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旅游工作要点

文化旅游工作要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5 23:21: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旅游工作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旅游工作要点

篇(1)

一、文化方面。考评内容:州上综合考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值X分)。重点考评全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开展情况,送文化下乡送戏曲进农村开展情况,分批配置村级文化器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举办文艺活动情况。

开展情况:此项工作X年州上对我县评定分值为X分,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已编制X年送戏下乡送戏曲进农村实施方案,计划开展送戏下乡活动X场次,范围覆盖X个乡镇X个行政村,并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节开展太平鼓展演、广场舞大赛、秧歌汇演等大型文艺活动;二是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推进方面,计划建设X个乡镇图书分馆,已和相关乡镇对接完成,概算投资X万元,建设资金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助资金中筹集。另外,筹集资金对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可使用性;三是将省级统一配置的文化器材(每村价值X万元设备),按时发放到相关行政村;四是汇报县政府成立县级非遗评审小组,初步人员已遴选完成,待县政府批复后,对县级X项非遗项目和相关传承人进行评审公示。省州考评时间:X年X月

二、体育方面。工作要点:加快X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争取X年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X年度X万元体育彩票销售任务。

开展情况:X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概算投资X万元,到位资金X万元,缺口资金X万元。已在X年招标后,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通过中央促进经济发展增补项目,申请解决缺口资金。X年体育彩票销售完成X万元,完成任务的X%。计划完成时限:X年底

三、文物方面(州上考评分值X分)。考评内容:重点对X处省级文化遗址、X处县级文物遗址和X处一般文物遗址的保护。根据X县博物馆布展方案,完成X县博物馆开展,经省上评估通过后,申请恢复X县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

开展情况:X年州上对文物考评分值X分,我县得分X分。一是已完成对省级、县级文物遗址的立碑,并树立了责任公示牌。请示县政府同意后,以县政府名义公布了全县境内的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并对各乡镇印发了文物保护有关方案和通知,正在准备签订X年度文物保护责任书;二是积极筹备博物馆布展经费,征集布展品,按照布展陈列大纲,完成布展,争取今年完成布展评估,从X年开始恢复开放经费。省州考评时间:X年X月

四、旅游方面。工作要点:持续推动厕所革命,完成X座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X建设进程,加快X山上山索道安装运行进程,积极创建A级景区,大力发展冬春季旅游,力争X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X%以上。

完成情况:X座旅游厕所已完成意向性选址,正在积极准备开工建设;多渠道申报筹备X项目,加快x山索道安装和A级景区创建进程;计划筹办X次乡村花海旅游节会,不断提升接待能力。省州验收时间:X年X月底

五、广电方面。工作要点:全面完成X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保障了X个广播电视发射基站、转播台的正常运行。

完成情况:一是X县应急广播系统工程投资X万元,自X年招标开工建设后,已完成县级指挥中心机房前端和土桥、新集X个村的末端设备,计划X月份全面完成剩余村级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待验收。二是继续发扬X年度全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的优良传统,全面保障X个发射基站和转播台的常规维护运行。省州验收时间:X年X月底

篇(2)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目标之一,同步计划、同步设施、同步考核。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本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调整成立了局长汪颖晖为组长,副局长吕志新、郑晓锋为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吕志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管,易婷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及时传达学习《区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并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文化活动内容,制定全年的文化活动安排表,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期间,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各个社区、村小组,开展“春联送农家”、“社区迎新春文艺演出”、“粽意浓、暖乡情”2020年迎端午美术作品展、“送戏进校园(村)”、“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活动。一年来,举办送戏下乡5场,放映农村电影290余场,送图书1000余册,开展“送戏进校园(村)”活动14场。结合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开展低碳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广大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

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推动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牢牢抓住《角山板栗山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这个契机,加大角山板栗山遗址保护规划申报力度。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沟通、协调,使遗址公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并做好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宣传,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全省非遗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观摩交流等方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知。大力推进非遗宣传活动。组织信江石雕、水麯果仂、齿哨、芳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全市文博会展演,为非遗文化搭建了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这些工作都对丰富区历史文化内涵,带动生态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做大做强黄蜡石文化产业。积极做好破产重组相关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破产管理人员的对接。今年以来,召集相关部门就协调、协助做好旅游文化商业投资有限公司破产重组工作召开3次工作推进会。积极与局挂点文化旅游企业对接,协助做好复工复产相关工作。8月15日在黄蜡石文化产业园举办了为期3天的黄蜡石精品品鉴交流会,共展示精品1400余件,吸引了来自河南、福建、安徽、浙江以及本省的黄蜡石协会75家,黄蜡石爱好者12000余人参加,交易成交金额380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黄蜡石产业的发展。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篇(3)

(一)城镇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大力提升城镇主要出入口、主要大道景观建设,营造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道路森林特色绿化,以县城、观音镇为重点,结合全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建设工作,新增城镇绿地90公顷;大力开展“绿化模范单位、绿化模范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垂直立体绿化,实现房在林中的目标。

(二)农村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1.林业产业建设情况。

2.推进生态旅游迅速发展。

依托省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农家乐、度假村、风景区及我县珍稀野生动植物等优势资源。积极创建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荷花节、荔枝节等节日,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品味,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努力繁荣生态文化。

3.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保护活动。

各乡镇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领导绿化示范点,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职率高达89﹪。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古树名木建档挂牌,划定保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人。

(三)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已建成主要交通干道可视范围内宜率地段绿化率达90﹪;新建防护林带380公顷;新造防护林320公顷,经济林88公顷。加快推进城北新区高速路出口绿化工程。

(四)推进水系林带生态建设和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组建了一套班子。

2015年,根据市里安排,我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

(二)制定了方案。

今年围绕创森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根据市创森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县制定了《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三)开展了督促检查。

对乡镇进行了四次检查,对不合格的要求定期进行整改,对各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在争创森林城市工作中的到实效。

三、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个别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对创森工作认识没有统一到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上来,导致工作进展不平衡。有部分农村居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二)宣传不到位。

一年来,虽然在创森工作方面宣传上做了不少工作,上了个台阶,但总感觉部门、乡镇、县一级,特别是在县一级,宣传工作还有差距,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工具及时宣传创森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

四、2016年工作要点

篇(4)

一、总体目标

1、提升服务业总量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5亿元,同比增长19.3%,服务业全年实现税收3.32亿元,增长20.3%。其中实现地税收入2亿元,增长21.5%;国税收入1.32亿元,增长18.3%。

2、增加服务业投量

加大对物流、市场、旅游、信息、文化等行业的投入和招商力度,服务业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5%以上;完成招商引资额33.5亿元,增长20%。

二、发展重点

3、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步伐

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步伐,抓好港口设施安装、调试,使其尽快投产运营;制定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推动园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抓好红太阳物流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占地50亩,拥有35-40条物流专线、2.3万平方米停车场、7500平方米仓储用房、初具规模的物流中心。依托我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市场管理,增强物流企业集聚效应,拓展物流产业辐射范围。

4、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大力培育发展纺织服装城市场,努力提高门点开门营业率。加大对临泽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培植扶持力度,搞好市场内部设施建设,疏浚河道,改善经营环境,拓展经营范围,力争全年市场成交额超过10亿元。着力推进扬州(财富)农副产品产业园项目建设,促进其及早开工建设。加快灯具城、建材城等专业市场项目推进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落户。

5、积极发展旅游业

按照《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围绕“古城、邮城、湖城(水城)、文化城”主题特色,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争创2个AAA级景区和2个三星级宾馆饭店;深化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增加旅游综合经济收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

6、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抓紧编制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加强政府对集聚区的政策扶持,提升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年内组织红太阳物流、港口码头2个重点项目申报扬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申报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继续抓好纺织服装城作为扬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后续管理和扩展工作,增强其集聚效应。大力推进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7、大力提升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7.4%。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连锁经营、配送、、超市下乡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以苏果北海分店为中心的我市城区核心商业圈。整顿市场秩序,促进全市商贸经济新结构、新体制、新空间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实施“放心肉”工程,努力搞好为民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年内建成5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推动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年缴纳地税额100万元以上的5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10个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年成交额亿元以上5个重点市场培育工程,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三、推进措施

8、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强服务业招商项目收集、筛选、整理、包装力度,拓宽项目源,充实项目库,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全年新包装服务业项目80个;组织2次以上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超50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不少于10个。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投入,全年安排引导资金150-20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省、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9、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各乡镇、园区要高度重视支持服务业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网络、队伍,选调有事业心、有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服务业管理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服务业助理职能,尽可能专职其事,并明确一名三产统计员,搞好三产统计等基础工作。各村要有专人抓三产,相关部门也要明确专人负责三产工作。

篇(5)

 

一、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一是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点上报各景区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协同区假日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5个假期的数字统计、市场分析、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工作。填报河南省旅游政务网数据系统。编写假期旅游综述,并联系主流新闻媒体发送旅游数字及旅游综述。二是每月统计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常规化完成旅游数据统计总报、月报工作,截至6月底,实现旅游人数924.80万人,旅游收入2.98亿元。三是每个季度填报“全国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加强对辖区内A级景区的监督和管理,指导A级景区优质服务规范经营。

2、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协助景区顺利通过A级景区复核。现有景区10家,其中A级景区6家: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级)、丰乐农庄(3A级)、黄河花园口旅游区(3A级)、普兰斯薰衣草庄园(3A级)、绿源山水(3A级)、黄河逸园(3A级);备案景区4家:良库工舍、乡河湾、自然界、艺茂国际仓。二是上半年新备案艺茂国际仓1家景区:指导艺茂国际仓文商旅景区、良库工舍按照景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A级景区资料整理、标识标牌设置工作。指导艺茂国际仓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游客中心主体及功能区划分已经完工。三是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对2015--2017年已建A级旅游厕所进行拍照、定位上传至高德地图。其中,按照市局要求将我区新建、改建10座旅游厕所申报情况在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四是按照《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完成我区旅游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3、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邀请郑州晚报、郑州日报、中国网等媒体走进景区(点)采访拍摄,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报道5次、网络媒体报道47篇、报刊报道24篇。

4、其他工作。一是参加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做好迎接塞尔维亚、瓦努阿图两个国家共11名外宾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我单位王雪珂同志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二是做好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向古荥大运河管委会提交《中原市场旅游分析报告》、《河南旅游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郑州市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资料20件。三是积极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8份,满意率100%。结合李福顺、禹金丽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旅游惠民免票建议,我局迅速行动,深入景区调研,组织富景生态世界、普兰斯薰衣草庄园2家景区开展了“惠济旅游扶贫惠民,门票优惠等你来”活动,景区向持有低保证的游客免收门票,每月向郑州市民提供50张免费门票、200张半价票。

二、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上半年,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首届豫台风情年、2018河南第五届绿源山水新春马戏艺术节、郑州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首届“黄河诗会”暨第五届“天下诗林大会”、惠济区第一届全域旅游宣传周等8个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艺茂国际仓举行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等。

三、稳步推进五旅融合发展

起草了五旅融合工作要点,明确了五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职责,起草了《关于调整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的通知(草案)》及《惠济区2018年五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升五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出文化体验游专线、文物古迹游专线、滩涂文化游专线、花海游专线、农耕游专线、工业体验游专线共18条旅游线路。

四、全力配合生态红线划定相关工作

根据市环保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征求意见的通知》,积极配合生态红线相关工作,对辖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各景区进行普查,并通知景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上报相关材料,整合材料报送至惠济区环保局。

五、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工作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偏低。目前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机关干部、群众参与性不强。全域旅游是一项“时时处处、行行人人”都需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五旅融合涉及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亟需成立“旅发委”,由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统一指导,全区党政部门共同参与,更需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指标、责任主体,密切分工协作。

2.全域旅游亟需统一指导、统一规划。规划是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龙头和根本。为实现我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由景区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要尽快出台《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辖区“旅游+”与“+旅游”项目进行规划指导,有效推进我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以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借鉴旅游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整合好惠济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汉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古城、游园等人文景观,打造新的经济业态。

3.旅游招商条件受限,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受土地、规划、交通等条件限制,近几年,旅游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缺乏品牌、强势旅游项目入驻。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呈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各景区(点)单打独斗的多,没有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发挥互补的作用;旅游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缺乏魅力。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发展缺乏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区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组织辖区内A级景区积极加入郑州市旅游年卡惠民行列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公共服务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急需配套的问题突出,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完善,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惠济旅游硬件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6.旅游宣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事业,一靠建设经营,二靠宣传推介,而我区目前的推介活动只限于本地区,缺乏省域眼光、全国眼光和国际眼光;当前旅游推介多是一些旅游节庆宣传活动,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主要停留在游客口碑和熟人相传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惠济缺乏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口号、logo设计、旅游标识等方面不规范、不统一,未能在宣传推介中体现出惠济特色。

7.黄河滩区水源地保护对旅游项目发展提出新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丰乐农庄、绿源山水、黄河逸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黄河富景生态世界6家A级景区均在一、二级水源地环保整治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受到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目前已基本停建。部分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因涉及水源地问题,已经停用整改。

8.五旅融合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五旅各成员单位的认识不到位。文、工、商、农、康各部分工作进度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切实强化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二是土地指标需求不到位。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较大,导致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已成为制约五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还需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土地政策支持,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惠济发展旅游用地紧张的局面。

9.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队伍。当前,人才短缺是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一个制约瓶颈,近半年来,由于市、区人才选拔,文化旅游局有14人调离工作岗位,文化、旅游、文物专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未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果,补充文化旅游工作队伍迫在眉睫。同时,辖区各企业均向旅游业靠拢,产业融合发展受人才的制约很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讲解人员不仅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培训,其专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六、下一步工作

(一)以转变思想理念为重点,凝聚力量,形成共抓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6年,我区成立了“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受当时旅游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制,旅发委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不明晰,已不适应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所以,下一步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重建和优化调整我区旅发委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同谋划、统筹协作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由区旅发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审核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赋予旅游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让其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等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密切联系全区各旅游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精髓,突出黄河风情、生态体闲、古汉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惠济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文旅、商施、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五旅”单位明确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推进项目进展。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三)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惠济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和运河文化凝结而成的“三位一体”文化:古荥片区重点展示大汉文化、北部特色商业区重点展示运河文化、黄河滩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其他片区以文化、商业、健康、养老等为载体,大力展示特色文化。精心制作“拥抱汉族摇篮·畅享大汉文化”等一系列旅游宣介用语,塑造了惠济旅游之魂。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一定数额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的奖补支持。鼓励文艺、文化工作者投资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经营发展。加强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形成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围绕黄河文化、古汉文化等惠济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使惠济文化走进游客心中,展现厚重惠济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突出惠济文化符号,提升惠济文化内涵。修复、重建城市城墙、运河等历史文化符号,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提高惠济文化品味。

(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区(点)拓展到全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惠济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启动惠济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对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导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不同旅游业态、行业的旅游相关运行情况信息的多源头、多形式采集和监测,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运行感知能力;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信基站等多种渠道动态汇聚游客查询、游览、评价等行为数据,通过关联拟合分析定性推测景区/目的地热度、游客属性、产品需求等,还可以及时掌握旅游相关舆情,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服务、营销体系;能够在旅游节假日实时景区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气象及周边交通路况等信息,提升旅游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为游客行程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二是配合市旅游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加强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旅游惠民便民功能。三是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五)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加大全域旅游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辖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几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形成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六)变旅游发展瓶颈为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

篇(6)

一、努力构建宣传品牌体系

完善推出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花田酒地、神奇”,并逐步配套推出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龙文化、长江文化为主的旅游产品宣传口号。各区县及景区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和旅游产品特色,完善各自形象宣传以及产品宣传口号,逐步形成全市旅游宣传品牌体系。

二、大力开展目的地宣传

(一)继续在境内高速天桥、蓝田机场统一投放11块旅游大型形象宣传画面。在成自赤高速段服务区、停车区投放LED宣传屏、智慧旅游查询机、旅游宣传资料取阅架等;鼓励支持区县、旅游企业,投放一批单立柱宣传广告,打造全市旅游宣传示范线。

(二)与电视台、日报、晚报进行深入合作,分别制定年度宣传策划方案,着力提升宣传报道深度和可读性。甄选一家专业媒体企业,按计划对全市旅游宣传素材统一采编,并在“旅游资讯网”、“旅游生活通”官方微信订阅号、“旅游新浪官方微博”、“旅游腾讯官方微博”4个自主网络平台以及中标媒体自有平台统一,同时在其他关联度大的网络媒体进行统一推广。

(三)更换已在市内人流密集区投放的20台智慧旅游查询机,重新开发软件,全面联接互联网;开发建设旅游APP,上载市内最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信息。

(四)重新制作《旅游画册》、《旅游指南》和《旅游攻略图》。

三、不断加强客源地宣传

重点加强在、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的宣传。

(一)4月、5月分别在、举办专场旅游推介会,重点推出夏秋季旅游产品。

(二)年内,分别选择与、2-3家媒体合作,开展系列宣传;适时启动在成渝高铁动车投放旅游形象宣传及产品宣传。

(三)充分利用省旅游委主导的“6+4”旅游节会活动以及“一会一节”开展宣传。其中,省旅游委的活动重点参加“2016国际文化旅游节”、“第三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

(四)充分利用省旅游委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资源平台开展宣传。与市旅游局、渝中区旅游局对接,实现旅游网站、微信、APP等平台链接,互送动态信息,共享媒体资源,共同制作多种类型的宣传推广资料。

四、落地推广旅游精品线路

大力构建本地以及、等周边重要客源市场旅行商策划、包装、销售旅游线路产品渠道和平台,围绕不同市场需求,落地推出“城市休闲近郊游”、“龙脉秘境名酒游”、“纯美山水消夏游”、“美食民俗风情游”等文化主题组团游、自驾游线路产品,争取在6月开通“—”旅游班线车,加强与遵义、赤水、宜宾、自贡、乐山等地区域旅游合作,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丰碑”等跨区域旅游线路打造。

五、大力支持办好旅游节庆活动

(一)整合省、市、纳溪区和云溪温泉企业资源,全力办好“第六届国际温泉旅游节”。

(二)各区县至多申报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节庆活动,由区县政府申请与市局联合主办,市局给予支持。其中,对于符合“5.19”、“9.27”时间节点的活动,整合举办。

(三)指导区县办好未与市局联合举办的其他活动,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融入,增强参与性,提升活动质量。

六、策划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一)重点开展“品味花田酒地·畅游神奇”主题体验活动

全年,采取市局主导,区县、旅游企业配合,甄选专业企业运作的方式策划实施。

1.传统组团游线路推广

(1)在市内,以传统组团游为主,面向市民、来散客以及由周边地区旅行社组织交由合作企业实施的来游客,由合作企业在夏、秋、冬季定期组织发团。线路产品由合作企业低于市场价销售,不足部分由市局补助,计划每个季节组织1000名游客。

(2)年内,分别在、自贡、内江组织以旅行社、媒体、摄影爱好者为主的旅游(微信)达人免费体验游各1次,计划名额共200人。

2.自驾游线路推广

在周边主要客源市场,主要针对、两地自驾游爱好者(达人),通过甄选一家实力雄厚的专业自驾旅行社以及其合作的强大媒体平台,采取“线上大力广泛宣传、线下精心组织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定规模(每次20辆车左右)自驾游客按制定线路实施,市局给予宣传经费和车辆补助,计划选择2个季节各组织100辆自驾车。

(二)开展“旅游再发现”活动

1.委托市摄影家协会开展为期一年的旅游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重点征集重点景区、城市风貌、特色旅游活动、特色旅游商品等,并广泛用于各种渠道、平台宣传推广

2.通过招标,确定专业公司拍摄制作新版旅游形象宣传片及广告片,并广泛用于各种渠道、平台宣传推广。

3.开展旅游散文征集活动,确保征集作品质量和数量,加强成果运用。

(三)大力开展“酒博会”旅游宣传营销

1.联合市文体广局,在酒博会展馆设计搭建文化旅游展馆。

2.在主会场、嘉宾驻地设立旅游咨询处,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

3.在嘉宾驻地接收散客。

七、积极探索与知名网络电商合作

结合2016年度全市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探索与知名网络电商合作。年内,甄选一知名网络电商,在其平台上打造旅游官方旗舰店,展示旅游资源、产品,销售景区门票(套票)、线路产品、酒店住宿、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等。构建线下落地渠道,由合作电商通过自营或合作经营方式实现。

八、力争建立旅游集散中心(一期)

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配置的原则,力争在城北公交枢纽站原有基本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整合融入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要素,建立运行旅游集散中心。功能设置:全市旅游形象展示中心、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全市旅游车辆调度应急指挥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区。

篇(7)

一、加大投入,提档升级服务平台

坚持公共财政支持文化建设资金重心下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覆盖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资金超过40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一个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一个文化活动室(90平方米)、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规划实施,并配备了广场舞音响、书画创作用品、乐器(如:锣鼓、二胡、琵琶等)、电脑、图书等文化设备器材。目前,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场所面积都超过了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面积都超过了1000平方米。同时,注重以泗州戏文化、大运河文化、山芋文化等地域文化打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山芋展览馆、农耕展览馆等特色览馆,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村一品”。

二、提升能力,逐步壮大服务队伍

围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工作,着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明确由乡镇文化站长负责指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工作,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考核”的程序,采取签订托管合同的形式,为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配备一名专职文化协管员,负责设施(设备)管护、活动策划和文化辅导等,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帮助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建至少1只文艺队伍,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文化队伍200多支,其中广场舞队伍150余支、庄户剧团20余支、书画队伍30余支,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积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和指导,对基层各类文化队伍,分层次、分类别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打造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不断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

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上具备了书刊借阅、电子阅览、娱乐健身、讲座培训、书画展览、非遗展示、影视欣赏、戏曲演唱、文艺排练、文化志愿服务等“十项文化服务功能”。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文化活动,有效的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需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为了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从2017年开展,县文化部门积极指导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有条件的村举办“乡村春晚”,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200余场,开展送公益电影下乡放映2100余场,开展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次,使文化配送服务真正沉下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