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3 14:21: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篇(1)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9-1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其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完成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促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需要,如何完善设备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不断强化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变化。企业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并向着大型化、精密化、集成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1.1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就我国现阶段国企来说,其设备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的保养与修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许多企业所采用的指导思想落后,致使维修方式单调,维修后的效果不理想,先进的、科学的维修方式得不到良好的采纳。

1.2 设备落伍,技术含量水平低 部分企业往往本着少投入成本的目的,不舍得引进新设备,便租赁其他工厂淘汰的设备或继续使用落后的、技术状况差的,乃至即将报废的旧设备。这样既阻碍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又使一些高效率、技术先进的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引进;并且增大了工人维修设备的数量,导致生产力下滑;使其频繁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今众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混乱局面。如生产管理者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如何维修设备;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全面发展。企业奖惩机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其员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使员工对工作出现怠慢、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以罚代管,使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如同虚设。

1.4 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企业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高级机械师、工程师。另外企业对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员工的技术水平应适应新时期设备更新换代快这一特点。国企中还普遍存在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导致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员工的薪酬过低,一些私人企业便趁虚而入,以高薪酬、高待遇挖走大量高技术人才,使企业管理工作陷入窘境,从而限制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不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现代科技脱轨;不注重先进技术的普及,缺少前沿科技的推广。

2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改进对策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进一步强化,这就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要逐步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控制,从部分管理转变为全局统筹,由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向注重价值形态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从微观上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还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到企业全局和资源配置。并且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理念,纠正过去各个部门“自扫门前雪”的错误做法。依据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

2.2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每天的检查,我们可以直接的全面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磨损情况,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企业需要强化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和巡回检查工作、定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这样才能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事故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外企业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早淘汰陈旧设备,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折旧率,建立科学的设备报废更新机制,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3 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 根据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调整改革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专职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其规章制度对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考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对先进生产模范、技术创新者以及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4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队伍 科技的变迁需要现代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企业中的设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筛选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其应具备一定的学历,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调研、自学,使之成为专业管理人员,使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搞好操作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定期的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维修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我们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庆山.机械设备安装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郑昆.浅议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

篇(2)

一、开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比如,在我们石油化工业中,对气阀失效及寿命的创新研究就十分重要。气阀是活塞压缩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压缩机运转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往复压缩机结构复杂,故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要详尽其各类故障诊断尚需大量的工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往复压缩机最常见的故障零部件有气阀、活塞环、填料憨以及一些联接件的摩擦副等,其中气阀故障的诊断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十分自然的。因此,从影响阀片运动的主要因素入手,调整影响阀片的运动的受气阀本身结构参数、气体状态参数以及与气体运动有关的压缩机参数等参数因素至最佳值,就可以减少气阀失效的时间,并可以延长阀门的寿命,从而通过这项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效益。

二、我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单位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加快了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我单位根据自身的规模与特点,建立健全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在自主研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企业技术中心硬件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一批科研成果得到了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开发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加快生产技术开发与研究,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水平,开发了一批替代进口的产品等。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水平与形式向高层次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先进技术应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重点产学研合作开发和技术转移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技术创新工作促进了我单位技术进步,加快了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技术优化,提高了资源的有效使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就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司的热力部门,我们主要是向生产车间供送高、中、低压蒸汽和脱盐水以及精制水。我们车间虽是作为一个辅助车间,但我们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意识不强。市场机制把企业推向了技术创新的前台,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这种强烈的反差,企业很难马上适应,特别是观念和意识难以跟上。二是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必须能够灵敏、准确地预见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深入和细致,致使企业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机会。三是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对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四是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创新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企业缺乏对企业技术人员必要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人员缺乏创新愿望和热情。五是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创新水平较低。企业多数把引进关键设备作为技术引进的首要方式,软技术的引进比重很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差。

四、对目前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积极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等多种渠道,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二是要用新技术攻克技术难题。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赢得效益,就必须不畏艰难,扭住攻克技术难题不松手。一项技术的革新、一项工艺的创新,既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优化产品技术、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入手,深钻细研,反复实践,不怕失败,不畏挫折,用不改的初衷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三是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围绕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完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实践展开,必须使自己的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去,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这样,我们革新、创造才能做到源于生产、服务生产,我们的技术也才能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支撑点。作为我们热力部门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抓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契机,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付出我们的努力。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较强,而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较弱,两者联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技术创新周期缩短,技术创新宏观效益提高,技术成果迅速向生产转化,减少企业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取得良好的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五是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引进技术的整体性和消化吸收。企业应该时刻注意积蓄力量,把引进的技术真正据为己有,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科技管理;运行机制

一、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般煤矿科技创新管理所采用的指导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条件下,探索并发现新一套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思路,同时尽最大的限度使用,改进配置企业中物资资源的不足,发掘新人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的新战略,以此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些指导思想下,还要坚持科技兴矿为宗旨,以市场上对煤矿的需求为引导者,激励人才为主要核心,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开发和管理、研发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创建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一个煤矿企业是以科技兴矿为主要方针,同时引进发达的的科学技术,培育创新管理新文化,从而创建新型矿井。也正因为如此才大大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矿井之间的竞争力。要想使科技能更好的为煤矿企业服务,首先要保证人才的利用和资金的投入,还要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以便培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另外引进先技术设备能有效的保证生产安全,能使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使煤矿的生产能力提高,为矿井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二、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依靠自己的科技知识研究发现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解决在矿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和高新技术一同发展,引进了先进的理论技术,使科技创新管理水平能够得以发展。此外,煤矿企业还结合了自身研发的科技成果,因此,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将科技创新转化成为了生产力,使得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2.2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根据科学统计,煤矿的技术人员占全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少之又少,仅仅不到10%,远远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值,所以导致科技人员缺乏,出现“机关学校普遍增多,生产线人缺少”的现象。此外,由于许多科技人员技术不达标,缺少好技术和素质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在劳动上的分布不合理,结构失衡,学的用不上,用的不能掌握得现象。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有很多煤矿企业中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还只是局限于人事管理,而人事管理只是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并不能带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人才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方面。因此,煤矿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也迫在眉睫。2.3对科技资料和档案的管理。一般在科技创新资料和档案里所指的都是煤矿企业科学技术的资源,它是科技成果的载体,在企业生产和建设活动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生产和建设的前提。而当前煤矿企业对科技资料和档案的重视不够,导致了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从而影响工作进程。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矿企业的科技资料和档案周期长,在时间上不固定,涉及的范围也比其他企业广,但是收集时的难度却比较大。煤矿企业的科技资料和档案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状况有了解,此外为了避免产生遗漏和错误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的。由于煤矿企业在生产中有特殊性,生产中的科技资料和档案也是处在一个变化的动态中,导致在管理资料和档案的时候工作量大且繁琐,如果不能及时归档,会导致资料档案不完全不准确。煤矿信息化在近几年虽然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科技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却跟不上进度,也阻碍了资料档案高效的利用。

三、煤矿科技创新的走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技术、全球化、人才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强,在此情况下,要想保持煤矿自身的优势,必须发展科技,增强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1.煤矿的科技创新管理要体现规范化、现代化和高效化。说的是要发展机制创新来加强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工作制度,优化资源,以便提高自助研发的创新能力。2.依靠自己的科技知识研究发现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加快生产力转化速度。3.对多种经营实行结构的调整,使得能够促进多种经营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煤矿企业经营的部署,要积极开展与煤矿有关的新技术和相关材料,还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同时,开发新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4.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规范对项目的管理,完善竞争中的激励机制,提高煤矿企业的竞争力和开发创新力。要做好这些,首先要有足够的开发基金,同时规划好资金的分配和资金管理,以便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在开发资金的同时还要改进质量,不断增加新品种,加强对项目管理一确保质量和水平。三要对科技成果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估,以此形成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强化用人机制,使工作人员使用新机制,保证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对科技人员按劳分配,在住房、工作调动方面给予优惠,形成尊重爱护人才的好气氛。

四、对科技管理发展动向的探析

4.1对科技创新建立长远的规划。什么事都是事先要有准备,才能得到成功,不然只能是失败,对于煤矿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更好的使科技创新为矿井生产,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长远规划。煤矿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生产状况和装备情况,为矿井提出长期规划,为煤矿企业的科技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煤矿企业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百战不殆。4.2建立专项的科技资金,改善激励机制。煤矿的科技创新管理离不开激励机制,它虽然不全是对资金的奖励,但却是以资金奖励为主要方向。煤矿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科技资金,研究合理完善的一种奖励制度,同时发现有效益、有价值的科技资金并加以奖励。煤矿企业不仅要对技术人员有科技资金奖励,还要鼓舞全体工作人员举办科技创新活动,以便能够创建好的科技创新气氛,并提高煤矿争产中的科技含量,另外以奖励资金维护科技创新管理,能对生产经营的局面有改善,而当生产经营有好的效益资金奖励也会随之增加。4.3通过培养专业的人才来提高员工素质。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应该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进程,加强引进现代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方法、创建培训体系还要提高员工的技术。在培养员工科学技术的时候,还要能够掌握国内外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以便能在竞争中获胜,还能为煤矿企业未来的发展做贡献。实际行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技创新的成果归功于实际行动。煤矿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着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科技和生产力紧密结合,发现问题并排除问题,才能让科技创新能更好的为煤矿企业生产服务,为煤矿企业提高效益。4.4规定资料档案的管理。煤矿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提高对资料档案管理的重视,提高员工对资料档案管理的认识,将资料档单规划到煤矿企业工作中。加强对档案资料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工作效益加快。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化,也可以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篇(4)

一身蓝色工作服,一副白色手套,一双布制鞋,这一身着装打扮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了林州人朴素的内心情怀,这就是林州市华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保昌工作时的样子。20多年来,他凭着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历经沧桑,由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磨炼成一个思维敏捷、高瞻远瞩的成功商人。

在商场的爬摸滚打中,郭保昌一心想要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由最初的小厂逐渐演变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公司,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其经营理念:“以德兴业,诚信为本”。他把这一理念转变为一个公式,即产品质量+人格力量=信誉。他的注解是:靠产品质量才能保持企业活力,靠人格力量才能长久站稳脚跟,靠信誉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他带领全厂职工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技术,想办法出主意,大胆引进先进设备。他认真阅读文件,努力学习技术,刻苦钻研专业理论书籍,并且带领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发扬以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及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郭保昌是一个能吃苦的人,经常跟职工们在一起劳动,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关心,经常带领全厂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华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内部,他的爱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每个员工的心田。平时郭保昌的心里总有本“账”,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职工,只要有什么困难,他都会给予帮助。他经常说:“进了华宝门,都是一家人”。郭保昌是个胸怀雄才大略的人,他珍惜人才,爱惜人才,杜绝家族式企业管理,对管理层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能干事,能共事的人,华宝都会给他一个发展的机会。就这样,郭保昌凭借自己的真诚和爱心,组建了一支团结上进的团队。不论他是否在公司,员工们都兢兢业业,让他很省心、很放心。

郭保昌始终坚信,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得先尊重别人;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你就得给客户一个足够的信任度。有这么一句话:用我们的精心、细心、诚意,换您的安心、舒心、满意。它是郭保昌商海弄潮、搏击人生的信条,正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商业信誉、完善的售后服务,使他们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感动和尊重,使公司的产品销售到湖北、贵州、山西、陕西、河北、吉林等地区。

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郭保昌带领公司技术人员不断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技术交流合作,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相关高校参加技术培训,回来后进行总结,把好的管理方法运用在自己公司的生产中,使企业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蒸蒸日上。

年近六旬的郭保昌董事长心系林州乡亲父老,立志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年复一年的劳苦工作,长期到处奔波,终于积劳成疾,导致糖尿病的病痛时时发作,困扰着他的生活,但这并没有让勤劳朴实的红旗渠儿女郭保昌退缩,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工作。他曾幽默地说,“我是在追求自身效益时,不注重身体的环境,以至于现在换来了病痛的回报。”

篇(5)

【关键词】专用铁路;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1.目前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在我国从事矿区铁路运输的技术人员,通常在较为闭塞的环境中忙碌工作,得到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日久天长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渐变陈旧、老化,无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长期的专业知识匮乏、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率运行,有碍于铁路运输的服务水平。

1.2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有很多难题,例如安全设施不健全、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有限、科学技术手段较缺乏等,这些都在严重阻碍着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发展、进步,这也是矿区铁路运输行业艰难发展的真实写照。

1.3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系统亟待进行改造,然而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启动。在运输生产中,不少设备都是带着质量问题坚持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给运输生产带来了潜在风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设备与技术条件有限,通常超重较长的列车很少运行,从而导致运力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

1.4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受原煤炭供求影响,无法及时采取先进技术来更新换代,以陈旧的设备进行运输生产,比如较低的列车净载质量,较慢的行车速度等,都严重制约了运输效率,出现恶性循环,不良的经济效益。

1.5 国有铁路运行紧张,影响了车皮的正常供应,失去了国铁的有力协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更为艰难,进一步降低了其外运产品的质量与数量。

2.创新矿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2.1 矿区铁路运输单位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的相关专家、教授,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生产工作的状况下,可以开展短期培训、脱产学习等综合形式的进修活动,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根本目的。此外技术人员也要自己好强,利用职称考试或函授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内容,不断完善自己。

2.2 不断寻求新型的能源,来保障矿区铁路的持续运输能力,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减小经济发展对煤电的依赖性,有利于降低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压力,从而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实现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

2.3 矿区铁路运输部门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合理提高晋升空间及福利待遇。此外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力度,比如可以提供自短期培训至学历教育的学习深造机会,激励有志向的员工从基层勤奋工作学习开始,有望晋升至高职高管等。有学习深造需求的员工要和企业签订长期的工作合同,以确保企业对其实现有效培养的同时,防止流失人才资源。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必要的,因为煤炭行业的劳动强度高,而收入水平较低,如果没有相适宜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不来人才的,也是留不住本企业优秀人才的。

2.4 各行各业都存在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矿区铁路运输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内部挖掘资金资源,并且积极争取政府或其他合作部门的援助,利用资金先要改进技术、更新设备、管理手段等,才能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2.5 矿区铁路运输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来指引其更好的发展,以确保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性、标准化、高品质,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强化自身的纪律管理,配合宏观调控,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同时实行工作责任制,发现工作问题要严格查处,切实保障企业整体员工的权益,配合重大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关注企业、管理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尽快建立矿区铁路运输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及时处理,抑制其扩散,实现早期的预防、抑制,并且维护好预警设备,确保其及时发出信号提醒,将故事引发的损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更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加大事故的惩罚力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认真进行生产或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的安全、可持续经营。

2.7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时常派遣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经济效益好的矿区运输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引进对方在使用中认可度高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吸取对方有效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问题,以节约的理念指导企业不断完善、改造升级。

2.8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生产情况、安全状况及其隐患、员工的培训学习及其职称晋升等都录入计算机中,有利于企业领导的参考分析,更有效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指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9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开展自身的改建工作,以利于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前提下,未来我国矿区铁路运输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牵引动力的升级及其配套工程,车站站场的扩建与维护,信联闭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调度监控系统的引入及开发等,都是将来作为科技型运输企业必备的设备与条件,当前企业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2.10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依靠国有铁路运输人员,共同统一调配车皮,确保企业的大量煤炭外运工作。另外从源头上控制好装车外运,分析外运列车的满轴、超轴模式,保障重大型列车运输的实行。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 信息化建设 完善措施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是指用新兴科技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相关管理工作。相应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就是这种新兴科技手段的建设过程及用此手段进行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依赖于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能否顺利进行与信息技术及硬件、软件系统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尤为必要。信息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脱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尊重员工个人,以人为核心的人本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集中进行信息处理、员工自助服务等,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化了管理结构,提高了管理效率。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企业适应形式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新需求,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进程缓慢,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在现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仍然从某些方面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内部设有行政人事部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该部门直接改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孔琳俊,2011)。利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进行管理,缺乏先进技术的参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不够及时,信息流通不畅。所得出来的数据也不能紧跟市场步伐,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对整个的企业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尤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优秀的公司会用最先进的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借以吸引优秀人才,优化队伍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在当前的很多企业中,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技术人员甚少甚至没有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只懂技术不懂人力资源管理,另一种是只懂管理却不懂技术。技术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结合,不能发挥两者的合力。并且,激励制度及晋升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更加导致了人才流失,极大减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诸如建立人员信息库等网络资源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先进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先进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还需要先进的软件技术及硬件设备。而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应用先进管理软件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亟需增强技术手段的运用,运用先进的评估软件等,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员工的信息庞杂,员工月工资计算及绩效考核通常要花费管理人员大量的心血,而且单纯的人工操作给管理的准确程度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可利用技术手段处理员工信息表格,员工工资数据统计等日常信息,加快了处理速度,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在繁重的信息处理工作中之余,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如何优化管理结构,使管理流程更加通畅,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性决策提供更加有利的帮助。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多以各种操作软件为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库,在需要查询企业员工信息的时候,可随时运用相关软件和已有数据进行快速便捷的查询(孙艳,赵俊杰,2007)。同时,信息查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异地查询,也可以多人同时查询,极大的节省管理人员所花时间。举例来说,员工培训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须的,企业必须借助于员工培训来及时更新员工知识机构,提高员工能力水平。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方便员工培训,将培训内容放在网上,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培训学习心得,有利于培训效果的实现。

鉴于目前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企业亟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首先,应建立相应的先进的管理规章制度,将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用规范化的制度加以约束。其次,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化过程涉及到的人员和范围较广,如果缺少部门团队合作,势必会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先进的管理制度加上部门协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再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发挥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知识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孔琳俊.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探析[J].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2]孙艳,赵俊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4期.

篇(7)

2012年上海电力学院华东电力继续教育中心以风力发电企业为例,利用中心自身广泛接触发电企业的优势,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选取国内已实施并网的10家风力发电企业作为调研样本,对快速发展中的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人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风力发电量占新能源发电量80%以上,因此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从业人数在所有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调查面向两个群体:发电企业及发电企业职工个人,分别设计了单位和个人两类调研问卷。发电企业方面,国有性质9家,民营性质1家。发电企业职工个人方面,94%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年限平均7年,从事新能源行业技术工作年限平均3年,62%为生产一线员工,17%为基层生产负责人,8%为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其余为企业人力资源部专职分管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干部。面向发电企业发放问卷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面向企业职工个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77份,回收率77%。问卷主要分为“人才基本情况调查”,“继教教育现状调查”与“继续教育发展调查”三节。人才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身份和情况进行辨识,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对企业和个人的技术能力、技术储备、培训计划、培训师资来源、培训效果等因素进行评价,继续教育发展调查主要是对影响新能源继续教育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重点等因素进行评价,以调查对象主观的排序结果进行统计作为调查结果。

(2)问卷调查结果

面向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认为本单位技术职工与新能源岗位专业要求的匹配度尚可,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掌控程度达到85%左右的水平。对于安全生产要求极高的发电企业来说,这一水平尚不能使人满意。80%的企业认为本单位在新能源设备检修、维护方面积累了一些人才,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满足企业发展提高的水平。90%的企业对新进厂工程技术人员有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培训计划。企业培训的主渠道仍然是本厂内部培养,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次之,高校和专门培训机构的培养再次之。大部分企业利用自身力量编写了较为完整的培训教材。80%的企业认为自身培训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很高。企业认为影响新能源继续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培训机构数量少、培训教材少、高质量的培训师资少。企业最希望得到培训的专题领域依次包括技术人员工程概预算、先进技术更新、运行人员的交叉培训、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交叉培训。在实践中,上级部门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最好,企业内部培训的效果次之,社会培训机构、合作高校的效果再次之。企业认为最紧缺的工程技术人才依次包括发电设计技术人才、发电建设技术人才、发电检修技术人才。十二五期间,企业技术岗位员工继续教育工作重点依次包括生产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和鉴定、定制岗位培训、建设和整合内外培训资源。面向个人的调查发现,74%的人认为自身的技术水平基本能够满足现行工程技术工作需要,82%的技术人员接受过系统或部分专业培训,但是培训主要是限于本企业内部的培训,且只有33%的人认为企业内部培训师富有专业经验,只有9%的人对新能源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培训教材很满意。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培训对于自身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非常有帮助,希望单位多组织各种培训;接近60%的人认为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方面,四分之三的人认为新能源工程技术人才总量匮乏,高校或继续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数量少;62%的人认为专业师资和专业教材匮乏,企业继续教育培养难度大。超过80%的人希望以集中面授的形式进行新能源继续教育,对于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和工程技术实践培训的需求最为强烈。与此相对应的是,被广泛看好的新能源专题继续教育有效方式包括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以及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最紧缺的三种工程技术人才依次为发电设计技术人才、发电标准化和安全认证人才、发电检修技术人才。

(3)问卷调研反映的问题

从问卷调研的结果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1)现阶段新能源企业的培训模式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教材编写工作比较落后,培训的效果尚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更谈不上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企业和员工对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

2)企业和职工都认为发电设计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需求最强烈的,在发电检修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企业和职工也有一致的共识。此外,发电建设技术人才、发电标准化和安全认证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

3)在新能源继续教育方面,企业和职工都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和工程技术实践培训相结合,对于新能源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是培训机构在课程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的因素。

4)新能源企业对高校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贴近企业现实需求的上级部门培训和企业内训在应用层面效果最好。这反映出现有的高校

继续教育培训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在理论层面上缺乏深度,在实践层面上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脱节。高校继续教育工作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培训计划才能改变这一状态。

二、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人才继续教育的改进

(1)高校是新能源发电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应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具备足够的理论高度和技术深度,加大投入形成更加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更加完善的教材体系。现阶段新能源专业在电力高校内部亦属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学科,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教材稀缺,急待改进。

(2)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产学结合、产研结合的形式对新能源发电行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生产技术人员回到高校接受系统地理论知识学习,高校研究团队在生产单位进行一定强度的生产实习,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