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课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8 16:34: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课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课件

篇(1)

1.未给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时间

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课件后,就让学生沿着他们预先设定的模式、线索和思路进行限制性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和思考。此法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过度使用信息量

计算机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充分体现计算机的这项功能,在制作课件时,会罗列大量的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信息,这些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信息就会令学生应接不暇,进而会影响他们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技术,过于花哨

单就目前的课件制作形式来看,有些教师往往矫正过度,反而又步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使用大量的音响、图片、动画等,使所制作的课件背景错综复杂或按钮奇形怪状等,这种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制作方式,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降低了他们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关注程度,进而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件制作和应用的对策

1.注重提高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

教师在公开的语文课上,所使用的教学课件多数是由计算机教师帮助制作的,导致课件不能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本身课件制作能力就不强,在平时也不注重素材的准备和积累,进而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制作课件所需素材的积累,并积极地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吸取好的经验教训,如此才能使自己具备较强的课件制作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注重文本语言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对语言教材进行充分的认知和掌握。长此以往,就会培养他们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虽然语言文字的表达呆板、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寓意和魅力,这些效果无论哪种媒体都无法完成。可以这样说,学生只有对文本语言有足够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才能有效地汲取艺术的营养。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做语文学习中的主人。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活跃教学的气氛,教师能够要求学生走到讲台的前面,借助电子笔来标注知识,以此体现学生所体会与理解的文本,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应用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歌谣、游戏、动画、视频等拖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秋天的雨》的过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Flas,且配上音乐,进而创设快乐和轻松的学习气氛。如此,学生结合文字与画面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纷纷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力度

篇(2)

【关键词】制作素材;课件内容;形象化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件制作的思想,又有了特定的含义: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的小学语文课件,应该是课件有效的根本要求。然而,小学语文有效性课件的制作其基本条件,具体指什么呢?下面,就个人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1 课件制作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新、奇、鲜”为先,以“熟、爱、玩”为主,所以,制作小学语文课件时必须尊重他们的这个认知特点。

1.1 课件制作素材的生活化: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多,知识积累也不多,所以,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家都清楚,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二者而言,小学生可运用的熟知资源还是生活经验。那么,选择课件制作素材时,我们必须努力寻找能反射小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器官收集到的常有信息的素材用。比如在准备《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的教学课件时,我选用了学生上学经常路过的公共场所有关环境、交通等广告、路牌上的语言来展示、理解和仿写,就激起了学生喜爱语言的兴趣。有的学生写出了“我胆小,别亲我”的交通幽默语言,有的学生写出了“我在做一个绿色的梦,别惊醒我”、“小花小草虽然好看,但它们也有生命”的环保语言。还比如,在准备《蜗牛》这篇课文的教学课件时,我请学生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去找来蜗牛,让它们爬在教室的墙壁上,课文教学时,同学们在边观察、边阅读、边回忆自己与蜗牛故事中,带着激动,幸福的感觉学完了课文,离开了课桌,并再一次与墙上的蜗牛近距离交流,这种课件的选择,显然有了它实实在在的有效价值。

1.2 课件内容制作的形象化:就学生不够熟知的情景制作课件,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更好地想像和联想,而这样的课件往往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趣味效果才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比如一位老师在教《》一课时,他制作的课件是复制书本插图中人物的面容,表现难受的手指关节是不怎么清楚的,把这样一幅画打在屏幕上让小学生阅读和体会,显然力度不够,而我看到的另一位老师,他却把电影《》搬到了学生眼前,执教者把烈火紧紧包住,趴在火堆里却纹丝不动的镜头反复播放,令学生为之动容,有了身同其受之感,于是学生在朗读文本语言时,一下便找到了感觉。仔细想想,第二位老师的聪明之举便是把静的画面变成了动的真实情景,这无疑增强了课件内容的形象化。

1.3 课件制作程序的简洁化: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由易到难的特点,这主要还是因他们生活知识积累不多造成的。所以,无论是制作实物性课件还是多媒体画面、有声课件,在使用时都必须能让小学生感觉简单、明了。我在教学生理解“里”字的含义时,(课件)先展示了一个鸡蛋,然后鸡蛋碎了,满屏幕的金花四溅,从里面蹦出一只小鸡,看到这个画面过程,学生的确兴奋地笑了,但让学生体会“里”字的含义时,学生确不能一下子讲清楚。后来,我把课件进行了这样的调整:一个大大的鸡蛋,静静地躺在草窝里。雪白的蛋壳里一只成形的小鸡稚正闭着双眼,不远处,一只母鸡看着“蛋宝宝”正“咯咯咯”地叫。上课时,让学生静观画面一分钟后,说出小鸡稚和母鸡所处的位置,学生便一下子回答正确了“小鸡稚睡在蛋壳里,鸡妈妈站在鸡蛋宝宝旁边守护着孩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马上站在教室外,让学生说出我所处的位置,学生当然毫没问题就说对了。如此类推,学生连续说出了书包里的书,开水瓶里的开水,锅里的饭等到现象语言,可想而知这个课件简洁的操作其教学是有效的。

2 课件制作要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

我们说,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我们运用课件、制作课件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最终方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感知文本。所以,课件的制作必须考虑文本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操作的实际水平。

2.1 教师必须熟知自身课件操作的优势点:我们说“人无完人”教师也一样。每位老师的语言技能,掌握知识技能的宽度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每位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选择自己的优势技能去设计和制作课件,才能在上课时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他就选用了海洋生物的摄影短片课件,由于他的朗诵有魅力,且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他边放短片,便边配解说,其解说语有原文语言,有自创的描写语言,这种发挥自身优势的课件运用,确实让学生耳目一新,在长见识,并达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良好效果。我也曾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只见他把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放在讲台上,装上大半缸水,玻璃缸里放着一块铁,再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盆放进水中,这时老师用绳子的一头拴住铁,另一头系在这个小盆上,待小盆子稳定后,请一位同学慢慢舀出盆里的沙子。盆里的沙子逐渐减少,小盆子慢慢浮起来,那水里的铁也随之慢慢被拉起来 。。。。。。 学生一片欢呼。整个过程,这位老师无一句解说,却达到了如此效果,这不能不说老师清楚的、有节奏的、流畅的演示,产生了生动的课本解说效果。而这位老师发挥自己最优势能力的策略来教学,无疑是正确的。

2.2 清楚文本内容课件的需要点:由于每篇课文其体裁、内容、表达都不一样,并且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重点也不一样,所以,每篇课文学习时,课件操作的时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时机的把握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信息技术 整合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策略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拼音识字能力。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以及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文、声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

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三大关系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以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正逐渐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研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信息资源和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处理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学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手段,手段只是为实现目的而服务。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知识获得能力。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不但要思考教育目标,而且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思考,必须围绕教学大纲和课文运用信息技术,力求做到合理、科学、生动、适处、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以下是具体教学案例。

如《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文的教学目标为“感受首都广场的雄伟壮观,形成爱国主义情感”。但是据我所知,学生中没有一人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非常陌生。学生如果只是读读课文,听听老师枯燥的讲解,就很难感觉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地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孩子们渴望一睹为快。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断。国旗班战士良好的精神风貌,雄壮的国歌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还有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观看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想到了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有的说想到了战士保卫边疆的辛苦,有的说自己将来也要为国争光……这一节课,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媒介”,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二、处理好教师讲解与信息技术演示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确具有很大的促进教师教学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授业的作用。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讲解与信息技术的演示结合起来。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单独依靠信息技术演示不可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身语言讲解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自身书面语言、身体语言、口头语言等对学生的人文感召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把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师的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个人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第三部分重点是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动态进行描述。我让学生先找出本部分描写动态的句子,然后板书中心词“到处”、“应接不暇”、“兴奋”等。紧接着,我再演示课件,让学生听着音乐,仔细观察屏幕上小鸟活动的情景,细细品味描写动态的词语,提出问题:作者前一天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演示榕树静态画面特写镜头)第二天作者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再演示榕树动态的镜头)学生凭借课件镜头直观的帮助,图文结合,对榕树动静两幅图有较深的认识,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掌握了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又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我们现在的社会背景不同,无法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利用当时社会现状的介绍及相关报道,采用图、文等形式再现二战所带给人民的悲痛,最大限度地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可知、可感的情景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进一步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知识背景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才能使学生对本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产生共鸣,对课文的理解才能进一步加深。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这极大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地位被削弱。在讲新课前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时,要引导学生准确选择相关的学科站点。虽然信息技术为我们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只有教师引导、组织、参与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地优化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即时交互,使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如在教祖国名胜古迹和风景区课文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课件,把课文中的画面一一展示出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画面和音乐所吸引,看得入迷,听得专心,自然激起了学习兴趣。教完后,启发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播放了哪些名胜古迹,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努力去想,然后我逐幅播放。学生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并很快地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时,在图文对照中理解了词语,体会了句子的意思,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样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使学生在老师和信息技术的共同辅助之下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了自主识字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这是时展的需要,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激发学生情感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丁俊强.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10,(28).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双刃剑”

My opinion on Chinese Multimedia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unHo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Hui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lso provides new teaching methods for Chinese teaching,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Chinese teaching,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However, we must also see that multimedia is also a "double-edged sword".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multimedi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in making Chinese courseware, it will also bring bad influence to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 we must examine rationally, treat dialectically and use rationally.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multimedia"double-edged sword"

目录

一、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

(二)启迪思维 突破重点难点……………………………………………1

(三)丰富信息 培养创新能力……………………………………………2

(四)突破局限 提高教学效率……………………………………………2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3

(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理念落伍……………………………………………3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3

(三)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4

(四)多媒体设备使用方面的问题…………… ……… ………………………………4

三、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 …………………………………………………5

参考文献……………………………………………………………………………………6

致谢…………………………………………………………………………………………7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中小学也在不断的新建多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社会经历不足或经验的缺乏,对于语文的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无法想象导致学生感觉语文难学的心态,然而,多媒体技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信息,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也可以使学习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较之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具有喜新、好奇、求趣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兴趣。它对于涉及有关景物的课文内容的教学尤其有独特之处。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景物的教学,普遍都是教师口授,学生通过教师的口授想象教师描述的景物。但是如果课文所讲述的景物是学生普遍没有见过,或者很难见到的,学生会难以理解及想象。例如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于难得一见的白鹭,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从想象白鹭的形象和动作细节、难以意会作者所表达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情感。如果从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白鹭摄影作品和一些视频素材,用power point或flash等软件制作成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作为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动画可以直观的表现白鹭的外形特点,结合教师的随机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画面中,去身临其境地感受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体味作者所描述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既增加了学生的愉悦感、现场感,激发了求知欲,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二)启迪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是关键。而多媒体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新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科普作品《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学生对科普课文中的“赤道”、“超音速”、“俯冲”、“流星体”等自然知识,因缺少直观感受较难理解。教学中如果利用flash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老鹰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往下飞”的动作过程,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超音速到底有多快。再比如,教学说明文《松鼠》时,教学中利用flash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的展示松鼠的动作、行为上的特点,还有外形特点。学生通过动画片的视觉形象直观的看到实物及过程和教师的适当解说,不仅能感受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而且,思路也会豁然开朗,将原先的学习障碍一扫而空。

(三)丰富信息、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信息,教师最基本的授课形式是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理解文章,重难点都可以讲到,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灌输性教育,缺乏学生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有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学习的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如识记生字、理解或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练习,大大增加学生探究,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快乐少年》、《我的学习生活》之类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就可通过迁移,产生对比或类比联想,从而抒发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受了。

(四)突破局限、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提高学习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进行讲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图形、动画比语言更直观、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能促进学生对概念、定理等的理解,从而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理念落伍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都是优中选优的讲课兼电脑高手,语文教学中花样频出,亮点多多,但遗憾的是,有些课看起来很花哨,讲台下的学生却似乎不为所动,甚至打起哈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虽然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巴“满堂灌”的课堂,已被声、光、电、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但是,与这种教育手段的先进相比,有些授课者的教育理念却显得落后了。

国外一位社会学家有一句广为引述的警言说:“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的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教育“硬件”的改进、手段的丰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要取决于教育者教育理念即“软件”的新旧。如果“软件”落伍,那么,“硬件”作用再好也是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念先进与否,对教育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籍华人陶宏开已成功帮助300多名孩子戒除网瘾,他的秘诀不是高科技手段,而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有一些教师只是借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却仍然是墨守这传统教育的陈规,老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仍然我行我素,这只不过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有人说:“语文教师成了简单的电脑操作员”,有些教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没有准确、完整的理解。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常常在教室里利用粉笔、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具组织教学;多媒体语文教学不过是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软件(教具)来实施。教学软件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情感交流,相机诱导,适时“调谐”,该怎样发挥仍怎样发挥,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软件而影响贯彻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影响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教学使用的主要群体多为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利用其擅长计算机能力的优势,过度强调了课件的制作技巧和课件表面形式的华丽,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教学本身目的的表现,在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不足。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出现多媒体教学设备故障,停电等意外情况无法正常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则无法再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处理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差。也存在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讲述解说为主,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人”与“机”之间的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由于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内容多且由于教学时长的原因,教学速度快,学生不能充份的理解和论证课堂设问及课堂内容,不利于学生的论证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会相应的较少,内容的丰富,相应的课堂提问也会相应减少,学生忙于各种操作内容的切换及课堂内容的消化,常常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及讲课速度。同时,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设备需要较暗的环境投影,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疲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课件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多媒体教学的越来越普及,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却不是很高,应用相应软件制作语文教学课件的能力较低,制作出来的语文课件与理想的效果相差较远,不能很好体现出课程内容,因为课件的质量的不高,无法很好的表现课程内容,学生抓不住重点,反而学习效果不理想。使最后的教学成果事倍功半。

目前多数的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大多倾向于使用PPT来制作语文课件,但是作出来的语文课件只是把传统教学中的粉笔板书变成了PPT,显示屏替代了黑板,光标替代了粉笔,鼠标替代了教师的手。如此制作的课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差别不大,一开始学生可能还会觉得新鲜,多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体现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表现的特点。

(四)多媒体设备使用方面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新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学校也在多媒体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在多媒体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多媒体设备的高效使用和能够持续的使用。然而,由于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不熟悉而违规操作造成多媒体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设备维护方面也过于随意,没有按照规定定时定期维护造成多媒体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多媒体设备损坏后在维修方面由于有些学校没有专职的维修人员,设备损坏后也迟迟得不到维护和修理。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三、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对待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理性的审视,辩证的看待,合理的利用。利用好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避免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缺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使学生能真正的高效学习,让多媒体教学这把“双刃剑”能真正为学生劈开学习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参考文献

1、马振平,鲁雷:《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现代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07)

2、靳健:《语文课程研究》[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5月版

3、靳健、石义堂主编:《现代语文教育学》[M],甘肃教育出版,2004年12月版

4、林芬:《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112

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件;优化效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88-02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更要借助多媒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因此教师可以善于运用多媒体,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这样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时候,我播放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图片,并配乐师旁述:天游峰位于福建,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一胜景。它既高又险,风景迷人,可是我们的作者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在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扫路人”上加点)的身上。那么他有什么特殊魅力呢?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知道这是迷人的地方,从而心中产生疑问。因为教师课件做的好,营造一种利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令其主体地位凸现。这也就是“成功之半”的那个“良好的开端”。

又如我在讲《秦兵马俑》时,由展示兵马俑的画面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古典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老师进一步提问:想更好的了解它吗?请大家注意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这样,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例证明:应用多媒体辅助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在讲到桂林山水、杭州西湖、 黄山、庐山等自然风光时,适时的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四季不同海的特点,我找了这几个季节的许多图片,在悠扬的音乐中欣赏图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更好地让他们了解的烟台的海,而且课前我让同学们自己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按自己的喜好分别组合到四季中,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烟台的海。同学们兴致很高,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烟台的海。他们已经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而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劳。

当然应用多媒体教学,教者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展示过程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情趣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的时候,因为我们属于农村,孩子都没有亲眼见过瀑布,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这一节课文时,我不仅收集了许多图片,还播放了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境界。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生们完全吸引住了,他们眼盯屏幕,侧耳细听喧嚣的水声,完全沉浸在在奇观之中。在欣赏完画面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因为他们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了。

再如教学《画龙点睛》这个寓言故事,我下载了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画龙点睛》,那动画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可比教科书说的还精彩,情节还有趣,学生也更乐于参与。课文中那些枯燥的文字,因为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而生动了起来,学生也兴趣盎然,这样多样化的课堂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孩子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课。

总之,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寓教于乐,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一件有趣的事,这样也更使语文课堂课堂效率倍增。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张素霞(《成才之路》2007年 第22期)

篇(7)

近年来,我们在听课和评课中时常提到一个词――有效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可以用我们小小的智慧在一些细节上打造一番,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教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果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窦桂梅老师的《朋友》一课,三节连上,下课时学生集体大喊:“老师,再上一会儿!请再上一会儿!”窦老师也是在上课,也是在传授知识,为什么能让上了两个小时课的孩子们不肯走出课堂?那是因为窦老师的课堂给了孩子们愉快的身心体验,课堂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课间的嬉戏玩耍,超过了零食美味。因此我认为,教师有没有吸引学生的本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让自己的课堂具有吸引力是每个教师的必备素质。

我认为教学的模式不要单一,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老师也好想去荷叶上玩一玩啊!你们瞧。

(师出示大荷叶,戴在头上)我是小鱼儿,荷叶是我的凉伞,我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好玩吗?谁想跟老师一样上来表演啊?

生纷纷举手。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二、课件运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郭咏梅老师在讲述《黄山奇石》时,着重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1、3两句,围绕“奇”字并列介绍了两处景观。由于运用比喻,再加上“飞、落、站、伸、指”等动词,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两层间用第2句衔接,使文章显得连贯、紧凑。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奇”处。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方法之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配上悠扬的古筝声,学生浮想联翩,写出了这样的习作:

“‘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仙女弹琴’也很有趣。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仙女,身着古装,端坐在那儿轻轻拨动琴弦。那琴声悠扬动人,使人飘飘欲仙。”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有效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语文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明白,这个时候多媒体的运用一定是个不错选择。第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一味的注重形象和趣味,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密度的训练,增加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突出强调它的交互性,而不只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固定的,学生只是被教师一步步地引入他预先设计好的“圈套”,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教师被课件牵着走,这个语文课堂就只有一个冷冰冰的语文课件,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这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的悲哀吗?

三、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还体现在作业这一环节上,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我发现分层作业更能关注全体,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三种梯度的练习:

将改编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有感情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将老师改编了一半的《静夜思》编写完整。(有能力的同学)

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夜已经很深了,周围静悄悄的。我坐在床前,看见( ),还以为是( )。让我心中感到悲凉,感到忧伤。

我抬起头再一次仰望那一轮明月,心想(

)。

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写一首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于是,我提起笔来写下了《静夜思》这首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自己编一编故事。(最能干的同学)

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四、评价语言推波助澜

评价语言是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教学语言,它是使课堂生动、有趣、有效的一把金钥匙,是课堂的潜在灵魂,同时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必须掌握精湛的语言技巧,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这样一个镜头:某小学四年级书法课上,学生都在描摹写“一日千里”四个字,有个男同学四个字中有三个字写得一塌糊涂,不是歪歪扭扭,就是一大团墨早已出了格子,只不过一个“千”字写得还算工整。学生紧张地观察着老师的表情,老师只说了一句:“这个千字写得真好!”

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真算高超,尽力找出学生成功的地方,“哪壶开了先提哪壶”。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和力量,然后带着自信和激情去克服自己的不足。

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称赞》一课时,上课伊始就随机表扬: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当面称赞学生,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那称赞的神奇作用,能激发他们保持优点,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将课文的内容活学活用。

秉承“有效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这一辆“开往春天的地铁”就能“轻装上阵”、“全线提速”、突破“高原”、穿过“瓶颈”,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此,我们的课堂就会澈如水晶而通体透明,纯如山泉而纤尘不染,素如百合而芬芳暗藏,美如天堂而拾级可上……如此课堂,就会让学生心窗更明净,视界更绿郁,天空更高远,未来更闪亮!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