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2 19:02: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篇(1)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摘 要:本自我成长报告由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自我成长分析,通过自我成长简介和成长记忆碎片来描述成长中的人和事对我的影响,以及一些自我分析;第二部分职业行为分析介绍了我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原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等等,最后构想了一下我的从业期待——要做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分析 心理咨询师

1.自我成长分析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集合起来就是一本故事书,你翻开这本书不经意一看,也许会觉得和别人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从出生到尽头。但认真研读的话,你会发现原来从出生到尽头这段路程各有千秋,就像树枝上的叶子般看似相同,仔细观察确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是相似,让我更能够了解人类的一生及人性;是独特,让我成为唯一的自己。

1.1自我成长简介

我家是在农村,我出生于1989年10月,我是家中的老二,哥哥比我大两岁,妹妹比我小一岁。因为妹妹只比我少一岁的缘故,妈妈的奶水供应不足,我喝母乳的时间相对较短,我的体质就比较弱,到现在都比较瘦,妹妹现在都经常开玩笑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我不喝奶,她帮我喝了,现在她都瘦不下去。因为家中兄弟姐妹有三个,爸爸妈妈需要耕种大量的田地以维持生计,所以需要爷爷、奶奶帮忙照看,我在一岁多的时候就是爷爷带着我睡觉。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爸爸和妈妈总是在忙碌着,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我们。我出现营养不良,时常会有一些小病小灾。

六岁之后,爸爸、妈妈因为家里的经济困境不得不把我们交给爷爷、奶奶帮忙照看,从此我们三姊妹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为人厚道,督促我们学习,教会我们为人处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们三姊妹就非常懂事、很孝顺,帮着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使得我们都非常的独立。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每周爸妈都会打到2隔壁的邻居家里让我们听电话,我们很少打过去,除非问他们要钱。后来上高中,一个月的样子会给他们打一次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我都只报喜不报忧,因为害怕他们为我担心。和爸爸沟通少,几乎都是妈妈接,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他才讲几句;有时妈妈不在,和他没很多话讲,打个几分钟就挂了,可能是父爱要深沉一些吧。留守的经历虽然给我留下了缺少父爱、母爱的遗憾,这种经历使母亲与我的亲密感建立不够完整,安全感没有基础,我是属于不安全依恋的依恋类型。但是也使我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

感谢生命给我的所有经历,使我有机会细细体味人生。

1.2成长记忆碎片

1.2.1自我意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总是说我长的丑,说我长的想猿猴。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一直被别人说的事情,自己就会越来越关注,慢慢的我也觉得自己难看,自卑感油然而生。当时被那个同学那样说我的时候我很伤心,每次他一说我,我就会哭,觉得自己不争气,怎么这么容易哭。他还说要不是我的成绩好,别人才不会理我呢,当时我感到深深的被贬低,特别没有价值感。回家之后,也没有给家人说,使得我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很久,初中时期都没有从自卑、退缩的阴影笼罩中走出来。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个方面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困扰了,但是不自信的影响还是隐约存在着,但是当自己又开始否定自己时,我就会喊暂停,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1.2.2爸爸生病

爸爸在我印象中很憨厚、勤劳、善良,不太爱说话。在我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第一次我没有接,妈妈继续打,我猜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所以我就出去接了电话。只听见妈妈带着哭腔的告诉我,爸爸住院了。细问才知道爸爸因中风正在医院,当时还处于危险期。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胡思乱想着,如果爸爸不在了可怎么办,一种分离的恐惧笼罩着我,那是我感受到的人生当中一次最大的悲痛。幸好抢救及时,爸爸目前恢复的还不错,只是有些许后遗症。从那时起,我突然觉得自己需要成长起来,到了该承担属于自己那份责任的时候了。

1.2.3爷爷去世

爷爷在我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去世了,这对我而言是一大创伤。爷爷从小就很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留着。在接到爷爷去世消息的那一刻我奔溃了,什么,爷爷去世了,我不相信,我还没来得及和爷爷说说话呢。我后悔、我内疚,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给爷爷打电话,现在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声音了。听到奶奶说爷爷去世的时候都说不要告诉我,因为我在准备考研,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没有道别的分离,现在每当看到爷爷的照片,总觉得爷爷还能看到我,还能听到我说话,爷爷一直在我心中。

1.2.4我与初恋

我与自己的初恋男友(目前已分手)在一起近两年。他比我大5岁,我们俩性格方面有些相似,都比较喜静,他比较憨厚,和我爸爸比较像,兴趣、爱好总觉得有点代沟的感觉。我们待在一起久了就觉得特没趣,可能我俩情商都比较低的缘故。我总是在问这是爱情吗?也吵过、闹过,他能包容,我也比较珍惜我们的感情。有时我总觉得他不够爱我、不够在乎我,可能是我自己没有安全感的原因。

每当吵架的时候,我会对爱情产生许多的疑问。竟而问自己爱情到底是什么?如何让爱情持久保鲜,让他多爱我一点?在这样的纠结、痛苦中两个人的关系最终走到了分手的尽头。从成长的经历来分析,我早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了,得到的照顾自然就会有些缺失,所以现在特别需要得到爱的保证,把早年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的足够多的爱都想从恋人身上得到,对恋人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恋人也是人,不可能满足对方所有的期待,而当恋人没有满足我的期待的时候,我就会体会到小时候不被爱的感受,有很深的恐惧感,感觉对方不爱我了,我就没有价值、没有存在感。现在我认识到,小时候对于我而言父母的爱就是天地,没有他们的爱,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但是现在我已经成人,如果还体会到小时候不被爱的那种恐惧,只能说明自己在被潜意识控制着。通过这次分手,我认识到当我一遍遍的问恋人是否爱我,其实是小时候那个小孩在问爸爸妈妈是否爱自己。当我向恋人要那么多的爱的保证,其实是小时候的自己在向爸爸妈妈索取爱。当我对恋人抱有那么多的期待,其实是小时候的自己对爸爸妈妈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现在期待从恋人身上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是带着家庭在前行,当把自己的潜意识变为意识之后,它就不会再操控着我们的行为了。

人因为经历过才会逐渐变得成熟,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经历都会影响或决定着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又将会影响着一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抉择。这让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又与成长密不可分,所以又可以说早期的成长为成人后的命运之路做下了铺垫。

2.职业行为分析

2.1为什么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

大学四年我学的并不是心理学专业,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最初接触心理学是在我大三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开了一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我发现我对心理学非常有兴趣,心理学可以使我觉得学习很快乐,我很有动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就自学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核。到了大四的时候我继续学习心理学并奋战跨专业考取了心理学咨询方向的研究生。我很珍惜现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因为可以与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伴,目前已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核。随着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的增加、积累,我了解到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动力学习心理学,可能我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有某些方面、某些创伤需要修通。我相信心理学是一扇让我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心灵的大门,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助人自助——帮助别人自己帮助自己。

2.2个人所具有的从事心理咨询师行业的条件

首先,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我目前对心理学的热爱及自己的探索精神,我学习专业课及相关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力图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圆满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其次,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现在正在我们学院的一个咨询机构从事实践工作,使我平时有机会参加咨询案例督导及沙龙学习,该机构给我提供了接个案的平台,我相信理论结合实践会使我的心理咨询技术得到提升。最后,从我自身的气质、性格、能力三个人格角度来说,我的亲和力很强,善于倾听,喜欢与人交流,富于爱心,能很好的共情、同理、理解来访者。另外,为了使自己具备从事该行业的素质,我有意识地培养我的观察力、洞察力,以便于更有效地关注来访者的外部语言、感觉、情绪、想法、意图等。

2.3从业期待——我的奋斗目标

我的奋斗目标是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实现自我的价值。我深知自己需要修通,正因为如此,我也将能真正体会到来访者达到自我领悟和成长的喜悦。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修通自我,这样我才有能力和资格去面对不同人生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的道路是一个漫长的征程,途中会面临许多坎坷、痛苦,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这一切。我相信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喜悦,我也将在这种喜悦中真正的实现自我、照亮他人,最终让自己成为真正能理解人心的心理专家,伴随来访者共同成长。

我深知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学无止境,目前主要学习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技术。在这条路上,我要感谢我的来访者,是你们与我结伴同行,感谢你们愿意相信我并向我吐露心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咨询案例;合理情绪疗法;报告

1.一般资料

李某,女,汉族,20岁,大二学生。姊妹三个,一妹一弟,在家排行老大。父母均为农民,父母关系不和,经济状况一般。学习刻苦,性格开朗,同学关系融洽。近期因恋爱问题,出现情绪上的困惑,学习、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求助者对男友与异性正常交往产生猜疑,出现了情绪焦虑、抑郁、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近一周症状加重,几乎是课不上,饭不吃,靠打点滴维持,故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我是一个懂事、有主见的人,自幼父亲感情的出轨,对自己影响较大。深知母亲在生活中的不易和艰难。从小立志长大后要找一个一辈子忠诚自己的人。男友是高中同学,在西安上大学,自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几乎每晚都与男友煲电话粥,感情非常好。但从这学期开学以来,男友与本校一位女生在同一家公司做起了兼职,得知此事后,我开始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感觉天都塌了。特别是近一周以来,因此事过度的纠缠,男友常常借故不接电话,这让我很痛苦,茶饭不思,难以入寝。舍友们不断的开导我,自己就是走不出来,不知如何解决?

3.个人成长史

李某,童年时因为父亲感情出轨,父母在家经常吵架。虽然母亲的宽容让她从小到大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但懂事的她深知母亲为了维系这样的家庭付出的代价。这给她的心灵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她长大谈恋爱后对男友与异性的交往过分在意,平时与男友在一起不是查看手机短信,就是询问有没有女生给他打

过电话。如果发现有异性发的祝贺节日短信,也要询问半天,这让男友感到很无奈。

4.咨询师

来访者身材瘦小,面容疲惫憔悴,衣着整洁朴素。进行交谈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对自己的问题认识较深刻,有强烈的解决问题愿望。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如下:①.SCL- 90:焦虑2.5、抑郁2.4,其余正常。②.SAS:标准分57 分,为轻度焦虑。SDS:52分,为轻度抑郁。

5.病因分析

生物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20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社会因素:存在负性现实生活事件(父亲有外遇)。

心理因素:①存在错误的认知模式:认为只要男友不与异往,感情就会牢固。②因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出现了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状态反应。[1]

6.评估与诊断

6.1 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咨询了解到,该求助者思维正常,感情专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与男友在交往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产生了心理困惑,导致心情压抑、焦虑烦躁,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6.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自我认知没有问题,自主求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该求助者虽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3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2] 所以,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

7.咨询方法与原理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热恋中过强的排他性造成的,因此,针对当前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状态,需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的不合理观念进行校正,从而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称理性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3]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真正的原因来自其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父亲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男友也可能一样”;“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折感增强。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以此消除情绪困扰。[4]

8.咨询过程

大致分为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诊断阶段、心理咨询与干预阶段和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0日)

目的: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其具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实施相关的心理测验,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咨询过程中告知来访者相关的咨询理论,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探询来访者的心理矛盾,确定咨询的主要问题,做了相关的心理测验,初步确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7日)

目的:本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探究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其认识自身的心理矛盾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让求助者谈谈对父亲扭曲情感的看法和对自己情感的影响。通过交谈,让求助者认识到,排他性是的基本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维持爱情的稳定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排他性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对恋人的过度猜疑和无端伤害,给双方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分析自己在恋爱中存在哪些合理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从中领悟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哪些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造成的,找出问题的症结。(2)与求助者一起辨析探讨并列出与此次情绪问题有关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①因父亲是一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人,所以不信任世上的任何异性。②一旦发现男友与异性有来往,就认为男友可能会感情出轨。③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绝对排他。④我一心一意的爱他,他就应该同样爱我等等。

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反思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帮助其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诱发事件和自我情绪体验上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上来,并思考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的内在联系。

第三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24日)

目的:本次咨询是帮助求助者改正或排除原有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建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缓解或消除不良的情绪体验,这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表示通过与好友深谈和自我反思,进一步肯定了此次的情绪问题确实与自己的上述不合理信念有关。(2)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黄金规则”: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与求助者进行辨析和商讨,帮助求助者在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

咨询师:父亲的事对你有影响吗?

求助者:有一点,为此我在高中毕业后还找人把那个女人打了一顿,不过她也打我了。

咨询师:男朋友爱你吗?

求助者:很爱。

咨询师:所以你不允许他与异性有任何往来?

求助者:(沉默片刻后)如果我发现他手机上有女生的电话和信息,就会很难过。缠着他给我解释清楚。

……

咨询师:如果你男朋友这样要求你,你能做到吗?

求助者:做不到。

……

(3) 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意见:

①恋爱中适度的排他是正常的,但过分就会产生猜疑,影响爱情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时正常的交往是每个人的权利。②爱一个人就要学会信任他,为他着想,猜疑只能让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③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心去经营,只有用宽容的心态,给它充分的空间,它才能沐浴着阳光,吸收着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4)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进行对比,认真思考,并在情绪平静时可以给男友通次电话。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31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男友通了电话,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不会再干涉男友的正常交往了。(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延伸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3)引导求助者深刻领悟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内涵。

9.咨询效果评估

9.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好转,饮食正常,能够专学习了”。

“我明白了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信任、宽容的心态去经营”。

9.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咨询过程完整。

9.3 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分由52分降到了38分,SDS测验分由57分降到了34分,说明焦虑、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景霞,等.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2(6):114.

[2]马娟.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9):92.

[3][4]仲崇健.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0(4):115.

篇(3)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的现状

(一)国家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考试制度包括强制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目前,瑞典国家教育署为2年级和7年级提供诊断性测试材料,为3年级、5年级和9年级提供强制性参加的学科测验(详见表2)。高中阶段(10~12年级)国家考试科目最多。学生必须根据自己选学的不同专业,参加相应的国家科目考试。[2]为确保国家考试制度的正常运作,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委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题库以及历次国家考试实施后抽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全国及区域性分析报告。目的在于方便学校与全国考试情况进行比较。

(二)评分系统原来的常模参照评分系统主要反映学生个体成绩在当年学生群体中的百分排位,更多地带来竞争的压力。新的评分系统采用的是标准参照制,具体分数的意义参见表3。瑞典教育系统规定,8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用分数评价,高中学生所有课程都要评分。而8、9年级学生成绩如果达不到10分,则不计成绩。标准参照评分制基于课程大纲规定的学科目标,是基于评分标准的等第制评分。评分标准相当于“学业成绩标准”,规定了学生得到某个分数等第需要完成规定的相应目标以及具有的学力。每一个等第成绩都代表着相应的学生学业目标的具体说明。不同的分数等第对应不同的能力层次、知识水平的要求。在国家考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其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标准参照评分制成绩的意义是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业达标情况,不足之处在于相同等第的成绩无法反映出学生个体的不同。为此,依据规定的“学业成绩标准”,教师还要给出一个描述学生优点及缺点的个人成长报告,并包括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个人成长报告必须包括学生所修习的每一门课程,且为书面形式。个人报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关学业能力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业上的能力发展。

(三)国家考试的目的和组织1.目的国家考试是瑞典国家教育署对全国整体教育质量监测时收集数据的重要渠道。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国家级、市政级和学校级的汇总分析。收集的数据来自所有的参试者,即全样本收集。分析基于性别、移民背景、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最终成绩等信息与国家考试的相关性。这些分析结果是国家监测全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数据支持。国家考试的结果用于支持评价和评分,也为学生和父母提供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需要获得具体帮助的描述。这些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回顾和个人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希望能准确描述学生的能力。当一个学生在他的知识能力发展中有明显的不足时,必须为学生草拟相应的补救计划,以确保个体的特殊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最终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既包括国家考试结果,也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教师给出的评价。义务教育的9年级进行的瑞典语、英语和数学的国家考试是终结性的,既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要求的工具,又是校准学生校内评分的重要工具。5年级的国家考试是形成性的,分析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考试主要用于为学生及其父母提供相关信息,并不用于辅助评分。在8年级之前,瑞典学生没有分数说明。诊断材料将提供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发展水平。高中阶段学生的国家考试成绩包含选拔的功能。国家考试成绩与校内成绩均是标准参照评分系统,这两部分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按照一个公式转换成一个平均分数(GradePointAverage,简称GPA)。该转换公式包含所有科目、科目的学分以及科目的权重,经过转换以后,将得到一个0~20的数值。在公式中所有的科目分数都是平等的,但是权重依据课程时长的不同而不同。[3]高中阶段的GPA是大学入学选拔的重要依据。2.组织开发一次国家考试需要1.5~2年,每次约需150万克朗(约合21万美元),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全权负责。开发过程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决定考试内容、考试实施的条件、任务格式、结果解释等。当开发一个国家考试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括考试的目的、内容、结果的使用、考试的结构、试测、试测并调整考试题目的偏倚、在此次测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不同的作答情况与完成的学习目标的关系以及评分标准、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等。印刷和分发国家考试试卷的费用目前全部由瑞典国家教育署承担,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强制性的国家考试试卷则仅向学校收取印刷和分发的成本价。瑞典国家教育署还负责国家考试试题的保密工作,要保证接触试卷的各个环节的保密。国家考试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决定(口语子测验除外),日期决定后,所有学校将同时开始相应科目的国家考试。此外,瑞典国家教育署正在进行着基于互联网的考试的研发。

(四)国家考试的影响1.国家级考试结果的收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瑞典自由选举的政体模式,导致了新的党派成为执政党。而新的执政党推行基于目标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变大。而有关国家考试的统计数据为随后的追踪调查提供了基础。其二,对全国教育质量监测以及地方教育质量提高的职责使得对全国的整体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市政层面也更需要对提高自身教育质量有帮助的统计数据信息。而在家长和学生层面,选择学校的自由也使得他们需要有关学校的质量信息,以便做出决定。其三,国家考试的数据分析,也为与PISA、PIRLS、TIMSS等国际项目的测试结果提供比较信息。这一点对于政界和媒体来说也很重要。2.国家考试让各方更清楚各自的位置多数校长和教师认为,国家学科考试很重要并且满足了很多需求。例如,可以清晰了解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国家级考试有助于对教学大纲的了解,也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测验例子。大多数教师不会有意迎合考试,也不会被考试控制教学。但也有教师认为国家考试加重了工作负担,所以不希望再扩大范围。很大一部分教学人员会利用国家考试的结果信息进行后续的追踪改进。教师们能感到,学生会积极地尽最大可能去准备考试,在考试前会感到焦虑和压力。3.国家考试在不断改进中瑞典国家教育署为了研究评价和评分的标准一致性问题,已经实施了几次调查研究。2000年,专门举行了一次全国考试,根据这次考试暴露出的不足,实施了一些初步措施。瑞典国家教育署还研究国家考试评分与学生最终评分的一致性。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是该研究的重要对象。虽然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有目标的掌握情况,但是这个成绩能反映各个学校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的情况。研究表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对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工具解决一致性问题。

二、评析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与其他教育改革配合的体系,是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瑞典是著名的高福利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一直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策略。平等受教育,是实现个人民利、整个社会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在瑞典独特的中央集权化的福利国家模式下,以预留资源、法律法规为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义务教育学校和统合高中(职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高中合并)。这种模式保证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保障了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中基本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主要原因是防止竞争思想和意识的产生。然而,弊端也随之产生。比如,有些人过度占用教育资源。研究表明,高就学率或许意味着教育系统的低效率,很多瑞典人利用成人教育项目、在职学习弥补学习缺失,使中学教育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至少10%的瑞典人一生都没有完成中学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社会人士也认为,学校缺少评分体系,公民选择权太少,尤其是择校权,同时几乎没有评估教育的工具和标准。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加之瑞典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终于逐步实施,分权化、选择和引入市场竞争力成为主流。课程大纲决定权下放到各市政一级,允许开办私立学校,允许学生择校。此时,国家考试制度也作为配套改革的措施逐渐进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第一次全国9年级数学考试于1989年开始,之后推广到核心科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9年级的数学、英语、瑞典语的国家考试必须参加。2009年,3年级、5年级的瑞典语、数学、英语成为强制性国家考试。生物、物理、化学成为9年级的全国考试科目。同时,逐渐完善的国家考试制度配合了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和择校改革。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权、自授予了瑞典地方、学校,这带来多样化的同时,也导致国家监测和评估教育质量遇到了新问题。由此,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的国家考试成为收集数据的有效渠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外,教育体系改革的亮点——给予学生、家长择校权,使得有关学校质量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而瑞典相关法律规定,国家考试结果必须在相关媒体公布,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家长、学生合适且必要的提示。

(二)充分发挥国家考试的教育质量监测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瑞典,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除了国家考试以外,还有瑞典学能测验(SweSAT)。瑞典学能测验是一个独立于学科的能力测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能力,重点测试语言文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并以分数为学生排序。该测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有一定的考试费用,类似于美国的学能测验(SAT)。SweSAT的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共160个。考试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经过标准化过程,将原始分全部转换为0.0~2.0的对照量表的标准分,增量为0.1。[5]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考试与SweSAT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SweSAT的成绩主要用于申请进入大学,约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SweSAT成绩决定。尤其是当申请的学位有限时,大学就会根据GPA成绩或SweSAT成绩来决定录取名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自己的GPA成绩还是SweSAT成绩申请。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完整的高中GPA成绩的申请者,参加SweSAT就是重要的申请途径。另有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GPA成绩决定。国家考试科目是GPA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大学时,GPA成绩与SweSAT成绩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参加这两类考试的人,有一部分高度重合。另外,SweSAT是独立于学科教育的一种考试,无论命题、评分等都与中学教学无关。所以,挖掘国家考试数据中与SweSAT成绩相关的部分,可以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目的,专家们对1997-2002年的SweSAT成绩及相应学生的GPA成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瑞典学生的GPA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趋势。但是原因并不是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而是教师在评分上放宽了标准。[6]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印证了两类考试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学学校体系之外对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测。对于一种考试制度,通常应用最多的是其选拨、评价功能。极端的例子就是通过考试给学生打上分数的标签。而瑞典国家考试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只是选择核心的科目,并且尽可能降低比例。瑞典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学生无论选择国家专业计划中的哪类课程方案,都必须包含8门核心课程,即英语、数学、瑞典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艺术、体育与卫生、科学、公民、宗教。[7]核心课程总学分约占高中生毕业所需学分的30%。而这些核心课程中也只有数学、英语、瑞典语是国家考试科目。如此,国家考试中的学科成绩占学生最后总成绩的比例很小。为了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瑞典已经将国家考试的排名作用尽量削弱。瑞典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充分利用国家考试这个途径收集信息数据。目前,国家考试科目统计分析采用的是所有学生的全样本数据,并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对公众开放。其次,在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侧重点的报告。报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为教育研究、咨询、决策者提供的报告。此类报告信息完整,多有反映教育现状的概貌信息及比较信息,并加入根据数据分析出的显见趋势分析等信息,有利于研究者继续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决策研究。二是为市政、学区、学校中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相对中观层面,区域性的比较分析信息较多,在比较中,多呈现对相同目标、相同标准执行结果的不同,希望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方面的借鉴,从而维护教育的整体公平、公正。三是为学生、家长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属微观层面,强调对个体的服务。内容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业情况的说明及原因,而不只是报告分数等第,同时包括家长需要的信息。

(三)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一个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瑞典国家考试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终结性考试。该体系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有必须参加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例如9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都是终结性的,又有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例如5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就是形成性的。而终结性的考试可以认为是学业成就考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形成性考试不仅要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标准,还具有诊断功能。形成性考试中有些任务既可以给一个人完成,也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个体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评价体系理论中,个体自评、互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模式。为此,瑞典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中,设计了基于表格模式的限定性问题和完全开放性问题,用于学生自评。限定性问题是要求回答“是”或者“否”的题目。主要测试学生本人对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认识,鲜有感彩。而开放性自评题目则主要是收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使用信息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为了能让学生有兴趣回答自评的题目,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出题者尽量在考试时间、试卷的长度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开发出合适的形式。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的意见,坚持肯定自我评价的作用,并能够真正贯彻执行。

篇(4)

【关 键 词】 教育督导;监测;评估机制;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测评结果等。”这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何在以往的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怎样建立区域教育监测评估机制,以体现区域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大渡口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84所,其中,公办校(园)33所,民办校(园)51所。近年来,大渡口教育坚持课程改革,注重优质特色发展,形成了拥有市级示范幼儿园、小学、初中、重点高中、国家级重点职高、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立体化优质教育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大渡口将建成教育的“一品五区”。“一品”即西部都市教育精品;“五区”即普及教育领先区、特色名校汇聚区、教育人才成长区、素质教育创新区和职业教育示范区。

要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发展阶段转变。我们同样面临着提高质量、促进个人发展与推进社会公平发展的新挑战。为此,迫切需要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变化情况,掌握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监测体系,在关注规模和普及水平的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检测,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迫切需要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掌握详细的信息,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这样,在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监测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几经探索,我们把新课程改革、督导评估与监测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由教育科――“推”、进修校――“引”、督导室――“督”的教育发展新格局。2012年,我区接连出台了《大渡口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大渡口区教育系统2012年评估与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设立大渡口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区监测中心主要承担着以下几方面职能:

一是摸清教育家底,服务教育决策。为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全面、准确、详实地掌握学校教育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提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三是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与信息机制。

二、依托网络平台,努力创新教育监测评估机制

为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因教育评价标准模糊而导致的评价失真现象,我们建立了区级教育督导监测网络平台。依托这一个开放平台,实现两大功能、体现三大特色、搭建四大系统、实现五大创新。

实现两大功能。网上督导评估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体现三大特色。“国家要求”和“重庆实际”有机结合、“分类规划”和“强化监管”有机结合、“顶层设计”和“规划落地”有机结合。

搭建四大系统。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系统、督导系统、学校特色展示系统、交流互动系统。

实现五大创新。教育督导评估理念、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教育督导评估规划、教育督导评估手段、教育督导评估效能),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满足学生、家长、学校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对互动教育资讯的需求,充分展示我区教育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为建立起覆盖全区的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大渡口区结合区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主要从几个方面着力创新机制建设:

(一)着眼宏观,全面推进监测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的要求,继续加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力度,逐步实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监测评估。逐步建立政府手段与监测信息机制相结合、区域质量保障体系和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相结合、学校管理评估与学生教师个体评估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即监测调查制度、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督导专家团评价建议制度,形成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教育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监测”新模式。

(二)关注内涵,完善评价体系

为建立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长效评价机制,大渡口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探索:一是在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区域督导监测研究中心,开展理论研究。依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技术指导,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和先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中小学实际,着力研究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质量、财政投入与实效、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在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基础上,从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监测与评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成立督导专家团,定期评价建议。建立专家团例会制度,定期借助老专家的丰富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诊断把脉,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为区域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以导代管,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建立监测评估的信息机制。逐步建立区域政府督导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内部刊发,印发全区中小学校,对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教育质量的实际情况,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资讯需求;二是建立监测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现代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作用不断加大,需要不断回应来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的要求,导致教育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前所未有,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在这样复杂的客观条件下,建立一个能迅速反馈信息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我区教育现状,引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化解发展中突显的矛盾,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统分结合,兼顾激励保障

一是优化队伍专业化结构,构建“三维督导”机制。结合区城乡统筹结对帮扶工作,调整了督导队伍人员结构,由在职书记、副校长等 任兼职督学,从人数、结构、年龄等多方面进行了统筹协调,形成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片区督学、责任督学“三级”结构,以点带面盘活了督导评估与监测建设工作。

二是盘活随机督导机制,健全督导评价制度。一方面大渡口区建章立制,实现随机督导制度化,为督学责任区督学开展随机督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实行程序管理,实现随机督导规范化,通过“亮证督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程序合法”的办法来规范工作程序,要求督导监测记载详实,实现随机督导专业化,进一步贴近学校管理现状,贴近教师的发展要求,促进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

三是结合督导公示制度,保障督导监测地位。一方面实行责任区督学负责制,在行使责任区督学职责时,亮证代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为督学提供了工作便利;另一方面保障责任区督学开展活动必需的经费,年初区财政专项预算10万元经费,专职督学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统一安排督学下校车辆。

(五)强化结果,建立问责机制

一是实行定期召开责任区督学、专家团联系会议制度。通报督导监测数据,听取责任区督学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责任区督学所反映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二是建立问责机制。把督导监测结果作为对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取得成效的督导学校,给予通报表彰奖励;对于督导评估中存在问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区教委组织纪检室进行跟踪问责,由责任区督学具体执行整改、跟踪、复查。

三、开展监测评估,切实服务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此,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我们通过在三所学校试点,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大渡口区特色的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流程:与责任区督学、督导专家团工作相结合,由责任区督学对学校随机督导、综合督导、实施监测;区监测中心采集、整理信息数据,形成数据报告;督导专家团对数据进行诊断、挖掘,梳理成果;区教委内部刊发评估与监测要报,学校印发评估与监测通报,建立反馈制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实施问责;区教委领导班子集体审议决定,进行行政干预。概括讲,就是建立标准、监测、反馈、问责、干预五个步骤。

一是建标。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案(讨论稿)》等内容,通过借鉴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学生身心健康标准、特色文化校园标准,研发我区的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逐步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区域数据库,建立健全区域评估与监测工作机制。

二是监测。按好、中、差三类分别确定样本校,以五、八年级学生为监测样本,由责任区督学根据区监测中心学期规划,按要求实施监测。

三是反馈。区监测中心整理监测结果,责任区督学通过督导监测网络平台汇总相关考察材料,共同形成区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报告,由督导室专家团分析、诊断,撰写分析报告,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报送区教委主要领导,通报全区各学校进行信息反馈。并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向社会有选择性的公布监测结果。

四是问责。让结果产生利害关联性,即根据结果,采取物质或非经济的激励措施。既要问责教师,也要问责学校、教委各科室等部门,建立定期通报、整改报告和大会反馈、个别反馈,以及回访督查、约谈机制相结合的问责机制。

五是干预。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区教委根据督导监测反馈,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干预。“硬”主要是指六室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该投入资金的,一定要满足。“软”主要指与“中国教师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课改,由其提供改进建议,提供专业上的扶持;与教育评估院合作,提出“心动课堂、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对农村教育在政策方面优先落实、经费方面大力倾斜、师资方面优先配备、待遇方面充分保障,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J].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篇(5)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后新组建的久隆电力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推进建立以人才“蓄水池”工程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有效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缓解了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电力集体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90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34-04

随着时间的推进,“90后”青少年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生源,据统计,2011年入学的新生90%左右属于“90后”。“90后”大学生在成长环境、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承载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由于高考生源总量减少、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在事实上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以及学生培养入口的低起点,从而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致使很多工作都要依赖学生干部协助完成。学生干部近年来备受媒体及公众的关注,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干部的特点,创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方法成为时代的要求。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特征

“90后”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力量的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起着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又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野宽广、思维活跃,综合素质较高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影响下,“90后”大学生每天都面临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潮的冲击。作为学校积极力量代表的“90后”学生干部更愿意主动轻松地接触比前代人更多的来自东、西方国家的思想和理念,各种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让他们视野开阔、见识广泛,也由此形成了与前代人迥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迅速崛起的信息高速路,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可以连接网络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90后”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广的信息平台使他们成为新事物的热衷者和追随者。他们能轻松自如地随时接收各种信息充实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90后”大学生是注重信息容量的一代,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情的人,才是最值得佩服的偶像,所以“90后”大学生更像是个万事通。

自信、果断,独立思考能力强 由于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6+1”的特殊地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果断、性情率真,敢说、敢想、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因此,大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独立思考能力强、很少盲目认可某种价值观,趋同意识比较淡,对事件往往有独特的见解和价值判断。他们敢于质疑权威、挑战传统,面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既有勇于实践的冲动,更有敢于推翻常规常理的冒险尝试的胆量。

注重个人成就、期望发展突破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干部注重个人成就,渴望成功,他们不愿被动地接受安排,而更倾向于凭借自我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其人生理想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自我成功和自我实现。据调查,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真羡慕电视中看到的志愿者”。在大学里,很多“90后”学生想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90后”并非像大众印象中的一味追求自我,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现状的主体特征是好的,但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对普通高等教育倾斜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我国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第五批次,即属于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与普通高校相比,往往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无法进入本科和专科院校就读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院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入口的低起点。另外,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时刻影响和冲击着正处于青春期末期的学生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种种因素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有以下表现。

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增强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价值取向模糊,崇尚趋于功利化和现实化的价值标准,淡化对自我能力提升和为同学服务的价值倾向,重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不能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天天很忙,今天开会策划这个活动,明天准备那个比赛,后天又穿街走巷、登门拜访谈生意、拉赞助。这种积极开展各种学生活动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有的人误以为当学生干部就是要搞活动,谁搞的活动影响大,规模大,谁就是优秀的学生干部,而不喜欢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为同学做些实事,不是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比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获得些奖状和荣誉而已。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组织,主要目的是在学校综合测评、奖助学金、入党积极分子等的考察评比中获得加分或优先权。他们担任学生干部主要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在评先、评优、评奖、入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为就业增加筹码。

自律性与责任心缺乏 笔者对本校学生干部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干部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生涯中曾担任过班、团干部,并曾是家长和教师眼中的“佼佼者”,但后来由于迷恋网络或其他原因,致使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在高考中失利,带着失望、无奈和迷茫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刚进入大学时他们努力改变自己、憧憬大学生活,但慢慢地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容易缺位、失位,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往往“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甚至旷课、挂科,使其在其他同学面前失去工作的威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学生干部缺乏工作责任感,身居其位,不谋其政,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不少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的目的、意义理解不深刻,往往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付心理居多,不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淡薄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使各种思想、观念、理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交融。除此以外,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使得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很多任务和决策经常受到来自学生干部内部的质疑,并以“懒、散、慢”的态度应对。而学生干部各方面的工作是要通过集体参与、团队协作完成的,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本身的局限性,学生干部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对薄弱,不少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少与他人、部门以及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缺乏,搞本位主义,自以为是,最后是各自为政、孤军作战,工作效果甚微。

工作主动性不够,心理承受力较弱 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干部只懂得继承、模仿上一届学生干部的做法,将工作形式化、表面化,对本职工作认识不清,认为学生干部的任务就是检查、扣分,而忽略了自身的职能作用。大部分学生干部遇到挫折后心理承受能力弱。据调查,有72.3%的学生干部表示遇挫后自己心理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5.1%的学生干部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学生干部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在压力释放方面,超过五成的学生干部选择与家人、同学聊天来舒缓情绪;近三成的人则寄托于网络,通过QQ空间、博客、上网打游戏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近二成的学生干部善于运用目标转移法,即通过学习和工作等转移注意力,给自己放松减压。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问题的原因

“问题如镜,形显外,思通内”。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现状正是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个体融合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大环境的现实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经济“质”的飞跃,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思想、文化、理念等“软实力”的碰撞和冲击,逐利享乐成为现实世俗的代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的功利价值取向正是现实世俗的“返魅”。

家庭教育中传统人才观的影响 受“学而优则仕”传统人才观的影响,在家庭教育理念中,家长渴望子女成才入仕,扭曲了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他们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抱以偏见和漠视,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子女进入高职院校很没面子,是无奈的选择。这种观念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实影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年限决定了高职学生干部任职周期短,基层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学校给予的培训指导很少,导致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不强。按照相关要求,高职学制大多为三年,有的甚至是两年,在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高职院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到相关企业单位顶岗实习一年。这样,高职学生干部较之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的任职期至少短一年左右,高职学生干部从进入学生团体到离开组织的任职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任职时间短、流动性大容易造成干部成长不充分,且容易导致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胜任不了工作要求。

高职学生干部自身定位、规划不明确的内在影响 定位是个动态的概念,做任何事情,明确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即定位,是前提和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不清,造成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因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生干部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生干部是服务者,而不是“领导”,其作用是协助教师,上情下达;服务同学,下情上报。学生干部应该做同学的表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同学看在眼里,必须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楷模意识、团结意识、仁爱意识。中国地质大学的徐士元老师很好地诠释了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即“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问题的对策

基于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创新,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努力探索和研究教育与管理艺术。针对现状,在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现状,要改进策略,健全机制,以系统论、方法论的科学视角,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评价、奖惩等工作系统化,即:确立标准、正确选拔;课程引导、科学培养,以关心爱护促培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为同学服务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以学生评议学生干部、辅导员评价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交叉考核及学生干部自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系统考核、多级考评;以榜样激励为主,以激励机制促能力发展。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应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各环节有机结合、有效执行,造就一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学生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例会的交流“内化”作用 要完善例会制度,通过交往互动进行例会体验,依靠团队成员间及团队与团队间的交流理解、相互尊重、认知感悟,促使学生干部相互教育、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拓宽视野、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合作与服务意识,共同进步。

建立学生干部档案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制力相对较弱的特征,应给每个学生干部建立一个档案。根据考核体系,结合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干部正确对待权力,开展学生干部先锋岗活动,给他们以一定的压力。通过教师、学生等多个渠道对学生干部进行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干部的偏差行为,积极加以指导,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先进性。

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 学生干部梯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建立起来的学生干部队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周期决定了高职学生干部具有流动快、周期相对较短等特点。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二年级学生成为学生干部的主力军,因为新生入学对学院需要一个熟悉了解、适应的过程,而三年级即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都已参加实习和忙于找工作。针对这一特点,应切实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干部队伍自身的活力,任人唯贤,大力发掘新人。在学生干部梯队培养过程中,高年级的年级委员会要帮、扶、带低年级的年级委员会,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法,尤其是在工作起步阶段,应传授工作经验,现场示范指导,为低年级学生干部提供一系列帮助。对低年级学生干部骨干进行“传、帮、带”,还应实行毕业年级学生干部“顾问制”,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干部发挥余热,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的力量,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干部通过实践性教育不断成长 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90后”学生干部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干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和途径,使学生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组织学生干部短期实习,寻找社会服务机会,组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等。通过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接触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90后”学生干部在实践中掌握观察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新时期高职院校适应时代的挑战,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影响力广”的学生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取长补短,全方位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干部、校园、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3]吕善广,徐凤英.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思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邓庆华.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与培养方案[J].新西部,2009(8).

[5]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6]唐贤明.和谐社会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10):56.

[7]刘婧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8]张逸如.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创新[EB/OL].(2013-03-21).http://sdxjw.dzcom/lvyj/w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