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价值评估论文

价值评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1 06:18: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价值评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价值评估论文

篇(1)

关键词:公司价值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折现法

本文研究的公司价值指公司内在价值,外延止于股东权益,亦可称之为公司权益资本价值。

依据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评估方法应是现金流量折现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并不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而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一家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人们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有十几种,但总的说来,可以把这十几种方法划分为三大类:成本法、市场法和折现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公司价值实际上是对公司账面价值的调整数值。这种方法起源于对传统的实物资产的评估,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评估,而且着眼点是成本。成本法的逻辑基础是所谓“替代原则”: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代替品所需的成本。因此,如果投资者的待购资产是全新的,其价格不会超过其替代资产的现行建造成本扣除各种损耗的余额。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假设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今天购买的所有资产并把这些资产组装为一个运营企业需要多少成本?这种方法强调被评估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使用这种方法,主要考虑资产的成本,很少考虑企业的收益和支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时,以历史成本原则下形成的帐面价值为基础,适当调整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产和负债,来反映它们的现时市场价值。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优点是账面价值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成本法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而会计学上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批评,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成本法的种种非议。

历史成本原则是现代会计核算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会计原则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应用。但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批评者认为,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会计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因此,总的说来,历史成本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信息,相对于未来缺乏决策相关性。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估算公司内在价值,缺乏逻辑和经济学基础。具体而言,成本法是以企业单项资产的成本为出发点,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收益和获利能力,而且在评估中不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项目,如企业的组织资本,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企业的服务等等。

二、市场法

当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实在难以计算时,分析家经常转向市场。将目标公司与其他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并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标的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公司价值评估的市场法。市场法的关键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十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市场法的逻辑依据也是“替代原则”。根据替代原则,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性能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由于市场法是以“替代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为评估基准,所以市场法的假定前提是股票市场是成熟、有效的,股票市场管理是严密的,目标公司和参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股票市场越发达、越完善、越有效,市场法评估的公司价值就越准确。在股票市场存在重大缺陷、不充分、不完善、缺乏效率的情况下,难以采用这种方法。

在运用市场法时,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作为参照物对分析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交易所涉及的公司、市场坏境和结构方式各不相同,如何确定参照物呢?从内在价值的定义而言,可比公司意味着公司应当具有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模式,以及一定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应当是相似的或者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量化的,这样才能对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采用合适的贴现率进行贴现。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可比公司的方法是,通过考虑增长前景与资本结构等方面,选择相似的同行业或密切相关行业的公司,这样可以从大量的上市公司中选出几个可比的上市公司。然后,对这几个公司进行分析、对比,判断这组可比公司乘数对目标公司价值的意义。所以,在实际设计分析过程和使用分析结果时都要慎重,不能脱离实际。

市场法以目标公司的市价作为比较对象,而股票市价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比如,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非理性的大幅波动,而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不应该这样剧烈变化的。这样,市场法评估出的公司价值不是客观的,所以评估所选择的时机非常关键。我们从网络公司价值的涨跌之中,或许可以体会到更多市场法的缺陷。

除此之外,在非公开上市市场兼并中普遍存在的控制权溢价问题也无法在公司比较分析方法中发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在决定兼并价格时通常要在交易价值的基础上增加30%~50%的控制权溢价。当然,如果把参照物限定在最近发生兼并或收购活动的公司,那么可比公司价值就变成了可比兼并价值。在这种模型中,可比性公司的权益市场价值和调整后的市场价值都是根据相关交易的收购价格计算得出的。由于交易本身考虑了各种定价信息,由此得出的交易乘数中已经包含了控制权溢价。

三、折现法

折现法(即收益法)是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最妥当的方法。企业的内在价值即是其未来能产生的收益折现。

折现法依据折现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股利折现法、现金流折现法和以会计净收益(利润)为基础的折现法。折现率则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在三种折现法里,一般公认现金流折现法最科学合理。但是这种观点的基本理由是认为只有现金是“真实的”,会计利润不可靠,典型的论调是声称“现金流是至高无上”。这种观点在已经发生的会计年度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在预期的世界里,难道现金流量的真实度就一定超过利润吗?事实上,预期现金流量是在预期净收益的基础之上调整而得出的。有研究指出,在三种折现法的对公司内在价值预测的差异最终将集中在上述公式的终值确定上。

关于折现率,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还有的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统计计算类似风险的上市公司必要报酬率来确定。

折现法还有两个“改进型”:一个是“调整现值法”(APV,AdjustedPresentValue);一个是“经济附加值法”(EVA,EconomicValueAdded)。APV指出,对公司总体业务统一使用WACC进行折现不够科学,应该根据产生现金流的不同业务事项单独估计他们的资本成本并折现,最后将各部分折现值相加。EVA的基本思想是:利润率不能超过资本成本。一个公司或生产单位仅在它的营业收益超过所利用的资本成本时才为其所有者创造了价值。公司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加上预计经济利润现值。其中,预计经济利润等于投资成本乘以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模式将现金流量折现模式中的价值驱动因素、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转化为单一的数字,因而可以了解公司在任何单一年份的经营情况,而自由现金流量法却做不到。

折现法在使用时有其局限性,比其他确定价值的模型更偏向于理论化。不管是上述哪种折现方法,他们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能够预测,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2)与公司获得的预期收益相关联的风险可以预测量化。

可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和相关风险。上述折现法的演进过程根本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毫无帮助,只是折现模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它来计算公司价值。为证明某个数字而提出的支持材料堆了一堆,其详细程度似乎已经有些过分。确定公司价值的行为正在陷入机械地把各种模型的结果平均化的泥谭中。尽管这些模型看上去似乎高深莫测,但是结果或者是大部分未得到验证,或者是可笑的。

四、小结

合适的公司价值评估方法依赖于了解评估的对象和目的,这可能也是所谓的“相机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获得多个价值指标,然后经过比较、调整,获得最终的价值数据,他有可能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数值范围,或者还有概率分布。每一种方法使用的前提和条件不同,帐面价值为基础的成本法有可能决策更相关。每一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是不一样的。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前提是,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和获得这种收益相关联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不了解或忽视每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条件,那么评估出来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在中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市场很不成熟,对市场法的使用必须非常慎重;至于中国上市公司盈利和风险预测的可靠性就更值得怀疑。而且这种状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好转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仅从理论上讲,在中国上市公司相关价值的理性决策中依赖市场法或折现法的可能性较小。虽然,人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包括帐面价值在内的会计数据心存怀疑,但是以帐面价值为基础的成本法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能都要好于市场法或折现法。

参考文献:

1.亨利戴维斯,威廉姆席勒著.屈李坤等译.财务反超——重塑企业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篇(2)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和现金流量的研究背景

1.1:企业价值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1.1.1:企业价值评估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1.1.2: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1.2.1: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背景

1.2.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内背景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1: 企业价值评估在现实中的应用

2.1.1:在投资、并购中的应用

2.1.2:投资、并购对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促进和要求

2.2: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种类

2.2.1:赢利潜能分析指标

2.2.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2.2.3:成长性分析指标

2.2.4: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

2.3: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3.1:现金流量的客观性

2.3.2: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部分:样本设计及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样本设计

3.1.1;样本选择

3.1.2;研究对象

3.1.3: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3.2: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计算与分析

3.2.1:指标计算

3.2.2;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现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4.1:结论

4.2:局限性

第五部分:解决局限性的设想

前言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和现金流量的研究背景

1.1:企业价值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1.1.1:企业价值评估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1.1.2: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1.2.1: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背景

1.2.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内背景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1: 企业价值评估在现实中的应用

2.1.1:在投资、并购中的应用

2.1.2:投资、并购对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促进和要求

2.2: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种类

2.2.1:赢利潜能分析指标

2.2.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2.2.3:成长性分析指标

2.2.4: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

2.3: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3.1:现金流量的客观性

2.3.2: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部分:样本设计及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样本设计

3.1.1;样本选择

3.1.2;研究对象

3.1.3: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3.2: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计算与分析

3.2.1:指标计算

3.2.2;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现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4.1:结论

篇(3)

目前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发展比较快,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增多,其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并购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 并购的含义和动因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企业并购一般以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

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是谋求未来发展机会。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四是迅速筹集资金的需要。

2.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它存在于企业并购的整个流程中。

2.1计划决策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计划决策阶段,企业对并购环境进行考察,对本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存在系统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

2.1.1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2.1.2价值评估风险。价值评估风险包括对自身和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判断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实施并购,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或没有充分地发掘企业的潜力;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因信息真实或者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行为,则都会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2.2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并购实施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融资策略和支付方式,从而产生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篇(4)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以此不同程度的满足市场上各参与者的需求。

关键词:Rappaport模型;价值评估;折现率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escalation of investors’ financing no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merging, the demands of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value of the firm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study the Rappaport model, which is a famous model, finds the advantage of the model, and want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model so that the model can be more suitable in China’s market.

This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firm, and the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participators more or less.

Key words: Rappaport model; value evaluation; discount rate

目 录

一、序言1

二、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1

三、Rappaport模型介绍3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3

(一)案例介绍4

(二)运用Rappaport 模型评估L公司价值6

(三)Rappaport模型的适用性分析8

五、结论与局限性10

(一)结论10

(二)局限性与建议10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2

一、序言

企业并购, 通俗的来讲,就是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 常由一家占有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中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 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 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 现金或股权收购) 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他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 统称为“ 购并”或“ 并购”, 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由于对企业的正确估价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进行并购决策,因此,在投资市场上,各国的经济学家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需求来源于市场,它在并购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并购估价对并购决策起决定作用,企业并购的目的不外乎是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之前是必要进行并购的可行性分析,而可行性研究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判断待选目标是否值得并购;其次,并购过程中进行估价有助于并购双方不断发现和挖掘目标公司的潜在价值。其实对目标公司的估价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仅是对该公司现有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深入发掘价值源和价值驱动因素的过程;最后,企业并购估价能为确定并购成交价提供参考并有助于双方避开并购价格风险,企业并购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易,众所周知,交易价格的确定常常是并购双方谈判的焦点,双方对标的资产所做的估价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将直接决定着双方所要承担并购价格风险,因此,借助于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将有助于消除双方承担并购价格风险。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模型有很多,其中Rappaport模型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A1ned.Rappaport 提出的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模型在理论上来说是最为科学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运用Rappaport模型进行价值评估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模型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Rappaport模型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对案例进行介绍,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观察Rappaport模型的估价能力和适用性;最后是结论和根据Rappaport模型的局限性提出的一些建议。

二、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的出现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经济越发达,市场交易的行为就越多,企业价值评估就显得越发达。19世纪中后期,现代评估业就随着欧美等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特别是不动产评估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由于评估实践的发展急需理论指导,因而与评估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步从传统经济理论中分化独立出来。马歇尔成为第一个探讨评估方法(尤其是不动产评估方法)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提出和发展了许多在现代评估理论中广为应用的概念,在马歇尔的影响下,以探讨评估、调查方法并提供经严格定义的价值为主要内容的评估理论最终与价值理论分开,形成了现代评估理论的基础。

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最终是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计量方法的。对企业机制进行量化计量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艾尔文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和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价值评估理论。他们从分析资本与收益的关系入手,利用财务分析和计量工具奠定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论的基础。 早在1906年,艾尔文费雪就在其专著《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完整地阐述了收益与资本的关系及价值的源泉问题。 费雪于1907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利息率:本质、决定及其与经济现象的关系》,在分析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益与资本价值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0年,他又出版了《利息理论》一书,该书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的价值评估技术,是现代评估技术的基础之一。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第一次系统地把不确定性引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他们对企业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解开了企业价值评估史上的“资本结构之谜”,并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第一次系统地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和证明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四种方式。1963年,他们就存在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导入推广和应用阶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价值评估起步很晚,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在评估理论、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基本是借鉴或沿用了发达国家的最新成果,因而起步较高,与国外并无太大差别,在评估理论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基本处于相近水平。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

企业价值评估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成本法和市场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期权定价模型也在尝试着运用于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模型可广义的分为基于收益、资产和现金流量这三类。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较为适用的方法还有比较价值法。比较价值法就是选择与目标公司在规模、主要产品、经营时间、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相类似的几家上市公司组成一个样本公司群体,通过计算出样本公司群体中各公司股权的市场价值与其他相关指标的比率及其平均值,参照目标公司相应指标,来推断目标公司股东权益市场价值的方法。 目前,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期权定价也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得到了发展和运用。期权定价的研究在20世纪一开始就由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舍利耶奠定了基础,在1973年由费希尔布莱克和迈伦斯科尔斯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期权定价的论文《期权和公司债务的定价》。

三、Rappaport模型介绍

Rappaport模型,又称贴现现金流量法,该模型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A1ned. Rappaport提出的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他在其1986 年出版的著作《如何创造股东财富》中充分论述了各种估价参数怎样与并购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增加股东财富,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Rappaport模型是利用了贴现现金流量的原理,对目标企业以持续经营的观点来合理估计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然后再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算为现值,从而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该模型的公式几个变量说明如下:

式中:P:为目标公司的价值;

Fi:表示第i 年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

r :为企业资本成本,即折现率;

t :为现金流量的预测年限;

Ft:为预测期末的公司残值。

Fi表示第i年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该现金流量并不等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指扣除企业的日常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本支出和应付税款后,可分配给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它等于企业息前税后营业利润加折旧与摊销减去营业流动资产增加和资本支出后的余额。

r为企业资本成本,即折现率。折现率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的比率。是考虑投资风险后的折现率,是投资者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也代表了企业为获取资金所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即资本成本。这里所指的资本成本不是并购方企业自身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是并购方投资于目标企业资本的边际资本成本。关于折现率, 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

t 为现金流量的预测年限。并购方确定的预测期不可能是目标企业的整个持续经营时间。预测期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一般考虑并购企业拟定的战略和投资能够影响被评估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年份;能合理估计资本支出的年份;预计目标企业经营利润率提高的年份,以及分析人员对被评估目标公司未来各年经营和财务预测的自信度, 预测期一般为(5—10) 年,以10 年最常见。

Ft为预测期末的公司残值。企业残值是指在其持续经营的计划年限终止时,其整体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不能理解为企业设备的残值,因而不能用设备的残值估算方法来衡量。企业残值的估算方法,一般可以假定计划年限终止时,企业进入成熟期,其现金净流量将按照一个较为稳定且较低的比率无限期地增长, 这个期末价值反映了公司资产在预测评估期以后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

随着企业并购浪潮的席卷而来,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在我国,目前有着许多企业评估的方法,但是从理论上来说,Rappaport模型是较为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因此,理应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

本文通过选取F公司拟收购的L公司为例,研究Rappaport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一)案例介绍

篇(5)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金融动荡不断加剧,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瓦解风险无不与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日益增强,企业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占比大幅提升,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日趋活跃等对资产评估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以“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为主题,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加强金融资产评估相关问题,完善我国金融资产评估体系已形成共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资产评估、文化资产评估等的市场需求,中国资产评估拟设立新兴市场领域专业委员会,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指导,提高专业评估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资产评估将成为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焦点,金融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提升。

3.课程的综合实践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与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资产评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和评估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实践能力。在国外,资产评估师的成长与发展更多得益于行业协会的培训和课程学习。如美国资产评估协会开设有评估复审及管理(AppraisalReviewandManagement),企业价值(BusinessValuation),珠宝首饰(GemsandJewelry),机器设备(MachineryandTechnicalSpecialties),私人财产(PersonalProperty)和不动产(RealProperty)等6个方面的评估课程,每一项课程学习都辅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与实践参与做支撑。金融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三、金融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及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以“金融资产评估”为关键词对2006-201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搜索,共搜索论文524篇,而同期以资产评估为关键词搜集的论文共计133399篇,可见,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数量极其有限。各年度数量情况见表1。从学科性质来看,论文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会计三大领域,研究成果侧重于对金融资产的特性、定价研究,而与评估实践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论文不多,这种现象既体现了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范围广阔及复杂性,也反映金融资产理论与评估实践的粘合度有待提高的现状。从来源数据库来看,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是研究成果的主要源,占研究成果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而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搜集的文献仅占报纸数据库的15%左右,反映出当前金融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少且缺乏前瞻性的、创新性的观点与方法,研究层次与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评估有关理论散见在投资银行、并购估值等著作中,运用google对financialassetvaluation/appraisal进行检索,也仅能检索到较为零散的理论知识。

2.我国高校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现状。目前全国共有3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办学历史仅有10年,尚属年轻专业,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仍显不足。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排名,对国内部分高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到,金融资产评估仍属资产评估专业的前沿课程,仅有少数高校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绝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部分高校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情况见表2。从国外的资产评估教育来看,英国和美国是资产评估教育的典范。英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有百年历史,资产评估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高校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PropertyAppraisalandManagement),许多课程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认证。由于RICS在全球不动产领域评估的权威性,英国许多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多受其影响,开设的课程多与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相关,几乎没有金融资产评估类课程。美国的经济学本科实习的是通才教育,并不强调专业差别,在课程设置方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仅在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等课程中有所体现。此外,美国的资产评估教育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在1976年以前从未进入过大学的学历教育,后来是在美国评估师协会的倡导和主持下,才逐步出现了评估协会和大学合作进行资产评估证书教育的形式。金融资产评估是随资产评估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课,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材、习题等资源方面比较匮乏。目前国内仅出版3本相关教材,发行时间较早(分别为2001年、2003年和2008年),许多知识点停留在概述层面且与评估实践的关联度不高。从金融资产评估实践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尚属评估机构的新兴业务,相关交易案例较少,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旺,而是与专业人才的匮乏密不可分,许多与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的工作只能交由投资银行完成。总之,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知识结构仍很不成熟,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四、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的设想

1.不断地凝练课程知识体系,将金融学与评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仍普遍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掌握的知识多为零散的、片面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金融资产评估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在课程伊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程,金融资产评估并不是金融学和资产评估学两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资产评估的视角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再认识。该课程应是涵盖评估基础理论、金融单项资产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与处置等的知识体系。同时,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兼具研究与实践类课程的特点,课程实务部分可借鉴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IACVA)的注册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CVA)资格认证课程的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互为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推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一直主导大学讲台,这种以信息的单向传递、简单记忆或复现为目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成效很低,在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经一些院校实践证明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提非常吻合。首先,随着全球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资产评估本身属于新兴学科,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约束,案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代表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要有认真设计的分析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第三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篇(6)

[关键词]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13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26- 03

0 前 言

医药技术创新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专利权的交易也愈发频繁。无论是单项医药专利的交易、医药专利组合的交易,还是医药专利权的质押融资,乃至医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都需要对医药专利权的价值进行认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16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中指出:“推进知识产权产品价值计量标准和方法研究,完善推广知识产权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医药专利价值评估是医药专利投入市场的基本前提,对其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定,能够促进t药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现状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是医药专利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桥梁。但评估体系的缺失,阻碍了医药专利权的转让与质押。而医药专利交易市场和融资市场发展缓慢,也反过来导致了其评估理论的陈旧。因此,对医药专利权价值的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专门对于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的研究很少,研究多集中于专利权的价值评估。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方法,即成本法、收益法与市场法。这三大方法也是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在内的实务界使用最多的方法。另一类是新兴方法,国内外学者将金融领域与系统工程领域的数学模型应用到专利价值评估中,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于磊,2010)、蒙特卡罗模型(马俊海、张秀峰,2011)、BP神经网络法(胡启超,2013)、模糊实物期权法(刘岩、陈朝晖,2015)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基于医药行业专利权的研究很少,没有体现医药专利权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直接套用。

2 医药专利权的特点

医药专利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它的创造来自于智力劳动,形成于研发及实验,是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使得医药专利除了具有一般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法定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等特征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2.1 价值波动大,不确定性强

医药专利权受到外部影响大,国家医药政策及科技发展速度均会对医药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国家颁布有利的医药政策,会引起医药行业交易需求上升,医药专利的价格上涨。如果医药行业中某一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会引起该领域内的医药专利价值下降。由此看出,医药专利权价值需要格外考虑风险因素。

2.2 研发周期长,评估难度大

医药专利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研发与反复的实验,从新药发掘到时候上市,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不同的阶段,医药专利权的价值相差很大。例如:新药研发过程可以分为未确定化合物阶段、确定化合物阶段、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批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获得生产批件阶段,新药价值不同阶段各不相同。对医药专利权或者医药专利组合的价值评估,需要搜集大量信息,评估难度高。

3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由于医药专利权自身的特性,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仔细斟酌。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理论陈旧,三大传统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医药行业的特色。例如,成本法只考虑了研发实验阶段投入的成本费用,未能考虑医药专利权未来的获益能力;收益法是将未来能获得的收益或是现金流进行折现,忽视了风险;市场法是从市场中选取类似的可比交易专利进行参数修正,而通常在市场中难以获取同类交易案例。而新兴方法多数未能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点,且参数的确定较为复杂。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实务界经验,本文认为医药专利权评估应有以下几个层次。

3.1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中国技术交易所组织编写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操作手册》中,已经提出将专利价值度从技术、经济和法律这三个维度进行分解。这三个维度进一步分解,技术价值度指标分为注册分类、发明人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技术成熟度。经济价值度指标分为市场价值、注册审批进度、竞争情况、研发成本、应用情况。法律价值度指标分为多国申请、挑战次数、依赖性、不可规避性、有效期、专利侵权可判定性。在进行医药专利权评估指标的设计时,可以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细化,也可以根据医药专利的特征对个别指标进行修正。通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对被评估医药专利开展定性的评价。

3.2 应用实物期权模型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需要把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获益能力和不确定性,才能合理估计医药专利权价值。在以往实物期权评估知识产权时,是将被评估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过于笼统。由于医药专利的研发实验周期长,处于不同阶段与环境下的医药专利权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对应的期权价值也有所不同,应当分类进行讨论。

3.2.1 医药专利权分次投资的研发期权价值

其可选择Geske复合期权模型来计算。Geske模型将项目投资决策看作由两个欧式看涨期权,即早期的投资机会是为后来的投资做准备,是对复合增长机会的投资,亦可看作是看涨期权之上的看涨期权。这一假设更符合医药专利以及医药专利组合研发的实际情况。由于在整个医药研发过程中,前期研发投资是后期研发的前提,因此可以适用复合期权。

3.2.2 医药专利权形成后理想环境下的期权价值

其可选择B-S模型。即在医药专利权形成时,市场条件理想的前提下,所拥有的一个看涨期权。在此处可以引入模糊数学将传统的B-S模型中的输入变量模糊化,并用模糊数来量化风险,将结果锁定为价值区间。在所构建的模糊实物期权模型中,还可以加入价值损漏率等因素,使得其价值评估过程更加精确和科学。

3.2.3 医药专利权形成后不理想环境下的价值

其可用延迟或放弃期权的二项式模型。若市场状况持续恶化,导致医药专利无法带来足够的预期收益来承担继续等待的成本,企业将会放弃追加投资,这实际上是执行了一项放弃期权。只有当市场反馈表明后续投资有很大可能带来超额收益时,企业才会追加投资。如果市场达不到预期,决策者会持续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可以利用二项式延迟期权模型。

3.3 应用博弈论模型

我国缺乏完善的医药专利评估体系,因此在医药专利的交易中,买卖双方协商定价占有很高的比重。目前,只有马小琪(2006)在其博士论文系统阐释了应用了博弈均衡理论的资产评估机理。实际上,在医药专利权的评估中,交易双方在达成意向前已经过一定的谈判过程,并且对最后的成交价格认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医药专利权交易双方均有达成转让专利资产的意向,又具有各自的利益考虑,所以双方是合作前提下的冲突博弈。对此可应用博弈论模型,用完全信息下和不完全信息下的o态博弈与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具体讨论。

4 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建议

4.1 建立健全医药专利价值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是科学确定医药专利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评估方法也较为陈旧。应当结合医药行业的特色,探索影响医药专利权价值的具体因素,适当选择评估方法,加深理论研究,合理利用专家工作,提升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

4.2 构建医药专利权的信息化平台和评估数据库

目前,我国医药研究机构与个人持有医药专利数量很大,研究成果交易较为分散,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医药专利持有者难以找到市场,投资者也很难找到所需要的技术。由政府主导,企业、高校等市场主体及中介机构协同参与,共同构建医药专利权的信息化平台和评估数据库,为个人、高校、科研院、企业及评估机构提供医药专利查询、专利价值评估、技术咨询、法律顾问等服务,无偿或有偿的向技术转移双方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提供更多交易案例,有助于医药专利的交易和融资,提高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效率。

5 结 语

医药专利数量的逐年增加,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医药市场专利交易与融资。目前我国医药专利价值评估理论仍不成熟,因此,对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传统收益法的基础上,根据医药专利所处的不同阶段与市场环境,提出将实物期权和博弈论引入医药专利权价值评估,更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其价值。事实上期权定价与博弈理论里的相关模型很多,具体的模型应用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天歌,王金苗,袁红梅.基于专利维度的我国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4):112-117.

篇(7)

【论文文章摘要】企业并购现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普遍。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并购进行动因机理和财务分析,对企业并购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从中找出解决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大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并购手段发展起来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促进了社会资本的集中,企业结构的变迁,产业结构的升级诞生了一批世界航母级企业。

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企业并购的内在动因机理,合理定位财务分析在企业并购过程和并购后的作用,并对企业并购中的几个重要财务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力求找到共性的东西。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机理分析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获取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取得对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国际上将企业并购称为企业兼并与收购。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机理

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把企业并购看作是出于转移组织资本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某项组织资本而采取的一种理性行为。

财务问题在企业并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全面反映出组织资本的财务指标体系和实施方式,不仅是企业并购jl~1]完成的关键,也是避免以企业常规运营财务体系代替企业并购财务体系的关键。

(三)企业并购动因的财务表现

1、谋取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是指并购对企业的财务方面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企业理财以及证券交易的内在作用而产生。

2、获得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

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资源。通过上市,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一笔数额巨大而无需还本付息的资金,而且上市公司还具有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融资的能力。除了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的特殊地位之外,上市公司的价值还表现在其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和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身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特殊权益。

3、获得低价资产

收购公司的收购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动机在于获得低价资产,当企业股票市值低于其每股账面净资产时,这意味着收购者可以低于企业净资产价值的价格获得一个企业,这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4、一些企业并购的特殊动机的财务表现

(1)政府动机代替了企业动机。

(2)买壳上市。

(3)追求“财务报表”重组。

(四)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

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我国目前主要有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政府方面,主要是政策不完善和不兑现等;企业方面,主要是涉足新行业的风险高,缺乏核bi竞争能力导向的并购思维,对目标企业调查分析的客观难度大,收购成本高和企业文化冲突的存在等。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分析

(一)企业并购财务功能

1、并购财务分析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并购财务分析保证了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3、并购财务分析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i、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

(i)企业并购可行性财务分析

从经济上分析,企业并购经济上可行的必然条件是企业并购的净收益必须大于零。

(2)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定量分析

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定量模式主要有贴现模式、市盈率模式和市场价值模式三种。

(3)企业并购融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三)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方式

i、现金并购方式分析

2、股票并购方式分析

三、当前我国企业并购不可回避的几个财务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企业并购发展概况

我国企业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购买吸收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控股式并购、资产划转式并购、协议授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和买壳上市等形式。

(二)实际操作中企业并购不可回避的几个实际性财务问题

1、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价值评估难于做到非常准确

2、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

3、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正常运作与开展,甚至使企业的资金运作受到较大的限制,使资金周转不灵。

(三)解决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

l、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购评估模型,合理确定目标公司的价值。

2、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降低融资成本。

3、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

4、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