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13:41: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试卷。
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一、走进留守儿童心灵世界
1.创设具有良好情感气氛的人际关系环境,引导留守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不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背景决定着他们大多缺“爱”,祖辈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教师必须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教师要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其行为,不要凡事都站在教师的角度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有的时候,教师一声嘘寒问暖的话语,一句“天冷盖好被子”的叮咛,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一丝饱含赞许的微笑,一次融汇亲情的举动,便使留守儿童找到心灵的归宿,情感的托付,达到教育的效果。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道德思想的滑坡,在人际交往中,学生缺乏礼貌、恶语伤人,打架现象不断,团结合作精神严重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随时随地都积极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以身示教,特别重视在要求上下功夫。
2.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激励等心理教育,促使留守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告知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指什么,有什么后果等。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例如,不愉快时唱歌,想想高兴的事;遇到困难,找老师与同学说说知心话;平时多为爸爸、妈妈着想,多为班集体做好事,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情绪体验……引导留守儿童宣泄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
3.教会留守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促进其健康心态的发展
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和谐、宜人、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参加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善于评价自己,还能使内向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他们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拓宽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阵地
1.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设功能服务室
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特殊事迹和留守儿童成长案例分析。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学习辅导室、亲情聊天室。建立临时看护人制度,由每班的班主任、配班教师担任本班留守儿童的临时看护人,负责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每周与家长联系将学生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并做好记录。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亲情联络区,开通亲情电话,架设亲情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精心布置温馨愉悦的心理咨询室,营造留守儿童原倾诉心声、诉说困难、主动寻求帮助的氛围。形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2.抓好“主题班队会”教育主阵地
如开展“爸爸、妈妈还好嘛!”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拉近和父母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开展“请相信,我一定能行”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找到自信,获得成功体验。开展“正视挫折,善待生活,学会理解”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学会理解,理解教师的爱心,理解父母的苦心,理解同学的真心。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人间处处是真情。开展“班队集体,温馨的家”主题班会活动,真真切切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和博大力量。
3.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周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美丑,纠正其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从卫生习惯、礼仪规范、饮食起居入手进行好习惯培养。以“家校联系卡”“家长会”“老师家访”等形式联系和沟通家长,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4.“校讯通”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新途径
一、树立乡村生命校园观
面对当前乡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不断流失的情况,学校课题组采取“一个牢记,一个凝聚,一个载物”和“三个不让”的办法,师、学生、家长思想认识,让其充分体会到在乡村校阅里学习和工作的幸福。
1.牢记誓词,召唤师生。这是一个整体营造氛围的举措。我们学校是乡村百年老校,围绕建设乡村生命校园这一理念。我们志同道合、开动脑筋、谋略发展。为一方百姓的孩子一生幸福负责,依靠群众,留住师生,为办出充满欣欣向荣景象的生命校园而努力奋斗!誓词运用于新教师人校宣誓、家长大会升旗仪式、学生毕业典礼等公众场合。此外,学校注重誓词隐性宣传:将誓词张贴到各办公室、教室、教案本、教科书、学生笔记本、日记本封面二等。
2.征文汇编,凝聚人心。咬定观点不放松,为了多途径树立建设乡村生命校园观点,学校将爱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多姿多彩的爱校实践与征文活动,以此作为开发乡村百年老校校本教材的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引领师生、家长更深层次地了解学校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师一生的特点。年底,学校成立编委会。从一年来成千上万的爱校征文、爱校日记等习作中精挑细选,确保每位师生、家长都有作品进入《爱校选集》《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实践》,最终人手一份成果——《我们在百年老校里幸福学习》。成果虽然是简易的装订本,但记录着师生、家长的爱校情结,他们爱不释手。从此,这本作品成为当地师生、群众宣传自己、宣传学校的重要成果。
3.以物载情,情浓校园。教育师生爱学校,是办好乡村学校的感情基础。以感情作为纽带。让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学生在交流中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就不会轻易提出转学。建校初年师生栽下的一棵银杏树。如今已成为参天大树。学校以银杏园为主要品种,打造银杏园。倡导新教师进校义务栽“爱校树”,家长栽“纪念树”(以一个班家长为单位),鼓励毕业生栽“感恩树”,教师在此结婚时栽“爱情树”。师生同有象征意义的银杏树合影留念,学校建立完整文书档案以作纪念。
二、不让一位教师落后
强师资,不让一位教师落后,是乡村兴校的重要保证。2005年以来。学校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开阔教师眼界,塑造师德师风,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美丽乡村教师的形象,使教师恪守师德、善尽本分,实现安居乐业之目的,从而为耕耘乡村学校而同甘共苦、努力奋斗。
1.千里拜师。转变传统的书本学习模式,创造乡村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创新格局。千里拜师是我们发展老师的特殊模式,培训学习功效大,教职工喜闻乐见。学校课题组通过各种途径,与发达城市学校取得联系,引导我们的乡村教师与城市友好学校教师进行书面结队拜师。先后与山东省宁阳实验学校、天津蓟县城关第二小学签订《城乡教师师徒结队协议书》800余份。双方学校建立制度,确保教师们运用传统书信、现代网络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以促进城乡教育优势互补。
2.写万言日记。身居方寸乡村校园,开阔教师大视野、孕育教育大情怀成为学校培养教师钟情乡村教育事业的重点。我们倡导教师写“万言日记”,这是学校培养教师扎根山区教坛的重要载体。(1)“万言日记”与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2)规划“万言日记”内容:乡村校园里每天所见所闻所思。如城乡师徒之间的情谊、师生校园生活、家校情谊等。(3)“万言日记”成果展评:成果展评每年底举行一次。(4)“万言日记”珍藏。学校制度规定:日记展评获奖作品,全部由乡村百年老校陈列室收存,并向教师颁发珍藏证书。
3.扶引落后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会有相对落后的教师,落后教师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因家庭困难导致落后;一方面因本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颇导致落后:另一方面因欠缺方法导致落后。对这类教师要做到扶持和引导。一是把扶持任务落实到学校党员肩上,采取暗中一帮一、一对红的工作措施,党员向支部签责任状,使这种帮扶成为学校支部一项重要的保密工作。二是学校因人而异,有意设置某些制度,让这类人员能有机会获胜,千方百计给予奖励,让他们分享荣誉与成功的快乐。三是校长对这类教师做好“三多”:多串他们家的门,多找话跟他们说,多请他们吃饭。让每一个落后教师体会到在这所乡村学校工作的幸福。
4.歌颂教师特色。校长要用放大镜看每一位教师。办好乡村教育,彰显乡村学校生命力,需要培养一师一特。我们推行的“28名教师,28种特色”工程实施三年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学校通过放大28位教师的校园生活照、特色解说、墙体文化、家长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得教师们深感发展学校、提高质量这一责任在肩,从而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学生是学校生命的直接要素,我们要努力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1.系统实施“六不能”工程。我们实施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工程是学校的重头戏。学校年初召开家长大会,教师同学校签订《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责任状》,由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年终考核。教师应做到:(1)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个学生辍学;(2)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个学生发生意外伤亡;(3)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个学生没有获过一种奖项(学校长期开展“千朵红花、千张奖状、千顶帽子”创新活动);(4)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个学生非正常转学;(5)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6)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位家长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端。
2.营造“三种”快乐。创设条件,让学生感受在乡村学校学习的快乐,使之在和风细雨的乡村校园茁壮成长。打开校门,开门办学,让学生体会到山川、河流、田野的魅力以及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场景中去实践的快乐:广泛开展城乡交际,引领乡村学生与发达城市友好学校学生结队交际交流,架设城乡学生友谊的桥梁,让学生体会手拉手友情的快乐;千万封书信架设通往师生心灵的桥梁,引导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写信,倾吐心里话,通过书信交流,记录师生在乡村校园心心相印、手足同情、快乐成长的故事。
四、不让一个家长提出转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新一代农民纷纷携带小孩外出打工。但是,大部分孩子因不习惯城市生活学习环境,哭闹着要转回乡村学校。针对类似现象,我们提出不让一个家长给孩子转学的目标。
1.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温暖工程,让家长放心、留守儿童安心,学校就是温暖的家。鼓励留守儿童学会独立生活。我们不能指责孩子和家长,因为“学校不是评判学生的地方,而是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班主任与远方家长一月一通话,进行留守儿童家访谈心。留守儿童在校用餐营养安排,校外活动安排,春节期间组织召开打工家长座谈会等都是学校重点日常工作。
全县421个行政村,据最新数据统计,留守儿童16153人,流动儿童521人。
近年来,农村成年男女异地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能力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外地务工人员携带子女,致使流动儿童人数不断上升,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据县妇联、县关工委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已有2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有16674名农村孩子成为留守流动儿童,其中学前留守流动儿童占2.06%,小学阶段留守流动儿童占22.85%,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占71.97%。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我县流动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流动儿童大多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一是父母的学历低,教育子女方法简单。二是家庭收入较低,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三是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我县留守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他们的监护情况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容易产生“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二是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监护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出现。三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留守流动儿童极易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的严重断层或缺位。由于父母的疏于照顾,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留守流动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也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学习成了一个大难题,其中比较明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调研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问题突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流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的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伤害问题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四是留守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我县《“__”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经2011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1年__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更加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新增了儿童与福利领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发展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服务设施,满足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系列目标。“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健全服务机制,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改善服务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条件”为主要措施。在县教育局、团县委、妇联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县教育系统积极牵头实施“农村关爱工程”,成立了由教育、团委、关工委、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关爱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力度。各学校对施教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留守儿童学生的资料。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留守儿童16153人。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利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做好学生的发展情况记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团委、妇联积极招募爱心志愿者,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蒲公英行动”,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夕,县妇联与县邮政局一起,为金山镇中心小学、厉庄镇中心小学和黑林镇中心小学送去共__0份“四季平安礼盒”,并送去节日的祝福。团县委联系市义工协会、市爱心车友会等50余名社会爱心志愿者,带着书包、文具、食品和衣服等走访慰问城头小学30名贫困学生,现场结成18对“爱心1+1”帮扶对子。全面开展“七彩课堂”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爱心单位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在前期结对的基础上,有重点的选择帮扶项目,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安排表,组织志愿者开展课外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活动,坚持倾注一片真情、奉献一份真心,将关爱活动做出实效。对适龄流动儿童,教育局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县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帮助,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在全社会的关爱下茁壮成长。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安全、健康、品德、学习和心理等问题,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通过组织培训班、个别走访等形式,向留守家长和隔代家长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宣传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步提高监护人的科学家教水平。同时,鼓励有一定技术、经验、资金的“留守儿童”父母回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妇联干部帮扶贫困户、爱心捐款、组织“春蕾行动”等多种途径对贫困儿童尤其是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和资助。通过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巾帼志愿者和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安全提供“一对一”的帮助。 上级妇联开发“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蒲公英行动’网上信息管理系统”,在中国__网、__妇女网、__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__省网上家长学校等以专题网页形式推出。通过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爱心人士可登陆注册,报名加入到结对帮扶留守流动儿童的队伍中来,各尽所能,奉献爱心。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注册成为“社会妈妈”和小小志愿者,与单个或多个留守流动儿童结对,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开展帮扶活动。目前__县已报名社会妈妈100多名,帮扶流动留守儿童160多人次。
以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身心健康为重点,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倡导0-6岁儿童至少随父母一方共同生活等。围绕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预防网瘾等内容,面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安全自护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机制。
积极配合爱德基金会,每学期发放孤儿款小学初中为每人670元,高中或职高每人1340元;配合省慈善总会,为县30名特困孤儿款每人每年1000元。积极申报“职教春蕾班”和“增爱春蕾班”,目前县职教中心已申报2个“职教春蕾班”(2011级和20__级),和1个“增爱春蕾班”(2011级), 每班50人,已发放春蕾资助款每人1000元,共计15万元。目前正在上报金山小学和黑林小学2个“音乐种子”春蕾班,金山小学30名孩子已被爱心人士认领资助,正在收集相关资料。
留守流动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流动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一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开展家教咨询、指导活动,减轻留守流动儿童难题。
二要加强对农民工以及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应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利用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夏秋两季农忙季节,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促使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
三要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加大帮助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把共青团、妇联、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单位组织起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督、管理、保护体系,也可以聘请离退休老教师
一、主要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措施。为了保证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开始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组织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料,落实召集学习、收集情况、上报信息等措施,并保证材料及时收集。
2、科学安排时间,严格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质量。对集中学习、处室学习、小组学习和职工自学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学校严格要求,努力做到人员、时间到位,保证学习质量。在学习安排细化的同时准备了具体的学习资料。学习形式多样,除了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外,还有处室集中学习、职工自学等,学习中结合一些社会问题和工作实际进行讨论,职工在学习中受到教育。每个职工认真做好学校作风建设活动学习记录。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在本阶段,为更好地征求干部群众意见,采取个别听取意见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发动学生、学生家长、干部群众帮助领导班子查找突出问题,倾听各界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现已发出征求意见表210份,返回210份,梳理出意见和建议20条。
二、全校一心成效显著
1、抓思想发动,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见成效。学习之初,教职工中对开展这场活动曾有着各种不同看法、想法,诸如“是否必要?能否解决问题?会不会影响正常工作?”担心、忧虑等等。结合我校实际,校长在动员会上耐心讲解了搞好此项活动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加强我校作风建设,对促进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动员和反复学习,使全体教职工静下心来,投入到这场活动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使全体教职工更加深刻地理解进行作风建设活动现实意义及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端正,严肃认真。整个建设活动正在健康有序、扎实有效推进,呈现良好开局,为第二阶段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抓学习讨论,教职工理论素养提高见成效。通过半个月集中学习,使全教职工接受一次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政治理论学习。本阶段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时间达到8天,其余教职工实际学习时间大多超过5天。全校教职工都撰写了个人整改方案。
三、经验和体会
一次幸福的穿越
2012年3月的一天,穿越城市的缤纷,进入重庆市江北区鱼嘴小学。
校园里,春雨中的黄桷树翠绿闪靓,满园鲜花装点其间。正值课间,操场上,是孩子们快乐跃动的身影,教室的过道里,来往的学生彬彬有礼,举止文雅。孩子们一张张写满笑意的脸庞,让我们也不由的浸染在幸福中……
校长办公室清新儒雅,简朴大气,桌上的兰草悄悄吐露新翠,悬挂的字幅飘逸出书卷墨香。校长赵杰伸出有力的大手,眉宇间流露出教育管理者的淡定与睿智。
校长如校,校如校长。
赵校长说,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难怪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早就提出: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以前以为谈幸福教育的话题太过抽象,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事实上,教育是否幸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幸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否能够创造幸福!”赵校长说:“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设计活动的出发点,校园环境建设的出发点,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等等,都是为了孩子一生幸福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在多年的教育探索实践中,提出了‘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充分感受人文关怀,幸福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并由此确立了‘以责任之心育责任之人’的办学理念,以‘人文创新、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会思考,会学习,有创新思维,具有良好品德、良好习惯、健全人格的责任公民。”
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使教育充满人性的关怀,校园和谐而充满活力;幸福教育的前提,首先要使教师有幸福感,并在幸福中让孩子也感受体验到幸福,提升孩子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些高要求的理念,鱼嘴小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人和、人性、人文“三人主义”管理思想,注重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突出“敢”字,做到照章办事,敢于管理,让规范从教的教学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养成落实,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并最终外化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落实“实”字,把对教师的关爱融入到教师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各项措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理想和很务实的教育。在追求教育理想的同时,我们也理性认识到学校发展之根本还是在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根基。”赵校长强调:“所以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教育实践中既要思考未来,也要求索当下,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这样才对得起家长对学校的托付,对得起区委区政府对学校的期盼,更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我们透视鱼嘴小学的“幸福教育”理念和实践不难发现,学校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人们对教育的追求来了个“完美结合”,为了孩子幸福地成长,为了孩子幸福的一生――将教育这个终极目标诠释得如此动人与美丽,并为此勤耕不息,书写辉煌。
纵深:
责任教育 办学特色初显
2011年12月13日,重庆市江北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少年”德育现场会在鱼嘴小学举行。有来自江北区教委领导、江北区、渝中区进修学院思品课教研员、江北区部分学校分管德育领导、思品课教师共三十多人出席。在此次德育现场会中,鱼嘴小学九百多名师生通过大队集会、主题班会、教学课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鱼小开展责任教育的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事实上,厚重的文化底蕴,务实的办学目标,形成了鱼嘴小学可贵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是学校在百年的风雨历程中积淀而成。这种精神其内涵就是“以责任之心育责任之人”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校结合“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责任教育”,让学生在自觉、愉悦的参与以“责任”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中,逐步树立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提高责任情感,形成责任品格,从而更好地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中履行自身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鱼嘴小学,老师们常常利用主题班会或结合学科特点,采用知识问答、辩论赛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或专题学习责任教育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活动;以“母亲教育”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合力育人氛围;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步行至鱼嘴光大奶牛场参观拉练”等,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奉献爱心,对社会负责,做合格公民。学校还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拟定了一系列以“责任”为主题的活动安排,每年3-4月,组织开展“我是责任小公民”班会评比,每年9月,开展形式手抄报评比。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责任教育课题研究小组,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深入推进责任教育的开展。并成立了责任教育校本教材编委会,不断总结和提升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成果,将“责任教育”校本教材编辑成册,推进课堂。
以责任教育为校园德育文化核心,不仅统筹了鱼嘴小学的人本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等诸多方面,而且还成为学校深入推进新课堂改革的持续增长及,成为鱼小莘莘学子进一步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以建设幸福鱼小为内涵的基础上,鱼嘴小学深入开展的责任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人文管理 建设蓬勃校园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范管理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鱼嘴小学坚持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做到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大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使教师在校园人文教师感召下,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学校施行“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构建公平公正环境”的管理理念,并且将这个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学校对教师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校园里干部群众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友好的;学校领导应该为每位师生创设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对教师而言,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尊严生存。于是,学校在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中,首先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尊重老师的需要,了解老师的烦恼,尽量满足老师的合理要求。同时,加强校务公开,增强校务透明度;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清除误解和隔膜,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校园环境。
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中,学校坚持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和强化质量考核。学校制定了校长、主任、组长深入课堂第一线推门听课制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每节课都是合格课,优质课的目标。对随堂课教学过程的督查,做到“三到位”――课后教案检查到位,教师说课到位,教师教学反思到位。对教学研修的过程督查,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人、定主要发言人、定活动主题。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加强针对性与实效性,突出“小而精”,并围绕提高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搭建了多个提升的平台,如教师论坛、课堂经验交流、学科讲座等,并推出四点举措实施“队伍优化”工程:一是注重教师的成长发展。每位教职员工根据校三年规划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二是创新班主任管理,制定星级班主任评选标准,试行骨干班主任制;三是加强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大力培养创新性拔尖人才,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予以重奖,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四是建立起教师“动起来”健身俱乐部和“静心读书会”,让教师在动和静中发展自我,感受幸福。这些措施激活了教师的潜能,也使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服务深入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对农村孩子及留守儿童的关注更能彰显学校的时代责任感和教育良知。据了解,学校农民工子女占比较大。因为父母不在其身边,这些孩子普遍缺乏亲情关爱。为此,学校通过积极开展三项服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