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质量工程师总结与规划
时间:2022-02-05 21:51: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工程师总结与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质量计划质量目标 质量记录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ur quality processes, and are engaged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mergency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tegration features of the project and our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discusses how to prepare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project quality plan.
Keywords: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quality planning, quality objectives, quality control records.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质量计划编制目的
质量计划编制目的是识别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为满足这些相关的质量标准应规定的质量保证措施、资源及质量活动应具有的顺序,确保产品的实现过程受控有效,满足顾客要求。
2质量计划编制原则
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和文件,是对质量工作的具体安排,用以确保满足某一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的要求。即在这些特定要求不被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时或顾客要求时,需制订质量计划。
3质量计划与项目计划的关系
质量计划是整个项目计划的一部分,它把满足项目相关质量标准的过程策划和开展的质量活动,规划到项目实施所涉及的过程中去,有规律地与项目计划过程并行进行。
4 质量计划编制流程
(1)项目经理、质量师负责完成质量计划的编制;
(2)质量部门负责评审、审核质量计划,项目部门负责人负责质量计划的批准。
(3)质量部门负责质量计划监督执行、检查、和评价。
5质量计划的编制
5.1 编写要求
合同评审程序中确定需制定质量计划的合同均应编制质量计划,并以独立形式出现。项目策划阶段结束后质量计划与项目计划同步编制。
质量计划应补充合同中明确要求的而质量管理体系所没有覆盖的内容,需要时,可引用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关文件。质量计划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补充。
项目经理被确定后,应依据合同书/合同评审结果组织质量师进行质量计划的编制;需要时,由市场、计划、财务部等部门配合制订相应阶段的质量计划。
5.2 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在质量计划的编制中,通过识别相关质量标准作为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从而达到或者超过项目的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
相关质量标准主要包括:
(1)遵循的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及法规;
(2)项目的招、投标文件(包括澄清函和修改文件)、合同、用户需求说明书所提出对项目固有质量特性;
(3)依照项目用途用户预期的潜在要求;
(4)依照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制定的企业质量体系的要求;
(5)本公司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规定的附加要求。
5.3 质量计划应包含下列内容,由编制人员按内容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1)达到的质量目标;
(2)该产品、项目或合同各个阶段中职责和职权的分配;
(3)采用的特定质量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4)有关阶段(如设计、改进等)的试验、检验及审核文件;
(5)随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进展而修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方法;
(6)为达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的其它措施。
5.4 质量目标及分解
确定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将质量目标按项目的工作阶段顺序如设计、投产、制造、调试、检验、交付验收,分解到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目标与要求,明确质量职责。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预防为主,严格把关,保证向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5.5 文件和资料控制
应明确在项目实施各个阶段输出并控制何种文件,如何标识这些文件。规定实施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标准、规范、特定法规条款及合同的要求。
案例:
某移动指挥通信系统主要项目资料输出
项目阶段或过程 序号 文件和资料名称 责任人
实施准备 1 项目立项申请/评审表 销售经理
2 投标设计方案/评审表 销售经理
3 效益表 销售经理
4 实施方案/评审表 项目经理
5 质量计划 质量工程师
6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 电讯工程师
7 设备清单 电讯工程师
8 线缆连接图 电讯工程师
9 整车安装图/明细图 结构工程师
10 机柜安装图/明细图 结构工程师
实施阶段 12 设备(材料)采购申请单 电讯工程师
13 设备入库检验记录 质检工程师
14 变更文件 项目经理
15 系统安装调试记录 电讯工程师
16 系统使用手册 电讯工程师
验收阶段 17 系统验收大纲 电讯/质量工程师
18 系统检验报告 质量工程师
交付阶段 19 培训计划 培训讲师
20 培训记录及用户评价记录 培训讲师
21 系统验收计划 项目经理
22 技术资料及设备交付记录 项目经理
23 系统验收报告 项目经理
5.6 质量记录控制
遵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列出履行合同必须提供的质量记录清单和报告。
5.7 培训
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相关专用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材料,以达到培训目的。质量计划中应有编写培训计划的安排,列出学习培训内容和执行时间。
5.8 基础设施及资源配备
按活动顺序的时间安排及资源配备要求。质量计划中应明确规定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场地、环境要求、调试设备和仪表,对不满足要求的,需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
按项目进度要求提出所需工种人员进行相应配合的人力资源计划。
5.9 服务
按合同要求,应规定对用户或供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人员和内容。规定技术服务的人员和时间安排,制定技术服务的特定要求。
5.10预防措施
对项目的质量难题、重点部位和影响系统可靠运行的环境、方法进行风险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对项目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出试验、验证的要求、方法,并提出提出预防措施。
5.11验收文件和验收准备
验收文件应有:
(1)项目总结报告
阐述项目概述,应有合同履约、技术特色、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内容。
(2)招投标书、合同
(3)项目实施方案,工程组织实施方案(必要时)
(4)项目变更、实施方案确认文件
(5)检验及测试报告
(6)设备、文件移交清单
(7)图册
(8)系统使用说明书
验收准备应有:
(1)验收测试大纲
(2)验收计划
(3)项目演示方案
6 质量计划的管理
6.1 审核和批准
由编写人提交质量部门审核后,交市场、计划财务等相关部门会签,项目部门负责人批准。
6.2 质量计划的执行和监督检查
项目经理负责领导项目团队执行质量计划,计划人员负责质量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协调,质量师负责质量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
6.3 质量计划实施情况评价
在合同完成后一个月内,由质量部门对质量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报告交公司归口管理部门保存。
6.4 质量计划的有效期
质量计划中的内容属一次性实施的,该质量计划所针对特定用户的项目或合同一旦结束,其质量计划的有效性就自动中止。对于已失效的质量计划,归口管理部门要及时汇总,整理编目,妥善保管。
总之,质量计划的编写对项目实施的合理安排有了很大帮助,确保产品的实现过程受控有效,满足顾客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庆喜 刘书庆 杨世海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J) 工程质量 2007 第3期
【2】王家骏增加质量综合指标 完善产品质量计划[J] 经济管理;1983年08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群;教学改革;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33-02
“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于2009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计划”的目的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优秀的后备工程师。我校的“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是将《水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实验》三门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目的是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卓越计划”下“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整合与培养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的教师都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绝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经验,给“卓越计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师资队伍中教师是否具有工程背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师资队伍进行了整合。我们的教学队伍有6人组成,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见图1和图2。
本教学团队师资结构及职称合理。在授课安排中,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特点和授课教师的特长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水分析化学》这本门由于原理性较强,计算推导内容较多,由副教授和讲师主讲;《环境监测》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两名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主讲;《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实验》课程是课程群中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是学生在学完《水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了两名高级工程师和两名工程师担任主讲。在教学过程中,老中青结合,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青年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向,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近三年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团队的教学水平总体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监测》和《水分析化学》这两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两门基础必修课程,《水分析化学》主要涉及环境分析方法体系,而《环境监测》则依赖于环境分析方法,课程群建设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大课程的布局对《环境监测》和《水分析化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规划设计,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归纳浓缩,删除两门课程中重复及陈旧的内容,教师在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有机地融合。两门课程前后衔接,由自然科学领域逐步过渡到工程科学领域。在教学方法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自动力实践。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抽象变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工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建设中为了强化实践环节,把《水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课程中原有的课程实验重新定位,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化学实验》独立的实验课程,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为了强化学生规范性实验操作,设立了“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根据校园周边环境,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上为了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将实验课程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课内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课外实验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对实验结果结合环境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过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的复杂过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更好地完成“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群”内各课程的教学任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实践课程的强化,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竟争力。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EB/OL].网易新闻,2010-04-19.
[2]王励申.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1,38(7):215-216.
[3]邓双喜.高校教学过程和谐性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217(7):86-87.
[4]李英柳,严文瑶.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8):56-57.
[5]柴育红,严文瑶.环境监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14):155-156.
[6]牛显春,周建敏,陈海芹.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8):183-184.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监理 质量控制
随着房建工程施工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工程监理在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投资方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视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是现代房建工程施工的重要标志。
一、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在监理工作中,工程施工前的准备是做好整个工程监理工作的基
础。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施工单位建立好施工项目部机构,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素质。项目部成员的素质和施工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
坏。审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要操作人员的资质资格及上岗证
等,检查按投标书许诺及合同要求保证项目机构人员到位、健全、良
好。
2.要求建设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机械进行报审,检查
机械的数量和选型是否符合要求,性能是否正常。以保证施工机械,
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3.组织设计交底和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工程开工前,由总
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
审,使施工单位了解关键部位的施工特点和要求,特殊工艺及分项的
操作程序,通过会审减少图纸差错。要求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图纸进
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审查,以熟悉设计意图、构造要求和结构处理,掌
握施工中的难点及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
缺陷,以便在施工前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核对图纸,
查看建施图与结施图标高、尺寸是否一致,土建工程与水电安装是否
协调,各部位的做法是否有遗漏,对图纸存在疑问等,以便在会审时
提出及时解决。
4.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做好监理技术交底。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内容要详尽,可操作性强,并在开工之前发放到业主、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从工程开工开始向各方传递监理工作信息,使参与建设各方了解、掌握监理工作的做法与要求。
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监理工程师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
健全监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监督程序;督促施工企业加强自身质量
保证体系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理严格执行监督程序,每一个工程建设
方案应当报监理审批,坚持每分项工程及工序,由施工单位自检,专
职质检员审查确认后才能提交监理检查验收。这样,施工班组、专职
检查员、监理工程师组成了质量控制层层把关,真正做到控制工程质
量的三道防线。
三、严格审查进场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的实体,也是决定最终建筑质量的好坏。因
此,工程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良莠不齐的工程材料
是不可能建造出优良质量工程的,有问题的原材料半成品会给工程留
下质量隐患。为此,材料进场时,规定施工单位报送进场材料报审表
及相关的质量证明资料,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对材料的外观、规格、型
号进行验收,审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材料出厂合格
证及验报告单是否真实有效。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现场实物与资料相
符、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抽检试验合格的,材料报审表签署批准进
场使用;否则,在监理人员监督下退货出工地。施工单位擅自使用未
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的材料,总监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四、加强巡视和旁站
要想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必须对整个工程从开工前到施工、
竣工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对施工过程,需对各个工序进行
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的巡视和旁站是施工监理最有效的监督管理,
加强巡视和旁站就是要使巡视和旁站发挥真正切实的作用,这样监理
人员必须首先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工序、有关的规范和标准,掌握容
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地方,在巡视和旁站时有理有据地指出存在的问
题,使施工人员心服口服地及时整改。否则,监理人员只是在施工现
场转一转,有问题看不出来,留下了质量隐患。加强巡视和旁站,增
强监理人员责任心很重要。如果没有责任心,巡视和旁站也达不到监
理的理想效果,特别是旁站,需要旁站的都是关键工序、关键部位,
更是马虎不得。如对混凝土浇筑旁站,监理人员应仔细检查砂石材料
过磅,混凝土搅拌时间,水灰比等,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问题立即
向施工单位指出并责成其整改。
五、运用总监协调管理机制监控工程质量
1.总监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质量隐
患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并做好现场巡视记录,对所发现的问
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2.每周召开工地例会,总结施工中所面临的质量并提出解决方
案。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3.总监运用工程款支付权监管工程质量。利用业主授予的权限,
要求施工单位每月报送本月完成的工程量及工程款支付申请表,监理
工程师进行工程计量,对未经监理人员质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不予以
签认,使施工单位认识到只有做出合格的工程,才能得到工程款,只
有主动控制好工程质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为提高工程质量而
努力。
六、做好施工资料的检查复核
工程项目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可以反映建设项目真实的质量状况,便于控制。在开工前,向施工单位明确资料的内容、范围和填写要求,统一格式和标准,资料跟随工
程进度同步完成,按监理的以上要求检查复核资料。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资料审查批复制度,如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方案、图纸会审
记录、设计变更等必须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组织实施。严格按
检验程序复核施工单位报验单,使每分项工程都经监理检验复核完
成,分项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报请监理
工程师检验复核合格,才准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否则整改合格为
止。这样由资料反映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资料真正
成为检验评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监理工
程师如何做好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减少质量通病,消除质量隐患,在
工程监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在施工中的工作应遵循坚持“以
人为本、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手法来实现工程
合同上的质量目标,使业主放心满意。
参考文献
[1]粱朝敏,张瑞浅.谈监理施工质量事前控制[J].太原科技,2006(12).
[2]林炳章.论建设工程监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
[3]谷金明,昊天骄.建设工程监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4]杨瑞新,李宏友,刘宇聪.工程建设监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东北水利水电,2003(6).
[5] 谷金明,吴天骄. 建设工程监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关键词: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pervision work, and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ach stag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o solve.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强大,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世贸组织后,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也是日新月异,投入营运的各等级公路越来越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公路行业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多方面都期待技术上的创新。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质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检验等特点,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建设高质量的公路,保证公路的稳定性与行车安全,必须对公路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即要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包和发包的关系;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规范服务条款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只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督、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构:(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组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对施工质量负责。 2、加强质量监督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业主、监理要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和环境美学相结合,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2)强化检测工作。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级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中心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要根据公路建设的要求拨发专款配置相关检测仪具。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工程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可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和新工艺。
3、加强公路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控制
3.1公路规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公路建设规划阶段,即公路施工建设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公路建设质量进行控制:
3.1.1各项准备工作应严格按程序进行,并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工程承建应引入广泛的竞争机制,尽可能让多的有建设资质的单位,参与工程竞标。这样即有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更有助于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此外,材料采购也应按照国家对相关公路建设等级的要求,通过竞标确定材料采购单位。最后,项目的外包、材料的采购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应该在上级监督单位下进行。对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错位及时纠正,确保后续工程顺利进行。
3.1.2科学合理规划公路路线,确保公路质量。公路路线合理规划的目标是:一、保障公路建设质量;二、降低公路建设成本。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应对公路将要经过线路的地质、水文等环境进行勘测,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尽量避开地下暗流,地质灾害易发或多发地段。
3.1.3根据公路建设等级要求,选择建筑用料,确保公路建设质量。由于公路建设等级以及公路沿线地质与水文环境不同,必须选择相应的建设用料,如路基铺设所用沙石颗粒大小、桥梁建设所用水泥等级与标号等。 3.1.4最后,应对整个线路规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可实现性。规划完成的公路建设路线,提交给上一级技术监督小组进行评估,这些评估主要包括建设成本评估、对沿线环境影响评估、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可实现性进行评估。经过评估,对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3.2公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3.2.1 控制施工人员质量。施工人员构成、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对公路建设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建立一个优秀的施工团队,才能确保公路建设质量。
3.2.2控制工程材料质量。合格的建设用材料,是公路建设达到优质的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几个方面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一是确保材料从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采购。材料采购时,必须要求销售方提品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者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二是对于建设中的主要用料,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样品检验。三是对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进行配和比生产试验,达到要求方可对这些材料来进行采购。四是对于桥梁架设用的钢梁这类关键材料,不仅要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还要对其产品进行强度、韧度检测,甚至派出专门的人员驻厂,监督生产企业的生产。
3.2.3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施工方法。在公路建设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同样对工程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桥梁、涵洞以及地下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条公路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此外,科学是的施工方法也很重要。如雨天施工方法、严寒气候下的施工方法等。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建成后的公路稳定性和安全性才有保障。
3.3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以前的所有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补救的尽量补救,对于无法补救的路段,要进行新建或重建等。这些检查包括路面强度、平整度、桥梁的设计承重等等。只有路面强度达到要求,路面才不易塌陷、开裂;只有路面平整度合格,才能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平稳度以及舒适性;只有桥梁强度和承重达到要求,才会避免今后使用中发生大的桥梁交通事故。
3.4 完工后的质量控制 在公路建设中,工程竣工并不意味着这条公路所有工作的完成或终结。由于公路在今后使用中,还会出现路面开裂、塌陷,甚至是路基被冲毁、桥梁边坡塌方等问题。因此,在公路完工后,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今后公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即完工后的质量控制。完工后质量控制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定期对公路路面尽心维护、对道路两旁的边坡进行保护、绿化固坡植被进行补种等。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学习;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1-4]。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7]。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为指针,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探析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校企对接、工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内容与体系构建
1.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对高等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8-9]。具体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专业则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归纳目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培养目标涵盖的内容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途径。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掌握力学、材料、管理、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③增强相应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各构件的构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材料试验和配比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等。④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策划与风险分析及项目管理方法,了解招投标的编制方法并熟悉相应流程,掌握施工全过程相关资料的编制及管理。⑤学习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程序和方法。⑥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参与项目管理、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培养目标可概括为“理论基础牢,工程意识强、能力口径宽,工作作风实”。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与之契合的模式。
1.2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综合衔接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是工程实践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两个学习阶段应各有所侧重,还要有机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论基础牢,因此,相应的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校的通用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标准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系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工程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实践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发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式,该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由学校院系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企业文化,要细化到工程实践学习每个环节。要实现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呼应、有机衔接”,重点要解决工程实践学习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对既有工程实际问题、项目等进行筛选,建立基于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块和工程实例学习库,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分制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块。同时,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问题,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1.3科学提出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
面向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轮企业学习的实践,总结了企业实践学习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CAD工程制图、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计算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等方面。(2)企业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在企业的现场顶岗实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①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策划方法,掌握团队建设与沟通方式。②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③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④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和适用范围。⑤掌握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以及组织。⑥掌握安全、进度、环境等管理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学生还应养成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进工程实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通过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校方与企业之间签立合同,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如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学校的知识体系、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对接实施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就培养目标和实践学习的总体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满足。因此,在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之初,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规模、技术力量、指导能力、承接工程类型、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满足同学们去实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好中选优,共同协商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校企协作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学习实践的过程管理等。
3.1构建“菜单式”实践学习内容
从工程实际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践学习内容是很丰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展满足培养要求的实践学习值得探索。我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作企业项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习时间、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及今后就业意愿,建立了“菜单式”实践学习模块,这种“菜单式”选择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共同议定的培训“菜单式”,自主选择实习内容的一种实习方式,该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应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所选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因材施教,让他们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较务实、有效地推进了校企联合教学。
3.2做好企业实践学习前期准备
做好企业实践学习的前期准备是保障实践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应对拟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部进行专业的考察,重点了解项目部现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是什么,提前规划学生们可以参与哪些工作,让同学们有所准备;大致了解该项目部的项目情况、设备、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方式等;还应对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生活及学习条件情况做一下了解,以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程一线当中。
3.3建立企业实践教育学习过程管理机制
总结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两轮企业实践学习经验,为确保同学们企业实践学习的安全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管理工作:(1)按计划落实项目部及校内外指导教师。(2)各指导小组建立QQ群,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日常联络、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等。(3)学校周边的企业学习点(市内),指导教师经常去工地或项目部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企业学习现场情况。(4)外地企业学习点(含省内外),指导教师可选择性地去部分企业学习工地现场,看望项目部实习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同项目部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5)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要保持经常地联系,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现场的察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企业学习情况,掌握“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学校、企业、学生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学生企业学习中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广泛地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下基础。
3.4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
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每天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当天的工地见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学习心得等内容的《企业学习日志》,定期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检查指导,企业学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的企业学习表现都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出企业学习成绩。返校后,每位学生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企业学结报告》,全面总结在企业学习中自己的见闻、感慨和收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日志》的记录情况、《企业学结报告》的撰写情况、报告会总结汇报的情况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对同学的评价打分,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学生成绩合格后,取得企业实践学习模块的学分。
4结束语
通过我校两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证明,按照上述内容的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践学习取(上接第717页)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用到的经验有效地结合,不仅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交际和务实的能力,使得专业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及工程实际独有的文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感性认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企业对学校、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深入探索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改革、系列化的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条件建设,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6.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11]1号.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9-21.
[6]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7]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8]许继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1):217-21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09-02
一、引言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计划”,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新的一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品质特征
农业机械工程师在农业生产中的活动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进行的,它与自然、环境、精神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农业机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工程问题与人文精神相冲突的矛盾。丰富的人文情怀是人们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也是优秀工程人员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学生中都出现了享乐主义的社会现象,工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目前大学生大多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农业机械等专业根本不是他们想考取的专业,同时受享受、浮躁、功利心理的影响,他们丧失了拼搏奋斗的勇气,不愿付出艰苦努力等。因此,一个卓越的农业工程师除了应具备很强的专业分析能力、深刻洞察力及借鉴力、实践才能、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还应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情怀,能够从人文精神的视角来对待农业机械,坚持正确的理念,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高尚的伦理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
(一)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农业机械化工程教育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培养农业机械化工程师的类型,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避免办学目标趋同的现象。同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农机化教育所造就的是农机化卓越工程师的后备军。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仅为农机化卓越工程师提供系统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基本的工程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农机化工程实践才能培养出卓越的农机化工程师。
农机化工程师的培养在本科阶段要重视与农业机械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农业机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另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引领他们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从而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观念。
(二)农业机械化工程实践培养机制的构建
农业机械化工程师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意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善于思考、总结和创新,熟练运用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现场问题,要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无疑实践是最好的途径。
校外实习基地是农机化工程训练最好的实践场所。目前我系与多家四川省农机化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如: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市刚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每年我系农业机械化专业都在这些企业完成实习实践。在企业实践中,学生参加到农业机器的生产中,如:今年暑假,卓越班的部分学生到绵阳一家收割机厂进行暑期实践,参加收割机的流水线生产,不光巩固了书本所学知识,还进一步了解了收割机的制造工艺过程和各零部件功用及其拆装,收获颇丰。通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基本农机专业训练,培养了在生产中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集体分析、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表达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机化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寻求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如:四川农业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实践活动。(1)开展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重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我系农机化专业每年组织发动机拆装比赛,为了比赛取得好名次,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拆装发动机,不但提高本科生专业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发动机的组成和功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我系农机化专业的许多学生都组成团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在导师引导下开展科学实验、创新设计或调查研究的项目,极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兴趣。(3)科研兴趣培养计划,是学校和有科研经费的教师联合资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项目,使有潜质的学生提前进入到科学研究中。将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功效真切地发挥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才真正领会到“卓越计划”的精髓。
(三)教师农业机械化工程素质的培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素质,是农机化卓越工程师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互联网宣传、开会宣讲、学科相互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明确本院农机化人才培养需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强化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工程设计和研发能力;其次,制定并及时调整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农机化专业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再次,引进具备丰富工程背景的高级人才加入到农机化教师队伍中,科研与教学平台的搭建注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教师工程能力;另外,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通过上述途径提高教师的农机化工程素质,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培育出卓越的农机化工程人才。
(四)农业机械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农业机械工程教育改革围绕农业机械化就业市场的需求、农机化企业人才需求等因素注重加强课程体系革新。深化课程教学革新,摒弃灌输式教学,按工程问题、案例和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问题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协作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农机化教师授课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探究的首创性;理论授课中,不过分依赖教材,强化认知探究和学习经验的养成,在探究中理解知识、获取经验。每个教师都应该明白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研究方法,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教学实现多主体交流与协作,课堂讲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民主平等氛围中进行,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权;大学教学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实践中,改进实践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让学生结合课题提出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课堂之外让学习活动更加精彩:主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社会实践及知识、能力与自我发展。
(五)农机化卓越工程师考核体系的创新
要培养出未来的农机化卓越工程师,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农机化素质提升为本、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考核强调农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农机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改革农机化等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考核内容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应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比重,核心骨干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可占60%以上,倡导全方位综合性教学评价,建立反映学生学习志趣和特点综合考评体系。三是改进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办法,将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纳入考核指标。
四、结束语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农业机械化卓越工程师,必须让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培养任务落实到我们农机化教育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应牢牢抓住“卓越计划”的契机,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农业机械的热爱,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期待为我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娜,邸书灵,段淑凤.探索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9):128-129.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科技创新;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北京科技大学是第一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政策的引导下,我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合理规划科技竞赛,引导创新人才成长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不仅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能激励大学生产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此外,科技竞赛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其创造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极其有效的形式。学生利用创新基地进行创新活动,参加各类科技比赛,且每项比赛都有不错的成绩,如“挑战杯”“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均获得过冠军或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创新基地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参赛经验,编写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划手册》,详细介绍了学校组织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的内容、赛制与日程等,而且根据各类比赛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作出规划(见表1),指导学生在大一至大四的不同阶段参加适合的科技竞赛。这份手册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随新生入学资料一起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入学时就能了解学校组织的科技比赛类型,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基地开放管理,服务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我校从1998年开始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SRTP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一次,对象主要是在校的二、三 年级的本科生。学校对通过审核的项目给予经费资助,由教务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参与学生一般能获得1000~8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项目结束后学校结题验收,项目参加者需要提交完整的书面总结报告,同时提交一定形式的成果。教务处对按时完成项目的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下,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日益增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如下问题: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制作场地、工具或缺少教师指导等原因,导致科研训练项目做不下去而中途终止,造成了资源和经费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作用,创新基地进行了改革,开放了机械原理及设计、机械加工及装配、电子设计、电路加工及调试、软件设计及工业设计6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指定1名指导教师负责管理,面向全校进行开放式服务。学生可根据实验室功能的划分,再根据自己的SRTP项目所需要的工具、设备、研究方向等,填写申请表,指导教师经过审核后,接收学生入驻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会由指导教师不定期对入驻学生进行技术培训。每个实验室的工作台、工具、仪器设备等,学生在项目研发期间都可免费使用,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困难,可请教指导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重复投资,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完成科研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学生创新基地共接收来自全校的57个科研训练项目入驻开放实验室,且在指导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项目的验收通过率达100% ,部分项目被评为一等奖。
三、科技创新回馈课堂,推动工程创新课程
学生创新基地在经过几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后,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参赛经验,教师将这些实际的案例引入课堂,逐渐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依据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生动案例,让学生对工程项目有切身的体会与认识,不再是死板的书本教学,这样就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改革的良好的相辅相成的循环发展。在学生科技竞赛和科研训练项目的指导过程中发现,每有一个比赛或项目,指导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培训从基础知识的普及逐渐过渡到专业知识的讨论。由于竞赛和项目种类的繁多,每个竞赛都会有不低于300个学生来参加培训,所以每一次培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有些竞赛或项目,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邀请赛等,所需基础知识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如单片机、C语言、PCB制图等。为此创新基地计划开设工程创新课程,把所有竞赛或项目的基础知识培训都整合到工程创新课程中,如表2所示。工程创新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每学期进行滚动式通用基础培训,学生均可在课堂上了解到想学习的知识。
四、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构建“科技创新工程教育”体系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与知识水平,创新基地探索了一套 “科技创新工程教育”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的第1阶段,以工程创新课程为载体进行面向全校的通用技术 培训,扩大科技创新普及教育的覆盖面,使学生能够有学习的机会,为我校的科技竞赛和SRTP 的高质量实施预先培养与储备人才,提高我校参赛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入门培训的学生,分别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比赛和SRTP项目中去,既提高了科技竞赛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参赛获奖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在比赛和项目的实战演练 中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兴趣点所在,为他们日后的科研找准了努力的方向。经过第3阶段的比赛或项目锻炼过的学生,自身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已基本确立,此时部分大三的优秀学生已经被确定推荐免试资格。针对此部分学生,加上一部分虽没保研但技术能力颇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到开放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和设备。另外,根据这些学生的特长,把他们分配到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3个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从学生中为每个开放实验室选拔负责人,并对负责人进 行团队管理培训,使他们达到能够指导初学者入门的水平,这样实现了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 级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讨论,构建实验室学生管理员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在第4 阶段,经过4年的培养与锻炼后,针对仍在校内深造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会集中他们的优势,对外与企业联合,承接相关业务项目,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这样既为学生 提供了很好的实战演练的机会,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实现了实验室的可 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式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模式。
五、结束语
在“卓越计划”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指引下,我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先,协调发展,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开放与创新并行”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探索出一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打造“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
[2]王燕霞.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为平台,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3]张美红,黄春芳.浅议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
[4]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01).
[5]郝智.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9).
[6]吕艳琳.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7).
[7]孙艳丽,孙晶,宫俪铭.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17).
[8]王励申.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1(07).
[9]李中山,狄京.加强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13).
[10]刘宏,肖发远,黄朝志.构建创新创业特色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