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林地调查报告

林地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1 11:29: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地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林地调查报告

篇(1)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8、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篇(2)

【关键词】:林地可行性报告;问题;建议

1、设计原则与方法

1.1设计原则

该系统开发的主要原则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处理、数据更新、报表统计的标准化;充分考虑使用林地设计管理的业务实际和用户需求,在系统实施全过程中,以服务为本;系统对用户开放,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格式能够与其他主流软件兼容;设计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在数据编码和系统功能设计方面留有余地和功能接口,系统具有开放性。

1.2设计方法

该系统基于国家林业局最新的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要求进行开发。在分析项目使用单位当地林地资源数据特点和使用林地设计管理需求基础上,本系统按照使用林地设计工作顺序,即:制作外业调查基础数据、外业调查、内业统计整理、成图、出卷、数据更新的步骤进行设计。同时,依据当地森林资源数据库,结合外业调查数据,通过数据下载、数据录入、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检查汇总等环节,以一年为周期实现当地使用林地数据的更新。

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内容缺失

根据作者统计,由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编写的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章节基本完全,符合国家林业局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由丙级和丁级资质单位编写的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或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多出现章节不全的现象,缺失的章节主要为“综合评价”、“保障措施”与“相关说明”。综合评价:一般包括项目使用林地必要性、迫切性评价;项目建设条件、使用林地和采取保护措施评价;使用林地环境影响及相关技术措施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等。只有做好以上各项评价,才能对项目占用征收林地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研究,才可以确定项目使用林地是否可行。

2.2附表、附图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笔者通过实际工作发现,有些资质单位编写的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附图与附表组成不全,或者相互矛盾。主要表现在:小班因子登记表与使用林地现状图不一致,图上划分小班个数与表上不同;其次是表中的面积、地类、林种等主要因子与现状图不一致,有时两者面积误差较大。小班因子调查表是实地调查林地与否的证明和重要记录表,与使用林地现状图相对应,两者间不可缺失或矛盾。

3建议

3.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分年度、分项目对每年所做的项目进行管理。因每个项目内容不同,地址不同,需要设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和计算公式。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增加项目、修改项目、删除项目、数据导入、项目完整性检查、移动数据逻辑检查、前期数据处理、外业数据处理等功能。项目设定后,首先需要导入项目外业调查用数据。主要为dwg格式的红线数据和shp格式的森林资源数据。当导入该项使用林地项目所涉及区域的林保数据和建设方提供的红线数据后,首先需要对这两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制作外业采集设备(平板电脑)可以使用的外业调查用数据。

3.2外业数据采集

使用林地设计需要大量的外业调查工作,在准确测量调绘使用林地小班界线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标准地调查或全林检尺的方式对林木株数、蓄积等林木因子进行详细调查,需要填写的调查表格繁多,工作量巨大。该系统针对使用林地设计外业调查工作研发了智能平板采集软件,内置各类数据字典,可自动求算小班面积、蓄积、株数等因子,自动生成使用林地小班调查因子表,实现了无纸化采集外业数据,并能与内业管理系统无接,减轻了外业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外业调查工作的效率。

3.3数据处理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表管理和空间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表管理的内容包括:修改数据表的结构、重新命名数据表、删除数据表。它是系统数据库的中心枢纽,实现对系统所有基础表和报表的管理。通过它能实现对系统基础表和报表的增删修改。同时图层的创建、统计表的数据来源及报表结果表的生成,都是依赖于它及其对应的“数据表模式”。空间地理数据库管理的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库创建、附加、删除、压缩等。此模块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所在,系统的创新点之一―版本管理在此被充分应用,对各类数据进行录入、提取、编辑、检查和保存。基本操作功能包括外业数据导入、小班录入、属性查看、图形定位、删除、补偿标准、导出成果、报告生成、生成图件等。

3.4系统特点

该系统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最新技术规程,将使用林地设计和管理中制作外业调查数据、内业处理系统与外业采集软件无缝对接、内置补偿标准并可与项目对接、生成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等现阶段急需解决而又具有技术难度的工作纳入信息系y中,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成果的智能化、信息化。该系统外业采集客户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以智能平板电脑作为调查手段,人机对话方式进行操作,易学易操作,替代了手动记录;采用C+、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系统开发,程序结构精巧,利于基层单位进行二次开发。

结束语:

使用林地设计管理系统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研发,系统根据用户需要内置当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数据字典库和使用林地补偿费用标准,可适用于各级林业部门使用林地设计管理工作。该系统实现了使用林地设计外业工作无纸化,将以往使用林地设计管理工作中小班外业调查因子记录、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小班图形编辑、各类统计表汇总、补偿费用计算统计、可行性报告编写、现场查验表录入、专题图制作输出等一系列难点工作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大大提高外业调查、内业数据处理统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质量,更缩短了使用林地项目审核审批时间。同时,由于基层林业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开发一个完善的使用林地设计管理系统难度较大,本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征占林地;优化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地方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地的过度侵占也逐渐的暴露出来,没有科学合理的征占用林地就是其中最明显的弊端之一。如若对此种不良现象置之不理,不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还会使我国林业遭到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优化调整此项工作,并且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使之能够参与林地保护,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奠定基础。

1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类型及特点

对近些年涉及的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征占用林地的类型及特点为:1.1线性建设项目。近些年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此种情况下各地区将公路、铁路、高压输电线路等线性建设项目作为建设重点。而通过对线性建设项目予以详细了解与分析,确定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线性建设项目都需要征占用林地。当然,具体如何征占用林地?征占用林地面积多少?这类具体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根据线性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与确定[1]。1.2水电站及水路建设项目。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高低。为了能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经济实力,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这使得水电站及水库建设项目备受关注。各地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通过引进外资等渠道来融资,建设水电站项目。水电站建设项目的关键是为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这使得诸多水电站项目需要征占用林地,并且征占用林地的面积较大[2]。1.3企业建设项目。某些企业为了满足发展所需,需要新建或扩建工厂、基地等也会出现征占用林地的现象。基于以往企业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变电站建设项目、商品房建设项目、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等征占用林地。当然,具体需要征占用林地面积的多少,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政府批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进一步确定。

2征占用林地的工作步骤

出于保证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标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当地经济良好发展的考虑,征占用林地工作的具体推进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步骤执行的,即:2.1用地单位提交申请。要想征占用林地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第一步就是向林业主管部门提交征占用林地的申请,也就是用地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并参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规划与编制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图,说明所需要征占用的林地,包括林地的具置、林地的面积、土地现状、土地应用计划等方面[3]。2.2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预审。在接收到用地单位申请文件的情况下,林业主管部门需要对提交的材料做初步的审查,包括材料的查阅、征占用林地的现状、建设项目审查等。在此基础上参考林地保护数据库及公益林数据库,对所要征占用林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及林种等方面予以了解,确定所征占用林地是否属于公益林,进而确定是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进而拟定请示文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预审。2.3编写《征占用林地的可行性报告》。对于《征占用林地的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应当交由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负责,具体的编写内容为:其一,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也就是在取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文件后,与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签订委托合同,使之能够负责编写征占用林地资源调查报告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二,调查单位外业调查。这部分调查是为了制定完整的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的,主要是根据合同内容,调查设计单位对所要征占用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了解林地的具体情况,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古树名木等[4]。其三,内业整理,编制报告。也就是对获得的征占用林地的相关资料予以整理,从而确定林地的林木蓄积、征收林地的面积及蓄积、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进而科学合理的编制林地可行性报告。2.4相关费用的缴纳。根据《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的要求,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2.5编制申请材料。用地单位还需要在责任林地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组织编写征占用林地的申报材料,在材料内写明林地申请、法人资格证明、申报资料真实性声明、补偿协议等。2.6核发征占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省厅组织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查通过后,由县级林地主管部门负责装订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审批,在审批通过后,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同意书。

3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化、合理化的展开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不仅能够满足建设项目所需,还能保证林业不受到破坏。而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实际情况,确定此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即:3.1非法占用林地现象严重。因征占用林地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加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某些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盲目的征占用林地,将公共林地私有化。另外,我国某些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薄弱,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林地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其容易受到某些企业的蛊惑,在给予一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允许其征占用林地[5]。3.2地方政府林业保护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某些地区经济发展不佳,与其他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当地政府不惜牺牲林地资源来换取短期经济发展,进而积极招商引资,征占用林地来进行工程建设。这充分说明,政府林地保护认识不足,会使其肆意的征占用林地来用做经济开发,这不仅会影响征占用林地工作效果,还会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4优化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的措施

4.1强化群众保护林地的认识。改变林地被随意征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林业受损现象,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林地保护中来。也就是借助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手段,在城市或乡村内大力宣传林地保护及其重要性,并且积极播报林地相关法律法规、林地保护的意义等,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林地保护意识,使之能够高度重视保护当地林地,为保障自己的家园良好而努力。4.2扫清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为了杜绝一切非法占用的行为,保障林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明确保护管理责任,将保护责任落实到部门、人员的头上,如此部门及个人能够从责任出发,积极参与到林地保护中来,整治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扫清非法占用林地的企业事业单位,如此能够切实有效的保护林业。所以,积极扫清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也是非常必要的[6]。

5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企业建设项目、线性建设项目、水电站建设项目等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征占用林地的情况,对此需要按照标准流程来申请征占用林地。而实际情况不然,目前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工作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林地被随意征用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应当通过强化群众保护林地的认识、扫清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改善建设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工作现状。

作者:余超刊 单位:象州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参考文献】

[1]陆玉莲.高等级公路建设征占用林地、林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6):205-205.

[2]蒋银莉.现形式下林地征占用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5):78-79.

[3]贾宏,周波,刘广兵,等.四川部分水电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后的环境影响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72-75.

[4]陈红平,彭学林,谭传阶,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工作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2):86-88.

篇(4)

关键词:农村土地调查;内容;程序;重要环节

农村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更为合理,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土地调查的质量,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资源评价、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直观地服务。

1.农村土地调查的的概念及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调查。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两部分。

1.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区)为基本单位,以一定的比例,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1.2 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的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更加准确、真实。

2.农村土地调查程序与步骤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主要分为准备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等阶段。

2.1准备阶段

调查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人员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等。采用综合调绘法进行调查的地区,依据调查底图,参照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影像进行解译。调查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越周到、越充分,调查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未准备充分就开展调查,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增加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复工作。

2.2权属调查阶段

权属调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按宗地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将权属界线调绘或标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或直接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较长上,筛理和调处土地权属争议,签订或继续使用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结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3外业地类调查阶段

在确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范围内,经实地核实确认,将地类、界线、权属以及必要的注记等调绘、标绘、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

2.4内业阶段

内业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外业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形成原始调查成果;二是依据原始调查成果建设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形成土地调查的各种图件、数据成果;三是编写土地调查报告,全面记录、反映调查的组织实施全过程,分析土地利用程度,总结土地利用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议等。

2.5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阶段

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是保证调查数据真实、可靠的主要手段之一。

3.对农村土地调查几个重要环节的探讨

3.1确认地类首要原则应以土地所发挥的功能为依据

根据土地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用途来确认地类,这是地类确认的首要原则,是与土地覆盖分类的本质区别。近二十余年来,基于RS的土地覆盖分类与信息提取已为广大从业人员所熟知。土地覆盖是指自然和人工营造的地表覆盖状况和不同类型的覆盖特征,突出反映地表的自然属性和物理属性,遥感图像最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土地覆盖。基于RS的土地利用调查绝不能直接按照土地覆盖特征来确认地类。利用类型相同的土地可能表现为多种覆盖类型,同一种土地覆盖类型也可能表现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举例而言,同样是沙棘林,若为采摘果实之用,该片地应确认为园地;若该片地沿河分布,作为护岸林,则地类应确认为林地。无独有偶,主要用于采集果、叶、根、茎、汁等的各种乔木、灌木林,则应确认为园地而非林地;而山坡上,粗放经营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果树的土地则确认为林地。园地中,直接为其服务的土地,如晾晒场、粗加工场所、简易仓库等,亦应确认为园地;林地中,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如培育苗木(苗圃)、种子生产、存储种子等的土地应确认为林地。种植农作物的路、渠、堤、堰等的边坡、斜坡地、田坎等不能确认为耕地,须按照地块发挥的主要功能来确定相应的地类。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墓地,据其功能,显然不能确认为林地。

3.2实地调绘是使土地调查最接近真实的有效方法

实地调绘法就是携带打印的底图到实地进行调绘。到实地调绘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打印底图时不要用相纸打印,因为相纸不便携带,最好用普通打印纸打印,但普通打印纸打印的底图不能湿水,淋雨、溅水后影像就会模糊,所以要做好防雨等工作。同时要设计好调绘路线。现场将实地的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和补测地物与影像图加以对照,按照土地调查所规定的线划、符号及数字标绘方法在影像图上标绘出来,将补测地物的形状及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以为内业地籍数据库建库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3.3权属调查是农村土地调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权属调查就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即确定土地产权的归属进行确认,包括土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界标、权属性质、权利主体等的认定。在土地调过程中,应将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清楚地标绘在调绘底图上。

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是①沿用性原则。已有确权资料经过核实未发生变更且与实地一致时,原资料可继续沿用,不需重新调查。②完善性原则。已有的确权资料手续不完善时,应补办相关手续,不需重新确权。③重新确权。已有确权资料发生变化的应重新确权,一方无明确使用者的单方指界,填写《土地权属界线确认书》;有明确使用者的双方指界,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的,协商或由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暂时划定一条工作界线并签定《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权属调查的最小单元为宗地,宗地划分原则:①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划为一宗地;②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国有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应予以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③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

结语:土地资源调查涉及大量的时间、空间、属性信息以及其他各种数据,是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村土地调查的目的是清查土地利用情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土地调查质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41-03

传染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根据不同病种及病例数疫情分为4级:由社区主导处置的三级预警疫情和二级预警疫情,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处置的一级预警疫情和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上海田林地区是人口导入区,社区面积小而人口密度大,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防控,我们对2009-2012年地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上海田林社区14所托幼机构,13所中、小学,3所大专院校,2处外来人口聚集地、散居儿童中发生的所有常见传染病突况资料。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分级依据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文件《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徐汇区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理规范》文件。

1.2 方法

查阅并核实各类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初步流行病调查报告、突发事件报告记录单、现场处置记录,个案调查表、调查一览表、幼托机构手足口病关班协议书、续发报告、结案报告[3-4],进行数据统计和疫情分析。

2 结果

调查显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还是分布在托幼机构和小学,以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重症手足口病以散居儿童而为主。病种主要以聚集性发热、水痘和手足口病为主。以上情况与这3种疾病的传播方式和人群的易感性有关。中学和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多,这与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中学的消毒隔离现状有关。因此托幼机构中的幼儿和学校学生中的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5]。2009-2012年田林地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病种分布,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4]统计见表1~3。

3 讨论

3.1 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

据调查,各学校领导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健老师处置基本到位。有些学校的工作细致深入,如田林某幼儿园手足口发生后及时进行了终末消毒,在发病人数达3例之后又及时关班,但仍有新发病例,保健老师通过家访发现因为患儿回家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导致传染。另一幼儿园出现水痘疫情,保健老师则发现与儿童校外体操训练有关,该幼儿园幼儿停止了一段时间的训练,疫情即得到了控制。如何消毒隔离也影响疫情,我们在手足口病爆发事件调查中发现,有一班级在所有防控工作到位的情况下仍不断有新病例出现,区疾控的医生发现该班为托小班,幼儿使用同一便器接触引发了流行,采取措施后,未见新病例,我们将这一经验及时进行推广,整个地区未再有类似的暴发流行。

但目前中小学晨检工作力度不够,通常消毒工作仅停留在空气消毒一个环节,这对于可以接触传播的手足口病等是不够的。餐具、饮水机的消毒还有待督导。一些营利性幼托机构则少有晨检,传染病后的消毒隔离也难做到规范化。而中小学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传染病瞒报现象时有发生,这极易造成暴发流行。据对今年的一起散居儿童手足口突发事件调查,散居儿童居家消毒隔离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外来人口聚集地人口密度大,环境状况较差,卫生设施缺乏,患儿家长缺乏消毒隔离的意识,该地区控制传染病流行爆发有一定难度。

3.2 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卫生宣教

学校在传染病发生后会及时进行卫生宣教,但效果如何未见有人进行过评估,缺乏评估就难有更好更适合的方法。而大学、营利性幼托机构、散居儿童则少有宣教。

3.3 建议

在基层,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分属疾控不同的条线,当传染病发生时由传染病条线进行管理;发生到一定程度传染病突发事件条线才会接手管理。如水痘,托幼机构发生1例时,由消毒条线管理,2例时属传染病突发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条线才会接手进行管理。

从对田林地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情况分析,建议上级部门对传染病极易发生而又没有消毒隔离措施的营利性集体机构,和外来人口聚集地的散居儿童地区应制定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的管理意见,以便基层卫生工作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日常督导。其次,加强中小学常见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后晨检工作的督导力度,使晨检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落实保健老师传染病后的统计上报,认真地做好家访,杜绝瞒报。有必要对各类场所卫生宣教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使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Z]. 2006-6-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Z]. 2005-12-27.

[3] 李申生.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20-52.

[4] 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理规范[Z]. 2012-03-12.

篇(6)

[关键词]硼矿 吉林省 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19.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58-2

1资源概述

硼是用途广泛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国的硼矿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硼资源总储量为4 9080kt,其中90%以上集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青海和4个省区(2014,孙青等)。其中吉林省位居全国第四(2010年邵世宁,熊先孝),吉林省硼矿全部分布在集安市清河一带下元古界集安群蚂蚁河岩组中,与辽宁东部共同形成长达300多km,宽约50km的辽东-吉南沉积变质型硼矿成矿带,目前共有硼矿区13个,累计查明B2O3资源储量665.67kt,几十年来,硼资源被过度无序开采,使得以硼镁矿为代表的易开采型硼富矿现已濒临枯竭,已消耗资源储量335.65kt,保有资源储量330.02kt,保有资源多为难选的硼铁矿。

2矿床的分布及特征

2.1矿床分布特征

吉林省硼矿床集中分布在集安市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陆块(Ⅰ2)华北东部陆块(Ⅱ3)胶辽吉裂谷(Ⅲ5)的集安裂谷盆地(Ⅳ15)内。按矿床规模分,中型矿区2个,小型矿区11个。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硼矿(张景山,1994),古元古代,这一区域产生近EW向的张裂断陷盆地―辽-吉古裂谷,并沉积了一套镁质碳酸盐岩建造, 即集安群含硼地层(吉林省地质矿产局,1988),吕梁运动使辽-吉古裂谷闭合,集安群发生褶皱,岩石遭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贺高品等,1998)和强烈的混合岩化(张秋生,1988),形成非金属镁质成矿系统(蔡克勤等,2000)。

2.2地质特征

2.2.1地层

硼矿的控制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集安群蚂蚁河组。主要岩性为磁铁浅粒岩、黑云变粒岩、蛇纹石化大理岩、橄榄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含硼蛇纹岩、菱镁蛇纹岩、镁质大理岩、电气石变粒岩,其均呈大小不等残留体分布于早元古界钾长花岗岩中。

硼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蚂蚁河组有上段、中段、下段三个含硼层位,以上段含矿层为主,后两者次之。上段含矿层层位稳定,位于荒岔沟组之下90m-180m,电气石变粒岩(标志层)之下10m-15m。

2.2.2褶皱变形对硼矿体赋存的控制

下元古界集安群遭受区域变质的同时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变形。这种变形对硼矿的富集、矿体赋存起控制作用。从已知硼矿床矿体赋存部位看,大多数矿体赋存于褶皱核部。集安群有三期以上变形,多期褶皱迭加,两期以上褶皱迭加处是硼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

2.2.3区域变质对硼矿富集的作用

下元古界集安群普遍遭受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产生热能,使硼元素发生生活化迁移,向有利于硼赋存部位迁移富集成矿,混合岩化作用产生热液交代围岩(镁质大理岩)生成硼镁石。区域上由西向东混合岩化作用逐渐增强,硼化亦增强。

2.3矿床特征

区域硼矿体一般长170m-250m,厚度5m-15m,最长1050m。矿体均赋存于中上部蛇纹岩、菱镁矿蛇纹岩中。矿体多为盲矿体,成群出现,平行迭置的矿体最多层数可达三层。矿石结构常见有粒状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热液交代结构显著,表现为粒状、纤维状、鳞片状交代残余结构及火焰状结构;硼镁铁矿石见“丁”字形分解残骸结构。

矿石构造,有典型的条带状、条痕状变质构造;过渡类型的团块状、斑点状构造;典型热液交代的云朵状、块状、脉状、网脉状构造。

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为硼镁石,脉石矿物以蛇纹石、菱镁石为主,白云石、方解石、橄榄石、磁铁矿次之,绿泥石少量。

2.4矿石类型及可利用性

2.4.1矿石类型

集安市硼矿矿石的工业类型较为为简单,为单一型硼矿石或主要硼矿石,多数适合手选,主要为以硼镁石为主矿石,其次为以硼镁铁矿为主。

2.4.2可利用性

按可利用性我省硼矿石分为三种:

(1)易选矿石,以硼镁石为主,选矿工艺简单,大部分易选矿资源枯竭;

(2)低品位矿石,B2O3品位多在1%-3%之间,不易开采,造成硼资源浪费;

(3)难选矿石,是以硼镁铁矿为主,选矿工业没有解决,一直没有开采利用。

3资源现状

3.1查明资源储量

吉林省硼矿床产地和资源储量非常集中,全省13个核查矿区全部分布在通化地区集安市,累计查明B2O3资源储量665.67kt,按规模划分中型矿区2个,资源储量578.51kt,占累计查明量的75.56%;小型矿区11个,资源储量187.16kt,占累计查明量的24.44%。按矿产组合分以硼镁石为主单一矿产资源储量635.13kt,占累计查明量的95.41%;以硼镁铁矿为主矿石资源储量30.54kt,占累计查明量的4.59%。按控制程度分,111b基础储量307.49kt,占查明量的46.19%;122b基础储量297.95kt,占查明量的44.76%;333资源量60.23kt,占查明量的9.05%。

硼矿资源按品位从高到低,累计查明硼矿资源储量品位大于3.00%的658.43kt,占总量的98.91%;品位大于5.00%的629.11kt,占总量的94.51%;品位大于8.07%的426.48kt,占总量的64%;品位大于11%的74.50kt,占总量的11.19%。我省硼矿已查明资源储量88.81%均属贫矿,见图2。

3.2资源储量利用情况

集安市硼矿资源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7.56kt,占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2.64%,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312.46kt,占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46.94%,消耗资源储量335.65kt,占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50.42%,未有压覆资源。全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用结构见图3。

4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前景

4.1集安市硼矿资源特征

(1)集安市硼矿保有资源储量非常集中,是吉林省唯一硼矿产地。

(2)集安市硼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小型矿床多,中型矿床少,且基本都已停采。

(3)硼矿中伴生组分Fe、Mg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

(4)查明资源储量以硼铁矿石、硼镁矿石为主,共生的有铁矿。

(5)工业类型较为简单,以单一矿产(硼镁石)为主,易选,其次为硼镁铁矿。

4.2资源利用现状

几十年来,硼资源被过度无序开采,使得以硼镁矿为代表的易开采型硼富矿现已濒临枯竭,我国的硼矿资源屡屡告急,高品位硼矿已消耗殆尽,对于硼镁石矿(白硼矿)资源来说,虽然品位较高,随着剩余储量的逐年减少,开采难度也逐渐加大。集安市硼矿中9个矿区存在保有资源储量,4个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全部消耗,目前只有3家硼矿开采企业,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54.34kt,不具有足够的资源储备,按现在产能其静态保障年限最长也只有10年,现有矿山不同程度的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开发利用面临着一定困难:部分矿区矿石品位偏低,选矿工艺没有解决,近期难以开采利用,如二道阳岔硼矿、文字沟硼铁矿;未占用保有储量规模小,经济价值低,规模型开发不经济,保有储量达不到矿山设计年产能力,近期难以开发利用。

4.3开发利用前景

近年随着市场对硼矿资源的需求增大,很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低品位硼矿或难选的硼铁矿,选冶技术上磁重法、磁选法和磁浮联选等选矿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低品位硼矿的利用,火法分离法、硫浸法(张丽清,2014年)等工艺使得硼铁矿得到综合利用,同时硼钢等合金的生产也将加快了文字沟等硼铁矿的开发利用,随着选冶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吉林省的硼矿资源开发将重获生机。

Resource Situation and Exploitation Prospect of Boron Ore in Jilin Province

LOU Xue-jia1,WANG Lang2,Li Ding-ding 1,ZHANG Da-wei1,3

(1.Team 606,Bureau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Jilin Province,Tonghua,134002;2.Northeastern Jiangxi Geological Party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3.Jilin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 of mine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survey in Jilin Provi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boron ore and the util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Although the high-grade boron ore has depleted, the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ow-grade boron ore and ludwigite.

Key words: Boron ore, Jilin Province, Situation of resource,Exploitation prospect

参考文献

[1]孙青,郑水林,李慧,侯会丽.中国硼资源及硼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前景[J].地学前缘,2014,21(5):325-330.

[2]宋绍军,楚湘涛,郭真,靳克.吉林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开发利用展望[J].吉林地质,2005,24(1):62-66.

[3]邵世宁,熊先孝,中国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10,32(2):65-74.

[4]王显武,韩雪.吉林省集安地区硼矿成矿规律研究[J].吉林地质,1989,8(1):72-76.

[5]胡墨田,王培君.辽东-吉南地区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化工矿产地质,1993,15(3):161-168.

[6]王翠芝,肖荣阁,刘敬党.辽东-吉南硼矿的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研究[J].矿床地质,2008,27(6):727-741.

[7]张艳飞,刘敬党,王刚,王瑾,贾玉国,李洪卫.辽东地区硼矿床区域成矿系统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1,47(4):605-614.

[8]张斌,娄雪家,崔丹.吉林省硼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报告[R].吉林省地质调查院,2011年12月

[9]张春阳,娄雪家,张大伟等.吉林高台沟硼矿核查矿区资源储量调查报告[R].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O六队,2010年9月.

[10]张春阳,娄雪家,张大伟等.吉林文字沟硼铁矿核查矿区资源储量调查报告[R].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O六队,2010年9月.

[11]唐尧,陈春琳,熊先孝,高鹏.世界硼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现代化工,2013,33(10):1-4.

[12]申军.国内外硼矿资源及硼工业发展综述[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3(3):38-42.

[13]彭胜,彭其春,范丹萍,周春泉,彭明耀,周明伟.硼微合金化中碳钢生产试验研究[J].炼钢,2014,30(1):34-37.

[14]胡古月,范昌福,李延河,侯可军,刘V,王天慧.辽东明安硼镁矿床混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对成矿时代的制约[J].矿床地质,2014,33(2):397-405.

[15]于长水.硼铁矿的选矿技术[J].辽宁化工,2014,43(2):193-197.

篇(7)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特色信息服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C37文献标识码:A

一、 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必要性

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是围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的研究。此研究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拓宽产业领域建设,对长吉图饮食旅游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长吉图餐饮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是指以长吉图餐饮业为基础,具有吉林地方特色、我院饭店管理专业特色、烹饪工艺原料资源特色,服务于学院教学与科研,建立的具有我院学科专业的资源特色专题信息资源库。本项目在“十一五”期间,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统一长吉图餐饮业的管理标准和服务功能,构建统一的资源公共检索平台,建设具有学科优势和长吉图地方区域文献资源特色的专题特色信息资源库,建成一批具有吉林地方特色、我院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我院教学科研和长吉图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资源库。

其特色体现为:学科特色,以我院重点学科饭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为主,体现学院特色的资源;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长吉图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与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馆藏特色,是其他馆、他校所不具备,只有我院具备的饭店管理、烹饪工艺管理的特色馆藏。

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特色库建设的重要内容,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院利用饭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专业学科优势和独特信息资源特色,参加信息资源特色库建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吉林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长吉图餐饮旅游业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资源库构建不仅是支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批重要数字信息资源,而且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图书馆的基础信息之一。填补我院图书馆建立特色信息资源库空白。

通过我院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特色库构建,实现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促进我院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对我院饭店管理国家教学重点试点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特色库构建,为建立绿色消费、绿色饮食、绿色环保提供条件,为长吉图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宣传吉菜,推广吉菜,推介吉菜,发展高科技吉菜,使之产业化、链条化,科学饮食,营养餐饮,推广原料、风味、品牌;为吉林省长吉图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发展平台。

因此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通过调查情况分析

1.通过走访吉菜企业,对600名员工进行抽样调查,64%的员工了解吉菜知识。

68%的员工经常查阅有关吉菜相关知识,并且53%掌握吉菜知识,大大提高业务水平。

2.通过对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对400名餐旅在校学生调查,有90%的学生认为吉菜信息资源库对检索专业知识帮助大,对毕业论文设计帮助大。

100%的学生认为有建设长吉图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对他们实践专业知识帮助大、有必要。

本课题组织我系学生深入到我省吉菜企业调查研究,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对我系400名学生抽样调查,使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知识情况,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可以加强学科建设。

三、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内容分析

长吉图餐饮企业特色信息资源库构建建设包括:全文特色信息资源子库(原料、菜品)、书目特色信息资源子库、图片特色信息资源子库(原料、菜品)三部分。

它以长吉图餐饮企业菜品开发、原料特色及创新管理为基础,以菜系原料、菜品为基础,采用统一编制方法,实现餐饮企业联机查询、互借共享,而把饭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专业的全部馆藏信息,建立起来的全文特色信息资源库。包括全文原料子库、全文菜品子库。书目库建设依据文献编目规则、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及机读格式等,严格按照其规范化、标准化制作的。书目子库是由随时到馆的新书建库和非新书的回溯编目建库组成。以吉菜菜系为基础,采用统一编制方法,为了实现联机查询、把饭店管理专业的全部馆藏信息,建立起来的图片特色信息资源子库,包括图片原料子库、图片菜品子库。

重点,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围绕我院饭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专业组织研究。

组织市场调研:针对长吉图餐饮企业系列管理搜集、整理信息。包括系列的菜品品种、品种的原料、配料、营养价值、功用效能等资料,围绕长吉图餐饮企业信息资源库构建现状、信息资源特色库建设与服务的必要性、菜品的成分、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特色信息资源特色库的建立等形成论文及调查报告。然后针对特色菜品造型、工艺、设计配有形象照片、图解等。

研究难点及关键技术:信息资源特色库全文MARC数据、图片MARC数据参数设置。

1书目信息资源子库中计算机机读目录的建立:建立书目信息

表格形式,书目信息MARC格式、书目信息卡片格式 。

2图片信息资源子库建设技术:图片扫描、识别、剪裁技术。图片扫描、识别、剪裁软件选择、安装、调试、使用等。

3图片裁剪技术:图片参数设置等。

四、课题在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推广价值

2001年7月我系饭店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3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学科、专业建设充分体现了既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较强能力。长吉图吉菜特色信息资源库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促进我院饭店管理专业建设。

本课题研究内容对我院饭店管理国家教学重点试点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我院利用饭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专业学科优势和吉菜信息资源特色,参加信息资源特色库建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吉林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进一步、深层次地服务于我系教学、科研。

本课题进一步加强了我系国家级重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饭店管理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加强了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我系学科专业建设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