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0 13:41: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双语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双语教育

篇(1)

语言接触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词义理解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维吾尔族儿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检出率探析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维-汉词典编纂

维吾尔语简化复合句的类型及其翻译

新疆维吾尔族网络语言生活调查分析

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与多元创新实践空间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藏族学校双语教育文化建设研究

新疆高校外语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区域性特征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浅谈民族高等院校班级制度建设

贵州民族教育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汉、蒙古、朝鲜族初中生几何认知水平比较研究

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应尝试先行“本导制”

浅谈辅导员做好大学班级学生工作的思路

崇正学堂与贡桑诺尔布的教育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探析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阴平和去声的语音变异研究

西兰卡普与土家族女性的审美教育

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创新与探索

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企业的合作与创新研究

实施双语教学中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

蕴藏德育力量的日本中小学宗教教育

在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试论民族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建构不同语言关系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内蒙古喀喇沁旗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民族院校双学位专业的思考

内地班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构建双语和谐的多语社会

美国双语教育法的历史演变

多媒体在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

多元智能定向成人英语教学的革新

日本终身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四川凉山州双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措施

从"汉语文"到"汉语",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

"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

浅谈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根据英语新教材特点以人为本备好课

对小学双语科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游戏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

一、为幼儿创设双语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双语兴趣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儿童对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离不开游戏。兴趣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双语教育也不例外。也要借助于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学习双语的兴趣。从而使幼此向往双语学习,觉得双语学习是快乐的。如:体育游戏“catch the fish”(抓那条鱼),孩子们玩传统的抓小鱼游戏,当抓到某个“小鱼”时,幼儿问“who arc you?”(你是谁),被抓的“小鱼”回答“I am…”(我是……),幼儿在他们原有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偷快地习得了英语,学会了I am…的句式,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获得了发展。同时,在游戏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他们的合作、选择、交往的能力也得封了提高。在这种情境下,幼儿觉得学习英语很有趣、很好玩,学习双语最初的兴趣能够使幼儿较长时期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为幼儿创设双语教学情境,有利于幼儿主动进行口语表达

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双语情境中,愿意主动与别人交往,使幼儿能够自由地思维、想象,就要为幼儿创造自由的心理氛围。首先得使幼儿敢说,而幼儿只有在感兴趣、主动求知的情况下才敢表达、乐于表达。所以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兴趣、需求中挖掘教育价值,生成双语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发现孩子们总是在一起谈论着周末和爸爸、妈妈去吃麦当劳的情况,说到时,孩子们手舞足蹈,脸上还洋溢着甜甜的笑容。而且几乎每天角色区都在进行着服务员与顾客的游戏。教师及时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设计麦当劳主题情境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麦当劳,请他们吃食品,孩子们高声欢呼,许多幼儿都说:“我来过麦当劳。”有了这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就扮演服务员,为幼儿递上了美昧的食品;同时,用英语表达了各类食品的名称,幼儿在品尝食物、体验当顾客的情境中,对食品的英文名称记得更加牢固。

三、为幼儿创设双语社会情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

1、双语社会情境中,重视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

幼儿是在自身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认识自身行为意义的。我们要注重在社会环境中,适时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用良好的情感教育去感染他们。幼儿园中每周都要举行升旗的活动,教师抓住这个爱祖国、爱国旗教育的契机,开展“小小升旗手”活动,对幼儿实施直观陡强、有极大感染力的情感教育。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能力为爱祖国做些什么,幼儿纷纷想出办法:唱国歌、制作国旗等,教师在其中渗透双语词汇及短语,幼儿在升旗的情境中,在与教师、同伴互动中丰富了英语单词词汇,提高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双语社会情境中,运用开放式的双语活动,扩展家园合作

家长工作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这就需要幼教工作者将家庭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的整体中去,使更多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且尝试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在双语活动中,只有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和合作,双语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在对家长开放过程中,家长的身份由参观者变为了参与者,例如:在开放日活动中,我们打破了以往家长只是被动看活动的模式,设计了“咪眯餐厅”,家长扮演进餐者,幼儿扮演服务员。服务员可以加上身体语(手势)与问候语(Hello Can I help you?),家长更进一步了解了孩子学习双语的水平,同时也与孩子进行了亲子沟通,促进幼儿双语发展。

四、为幼儿创设双语生活情境,让双语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事物去认识世界、发展双语语言的。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创造更多使用双语的机会,教师要为幼儿设一个双语生活情境。

在双语生活情境中,幼儿学英语是自然的、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习得过程,而且是无压力、无负担的。创设双语生活情境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幼儿在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需要一问一答,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来,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并参与他们的谈话,如:晨间入园时用“Good morning.”(早上好)问好,进餐时说“Dinner is ready!”,起床时说“Get up!”,及幼儿小便、洗手等,抓住孩子们某种生活体验或兴趣点作为切入口,将双语生活情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用双语与他们交流,使幼儿做到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这样,孩子们渐渐地感到双语交流的乐趣。然而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还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发挥幼儿能力互补的作用,孩子之间的交流要远远多于与成人的沟通。这样,就会使双语生活化,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他们进一步体验交流英语的乐趣。

篇(3)

[关键词]: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关键期

现代社会是知道全球化的社会,同时也是双语以至多语的社会。“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双语教育受到了相当广泛的重视,双语教育的低龄化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双语教育成为我国学前语言教育的“热点”。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

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

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

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成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的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5]。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双语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外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外教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人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学前儿童实施外语教育时所要采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必须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应用,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6]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知道的逻辑体系与知道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外语教学应尽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Day”,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明白“Children’sDay”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则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Christmas”等等。

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用外语来学习外语,而不是借助于母语。保持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你一边洗苹果一边对孩子说:“I’mwashinganapple.Doyouwanttoeatit?”会比教师先用汉语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说清楚后再告诉幼儿要好的多。前一种方法保持了语言的完整性,使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得学会可外语。而后一种做法即会让幼儿有种除母语以外的语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语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教材的选取方面也是尤为重要,要根据学前儿童本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前儿童有利的,让其感兴趣的教材。再结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发到及至。

(三)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初步的外语听说能力

从教学目标上看,以培养学前儿童兴趣以及语言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而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喜欢以快乐的方式接受新知,他们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识、锻炼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练边玩的儿歌:Icanrunlikeahorse;Icanwalklikeaduck;Icanjumplikeafrog;Icanswimlikeafish……。

由于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全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也是学前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溶的碟片,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习得英语。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活动主要以兴趣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儿童可以获得身心自由,处于精神愉悦状态。

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形式生动,范围广泛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让幼儿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育的学习。

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水平、需要以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教师或是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五)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有人说,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8]。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可见环境的创造相当的重要。环境的创造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儿童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印象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室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等,让儿童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

另外在家庭方面,创设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景,也是促进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与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亲切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英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如:将孩子已学会的单词标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件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又如,孩子前几天刚学会rabbit,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rabbit的故事,做rabbit的动作,看rabbit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但是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努力,发挥教育合力,摆脱目前存在的误区,正确处理好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任良玉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3,3:78—79

[3]彭杜宏,刘电芝.家园结合的第二语言获得模式探究[J].早期教育,2002,12

[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张婷.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6)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

篇(4)

关键词:语言能力;认知经验;社会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40-02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掌握第二种语言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材料指出,幼儿中期,即四岁左右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如果从儿童早期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就如同学习母语一样容易,如果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能力培养,哪怕时间只有几个月,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表明,经过双语培养的孩子,入学后对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掌握,为学生学习减轻了负担。

幼儿双语教育作为语言教育的独特领域,对幼儿智能的开发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作用呢?通过教育观察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扩展本民族语言的词汇量,体会语言的多样性。幼儿在双语的学习中,会接触到许多外来词汇。他们需要理解这些语音符号所代表的概念来掌握新词,这样的理解过程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中文概念的内涵,也学习了英语。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幼儿本民族语言的词汇量相应增加。幼儿双语教学把汉语与英语结合起来学习,使幼儿有机会倾听不同风格的语言,体会人类语言丰富多彩的一面,提高他们对多样性语言的适应、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英语的学习以看、听、说为主,其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即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录音带进行辅助教学。那些生活内容浓郁的题材、逼真的音响、优美的音乐,烘托出一个个不同的活动场景,既增强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及倾听时注意力的集中。在听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培养了幼儿有意倾听的能力。另外,我还常常对听的内容进行加工解说,教师热烈的情绪、对内容再现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幼儿倾听的兴趣,从而更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3.培养口语交流的兴趣。在双语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学过的日常用语以及儿歌、故事中的各种句式运用到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尝试中知道各种用语所适用的环境,激发幼儿进行语言交流的愿望,通过与同伴、老师或客人进行的简单交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充分地为幼儿创设进行语言交流的环境,如设立语言角、娃娃家,以及经常性的口语对话练习、生活情境表演等,促使幼儿在动脑、动口中构成亲身体验,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1.丰富地理知识。在英语学习之初,幼儿常常会产生英语是什么的迷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地图、图片及拼插玩具等辅助教具及不同的教学形式,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地理知识的渗入。让幼儿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认识一些国家的名称及标志性建筑,并明白英语只是多样性语言中的一种,从而获得地理认知方面的经验。

2.增进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双语教学使幼儿有机会接触到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通过开展相关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节日庆祝等活动,增进幼儿对异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了解,感受多元文化,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3.形成和掌握时间的概念。根据幼儿认知时间的一般特点,他们对时间概念的掌握比较困难。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时间的认知起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幼儿形成和掌握时间的概念。日常的英语活动中,相关的游戏、歌曲、值日活动,特别是经常性的会话练习,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What day is today?Today is Monday(Tuesday……).”“What’s the time?It’s one o’clock.”等,促使幼儿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幼儿不断地感知时间、理解时间,逐渐建立起时间的概念。而“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season is it?”这样的日常对话,又促使幼儿感知和观察自然现象,增进幼儿对天气、季节等自然环境的认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逐渐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以及季节等时间词汇,同时初步建立起时间更替的观念。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1.增强儿童自我意识,促进个性发展。个性包括个性的心理特征及自我意识等。幼儿双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双语教学中,我安排了一项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介绍姓名、年龄、性别、特征等,要求使用“I'm...”句型。幼儿在介绍前,必须认识自我、客观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我观念。另外,在英语对话、故事片断中,幼儿可以与主人公对照,评价自我,从而增强了自我意识。此外,幼儿园组织的各类观摩、汇报活动也为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创造了机会。活动中,幼儿运用学过的英语口语与他人对话,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的态度,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发展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幼儿求知欲、自信心、进取心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增强爱的情感。幼儿英语角色游戏和情景对话为幼儿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体验情感、相互合作,在角色扮演中逐步提高合作技能,并在效仿中认识和学习正确的社会规范。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随时地把爱祖国的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注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品格的发展。让幼儿明白学好英语的目的,在于建设祖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交流而努力。

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 沉浸式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52-02

引言

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官方语言,这是加拿大有别于其他诸多国家的一项特殊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它是加拿大国内英裔和法裔两大民族间矛盾难以调和的产物,互相妥协的结果。实行双语政策不仅是因为英法双语的历史背景,也是因为政治和社会事实。由此维护国家团结统一、民族平等是加拿大制定双语政策的原则。

自从1969年加拿大颁布《官方语言法》以来,加拿大的双语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尤其是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地区率先试行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还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它也堪称为“加拿大对世界的贡献”。本文将分析加拿大双语教育的形成,双语教育(尤其是沉浸式教育)的定义、理念、分类和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等方面以为中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提出借鉴建议。

一、双语教学

(一)概念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ion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进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黄宗植,2005:7)沉浸式语言教育法是指将学生“沉浸(Immersion)”到第二种语言的环境中,教师不但用第二种语言教授第二语言本身,还用第二语言讲授其他学科课程,因此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

(二)理念

第二语言能力加强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第一语言的学习;双语教学的实施要激发对学生的动机、自我效能和原认知;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授课的学科,不能对学校的整体教学产生影响;最终经由沉浸式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提升对第二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加拿大双语教学

(一)形成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雷特那高斯(Ratna Ghosh)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实行多元文化政策最早的国家。(汝信,2004:341)由于经济事实、语言事实以及移民的英语化问题,当代魁北克法裔和非法裔的主要矛盾表现在语言的冲突上。魁北克的英语人口只占全省人口的9%左右,加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9%,该省在60年代强调法语化,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注重多元文化教育问题。(沈银珍,2006:60)根据2001年普查的结果,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一千八百多万,而法语才六百七十多万。在这种人口数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法裔完全有理由担心自己的语言与文化的长期存在与发展。于此,加拿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1969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划时代的《官方语言法》,明文规定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同为“建国民族”(The Founding Peoples),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享有同等法律地位。1971年联邦政府颁布了“两种官方语言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the policy of Multiculturalism within the bilingual framework),该政策不仅有利于法语教育的发展,也激励了所有少数民族保留、继承和传播他们民族和文化传统。198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加拿大人权利和自由》,规定如果家长提出让孩子用法语受教育的话,只要人数许可,就必须在该地区创办法语班或法语学校。(袁平华,2005)加拿大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双语教学,推行民族平等,文化无优劣之分,同时也是加拿大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具体体现。

(二)模式

加拿大的法语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普通法语课(Core French)、长时法语课(Extended French)和沉浸式教学(French Immersion)。这里主要讲第三种沉浸式双语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根据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第二语言的使用情况,分为以下三种:1.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partial immers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在总授课时数的50%以上;2.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total immers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100%。基于学科的双语教育(content-based bilingual instruct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0%,并以学科为语言学习课程的内容。3.根据其起始年龄阶段不同,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学前班到三年级,80%法语,20%英语授课;中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四年级到六年级,50%法语,50%英语授课;晚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七年级开始,法语授课比例下降,并且随着年级的继续升高,法语比例继续下降。

(三)特点

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的特点:

第一,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的第二语言达到熟练程度的最低时间4到6年;第二,沉浸式双语教育试验班的课程与其他同年级对比班的课程相同,因此,参加沉浸式双语教育项目的学生与其他同年级学生有可比性,在学习普通课程时他们比其他将法语作为核心课程学习的年级学生没有优劣之分。第三,双语教育的研究表明,将两种语言分开即单独用一种语言教学比简单并用两种语言教学更为合适。第四,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应该怎么分配才合适。最多的建议是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最低要达到50%。因此,法语的沉浸式教育中,法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占到50%到100%。第五,沉浸式双语教育建立了教师的热情及家长的参与这两个双塔。第六,法语沉浸式方法营造出相对程度同等的语言课堂。

(四)成绩

根据上世纪70年代安大略教科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沉浸式教学是一项长期学习法语的教学方式,虽说效果并不完美,但比起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有效;学生对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态度更加积极、更友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早期的沉浸式学生会有暂时、轻度的落后,但不会对母语产生长期的负效应;在普通教育质量方面对比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沉浸式教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同龄学生。其他研究还表明沉浸式学生的学科成就和母语的学习都同时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学科双语教学中,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学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还使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先后被借鉴到澳大利亚、芬兰、日本等国家。由此可见,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

由于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共同语言,具有任何别的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地位,从全国范围来讲,“双语教学”是指汉语和英语。本文也着重讲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双语教学。

我国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注重引进国外的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尤其是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是值得我国学习的经典模范。对于学习加拿大的双语教学模式,1997年9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Linda Siegel同中方有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西安建立“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英语沉浸式大型实验的幼儿园。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年发展中,沉浸式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从时期上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和中学,并且在有些大学也存在双语教学。从地域上看,由北到南,由西到东,几乎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当今的“英语热”在有的地方看似有点疯狂。沉浸式双语教学已正式列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1999年专项任务项目”。由此可见我国的双语教学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由“英语热”还可以看出双语教学也得到大众的支持。

四、我国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了解他国文化,在母语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两种语言。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双语教育,强调的是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两种语言的水平,培养会双语的人才。

我国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促进民族团结。但是从两国的国情来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加拿大人口约两千八百万(1995),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人口使用英语(称Anglophones),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使用法语,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加拿大英语被称为多数人语言,而法语则被称为少数人语言,但不管英语还是法语,都是加拿大绝大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或母语。但在我国,英语是一门外语。所以,加拿大英语和法语的双语教育和我国的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多数人语言和少数人语言的双语教育,并且这两种语言都是在各自的社区里的第一语言或母语。在我国进行的是汉语(即母语Mother Tongue)和英语(即外语Foreign Language)之间的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很大差异。

五、结论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拿大的双语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得到发展,同时在国内外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加拿大双语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新颖,并且其双语教育具有跨文化性、民族性、平等性、差异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我国也引进了加拿大的双语教育模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根据国情,我国和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所以我国应该一方面借鉴加拿大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应该从实际出发发展双语教学。以下就针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支持:双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教学,比如: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等。2.目标明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3.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外语活动如外语角、外语报刊、外语竞赛等。让学生“浸身”或“半浸身”在外语环境中。4.借助汉语中介:学习外语,利用母语的中介作用,让学声能更准确而有效地学习外语。

【参考文献】

[1]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M].延边:延边教育出版社,2005,7.

[2]汝信.加拿大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41.

篇(6)

关键词:双语;脑机制;双语教育

1前言

双语学习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上的利益共享。因此,双语教育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和造就双语并用人才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怎样利用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改变,最大效益地掌握与使用第二种语言。

早教计划以及错过学习关键期儿童的双语学习是这个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分别涉及双语学习的年龄与第二语言使用频率这两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者在双语学习相关脑机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早教计划以及错过学习关键期儿童的双语学习提供重要启示。

2双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对于双语学习的作用

2.1 学习年龄对双语学习的影响

双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儿童应该何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是不是越早越好?研究者从早晚期双语者的表征结构和激活区域这两个脑机制的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同时这也涉及到学习关键期的问题。

2.1.1 双语表征与激活区域脑机制对双语学习影响

首先,许多研究表明早晚期双语者双语表征的脑结构是不同的。Chee 等人选取汉英两种语言的早期(6 岁以前)双语者完成句子判断任务,脑机制结果记录激活最强的区域在前额皮层中部和下部,左侧的激活范围更广,两种语言的激活区没有差异。还有的实验也显示早期双语者的双语表征是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而晚期双语者则是在不同的脑结构中进行双语表征。从不同的表征系统中提取与编码两种语言的路径,肯定多于从相同的表征系统中提取与编码语言,所以晚期双语者提取与编码双语的速度慢,学习与使用双语的消耗代价更大。

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区域即语言加工资源。在激活区域方面的脑机制研究发现,早期双语者比晚期双语者学语时激活的脑区更多,尤其是大脑的前额皮质这个负责工作记忆的部位,这意味着早期双语者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加工语言。因此早期双语者在加工资源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使得个体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加工资源去加工第二语言,而晚期双语者的加工资源就比较匮乏不能够胜任其加工任务,使得第二语言的加工速度与准确度大大下降。

2.1.2双语学习关键期对双语学习影响

个体第二语言的学习年龄的问题总归为个体的语言学习生理关键期,即个体发展的某些特定时间段,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此时容易受到某些经验的影响,从而改变脑结构及其功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的人的可塑性只在人一生的某些确定时期占据优势地位,而在其他时期较少发生。个体过早或过晚的开始学习第二语言都是不利的。有脑的影像学证据表明学习开始得越晚,学习越困难,特别是在语音和语法方面。Gopnik 的实验表明,6~12 个月是婴儿区分各种不同语音的敏感期,而到1 岁半时,只能保有接触到的母语的语言能力,其他语言能力均下降。最初十个月的特定语言经验会使大脑对该语言的语音很敏感。同时,10 岁是学习语法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后双语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已发生异常。因此,晚期双语者处理信息的大脑功能不如早期双语者。大脑关键期对于双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双语使用频率对双语学习影响

当人们经常练习或是使用一种东西的时候,就会增加对这件事物的熟悉感,而熟悉感会改变学习结果。因此,提高第二语言使用频率就会增加对第二语言的熟悉感。

根据Kroll非对称性模型的观点,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它们之间的强度不一样。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之间的词汇表征强度弱,而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之间的词汇表征强度强。如果直接采用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联系进行反应,排除一语在二语学习中会形成的负影响,增加二语使用的频率,就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时更倾向于通过旧有的第二语言去连接要学习的第二语言,避免一语的负迁移影响,这对于学语是十分有利的。当个体通过二语使用频率的提高使得二语的熟悉度增加后,他在脑机制上也会有所改变,额叶是负责控制非目标语言的脑机制,如果经常的使用第二语言,能够使额区得到锻炼,并且能增加第二语言的激活程度,使双语者在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语言的干扰,直接提取二语。因此,错过双语学习关键期的学习者要注重提高二语学习以及使用的频率,增加其对于第二语言的熟悉度。

上述研究表明,早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更容易达到流利水平, 晚期双语者的第二语言不容易达到高度流利的状态,即使能达到,在语音和句法上也不能达到母语的水平。因此,对儿童实施语言的早教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对于已经错过早教年龄的学习者来说,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二语的使用频率来使得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增加,弥补其早期的学习缺陷。

3双语学习年龄与熟练度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

3.1 尊重个体的语言习得关键期,实施双语的早教计划

研究中存在着关键期划分的争议,因此首要任务是依据学习者内部生理机制的成熟划分双语学习的关键期。在确定学习者的关键期后,应针对生理成熟尤其是大脑结构完善的个体实施相应的双语教育,特别是语音方面的教育,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有促进作用。要注重二语学习关键期的大脑结构的培养,提高学习的效率。

3.2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纯二语的学习情境

长期以来,我国双语教学的模式都是通过第一语言连接第二语言的方式进行,这会产生语言的负迁移即语用失误现象。因此,创造一种纯二语的教学环境十分必要,让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其感受到一种非说不可的紧迫感,激发其对于二语使用的渴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内多次进行练习,提高个体的二语使用的频率以达到一定的二语熟练度。

3.3 合理使用双语学习的策略针对不同个体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如记忆策略、形象结合等,使个体的双语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杜好强,黄瑞枫.双语脑研究进展对我国早期儿童双语教育的启示[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9,(3):24-27.

[2]Chee,M.W.,D.Caplan,C.S.Soon,N. Sriram, E.W. Tan, T. Thiel & B.

Weekes. 1999. Processing of visually presented sentences in Mandarin

andEnglish studied with fMRI[J].Neuron(23): 127-137.

[3]赵小虎等.国人英文语言活动区功能磁共振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2).

[4]Arturo E.Hermandez et a1.In search of the languageswitch:An fMRI Study of Picture Nam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J].Brain and Language,2000,73.

[5]Kim, K. H. S., N. R. Relkin, K. M. Lee & J. Hirsch.1997. Distinct

cortical areas associated with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 [J].Nature 388:171-4.

[6]贾艳萍.左右脑倾向对外语记忆策略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50-1,79.

[7]Bornstein,M. H. Sensitive Periods in Development : tructural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Interpretation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9(105) :179.

[8]Gopnik ,A. , Meltzoff ,A. N. and Kuhl , P. K. The Scientistin the

Crib : 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 [M]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9 :NY.

[9] 语言学习敏感期的脑与认知机制研究———兼谈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周加仙[J].全球教育展望.2009,9(38):20-25.

[10]宋微.大脑语言功能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7(11):3425.

[11]Kroll J F,Stewart E1 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1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4(33):149-174.

[12]胡笑羽,白学军.双语控制的神经基础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1):70-74.

[13]Paradis, M.1994. Neurolinguistic aspect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Implications forbilingualism and SLA [A].In N. Ellis (ed.)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Learning [C].London: Academic Pres, 393-419.

[14]郑小蓓,王正科,刘冬梅等.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的促进[U].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 彝语 汉语

1980年到1981年,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报告》,强调指出:“发展民族中小学教育,一定要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凡是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的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汉文。”

2005年,凉山州人民政府在《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为切实加强双语教学,促进我州民族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凉山州《彝语文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州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州双语教学工作。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昭觉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是彝族.在我州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是由我州民族聚居区语言、文化现实环境决定的,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我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民族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有利于推进和巩固“两基”成果;有利于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如何让那些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接受汉语文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昭觉县基础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在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基层教师,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昭觉县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一、昭觉县双语教育教学的特点

双语教育正式开始于1978 年秋季,1984年发展成为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边远山区彝族聚居的地方,对多数不懂汉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彝语文为主的语文教学,另外再单独开设一门汉语文课;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对平坝和城镇多数不懂彝语的彝族中小学生实行以汉语文为主的语文教学,另开设一门彝语文课。在昭觉县,双语教育教学也是两种模式:在小学主要以一类模式为主,共有13所小学(另有1所中学也以一类模式为主);在中学主要以二类模式为主,共有68所。

二、昭觉县当前双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与辅助作用没有分清

不管是开设一门汉语文的一类模式还是只开设一门彝语文的二类模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彝语和汉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有许多的一类模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省事,全部用彝语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直接用彝语讲解更有益于学生的理解,长此以往,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毕业升入中学以后,不会汉语,更不会用汉语表达。这些学生造一个句子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写几百字的作文了,这就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主要以汉语文考试为主的升学考试,这类学生大都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所以彝语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文,而汉语教学才是起主导作用的手段。

2、思想观念的局限性束缚了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昭觉很多地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用彝语教学会阻碍汉语的学习,更是造成升学考试和工作就业的罪魁祸首,所以强烈要求基层学校的教师必须全部用汉语文教学。这就导致不懂汉语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理解,有的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这也直接影响到县上双语教育教学的开展。

3、双语型专任教师严重缺乏

在昭觉县,少数民族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数教育者多是来自发达的汉族地区。特别是2006年国家实施特殊岗位制度以后,大量的汉区毕业生进入昭觉任教,很多教师没有受过双语教育,甚至大部分教师只懂汉语不懂彝语,这就给双语教学带来难度,更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

4、缺乏配套的双语教材和参考读物

一直以来,民族地区从小学到中学均使用汉语文进行日常教学,教材也是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学制和教学计划也与全国汉族地区一样。由于生活和生长环境的限制,聚居区的彝族儿童大多不懂汉语,一进校就学汉语文,教学使用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实际脱节,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达不到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千差万别的理解,这就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5、方言的差异严重影响双语教育教学正常的教学活动

在昭觉县,世居的彝族主要讲带北部方言的什扎语、依诺语、索地语。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凉山州十八个县市的彝族人,这些人又带来各自地方的方言.因为语言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还有很多教师不懂彝语,懂彝语的也不全懂各地的方言。所以,教师在使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统一讲解,这就严重影响了双语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6、监管不力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双语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加强监管,所以许多学校在这个方面存在做表面工作。如:教育部门要求中学每周每个班必须开设四节彝文课,课表上也体现了四节,可实际上没有上够四节。

三、促进昭觉县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让老百姓认识到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各个学校采取张贴宣传,开家长会介绍,让每一个家长都认识到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从而支持双语教育教学.

2、培养优秀的双语型的教师。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教师的投入和再继续深造;加大对教师的双语培训,同时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双语型的教师.

3、加强双语型教师的管理。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双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改善双语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条件,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检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