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8 08:5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河洛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主要论述了河洛文化和中华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和主脉,在华夏文明史上,河洛文化以其独特的正统、兼容、连续性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在中华远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河洛地区是远古文化的中心,从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此。另外,从中国的儒、释、道的出现来看,河洛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繁荣期的文化中心。
第一部分是从传说和考古发现来阐述,河洛文化就是华夏文明早期的文化重心。在河洛地区有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河洛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之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闻名于世。
第二部分是通过河洛地区儒、释、道的产生发展,即中国的宗教的发展,说明了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河洛地区依旧是华夏文化的中心。
第三部分是综述了河洛文化的特性,河洛文化具有正统、兼容和连续性,在华夏文明中独领,也有别于其他的地域文化。
The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of "He-Luo"and the calture of China. The
culture of "He-Luo" gives the birth to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legends and archeological
findings.
The second part centres on that the culture of
"He-Luo" still occupys the centering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 with the devolopment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third focuses on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of "He-Luo".
All in all, the culture of "He-Luo" is a diseparated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onal culture of China.
关键词
河洛文化
河洛 中华民族文明
主脉
源头 孕育
黄老学说 仰韶文化 二里头文化 尸乡沟遗址
十三朝古都
河图洛书 程朱理学 道释儒理
永平求法 禅宗
制礼作乐
熹平石经 洛学 道学 正统性
稳定性
整体文化复合
兼容性
连续性 西汉卜千秋墓壁画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关键词
引
言
史前传说与考古发现
儒释道理禅
河洛文化的特性
参考书目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地域文化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基于地域文化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实施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术创新活动,必将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地域文化教育内容。但是,目前地域文化教育并没有引起河南各高校的足够重视。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该校2009年出台了《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的若干意见》,该方案强调要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等为基本原则,兼顾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并指出公共必修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组成,公共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与任意选修两部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育实习与见习、专业考察、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但地域文化教育在该方案中没有得到重视。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不具有任何区域特色,必然削弱高校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职能。周口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2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的若干意见》,将原有课程纳入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教师教育平台的教育拓展课程,并在专业教育平台中赋予各教学院系更多的课程设置权。目前,周口师范学院正以“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4X)+X”的分类培养模式[3]。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新方案下,地域文化教育的内容只是零散地分布于人文社科各专业选修课程,仍然没有被列入通识教育、教师教育以及实践教学平台,整体上讲,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仍然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地域文化教育没有真正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笔者认真查阅了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等河南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依据洛阳师范学院2006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则,该校设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教育平台四级课程平台,各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师范类专业附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与周口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洛阳师范学院的通识教育平台含有非本专业15学分的任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拓展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专业方向的延伸课程,以选修课为主,要求突出本学科前沿、学术动态、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创作,以及艺术创作的课程模块等,拓展了更多的自由教学空间。商丘师范学院2007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其课程结构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教育必修与专业必修,选修课分为专业限选、专业任选和公共选修。从课程结构上看,这一人才培养方案几乎等同于周口师范学院的2009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是其必修课分属于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三个平台。根据许昌学院2012年制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课、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三大平台课程”构成,另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就上述四所高校而言,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都是从最初单一的必修课与选修课,逐渐修订为搭建课程教育平台,这是实施课程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但是,笔者看到,洛阳师范学院等三所高校虽然都建有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地域文化重点研究基地,但在其课程结构中很难看到地域文化教育的影子。第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或总则中,均没有提及地域文化教育问题;第二,在通识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均看不到地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地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办,更谈不上校外文化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建设;第三,对于自下而上的教师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自发行为,也没有积极的鼓励与引导措施。笔者相信,这些问题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笔者尝试提出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地域文化教育的构想。
(二)以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中国知网的上网期刊论文为例,近三年来此方面的教改论文有20余篇,涉及中国古代史、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思想道德修养、中外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区域音乐与文化、大学语文等多门课程。为弄清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情况,笔者对周口师范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第一,地域文化资源较为集中地应用于历史学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除必修课中国古代史、文化学概论之外,还有地域文化专题讲座和历史地理学、地方史、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民俗学等课程,其中地域文化直接作为课程资源的有地域文化专题讲座以及文化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课程;第二,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等)或学科的教学活动,均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第三,对于通识教育与教师教育平台的部分课程,甚至理工类专业的部分课程,有选择性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够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需要指出的是,理工类专业部分课程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大多与中国传统思想或理论有关,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可说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理论原点,这些理论及其出处,可能就是构成该区域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地域文化资源是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鉴于它对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地域文化教育,因地制宜,适时进行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理应成为高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可能灵活多样,但为了规范或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应予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性技能也需要进行培训。在这个意义上,地域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应加大地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的力度,适时开展地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把地域文化教育进课堂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师资培训工作应建立在以下工作的基础之上:第一,认真做好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研讨其本质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发现学术问题并予以解决;第二,结合不同专业与学科的教学实践,做好地域文化的扬弃工作,经深入广泛的调查与研讨,组织专家编订培训材料;第三,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建议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全员参加,自然学科的教师自主参加),做好培训师的遴选工作;第四,制订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估机制,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教学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目前地域文化教育尚未在河南高校大规模开展,因此通过师资培训指导或引导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三)以实践教学促进地域文化教育
关键词: 动漫 产业链 人才培养
河南省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发展非常迅速。原创动画及漫画产品大量涌现,产生了“小樱桃”、“独脚乐园”、“小破孩”等一批精品动漫品牌,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前,河南共有与动漫游戏相关的企事业单位12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名,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河南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一、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优势
1.政府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自2004年以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安排有专项资金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是河南动漫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础保障。
2.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在国家及省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河南省先后建立了几个动漫产业基地。虽然河南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导向下,正处于急速发展时期。河南省人口众多,有着巨大的潜在动漫受众和消费人群,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3.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王朝的更替到英雄的传说、从历史发源的神话故事到名胜古迹均特色鲜明、底蕴丰厚,是动漫创作的源泉。开封的宋文化、安阳的商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等区域文化资源为动漫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创基础性条件。合理利用好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前期宣传和产品推广上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另外,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也是动漫创作的另一个素材宝库。可将经典的名家名段制作成动漫戏曲,以动漫的形式保存并发扬这些中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硬件设备一流。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和郑州惠济经济开发区动漫产业基地在政府的支持下配置有国内一流的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些配置条件能为企业免费或以最低价格提供技术支持,使大量规模小、难以独立购买后期制作设备的动漫企业有了技术服务支撑,能够降低动漫企业创业的成本和运营成本。
二、河南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1.动漫观念有待更新。
纵观美日韩欧的动漫产业特别是日本的动漫产业,是将“动漫”看做同书籍、电影、电视一样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文化的载体。其动漫产品的题材非常宽广、内容多样,有科普、冒险、历史、科幻,甚至哲学探讨,动漫产品的覆盖面广泛。动漫作品有精细的分类,各有不同。产品受众涵盖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动漫总体来说更多的是将受众定位在10岁以下的儿童,面向对象群较窄,题材不够多样,未能完整开发出动漫产业的功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动漫产业最终消费者逐渐从以儿童为主转变成年轻人群为主。动漫创作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受众人群的多样化作出相应调整。
此外,动漫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最好能够寓教于乐,但不能一味地刻意追求教育性,陷入僵硬的说教而忽视其娱乐性。如果产品不吸引人,观众没有“乐”的感觉,没有观看的欲望,就根本谈不上“教”了。归根到底,产品“好不好看”才是其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推广,有没有影响力的基础。
河南动漫应该着眼于故事策划,将策划与制作分开。培养专业的动漫策划和编剧,争取拿出更多好的创意和剧本,使河南的动漫产业成为有源之水。
2.河南动漫产业人才缺失。
河南省的动漫产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动漫人才。我省动漫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动漫人才的巨大缺口已形成明显反差。虽然我省已针对动漫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政策的支持,开设动画或动漫专业的院校也已超过40所,但这些院校对动画及动漫的人才培养规格却大致相同,缺乏培养的侧重,导致动漫人才队伍的建设缺失计划性、多方向性。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相对脱节,形不成系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致使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出现动画制作人才相对过剩、高端创意人才稀缺的现象。
我省有关动漫产业给予扶持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兴建产业园区、动漫企业的融资支持、动画的后期制作等,对于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方面却没有很好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直接导致大量的原创型的动漫人才因工资收入低及劳动保障不全面,加上动漫发达省份优厚的报酬和宽松政策的诱惑,造成优秀的人才大量流失。
3.河南动漫产业链部分环节较为薄弱。
整个动漫产业链至少包含四个环节:动漫作品的原创—动漫制作—动漫传播发行—增值业务、动漫衍生商品。我省的动漫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产品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一些优秀作品和动漫形象已经登陆央视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相对而言在一些环节还较为薄弱。
主要表现在动漫衍生品市场开发不足。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具有其独特性,单纯依靠向电视台出售动画作品难以实现盈亏平衡。据统计,动漫衍生商品的开发与销售盈利占到了整个动漫产业链盈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动漫企业收回资金、创造利润的主要方式。要想动漫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大力开拓衍生品市场。使企业进入“开发优秀动漫产品—产品具有知名度—推出衍生商品—获得利润且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开发更优秀的产品”的良性循环。
我省动漫衍生品市场近几年虽然有较快发展,产量增加较快,但其中迪斯尼、哆啦A梦等洋品牌占据垄断地位,本土动漫品牌的建设、衍生品设计、形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衍生品开发过程中经验较为缺乏,制作技术较为落后,产品相对粗糙等问题,降低了潜在消费人群的购买热情。另外,在营销途径方面比较狭窄,致使产品的知名度和衍生品的销售均难以扩大。除了小樱桃动漫集团、壹卡通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发了部分衍生品外,其他公司基本没有开发出衍生品。相对于国内衍生品做得较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国外的迪斯尼公司等,我省的动漫衍生品行业还处于低端水平。这样动漫公司就会出现回报不丰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动漫产业必须将盈利支点从播出和发行为主转为衍生产品经营为主,大力开拓衍生品市场,才有可能建立全新的盈利模式,促其更快地发展。
三、河南动漫产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1.加大政府政策及资金的保障力度。
有效政策的推动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根据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河南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推出系列措施。就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支持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小组”、“河南省动漫协会”及各主要地市动漫协会等组织,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扶持和资金保障的政策,但多数组织的职能作用和政策的推广仍然停留在表面。特别是对省内动漫行业如何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比较模糊,思路不够清晰,缺乏一个完整的、对于全省动漫产业发展的规划,导致我省动漫产业链发展着力不够均衡,难以形成整体发展的合力,以致各地区分别发展,甚至各企业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政府的政策如能强化引导作用,协调并统一规划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继续加大政策、资金的保障力度并通畅政策的落实渠道,必能完善并推进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核心产业的开发,研制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衍生产品。
河南省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上缺少市场质量管理体系,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在开发衍生品的过程中比较缺乏经验,制作技术较为落后,产品相对粗糙。
河南省准备在郑州动漫产业基地内建立动漫产品及衍生品交易中心,研制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动漫周边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后将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动漫周边产品,改善制作技术,满足广大喜好动漫衍生品的消费者。同时,在制作加工和原创方面,还可以尝试与国内外相关企业联合制作的合作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分担制作成本和风险、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制作技术和营销策略。河南省动漫衍生品开发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合作的磁石。通过合作,我省可以积累多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创作理念,建立自己的衍生品开发队伍。寻求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依托合作,是我省衍生品开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路径。
3.创建稳定的人才队伍。
(1)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随着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等园区的建设,动漫企业的增多,我省对动漫人才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应加强人才培养的奖励、扶持人才培养工作并加大动漫人才的劳动保障力度,给予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动漫高级人才投身于河南,为企业扫除人才难寻的难题,逐步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鼓励并支持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动漫专业人才。
近年来,河南省加强了对动漫人才的培养教育,已有部分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动漫专业。这些院校动漫专业的开设,为我省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了大量专业人才,输送了新鲜血液。
高等院校的动漫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市场的调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着眼于市场的需求,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企业要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培养,积极对市场紧缺的岗位作调查研究,勇于调整培养方向,努力将本土产出的动漫人才培育成针对不同岗位的综合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以实训形式为教学主体,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下实践,培养综合能力,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河南的动漫产业近几年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基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决心,基于动漫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的广阔前景,今后,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本土的动漫播放平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动漫高端人才,形成集动漫创作、研发、制作、出版、发行、教育培训、播出和衍生产品生产经营等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力争把河南建成全国动漫强省。
参考文献:
[1]王颖.中国动漫的现状与发展探究[M].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