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19:3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为导向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全球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世界高星级酒店来华投资的国际化竞争影响力,全球经济特别是酒店旅游经济将日趋一体化发展,也使得酒店业与国家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国内酒店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也使得酒店国际化人才的空缺越来越大。在这种行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酒店业的日趋国际化发展,一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也纷纷将宾馆饭店的星级评级标准语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英语等级达标率挂钩。一些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部门也分别要求酒店行业各部门的英语水平至少达到熟练程度,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已经成为酒店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技能。根据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明确提出,本专业面向我国现代酒店,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熟悉高星级酒店主要经营管理业务,能够对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主要业务部门的一线工作进行熟练操作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而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英语兴趣不明确,这就对酒店专业的酒店英语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和动力。这门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用英语处理酒店管理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培养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一定的礼仪知识。纵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 能适应当今行业英语的发展。只有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工作环境,模拟实训情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制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设计,我们把教学设计为几个不同的模块,包括学习任务,职业活动,成果展示以及自我评价四个方面组成的。在综合考虑以上问题后进行备课。在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使其综合能力在以上几个模块表现出来。笔者将以《饭店英语实训》中unit 1的“Room Reservation”为例,浅谈行为导向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散客预订,导入: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酒店订房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导出新的单词和词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视频,完成一段散客预订的对话。分角色扮演。职业活动: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酒店管理知识。每组由组长分配前厅部人员,包括领位员,行李生,预订员等职务,并运用相关礼仪知识,完成岗位要求。设计酒店前厅部装潢。成果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形成竞争模式,对各组进行评分总结,当场扣除错误分数,并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找出表演时存在的语法,语音,礼仪错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有所获,表演中掌握职业技能。自我评价:由各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全班同学相互评论,教师进行全方位总结。综合反映授课的效果。
三.小结
行为导学法是职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更要努力学习相关职业领域涉及的广泛知识这也是对高职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也使得工学结合变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根培. 饭店服务英语[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163 - 165.
[2] 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J].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5职教论坛6 2002 年第8 期: 26- 32.
[3] 姜文宏,李玉娟. 饭店服务英语[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6.
[4] 贾安庭,彭清. 现代饭店员工培训教程[M ] .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75.
关键词: 中职英语 行为导向法教学 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依托任务训练、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行为互动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和反馈评价等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目前中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英语教学也推行了行为导向法,从课堂教学到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的转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活动及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考核上,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传统模式,而以平时考核为主、期末成绩为辅的综合考核方式。希望改变以往的课堂状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好每一节课。
教改推行以来,与以往相比有一定改善,行为导向法的分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团队协作、展开学习竞赛、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检查任务完成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局限。
一、分组教学对学生状况有适用性要求
首先,由于教学资源受限,某些中职班人数过多。分组时无论是组数过多还是每组的人数过多,都给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增加了困难,也使分组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以我带的某大班为例,在学生管理上做得可圈可点,在上学期曾进行过不分组与分组的尝试,就我的课堂,我认为分组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但劣势却显现出来了。本学期该班又主动恢复了不分组的状态,且成绩好的优先选择座位,使学困生更加边缘化。
其次,分组教学旨在体现团队的合作,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势互补,体现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但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当前生源状况下的英语教学,原本期待的在分组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以优带差,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差,且离散度极高。教育部曾在2007年对中职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显示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甚至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但有9.62%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这种差异造成分组学习的不和谐。
通过对我校09级土木系学生的调查,有42%的学生对行为导向法教学法的分组模式表示认可,38%无所谓,20%认为不好,且认可与否与学生成绩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二、对学生评价的认定
行为导向法注重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包括过程评价和成效评价。为此我们打破以往期末考试占80%,平时考核占20%的传统模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在08级中平时考核的比例占到40%,在09级中步子更大,两个学期平时考核分别占到了70%和60%。鼓励学生平时考核的标准不是学生学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做得够不够好,是否努力去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由于基础差距而造成考核结果的过大差异,给学困生以希望和鼓励。但也正因为重过程而轻结果,一份严重不及格的卷面也有了及格的可能,学生在“学会什么”上没有得到明显的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考核评价的偏差,消减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同一个标准,以体现公平性,其实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英语课学生活动的认识
英语是技能课,又是语言课,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英语课应该以交互活动为主。外语教学研究已反复验证:在有意义的语言交互活动中发展语言系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有试验表明,非交互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有“即时作用(instant effect)”,但几乎不具有“延时作用(delayed effect)”。依据这一原则,在设计活动和练习时,除了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设计教师和学生之间较高频率的人际交互活动,教师还通过提问向学生展示语言,利用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比如学习favourite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指着自己的蓝衣服说:“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I like blue most.”再问:“What colour do you like best?”学生回答:“Red.”老师:“Oh,your favourite colour is red.Is red your favourite colour?”学生:“Yes,it is.”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活动乍一看会感觉老师讲得多了,不符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行为导向法,其实,它与传统意义的教师讲授不同。传统的讲授是从教师向学生,是单边的,而这里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恰恰体现了互动。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会起到鼓励、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模式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型的语言环境。语言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学生只有在语言中浸泡,才能染上语言的色彩。如果认为只有分了组才有学生活动,只有学生分组活动才叫活动,就可能会有了活动,却缺少了语言。
四、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
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与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有关。显然,在以工科为主的职业学校里,中职的英语课不再像在中学那样扮演重要角色。在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的学时。就以我校为例,三年制中职英语由常规的每周4学时缩减成了2学时。我认为英语教学目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这样的学时安排客观上起到了降低“工具性”而突出了“人文性”的作用。但英语课毕竟与美育熏陶、心理训导不同,它除了属于基础文化课,还是一门技能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它又是语言课,而语言学习是需要高频率接触的。如此低的接触频率,期待明显的进步也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尽管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被广泛地倡导和推行,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在任何学科、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课堂形式上不能走形式、盲目“跟风”。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其适用性,它的优点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行知结合。职业技能主要通过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每一个案例或项目中的“做”得以提高。所以,它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有更好的适用性,而对非实践性的理论课适用性较差。
英语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以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行为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否分组、是否有项目和案例,只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又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无论是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还是《疯狂英语》中的“三最”练习法(as loudly as possible,as clearly as possible,as clearly as possible),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财产保险;效果
行为导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是为适应时展要求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本世纪初期,我国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各领域都进行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给我国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保险业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之一,对保险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满足现时保险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财产保险》是保险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力图通过研究在财产保险教学中如何引进行为导向,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实现从课堂到工作的实时无缝对接。
一、《财产保险》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的原因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专业能力。它提出了教学应从理论培养向实践性教学转化,从示范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的观念。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可简单概括为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成果的建构性。学生在完成一个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活动和小组分工协作,构建自身新的知识体系,获得各种能力。教学目标也从单一认知转向专业和跨专业的认知、合作的情感体验、克服难题的意志力训练和动手操作训练并举的教学综合目标,满足了学习和教学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并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保险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灾害学、医学、工程学、数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为一体,体现出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的边缘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在保险学专业的教学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事实上,保险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过程中。现阶段急需即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业务经营、管理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擅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财产保险》是保险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同学们需掌握财产保险运营的基本规律、把握财产保险业务体系及产品的主要特点、设计原理及营运基础,为今后从事财产保险的营运管理及产品设计打下基础。因此,《财产保险》教学较之其他专业基础课显示出更强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产保险》教学中行为导向的方式方法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我们在《财产保险》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以上各种方法。
1.模拟教学法。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模拟教学法:第一,模拟财产保险公司营运。将同学进行分组,分别代表不同业务部门、行政职能部门及投保人,分别以不同的标的物模拟投保、承保、客户服务及理赔等环节。通过保险公司模拟营运,学生基本掌握了财产保险公司前台营运系统及后台支持系统的组成,对保险公司各部门的职能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我校目前建有多个金融实验室,如国泰安模拟交易所、股指期货套利系统等,经过我们的申请及到其他高校考察借鉴,目前已初步建成保险公司业务营运系统。这两种方法在教学中相合配合交叉使用,作为学生模拟的检验或示范,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组成有了全面准确的把握。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根据实际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从实际工作中寻找恰当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财产保险有很多具体的业务类别,在实践中呈现特殊性、发展性的特点。我们积极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收集整理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有代表性意义的真实案例,将之穿插运用于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凝炼,最后形成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案例集。
3.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财产保险中,每一张保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特别是复杂的非标准体的保单。在教学中,每讲授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一款保单或者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一个保险方案,比如在介绍完所有的业务种类,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保险方案;学完家庭财产保险后,让学生设计一款大学生宿舍保险等。然后同学们再相互讨论,不断完善产品或方案。
4.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达到培养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属情景教学,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财产保险营运涉及到多方主体,让学生分别选定不同的角色,如投保人、核保人、理赔员、客户服务人员、事故第三方等,由其主导设计一保险场景并进行演练。
5.大脑风暴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而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该方法主要在前面几种方法中同步使用,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使用,老师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项目实施、角色演练进行即时的、随机的、针对性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锻炼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
三、行为导向法在《财产保险》教学中的效果评析
财产保险作为保险专业课,教学重点是各种财产保险业务及其运行的内在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通过现行产品解读,让学生把握财产保险的特点及与其他保险业务区别,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行为导向法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
1.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与教师产生互动,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
2.提高了学生创新及应用能力: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的引入,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不再是以前保险条款的阅读和复述,而是自由地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其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3.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每一种行为导向法,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到成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运作,并从中得到关键能力的提高。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尝试,行为导向法在《财产保险》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热情也高涨,理论教学再加上一系列行业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对财产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有了扎实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爱威,温宝阳.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9,(8):121-122.
[2]李毅卉,贺子瑛.行为导向法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1,(3):131-133.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分组教学法;中职英语教学
由初中进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到了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普遍感到难学的英语学科分化问题更为突出。怎样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任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我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我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20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40分以下的8名学生组成,B组由6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8名75分以上的学生组成。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一对一帮扶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同学拉入C组和B组中。建立这种帮扶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周考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个别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后进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后进生的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家访、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后进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新的分化。
我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始终把握住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练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通常我的做法是:先为A组讲练,在A组听讲的同时,安排B组与C组做练习。B组练习内容是我课前设定好的,学生练什么,练多少都做好时间和数量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练为主,允许他们超前做题,也允许他们选择多种练习题型自练,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一点规定,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练习阅读与理解。如此教学,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分类指导,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扭转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以语言知识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的转变”,以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参考文献:
[1]杨黎明.中等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高教出版社,2003.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为导向教学法,也称实践导向教学法或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的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强调学生全面、积极的参与,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活动,并以此引导教学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并在德国的一些州开展了倡导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于1996年开始全面推广。随后至今,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也应积极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以使学生在英语实践中掌握必备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比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变化。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开始,将学生的学习与其自身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其综合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绝对是“主角”,他们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变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接受共性知识。而行为导向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团队为最基本的形式进行英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英语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要参与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具体到英语学习资料的收集、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案的选择、学习目标的实施、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及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乃至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当然,在团队学习中不可抹杀学生的个性,尤其要注重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强调在团队学习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是教师地位的变化。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持人、指导者、咨询师。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大胆创新,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
二、基于行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基于行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流程,由“学习任务”、“学习指导”、“成果展示”、“综合评价”等方面组成,具体阐释如下。
1.布置学习任务书。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制订的任务书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引领作用,其结构包括主标题、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等。教师应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及技能构成,打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将课程划分为由若干行为任务组成的结构模块,以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任务书中的英语学习材料可由教师准备也可由学生主动收集,理论性学习材料建议由教师准备,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感性的案例材料可由学生收集,这样可使资料丰富多彩,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2.学习指导。
重点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并给其很好的指导。教师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超强自信,二是要设置趣味课堂。帮助学生建立超强自信是最为关键的。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不是因为别扭,而是他们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可以把那个自己完全陌生的语言说出口。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学生超强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没有什么是自己学不好的,他们都是无与伦比的天之骄子。然而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早已厌烦了,教师应努力设置一个趣味课堂,譬如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任意一个时代的英美国家的人,去模仿他的发音,揣摩他的想法,允许学生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加限制,这便是一个趣味课堂。另如:虚拟一场文化节,虚拟一次化妆舞会,虚拟一次狂欢节……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就虚拟什么样的英语文化节。总之要打造引人入胜的英语教学,吸引学生的热切关注。让他们对英语课堂流连忘返。
3.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实现,例如,营造全英文对话环境,让学生们交流英语学习中的点滴收获,也可以交流生活中的某件新鲜事,重在与大家分享。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不仅可以交流学习成果,而且也是在交流思想、增进友谊,进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融洽关系。或者让学生英语进行自由表演,发表英语演说等等。还要设立竞争机制,激活大家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必要时可发给奖品,当然是以精神奖励为主,有老师签名的奖状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荣誉永远对人类有着吸引力。
4.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例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负责人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等。要由片面看重学业成绩、着重考察学习结果转变为全面进行质性评价、重点考察学习过程,譬如教师可扮演一个初来中国又对汉语很不精通的外国人,在街头或是别的什么场所晕头转向,需要学生用英语提供各种帮助,这时学生可以开始他的街头指路爱心行动,也可以充当临时翻译或导游、导购,这对于考核评价和英语学习本身都是有益的,不啻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无论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还是从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自信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来说,都比用纸笔作答更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琴.创新高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J].考试周刊,2011(3).
【关键词】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材料及检测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bstract】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actice, I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tection Course teaching , Through purposeful and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of students and Practice under the action oriented traction, it will inspir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教学质量。而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难点。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中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结合近几年所进行的改革与实践,谈谈我们的体会。
1.行为导向教学概述
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1]。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为导向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
2.行为导向教学的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概念包括所有的制度化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职业行为上的能力。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很大程度上只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设计让学生最大程度自我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2)增加社会性学习(如分组工作)的重要性
(3)教与学越来越注重学习者的兴趣和经验
(4)教学方法上设计的学习情景在课堂学习中起到核心作用
3.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行为导向教学可行性分析
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特点是材料涉及面广、知识点杂且实践性较强。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没有系统性,记忆困难,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而行为导向教学强调行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强调行为导向,在职业工作能力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任务的能力。“行为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主要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2],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模式均可以在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中应用实施,所以行为导向教学方式是可行的。
4.行为导向教学在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4.1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4.1.1设计思路
打破传统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训练项目要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4.1.2开发教学内容
将常见建筑材料模块的教学内容划分成六大项目,并根据建筑材料的现场实际质量检验流程,每一项目又分为三个工作任务,用一个贯穿项目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将其他建筑材料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成课后第二课堂项目;安排企业兼职教师针对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专题讲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
贯穿项目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学院新建宿舍楼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 钢筋质量检验 钢筋进场验收
钢筋抽样检验
钢筋质量合格判定
水泥质量检验 水泥进场验收
水泥抽样检验
水泥质量合格判定
粗骨料质量检验 粗骨料进场验收
粗骨料抽样检验
粗骨料质量合格判定
细骨料质量检验 细骨料进场验收
细骨料抽样检验
细骨料质量合格判定
混凝土质量检验 混凝土进场验收
混凝土抽样检验
混凝土质量合格判定
砖与砌块质量检验 砖与砌块进场验收
砖与砌块抽样检验
砖与砌块质量合格判定
学院新建宿舍楼其他建筑材料质量检验 其他建材质量检验 钢材、砌筑砂浆、石灰、石膏、防水卷材等其他建材的进场验收、抽样检验及质量合格判定
4.2教学实施
教的活动流程包含目标导向、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过程评案四方面,学的活动流程包含接受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估四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行为导向教学统一体[3]。
我们按照一个完整行为模型的六个方面包括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等来组织实施教学,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到一体。
下面以钢筋抽样检验子任务为例,说明一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1.获取信息:首先教师下达任务单,让学生对整个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制定计划:学生接受检测任务后,熟悉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和试验规范,选择正确的仪器设备。3.决策:学生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案,与教师沟通然后确定最终的执行方案。4.执行: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分组完成钢筋性能检测任务,将所得数据结果填写到试验原始记录表上。教师起到咨询顾问的角色,只有在大错误的时候才能修改。5.检查:在学生动手操作试验仪器时,教师在边上观察,在完成后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鉴定,并相互沟通,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6.评估:评估主要采用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由各小组组长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及在小组中所承担任务的角色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各小组提交的成果及仪器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4.3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引入现场施工的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本身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以钢筋的进场验收为例,教师首先进行情境设计即学院新建宿舍楼施工现场,工地购进一批φ10钢筋200kg,现钢筋己运至施工现场。通过模拟或再现项目的施工场景等手段,将学生引领到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从而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
2.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后,根据下发的任务,各小组成员扮演施工现场的材料员、试验员等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毕业后实际工作内容,使得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从而使得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下发工作任务单。工作任务单依据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流程设置,包括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取样记录表、试验委托单、材料性能检测实训报告、试验仪器设备准备单及试验原始记录表等。所有的任务单均来自与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理论、练技能。
4.分组讨论:我们把整个班级分成6~8个小组,以小组单位,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完成下发任务,呈现任务成果。再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完成整个教学内容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4.4教学效果
通过行为导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贴近工作内容,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得到了学生、学校及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1)学生评价:教师下发任务单,实训环节多,学到的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到,学习积极性高。(2)督导评价: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较好,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教学效果好。(3)用人单位评价:理论知识扎实,能有效联系实际,能独立完成常用建筑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送检及质量合格判定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在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后,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生能边学、边做、边积极思考总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61期:51-55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自然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班(n=44)和实验班(n=48)。对照班中,男生23名,女生21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19±1.87)岁;综合测评成绩(70.23±8.52)分。实验班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98±2.03)岁;综合测评成绩(71.44±7.86)分。两班在年龄、性别及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38,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路线设计
针对诊断学实践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两班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均相同。1.2.1对照班:为传统教学法,即教师集中示教-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1.2.2实验班:实施新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包括:(1)课前准备:首先,实验班所有学生与教师在课前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最新进展后,师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例如,肝脏肿大的分度,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肝脏肿大分度的标准、常见于哪些疾病有哪些体查方法可以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措施等;其次:实验班同学选出8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其余同学根据综合能力平均分成8组,每组6名;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2)教师引导: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汇集每个学生的智慧与知识,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再对此进行总结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讨论式互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组织协调责任,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3)评价:首先学生对各自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学生进行互评,在互评中相互促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及解析;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互评行为,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抗挫败能力,让人人参与教学评价。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关键问题的解读和强化,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
1.3观察指标
(1)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从试题库随机抽取一套试卷,采用机器阅卷,均为选择题,满分为100分,并严格考场纪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2)诊断学体格检查、问诊考核成绩:教学全部结束后,参照《湖南医药学院临床技能考核评分细则》,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诊断学体格检查及问诊考核,包括头部检查、颈部检查、淋巴结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检查、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问诊等十项检查,每一项操作满分为10分,考核结束后取其算术平均分。(3)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依据自行制定《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92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两班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班44名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4.29±14.86)分,实验班48名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8.16±12.93)分,两班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42,P>0.05)。
2.2两班学生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
实验班学生头部、颈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及问诊等诊断学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班学生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班学生认为能够激起学习兴趣、增强临床思辨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升独立工作能力、增加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目标的先进教学方法
现代医学教育目标体现一体化模式,要求突破传统医学课程体系,重视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医学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弊端;而行为导向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它改变了“一人讲,多人睡”的传统教学模式[9]。本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学生的临床思辨、临床实践、文献检索、独立工作、沟通和人际交往、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均得以提高,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2行为导向教学法融入诊断学实践教学是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