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综述论文

化学综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7: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综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综述论文

篇(1)

1.中国化学论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项目地域分布的比较研究

2.化学论文中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合成类化学论文前言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4.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

5.合成类化学论文题名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6.科技文献检索与化学论文撰写

7.如何撰写分析化学论文

8.提高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9.课程论文在公安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0.化学论文中几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分析——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

12.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

13.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论文设计竞赛的实践与研究

14.医用化学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

15.30种化学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16.千名医学家推荐最新七大生物化学论文 

17.课程论文与化学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18.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19.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 

2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的统计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学课程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22.缩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实践——以《化学学报》为例

23.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 

24.物理学、化学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5.促进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几点思考 

26.美国化学镀镍年会论文综述 

27.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

28.物理学、化学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9.广东省举行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

30.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概况

32.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在陕西临潼召开

33.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措施

34.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

35.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

36.试析化学类论文英文摘要特点

37.化学类论文图形摘要的主要类型及设计技巧

38.诺贝尔奖与科学家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基于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学获奖者的实证研究 

39.化学基础研究论文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40.我国化学论文产出的科学计量分析 

41.农科院校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2.2000~2004年SCI-E收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论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标题词汇特征对比分析——以化学类为例

44.国外新发表的皮革化学论文

45.综述论文在化学期刊中的作用及编辑组稿策略——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

46.应用化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角色的探讨 

47.小论文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48.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机化学)论文统计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50.转型目标下如何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51.课程论文在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52.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3.中美高影响因子化学类科技期刊研究性论文标题用词对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

55.化学专业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探究 

56.论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57.高师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问题及其撰写要求

58.论文写作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9.一九八年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目录

60.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

61.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62.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实践

63.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改进探索与实践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学、碳——化学论文报告会介绍(Ⅱ)

66.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

67.化学文摘(CA)对我国化学期刊论文的处理

68.提高独立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69.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的探索及实践

70.保障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录我国分析化学类期刊论文的特点及对题名和关键词的修改

72.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类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73.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

74.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75.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学论文关键词的选定与排序

77.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78.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在相关科技论文中的应用

79.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80.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81.浅谈《科技论文写作》在化学化工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合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82.提高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83.科技创新导向的化学化工类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思考与实践 

84.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85.“《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6.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87.“《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8.“《化学学报》2013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9.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分析—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90.应用为导向的《化学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教改探索

91.《结构化学》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的思考与尝试 

92.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国成为化学论文大国

94.28届地质大会有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论文摘要选

95.强化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教学环节的几点探讨

96.化学十年:世界与中国——基于2001-2010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导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模式的探讨

98.国内期刊近期发表的油田化学论文题录

篇(2)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导论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包装材料对包装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发展上质的飞跃。①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高分子科学导论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合成与化学反应、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的分析与表征、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以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沿。②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而教学时数只有48学时。如何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按照包装工程专业是需求进行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专业特点为导向

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④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时数少,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成为提升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对第一部分高分子合成化学部分的学习中,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于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而不对聚合理论做深入探讨。在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知识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着重介绍。作为包装容器的设计、加工和使用,这是考察材料的关键点,同时还需要介绍相关的耐热、耐化学性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三部分是将材料的加工,对于包装材料而言,如何将粒料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等方式制备成包装容器,这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也是与学生将来从事包装职业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因此,从内容上、从学时上予以加强。尤其是针对我校包装专业比较偏重的食品包装,各种液状货品的包装容器(如各种瓶、壶、桶)以及各种薄膜的主要原材料( PE、PP、PET、PA 等)和主要加工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单/双向拉伸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开。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例如在讲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内容时,对身边的包装产品进行举例,例如牙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因此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牙膏巨头美国高露洁公司在进入我国牙膏市场以前,曾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发现,牙膏包装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针对这些特点,高露洁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管塑料内包装。结果大获成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我国1/3的牙膏市场份额。这个例子,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于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及其适用范围十分广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高分子注射成型工艺时候,拿出在工厂收集的残次样品,对气眼、流痕、欠注、银纹/水花、缩痕、熔接痕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气眼为例,是由于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其改进方法,从产品结构设计上,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这些处理手段,又都可以通过前期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相关的链段运动、熔体流动、聚集态变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归纳能力,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其将来在工作中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大二阶段,尚未接触到文献调研等课程,经过简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初步学习使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武装了学生的文献调研手段,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学生虽然还比较稚嫩,在专业领域几乎尚无法真正领会,但初步的锻炼,拓展了专业视野,深化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了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虽然还不能提出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这种锻炼已经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二第二学期,包装专业学生就可以以高分子材料为出发点,申请大学生创新的科技项目,其申请数每年都占到本专业的很大部分。另一个考核内容是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篇(3)

关键词: 毕业论文 工科大学生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自1981年全国实行学位制度以来,本科毕业生都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这关,以获得学位。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和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独立工作和思考问题,参与科技创新及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但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学生面试、就业等因素的冲击,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与时俱进,是工科大学教学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工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频繁就业面试,严重影响毕业论文工作正常进行。

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开题、实验、论证、撰写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通常博士生、硕士生完成相同工作,需要2年以上时间,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所有事务必须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然而在此期间不少学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参加各种社会考试、面试及找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而学校也往往会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暗中降低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以我的工作实践为例,2006届到2011届染整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实验室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看出,学生实验时间逐年下降,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课题实验时间过短,一方面将导致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另一方面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给高校的教学和学生本人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损失。

2.资金设备短缺,难以达到课题创新性要求。

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形成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1]

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教学当之无愧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反映了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败,所以指导教师制定课题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强调创新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课题既刻板又重复,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室条件及经费的限制。如今学科交错现象在毕业论文中屡见不鲜,不少指导教师在制定课题时往往突破自己的专业领域,向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领域探索,这就导致原有的实验室条件难以支持课题进行,比如纺织专业实验室原本侧重于物理机械性能检测及织造工艺设计,但现在整个学科向材料及染整靠拢,进行新材料合成及应用时,只能借用设备,支付高昂的使用费。此外,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经费过于紧张,购买实验药品尚显不足,故难以对课题进行反复研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无经费去加以解决,往往造成研究的中断、放弃,浪费了老师与学生的大量精力与时间。

市场经济下,不少高校为吸引生源,不惜负债经营,把学校扩建成豪华校区,据有关报导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2007年7月初,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2]。高校负债扩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不足。这无形中就给课题创新性戴上了无法突破的桎梏。

3.高校学员扩招导致高素质教师资源缺乏。

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发展为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却相对滞后。目前,不少专业师生比例失调,几年前每位教师指导3―5名学生,而如今增至8―10名,每位学生的面授指导时间成倍减少,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水平本就参差不齐,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存在极大差别,一旦教师指导的学生太多,工作上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势必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很多学校都规定,同级学生的毕业课题不得彼此一致,每个教师在规定年限内不得重复以前的课题,如此可促进教师积极创新,但每年教师必须针对多个不同的新课题进行指导,所以工作负担很重。

4.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目前,由于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与教师的个人利益无太大联系,有些指导教师忙于私事,工作责任心不强,按照规定,毕业论文期间,教师每天至少有两个学时用于指导学生,但如今大多数高校教师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甚至有少数教师把往届的毕业论文直接交给学生抄袭,或者根本不指导,任由学生“发挥”,等等,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实验室爆炸、灼伤、电击等事例屡有发生。而院校领导对指导教师管理相对松散,学院负责人往往对指导老师仅要求按时上交材料,至于材料的来源,质量如何,并不关心。就学生方面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加上求职、网游和拜金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毕业论文往往持消极应付的态度。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如同“行尸走肉”,缺乏必要的“灵魂”,有的甚至直接抄袭或请人。“打假斗士”方舟子曾说:“毕业论文是刺激造假的温床。”大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导致了教育繁荣的假象,实际上却存在相当数量的糟粕,由此引发了本科毕业论文有没有必要存在的讨论。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07年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2.5%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3]。毕业论文成绩如同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如果仅仅是因为学生就业压力大,就可降低标准,甚至是干脆取消,那么学生在校的学分制度是不是也可以取消?是不是学生的学科成绩不合格,也可以降低标准让其顺利毕业?退一步说,取消了毕业论文,给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找工作,学生就可以顺利就业吗?

二、提高工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针对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时间冲突问题,不少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大四上学期课程快结束时就开始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题目,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利用寒假期间查找资料,开学时上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但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首先期末是同学们复习功课,迎接期末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时刻;其次,学生离开学校后,对于文献的查找相当困难,无论网络,还是当地图书馆都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再次,大多数同学放寒假都必须回家过年,活动很多,要求同学们静下心来做学问实在勉为其难;最后,即使学生在期末下载打印出材料,带回家研习,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得不到指导老师及时的解惑,也无法找资料释疑,容易造成瓶颈,难以继续下去,所以寄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寒假,可行性不高。我认为毕业论文工作应进一步提前,以错开学生应聘、就业时间,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本学生大三末期开始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研究室,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进行分配和调剂,一进入四年级,就到各自的研究室上班,学生一进入研究室就完全体会到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博士生、硕士生和四年本科生搭配形成梯队式结构。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加长毕业论文的时间。可以参考博士、硕士的培养方法,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合理搭配。以染整工程专业为例,公共基础课程如高数、英语等合并,全校所有专业合并,分班滚动开课,由各专业学生自行选择上课班级;专业基础课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可安排在第一两个学年内完成,所有专业选修课如染整机械、染整环保工程等则安排在第三学年。在第五学期开始就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完成师生双选、选题、文献综述、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学生可根据指导教师要求或课题研究需要选择专业选修课,而教学院部也应该对选修课的设置进行优化,多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如测配色技术、光化学技术,并将部分原有课程进行撤并,如生态纺织品检测与仪器分析,等等;第六学期完成开题工作,并初步进行实验尝试,验证其可行性;第七学期建立严格的实验实施方案,系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的补充性实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扩大选题范围,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课题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所以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落后于时代的题目不能采用,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广泛地从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专业所处行业的生产实际、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领域中选题,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也可以引导学生到工厂调研,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座谈,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4]毕业论文创新性成果得以实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如果学校不重视实验室资源建设,就很难向大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条件和机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难以在科学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因此,在实验设备上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本科生实验经费标准,更好地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应加强生产企业、兄弟院校的联系,互通有无,确保毕业论文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业人士共同指导。

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5]目前,高校扩招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缓解压力,不少高校大量引进教师,但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他们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善于创造的本领,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教学功力,更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真挚的教育情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今部分教师忙于拉关系、搞项目、开公司、为商人炒作,而给学生传道授业,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上课时照本宣科,避重就轻,上一节课放一节课,或是干脆让他们的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可以想象让这样的教师,即使是知名教授、社会达人,指导学生做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大学四年是人生观形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指导教师的人格、品德、人生观、科研能力和学术精神能随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尚不爱岗敬业,学生又怎能健康成长,所以在指导教师的选用上决不能滥竽充数,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要严格考查指导教师职称等级、实践能力及论文水平;对于其他工作比较繁忙的教师,不推荐其指导论文;限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为2―4人;扩大指导教师选择范围,解决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聘用其他高校教师、离休教师、优秀博士生,甚至聘用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打破专人指导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课题,可以多人联合指导,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弥补单个教师知识的缺陷,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4.加强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严把答辩关,综合评定学员成绩。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决反对沽名钓誉、弄虚作假,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6]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管理。毕业论文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应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作用,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式检查和督导。

在论文选题阶段,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进行双向选择。每个老师必须提供多于所带学生数的题目,由专门成立的毕业论文选题专家组,对每一个题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分析、审核,在内容上严格保证工作量、难度和质量。学生根据兴趣、公布的题目、指导教师科研现状,填写2―3个志愿,再由老师选择学生,最后通过教研室进行调整。

在论文进行阶段,仿照博士、硕士培养方法,指导老师每周须组织学生开课题组组会,主要进行考勤、检查、答疑等工作,并做好记录,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须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等方式与指导老师联系。学院也应定期检查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工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在论文写作阶段,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实质,坚持原创,严禁找人、抄袭,凑字数。由于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没有撰写科技论文的经验,院系应用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专题讲座或者直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教师在检查毕业论文时,严格把关,提高规范化程度。

在论文答辩时,推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制,特别请专人进行外文摘要的评审,严把答辩关,对不遵守学校纪律,不符合答辩要求的学生,不允许答辩。答辩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象。要加强公共监督,可以参照各种展览会的形式,将本专业学生分成3―4组,每组学员必须制作能反映课题意义、内容及成果的墙报,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张贴,并回答参观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既要做到标准化,又要注意灵活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就难以给出公平的成绩。为了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必须对评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比如可以细化量化成绩如表1所示。

各工科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成绩的评定也不能僵硬地套搬标准,对于论文有重大突破,很高实用价值的学员应适当加分。可参照欧美学生论文考核的是4个方面:①论文的背景知识是否与专业相符,有何意义;②论文中应用了什么样的专业原理;③论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④论文有没有给出什么特别的个人建议和创意,由院系组织专家组综合评定成绩。

三、结语

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6-6-6.

[2]黄斌.浅议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3]王兴芳,国芳.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中国青年报,2007-12-17.

[4]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3辑),2006.7.14.

[5].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8-31.

[6]袁贵仁.加强教育系统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中国教育报,2011-2-12.

篇(4)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教学改革 病毒学 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大学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大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由教师创设主题和引导,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主动性学习学科知识,同时培养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病毒学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1 研讨式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教师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在课堂上占绝对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以教材为中心,通过口授,PowerPoint,板书等方式“满堂灌”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接受者,通过耳听,笔记等方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教学这个舞台的绝对中心,学生只能充当观众,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和期末时突击复习就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这种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学生逐渐会成为“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解决问题”的“三不会”学生,学生的知识也仅限于笔记,教材中。这种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并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摒弃。

现代教学观点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启发教学,文献阅读,小组讨论,专题学习,案例讲授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变成是一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合作,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的引路人角色主要体现在以“引导”为主,通过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价值,并有利于学生发挥的问题。这些情景和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科的发展前沿的掌握能力,更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和特点,对课堂的期望和要求。在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后,再以教师全面,深刻和独特的见解,利用现代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使其从一个“门外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聆听,阅读,分析,归纳,凝练,展示等过程变成一个“内行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

2 病毒学课程特点

病毒学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基本原理与生物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具体来讲,它是在充分了解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基础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功能、复制、表达及调控机制,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本质,为抗病毒药物研制,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新月异”是对生命科学发展速度一个贴切的形容。而病毒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加,书本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科的发展速度,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而且,在病毒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填鸭式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尝试在病毒学这门专业课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3 病毒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开展研讨式教学前,应主动了解学生相关专业基础学科知识水平,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注意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连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除了经典内容外,还要根据学院特色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补充一些特色内容,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修改和完善。此外由于病毒学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很多信息都是来自海量的专业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因此,了解学生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和外语水平也非常重要。在掌握这些情况后,针对学科规律,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包括研讨的主体,研讨的具体方式,资料的收集,时间分配,预期目标,成绩评定等方面的详细教学计划。

3.2 精心选择研讨主题

选题是研讨式教学的关键,选题的难易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研讨式教学的效果,选题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和意义明确,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培养要求;(2)与现实紧密相连,具有吸引力,每一次研讨课题,应由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现象或是话题引入;(3)选题难度适宜,学生能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下,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查阅资料,分析整理信息,并凝练出自己初步的想法和观点;(4)选题应该具有综合性,能包含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易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发挥。在选题内容设计上,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而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争议的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及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适合设计成研讨主题,而且学生对于这些论题的热情非常大。

3.3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确定了研讨的主题后,应根据主题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研讨方式及教学环节,如“病毒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祸还是福”等一些至今仍未有定论的话题,非常适合设计成辩论的环节,让学生分别站在正反方这两个对立面去寻找相关知识和证据,并从病毒学,生命科学,医学,历史,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去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通过辩论的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更锻炼了口才和反应能力。对于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可以设计成团队PowerPoint制作展示及解说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感兴趣的学科前沿研究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跟踪学科前沿,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凝练,制作成PowerPoint的能力,在解说环节中,学生的口才,自我表达表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展示。在辩论,PPT制作展示及解说环节,由于课时限制,都是采取分组,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的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精神。除了这些课堂教学环节外,综述的写作也是研讨式教学中经常会设置的一个环节,由教师设置一个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自己查找资料,撰写综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综述的主题设计非常重要,是决定综述写作环节成败的关键。应该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参考文献资料非常充足的课题,这些主题可切入点多,留给学生分析、判断、思考的问题也非常多,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挥,使综述论文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3.4 悉心总结每次研讨任务

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对每次主题任务完成后的点评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决定下一个环节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每次点评既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更应该对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学生的热情和付出表示赞许。在点评时,应更多的使用鼓励、向导性语言,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努力,每一个进步都能引起教师关注,在获得自信和满足感的同时,对下一个探讨课题更加充满热情和责任心。对于教师来说,点评工作是对自身的一种检验。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对学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外,还要对大学的教育规律及学生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使点评工作不是仅仅给个分数和评语,而是对学生专题工作完成后的一种肯定和从教师角度上给学生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其参考。因此,在点评前,教师需要认真准备,包括检查学生对研讨的主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中存在的短板;此外,对学生疏忽的知识点或研讨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应进行二次备课,在点评中及时指出及给出正确观点答案,这也是教师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

4 结束语

几年的实践证明,病毒学课程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后,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内容,更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对主题的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师生的交流互动,课程的学习变得立体,生动;同时,研讨式教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要进行资料查找,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等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堂上的内容,更需要向课后进行延伸,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日后在生物技术领域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更新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病毒学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使该课程的课堂质量,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L鼙韭畚氖芤韵孪钅孔手?.江汉大学课堂方法教学改革项目《病毒学研讨式教学改革探索》;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潭.seminar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构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 沈文捷.“seminar 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

[3] 朱国琴.尝试探究教学提高课堂实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篇(5)

1.1“应试教育”不利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部分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整体缺乏主体意识、质疑精神[2],对知识、技能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内化、迁移,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知识主体的创新思维。

1.2医学学科体系及信息量相对较大由于医学学科积累久远及体系庞大的特点,医学生学习所接受的信息量远比其他综合性或专科性大学学生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如此大量的知识,在时间上和心智空间上极大地减少了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批判和质疑的机会[7],进而影响了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1.3医学教育模式与实践脱节我国医学教育以理论授课为主,临近毕业前一年才到临床实习,而在校期间很少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使医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从事临床工作后主体意识不强,对上级医师的从属性、依赖性过大,不愿独立思考作出决策[8],不利于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1.4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评估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机制和手段是导致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薄弱的另一重要因素。评价学生好坏常以分数为依据,习惯于使用单一标准,唯一标准答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对学生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估;重视认知测试,忽视情感、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价[9]。

2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医学问题的整体性、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医学生能否恰当地批判应用、分析、判断各种信息,并得到合理的结论尤为重要。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非常重要。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可显著地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2.1提高师资素养教师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者,其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极其重要。因此,要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和重视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和重要性[2],转变自身观念,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不以医学权威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而是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切实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教导学生开放思想,不盲从、照搬经验,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2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哲学思维批判性思维概念源于哲学,被描述为对所做的事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发展出合理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密切相关[10]。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知识和哲学思维的学习,开拓医学生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增强医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体察能力,对医学问题的复杂性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对医学问题的不确定性持有开放性态度,使学生反思和辨别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敢于质疑,多角度的看待问题[10],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2.3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鉴定和改进作用,还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11]。要较好地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必须改变既往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8]。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医学潜能,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解释、分析、评估、判断、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4]。具体的做法有: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反馈,如课堂讨论、工作交谈、现场评论等。②在总结性考试中植入批判性思维的考题[12]设计(多项选择题和逻辑性递进式提问的病例题等)。③临床技能考核(CSA)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方式[8]。在考试的设计中不应仅针对某项知识点进行低层次考察,而应是基于已有知识对题目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问题,加强其辩证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认知能力。

2.4变和改革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批判性思维既不是对现成的一切结论都相信,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对事物进行分析辩证的基础上做出判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能够培养学生开放思想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ing,PBL)教学。PBL教学法[12]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PBL案例的选择强调能够多元解读,提出多种诊断和可能解决方案,摒弃“标准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4]。在PBL的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盲目相信权威,敢于质疑,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运用、拓展和创新中。通过提出批判性思维技巧的问题[13]及与学生讨论、对话、辩论,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批判,有依据地怀疑,正确认识问题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2]及主动搜集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12](Case-basedLearing,CBL)。此类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将以往记忆疾病细节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明确化,加强各专科间的纵横联系,利于发现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和遗漏之处[13];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其连贯、全面地审视临床问题。在病例讨论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接受新观念、用理论和循证证据支持观点和讨论新观念。亦要重视病例中的谬误分析,让学生通过认识常见谬误及其特征,间接接受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和推理技术[13],引导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敏感性和倾向性。

2.5在科研中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让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批判性阅读文献、撰写综述论文、对科研课题设计、修改、实践,既可促使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又可让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在科研实践中对各种条件、各种情况反复比较、筛选、预测和反思,提高其自我判断、调节、反馈和思辨水平[10],直接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分阶段科学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