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21:45: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服装定制运营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服装协会顾问、原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
当前中国服装业发展环境比较复杂,问题和困难也比较多,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中国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加工制造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中国服装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这些考验又将成为新发展的重要契机。面对新问题新矛盾,中国服装业以强国建设为目的,以转型升级为方法,整个产业真正步入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轨道,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杰势。
创新能力提升,集成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全行业高新技术研发活跃,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普遍,工业技术化程度提高。
品牌形象逐年丰富,品牌内涵愈加饱满。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群体基本形成,众多品牌开始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一批中国原创品牌走向了国际时装周、博览会和终端市场。
跨国整合实现新突破,国际化运营迈向新高度。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企业积极嫁接国际优质资源。反观四川服装业,下一步的发展一定要改变观念,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抓住供应链环节,进行流程改造,探求客户市场,不断完善客户体系,从审美角度、功能性、生命健康等方面,走产品创新之路;二是加大现代化数字信息化的应用,以提升效益,要积极推广新装备、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逐步形成新优势,在未来工作中,主要研究整合之道。四川省服装首先要对订单实现整合,在承接订单转移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服装家纺产业如何从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 崔泮为
华茂主要服务服装企业,也有加工企业。家纺的时尚和服装时尚有区别,家纺更注重舒适,服装更讲美观时尚。服装家纺产业如何从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可从5个方面思考――
一是重视研发设计。其实中国人并不是创造不了时尚,法国巴黎时装周上有一部分独特设计的时装是中国人设计的,而是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缺乏设计环境、急功近利,企业不愿意把财力、物力投入其中。
二是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即将过去,定制成为时尚趋势。中国人对于着装的需求已经在改变,在何种场合穿怎样的衣服已经开始被重视。服装品牌文化如何植入服装其中,服装如何演绎文化都需要服装人思量。
三是服装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要思考。重视定制文化;与场所融合,在相应场所出售适合场所的服装;文化融合,服饰的文化和所在地域的文化相匹配;销售融合、联合营销。
四是处理库存的方式可以更柔和一些,让库存售卖变得更有尊严。企业不能一味降低价格,电子商务和郊区奥特莱斯都是比较好的售卖手段。
五是拥抱电商而非排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销售方式,应该去拥抱它,电商和实体店的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销售方式。有数据显示,由于实体店缺少服装型号引起的跑单占到跑单量的30%。比如顾客衣服试好了很喜欢,但是没有所需要的型号,旁边有二维码扫描后,输入所需要的型号,第二天服装就能寄到他家。这样的方式就能减少跑单,提高销售额。
大数据时代服装企业何去何从 李金柱
服装企业想明白了“谁生产、怎么生产、谁消费”这个问题就有路可走了。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中,个性定制被排在首位。传统行业要生存必须融入大数据时代。
2013年4月,红领集团花费…余年心血打造的RCMTM平台正式上线了,这支“全球西装高级定制全生命周期彻底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的“宝剑”一出鞘,立即在全球个性化定制服装领域引起了轰动。平台上线以来,吸引了全球个性化定制服装领域商的关注,红领集团从众多商中谨慎选择了300家,负责红领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开拓。
RCMTM是红领集团“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一大硕果。KCMTM平台可以为西装定制客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有关西装定制的每一个细节这个平台全都考虑到并有相应解决方案。KCMTM的目标是“让定制不再奢侈”,这解决了国外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服装可望不可及的状况,满足了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RCMTM的业务能迅速在国外推广开来。
KCMTM让红领集团从低端制造业中走出来,一件个性化定制西装的加工费为1200元―3000元,大约是贴牌生产一件西装的十倍。不仅如此,KCMTM使红领集团掌握了在全球西装个性化定制领域的话语权,可以说,红领这10年来的转型升级之路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
诸多红利创造商机 杨淑琼
2014年,四川省的服装企业将面临的问题一是国际竞争压力,低端产品竞争激烈,四川劳动力优势正在消失:二是国际消费环境变化,外贸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后,国内市场将更加局促;三是行业约束,对粗放式发展的企业而言约束更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四川省服装行业带来新的红利。发展红利、创新红利、市场红利、新兴市场红利,为四川服装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省服装企业应把握这些新的红利,从六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四川省服装企业在中间的生产环节能力较强,设计和销售薄弱,生产商只占产业链10%的利润,应创服装品牌;二是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要素;三是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品牌提高附加值,提高经营管理;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备水平;五是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与院校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合作;六是强化产业链合作关系,企业、协会、政府应积极打造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协同作用。
竞争手段策略与革新想法思维要落地 张猛
随着服装市场的逐步成熟,服装业的改革是消费市场倒逼的,希望服装企业走得紧密些。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是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江西某老总想自创服装品牌前来咨询我时,我提出两个“不”,第一不看定价,第二不出江西。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现阶段这个品牌开始赢利。这说明,转型的路很艰难,需要认清方向、制定规则。
2012年,在我担任某男装操盘手时发现,中国服装品牌做副牌就死,成功的极少。在与周少雄聊天时,谈到马克华菲为何成功,他指出是因为完全单拿出来做的,在用做商品的理念做副牌。做副牌有3点经验:第一,原来的人一个不用;第二,原来的机制平台标准一个不用;第三,老板有否定权,没有选择权。
展望行业未来的兼并重组,运营能力强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上优势更强,而非前期的大体量企业并购小体量企业。比如,北京王府井的设计师集成店的崛起不是因为资金量庞大,或是胆量,而是运营能力、管理能力。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C2M“大规模定制” 服装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近60%服装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尤其男装企业,甚至出现巨亏。这固然有经济不景气、互联网电商的冲击等原因,但是在业绩下滑的同时,笔者却发现服装行业整体销售额却在增长,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经营方式的问题。
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和获取时尚资讯渠道的丰富,其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日益明显。传统服装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追求,所以服装定制消费将是未来服装消费的主要方向。但传统服装高级定制模式因为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很难大力推广。因此,一些服装企业提出了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 顾客对工厂“大规模定制”模式。
一、C2M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规模定制”的提出源于德国政府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是指现代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定制化和节能化。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将不同的生产线连接在一起,运用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随时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个性化产品的工业化定制模式。这也被称为继蒸汽机、电气化、自动化之后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工业互联网,简言之就是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组工业结构,从而激发生产力,为制造商和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将大大提高传统行业的劳动效率,将为诸多工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它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不可限量。据工业互联网领域权威机构GE估计,工业互联网有望影响46%(约32.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2015年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8次提到“互联网”,并且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明确提出要将移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C2M模式(即客户对工厂,C代表消费者,M代表工厂)“大规模定制”模式是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它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等时代特征。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诉求;采用订单式营销方式,实现产品零库存;以标准数字化生产流程保障生产成本最低化和生产周期最短化。C2M模式是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二、C2M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C2M“大规模定制”模式由青岛红领集团最先在国内服装业提出并践行。红领集团花费12年时间,投入2.6亿元,把3000人的服装厂当做实验室,在传统量身定制服装的工艺流程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软件开发,研制出个性化定制智能平台(RCMTM红领西服个性化定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无需试衣,在7个工作日之内即可交付用户所需求的产品。依靠这套西服定制系统,红领集团在中国服装制造业订单快速下滑、大批品牌服装企业遭遇高库存和零售疲软、连锁实体店大规模关闭的情况下,实现年利润增长超过150%,年营收超过20亿元的业界奇迹。
红领集团开发的个性化、定制工业化生产模式,用了10多年时间积累产品技术数据,并发明多项技术专利。它在量体、制版和流水线工序分解三方面做出了技术创新,将传统服装产业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展轨道,解决了传统服装定制手工量体、手动打版、制作周期长、人工成本高的缺点,使原来“高大上”的服装高级定制,变成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个性服装定制服务。红领集团技术创新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标准化量体。红领集团发明“三点一线量体法”。用这套科学、标准的量体方式,即使没有量体经验的新手也可以在5分钟内采集到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数据,大大提高量体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智能化建模打版系统。红领集团开发了服装CAD系统,可以输入量体数据,结合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在积累的200多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数据中,自动生成最适合的版型。
第三,信息化流水线系统。红领集团将服装生产工艺流程细分到最小环节,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重组生产工序,并输入电子编码,实现流水线上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用工业流水线生产出了个性化产品。
有了这三项技术创新,配合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只要将客户的身体尺寸数据和细节要求输入RCMTM平台,CAD就会自动生成最适合的版型,并进行拆解和个性化裁剪,裁剪后的布料挂上电子标签进入吊挂,便开始在整条流水线上加工的旅程。
三、C2M模式发展展望
服装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在我国只是刚起步,目前国内只有红领集团一家服装企业初见成效,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大规模服装定制依然是一个陌生概念。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还处于粗放型生产模式,这制约了服装C2M“大规模定制”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和劳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出现了订单减少、零售疲软、高库存等不利情况。我国服装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走产业创新之路,大胆引进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加快服装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高产.红领:让定制不再奢侈[I].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http:///
.
力克公司是软性材料整合技术解决方案的一家企业,为使用纺织品、皮革、工业面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制造行业提供专业的软件、自动裁剪设备和专业服务。多年来,力克以“裁剪房4.0”为核心打造全新的业务模式,帮助客户实现汽车座椅和内饰、安全气囊制造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近期,就 “力克4.0战略”的相关经验和体会,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力克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广辉先生。
《汽车纵横》: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您如何评估当前整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您认为这种形势对座椅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王广辉:得益于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和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呈现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展望2017和2018年,中国车市预计很难达到两位数的高增长,销量增幅估计维持在2到3个百分点。
2017年汽车座椅和内饰市场的增长要好于整车,基本上是5%到6%的增长。这里我们也看到一些趋势:比如说一些新兴的软性材料越来越多的在行业里得到应用;一些人造皮革、超纤面料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新兴面料在行业里的应用对加工、裁剪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我们预测在未来中国的整车品牌还继续增加20%,意味着在未来几年里,将看到接近90多个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纵横厮杀。也意味着在汽车行业,甚至传送到我们整个座椅和供应链的行业,它对于柔性制造能力的提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在不同批量之间进行切换的能力就非常的重要。
《汽车纵横》:据您判断,未来汽车座椅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对企业有哪些新要求?
王广辉:在未来座椅和内饰供应链企业新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四点:1. 精细化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告别快速增长期,作为座椅内饰企业,精细化发展成为必须。同时需要看到新兴产品领域增长明显的细分市场,例如SUV、本土OEM厂商和日系的厂商等过去几年表现出色的企业带来的业务机会。2.更多软性面料的应用;例如人造皮和超纤等新兴软体材料等,对加工和裁剪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3. 先进生产技术需求;在整个本土供应链崛起的过程当中,以低成本、低质量的传统竞争方法已经落伍,需要通过投资新兴的技术来满足供应链厂、整车厂、主机厂对供应链的质控体系越来越严苛的要求。4. 车型配饰复杂度增多,柔性制造需求增加。为此,在这种局面下重塑的商业环境,对未来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势必将影响每一个企业,包括力克本身。
《汽车纵横》:当前世界乃至国内的商业环境都在剧变之中。据您分析,未来商业环境将如何演变?有哪些要素是身在其中的企业必须关注并做出反应的?
王广辉:力克花费了几年时间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在全球一些重大的趋势,总结出未来10年到20年的四大趋势,它们将非常深刻的重塑我们今天的商业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企业,包括力克自己。
首先千禧一代,就是80后和90后这样一个年龄区间,这样的人群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市场消费者的中坚力量,也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中坚力量。80后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他们天生就是一个数码族,喜欢上网,热衷社交,比如说去饭店吃饭,菜上来之后,先别动筷子,拍一张照片发个朋友圈,这就是典型的新时代生活的一种方式和理念。他们作为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他们对质量和价格又有自己的要求。他们喜欢更加数字化、更酷的、更有职业发展前景的一些工种和企业。
第二个趋势是数字化,数字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早期的一些简单信息交换、信息沟通到电子商务市场的搭建,深入到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就是生产制造的环节。比如说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包括大热的人工智能,我们觉得它都是数字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未来这些技术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将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更进一步发展。
第三个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现在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期,工业4.0时代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状态。所有的这些工业4.0新的技术、颠覆性的理念将会对我们的生产、价值链、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提出更多的要求。
第四个趋势是中国的崛起,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经济的增长方式、未来的介入全球竞争的方式都将非常深刻的影响全球格局,甚至经济和企业的格局,乃至于未来在整个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也许中国会有更多的一些贡献。
《汽车纵横》: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讲,数字化已经影响到产业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实数字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不仅仅包含现在大家讨论非常热的产品数字化和经营模式数字化,比如电商、O2O,也包括生产工程方面的数字化,比如工业4.0、智能制造。在当前形势下,力克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王广辉:力克在审视四大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力克4.0的战略愿景,力克将成为工业4.0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成为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拥抱工业4.0的重要合作伙伴。
工业4.0对于我们的生产带来最大的一个利益就是新的生产模式。从底层的势能到商业模式,一直到决策的模式创新,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带来大规模定制将取代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的转变,甚至再进一步,就是个性化的定制。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像传统的裁缝,用非常低效的方法来量体定制,我们要做的定制是一个大规模、工业化的定制。就像今天在服装行业,我们大规模定制的解决方案得到了非常多客户的认可,目前在国内处于非常领先的一个地位。联想到未来汽车行业的定制,我觉得这天一定会到来,就像长安汽车已经在做尝试。
《汽车纵横》:您提到将力克定位为工业4.0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为什么这样讲?力克自身有哪些优势?能为工业4.0带来什么?
王广辉:我们定位力克为工业4.0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有几个方面强大的优势积累。
首先,多年管理设备实时数据的能力,在布料裁剪系统里,我们设备里面有超过100台传感器,真皮裁剪系统有超过200个物联网传感器。另外力克有超过10年物联网探索的经验,兼容工业4.0的机器已经有超过3000台运营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里面,且工厂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在多年积累的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上,我们拥有皮革、裁剪运营等方面的专家团队。
工业4.0时代力克的产品组合会加入我们最新的一些新技术、最佳的实践、最佳的行I实践的积累,比如力克“裁剪房4.0”,就是力克面向工业4.0的新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它综合利用工业4.0四大技术支柱:物联网、云、大数据、模拟技术来连接所有设备和软件,可实现全球制造网络的设备互联以及裁剪房与第三方软件(ERP、MES等)互联,并对整个生产网络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未来产品组合将使我们今天的所有解决方案都变成一个基于云模式的平台,能够把刚才提到的所有都更好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无缝的衔接,把所有的数据能够统一的采集到一个平台上,包括最新的云计算、物联网,甚至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并且基于数据进行一个更好地运营优化。
链接:关于力克
力克是软性材料整合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为使用纺织品、皮革、工业面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制造行业提供专业的软件、自动裁剪设备和专业服务。力克服务于众多全球市场,涵盖时尚服装业、汽车、家具以及其它多个行业。力克的解决方案为每个市场量身定制,帮助客户实现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自动化及运营优化。力克拥有1,550名员工,已与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知名客户建立伙伴关系,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卓越运营。2016年力克的营业收入为2.88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泛欧证交所上市交易。
链接:
力克助力意大利领先的汽车皮革供应商GruppoMastrotto加快数字化转型【GruppoMastrotto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家族经营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在意大利、巴西、突尼斯和印度尼西亚拥有20个制造和物流工厂,均毗邻当地的整车厂商。】
GruppoMastrotto在全球拥有20座生产和物流工厂,其中4座位于意大利境外。公司雇用了2200多名员工,每年生产2100万平方米的皮革。凭借悠久的皮革鞣制历史,这家家族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增值的解决方案。其制革厂内配备了业内最大的即时皮革交付中心之一,保证在48小时内按时交货。
为了满足终端客户对于皮革座椅和内饰的巨大需求,GruppoMastrotto再次加快创新步伐,推动其皮革裁剪产业链的数字化。随着当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汽车内饰的需求日益上升,皮革产品种类更趋丰富,更新换代也更为频繁,这意味着汽车内饰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应用力克的汽车皮革裁剪专业经验和先进的Versalis皮革裁剪解决方案,制革厂能实现裁剪房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从而提高生产灵活性,及时迎合消费潮流,更迅速地满足终端汽车生产商的需求。
2014年5月28日,上海服装服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该平台整合了设计、孵化、电子商务等16个与纺织服装相关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用者可以了解当前最新的服装资讯、产业发展前沿、市场信息等内容。这一平台的搭建及运营有效整合了服装产业的信息资源,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一手资讯。同时也解决了纺织服装行业平台资源受限、缺乏专业运营团队、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的硬件龙头逐渐将研发重点从硬件向软件迁移,以格柏、力克等数控裁床市场的龙头企业为例,厂商在维持原有裁床业务的基础上,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作为面向时尚行业的重点推荐。服装PL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集中管理产品的所有信息,可以实现服装产业链上的用户共享,可以从开发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对产品的相关事件进行跟踪和管理。PLM以软件形态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将服装行业的两化融合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纺织服装行业两化融合的另一个方向是从生产制造环节向上游面料设计、下游销售这些行业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延伸。以国内提供数控裁床的企业和鹰为例,和鹰在2013年通过收购与合作将原有的数控裁床业务扩展到服装软件、吊挂系统、智能仓储系统、3D试衣系统、网购/门店系统等领域。几乎覆盖了包括面辅料自动仓库、服装设计、自动铺布、裁剪、缝制、成衣仓库、销售在内的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电子商务、移动电商迅速崛起。在促进了服装交易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线上渠道对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从对服装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电子商务来看,越来越多的传统纺织企业将目光转向网络,开始布局电子商务。其中部分企业通过构建自身网销平台来完成内部管理系统与销售系统的衔接,部分企业则通过在第三方平台设立旗舰店来完成网络营销的过程。
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使得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走红市场,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掌握市场动向,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库存管理一直受纺织服装行业重视,电子商务催生的供应链管理软件(SCM),使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库存积压、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环节的协同、提高供应链环节信息化水平。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中国人视觉试验数据基础上,通过时尚色彩开发和色彩管理,首先建立了中国纺织色彩体系――CNCSCOLOR色彩体系,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使用统一的色彩交流语言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了纺织品色彩供应链应用技术方案,色彩选择、沟通、比对工具――CNCSCOLOR时尚色卡系列以及测配色工具;从色彩流行趋势、色彩企划、色彩实现到色卡定制服务,源源不断地为时尚领域的设计师和企业提供色彩推动力。
(1)纺织品色彩供应链颜色集成应用技术研究
对纺织品供应链色彩中从流行趋势研究、设计企划、生产应用环节的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开发高效、集成、个性化的纺织品色彩供应链应用技术方案,以期为纺织服装供应链之间的色彩沟通、管理和控制提供标准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优化企业的色彩供应链管理,提升效率30%~50%,同时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2)细分品类实物纺织颜色应用工具研究开发
作为供应链颜色应用集成的一项重点工作,基于纺织颜色体系数据,选用环保染料和工艺并按照高品质色牢度要求将涤纶标准色卡颜色数量增加到8000色,新增棉纺织品标准色卡近1000色,这些颜色将作为个性化色彩解决方案和纺织行业色彩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对涤纶8000色及棉1000色实物色卡的色差进行了严格控制,必须与给定的理论值严格一致(Ecmc
(3)便携式测色工具研制开发
该项目通过引进与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研制开发了精度合适、性价比高、便携式的色彩收集与智能化配色工具。便携式测色工具的开发,运用了色彩研究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色彩标准和技术,使得其精度达到0.1级别。搭载的软件系统含CNCSCOLOR3000色标准色卡数据库,可供设计师灵活选色、调色;同时,数据兼容Photoshop等常规图形图像设计软件,界面友好,方便设计师使用。
2008年之前,该服装企业每年都要组织几次耗资巨大的订货会,耗费巨大。此外,培训基本都是总部派人下去,分站进行讲解。响应速度慢、人力和物力成本高,这些都使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承受了巨大压力,该公司CIO顾涛认为,建设一套视频培训系统的时机到了。
为了远程培训
“凭着对视频会议的理解,我想,视频会议直观而且实时性好,具有广播性,我们应该可以基于视频会议建造一个培训系统,来完成诸如广播培训、互动培训、会议、点播、直播、实时通信等一系列功能。”顾涛告诉记者。该服装企业在全国设有20家分公司、拥有3000多家形象统一、管理规范的品牌专卖店,都分布在中国南北不同的地域和网络基础之上。在部署视频会议系统之前,该公司的需求主要是以下五点:
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远程培训。顾涛认定远程培训是公司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最重要的应用。希望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总公司或分公司能够对其下属各品牌专卖店进行随时随地的培训,系统能够实现将培训讲师的图像、声音和课件同步传导到受训学员眼前,使得培训不再麻烦,也不再有集中培训带来的差旅费、时间、人力、安全等问题。
其次,实现日常会议的随时召开。召开视频会议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服装企业要求系统支持多点或点会议,支持单组或多组会议,以满足公司与分公司、部门内部、小组等多种会议需要。无论是紧急会议、年终大会、讨论会议或是电话会议,均要求应付自如。
第三,远程招聘。对于分支机构众多的企业,异地人才招聘的面试是个棘手的问题。该服装企业希望使用本系统,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招聘。
第四,远程产品推介。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能够使异地产品推介会不再麻烦,通过系统,可方便地把公司新产品迅速地推向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抢占市场先机。
第五,操作简单和方便易用。对于一个服装企业而言,有限的IT技术人员不可能深入到各家分支机构和各家专卖店之中去,因而系统操作使用方便对于该服装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然,花重金打造的视频会议系统很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锁定纯硬件和公网产品
在明确需求并得到上级的支持之后,顾涛开始着手选型事宜。不过,他迅速淹没在了眼花缭乱的视频会议产品之中――选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选软视频还是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打造专网还是基于Internet的视频系统?这需要准确地根据企业现状进行决策,该企业最初筛选了六七家企业的方案。
顾涛是这样向记者讲述他的选型思路的:国外的视频会议起步早、稳定性高、有一些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但价格对于该服装企业确实高。国内的视频会议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上更胜一筹,并可以定制开发一些相关功能,与我们用户已有的系统做到结合。“比如,我们自己IT部门原来做的EIM系统是一个类似于MSN的内部实时通信系统。我们希望视频培训系统能与之无缝连接。”顾涛举例说道,“经过与国内外品牌的售前、售后服务能力的沟通和磋商,国内苏州科达公司的方案提出,可以为我们在EIM系统上嵌入视频会议的接入方式。于是我们的天平自然偏向了本地服务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的国内品牌。”
谈到专网和公网的区别,顾涛认为除了连接设备之外,最大的区别就在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方面。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很好地适应Internet网络的低带宽和不稳定性,那么不一定非在专网上才能跑出更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思路,顾涛定下了选型主要考虑的四大基调:第一,对现有网络的适应性要好,要考虑成本;第二,产品选型定位在纯硬件,主要是考虑到产品的稳定性和抗病毒能力;第三,视音频效果要达到至少DVD效果,这主要是考虑到服装行业的特性。对于服装颜色、款式、面料的培训,都是通过视频传播实现的,要求画面能够最大限度地不失真;第四,要具备高性价比。
一体化设计架构
“众所周知,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存在传输瓶颈,而科达在这方面具有的领先的技术能力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顾涛说到。
在对苏州科达公司市场部部长朱曙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TruSens(致胜)视频会议系统有效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
首先,该方案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TrueSens视频会议系统的价格具有显著优势。
其次,产品部署不再复杂。整个TrueSens视频会议系统一个点仅包括1台电视、1个一体化终端以及辅助设备。在中心部署时只需1台MCU就可完全替代传统解决方案中“MCU+多台服务器”的部署方式。
此外,降低了用户操作和维护的难度。通过一体化设计架构,TrueSens系统提供的MCU可以完成企业部署视频会议中心节点所必需的所有功能,比如GK服务、穿越防火墙/NAT服务等等。这些服务在过去需要多台服务器通过复杂的协调部署才能实现。用户将获得系统建设成本的大幅降低,并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最后是保证了基于Internet的会议效果。“由于采用了高效视音频编码技术和大量智能化网络适应技术,设备接入网络时,无论是ADSL、光纤还是VPN,均可进行快速部署,并充分保证在Internet环境下的会议效果。
针对不同运营商之间网络带宽的瓶颈,TrueSens的MCU本身即内置多运营商接入功能,可在无需增加任何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跨网无缝互通,真正做到了无缝连接。”
用户连线
该服装企业CIO顾涛对于整套系统的可管理性较为满意:“我认为这套系统的易用性确实很好,不需要我们进行特别的管理。MCU放在总部,同时总部也有会议终端。各分公司和重点直营店也部署了终端,开会培训时只需要按按遥控器即可。”
关键词:服装行业 信息化
随着中国服装业进入国际化和品牌化的竞争时代,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渠道网络的建设等问题都成为服装企业需要提升的管理重点,而作为这些管理提升的基础支撑——企业信息化,更成为令企业老板们头疼不已但又绕不开的问题。
由于服装生意典型的多样化特性:多SKU、多商品属性、季节性等,使服装行业信息化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和迫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未来服装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因此,很多企业的困惑已从“上不上软件”到了“上什么软件”和“怎么上”的阶段。很多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尝试,面临着:业务需求快速增长与落后的信息系统之间的矛盾;多个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的信息化孤岛的痛苦;信息化建设优先步骤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争执;选择先进成熟系统还是逐步定制开发,在业务和IT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信息系统难以支撑决策分析;企业老总面对信息化项目立项报告难以决策的一筹莫展等。
一项IT投资动辄几百上千万,如何有效发挥IT对企业战略和管理的支撑?如何有效应对以上提到的信息化难题?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先进行信息化的统一规划,通过信息化规划引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对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和路径在高层、业务和IT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并有效地从源头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本文将对服装企业在信息化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落地中的几个重点和读者一起进行探讨。
从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出发为信息化指明方向
AMT认为,服装企业信息化规划首先要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如图1。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决定了信息化的焦点和步骤,信息化战略必须要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如对于致力于打造强势服装品牌的企业来说,就需要对消费者有所研究,了解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是怎样一个情况。有了细分市场之后,企业才能对这样一个细分的消费群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确定应该去设计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并以此来组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因此对于品牌商,信息化的需求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获取终端市场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消费者分析,从而提供对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的支持,因此以目标消费者为核心的终端数据和客户关系管理是信息化的重点。
图1 服装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建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同步的实施路径
很多服装企业的信息化不成功,归结原因在于内部的流程尚没有理顺,信息化只是实现了局部的自动化和业务功能支撑,必然带来信息化孤岛的产生。因此信息化规划不应仅是信息化建设先后顺序的规划,更应该是管理与IT同步提升的规划。通过规划明确服装企业各业务领域的管理提升和流程改进计划,同时通过IT固化管理优化成果。在管理和IT分解形成的子项目计划中,需要识别各子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依赖关系以及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形成可操作的落地的子项目实施计划。
明确业务和IT共识的信息化建设和投资策略
纵观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基本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定制开发、循序渐进:信息系统建设都是由IT人员自主开发或委托定制开发,依据企业管理模式量身订做,从局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开始,如生产部门开发物料系统用于大量原材料的核算和库存管理;工资系统用于工人计件工资核算;分销系统用于渠道的进销存管理等。大部分服装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建设大都趋向于保守和务实的思想。同时,服装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比较滞后,因此市场上的管理软件针对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较少。这种局部开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企业成长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局部建设、分散应用导致了信息的分散,财务、业务分离,不能对管理决策进行有效支持。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化分割,导致信息化重复建设。
成熟软件系统一步到位:即在企业全面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采用这种模式的服装企业相对较少,实施效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企业成功实施,有些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一是盲目跟随,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二是大型系统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高,而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论是管理规范化还是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企业IT部门缺乏大型系统实施的经验,因此大面积的信息化推行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服装企业究竟是在现有小系统基础上修修补补,满足当下需求?还是应痛下决心寻求高起点,追求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这和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息息相关。企业需要明确未来3-5年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对现有IT系统现状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发展规模。如果需要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企业是否已做好准备,包括高层的决心、IT部门的抗风险能力等。
抓住行业特征和企业关键需求甄别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具备三个前提:合适的软件+好的实施团队+有准备的企业。我们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企业如何通过规划阶段为信息系统选型打好基础?
在信息化的蓝图明确后,需要对核心系统的关键需求进行提炼。这些关键需求一方面包括行业特征:服装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因此在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如服装行业的产品都具有多个属性,要求多维表的显示等;另一方面,根据服装企业流程的梳理,需要识别出企业流程中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也恰恰是企业核心能力所在。那么这些需求就应该被标识为关键需求,其能否满足将作为信息系统选型的排他性要求。
从业务流程自动化到经营决策分析
服装企业上了ERP/POS之后,都是业务操作执行层面的人员在用,而企业管理层却很少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系统主要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对于企业管理决策却很少发挥作用。BI系统中也开发了上百张管理报表,但是管理层依然觉得看这些报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及时清晰地了解业务运营状况以及该做什么决定。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需求,即基于BI的企业经营决策分析平台的建设。
经营决策分析平台的建设必须先从了解管理需求开始,建立企业经营分析结构和关键指标,如服装企业的零售额、库存周转率、店效\坪效等。对于这些指标的建立,应从区域、产品和城市层级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企业运营分析会议,定期进行分析,以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整个经营分析的过程需要BI\BW系统的支持,以实现信息数据获取和分析,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并通过各种图表及经营分析看板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展现,如图2。随着服装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经营分析平台建设必将成为信息化建设中新的热点。
图2 基于BI的经营分析平台建设
多渠道提升IT队伍能力
信息化规划要有效落地,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人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人才难求。由于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既熟悉服装行业业务模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管理人才奇缺,从外部引进的CIO等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与服装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强大需求形成巨大的矛盾。服装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多从本企业自身发现和培养人才;另外一方面,可引进外部咨询,通过行业最佳实践的学习以及顾问知识经验的转移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IT外包的方式,将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找外部公司来做,而重点培养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规划以及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