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12-23 03:41: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52-01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对外科病人如何进行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变化。我们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教育模式人性化
目前许多院校的临床护理教师大多是医疗专业毕业,对现代护理模式的实质了解甚微,为了更好地让教师以护理程序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应自觉学习护理心理学、护理程序、系统化整体护理等新知识。其次教师还应到临床参加整体护理实践,在教学中以临床实例讲解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并在外科疾病护理教学全过程中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利用护理程序讲解疾病护理,改变以往护理教育雷同于医疗教育的模式,改变外科护理教学只见病、不见人的状况,缩短护理教育与临床工作间的差距,逐步形成以护理程序讲授护理技术的护理教育新模式。课堂教学老师每天下病房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也使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可以增强对患者整体化护理的认识与责任心。
2 教学内容丰富化
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与医学基础和外科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中外科学可以比作一座桥梁,连接着护理学及医学基础,因而在向学生们授课时,应当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基础内容出发,深入透彻地讲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手术及转归,同时又要从护理学角度贯彻讲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让学生们真正全面了解、掌握外科疾病护理的真谛。同时在教学中穿插外科护理学的最新前沿知识,让学生知识面更广,更适合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多采取课间答疑和在课程结束后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答疑。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另外,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明白易懂,便于学生们记忆掌握。在教学中适当压缩医疗学时,增加护理学时,所增加的学时主要用于操作练习和操作考试。开设涉外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外语能力,适应市场变化,开拓海外就业渠道。
3 临床见习带教规范化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单纯的护理疾病为主,护士仅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输液等。现代护理工作转变为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新的模式不但扩大了护理人员的视野,还使护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由被动的执行医嘱变为主动的解决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临床见习一方面巩固加深了认识课堂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弥补了理论课不能讲述到的护理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专业角色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适宜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但是学生在临床见习时停停走走,很少能达到目标。一般的学生在阅读病历时,只观察三测单,长期、临时医嘱和护理记录单,而对于病历中的其他内容很少顾及,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做到因病施护。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一般多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临床见习带教时选取恰当的病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多个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围绕病例分析,理顺整个教学内容,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遗留的问题,让同学们建立起护理专业思维模式,又加深了对临床外科疾病整体护理的理解。
4 临床实习实战化
外科护理学实践性很强,将近一年的临床实习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临床实习可以强化学生对系统疾病内容的灵活应用,加快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的结合,使学生所学的护理程序方法、整体性护理知识与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巩固与应用,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专业目标管理。过去外科护理的重点是手术后病人,近年来逐步扩大到围手术期病人,即围绕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3个阶段病人出现的心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因此我们有必要跟踪调查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基地实习的情况,同时督促医院选派责任性强、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指导。同时要收集临床上对护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使外科护理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关键词:临床麻醉学 多模式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2-02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过硬的临床技能,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在麻醉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能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现在我国对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们对医学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的需求。我院对48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的临床麻醉见习进行了多模式教学带教尝试,现将教学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名本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组,传统教学组(n=24):理论授课结合麻醉临床见习。多模式教学组(n=24):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联合模型训练结合麻醉临床见习。
1.2 方法
1.2.1 传统组教学方法
传统实践课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评价的3段式教学法。
1.2.2 多模式教学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完全模拟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流程,在见习前一天,由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的需要行手术麻醉的病人作为见习的病例,由老师指导,同学们自行术前访视病人,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并在第二天的见习中观察带教老师是如何实施麻醉的。
(2)问题式教学: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有的病例,设计一个与术前访视病例相关的PBL,要求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专业杂志书刊、互联网等途径,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向教师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咨询、也可以将重点细化,组内相互协作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见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包括麻醉前访视与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实施及麻醉管理)进行交流及探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负责掌握讨论进行的深度及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分组总结。
(3)模型训练教学:麻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创伤性操作。手术麻醉见习完后,对基本的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后,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4人,先集中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系统上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各组学生练习,带教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练习结束后各组选取1名代表,教师及学生通过对几名代表的操作评价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加深印象,巩固所练习的技能操作,并在课后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和心肺复苏的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牢固掌握全部
1.3 教学效果评估标准
分为两个方面: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评价。技能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统一评分方式,满分100;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则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自制,学生对调查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满意中立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教学方法评价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传统教学组合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68.6±8.5,96.3± 3.6)分,明显低于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74.3±9.4分,93.8±4.1分)(P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91.7%学生喜欢多模式教学方法,95.8%的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5.8%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P0.05)。
3 讨论
临床麻醉教学有其特殊性,第一,学时短,课程多,学生要接收的信息量大[1],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领会、理解并融会贯通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第二,操作多且难,如何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我们临床麻醉见习的难点。如何有效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麻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麻醉教学一直探索的课题[2]。
通过学生模拟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包括术前访视真实的麻醉病例,制定麻醉计划,见习麻醉实施,以及围绕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将案例教学和问题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术前访视病人前,先要复习课堂上所教授的如何术前访视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各种病例生理状态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如何根据病人及手术情况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以及在随后的见习中同学们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种见习方法是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模型训练中可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各种麻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以及在课后举行了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术等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使每个学生在情景训练中都充分发挥,牢固掌握了全部内容。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多模式教学,学生不仅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更好,他们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也相对更优秀。同时多模式教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习互动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结合模型训练教学能充分发挥各个教学方法的所长,在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中有机的结合,既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又充分的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即关注了教学中的重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系科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医学实验中心自2006年10月提出实验室认可以来,已初步建立了全面覆盖检验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于2010年12月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CNAS)专家组的现场评审,并于2011年4月14日正式获国家认可委颁证及授权。具备标准化实验室学生见习的条件。目前,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实行“院科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层次,在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上应能体现时展的要求。把本科教育与特定人才的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市场导向、用人单位导向的教育思想,本科毕业生应是我国中低专业技术岗位的主要人力资源。岗位指向的就业式教育虽然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但能力的培养却是为了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后能充分发挥所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2改进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措施
2.1提前见习由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4年,按教学计划安排实习时间为26周,时间短,因此在动手能力的训练和锻炼方面显得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临床实习中打破了以往实习的安排,从专业课的学习到临床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既要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又要保证其熟练掌握临床专业实验室的实习技能。通过对已毕业两届学生的实习带教调查显示,学生明显感到实习时间太短,动手操作太少。医学检验学生在第3年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第3年年底即进入临床实习,因此,为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我院从2006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始实行提前见习(专业课学习之前)。提前见习的专业组有: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根据学生的申请,安排提前见习3周;有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见习完后,提交学习心得并全科总结,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结果显示:同学们在见习过程中,从个人防护、知识的充实到技术的提升、经验的丰富、友谊的加深等都有一定的收获。通过早期接触医院,他们学到了许多与书本上不同的知识并且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对后续的专业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吕虹(1969- ),女,浙江缙云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和职业教育。(江苏苏州215104)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81-02
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因此,该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它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上从大学开始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打造了一支素质高、结构稳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双元”分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学习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和学生具有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身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目前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现有的职教师资资源,借鉴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探索有效的职教师资培训途径,是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
1.完善的法律法规。立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前提条件。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大法,详细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义、内涵、适用范围,也规定了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资格、国家机构和经济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作用。2005 年以来,德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教育法案,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促进法》《职业训练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职业教师从业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等,这些法规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明确了教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进修培训制度,保障了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益。
2.严格的职业准入标准。想成为一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很不容易。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分为公职教师和聘用教师。公职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公职教师的入职基本条件规定严格,首先必须是学士3年、硕士2年主修职业专业课程的毕业生,然后参加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见习教师资格,在担任职教见习教师期间要参加各州法律制定的教师培训,这个过程需要两年的时间。经评审合格后,第二次再参加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成为一名公职教师。聘用教师也需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相关工作经历,一般职业学校聘请的都是高校教师、大型企业人员或者公务员。企业的培训教师必须毕业于专业的技术学校,需要拥有200多学时的教育学专业培训经历并具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正是因为德国严格控制了职业教师资格的准入,规范了职教教师的专业标准,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3.完整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德国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职前培训主要有大学学习阶段,时间为五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各类文化课程,与我国的基础课相当,专业课程要选择两个方向。还有一项就是社会科学、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课程,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然后开始预备服务期培养,即进入为期两年的见习,这一阶段主要是锻炼实际授课的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教学、学习、研讨相结合的方法,继续接受教师素质培养和职业实践训练,学习结束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者才能成为正式的职业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就是在担任职教老师期间参加各种培训和深造。德国的法律规定教师在从业期间,必须要参加两种类型的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管理培训,保证教师的业务和管理水平与时俱进,能够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二、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启示
1.自下而上完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国际职业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它以其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了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及职业教育的实施、保障条件,但是没有规范职业教师的准入认定,目前所实施的教师资格认定,参考相同层级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已经不适应目前职教师资的准入,亟须建立由职业教育特点的任职资格认定制度,通过各地的教育行政机构和职业行业机构联合成立职业教师资格认定专业委员会,协商制定职业教育师资专业评价标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据了解,各地区的职业教育师资标准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如苏州市政府从“十五”规划开始就制定了一项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并在计划中对“双师型”教师标准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苏州地区实现10%的职教教师达到学历标准的实施意见,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办硕士学历培训,搭建了职教教师学历提升平台。按照现行《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要求,相关教师学历未达标者,必须在五年内进修合格学历,否则将调离教学岗位,这之后新引进教师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特殊专业除外)。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技术等级认定上进行提升,建设了六大平台整体推进本地区职教教师达到入职的标准:学历进修、技能竞赛、技术考工、进企业培训、评优评先、交流培训,到“十二五”期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达到90%。如果这些预期目标完成得好,就可以总结经验,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并逐步进行推广。
2.循序渐进建立完善职教教师的成长机制。职教教师有了科学规范的准入之后,就要着手对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以终身发展原则贯彻从入职开始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提供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和新规范的培训,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入职伊始,展开新教师培训,让新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接受企业的培训,让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完成员工角色的转变。入职前五年是一个起步阶段,主要是对职业和专业的熟悉,要求达到教师职业的认真履行和专业技能的迅速提高,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入职后的第二个五年和第三个五年则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企业专家为职教师资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职教教师在此阶段迅速成长,大胆创新,在自己的教学和专业上做出一些成绩。第四个五年以后,教师的职业发展进入成熟的骨干队伍之中,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做贡献,实现职教教师在职业发展生涯提升中从新手―熟手―能手的三级跳跃。如苏州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以上,比例偏高,在教学经验、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36~45周岁教师比例约占25%,35周岁左右的中坚力量比较缺乏。对此,教务处和学校学术工作委员会详细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九大行动工程”,包括“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实行“导师制”的暂行规定、加快培养专业负责人等,建设优秀团队,抓好梯队建设。根据学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选拔培养了20~30名省、市、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30名左右学科专业骨干,其中15名左右为市级以上,引进了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职名师3~5名,按专业教研室建立了3个省院级、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创造条件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教学团队。
3.以老带新加强职教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实施的“双元制”职教体系,学生学习期间就是学生和职业人双重身份,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大多数来自于高校毕业生,都是出了校门,再进校门,根本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在专业教师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划时,特别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职教师资后备学习阶段开始就要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去企业短期实习,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职业学校新教师入职后,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以及相关高校、职业院校的名师名家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柔性人才使用观,充分利用好社会人才资源,采取聘用、兼课、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办法,以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等形式聘请行业名师走进学校,为青年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讲座、辅导等。尤其要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企业讲师,建立“职业教育企业讲师库”,加强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企业实训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同时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教育实践,实行“青蓝工程”。学校为青年教师指定导师,导师要在教学、技能和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技能比赛,检验青年教师的实际水平。各地方政府更要重视本地区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提升地区劳动者的素质。如苏州市政府为了适应本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速度,提升本地区的职教教育水平,2004年建成了职教国际教育园,进驻了15所高等职业院校,入驻师生8万人,大大优化了地区的职教资源,调整了布局结构,扩大了教育规模,为苏州经济发展需要构筑了人才“蓄水池”,形成了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苏州国际教育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3.5平方公里,南区3.2平方公里,整个国际教育园区依上方山两侧、傍著名的石湖风景区而建,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条件得天独厚。在这里,校企进行无缝对接,企业搬进校园;以国际融合为理念,各校实训基地教师到德国等世界各国进行培训,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师,真正实现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达到企业行家的水平。
总之,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带来很多启示,我们要在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从业人员的素养,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只有职业教育师资过硬,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才会大幅度提高;只有通过实施并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实现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才能推进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费真.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经验及启示[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4).
[2]吕颖.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9).
[3]秦媛媛.浅谈如何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成功经验[J].网友世界,2013(13).
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其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有普通高校107所,推行顶岗实习的学校有70所,达到65.42%的比例。可见,顶岗实习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产生虽然只有七年,属于初级阶段,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思想工作不到位
大多数的学生在一开始实习还是怀着极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会陆续出现一些消极情绪。这是由于学校在前期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导致学生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转换,应该以职业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前期准备不足,会导致以下情况:(1)学生怕吃苦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在工作中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感到厌倦劳累。比如,学生早已习惯周末放假自由安排时间,若碰到加班会产生抵触情绪。实习期间适逢小长假,外地学生多愿意返回家乡过节,一时导致工作岗位人手空缺,影响正常工作。做为一名会计人员,还要经常跑外勤,比如说去银行取回单、去税务部门报税,到处奔波,学生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会计需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经常会遇上碰一鼻子灰的事情。有的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一下子无法承受,对顶岗实习产生抵触情绪。(2)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校教育多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教育的模式。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不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企业安排什么工作就去做什么。不知道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多学一点专业知识,导致顶岗实习效果不明显。(3)家长不理解顶岗实习是一项新改革,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按照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就该好好在校学习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即可。这本身不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目标设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再加上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会向家长抱怨,家长容易误解校方的好意,认为校方把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前期思想工作不到位会导致学生散漫难以管理,企业也会怨声载道,不愿意再次接受顶岗实习学生,让顶岗实习工作更加难以推进。
2校企权责不明确
学校和企业通常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但是通常这样的协议不够详细,未能一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主体界定不明,双方联系少,容易产生法律纠纷。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权是在校方还是企业,如果界定不明就会出现管理真空,导致学生不听企业工作安排,肆意旷工、偷懒,无法发挥顶岗实习作用。学校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而企业更是以营利为目的,双方很少有机会沟通,不能及时解决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是问题出现了许久也没得到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如果出现意外伤害或者伤害第三人,该如何进行保险理赔。尽管学校和用人单位都会签订协议,但是内容空洞没有详细解释。一旦出现伤害事件,容易造成互相推诿。
3学生利益难以保障
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对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专门立法规定。就现在的相关法律研究来看,还存在着很大争议,这就会可能损害到实习学生合法的劳动权益。(1)劳动报酬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一般是不发放工资,最多发放一定微薄的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另外国家《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的三倍工资也无法兑现。这会给少数不良企业钻空子,借顶岗实习之名招聘廉价劳动力。(2)社会保险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一般都会购买保险,在校内如果出现意外伤害可以获得保险赔偿。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作为企业非正式员工,企业不会给学生购买保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伤害,能否得到保险理赔,如何鉴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关系是一个法律问题。(3)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由于会计工作经常有硬性时间限制,如纳税申报截止时间和报表报出日。有些单位为了赶进度就会擅自延长劳动时间,剥夺学生休息权。
4企业选择不合理
安排的实习单位一般都是由校方依靠社会资源自己联系的。作为地方院校能力有限,安排的单位都是以小企业为主。接纳力有限,小企业一般只有1-2个会计岗位,再加上原有员工,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生,会导致顶岗实习难以推进。小企业的业务本身就不完整,可能多为商贸公司,而我们学校学习的会计课程主要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学无所用。有些企业采用核定征收的征税方式,也无法应用在校内的所学知识。同时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误解。学校安排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如一个企业的会计岗位已满,会安排学生从事接待、文秘工作,学生怨声载道。既不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5指导教师作用有限
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安排校内指导教师跟随学生实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加强学生管理。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指导教师的作用被大大打了折扣:(1)财务信息保密性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具有特殊性,涉及到商业秘密。企业对此非常谨慎,一般不愿意让非企业员工看见账本、报表等财务资料,导致指导教师无法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如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教师校内工作任务重现在的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很繁重,担任顶岗实习教师通常是他们的工作之一。教师在工作日都有教学和科研任务,不可能分身再去企业全程陪同学生实习。只能抽空巡查或者利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教师一般都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足也无法真正发挥指导作用。(3)对教师缺乏考核顶岗实习结果评价的对象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会导致教师浑水摸鱼,草草应付了事。
6实习效果难以评定
学生实习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实习周记和听取企业负责人意见来完成。可是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违背了顶岗实习的初衷,并没有真正检验实习质量。校方在顶岗实习之前没有列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巧。这不仅使成绩考核无法量化,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实习盲目、缺乏目标。虽然实习成绩的评定也有企业参与,但是企业是以营利为第一要务,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进行效果评价。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中大多充当好人,评语一致,让学生都能通过实习考核。
二、改进对策
1做好入职培训
做好入职培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会让学生安心去实习,缩短学生的不适应期。(1)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和校方之间应该签订协议,告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不得无故旷工、迟到早退,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听从企业合理工作分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2)加强思想教育要让学生对顶岗实习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知道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以及该如何应对。具体来说,可以请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师哥师姐来给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做报告,从一个同龄人的角度来描述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他们对顶岗实习有感性认识,克服恐惧感。(3)加强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顶岗实习之前,要告知学生一些基本安全常识,如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尤其对于女生,更加要嘱咐其应该洁身自爱,学会自我保护。(4)增强维权意识校方应该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形式来给学生宣传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收集证据、学会拒绝。
2完善立法
顶岗实习制度势在必行,而我国2012年有680万大学毕业生。如果不及时立法,这么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利益无法保证。广东省制定《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必须按一定比例接收大学生实习和见习。学校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应当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或给予实习补助。这是第一个针对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的省份,希望能在全国推广。学校和实习单位在签订合作协议的过程中,要细化双方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纠纷处理方法。如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约定学生工作时间限制、经济补贴、安全责任等。
3认真筛选企业
实习单位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习效果的好坏。学校要花大力气去选择企业,不要流于形式。系部应该积极向学校和上级单位争取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向多个企业发出用人意向书。提高用企的门槛,引进专业对口、操作规范、社会知名的企业,掌握实习的主动权。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利用教师中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来形成自己的财务公司。一方面学校有了稳定的实习单位,另一方面质量考核也更为准确。
4加强质量控制
学校应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将顶岗实习纳入学分制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方便目标管理。成绩评定要注重过程管理,企业考核占60%,学校考核占40%。企业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技能熟练程度、沟通技巧、纪律情况等。学校考核包括社会礼仪、实习周记、总结汇报情况等。每次实习结束,学校应该认真听取企业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让顶岗实习规范化。
5各部门通力合作
会计顶岗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部门的合力推进。指导教师应该在指导期间暂时放下校内工作,与学生同学同做,零距离和学生接触,这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作用。同时学校给指导教师发放适当的轮空补助,弥补经济损失。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顶岗实习。在资金和工作量允许的前提下,分批选派教师去企业、事务所挂职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顶岗实习、提高教学质量。系部、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后勤等等各个部门应该通力合作,以人为本,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开辟绿色通道,及时高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实习没有后顾之忧,将顶岗实习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口腔正畸以及口腔修复治疗的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长,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临床医师与工艺技师的单向发展,而是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口腔基础知识和口腔技工工艺制作能力,能制作各种外观、功能均良好的高质量工艺的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院或企业的口腔技术加工中心,并从事各类有关口腔矫治器和修复体制作工作[2]。
2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要求
近年来口腔正畸临床医学的巨大发展也给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当今的口腔正畸技工不是机械的生产线作业工人,而是要求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对错合畸形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设计等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着眼于实践课培养操作技能,对各类矫治器的设计原理、制作要点以及功能和美观要求熟练掌握,不仅如此,当今培养的口腔正畸工艺专业人才要求具备在实践中学结并能不断创新的能力。我院在连续开展了几年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后,课程总体评价良好,但仍发现实践课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1)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当[3];(2)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3)教学质量不理想等。
3教学模式探讨
3.1教师教学认识的提高
要想开展好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验课,师生需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对于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知,该门课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实验课上专业技能的锻炼,这将对其学习和今后工作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不应受任何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应全心投入到实践课教学活动中去,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保障实践课的高校开展。
3.2课程设置的调整
当前对于口腔技工专业学生在大三开设《口腔正畸学》,并于大四开设《口腔正畸技工工艺学》课程,前者主要是理论课程,而后者共62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实践课56学时,采用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理实分开的授课模式,非常不便于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课上会普遍存在遗忘理论知识的现象[4]。比如,我们在口腔正畸学理论课中详细学习了上颌合垫式矫治器的适应证、矫治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在时隔一学期后,6学时理论课的简单回顾下,在技工工艺学实验课上制作上颌合垫式矫治器时,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回忆起矫治器的设计原理及作用,只是机械性的跟着老师学习弯制,学习死板,不利于灵活掌握这类矫治器的设计,结果还要重新讲授理论内容,这样既影响实验又占用学时,使教学过程延长。基于此,我们拟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使《口腔正畸学》和《口腔正畸技工工艺学》两门课程“同步走”,帮助学生理实结合,并在后面的课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使课程质量和进度均有效提高。
3.3实验课与见习相结合的新模式
口腔正畸矫治器的设计是基于生物力学基础从而产生矫治力来矫治错合畸形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十分抽象,学生常因难于理解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畏惧害怕,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类情况,我们拟将临床见习穿插于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理论及实验课程结束后直接实习,而是采用实验教学与见习相结合的新模式,课堂所学与见习所见相互启发,互为导向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与学习,让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脱离以往全靠教师督促,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
3.4基于实例的教学(CBL教学)
CBL教学法是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提取合适的病例,并以此入手,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5]。应用于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着重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挑选合适病例,偏重于口腔正畸矫治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上,从具体培养目标出发,强调设计的综合与实用,同时鼓励有创新的新工艺技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CBL教学的核心内容:案例+问题+思考+讨论式教学,打破传统实验课单一地“做”的模式,而是思考、制作与创新相结合的新方式。如在讲肌激动器的制作时给学生设计一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设计具体制作方法,经小组讨论等方式,归纳总结出设计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最后再由教师分析、纠正和评价,然后再开始实际操作,注重对其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
3.5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教学)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先教后学的灌输式教学状态,PBL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带学,在问题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口腔正畸的工艺技术实践课中应用较少[6]。PBL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教师对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还要联想到学生可能的回应,这样将课堂脉络梳理清楚,如在介绍扩弓矫治器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装置的活动矫治器能治疗牙弓狭窄?”以此带动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引入接下来的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不断探究,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而不仅是告知学生如何做,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达到一定知识或能力训练目的的教学模式[7]。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比如在记存模型的制取与修整的学习中,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和相关理论知识与注意事项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上下颌记存模型的制取任务,可能会出现脱模、系带不清、有气泡等问题,教师可就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材料调拌时水粉比例不对,没有进行边缘整塑等。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找到自身操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知识掌握的长效性。
3.7形象化教学法
形象化教学法又称立体化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配合使用图片、投影、幻灯、视频和模型教具等,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教学过程活泼生动,感性与理性循环往复,抓住其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实现高质量教学模式。
3.8“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以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实践课课堂上,师生间教、学、做同步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可以将CBL、PBL、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在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能会由于课程时间紧张以及学科灵活性强等特点,遭遇重重困难,比如,由于学生积极性提高,提出问题多种多样,教师对教学进度以及深度把控难度增大等,所以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8]。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热门学科,顺应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实践课作为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更是要与时俱进,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对各类教学的一种灵活的综合应用,更加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缩短学校实验室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培养出合格的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
作者:张疆弢 张思诗 黄瑾 梅梅 单位: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姜瑞中.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践课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69-71.
[2]蒋菁,王莹,吴佩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3]黄优,周红,周超苏,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正畸技工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61-62.
[4]徐晶心,陈凤贞.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122-123.
[5]吕锡旌,焦海霞,陈敏.CBL教学法在中职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农垦医学,2015,37(3):240-241.
[6]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教育,2006,22(4):448-450.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意识;;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42-02
1.高校教师是社会的监督者和引路人
高校教师接受新信息、新思想的渠道比较开阔,对社会变迁过程中潜伏的危机比较敏感,并且对问题的思考也有一定的深度,他们既能直面现实又能超越现实,敢于透过各种社会现象直观其背后的原因,并且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他们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和人类前进的方向,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价值的澄清者,人类命运的守护神,"精神家园"的缔造者。希望更多有思想、有觉悟的高校教师能成为社会的监督者、批判者和引路者,并且以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观启迪学生和民众,让公正、民主、和谐、进步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为人类的幸福而辛勤耕耘。
2.高校教师是新知识的创造者
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有着源源不断、充满生机活力的莘莘学子,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高校将不再被动地适应社会,而是以其创造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以及培养的合格人才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此,高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及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及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要拓宽学科边界,善于从大的学科群中孕育新思想,多视角、多领域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寻找创新的动力和契机;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到社会生活中,到生产实践中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需要,体验真情实感,寻找创新源泉;要有合作意识,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优势,进行必要的学科重建和整合,形成多学科合作的研究群体。高校教师要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逐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不断创新知识体系或科学范式。
3.高校教师是先进文化的普及者
高校教师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科学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通过教学和科研等形式将优秀文化有效地传播到各类学员中去。高校教师不仅要为科技和文化创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要帮助尚未知识化的劳动者实现知识化。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大量有较高文化道德素养的普通劳动者。为此,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的机会向广大学员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和社区联合,送教上门,帮助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还可以通过编写科普读物及软件制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民间大众中进行科学和文化启蒙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高校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大胆探索,在广阔的知识和智力活动背景下去思考,去创新。
4.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组织角度划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
4.1 自我评估。大学教师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确切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以切合实际的要求。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佳的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等。
4.2 环境分析。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所处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自己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4.3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对于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可以确定为教学管理型,向教师DD教研室主任DD院系主任DD校级领导方向发展。
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可以向教学科研型发展,从见习助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可以向科研教学型发展,从见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对于不太适合从事教学科研,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可向行政管理型发展,从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
因此,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差异,具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4.4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在做好以上几步后,行动便成了关键。教师要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比如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总结
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既要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又要懂得高校教师成长的规律,既能使自身的社会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又能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蒋春洋,赵伟.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