教师设置工程故障,学生解决故障,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项目训练,巩固电缆工程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让学生在通信电缆工程岗位上,体会通信工程岗位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融入、技能训练和能力巩固”三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参与度和积极性。三阶段推进,学生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素质逐步形成。
2.2其他实践
2.2.1校企合作我院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以中兴通讯知名企业为引领,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网盈公司等区域骨干企业为支撑,中兴企业大学为载体的全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确认实践项目。教学实施中,开展企业工程师和教师互聘,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
2.2.2课程建设利用课件、动画、视频、微课、虚拟课堂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通信专业课程专项的建设。利用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典型案例,同时开发课程课件、动画、视频、虚拟平台、课程知识结构、案例库、试题库等专项内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要求,开发适合高职教学的典型项目或任务、真实完成的项目(任务)。
2.2.3混编师资团队依托知名企业服务外包培训项目或知名企业的经营业务,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联合可成立校企合作实体。企业工程师和教师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开展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形成双师双素质结构教学团队,同时团队具有可持续开发与创新能力。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培训,保证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更新,企业工程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完成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企业工程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校企双赢目的。
2.2.4实践基地兼顾学院专业群建设的前提下,按照社会需求、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以课程开发为主体,与实力强大企业加强合作,通过长期合作形成依托关系,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网络与通讯”实训基地,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成立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满足通信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与省联通公司共建江苏省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实训基地,进一步满足通信专业教学的需求。
2.2.5考核评价课程考核分为4个部分。①学生考勤占10%,可以出现负值,学生迟到早退旷课1次扣1分。②学生职业素质和态度占10%,重点考核学生在团队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学生工作主动性和职业态度。③理论考核占30%,其中在线考试和现场答辩两者选其一(20%),课程实训报告或项目设计报告占10%。④技能操作占50%,在部分内容注重项目过程考核,项目分个人和团队打分2种类型。理论和技能操作必须双过线,报告不交,课程考核不通过。同时学生或团队表现突出,项目可以加分,但总分不能超100分。注重过程考核,让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的成绩或评价,都能获得成功,让学会具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师生参与度、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束语
通过召开课程任课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组织师生问卷调查、专家听课、督导听课和课程成绩的比较,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素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岗位认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沉淀和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突飞猛进。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课程受到学生、学员、教师、督导、企业专家和家长的好评,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对比国内外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工程型人才,不仅是在运营、工程、生产线上,都能做好工业发展的工作,这其实也是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所以,通信工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的人才,这类人才就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国内的教育模式一直遵循着传统模式,不注重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把书本上的知识都记下来就算学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国外,人才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从小就得到保护,并且在后续的教育中不断延伸、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能够得到系统培养,因此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从专业课程上来看,我国的传统教育大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国外却会安排学生参加大量的企业实习工作,或者将课堂安排在实际操作的课程上。
目前,为了自主培养综合性人才,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办一些与海外合作办学的院校,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案,进而加速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仍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与国外合作创办的院校发展还未成熟,不能提供更多的实地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学习的课程方面,已经开始参考学习国外的优秀课程,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探索出了“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高等教育阶段常见的基础课程中,会适当地减少课时和所学的课程,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在专业知识上,减少理论教学比重,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依靠企业先进的设备、庞大的规模,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实际接触到设备,亲自操作,更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使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均得到提高,并且在企业可以向更多有经验的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对于教学老师来说,也是发现人才的好机会。
考虑到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通信工程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细分化,为了配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课程及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应该越来越明确。细化专业课程,强化专业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可以通过专项学习的方式,掌握更细、更精致的专业技能。
多方配合,提高培养效率
从教学课程上来看,学习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减少理论教学比重,增加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领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职业技能,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开拓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通信工程专业也不断地细分,目前业已划分为十二个不同专业,这在教学模式上也增加了难度,学生需要完全掌握、了解本专业的知识,老师就需要了解得更全面。而一部分老师在理论教学方面上也只是有个大致了解,对于完全细分的专业了解得不够透彻、深入,这就加大了教学方式改革的难度。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对一些教学时间久的老师来说,这种转变或许不能很好地适应,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