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04:2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2-02
一、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故名思议,是指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能够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获得明显的进步。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了什么。如果教学过程完成,但是学生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工作再辛苦,也属于无效教学。幼儿园学生由于年龄还小,对于许多事情并没有较为清晰的概念,加之许多幼师对幼儿园教育认识理念不够透彻,老师教的很累,并且还得不到有效地效果。
二、当前幼儿园有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课堂活动培训,而不是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幼儿园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期,许多教师甚至忙于幼儿园学生日常的基础活动,而忽略了对课堂效果的需求。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认识天气预报”这门课程当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听音乐,通过听到的音乐,让学生判断是哪种不同的天气。由于幼儿园学生全都处于身心发展期,缺乏对音乐的感知程度。不能很好地通过声音去辨别天气,全部凭借个人日常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幼儿都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在活动之前,教师为了准备材料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积极参与,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在整个教育环节当中,学生只是忙于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无法深入了解事务内涵。没有思考、没有结论,自然也就没有最终的产出。
2.只关注幼儿表面上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提升学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关注表面上的问题,对深层次追求不予追究。例如在《认识时钟》这门课程时,教师会说:“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礼物”。学生绞尽脑汁的拼命猜想,但是还是想不到老师送给大家什么礼物。当最终老师打开盒子,发现只是一个时钟时,部分学生会较为失望,好容易调动起来的课堂积极性,可能一瞬间就凉了下来。
3.只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未引导学生思维的扩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提供玩具、积木等物品,让学生玩。表面上看,学生各个都在参与,均动手操作了。但是在实际玩的过程中,思维并没有受到启发。活动本身应当应用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潜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使用。
4.给幼儿提供的教具不恰当,导致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展开。以数学“感知长度”为例,教师要选择红、黄、蓝三根长度不相等的丝带,通过丝带的摆放,让幼儿进行判断。并列排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等等。最终要问学生,这三条丝带还是一样长么?学生回答:“不一样”。但是到底因为学生真正听懂了,还是通过猜测得出结论,值得深思。
三、保证有效教学效果的具体途径
1.始终围绕目标主题组织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材的时候,以及在设计教学课程,运用一些具体的指导策略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并保证以下问题在课程设计当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首先,我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途径。设计的课程是否循序渐进,内容是否能被学生全面吸收?每个环节之间是否有联系?上课过程当中所使用的策略是否恰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应当从教学目标及培训需求出发,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任何情境都不能单独游离于教学之外。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投入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参与的机会,并且要保证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快乐的进行学习。在幼儿园环节,正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还应当获得心智模式的成熟。据调研,在正常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明显不够。首先,教师要通过教学环境,把幼儿“应当学”变为“有效学”,学习方法要贴近实战,并且在趣味性、新奇性、有效性等多个方面培养。以教材为依托,实际情况为实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课堂当中,要打造和谐、平静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不同观点带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要提出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去认识新事物。
3.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选择,也能实现对于培训课程效果的影响。老师在选用学习材料时,一定要首先考虑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教学活动存在的价值。当然,学习材料的选用,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简单有效性。最好能够就地取材,没有必要大费周章选择其他材料。在准备学习材料的过程中,老师还应当根据“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来确定学习材料。因为课堂资源是有效的,所以对教师选择、挖掘材料等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总结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提供给相应的资源等,最终帮助幼儿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优势初探.外国教育研究,2012.2.6-9.
论文摘要:自我效能实际上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新课程标准下,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有效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音乐教育人才。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现象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建构备受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在人类个体和集体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代教育尤其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效能理论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被运用到教育当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如何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课程改革新要求,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准备,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自我效能实际上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理论上,自我效能具有四层含义:⑴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能做什么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估;⑵自我效能是个体整合其各种能力信息的自我生成能力;⑶自我效能具有领域特殊性,即个体对完成不同的任务,或达成不同的特定目标,其自我效能判断会有所不同;⑷自我效能形成后最终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自我信念。
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获得关于自身才智和能力的信息进而形成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信息源主要包括⑴作为个人能力指标的亲历的掌握性经验;⑵通过能力传递以及与他人比较而改变效能信念的替代性经验;⑶使个体知道自己拥有某些能力的言语说服;⑷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用以判断自己能力、力量或技能状况的生理和情绪状态。
学生自我效能只是对学生完成有关活动任务的自我效能的笼统的、概括的称谓。学业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的主观评价。影响学生自我效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除了班杜拉提出的四种效能信息来源之外,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⑴目标设立:学生设立了目标或赋予了目标,就可能经历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感,做出尝试实现的承诺,积极参加他们认为会实现目标的各种活动。⑵信息加工:对学业材料的认知加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因为在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材料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⑶榜样:在学校情境中,学生是从同伴和教师那儿获取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榜样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⑷反馈: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已证明,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⑸奖赏:奖赏实际上是一种外部强化,具有信息性和动机激发性。班杜拉指出,在个体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出自己有能力时,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二、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便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高超的专业技术、精湛的教学技能,由此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教师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学生将以教师为职业,并为此接受一系列的相关教育;是审美教育,因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审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是创新教育,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通过音乐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人文教育,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注重人类精神和人类道德的培养,是审美能力与完善人格并重的教育;是终身教育,音乐是陪伴人一生的学科,音乐教育专业是人类终身教育的基石,是终身热爱、学习、传授音乐的坚实基础。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音乐实践,鼓励其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突出音乐专业特点,加强师范教育,提倡学科综合;立足于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紧跟社会发展,注重学科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的一专多能型教育人才。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正确理解新课标要求,设立正确、适度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较长远的学习目标是学好各项专业技能,成为未来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所受的是职业教育,他们是学习者,也是未来的参与者。为了让学生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就必须在高师学习阶段让他们尽早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内容,了解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新要求,帮助其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设立正确、适度的长期学习目标,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全面发展自身各项能力,逐步达到中小学新课标要求,有效地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长远目标不能及时地为学生当前的学习行为提供有效的刺激和引导,近期目标将长远目标分成若干较容易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近期学习目标逐步达成,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自我强化的效果。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逐步变得有职业技能,离长远目标越来越近,从而增强其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
2.对个人能力的准确定位
个体在身心发展、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对自身已掌握哪些专业技能、音乐学习的能力如何,自身的优劣势是什么,必须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下,高师音乐教育是终身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认为自己在理解材料时要经历巨大困难的学生较容易产生较低的学习材料的自我效能感,而那些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材料信息加工的要求的学生就觉得自己是有效验的。”1在清醒认识自身能力的前提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一定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学习材料的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判断,促进学习动机的发展。
3.积极向上、成熟乐观的学习态度
情绪也是影响个体效能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情绪能够增强自我效能直觉,而消极情绪则反之,引发的情绪强度越大,对效能信念的影响越大。音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准音乐教师在专业学习中首先要有所体验。帮助音乐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团队合作、友爱关怀的协作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从而不断促进学习发展,提高学习自我效能,形成良性循环。在未来的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将自身所学所感所想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新要求。
4.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成功的榜样示范能向学生传达出他们有能力,并能激发他们去进行尝试活动;而观察到失败,则可能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织学生活动。”2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案例总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来引导学习过程,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远至中外为人类留下宝贵遗产的伟大人物,小到身边的老师、同学,他们的成功经验,行为中体现出的闪光信念,专业学习中的优秀品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自我效能影响着学生,从而激发其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音乐学习近期目标的达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推动其对长远学习目标的完成。因此,音乐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榜样,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逐步地完成各阶段学习目标,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
5.及时、恰当的学习反馈和积极归因
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归因反馈的方式和时间很重要。将学习成功归因于机遇,或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都会增强自我效能感。”3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习情况,及时、适度、正确地反馈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反馈要准确,成功与否要清楚公正,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自身评价要客观,不能主观臆断。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成败分析,引导其进行积极归因,给予学生鼓励。而学生则能够对学习成功与否有客观的认识,并能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得当,没有很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特殊规律,学习还不够努力刻苦,学习策略还有欠缺等因素,将学习失败的挫败感减小到最低,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做好就业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师音乐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培养合格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目标。
注释: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09.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11.
3.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12.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一、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震、共学,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
二、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讲都是评价的含义。教师如何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
以欣赏《紫竹调》为例,本节课为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的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课侧重于“欣赏民族音乐,正确的听辨乐器的音色”,主要是通过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分析其结构,熟悉音乐主题,体验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听辨能力,认识和理解民族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听、看、想全面体会民族音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一、教学案例——课程导入(用时5分钟)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小段民乐合奏的视频——《春节序曲》,请大家告诉老师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自己所熟悉的乐器。
教师:身为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聆听它、感受它。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民族音乐的课堂,感受它特有的魅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今天要学的曲子《紫竹调》。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和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其学习兴趣。[1]P238学生对《春节序曲》的曲调较为熟悉,相比其他的民族乐曲这一首大家欣赏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刚刚结束了课间休息,他们的思想精神状态还未全部注入到新的课堂中,而此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播放此曲使学生放松心情、抚平学习心态,进入课堂教中,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师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逼真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得形象的具体表象,受到特定气氛感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2]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是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3]视频《春节序曲》,里展示了绝大部分的民族乐器,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视频中每种乐器及其演奏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敏感度,增加了审美经验的积累。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水平不高,但他们乐于接受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时有更强的理解力和鉴赏力。[4]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观点,音乐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以及这些音乐知识经验已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认知结构,而且要关注将要学习的音乐材料本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两种结构是否在某种音乐特征上会产生对应的关系” [5]。在听完《春节序曲》后,进一步欣赏《紫竹调》不仅能起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连接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欣赏新课《紫竹调》的时候,主动关注乐曲中的音色变化,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这里运用了学习的迁移中的认知迁移。“迁移(transfer)是指已有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认知迁移是指在人脑中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特点,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于新的情境发生作用时,有时原有认知结构影响新问题的解决,也有时原有认知结构自身发生改变。” [6]那么学生在熟悉《春节序曲》的曲风时,再欣赏《紫竹调》就会敏锐的感受到两者的曲风虽然都是欢快活泼的,但是细致的观察两者还是有比较的,《紫竹调》较之《春节序曲》要稍显柔和,带有强烈的江南丝竹韵味。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认为,“知识学习的本质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而获得意义,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认知学派认为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关键是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充当新旧知识联系‘认知桥梁’作用的材料,奥苏贝尔称之为‘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它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能对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进行比较,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以影响原有认知结构,不仅是研究学习迁移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它能更清晰地与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所以,‘先行组织者’给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架起了一道知识的桥梁,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促进更多迁移的产生。” [1]P208在实践方面,采取积极迁移,学生才能使已有的音乐知识得到检验、充实,并形成对已有知识概括能力。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各种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迁移到其他的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将学习技能应用到其他各种情境中。
三、实践反馈
从教学实践上看,教师通过情境导入,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的内容所吸引,并很乐意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乐曲中的独特音色,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正确解答,学生在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教师讲授——乐器种类和欣赏《紫竹调》等内容时做了铺垫,这样同学们学起来也会感到更轻松、更深刻。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步入新时期,特别是在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国人振兴崛起的潮流,对教育的改革已经非常紧迫。在幼儿音乐教育这一块,作为培养幼师的学校要从更多途径做好幼师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更要思考如何在新时期环境下发挥幼儿教师的音乐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新时期;幼儿教师;幼儿学生
师范类幼儿院校是专业培养幼师的,幼师的声乐教学在幼师专业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幼师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能唱、能教是每一个幼师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幼师声乐教学一直秉承着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提高,忽略了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造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乏味,师范性不够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等许多问题的出现,幼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幼师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自我方面现状原因
幼师生在音乐认知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信息,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音乐学习活动进行中不会很好调节、控制,不能检测音乐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找不出自己音乐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据此及时修正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选择新的学习策略。同时幼师新入学学生年龄段为14~19岁,正好是人生中的少年期向人生中的青年期过渡,这个时期生理特点有很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兼具两面性和动荡性。
(二)幼儿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上课形式不合理
现如今幼师大多数课程设置和上课形式主要是参考高等艺术院校或者专业院校的上课形式,大多数在以培养专业艺术性人才方式来培养幼儿师范类学生,直接导致学习的课程与实际应用情况相差甚远,课程设置上又偏向于研究专业唱法为主,忽略或者轻视幼儿儿歌歌曲学习和教学方法学习,真正教唱幼儿歌曲或者儿歌机会较少,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教师到幼儿园上课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上课传授知识,给幼儿的素质和启蒙教育埋下隐患。
(三)缺乏统一性指导
统一大纲性文件缺乏,新学期更替比较容易更换老师,导致当不同老师之间授课形式、方法理解的的不同让学生很是困惑,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信心,且各种方法杂糅,教师之间的“各自为政”,也让学校音乐和教学内容无法同步,幼师学生教学成果无法做到相对统一,质量出现参差不齐,以后实际工作运用中技能缺失。
二、幼师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授课形式以适应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学特点
改变以往以参考高等或者专业院校培养专业学生的上课方式,时刻以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实际传授为主,把学习方式调整为以幼儿歌曲为主,兼顾以能教、会唱,在实际控制学生“会唱”,教授如何学会、如何学习,同时传授一些幼儿园上课小技巧,如何调动幼儿音乐的兴趣等为切入点,其次是把“能教”作为重点,如何把专业知识浅显易懂地快速传递给幼儿,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知识传导由“死教”变成“活用”,把教授一个技能变成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即培养其能力。
(二)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别式的针对教育
差别式教育是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困难程度下的多样性定制教育,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先总结出学生几大类型,分辨制定不同重难点的教育方式,然后通过制定差别式的针对教育方案,采取各种不同的上课和传授方式,以使不同学生掌握不同技能,让各个阶段学生获得有效性的针对教育,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是一般填鸭式的教育。如何实际做到可以参考以下四个方面:
1在教学前对每个学生的以往档案查看以及现场测试每一位学生的的实际能力,旨在为后面划分学生类型难点作为铺垫,划分难度包括学生理解力、实际操作、先天因素和天赋、缺少自主动力、能接受知识阶段等。
2.根据以上的测试和了解划分学习阶段和对象后,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以阶段性目标为指导方向来严格执行,如:对学习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3建立随时纠正反馈纠正措施,对阶段性目标进行检查和反省。幼师音乐教育对音乐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应具有评价反馈的功能。教师要定期对指导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调整目标和教学进度。
4对音乐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指导。应将音乐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的幼师声乐教学一定要依据上述理论的指导精神,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世纪适应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的幼儿教师,并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方面也要增强理论依据,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不要盲目追求学生的唱功,在声乐专业知识水平和演唱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学生“教”的教学技能的训练。从现行教育结果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学习传统声乐曲目和儿歌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声乐课堂,因此声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学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声乐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牢记我们的培养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幼儿园教师。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自我学习
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既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辅助学生制定计划和目标。
2.营造有氛围的学习环境。
3.发挥自主能动性来学习音乐。
4.反馈与检查目标和计划。
5.加强练习与记忆。
6.组织和转换。
为了有利于对学习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应有意识地对学习材料重新进行安排。如要学习弹奏一曲有难度的乐曲,学生自己可以先聆听该时期作曲家的有关音乐作品,再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而后再练习该作品,体会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而且受到鼓励,他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时,要做好四点:要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举办讲座,介绍好的音乐学习方法;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与学习方法交流;运用情感原理和成功原理,鼓励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四)制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大多数幼师学校基本属于纯女生学校,从社会属性来看,应该从女生环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氛围,不断开展音乐、舞蹈、声乐、钢琴等方面比赛以及班级集体比赛,从氛围角度来希望他们成长进步,同时还应加深学生的音乐美感,提升其音乐修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到:
1.开设音乐选修和欣赏课,课程方向为音乐思考和感悟,来提高学生对各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充分发挥现有教学系统的优势,举办年级、班、系部、学校之间的音乐类各种比赛和演出,让学生在艺术环境中熏陶,同时通过集体比赛让学生自助成为帮扶。
3.让学生做主发挥主观能动性,音乐老师作为引导者,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出来承担作为活动的次级主导者。
(五)用音乐艺术主动培养和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幼师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4~19岁,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成长的重要时期,在特定的纯女性环境中要特别正确引导。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学习和欣赏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有内涵的、激励人性的艺术性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以后让他们把这些正常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身边人甚至是幼儿。
三,结束语
幼师音乐教学是幼儿师范专业中重点课程之一,“扎实的唱功,合理的传授”是幼儿师范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幼师承担着幼儿教育第一步的重担,是启蒙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开始,关乎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否达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培养出来的幼师是否合格对于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师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严重偏差;缺乏统一纲领性文件,传授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没有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愿望等,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做好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对我们下一代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琳.关于幼师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4,(3).
[2]卢晶鑫幼师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刘爽.幼师生音乐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蒋艳琦.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摘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上是优越于其他学科的。传统只注重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以“唱一句随一句”为基础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将音乐趣味性和完整性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如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多而普遍较强,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开始形成,音乐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学唱歌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活跃表现力以及陶冶情操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为了满足现在初中生越来越强烈的求知欲并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要鼓励培养学生这个主体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一同构建一个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
一、音乐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使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音乐教学也要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通过将各种具体音乐材料构建在一起使音乐教学能够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没有随着时代感的丰富而有所改变,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吹拉弹唱的教学技巧,还学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弘扬民族艺术的同时热爱音乐和生活以及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得到培养。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引导、启发从而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对课堂的设计并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等,这不仅需要教师放下自身的“权力”,使学生的能力能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还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从而激起学生合理的音乐想象力,只有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身份,他们才能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主动学习并接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二、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合作及分工意识
为了能够有序且快速便捷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明确的分工和完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就应该灵活的为每个学生设置相应的岗位,并将其组成若干小组。这样,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的岗位角色自主的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比如,将自发放给学生,设置的音乐组长和副组长,让他们协助教师负责对组员的任务分工、协调组员间关系,同时向教师及时的反馈工作等。在组织音乐剧表演的时候,根据音乐小组特色由总策划、副编导、美工等角色共同分工自行组织编排,但这岗位不是固定的,需定时换岗,使每位同学都能够有实践的机会。其次,在有了小组任务目标的前提下,要依据这个目标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这种互助、合作的教学气氛得以保障。通过设置开放的、不固定答案且需要团体合作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使小组内每个成员通过角色、人物的互换从而得到锻炼,还能够使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最好的朋友
通常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上某位教师从而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有着直接关系的。
1.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他们的益友
一个懂得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教师,同时也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鼓励的赞语来发现学生的进步,这样的教师在不仅能够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使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缩短与学生间的心灵差距,学生又怎会不喜欢这样教师所教的学科呢?又怎会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呢?
2.广博的知识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要吸引力
教师通过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使学生的道德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和思索各种音乐学习材料,并从中获得启迪。音乐教师不仅要热爱音乐这门学科,还需要将教材内容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做到简洁且富感染力的教学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
3.教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构建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学生与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可以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从主宰者变成了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互相合作且愿意合作的前提,就是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好的情景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参与合作的兴趣和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
四、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教师应将实际情况与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除了要将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之外,还需要通过与听音练习相结合,以达到使学生音乐视野得到拓展、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比如说选择学生所喜爱的乐曲片段,分别在钢琴的中音区、低音区和高音区弹奏此片段,让学生体会并欣赏这三种不同音区所弹奏出来的不同效果。或者教师可以用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的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各种音乐故事。还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如多媒体、录像片、电脑等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明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但是,所选择的音乐作品一定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属于学生能够接受的贴近他们生活和欣赏水平的作品。用各种适合学生口味且充满音乐情趣的练习方式,不仅能得到学生的喜爱,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这也为学生以后对更深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能够在日后的音乐欣赏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作为育智教育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能够在音乐这门艺术的空间里尽情翱翔。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文化知识的,要结合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自主学习能力并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学习音乐;培养兴趣;基本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25-01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这种氛围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美动听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定期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开创设学校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兴趣自然高涨。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愉快的、有目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得好一点、表扬多一点。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如果大家关注了他,尊重他,他会学得很认真,很投入。
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音乐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课堂中尽量多的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出新问题、提供新信息。如可经常将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故事等内容等纳入教学中,还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如口琴、竖笛等,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