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考点总结

数学考点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7 17:46: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考点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考点总结

篇(1)

关键词:数学复习;考试大纲;考点环节

从近几年江苏数学高考的试卷来看,考试内容基本上覆盖了高考全部考点的80%左右,考点也遵循了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 这直接凸显出考试大纲对考卷编纂的指导性意义. 因此,要想提高高考复习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就应当从研透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抓住考点环节入手.

高考数学的考纲分析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应当考查学生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数学能力的灵活运用性与综合掌握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鼓励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研读,我们可以将高考数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归并为以下几大类:

1. 基础知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的系统性与渐进性决定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及不可取代性. 因此,基础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拥有严谨科学的数学思考能力. 从知识内容上看,其表现形式包括数字运算能力,对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认知、理解及记忆能力. 如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对集合A与集合B的运算求解、根据算法流程图计算出N值、等比数列的求值运算等. 因此,高考复习的第一个要点在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 综合运用――数学技巧的灵活性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及对数学规律特征的理性认识,学生在掌握之后,就应当在其指导下进行灵活自如的应用. 由此可见,高考数学对学生考查的第二大重点在于学生对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性,表现在考卷内容上就是一道题目杂糅了多个板块的数学知识. 以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古桥保护区求解题目为例,该题目涉及的考点包括坐标、方程求解、直线与圆的关系等. 因此,高考复习的第二个要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性.

3. 实践运用――数学价值的创新性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悠久的学科,其创始之初的动机就在于以理性的思维与科学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系列问题,因此,它在教学中也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并关注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创新型思维,表现在考试内容上就是题目会更加具有多重思考性与多维广度. 如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第19题和第20题,都是考查存在性的证明,它需要学生能够考虑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全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高考复习的第三个要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高考数学的复习与备考

在尊重并分析考试大纲,遵循并执行考试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应当以考纲为指导精神,以考点为复习提要来帮助学生复习与备考.

1. 紧扣考纲,缕清考点

首先,教师应当在复习之前明确复习内容,特别是不要遗漏任何可能的考点,而这可以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梳理及罗列. 以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为例,该份大纲将考试内容划分为必做题目与附加题目,每一个部分都以列表、分级、画勾的方式明确罗列出每一个板块的考试内容及其掌握要点. 如《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中的必做题目就包括函数的概念、基本性质、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等,除了幂函数与函数方程属于A类要求外,其他均属于B类要求. 这些都给教师的考点归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应当仔细研读并认真分析考纲内容,以更好地缕清高考考点.

2. 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在缕清考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其进行归类,分清主次,这既是有限复习时间要求下的选择性复习要求,又是对题目深度挖掘的区分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以突出复习重点. 参考2014年江苏数学高考试卷可以发现,数列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三角向量、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直线与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等属于主干知识,其在试卷中会以解答题与填空题等不同形式出现,而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多以理科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这也是课程内容选择性的突出表现. 教师应当根据主次知识合理安排好各个部分的复习时间,避免过重或过轻而无法覆盖全部考点.

3. 习题精练,强化能力

习题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操练方式,它既是教师开展复习的载体,又是学生夯实能力的方式,因此,适当的习题非常必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抓住“精练”二字,不要过分追求题海战术,而是应当追求题目练习的精准性,尽可能贴近考纲精神并捕捉考点内容. 一方面,可以通过练习往届高考试卷来熟悉考试题型、考点分布、难易程度等. 与此同时,也可多练习真题、专题.总之,就是要有强烈的目标性而不是松散的随机性.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习经典题目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例如,“设a>0,b>0,且a3+b3=2,求证a+b≤2”,该题目可以用包括综合求解法、分析求解法、作差比价法、均值换元法、三角换元法、反证求解法、构造函数法、构造方程法、构造均值不等式法、构造二项式法、构造数列法、构造向量法、构造立方体法、构造曲线法、构造分布列法等15种不同思维角度、不同知识系列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总的来讲,教师应当挑选适当的、精准的题目来帮助学生强化能力.

4. 反思总结,杂糅合并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历经许多次考试及练习许多道题目,这一过程也是错误诞生的主要时间段,而这恰恰暴露了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 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备考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知识弱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反思总结并不是纯粹地通过错误记录本等方式来进行,而是要通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分析考点验证规律总结问题”这一过程来实现“认识问题认知问题理解问题消除盲点”的学习目的.例如某道题目的错误是在于审题失误还是运算错误,是表述不清还是步骤紊乱等. 唯有在正视问题,反思问题的基础上来总结问题并归类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杂糅知识以合并体系的复习目的.

5. 关注热点,贴合实践

篇(2)

政治复习三要点

高考作文:时代 理性 人文

地理失分的六种原因

数学不是“拦路虎”

古诗鉴赏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点的轨迹方程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复习检测题

非谓语动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哲学常识(下) 重要考点例析与精练

政治常识重点、难点、易错点例析与精练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分析

海水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背斜、向斜、断层的图上判别及其实际应用

宽容是阳光

走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成功宝藏之二:发掘你的内在潜能

珍惜思想的灵魂

高考语文点睛

数学复习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政治命题发展方向及学习对策

记性·韧性·悟性——语文学习“六字真言”

自己的路自己走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解题能力

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

含参数不等式问题求解策略

高考动词时态的考查及解题技巧

“一……就……”英语表达法归纳

经济常识(下) 重难点和易错点举要

哲学常识(上) 重难点和易错点例释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综述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复习与练习

关于“立竿见影”影长变化问题的探讨

几种日照图的辨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气候知识的复习与备考

地理计算综合类例题解析

相约飞翔——刊词

深化概念 夯实基础 激活思维 提升能力

关于语文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把握文综测试核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淡化“特技”强化“通法”复习导数

走下去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冠词和代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形容词和副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经济常识(上)重要考点例释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整合

倍感孤独怎么办?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综述

高考地理复习的原则

构建《地理》主干知识结构

“一题一议”话基础

地理图表知识及学法建议

篇(3)

复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是知识的实践运用。复习课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型。但它又不同于新授课,它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挖掘,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大影响。所以,好的复习课模式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对高中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下。

一、课堂教学模式

1.“三案”引领

(1)自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包含的内容有“考纲解读”、“知识框图”、“知识详列”、“课前热身练”四个栏目。

“考纲解读”是每一小节内容的考纲要求,用于学生自学自查。

“知识框图”是知识脉络结构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详列”是知识的全面介绍,包括基础知识和知识的拓展。根据学情适当拓展,以“导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热身练”是知识的基本运用,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2)固学案:学生知识巩固运用的学案。包括的内容有“考点分析”、“举一反三”、“反思小结”。

“考点分析”是重点题型的分门别类,列举出若干个考点,给出典型例题。

“举一反三”是对典型题目、典型方法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反思小结”是学生自己对题型、方法的总结,在这一环节也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作为学生课外探究的内容。

(3)练学案:学生的限时训练题,可包含40或50分钟限时练及120分钟限时练,即小题专练、大题专练和套题专练。练学案要有学生自我总结经验教训的环节。

2.“四步”当道

(1)第一步:自主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设计好自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复习知识点。固学案中的“典例分析”也可由学生先自主探究,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以提高听课效果。

(2)第二步:合作探究。包括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先结合自学案和固学案,对学生自主探究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相互启发,解决部分问题,再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也可让优秀学生对学生讲解,最后老师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3)第三步:达标拓展。通过练学案,练基本功,练方法,练能力,巩固学习效果。老师要整合课本、资料精选训练,限时完成,及时评价和反馈矫正。也可适当选取一些选做题,对基础好的学生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4)第四步:反思小结。该环节是全班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总结。可让学生自我小结,总结学习效果,哪些知识方法已熟练掌握,哪些在实践运用中还有些生疏。

二、操作应遵循的原则

(1)“三精”原则。在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的选取上要做到精选;限时训练题做到多样化,分层次,科学化,要使学生做到精练;老师讲解环节要善于点拨,要精讲。而精讲环节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原则,“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只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而伟大的老师是启发。”要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都不会的不讲,讲了都不会的不讲。

(2)要做到“五必,五让”。学案练习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老师不要包办。

三、操作流程

(1)课前: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确定学案布置学案收查复备

篇(4)

一、从数学理论出发

生活之中,数学无处不在,二者之间息息相关。数学,一方面来自于日常平凡的生活,另一方面较之生活,它的深度与广度又可以无限延伸。以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自身必须深刻地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渊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即生活中的数学。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求,提高了授课效率,还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发展联想性思维。与此同时,在非课堂时间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随时记录的优良习惯。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章节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感;从教室的四角联想到立体坐标轴,诸如此类。由此,来使得比较枯燥的数学理论生动化、活泼化,使得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率。

二、从数学授课方式出发

数学,对于学生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多半归咎于它无可限量的灵活性。虽然只是纸上几笔字画,但脑海之中早已是思绪万千。因此,盲目地学习数学绝对是事倍功半的,而作为教师则更要为学生指明学习之道,切不可茫然而行。就笔者的观点而言,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学习数学的习惯:猜想、分析以及归纳。

首先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对其解答方法和答案进行适当的猜想;然后,通过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分析;最后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即是归纳。通过对出现并且已经解决的问题的归纳,可以得到再一次的提升,这也是举一反三的秘诀所在。归纳是一个再理解、再消化的过程。

比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笔者在二元一次方程解的过程中,就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首先笔者在黑板上出了如下的题:求如下方程的解:①x2+2x +1=0,②x2+6x+5=0。这两道题相对较为简单,对于没有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的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①是一个完全平方和公式,可以作为一个引线。当题出完后,笔者做了简单的提示,就让学生尝试着去解。5分钟后,有2人解了出来,7分钟后又有5个人解完,12分钟后又有10个人解完。然后笔者选了一个同学,让其对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阐述。最后总结为“分解因数,两个因数分别为0”。从归纳总结的结果来看,学生把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本堂教学算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三、从数学实践出发

数学已然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也成为了不可缺分的一部分。培根曾经说过:“浏览使人空虚,谈判使人迅速,写作与笔记使人准确……史鉴使人理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致,博物使人深厚,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得己身的思维得到发展,在实践中再次创新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之一。数学,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更加需要披靡上阵,在实战中领悟、理解和掌握。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公理性的理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是无法通过正面论证而验证出来的,只能说找不出它的例子,这也是实践之中所得出来的真知。还有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顶角相等,这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不可否定、不可正面证明的公理性存在理论都是由无数次的实践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阶段的数学指导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只是浮在水面。

四、从数学情景出发

“情景教学”是值得一提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可以是人物情景,也可以利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出相应的课件作为授课内容的部分。与此同时,再利用情景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分隔。通过学生的时间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设置课程安排,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在情景教学完成之后,要注意由学生来进行概括总结,从情景之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些都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环节,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

在完成三角函数后,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位工程师需要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上修桥,首先需要测量桥的宽度,目前工程师手上只有一个角度观测仪、铅笔以及皮尺以及若干白纸,笔者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帮工程师测量出桥的宽度。

有的学生就用三角函数的知识:首先选取参考点,以河对岸某点作为参考点A,以工程师所在岸选取垂直参考点B,并在该岸选择另外一点C,构成一个三角形ABC;其次,利用角度观测仪,测出对岸角A的度数;第三,利用皮尺测出AC的距离,则河岸的宽度AB = AC /tgA。显然,本数学场景就是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课外应用。通过这样的数学场景设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之所用,从侧面提升教学质量。

五、从效率思维出发

篇(5)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考纲 从2010年西藏自治区各高中实行新课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内容。新增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远远超出其课时比例,因此对新增内容的讲解不容忽视。根据其独立性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相应知识的学习的,比如幂函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所以在高考中不一定单独命题考查,可以渗透在解题过程中;另一类是比较独立的,比如几何概型和茎叶图,它们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大的。

(1)幂函数:

高考的考查紧扣考纲,题目非常简单,对于这个考点突破关键是让学生记住幂指数分别是1,2,3,-1和1/2时相应幂函数的图象,由图象来记忆性质。

(2)函数零点与二分法:

引入二分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它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从高考题来看,该考点关键是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抓住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的联系和相应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联系、学会用函数的图象研究零点的分布。

(3)三视图:

从考题特点来看,对三视图的考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单纯的识三视图和画三视图问题;

第二类:通过三视图给出几何体的相关尺寸,与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联系起来;

第三类:通过三视图给出几何体的相关尺寸和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与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相结合.突破考点的关键除了让学生掌握口诀“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外,还要找准与投射面投射线平行或垂直的线和面.

另外要重点训练一些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

(4)算法程序框图与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与框图是新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的内容一般是程序框图.题目的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注重考查输出结果.题目的考点一般为:根据框图写出程序的输出值,根据框图填写其中的一个条件,或者解释框图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对于算法与框图,应立足算法思想的渗透,并注意与其他知识进行交汇,如用循环语句表述递推数列、数列求和,用条件语句表述分段函数、方程或不等式等综合问题。

(5)茎叶图:

茎叶图主要考查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把握茎叶图的特点。明确其优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几何概型:

对于几何概型,应注意将概率知识与近似计算、函数、方程、解析几何等知识的联系,复习时要让学生特别注意分清哪些概率问题是几何概型问题,确定好D和d的测度是何种几何量,到底是面积,体积、还是长度。

(7)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该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同时要让学生重点理解和记住一些常用的正面词语和否定词语间的对应关系。

(8)定积分:

考查积分的题目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简单定积分的运算;另一类是求封闭图形的面积.建议近点训练求面积的问题,一举两得。

(9)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实际上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推理,所以推理几乎渗透在每一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高考即便不刻意命制定考查推理的问题也是可能的,对于该考点在复习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体现合情推理的题目。

(10)条件概率:

对于条件概率的训练题较少,建议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相关题目即可。

(11)独立性检验:

该部分内容受到运算量较大的限制,估计要考也不会超出课本,建议考前从课本中找一两个题让学生训练一下即可。

篇(6)

高考中线性规划的考查部分,主要强调利用几何直观解决较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本文针对近几年年全国所有省市的高考数学文理科卷(包括新课标卷和大纲卷)中线性规划的题目进行研究,并选取其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剖析了线性规划的常有考点、解题策略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考纲以及分析

1、考纲要求分析。因为线性规划在考纲中的要求都是必修部分的内容,所以文理的考纲要求相同。理科&文科: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得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2、考点分类。文科&理科:考点一:区域问题;考点二:简单的线性规划;考点三:含参数的线性规划。

二、思想方法分析

数形结合: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中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由代数条件约束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下,再由图像观察解答所求问题。

三、命题规律与趋势

1、考查内容。考查的是必修课本里的内容,线性规划问题是各省市高考的常考专题,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和填空题。2、题型赋分。一般分值为5分,有部分省市分值为3分。3、能力层级。各地试卷难度不一,大多数为容易题和中档题。4、考查形式。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5、命题趋势。以理解和初步应用为主,该专题仍为热点,各省市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应予以关注。

四、典型例题分析

理科考点一:区域问题

例:(2013安徽理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两定点A,B满足|OA|+|OB|=OA+OB=2,则点集{P|OP=λ*OA+μ*OB,|λ|+|μ|≤1,λ,μ∈R}所表示的区域的面积是()

A.2√2 B.2√3 C.4√2 D.4√3

难度分析:本题是给定可行域范围求可行域面积,属于中档题,题目给出比较直观,但是在处理可行域范围上比较繁琐,而且结合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知识,在短时间内不易做出。

解:由|OA|+|OB|=OA+OB=2可知,∠AOB=60o,

不妨设A(√3,1),B(√3,1),P(x,y),又OP=λ*OA+μ*OB

则√3*(λ+μ)=x,λ-μ=y,得λ=1/2*(y+x/√3),μ=1/2*(-y+x/√3)由于|λ|+|μ|≤1,λ,μ∈R,可得-√3≤x≤√3,-1≤y≤1,那么P(x,y)满足的可行域很容易画出,故可求得所求区域面积为2√3×2=4√3.D项正确。

考点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例:(2012广东理科5)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y≤2,x+y≥1,x-y≤1,则z=3*x+y的最大值为( )

A.12 B.11 C.3 D.-1

难度分析:本题是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简单题,题目比较直观,且是高考前常练例题,因此难度系数不大.可能容易出错的地方在约束条件确定的区域,以及对目标函数的变形。

解:先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可行域(请读者自行画出),再找出目标函数y=-3*x+z在可行域中与y轴交点的最大值,当x=3,y=2时,z=3*x+y取得最大值11。

考点三:含参数的线性规划

例:(2013课标全国Ⅱ,理9)已知a>0,x,y满足约束条件x≥1,x+y≤3,y≥a*(x-3),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 ).

A.1/4 B.1/2 C.1 D.2

难度分析:本题是在含参数的线性约束条件下已知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求参数,属于简单题,题目比较直观,且是高考前常练例题。做题步骤同简单线性规划,先画出可行域,再分析已知目标函数最值可能过的点,进行解答。

解:画出可行域(阴影部分)以及可能的目标函数(加粗的直线)如图所示,其中虚线为含参的约束函数可以观察到目标函数2*x+y=1在可行域中与x=1的交点为(1,1),又y=a*(x-3)恒过(3,0),观察图中虚线部分,可知若要目标函数最小值为1,就要使得y=a*(x-3)过(1,-1),故a=1/2.B项正确。

文科考点五: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例:(2011年广东文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上的区域D由不等式组0≤x≤√2,y≤2,x≤√2*y给定.若M(x,y)为D上的动点,点A的坐标为(√2,1),则z=OM・OA的最大值为( )

A.4√2 B.3√2C.4 D.3

难度分析:本题是结合向量知识,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简单题,题目比较直观的,而且是高考前常练类似例题,难度系数不大。可能容易出错在于向量乘积转化为熟悉的目标函数,以及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的计算。

解:首先根据题设条件做出可行域(请读者自行画出),将z=OM・OA的坐标代入变为z=√2*x+y即y=-√2*x+z,此题所求就转化为:当目标函数与可行域有公共点且在y轴上截距最大时,z有最大值。再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直线y=-√2*x+z,将该线平行移动,当y=-√2*x+z 经过点(√2,2)时,直线在y轴上截距最大,z有最大值.故z最大值为4.B项正确。

考点六:含参数的线性规划

例:(2012福建文10)若直线y=2*x上存在点(x,y)满足约束条件x+y-3≤0,x-2*y-3≤0,x≥m,则实数m的最大值为( )

A.-1 B.1 C.3/2 D.2

难度分析:本题是在含参数的线性约束条件下已知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求参数,属于简单题,题目比较直观,且是高考前常练例题。做题步骤同简单线性规划,先画出可行域,再分析已知目标函数最值可能过的点,进行解答。

篇(7)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所以研读课标、分析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知识点、题型特点、命题趋势,发现中考数学的必考点、易考点是中考复习的前奏曲.通过对近年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中考数学考查的内容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的联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四部分知识点各有侧重;实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认识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证明、图形变换、统计、概率都是必考内容.解答题的试题类型和考查知识点保持稳定.命题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综合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考查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压轴题的命题趋势是以图形(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为基础,进行图形变换,通过对简单情况或特殊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归纳出一般性、较复杂情况的规律,并结合证明推理说明理由.分析清楚中考数学的考点、题型和考查目的,师生在教学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二、强化双基,突出学生个性化的

查漏补缺

中考数学试题凸显综合性,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前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漏洞和弱点都一样,要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知识点漏洞的分析查找的过程中.我们在教研中,可采取让学生写学习日记和作业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能力.特别是每次测试后,都要求学生对自己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从知识点、思路上作分析总结和反思,以便在下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克服疏漏之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指导,加强学生的共性的查漏补缺,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学生要重视个性化的查漏补缺,及时弥补自己的疏漏和不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就会突出.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易混、易错点精讲多练,教师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点易混、易错的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理解透彻、思路清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做到人人会做、题题做对.

三、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过

程的体验,专题训练攻克中考难点

中考数学各个题型的压轴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题目体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分析清楚题目所牵涉的知识点和思考方法.学生对于这类题目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1.没有思路,讲解能听懂,但自己想不起来;2.有思路,但算不对.过程易错或者做不全面;3.能算对,花时间太多,就是慢.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分析其中原因及对策:第一种情况是相关基础知识点不熟练,需要熟练掌握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第二种情况是综合能力欠缺,需要对此种题型加强专题训练,把“条件”“思路”的思维过程模式化,达到思路自动化.第三种情况是解题思路不熟练或者解题过程书写不熟练,应加强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的书写.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找出条件和思路的联系,让学生去分析试题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试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综合、概括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提高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要积累教学资源,实现优

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对数学教育教

学的课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区域教研团队,与本地教研团队成员、与全国各地名师交流研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把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写下来,积极为报刊杂志撰稿,加强对中考试题的把握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积累数学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师要参与数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高效课堂,在数学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为学生的高效复习奠定基础.

五、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

的指导和学习激情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