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翻译实训总结

翻译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翻译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翻译实训总结

篇(1)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与现状,并对如何促进该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如今,高职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课程的改革方面依然有些滞后,需要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便位列其中。

    一、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钢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课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如笔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口译中的顺译技巧、焊接技巧、拆句技巧、合句技巧、耽搁翻译、预判技巧等,才能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翻译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1.就重视程度而言,一些院校非常重视,不仅开设了翻译实训课,有些还专门建立了翻译实训室。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翻译实训课的建设,只是在翻译课中加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财力、物力等方面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则在于主观上不够重视,有些院校则根本不设置翻译课和翻译实训课。

    2.在开设了翻译实训课的院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教授翻译实训课的教师必须有翻译知识背景,要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技巧、方法等,同时最好有商务实践背景。现实情况却是,有些院校的商务翻译实训课是由纯语言学背景而无翻译背景的教师来教授的,有些则由有实践经验但缺乏必需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的教师任教。结果自然都无法令人满意。

    (2)翻译实训课的课时不足。

    有些院校也开设翻译实训课,但课时却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缺乏好的翻译实训课教材。

    教材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训教材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文字材料、实训教学软件、实训教学音像材料等。

    市面上缺乏此类翻译实训课教材,因此在教授翻译实训课时只能选择一些翻译教程为教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4)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缺乏或数量不足。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亦是如此。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院校根本没有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5)校企联合、产学研开展不够。

    在实训教学中,校企联合、产学研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笔者较为详尽的调查,这一块的现状总体也无法令人满意。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

    翻译作为语言的五大基本技能之一,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其作用显而易见。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更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据笔者较为详实的调查,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近几年的毕业生有55%左右从事翻译工作或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工作。笔者这几年也一直跟踪该系毕业生的情况,给相当多的毕业生修改过翻译任务,归纳了他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广告的翻译、商务信函的翻译、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公司简介的翻译等。这些都为笔者进行的商务翻译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资料和数据支持。以下探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改革问题。

    1.重视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翻译能力为语言的基本五大技能之一,实训课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我院应用外语系已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在总结为期一周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通过这一周的实训课,所学的知识几乎超越一学期的翻译课。这其中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并且我们的实训课是在翻译课上完以后开始的,自然离不开翻译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方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训课的重要作用。

    2.认真制定实训教学文件,开发实训教材。

    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其制定和开发。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让委员们参与到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训教材的开发中来。同时,还应当邀请其他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教学文件和开发出的教材才能在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做好翻译实训课的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尽皆知。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师资和师资培训问题。

    (1)可以输送有商务背景但无翻译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训翻译的相关知识。

    (2)可以输送有翻译背景但无商务背景的教师去相关院校培养商务知识。

    (3)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和其他企业界人士前来授课。

    4.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

    离开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实训课势必很难开展。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口译实训室,效果令人满意。

    很多教师在进行翻译口译实训的时候,将学生带到交易会或展会的现场,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5.校企联合。

    随着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笔译和口译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校企联合培训翻译人才越来越有必要。校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翻译实训,如到企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联合办班等。

    6.课时。

    在课时上也要给予翻译实训课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开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并且要给予足够的课时。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学好翻译。

    7.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一直在摸索翻译教学问题。2005级之前没有单设翻译实训课,只是强调课堂上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从2005级开始,我们设置了独立的翻译实训课,命名为应用翻译实践,为期一周(26学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开始上课之前专门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练习、实践和讲评。根据我系几年内对毕业生真实而详尽的跟踪调查和笔者这几年帮毕业生修改的翻译任务,笔者最终选定了几个重点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和实践:广告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合同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公司简介翻译等。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先讲解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然后是学生大量地练习,接着笔者结合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并进一步补充相关的技巧、方法等。以广告翻译为例,笔者以常见的广告翻译例子引入,强调广告翻译的重要性。然后以PPT课件介绍广告的特点、广告英语的特点和广告翻译注意事项。随后,笔者给出一些广告案例让学生翻译。最后,笔者进行点评,并补充广告翻译的方法、技巧等。在最后的实训测评时,笔者将以前的毕业生让笔者翻译或校对的广告拿出来让学生翻译,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翻译出来。

    在此期间,笔者还用商务英语翻译中级证书的原题进行了一次测试。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用实例讲解了常见的翻译技巧,如长句的断句、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等等,收到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同样重视口译实训,补充了口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等,如什么是同传、连传、交传、顺译、焊接等。然后进行大量的口译练习。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练习和实践,很多学生因此对翻译产生兴趣并选定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是,我们的翻译实训课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课时不足。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之一的翻译实训课,26学时是严重不足的。如有可能,应给予更多的学时。(2)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不足。这也是我系面临但最近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考虑并联系,尝试能否到广交会现场进行口译实训教学。(3)师资不足。我系翻译教师依然严重不足。

篇(2)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实训;建构主义;项目教学

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也必然催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革新。21世纪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鉴于此,英语专业教学应该突破传统,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进而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以基础笔译课程的翻译实训教学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本科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有代表性的项目中,以完成项目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意义构建的教学模式。

(一) 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资源,通过自我构建获得的。

易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源,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协作式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实现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建议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帮助其主动构建知识。建构主义学习六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创设情境”,其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实现以项目教学模式为典型代表。

(二)项目教学的内涵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仿真学习项目、组织学生在做中学。项目教学法要求学习者围绕(教师提出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项目教学法同时具备情景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主动构建。基于其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特色,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当前社会所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实效性。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项目教学的发展趋势

项目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首创,之后在多个国家受到重视,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医学之外的各个学科领域。项目教学法于1992年在我国由教育工作者提出,开始时在一些医科院校得到尝试,逐步扩展到其他教育领域。

在经历了“引进探索”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后,项目教学法目前正处于“创新运用”阶段,相关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明显提升。项目教学法注重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倾向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外语专业教学正具备很强的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在这一领域里已经受到重视,项目教学法现在已成为国际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教学作为外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同样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的教学往往停留在技巧讲解、翻译举例和简单练习“三步曲”上,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忽略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鉴于此,英语专业笔译课程除了要进行具体翻译技巧的讲解练习外,还应以行业为导向,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情境,让学生花较多时间体验、完成真实的翻译任务,通过反复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技能。基于翻译实训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模式实为不二之选。

二、项目教学在翻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双语基础,且学生应该多实践才能提高翻译能力,所以应在高年级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主要传授基本翻译知识和常用翻译技巧,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翻译技能,对于该部分教学笔者已另文讨论“翻转课堂模式”的适用性;第二学期以分类卓越为指导,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真实翻译情境,通过实训让学生提高综合翻译能力,适应市场上企事业单位对翻译人才的真实需求,此部分翻译实训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为宜(具体设计如图1),将教学过程具体构建为项目设置、团队组建、项目实施和项目汇报4个环节。

(一)设置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一旦确定,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了。在进行项目设置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总体上要体现分类卓越的思想,关注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在此基础上优化选取具体的项目文本以待翻译。如笔者所在高校的笔译课程以商务情报翻译为特色,在进行项目设置时教师从本校“商务情报研究所”语料库选取商务情报文本,这些语料均是从世界知名商务咨询公司官方网站上搜集而来而且持续同步更新,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教师还应注意项目内容的典型性,所选语料要能反映同类文本的一般特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项目设置时还应体现层次,对文本长度和难度的选取要与学生的翻译能力相匹配,做到循序渐进,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项目都无法起到有效训练的效果,只能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最后,翻译项目内容的确定还应保证其没有现成译文,避免出现学生抄袭敷衍的现象。

(二)组建团队

项目教学法的一大显著特色就是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因此项目实施前,必须要建立项目团队,按每个团队4~5人将班级学生分组。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通常以小班教学为主,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团队成员过多有可能造成团队管理困y,而团队数量过多则不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班级的指导和监控。项目团队成立后要选定组长,教师给组长下达项目任务,给出项目标准和结项目标。为避免出现团队面临项目时手无足措,教师可以给各组提供相关翻译文本作互文性参考,并明示组长应该带领团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师还要指导各组长与组员开会商定项目计划书,就各组项目进度、任务细分、环节安排以及成员分工做出初步规划,项目实施前教师对计划书进行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条不紊。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欢迎他人以及受到他人欢迎,如何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以及坦然接受团队的安排,学会在观点的碰撞中审视自己、了解他人,切身体会团队的涵义。

(三)实施项目

翻译项目的实施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翻译知识进行系统内化,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过程。项目实施之初,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翻译重点和难点做启发式讲解,但应注意言简意赅。然后各组对项目文本进行深入探讨;确定目标读者和目标文化;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如追求归化抑或倾向异化、追求对原文的忠实抑或强调译文的可读性。除了要统一翻译策略,小组还应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行业术语和特殊表达商定一致,避免同一词语出现多个翻译版本。在明确指导思想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包括具体翻译、译文校对、文档排版等),按照计划书要求完成任务。

项目教学要求更多的课堂讨论,因此建议将个体探究放在课外完成,课堂主要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课前发现问题、课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提高翻译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引导作用,通过抽查进度、参与讨论等方式掌握各组项目实施情况。当学生存在疑惑需要协助时,教师仍应以启发为主,诱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案。翻译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译文要达到项目验收的标准也必然要经历商榷修改,精益求精后方可定稿排版。

(四)汇报考核

小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涉及到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案,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翻译感悟,团队应该进行记录整理形成报告。这个过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和总结翻译方法,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巩固提高。除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项目汇报还应对小组成员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的质量等情况进行总结,促进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项目总结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项目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习评价需要将行为的过程和成果都纳入参考。项目教学法的考核环节应通过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扬长避短,以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项目管理、执行能力。

有条件的实训教学还可以引入外部反馈,邀请其他翻译教师或同行专家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第三方审定,给学生提供最客观、最真实的反馈,学生根据各方意见再次完善项目成果。教师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将各团队的成果精美装订并分享留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上进心,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

三、项目教学的挑战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具有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不可否认,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需涉及诸多因素,受多方制约。

首先,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自律性和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真正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事实上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不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者,这些学生在教师亦步亦趋的督促下尚不能主动追求知识,在开放性的项目教学中也许会出现明显的掉队现象。

其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由于项目教学内容呈现真实性和时效性,学生遇到问题通常没有传统教科书式的答案,教师本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实战能力方可给学生提供合理引导;而且项目教学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更灵活、更变通,如果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够,项目实施容易出现失控状态。另外,项目教学法涉及项目的设置与管理,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此点通常也是英语专业教师所不具备的。

最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提供条件培养教师的项目教学能力,对主动参与项目教学实践、付出艰辛努力以及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学校还应为项目教学创建实体环境,建立配套的语言实验室和网络平台,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学校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校外资源支持,如建立校企联合,将高校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协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与将来职业有关的真实教学情境。

四、结语

本科翻译教学模式应以学习者获得翻译技能为驱动,以任务或项目为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项目教学法能够整合外语教学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为学生营造翻译实践情境,搭建翻译生态环境。通过引导学生以译促学、以学带译,项目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项目实践中培养翻译意识,获得翻译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适用于翻译实训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英语专业其他如商务写作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值得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探讨与论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1-13.

[2]周晓冰.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商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8-10.

[3]娄立原.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笔译实验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200-202.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中华典籍;翻译策略

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弱,要看这个国家对外文化的传播力。传播学中有一种理论叫“皮下注射论”,它认为一种文化一旦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就会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产生理性认同,从而产生吸引力、影响力和情感上的向往。显然,一种文化的传播力越强,这种文化所在的国家就有越大的文化软实力,更能影响别国,从而在世界舞台上掌握话语权。

一、中华典籍

“中华典籍”包含两个义项,一是中国古代重要文献、书籍;二是法典、制度。中华典籍浩瀚渊博,博大精深,汇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典籍翻译与传播

传播即一个系统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以达到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翻译是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转换,达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因此,传播学与翻译有着共同的特征,即信息的处理和交流。传播学关注的是如何让信息从信源到达受众,以达到传播者的目的;翻译所关注的是如何将原作者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以达到译者的目的,二者有着相通之处。

当今社会,文化全球化加速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借鉴,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要顺应潮流,担当起了把中华文化有的内容和文化现象介绍到更多的文化中去的重任。

三、跨文化传播下的中华典籍翻译策略

典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推动力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好的译作,中国文化何谈走出去?关于中国典籍翻译,前人已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此结合前人成果,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关注高校典籍翻译人才培养

翻译中国典籍,传播中华文化,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翻译精英队伍。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翻译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都应以翻译的文化传播为目标。理想的典籍翻译课程应该包括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和专业实践课,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却忽略后两种课程。典籍翻译通识课应该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开设古汉语知识,典籍文化研究,中西方文化通论,经典典籍翻译研究等课程。开设古汉语知识课,是因为典籍翻译需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当今英语专业大学生白话文学好的人已不多,更不用说生涩的古文。要译介中国典籍要有扎实的语言及文化功底,优秀的译者除了有良好的母语基础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古汉语专业知识。因此,要开创典籍翻译工作的新局面就得提高认识,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尽快开设汉语典籍基础理论课及文化课。专业实践课要开设各类典籍翻译实训,比如:文学典籍翻译实训、哲学典籍翻译实训、艺术典籍翻译实训等。通过这些基础课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翻译动手能力,为典籍翻译奠定坚实基础。教学策略上,教师应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把学生放在知识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者的位置上,给他们更多的典籍翻译实践机会,选择难度适中的典籍翻译材料,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换翻译结果,借鉴和吸收彼此的思想精华,然后教师再加以评价,每一次翻译活动都让学生有新的的收获,得到新的启迪。也可以找一些经典翻译段落,带领学生就其语言表达方式、译者的思维模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文化传达的准确度等进行深入分析,做到,一、宏观上,挖掘不同的语言在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构建典籍翻译的宏观思维模式;二:微观上,引导学生注重译文严谨规范,语言生动传神,以翻译出即能准确传达中国典籍文化、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译文。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上要摒弃以往一张试卷定结论的方式。采用过程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知识积累、自主创新精神等,给出最终的考试成绩。

(二)创建合作翻译模式

若要提高中国文化典籍翻译质量,最佳的方式是英汉本族语译者之间的合作,因为,一个外国人绝对无法像对待本族语那样透彻的理解汉语文本的微妙与深奥,反之亦然。因此,将内涵丰富的中文典籍翻译成富有文学价值的英语,且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中外译者只能同心协力,进行合作翻译,才能译出传世的经典之作,薪传海外。

(三)拓宽翻译领域

当前,中国典籍翻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在进一步深挖、扩充英译典籍时,人们的思想比较禁锢。一是朝代分布上,译者偏重于先秦的典籍,先秦之后的典籍关注不够。像宋明理学、陆王心学,其实里面有许多精华,被翻译的却不多。二是译作的范围关注不均,比如从哲学典籍来讲,儒家、道家文化关注多一些,而佛家、法家或阴阳家等却译者寥寥。另外,中国的文艺作品,体度法规、习俗轨制、园林建筑、中医、风水、中餐等方面的典籍都应该受到重视。总之,中国有大量的典籍精华被译者忽视,要突破思想禁锢,拓宽翻译领域,对更多的典籍进行翻译,才能使中国文化典籍全面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Nye.Joseph S. 2004.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es [M].New York:Public Affairs.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华文.汉语典籍英译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本科转型 实训 双师型

基金项目: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编号:Z1317)和西安翻译学院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建设(项目编号:J12A08)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即1999 年升本的地方院校将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安翻译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际贸易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都认识到专业实践教学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其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主要通过购买和使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即运用相关的外贸实务模拟软件,在实训机房完成各个外贸环节的操作训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自2006年成立到现在,实训课已经进行了8年,在院领导和各位一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以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操作环节、技巧为基础引进的世格SimTade、浙科进出口报关等外贸软件平台,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及做法。较之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学生更愿意在机房上机进行操作,这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进了教学效果,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这类模拟平台大多以虚拟的某笔具体业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学生只是按单一的流程去完成相关操作,无法反映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此外,很多软件忽视了学生外语能力的锻炼,这与我校正在全面实施的、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的教育模式相背离。

可见,机房加软件的实训室构建模式和训练方式已经不能真正达到外贸实训要求,严重脱离了企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正值转型这一大好契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改革势在必行。

POCIB的教学理念

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英文缩写,在模拟国际贸易基本流程的体系中涵盖海关、银行、外管局、船公司等14个外贸相关当事人,来自10个国家27大类共115种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产品及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POCIB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在短期内全面体验国际贸易企业运作的过程,其主要特色在于将实训室单一、静态的实训操作动态化。西安翻译学院从POCIB大赛开始举办到现在,已经参与了两届大赛,我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和特等奖的较好成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POCIB大赛有着很深的感触,学生在面对风险、承担责任、亨受收获与失败的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习不再停留在枯燥的贸易实务理论上,而是在外贸业务的竞争与竞技中掌握外贸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

基于POCIB的国贸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我们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作为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基础和落脚点,即在充分体现我校外语特色的氛围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

1.改善实验室条件,构建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兴趣的基本因素,应进一步整合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室建制,加大软件的引进力度,以适应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实验室开放等工作,提高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本着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我们构建了基于POCIB的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涵盖整个国际贸易的实训环节,通过打造专业认知平台、基础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和职业平台获得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让学生从“市场调研”、“预算”、“寻找客户”到磋商谈判、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到完成业务后的退税、订单管理、客户维系等得到完整的业务流程体验训练。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谈判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模拟实习环境,体现出真实外贸实务的场景的氛围和空间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和体验锻炼学生的谈判与应变能力,订单管理能力、处理纠纷能力、客户管理能力。通过问题处理过程的真实参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实际处理问题的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体系

2.根据POCIB优化教学课程安排,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通常的课程讲授中,教师一般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贸易实务的知识。学生的理论性增强了,但直接造成贸易流程的分割,他们知道租船订舱、办保险、报关、报检等具体事宜,但是对整个贸易流程的把握有所欠缺。在授课中,可以将 POCIB 的流程体系穿插在日常实务和单证的讲授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对各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讲解完成后,通过一个具体的贸易流程将这些知识囊括进来,专门练习贸易流程。无论是贸易实务、单证操作还是国际结算,POCIB 对这些课程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总结,通过POCIB的试用账号,让每一个同学有机会去进行网络操作,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其学习能力、跟单能力、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培养方案应随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需要真正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专业特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基础课等授课学期和先后顺序,比如我们还发现通过参与POCIB大赛,学生在交易磋商环节书写函电能力比较薄弱,就需要将外贸函电提前至大赛的前一学期,平时加大实习实训的课时量,提高专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整,理顺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开展双语教学,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课程中运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等能力,从而为培养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实训及两次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我们也得出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实训效果有实质影响,实施双语教学能提高国际经贸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竞争型人才。

国贸实训课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佼佼者,西安翻译学院一直把“与世界接轨,创东方哈佛”作为宏愿,近几年来从全国各大高校引进大批青年教师,在校的青年教师已经占到全部教师的半壁江山,他们年轻,他们有活力,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相关的培训,可以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或者参与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专门负责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以强化其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国外访学,引进较为先进的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等提高双语师资的存量和双师型教师的存量。

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训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同样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校园语言环境的建设、大量的资金的配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不断提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专业实训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基于POCIB的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10期,第158-160页。

[2]张立巍:《POCIB 比赛对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23-26页。

篇(5)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旅游业日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入境旅游不断向前发展,出境旅游增长尤其迅猛,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速度为20.4%,2010年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2012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

中国出境旅游已被纳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战略规划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合格的翻译人才,因此,旅游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出既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又拥有高技能,懂行业知识,具备职业素养的翻译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下降,高职学校几乎没有选择学生的余地,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甚至是英语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任何要求,也就是无论学生高考时或高中阶段英语成绩如何,均可报考英语专业。因此,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缺乏基本的语法、词汇、句法知识,再加之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给翻译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高职高专学校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师压力山大,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在出入境旅游、文化贸易等相关领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作为沟通、交流工具的人才,满足目前中国旅游等相关行业翻译人才需求,为旅游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中国旅游及相关行业不断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关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英语翻译方面的要求,那就是:A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三、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高职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差,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学界认为高职翻译课程应该属于教学翻译,也就是使用翻译教学方法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对所学词汇、语法、句法加以应用。

但是,高职旅游英语的专业定位表述为“培养英语+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体现了英语和旅游相结合的特点,但没有体现出初级特殊用途英语(ESP)的定位。笔者认为:旅游英语专业是要培养能够理解旅游及相关行业基本知识,能够操作旅游业务的一般模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职业英语的专业人才。根据上述定位,完成《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教学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和操作行业运作模式的能力,为他们指引进入旅游领域的途径和方向,而非向他们传授该专业精神的知识。即培养“懂旅游的英语人才,而非精通英语的旅游人才。”所以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职业英语,而不是专业英语。要很好地履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关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虽然学界还有争论,但是Jean Delisle 区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依据教学目的和重点,而非教学对象的翻译水平和双语能力,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翻译定位为“初级翻译教学”。

四、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助与协助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涉外导游、旅游饭店前台和销售、出入境业务操作等。这些岗位群均涉及部分翻译业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抓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外,还需加强翻译能力培养,而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有别于本科,须强调其行业性,决不能采用研究性的理论式教学。翻译课程的定位应该着重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和日常交流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客户或合作伙伴交流,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沟通,简单的生活口译、文书翻译,申请资料翻译等。另外,还应该鼓励有能力有追求的学生为进一步升学或出国留学打下基础。

依据“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前期,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实用性翻译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高职翻译教学实践,突出功能性和交际性。首先选取文本,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要注重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围绕旅游、新闻、政策法规等主题甄选材料。然后就某一材料进行分组讨论或情景模拟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从企业或工作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完成翻译作业。从此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指引学生方法和道路,和学生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实现任务目标,强调通过口头和书面交际共同获得意义。“任务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到高职旅游英语翻译课程就是与旅游英语翻译实践工作联系密切,或者是模拟工作的仿真任务,甚至是从企业接来的真实工作任务。高职任务型翻译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与外语有关的工作岗位如涉外导游、签证专员、出入境操作人员等所涉及的内容,以单个项目为驱动进行翻译训练。其任务的前阶段包括旅游相关知识的导入、翻译难点的处理、任务分工和清晰的训练步骤;任务阶段中有学生的翻译实操和修改,有翻译训练,检验与核对;任务后阶段有成果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总结,有前后关联的课外训练和校外训练。教学重点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训练,而检查评价的重点则是信息表达的完整性。信息完整为第一标准,语言完整为第二标准。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是要比较真实地再现工作环境,体现行业、职业要求,是一种可以借鉴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新模式。

2、中期主要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为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就要构建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将真实的翻译项目拿到课堂来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遵循分阶段、协作式的知识构建过程开展工作坊式旅游英语翻译教学,通过真实翻译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翻译能力和职业素质。

“翻译工作坊”与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类似,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模式迁移到翻译课堂,成为一种翻译教学途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从做中学”,即通过翻译实践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特定的签证资料翻译时,先以SAMPLE做示范进行针对性分析,讲授该类文件翻译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一些行业套话的翻译,然后给出某位客户签证资料(教师从企业收集到的真实的翻译项目,注意保护客户个人隐私,可将姓名、身份证号等隐去)作为翻译任务,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分组翻译。完成任务前,需要先理解要求与规则,这是同桌或小组成员可讨论遇到的问题,然后各自独立进行翻译活动。接下来互相批改翻译作业,核对信息是否填写正确,并在小组中宣读或展示自己的译文,其他同学帮助修改,选出最好的译文,再将各个小组选出的最佳译文在全班宣读,之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价,抓住典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今后的翻译活动中借鉴。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差,语言应用能力弱,修改后的翻译肯定还有错误,因此,教师给他们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帮助其改正错误。高职旅游英语翻译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却不容忽视。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师能够监控学生的整个翻译过程,及时获得学生翻译活动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同时,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翻译活动中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氛围,培养竞争意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基于真实项目的“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能够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翻译活动,从中学习翻译技能,参与翻译实践。而不是灌输过时的翻译知识给学生,相反,使他们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掌握各种职业翻译技能,做到翻译教学真实化、翻译课堂社会化。

3、后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题真做的项目教学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旅游行业具备很强的季节性,多数旅游企业平时并不愿意花更多的成本“养人”,但是到了旅游旺季立刻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这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生补充人力资源,把一些旅游翻译项目,如签证资料翻译等项目“承包”给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将项目带入课堂,教师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位顾客的签证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首先,查阅使馆要求的签证所需资料(CHECKLIST),签证申请表,邀请函、学校或单位同意请假证明,在读(职)证明,收入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等证件,离婚协议(未成年人父母的),父母双方同意书等材料。然后,教师把这些资料的普遍翻译方法讲授给学生,有模板的给出翻译模板,让学生照着填写,涉及翻译的地方告知翻译方法,如家庭地址按从小到大用汉语拼音填写即可;离婚协议各有不同,很难给出模板,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和电子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讲究实用性,并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翻译稿件;身份证、户口本、在职(在读)证明、父母双方同意书等基本上可以按照模板,只需要改一下具体的姓名等身份信息即可。最后翻译(填写)完成后,必须仔细核对信息,检查CHECKLIST上规定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备,如果还有缺漏,必须马上与客户联系,与其沟通,催促其尽快在递交材料,以便我们翻译和填写资料,整理齐所有资料,按顺序装入文件袋。当然,教师最后还要再次核对资料信息的填写,尤其是身份信息,否则会影响签证申请的成功,耽误事。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必须理解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让这一批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签证成功,是该旅游团(考察团)能够按时出发成行。所以他们在翻译和填写相关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很小的一个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客户申请签证失败,给客户和公司造成损失。另外,每个旅游团出发时间的都已经定好,签证时间也必须按照出发时间提前定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同时,在该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等一些列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沟通能力,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

另外,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期实训和暑期实践活动时,亲身到企业顶岗实训和实践,最后实习也到我们的合作企业。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受益,而且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我们职业院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我们的毕业生不但获得了真正的实践技能,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了。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它可以更加经济、省时省力地招聘到优秀员工。这不但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使职业院校打开发展的突破口,实现校企对接,解决“用工荒”的难题,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高职旅游英语翻译教学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需要占更大的比例,高职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需要更多鼓励,看到他们的进步,并提出表扬,促进其取得更大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顶岗实训和实习阶段的评价由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和企业部门负责人共同给出评价,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查、评价。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必要条件之一

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社会收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真正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根据企业需要开展针对性教学与实训,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有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找项目,为企业攻克难题,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双师型”教师通过工学结合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掌握职业技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培养实用型高职高专旅游英语翻译人才,教师首先要是这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既要具备翻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旅游行业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翻译教学的设计者、课堂引导者、学生译文的纠错者、职业能力培训者,以及项目引进者。为此,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师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真正的行业、企业工作中,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另外,考取旅游及英语翻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资格证书,英文导游证书,旅行社计调职业资格证书等,也是“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的一方面。

七、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更加趋向专业化,其教学特色在于它体现了与行业、企业结合,突出职业特色。同时需要我们弱化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知识的教学,突出在学生翻译技巧和语言能力不足时及时有效地传递工作信息,实现有效沟通,完成真实项目的目标。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界人士共同来关注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关注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蕾.任务型教学法在“视听说”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

[2]袁翠.对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3]赵继荣.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4]曾昭涛.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J].高职教育研究.2008.12.

[5]Delisle, Jean.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8:25-30.

篇(6)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 英汉互译 语言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道德经》英译本的整体论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273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及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

近年来,由于不少师范类高校强调应用性,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进而增加了实践和实训课的时间比重。例如有很多高校师范专业将教育实习时间由一个月扩展为一个学期。公共课和教育实践实训课程的增加必然导致英语专业课的授课时间缩短,从而导致课程开设时间的缩短。如笔者所在学校随着公共课和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专业课的课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各个专业课授课时间的压缩。《英语语法》由此前的一个学年缩短为一个学期,由考试课变为考查课;《英语写作》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美文学选读》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汉互译》由三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

专业课课时的压缩致使各个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少。以课题组所在学校的《英汉互译》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分课程。若授课时间是三个学期,教学时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系统讲解英汉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中英思维方式差异等对翻译实践有重要影响的理论知识。此外,有时间将英汉互译教学中应用文、论说文、新闻报刊、科技英语和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特点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课时缩短影响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而产生了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低级语言错误频发等问题。

(二)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存在思想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和素质较低、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对于英汉互译的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对个人翻译能力提高的思考不够深入;教学内容安排中忽视英语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陈旧;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在翻译技能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技巧训练,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明显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汉互译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除了要求其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单双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而翻译方法与技巧是英汉互译教与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翻译方法和技巧虽然重要,但学生在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困惑,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上总结的诸多翻译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书本上总结的那些要点?2.翻译技巧经过努力掌握之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某个翻译方法的内容,但如何在翻译练习中准确地使用却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完翻译方法与技巧后翻译的译文与没学习之前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别,从而使学生质疑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性。3.学生翻译练习产生的译文语言普遍存在语言生硬拗口、欧化程度严重的现象,与汉语的语言规范有较大的差距。上述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针对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以上问题,课题组从日常教学活动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学习中技巧掌握不牢固、练习时不能准确熟练运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致使只知道书本上介绍的那些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们对此一头雾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向学生传授翻译方法与技巧之前向他们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宏观与微观差异,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英汉语言差异意识。对于译文存在的语言不通顺、欧化程度严重的问题,要向学生传授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从本质上来看是说两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的,使学生逐步培养中英思维方式差异意识,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根据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习惯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避免译文欧化现象的产生。这样看来,学生语言差异意识与中西思维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W生的语言差异意识与英汉互译教学

英汉互译实践中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就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加深学生对翻译方法的系统掌握,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整体英语语言技能。

(一)英汉语言差异

就整体而言,英语是综合-分析语,主要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虽然语言有显著的综合语特征但其语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频率高;汉语是分析语,通过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具有词的曲折变化相对简单、词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相对频繁以及通过语调表达思想的特征。但同汉语相比,英语在词的曲折变化、词序和虚词的使用方面同汉语有较大的不同。下面就以综合语与分析语的差异为例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曲折变化方面,英语的实词有频繁的词缀变化。英语词缀的种类、数量、规模都很大;汉语词缀构词的形式仍在发展中,数量和种类都不如英语。这样,英语就可以利用形态变化的方法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同样的思想,而汉语的表达方法则相对单一,如:

1.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2.His movement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

3.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 was astonishing.

4.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5.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连淑能,2010:26

表达“他跑得很快”的思想,英语可以用更多的形式:(1)、(5)用人称代词+谓语动词的结构,前者用谓语动词move,后者用astonish,谓语动词的差异使两个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形式;(2)、(3)、(4)分别以抽象名词his movement,the rapidity作主语。同(1)、(5)相比,主语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谓语动词的变化进而改变句子的形式。(2)以his movement作主语,谓语动词只能选用astonish,而(3)和(4)虽然都以the rapidity,作主语,但后边的谓语动词前者是系动词,后者是astonish。英语可以选择将move转换成movement,astonishing转换成astonish,rapid转换成rapidity使表达方式多样化,而汉语只能表述为“他行动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现代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时、体、态、语气以及性、数、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词的形态变化。而汉语的汉字没有形态变化,需通过词语、语序或隐含意义等方法来表达语法意义。

词序方面,由于英语的实词大多有形态变化,英语的语序也相对灵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记和曲折变化。句子中词顺序相对固定,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及使用虚词来实现。英语句子的灵活性突出表现在英语语言中频繁出现的倒装现象。

此外,英语与汉语相比,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英语定语的位置灵活,可以借助形态变化和连词等手段置于所修饰名词的后面,而汉语的定语通常只能放在名词的前面。英语定语可以与所修饰名词分离,中间插入其他句子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不存在,如: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application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 of the special methods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at scientists use in their work. (连淑能,2010:34)

上面句子中application 与其所有格结构of the special methods……被两个介词短语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和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隔开。但借助英语语法中前后一致的原则,我们并不难厘清句子的结构。而汉语的定语必须放在所修饰名词前面,因此上述句子汉译时必须调整译文的顺序:

第二方面是科学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社会所有成员,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要使用这些方法。

(二)英汉语言差异与英汉互译的方法技巧间的关系

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大方面。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涵盖词、句子、修辞格以及声色词等的翻译。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同样涵盖词、句子、习语、声色词以及修辞格等。词的翻译方法包括选词、词义部分对应及不对应词的处理方法、成语及四字结构的翻译等。句子的翻译方法包括句子主语与谓语的确定、主谓一致、语序调整、否定句的英译以及句子功能再现等方面。

下面就以减词为例,分析其与英汉语言差异间的关系。

减词这个翻译技巧通常是按照语法的要求减去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词类以及按照意义的需要减去一些重复的短语和词。这同样是汉英语言差异的客观现实使然。英语是一种刚性的语言,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各种纷繁复杂的句子形式通过变形、扩展、并列连词等形式转换而来,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形态标记,如代词的各种变格、冠词、介词。也有很多连接词语从而实现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如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而汉语是一种柔性的语言。主语可有可无,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情况,而且充当主语的成分也比较多样,不局限于名词和名词短语。汉语的谓语同样形式多样,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充当。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句子成分需要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名词的性、数、格和动词的时、体、态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连词等形式,而是通过词序、时间以及事物的逻辑关系等手段来表达意义和各种关系。(华先发,2013:21)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英汉语法的差异省略代词、冠词、介词以及表示原因、条件、假设时间等关系的连词。

(三)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首先要加强对英语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各个层面特征的认识,深刻理解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的特点。从理论的高度加深对汉语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特征的认识。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积极探求这些译法与技巧的成因,自己去比较英语和汉语在各语言层面特别是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两种语言差异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引导职能,通过理论讲解、文献介绍等方法适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感性J识转化为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入手,解决学生翻译学习中存在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使翻译方法和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Cable,Thomas.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7)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只是因为“物流热”,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未能或者来不及对该专业进行充分调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缺乏职业特色。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初期没有太多实践环节,只能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2007年,购置了一小部分物流专业软件,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实训课程。但仍然处于物流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达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措施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的紧迫性毋庸置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因而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物流管理专业应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1.专业方向设置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人才,西安翻译学院现物流管理在校人数450人左右,课程设计中涵盖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课程,学生在短短3年专业课学习时间内,学得杂而浅,理论知识还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掌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

因此,就物流管理的大范围来看,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设置,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拟分为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两个专业课程可以有所交叉,但是就业方向不同,培养侧重点不同,这样设置可以延长学生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并针对不同方向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2.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主要问题不是有多少毕业生,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因此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针对物流专业以上两个方向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考虑物流类职业资格考试证书要求,要求企业直接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定岗再设制课程,岗位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物流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物流公司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从事物流管理的初步能力;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物流技术方案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商业企业、生产类企业就业。

国际物流方向侧重于培养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供给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除了解物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了解内陆港国际物流计划,了解物流的国际化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了解国际物流统计管理;国际物流费用成本管理,合理控制物流成本构成;熟悉国际物流所有设施设备,加强对各类设施的配套管理。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外贸企业、国际内陆港范围就业。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改革的关键,西安翻译学院

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毕业于“211”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与物流管理超强的实践能力是不匹配的。“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引进也可以培养,应尽快启动“引进来,走出去”、“1321”方案。“引进来”,脱离企业的培养人才是不科学的,高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在企业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在高校以讲座、论坛、参观、比赛等多样形式将行业、企业的现状、规范融入教学中。“走出去”,鼓励年轻教师走进企业,亲身体会了解企业发展,了解行业动态,为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321”方案,每门课有一个课程负责人,至少有三个专业教师讲授,每两年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学期, 每门课都有1名企业员工参与课程教学。学校也可以开设高级人才培养班,培养已经在企业担任职务和岗位的员工再进修。 4.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方法

⑴校企合作、互帮互助

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能力在校外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资金不足在校内建立软件模拟实训基地。将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加强实训。目前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供应链管理实训软件、flexsim、任务式三维立体互动模拟软件(运输、仓储、配送)等校内实训基地。

高校成立课程研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西安翻译学院成立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洲际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围绕和服务社会经济与发展,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打造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⑵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高校与企业可以在高校范围、专业范围建设比赛,共同制定比赛规则,组建评委会为同学们开拓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组织比赛,也使教师及时、迅速地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人才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⑶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小论文、小课题、小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专业方向设置“微信”平台,教师引导并由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发专业、行业小知识、行业动态、国家法律法规等知识链接;由学生建设小企业,为社会需求者提供物流咨询、方案设计等。

5.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

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热点地区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我国大陆桥经济带基础和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和最发达地段。西安翻译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物流方向就应以陕西支柱产业为出发点,服务地方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重新组建以来,就以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引领国内“内陆港”建设的潮头,以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探索社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导区,承担“以大物流带动大服务,以大服务升级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城市,为大城市开创大未来”的光荣使命。物流专业中的国际物流方向就是以西安港务区为服务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