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闻职称论文

新闻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4 05:47: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闻职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闻职称论文

篇(1)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川大取消毕业论文”一事有了实质性的新进展。四川大学已决定,以文学与新闻学院作为试点,从2006级学生开始,加入社会调查报告、策划和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通讯、评论等新的方式来部分取代毕业论文。下周起,学生们可提出申请,自行选择毕业考核方式。从起初传闻的“取消毕业论文”,最终定性为“优化毕业论文设计”。

不管舆论赞同也好,吐口水也罢,川大是下定决心要第一个“吃螃蟹”。该校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解释说,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毕业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注水严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多数论文都是由“ctrl+c”和“ctrl+v”搭建而成。好一点的,还会后期制作处理一下;糟糕一点的,直接就是论文整体挪窝;更恶劣的,连最后“毕业论文致谢”都不放过,署名也不带更改的。通篇找不到自己的语言,好不容易自己发表了点想法,却又文句不通、辞不达意。啼笑皆非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一直很高,非常高。

很多人都说,要求一个本科生的论文能有真知灼见、洞悉问题核心,显然是强人所难。此言不假。但是,准备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专业知识温故知新的过程(连致谢都不改名字的人除外),还可以强迫你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尽管这个要求很低,低到不能再低,但本科生连注释都不知怎么下手的大有人在)。退一步讲,本科生抄袭也不过是最低层次的抄袭,连研究生、教授、院长,乃至一校之长都抄袭,又怎能要求小小本科生能独善其身?说到底,论文抄袭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事情,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整个学术氛围被浮躁、功利的情绪笼罩。

篇(2)

“甩掉”几个“包袱”

举办新闻传播专业刊物的主体,是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但这些刊物在举办过程中,也逐渐背上一些不应该有的“包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周正荣,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们是“官样文章包袱”、“人情稿包袱”、“评职称论文包袱”,由于这些“包袱稿”的存在甚至充斥,新闻传播专业刊物的质量无疑要大受影响。也正因此,周正荣明确要求《传媒观察》借更名改版之机,“甩掉这几个包袱”,办一份“能够与时代合拍,代表新华报业水平,为新闻业提供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的高质量新闻学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传媒观察》的更名改版,方向明、力度大,效果也就比较明显。

一本优秀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要想发挥其指导新闻传播实践和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积极作用,首先须进行自身科学、合理的定位,从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宏观态势、合乎目标受众的客观需求方面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总之,无论是新闻传播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以及新问题,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与时俱进,创新办刊的模式和思路,进行同步的探索。

较之更名改版以前,《传媒观察》对自身定位作了大幅度的改变:一方面,刊物所要吸引和锁定的目标受众,水准提升,范围拓展;另一方面,刊物不再满足于新闻业务操作层面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交流,而旨在将新闻传播业置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放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以新观念、新视角进行全新“观察”,力图丰富和创新新闻传播思想,引领新闻业探索和发展的潮流。

跟踪发展透视热点

甩掉几个“包袱”的《传媒观察》,在其扉页即道明办刊宗旨:“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这其实也就是改版后该刊的三大追求:一是追求办刊的前瞻性,注重研究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性课题;二是追求办刊的针对性,强烈关注新闻传播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是追求办刊的深刻性,试图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焦点话题作出透视和解读。具体来说,该刊在如下几个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1.优化组合的栏目板块

《传媒观察》根据自身的新定位,对原有刊物栏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较低层面上探讨新闻业务的文章,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和经验总结,数量和篇幅大大压缩。与此相对应的是:拓展观察视野,加强理论探讨。为此,专门开辟了“名家论坛”、“传媒视点”、“学术园地”、“观察与思考”等固定栏目,注意刊载有见解、有分析、质量较高的学理性文章。

2.颇具匠心的专题策划

《传媒观察》以其独特的选题和内容编排实现其在学术研究、业务探讨领域的议程设置。其中,专题策划是议程设置的重要手段之一。选定的专题,往往都是理论研究或新闻实践中重要的现实问题,经编辑部的策划而形成先发之势(体现前瞻性)、聚集之态(体现侧重点)。其次,编辑部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就专题进行策划,整合各家言论、各方意见,形成了互补效应。2003年春,发生在广州地区的非典疫情,使广州乃至中国的新闻媒体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方面的严重弊端在短时间内暴露无遗。《传媒观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事件所涉及的紧迫而沉重的话题,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在第4期上推出极具价值的专题策划,特约刊发了《危机干预与媒体失语》、《透视危机事件传播链的断裂》、《突发事件中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等一组文章,对关涉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聚集式的透视,不仅阐述了大众传媒在监测环境、干预社会生活方面应有的作为,而且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在突发性事件过后对相应机制加以改进。

2002年12月,《新华日报》正式实施了继1995年、1999年两次大规模改版之后的新一轮改版。《传媒观察》以此为契机,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就党报改革问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讨论。从2003年第3期起,这些文章以每期一至两篇的节奏在刊物上发表,并以“本刊特稿”、“特别报道”等形式推出,引起了各界对《新华日报》连续改版的广泛关注和对于党报改革经验启示的日益深入的研讨。分散于连续不断的各期中的专题专划,突破了一期容量的局限,空间更为广阔。虽然每一期的章篇文章并不构成专题,但连续的编排实现了时间顺序上的累计效应,“形散而神不散”。

3.引人注目的新鲜见解

《传媒观察》能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传播业发展态势中,抓住前沿问题,刊发具有新鲜见解的文章。在这一方面,有三点值得称道――

一是开拓新视野。《传媒观察》的“域外传真”、“海外传媒”等栏目,对全球新闻传播发展态势进行研究。无论是引进别人的经验,还是分析他国的教训,始终结合我国国情。如“他山之石”板块曾刊载的《讲故事创造36年辉煌》、《观察德国集团的成功运作》等,都力图将国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剥离出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借鉴吸收。

二是研究新态势。例如,在新闻传播业走上市场化道路之后,《传媒观察》敏锐地抓住了媒体资本运营等前沿课题,设置了“传媒资本运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栏进行讨论,所刊载的文章既有对传媒产业化之路的研究也有对传媒市场化运作后诸多矛盾与困难的探讨所刊发的论文,观点新、分量重,富于启迪性。

三是传播新观念。《传媒观察》提倡新观念、新思维,第9期刊出了《给媒体品牌延伸降降温》,2004年第10期刊出了《研究中国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这些文章大胆触及了全新的、敏感的、尚无定论的话题,并展开了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讨论。

4.自由活跃的观念碰撞

《传媒观察》所体现的学术精神,其核心是学术自由。《传媒观察》努力为研究者们提供思想观点争碰撞的场所,“一家之言”、“说说议议”、“学术争鸣”等栏目的设置与文章的选择,都旨在营造学术争鸣的氛围。

近年来新闻界流行“读图时代”这一新概念。2003年第1期“一家之言”栏目所刊发的《报纸的读图时代真的到来了吗?》一文,对此提出了质疑。紧接着,第5期的“学术争鸣”栏目又刊登《“读图时代”:从粗放走向集约》一文,与前文进行商榷,重新界定“读图时代”的内涵。

彰显专刊各种功能

具有生命活力和社会影响的刊物,应当是预设的功能都能得到全面彰显和成功实现的刊物。《传媒观察》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1.彰显和实现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功能。

学术积累是学术创新、发展的基础。经过选择、加工和规范,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大量地凝聚在《传媒观察》上,得以发表并保存,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学术积累。同时,通过构建“名家论坛”、“学术园地”、“业务探讨”等三大板块,学界的理性思辨和业界的实践经验得以汇总、交流、碰撞,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彰显和实现理论导向与决策咨询功能。

《传媒观察》充分发挥其所在报业集团办刊的优势,敏锐地发现来自新闻一线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的信息,及时地对新闻事业改革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追踪、评价和解答,用科学的、发展的理论引导实践健康发展。如,《研究传媒产业区域发展战略》(2004年第3期),以当时影响较大的媒介运作个案作为切入点,对区域传媒业战略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传媒产业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构想,体现了刊物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3.彰显和实现队伍培养和力量凝聚功能。

《新闻通讯》孜孜不倦地给予读者以切实有用的新闻业务指导,提升读者理论素养,它汇集了一批富于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业界和学界人士,给读者奉献学理性和应用性兼备的思想成果;与此同时,刊物也为思想敏锐的新秀们(高校新闻院系的学生及其他初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提供了发表学术见解的广阔空间。从某种角度说,它已成为“大学之外的一个课堂”,除了业界人士之外,还很受新闻传播院校师生、专业研究机构人员的亲睐。

篇(3)

论文关键词:综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经济;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沟通协调

科技创造财富,科技引领未来。作为展现当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识传播的平台,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顺势而行,发挥自身特点,将杂志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这要求期刊有一个明晰的办刊思路,将科技两字贯穿始终,做深、做透科技这个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经济发展才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综合性科技期刊在传播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科技事业的日益繁荣,综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体制落后和思路狭窄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亟须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综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1)办刊意识不强。目前,多数有着政府背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还依赖于靠上级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收取微薄的论文版面费来维持生存,对于刊物的未来.办刊人缺乏统一、明晰的办刊思路,市场经营意识和杂志品牌意识淡薄,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发展。

2)内容与风格缺乏特色。许多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异,杂志的整体风格类似,基本以刊登职称论文为主,缺乏自身风格和亮点。此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还人为地将杂志采访、报道、活动策划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领导讲话、过时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可读性。

3)脱离实际、视野狭隘。一方面,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讨,无法从更高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和展现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及时分析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等。

1.2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承担的责任

1)社会责任。综合性科技期刊既是党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应是社会公共信息的者,起着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产业的性质,因此,也必须要有社会公益意识,承担社会责任。

2)分析报道的责任。虽然杂志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报纸那样及时报道瞬时新闻,但应借助于专业学科的背景知识,更深层次地挖掘内涵,详尽阐述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更应牢牢把握与科技相关的各个领域,发挥杂志特点,确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综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综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况下,对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较多的还是大众期刊,关注的焦点也只是集中在现象报道、宏观建设、观念改变等方面.缺乏专业背景的它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仍无法深入解决。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应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从科技的角度担当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要针对当地经济解决实际问题。

2)一批综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现端倪。《华东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杂志纷纷改版,引进大众期刊的成功经验,一改过去“论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导科技工作窗口、企业科技顾问、科学生活向导为主要内容,使杂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用事实证明了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2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2.1宣传典型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1)宣传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焦点。把握区域经济命脉,结合科技发展动态,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杂志内容,宣传报道各地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作为浙江省科技厅主管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该杂志自2005年改版以来,不断在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局、科技型企业和科学大众之间寻求平衡点。开辟了“资讯·观察、产业·财富、研究·创新、科普·时尚”四大栏目,一方面,报道全省科技动态,宣传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举措;另一方面,广泛联系科研工作者,关注大众焦点。其中,每期的一大看点就是对县域科技经济发展亮点的宣传,这是编辑人员在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和政府部门的汇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策划、提炼而来的,如“景宁创业富民名茶科技强县”“鹿城:打造自主创新温州模式”“汽车科技涌动路桥”等一系列展现区域发展特色和风采的专题,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各地交流经验的平台。

2)宣传企业自主创新典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旦选择好典型案例,大力宣传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就能引导企业从重视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的扩大再生产转移到重视技术创新上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地方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飞跃集团——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海正集团——博士后创新战略》《“珠光”为世界刺绣无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创新浙江行”栏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现了浙江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迅猛发展”的新风貌。同时,激励了更多的企业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上来。

3)宣传科技相关部门的成功经验。重点宣传地方政府、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构筑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新举措。这对新时期转变科技行政部门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扩大科技工作影响力有着特殊意义。《今日科技》杂志在2006年第6期,以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开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创新推进慈溪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与各地科技局密切联系,为当地的科技局长开辟了“创新大讲堂”栏目,使科技局长的工作思路和声音能在杂志上进行广泛地交流、引起争鸣,为其他地区开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鉴。

4)宣传科技创新人才。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对科技人才、科技先进集体、科技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在科技创新方面树立学习典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2007年,《今日科技》杂志开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员的历程、风采、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栏目“科研人生”。宣传报道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中国计量学院院长林建忠,执著追求再造龙泉青瓷冰裂纹绝技的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深入挖掘、真实再现”,科技杂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传科技工作者,树立了科技创新人员的典型。

2.2传播信息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针对政府部门最新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调研统计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读其中涉及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对政策解读的优势是其他刊物无法比拟的。

例如,《今日科技》开辟了“本期特稿”“权威推荐”等栏目。作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的舆论阵地,该杂志对浙江省科技发展新举措、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重大决策等都能够及时分析解读。

2)农业科技信息。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对技术、管理、经营等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必将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杂志的“聚焦三农”栏目应运而生。《宁海“紫甘薯”种出“生命软黄金”》《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提升支农水平》《稻鱼共生:一号农业文化遗产》等文章深受农户欢迎。一方面,探索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国内外发展动态。就浙江经济而言.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是资源小省,问题突出。众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利润不断下降,缺乏竞争后劲。因此,作为杂志媒体就应关注、追踪前沿,甚至预测趋向,帮助企业在产业转换升级当中发挥导向作用。同时,还应以媒体的宽广视野为区域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要闻”“科技在线”“科技广角”等栏目就针对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和动态予以报道.透视其中的关键。如《科技时代资讯前沿》综合反映了国外最近科技产品,让读者了解与掌握了最新国际化产品。

2.3策划活动积极发展版外经济

1)策划评选活动。2006年,《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后,反响巨大。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门、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踊跃推荐,积极争取国内首次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的推选名额。

通过评选活动,《今日科技》杂志发挥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资源的优势。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推选、表彰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标兵和模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中。

2)举办论坛。目前,众多媒体都通过承办论坛来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今日科技》杂志通过承办“首届浙江省科技企业家论坛”,为浙江省的优秀科技企业和优秀科技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主创新成果、总结自主创新经验、交流自主创新思想、畅想自主创新未来的崭新舞台。通过杂志的影响力,邀请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做精彩演讲,多角度地讨论了浙江省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技下乡。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集中的科技网络,为地方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今日科技》杂志在数次科技下乡中,不仅给广大农民带去了丰富多样的科普书籍.而且根据当地特色带去了一些实用技术。甚至.编辑部还组织人力,对口与地方政府创办试点性质的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结对枫树湾”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给该村农民送去科技书籍、科教光盘等科技物品.还与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心与心的沟通。特邀科技特派员到枫树湾村为该村杨梅种植户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畅谈科技结对的3年计划和近期具体事宜,设计推出枫树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杨梅礼品包装盒:提出“科技结对,产业创新.典型引路.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商讨枫树湾村杨梅市场招商引资、申请省级绿色农副产品认证、开办杨梅技术培训班、举办杨梅大会等内容,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篇(4)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深入生活;关注社会;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我是一名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名县级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套用时下较流行的一个词叫“非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基层不等于低层,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认可我的声音、形象,成为著名的主持人是我的理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许我的理想不一定能够实现,到了退休的年龄就从主持人岗位退下来,但是我一定能做一个想当将军的好兵,坚守自己的阵地直到最后一刻。也就是说,当一名合格的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我一直努力而且一定会实现的理想。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呢?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有写点理论性文章发表的想法,但我一直没写,是因为不敢写也不会写,刚从事主持人岗位没几年,哪来的经验和体会去写理论性的文章啊!如被前辈专家们看到,还不气歪鼻子笑掉门牙。如今我从事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也有十七个年头了,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但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借着这次写职称论文的机会,谈一谈如何做好一名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经验体会吧。

许多从事基层新闻宣传岗位的人都知道,在县级台由于受编制体制、岗位设置等原因影响,许多节目主持人都是身兼多职,要出外景采访,主持各类专栏节目和不同主题的活动仪式、晚会现场等,辛苦固然辛苦,但这也恰恰为主持人提供了很好的炼锻提高机会,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我要谈的也是我这十几年从事电视节目主持工作过程中,如何从适应到干好这一岗位的。

一、以生活为源泉,了解生活,把节目主持得生动精彩

电视作为当今大众最多接触和接受的媒体形式,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自然而然成了观众天天见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就要为观众所接受,现在节目主持人的表现还不能都让观众满意,这种“不满”起因于我们有些主持人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不常读书、看报,在主持一些娱乐类栏目时,凭借几分小聪明,讲个笑话,调侃几句,以博得观众几声廉价的笑声,而真要主持专业性强的节目时,就力不从心了。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节目主持人仅仅具备应有基本素质,良好的外在形象是不够的,要想真正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必须时刻努力,不断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学识,正直的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创造和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才能使一个节目主持人有他独有的魅力。做到这一点不易。我在做节目电视主持人的开始几年,也是拿着编导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充当“傀儡”角色,往往在主持节目中显得极不自然。因为一边主持节目一边要在脑子里想背好的主持词,常常出错,要重新录制,弄得自己和录制人员都累。后来虽熟练一些,但也未摆脱不够流畅自然的感觉,观众反响平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渐渐尝试着走出录播间,跟随编导记者深入采访一线,同编创人员一同去了解生活,直到后来我可以参与节目创作构思、编写,贯穿整个栏目的采、编、制、播过程。

专题节目《渔家生活》是我主持工作中一档跨度较大的片子,15分钟的节目容纳了较多内容,时间、空间跨越性大,每次深入渔家采风过程中,我都仔细观察渔民的生活,在心里模拟主持人出现的形式。美丽的海岛天远海阔,水碧山清,风光无限,千里海上牧场上渔家汉子耕海牧渔,驾船荡舟,渔歌唱晚,满载而归。这些渔民的生活画卷使我灵感如泉,有时我以采访者的身份出现,时而我把自己设计成渔家儿女中的一分子,以一个从事海上劳作的渔人身份出现,一边动手干,一边凭借自己现场感觉去生动自如地解说蓝天、大海、白云,去解说搏击大潮的渔家好汉,带领群众致富的养殖能手,勤劳善良的渔家大嫂,将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用亲切朴实的语言叙述成一个个完整、真实的故事。节目播出后逐渐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认同、赞许的声音不绝于耳,节目收视率也逐步提升。在上级台组织的优秀节目评选中多次获奖,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做为一名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应把自己完全深入群众中去,溶入生活海洋的深处,吸取生活中取之不尽的营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真正的美丽景致。

二、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用真情打动观众,做品德高尚的主持人

主持人要有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自己身边有新闻价值,能够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故事。

二OO三年夏季,我们采访了一对常年参与爱心捐助,从事个体经营的夫妇,并将这对夫妇的事迹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宣传,采访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对夫妇前不久曾资助过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女童,小姑娘的名字叫文静,才10岁,正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年龄,然而病痛让这位小姑娘无法象同龄孩子那样尽情的奔跑欢闹,由于家庭特殊原因,小文静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她的母亲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和政府救济金生活,根本无法负担给孩子治病的高昂费用。如果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小文静的病将难以治愈,幼小的生命将有可能随时终结,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小文静面临的困境做成一期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呼唤社会各界都来伸出援手,帮助小文静彻底治好疾病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我迅速和同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达成共识,很快我们就打听到了文静家的住址,当我们采编人员一行提着小礼物来到她家里时,恰逢文静刚放学回家,书包还背在肩上,正在逗一只小狗玩。当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小姑娘怯生生的躲到母亲身后,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直注视着我们,眼神中除了羞涩,分明还透露着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当时我的心情难以平静,病魔摧残着无辜的女孩,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以最快的速度把专题节目完成,向社会求助,尽快的治好小女孩的病痛的愿望更加强烈,我要用手中的话筒去挽救小文静即将早逝的生命!回到台里,我在录播间坐在话筒前,几乎是一气呵成将这部名为《救救小文静》的专题片录制完成并播出,片尾,在人们熟悉的《爱的奉献》的旋律声中,我饱含激情,希望大家都伸出友爱之手,让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一个角落,用爱心去拯救这个花季女童走出困境。节目播出后,一时间电视台和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饱含温情的款物从四方涌来,有的观众直接来到电视台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捐出爱心款,感谢我们为小文静做了一件好事。很快,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小文静和另外两位需要救治的贫困儿童用这笔善款成功进行了手术,如今小文静已是一位健康漂亮的中学生了。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有感触,一个主持人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社会和观众倾注极大的关切和真情,才能把节目办精办活,办到观众的心坎儿里,如此以来节目主持人才会使自己的性格魅力和自身形象丰润饱满,充满生命力。在08年我县为支持汶川震区同胞而组织的《五万海岛人同献报国心》赈灾募捐晚会上我再一次用自己的真情成功主持了整场晚会,用实际行动为遥远灾区同胞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一个合格的主持人应时刻注意学习和积累,做学习型人才

古人曾经说过:“书为心画,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思想最直接的表达,主持人的艺术其实就是一门语言艺术,主持人如何把握语言艺术,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富有魅力,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注意汲取书本上,社会中一切可以获得的营养,博闻强记,融汇贯通,无论天文地理、政治历史、诗词歌赋,还是风俗人情、方言俚语都要涉猎。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做所有学科的专家是不现实的,但学科力求广泛,学识力求广博,做一个大家常说的“杂家”,是一个专业主持人艺术人生中应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我还没做到一个“杂家”,但我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努力,读书看报是我从小就有的爱好,尤其是做了主持人以后,爱好加上工作需要的促动,使我形成了对身边书籍和一切印成铅字的东西都有爱翻翻看看的习惯,这无形中也增进和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和语言,尤其是在主持专业性较强的节目之前,翻阅和了解相关专业书籍是必做的事。由于多数节目是录播的形式,所以我能够较轻松的把握栏目所要表述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参与主持的由我县承办的二OO七年“两岸情・妈祖缘”大型“妈祖文化交流活动”,由于是现场主持,活动时间长,空间跨度大,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活动期间又邀请了众多全国各地、海内外宗教界知名人士,妈祖信众,演艺界名人,规模空前,压力也很大。我县是妈祖文化交流中心,又有北方影响最大,香缘最早的妈祖宫庙,因此,我对妈祖的传说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主持此等规模的主题活动,仅靠这点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时间紧、任务重,我一头扎进图书馆,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搜集相关资料,又去请教妈祖文化专家,同时还收集了不少充满情趣的民间故事、奇闻轶事,并做了资料卡片,熟记于胸,然后根据活动程序安排,对每一个主持环节,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将了解到的妈祖文化宗教知识合理的穿插其中,丰富了主持内容,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举办过程中,我顺利的完成了现场主持任务,没有给观

众有断档、空白、冷场的感觉,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虽然较好的完成了这次任务,但在专业知识的准备过程中,让我有“临时抱佛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对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的重要性感触颇深。

一个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将节目主持的更好,令观众满意,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是不断努力的方向,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做好平时的学习积累工作。如同运动员,只有平时达到训练的强度和力度,才会在赛场上发挥出较好的水平。主持人也不例外,他的训练强度应是全方位的,大的方面政治立场和导向不能出现偏差,小的方面自身的品质修养和自我形象的进一步完善,这些潜移默化的提高过程,都需要在案头用尽功夫,而具体到每一个栏目,则需要有一个灵活而机智的把握。首先要确立编导意识。所谓编导意识,既应对整个栏目的主题、创意、编排等,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策划,从宏观上了解、把握全貌。其次,对栏目中的每一个板块要了如指掌。一个主持人只背诵自己的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每一个栏目的主题思想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做到灵活自如,充分发挥,进而达到预期效果。引导观众意识是主持人能力的重要表现,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经常要与现场的观众或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主持人虽然是一种职业形象,但也是大众群体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讲,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是观众可敬可信的知心朋友。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应做到心中有稿,表述自然。主持人应把栏目稿件的文字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说者亲切自然,听者和蔼可亲,甚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几句方言和观众交流,一下子就能拉近和群众之间的亲近关系,灵活多变的调动场面并把场上发生的事情和观众想知道的信息巧妙灵活的告诉大家。主持人还要很好的保持与整个栏目的前后期编创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前面说到的应了解编导意图之外,及时准确的与摄像、舞美、灯光等不同岗位的人员保持沟通和听取他们的专业建议是节目制作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总之,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应具备的风度、才气、学识和机智外,与编导、摄录、舞美、灯光等,特别是观众,都是一种水融的鱼水关系,工作和生活当中多联系沟通,虚心学习并参与栏目不同岗位的工作,这样,主持人才可以在主持这一环节中倾尽力量,塑造出完美形象,借以出色的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