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9:02: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履职评估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基层行;内审转型;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1-0069-03
2012年初,总行召开了内审工作电视会议,明确了2012年内审工作的重点及今后内审工作的努力方向,明确了“一个确立、两个探索、三个深化、四个改进”的内审转型思路,各级行都在为内控转型而探索实践。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效果明显,严重的、带有普遍性的违规现象已经大为减少。但基层行暴露的各类案件表明,基层行在履行人民银行职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因此,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控、科学开展风险分析识别。对人民银行基层行防范风险,确保人民银行基层行合规高效履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指一个单位、部门对影响其业务目标、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事项等,进行风险排查、识别、分析、评估,并针对风险性质、风险类别等。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将其影响程度控制在单位、部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为单位、部门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对合理的保证。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一个单位、部门全面客观识别评价经营管理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提高风险反应决策水平和能力。使单位、部门的业务目标、经营目标与风险等级相匹配,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基层行的风险更为突出,因此对人民银行基层行面临的履职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当前人民银行基层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人民银行基层行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人民银行基层行履职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客观上需要我们加强风险管理。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宏观调控中的决策风险、依法行政中的法律风险和业务运转中的操作风险、效率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从而增强履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人民银行基层行暴露的各类案件表明,基层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如果未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或风险管理失效,将会面临声誉受损、资产损失等风险。各级分支机构暴露的各类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民银行系统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人民银行基层行必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2006年,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规定操作性不强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各分支机构要对履职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声誉风险、资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操作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正确评价本单位的相关风险,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但上述关于风险管理的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对基层行开展风险识别、分析的指导性不强。
(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一些人民银行基层行的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认为履职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如何对相关风险进行科学界定、正确评估等方面,往往没有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认为出了问题妥善处理就行了,没有将事前风险应对、事后危机处理等风险管理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风险管理的方式、手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目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加大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力度,但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评价的水平上,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分析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缺少专门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更缺乏全局性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主线。致使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管理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四)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大多数职工的认同
人民银行基层行承担着支付清算、货币发行、经理国库等职责,其引发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产生风险造成的破坏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更加严重。但风险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大多数员工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尚未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三、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想
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主要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风险监督等。通过不断开展风险管理。不断提升人民银行基层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效果。
(一)风险识别
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识别是指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查找出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并进一步分析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人民银行基层行要以人民银行总行下发的《指引》为指导,采取岗位人员自查自找、管理层自查自找、相关业务操作层、管理层、再监督层互查协查的方式,认真分析相关业务所存在的风险隐患,查找必须关注的风险点,同时根据风险隐患的重要程度将风险点划分为不同的级次,分析出哪些是主要风险因素,哪些是次要风险因素。
在具体的风险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确保全面、科学识别人民银行基层行所有风险。根据人民银行基层行的业务活动特点,人民银行基层行面临的风险类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二)风险评估
人民银行基层行对相关风险识别出来以后。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也就是对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价,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重要性、严重性对风险进行排序,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风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民银行基层行依法、高效履行各项职能。
1.建立风险评估指标。根据风险强度可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极低风险。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应建立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第一,法律风险指标。法律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因执法不当、贯彻执行政策有偏差、制定细则或办法不正确、人员素质差异、差错、舞弊、管理监督不到位等原因而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二,声誉风险指标。声誉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导致人民银行声誉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三,资产风险指标。资产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导致人、财、物受损的风险进行分析。第四,信息技术风险指标。信息技术风险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现有的业务信息处理系统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由于技术设备陈旧、配置较低而不能有效运作所产生的风险:另一种表现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条件下,由于相应的内控措施缺失。相关的监督机制未能建立,从而产生的风险。第五,效率风险指标。效率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导致资源浪费或行为低效率的风险进行分析。第六,操作风险指标。人民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会计、发行、国库、再贷款、外汇管理等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具体操作环节的失误,如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而引起的风险。
2.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类。定量评估是指给出风险分析各组成部分可量化的数值,当所有的因素得到量化,定量评估的过程就完成了。对人民银行基层行来说。由于其在自己履行职责的活动中可能面临着法律、声誉等六方面的风险,因此。风险信息的量化,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风险的程度问题,即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履职过程面临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即达到多少“量”的程度:二是风险信息的量化,要能使人民银行基层行各类风险信息进行比较,以便于根据风险程度差别而实施分类管理。因此,风险信息的量化就是要求对风险状况作出一个综合性的量度评估。
定性评估是指并不给出风险分析各组成部分的量化指标。而是根据专家或管理人员的经验。估计已识别的风险后果和可能性大小的过程,通过主观判断来确定不可量化的风险。定量评估一般在定性评估之后进行,纯粹的定量评估和纯粹的定性评估都是不可取的。两者要结合使用。
3.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是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的总结和归纳。风险评估报告应该运用通用风险语言、合理的评估方法,为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参照。在确保精练、明确、全面的前提下,风险评估报告能够涵盖人民银行基层行面临的所有风险类别、风险事件和损失程度,并能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为管理层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依据的同时,也让人民银行基层行的每一位员工对人民银行基层行所面临的风险有个整体的了解,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处在人民银行基层行风险的哪个环节。从而、有利于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
(三)风险应对
风险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制定出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目前,处理风险的策略主要有避免、转移、控制管理或可接受等。一是对于发生可能性较大且影响程度严重的风险,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二是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相应的方法主要有:合同工外包,职工加入医保、社保等。三是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风险程度降到最低,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使产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四是对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一、总则
为及时识别、监控公司保密潜在风险及其发生概率,确定公司保密风险承受能力及限度,认定该等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根据《上海市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风险评估工作细则》和《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标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职责分工
1、公司保密风险评估与管理主管部门为风险管理部。
2、各部门、各经营单元协助风险管理部实施本管理办法。
3、公司各涉密经营单元是保密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负责本经营单元和公司内纵向归口管理事项的保密风险管理工作。
4、公司保密风险评估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是保密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接受保密管理办公室的监督(以下简称保密办),负责指导和检查保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5、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保密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作为保密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监督保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负责组织建立完善保密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
三、工作内容及流程。
1、领导小组授权风险管理部组织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保密工作的公司领导担任,成员由保密办、风险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应组织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做分析和研究,查找出在保密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执行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对制度和流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2、工作小组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保密风险评估,使用“上海市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风险评估及自查自评系统”开展保密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业务流程对保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评估的范围包括项目、人员、资产、场所等主要管理活动在保密方面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
3、工作小组至少每年对《保密管理风险点识别及防控措施》评估一次,从人员风险、涉密载体风险、涉密计算机、涉密场所、投标、项目实施等,对每个风险点进行低、中、高等级识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工作小组在评估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保密风险评估报告》形成后,应向领导小组报告评估情况。向相关涉密经营单元和人员通报评估情况,监督防控措施的落实。
5、工作小组不定期组织开展评估业务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掌握保密风险形式、评估方法、评估工具、防控措施等知识。保密风险管理纳入保密教育培训,以增强涉密人员防控保密风险的意识。
6、《公司保密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公司保密管理风险点识别及防控措施》由风险管理部保存,作为年度审查申请的附件材料报市国家保密局资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四、奖惩机制
将评估工作履职情况纳入部门和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由领导小组对工作小组成员的保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由工作小组负责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保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发现并上报重大保密风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对瞒报或未发现明显保密风险而导致发生泄密事件及严重违规行为的部门、人员给予重罚。
五、附则
一、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评价系统的整体设计构想
(一)“三个覆盖”的功能要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功能。一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范围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涵盖到会计业务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各类风险信息通过系统汇总到事后监督中心,形成完整的风险视图,以便向管理层正确评估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实现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覆盖。风险监测应贯穿会计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做到无缝链接。三是实现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参与人全覆盖。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各网点负责人、会计核算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是风险评价的参与者,应全部包含到风险评价系统中来。
(二)“三个评价”的管理指向。一是对基层会计制度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风险点控制措施是否能适应会计业务的变化;基层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方面等引起风险变化的因素。二是对操作风险的评价。基于央行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操作风险要远高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失误,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进行违规、越权操作等因素。三是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整体评价。不同部门检查、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通过整合有关风险信息,可以消除风险监测中的空白和盲点,有利于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全行整体风险状况。
(三)“三个层次”的实现路径。一是构建平台。以风险事件的识别为重点、以风险事件的管理为主线、以管理系统为平台,以促进流程改进为目的,建设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会计核算评价系统,实现风险管理的电子化、系统化、模块化,满足全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二是完善体系。建立网点主管事中核查、监督中心实时核查以及各风险管理部门事后重点核查的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整合,通过识别、评价、检查三种主要方式,达到“监测有效果、检查有方向、履职有重点”的目标。三是强化评估。强化对会计核算的评价分析,通过对全辖(机构或网点)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计算、汇总核算网点各类信息数据,形成会计核算风险评价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服务。
二、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模型设计
(一)整体构架。采集会计核算部门(含岗位,下同)日常检查监测信息、会计主管评价信息以及会计主管、行领导履职检查信息,形成风险差错信息数据库。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算部门风险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反馈至核算部门、会计核算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再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核算部门及核算环节进行重点监测、评价和履职检查,形成动态的、良性的风险监控系统(如图一)。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充分考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关注5个层面的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为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人员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指标的选取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见表一)。
1、制度建设。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在现有制度及规定是否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现有的制度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合新系统的上线,是否存在制度盲区,操作上是否有可行性等。
2、制度执行。指会计核算不能按照规范化制度的要求执行而形成的风险。含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强制休假制度、授权管理、会计主管履职检查、行领导履职检查、离岗审计、离任审计等方面。
3、人员风险。指人员道德风险和素质低等因素不胜任工作的风险。包括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证上岗,学历水平、年龄结构、要害岗位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等指标。
4、系统风险。系统维护是否合规、系统操作是否准确,ABS、TCBS等业务系统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或功能不完善而引发的风险,由于硬件、软件、网络等原因导致的不可预测风险等。
5、操作风险。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帐户管理、帐务处理、重大会计事项、参数设置、账务核对、计息处理等。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制度执行和检查不到位等(如图二)。
(三)模型的建立
1、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是由会计主管、事监中心、会计、内审、监察、人事等其他相关部门主管人员根据核算部门制度建设执行、人员结构、日常核算、实地业务检查等情况定期对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风险评价指标、风险等级、风险度值等,根据核算部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类问题自动计算各核算部门、责任人总风险度值。
2、指标数据的采集。数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各核算部门定期采集本部门的会计制度建设情况、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以、上岗资格及培训学习等基本信息;按时采集核算部门业务自查、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在各类会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图三)。二是事后监督中心采集各核算核算部门的会计、国库、发行业务量等基本信息;采集会计资料再监督、实地业务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等核算差错信息。三是会计、内审、纪检监察等会计监督管理部门部门采集本部门对中支和县(市)支行会计、国库网点实地业务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差错和风险隐患,同时定期对辖内各核算网点进行风险评估打分。
(四)评估模型的设计。模型的设计分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设计三个层级。
1、低层设计。指风险事件的收集和相对应的风险分值转化过程。将采集到的各类风险事件按照相应的风险度大小转化为对应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量部分,主管对风险事件的判断不同所打的风险分值,此为数据来源的定性部分,两部分共同组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
2、中间层设计。是对报告期问题责任人和核算部门进行风险分值的计算过程。考虑到风险事件如果是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给予50%的风险权重,若是风险事件由他人检查发现,则给予100%的风险权重。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问题责任人风险评估分值=∑责任人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责任人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责任人检查风险分值+∑责任人其他风险分值;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评估分值=∑该核算部门会计自查问题风险分值*50%+∑对该核算部门实地检查问题风险分值+∑事后监督对该该核算部门检查风险分值+∑该核算部门的其他风险分值。
3、顶层设计。即对该核算部门进行综合评价的风险计算,可通过系统综合各核算部门由系统定量分析累加结果与各核算会计主管定性分析累加,分别给予风险权重50%。定期可得出参加考评的核算部门和考核中支的风险度值。最后再根据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得出该核算部门风险等级。具体计算为:
报告期该核算部门风险综合评价分值=∑系统风险分值*50%+∑会计主管综合定性评价加权*50%。
(五)评估结果的运用
1、生成风险管理报表。系统根据采集的核算部门信息,生成可供核算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层查询的各类统计报表。各地市核算人员及相关领导根据相关权限查阅。具体类型有分中支、分核算部门、分会计核算人员差错明细统计表、分核算部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情况查询、问责情况查询,分中支、核算部门、核算人员差错率情况、风险度情况、风险等级查询等等。以便各单位领导及会计主管统计分析风险的大小,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相应的风险,并结合风险评价情况、业务量大小、人员情况,实际、科学的设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如图四)。
2、不定期发出风险预警。当核算部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重大差错、风险隐患或出现屡查屡犯、重复出现同样的差错问题时,系统按照约定条件向核算部门自动发出工作提示或风险提示。
3、定期生成风险评价报告。事后监督中心根据系统汇总各部门风险信息定期向行领导提供辖内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报告、行领导需要掌握的相关报表信息,为管理层提供金融风险信息的管理决策服务。
三、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的评价和建议
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质量依赖于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精细化,也就是风险排查的全面覆盖与监督过程的渗透细化。通过构建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各业务处理部门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风险防控情况,为业务处理部门和监督部门有的放矢的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还可以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及时向业务部门提示和预警风险,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实效。但在实践中运用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价系统时仍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系统指标体系科学性论证。风险因素的识别关键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预警的内涵与形式,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开放、高效的信息收集机制来容纳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错误形式和对风险的深层次分析,既要全面性,又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因此指标体系科学性是量化分析的过程,需要多方实践和论证,并且指标体系的设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1. 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所谓对外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 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对外投资实效性,必须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控制。明确规定提出投资建议、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评价效果,由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 编制对外投资管理建议报告。另,如果对外投资项目存在其他投资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投资方的资信进行调查与了解。
企业应该通过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式、规模、可能遇到的风险、收益水平、最终目标等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探究与评估,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真实、全面、完整地表达评估人员意见。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的方式,可更好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性。
3. 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
企业强化对外投资的财务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与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完整登记记录,按每个投资项目分别建立备查簿,详尽记录相关资料,内容至少包括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公司性质、法定代表人、被投资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时间、投资金额、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的比例、分红情况等。
3.2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核算对外投资,期末对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3.3公司财务部门应负责按季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外派人员履职报告等资料,形成公司对外投资专题分析报告。
3.4公司监审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对外投资监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重点检查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以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其二,对外投资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其四,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案投出、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对外投资权益证书和有关凭证的保管与记录情况;其五,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重点检查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并符合授权批准程序,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其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3.5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监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6公司监审部门每年应当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对外投资内部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4. 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性。从以往企业投资状况来看,往往面临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
4.1客观分析投资环境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只有客观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确保各项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因此,企业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与规律,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种种风险。
4.2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式。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针对国家政策可能频繁变动的特征,以合资方式为主,避免投资项目由于政策变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政治、经济等政策较为稳定的领域,以独资方式为主。
4.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若想更好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4风险共担策略
与企业或者政府合资,可有效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对方,即实现风险转移目的。首先,投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寻找利益相当者,通过筹集资本的方法将风险分散到对方,如金融机构、企业或客户等,这样可将企业风险分解;其次,加强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一、主要做法
按照稳妥审慎、切实有效和简单易行的原则,以《评估办法》为总纲领,以《工作方案》为抓手,从实际出发,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研究制定实施办法。集中学习了《山东省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办法》等文件规定以及重庆、宁夏、青岛开展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的经验做法,通过学习,评估组成员掌握了评估的概念、定位,把握了实施的框架、关键点,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商河县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实施办法》,就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的组织实施和方法步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评估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社会调查阶段、单位自评阶段、实地评估阶段以及总结分析阶段,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评估指标及调查表,正式启动了评估工作。在实地评估前,评估组成员还通过对照评估对象“三定”方案、自评报告、调查表,全面了解被评估部门机构编制、职责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召开评估组成员座谈会,交流意见,统一思路,汇总各成员对于评估工作的建议,制作了实地评估问询提纲,为开展实地评估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深入调查,多种形式开展评估工作,确保掌握评估对象真实情况。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深入被评估部门,开展驻点评估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评估程序,通过听取领导班子述职,审查工作资料,单独访谈个别干部,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的方式,全方位了解被评估部门。在述职阶段,我们主要针对机构编制资源配置、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采取述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听取被评估部门阐述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对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承接事项,“三定”规定中的部门职责及前期准备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评估对象进行问询,避免了述职过程中内容固化、流于形式、避重就轻的情况。同时,积极征求被评估部门的意见,听取了各单位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诉求,也搜集了机构编制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在审查阶段,通过实地查看实有人员、单位挂牌,对比工资表(由县财政局提供)和机构编制管理证,对部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作出评价。通过查阅部门获得的荣誉、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及开展工作取得的成效,对部门内、外部工作机制建立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在访谈阶段,主要针对在述职、审查阶段没有涉及、了解不透彻的内容,与部门内设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进一步掌握评估对象机构编制配置、执行以及工作运行状况,确保搜集到的资料真实、有效、全面;在评议阶段,通过走访部门的下级单位和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访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了解评估对象的社会评价情况,更加客观地评价部门履行职责、职能转变等,使评估工作更具说服力。
(三)分类总结,找准部门机构编制配置及执行存在的问题,积累评估经验。实地评估结束后,集中汇总资料,从三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机构编制配置是否符合评估对象现阶段工作需要;二是部门执行机构编制纪律及运转情况;三是评估工作的经验做法。通过总结,我们对被评估部门进行了总体定位,并形成了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既肯定评估对象的成绩,也明确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力求评估报告内容全面真实、分析有理有据、评价客观合理、责任划分准确。
(四)狠抓落实,以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整改问题。总结工作结束后,我们以不“纸上谈兵”、不做形式工作为原则,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确保评估工作成效落到实际工作中。如,在评估中,我们发现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县环保局与县水务局能积极承担共同职责,但由于缺乏长效沟通机制,造成县环保局无法掌握县水务局水资源保护管理、入河排污量控制等监测资料,而县水务局无法掌握县环保局排污口的水质、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的监测资料,影响了相关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上报县分管领导,并由县分管领导召集两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最终决定建立例会制,每月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通报;同时,针对各部门普遍反映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积极与县人社局协调,决定在制定用人计划时,要有所倾斜,将有限的进人名额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上,县人社局在执行招聘计划时,要明确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具体岗位、专业要求,确保引进的人才来之有用、来之能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对象不能正确定位评估工作,影响评估效果。在评估中发现,大部分评估对象认为机构编制评估是对部门工作的考核,会刻意回避工作职责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使得评估主体无法完全掌握评估对象机构编制配置是否适应现阶段的工作,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造成影响。
(二)评估指标单一、粗略,造成评估结果准确性、客观性下降。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关键,指标是否合理决定着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由于缺乏经验,同时本着稳妥审慎、试点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设计评估指标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创新,只是在借鉴其他地区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地修改,但是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指标设计过于粗略,会造成评估主体评价评估对象主观性、经验主义增强,而且,因为不同部门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存在差异,单一的评估指标会造成评价不同单位的评估结果产生偏差,甚至会导致对机构编制实际配置效果的错误判定。如,在评价职责配置情况时,评价标准是“职责配置是否符合法规政策规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并没有明确规定达到哪些指标属于“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这就可能造成评估结果因评估组成员的经验不同而产生差异,客观性、准确性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机构编制部门单设时间较晚,政策法规宣传工作相对薄弱,机构编制评估又是第一年开展,所以,造成很多部门不能正确地把握评估意义,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善于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在评估前,可以召开动员会,召集评估对象,由评估组成员向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负责同志深刻阐述评估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在自评阶段各部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单位的情况。同时,也要在实地评估过程中宣传评估的意义,增强部门干部职工对评估的认识,形成敢于说实情、提建议、出点子、谋发展的良好评估氛围。
(二)科学设计评估指标。注重在细微处和差异化方面做工作,深入政府职能运行的微观层面,由职责、任务定指标,将评估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评估各部门承担的相同任务,主要评价部门机构编制管理以及完成全县重点工作情况,以定量评估为主;个性指标根据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设计,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将指标细化到具体业务,主要评估内部工作机制运行、外部协作配合机制建立以及履职情况,主要以定性为主,确保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货币政策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窗口指导”方式,增强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为提高“窗口指导”的有效性,围绕履行基层央行职责的核心内容,结合唐山市实际扎实做好《贷款投向参考指导目录》和“最守信用贷款企业”评选两项重点品牌工作。每年年初都将组织落实这两项工作做为“一号工程”,切实做到政府、银行、企业三个层面,经济与金融两个领域资金和信息资源的供需全面对接。2010年以来,累计评选出唐山市最守信用贷款企业1398家,通过将优势企业、名优产品和重点项目推介给银行机构,引导银行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为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推动地方经济金融科学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成熟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两项优势工作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项目。
出台实施细则,增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
结合唐山经济金融运行实际,近几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准备金政策调整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度规定,将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精神,细化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印发各县(市)支行和全辖各银行业机构贯彻执行。
充分发挥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作用
在积极向上级申请再贴现资金规模,增加再贴现业务量的基础上,调整再贴现的投向,将支持重点向中小银行机构倾斜,鼓励其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2010年以来累计办理再贴现37.3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占比85%以上,目前再贴现余额7.9亿元,重点支持了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对商业承兑汇票、涉农、县域中小企业等领域的扶持,同时创造条件,为迁安市农村信用联社办理支农再贷款2亿元,有力地增强了其信贷支农能力。
推进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
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指导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深入相关企业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推介、组织培训、及时上报优质企业加入发券储备库等多种方式,帮助符合条件具有发券意向、具备成熟发券条件的企业从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2010年以来先后协助冀东发展集团等10多家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等方式融资16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加大宣传督导力度,努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
成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唐山市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跨境人民币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的潜力,将服务与监管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内部协调工作制度》。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市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38笔,金额17.97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量占全省前列,实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与唐山对外贸易和投资总额相匹配的目标。
金融稳定篇——打造一片金融净土
前几年,人民银行尤其是基层人民银行过分强调金融服务,出现了管理与服务“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对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针对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瓶颈,唐山中心支行提出了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在总行提出“两管理、两综合”(开业管理、营业管理,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理念之前,就率先开展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开业管理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
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从2010年7月份起,先后制定出台了人民银行唐山中心支行《金融管理与服务办法》、《综合执法检查暂行规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考核评价办法》、《金融机构风险自评估指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暂行规定》等多个制度办法,整章建制,先立规矩后办事。2010年三季度,组织了第一次综合执法检查,受理了第一份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系统申请,组织了第一次金融机构风险自评估,开展了第一次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的全面评价。
按季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推动银行业机构依法合规经营
一是持续完善工作制度。在原有制度框架内,制定和实行了《综合执法后续检查工作规定》,对综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满一年后再次组织进行后续现场检查,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的严肃性;制定和实行了《综合执法检查工作奖励办法》、《综合执法检查人员业绩申报制度》和《综合执法检查人员工作纪律规定》。
二是增加综合执法检查内容。从2012年开始,唐山中心支行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大事项报告两项工作纳入了综合执法检查的内容。
三是强化重点环节控制。加强对综合执法检查报告内容全面性的控制。中心支行综合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检查小组提交的检查报告,再次与检查底稿、检查事实确认书核对,有效防止检查报告反映问题不全面、事实认定不完整的现象发生;加强对检查发现的违规事实认定依据的控制。加强对交换检查意见环节的控制。每次综合执法检查结束后,中心支行综合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都要集中约见被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就检查程序是否合规、检查内容是否超范围、检查认定的问题是否符合事实、处理依据是否依法依规、检查人员是否遵守工作纪律等方面,集中征求被查机构的意见,接受监督。通过开展综合执法检查,被查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请求人民银行定期举办金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训班,或到现场对其员工进行辅导培训,提高全体员工业务素质。仅2012年以来,唐山中心支行先后组织金融法律法规及规章政策知识培训班9次,金融机构参训人员800余人次,报名参训率达到100%。
认真开展信贷效果评估和综合评价,推动银行业机构横纵对比,找差距补不足
新形势下如何创造性履职,切实提高金融管理和服务效能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总结积累经验,2010年率先在县域尝试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推动了县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该做法得到石家庄中心支行的高度评价,制定出台的《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办法》以文件形式在全省转发交流;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考核评价工作,提高了货币信贷政策落实和金融管理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规定,实现对金融机构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高效完成对全部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010年度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价,同时制定出台《与金融机构约见谈话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针对考核评价结果先后对6家金融机构负责人约见谈话,并印发《约见谈话纪要》。通过考核评价和约见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基层央行的履职效能。
率先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11年6月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确立唐山中心支行作为试点,率先在辖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唐山中心支行从调查研究入手,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实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使全市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调查研究,明确思路,制订工作长效开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制度,规范程序,为工作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和印发了《唐山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暂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金融机构服务项目、产品及收费等报备工作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披露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评价办法》。据统计,截至2012年11月末,已累计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咨询)205起(次),完善办结205起(次),金融消费者投诉(咨询)满意率达98%以上。
坚持金融风险月度监测、季度分析、年度评估制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测管理,健全完善了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金融风险监测月报、金融稳定形势季度分析和金融稳定年度评估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监测管理体系。2010年以来,共受理并及时上报银行、证券、保险业的重大事项报告30份,涉及到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企业经营动向、重要案件等,辖内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风险预警体制和应急预案初步健全完善。为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测,中心支行制定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测办法》,将小额贷款公司正式纳入风险监测体系;辖内滦县支行通过“四个支持”(政策信息支持、业务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金融服务支持),助推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管理,效果明显。
金融服务篇——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始终将金融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异地汇款当日到账,银行卡刷卡无障碍……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好服务:一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三是继续提高基础性金融服务水平。
开展“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县(市、区)创建活动
2010年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以“政策环境好、经济基础好、金融发展好、信用体系好、司法保障好、金融中介服务好”为内容的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改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制定出台《唐山市创建“六好”金融生态环境活动实施方案》。以打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为目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各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全部达到“六好”标准。二是成立了“唐山市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主办、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体系,发挥了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制定了《唐山市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划分六个方面57个指标,对各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据此作为“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县(市、区)的评选标准,并将评价结果向金融机构公布,作为金融机构向该地区信贷授信、贷款发放的参考依据。以辖内遵化支行为试点单位探索出公司评级、农户建档、涉农金融机构放贷的“公司+农户+征信+信贷”支农服务模式,吸引农户参与到涉农企业“产业链”生产经营之中,增强了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辐射力。辖内迁安支行推动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金融法庭”,为金融维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稳步推进,攻坚克难,全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为大力改善唐山市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推动形成了政府全力支持、人民银行认真督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改善农村支付服务软硬件环境,提高农民非现金支付知识和意识。
创建“四个示范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该行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通过创建三个刷卡无障碍示范市场、两个非现金结算示范市场、两个转账POS特色示范村、两个“支付结算服务站”,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
强化督导,推动金融机构特色服务。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方面,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是主力军,该行针对它们的不同经营特点,加大指导和督导力度,倡导金融机构的特色服务,发挥“1+1>2”效应,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一是针对农信社支付系统覆盖率低,银行卡终端机具布放还是空白的情况,该行加强了市县两级人民银行的督导,明确分阶段目标任务,推动农信社改进农村支付环境。二是督导农业银行将惠农卡的发放作为重点工作,此卡兼具相关费用减免和办理小额贷款的功能,容易得到农村居民的认同和接受。三是把督导邮储银行加大绿卡的发放和使用作为重点工作,邮储银行积极行动,推出申请绿卡“三免一低”的优惠措施。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和《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的最后一年,也是终期评估年,为迎接国家、自治区对实施“两纲”情况的检查验收,盟委行署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继续实施“两纲”工作进行部署,推进“两纲”终期评估前各项指标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我觉得有三句话最有概括性,也最有说服力。一句话是总理讲的,“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二句话是从数据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中得来的,叫做“妇女儿童占全盟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妇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第三句话,促进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强盟”与“富民”协调推进的重要举措,这三句话提纲挈领地阐明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今年盟委行署确定目标时,既考虑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积极稳妥、突出重点的总原则和促转变、保民生的工作导向,又考虑到我盟经济总量小、欠发达的实际,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就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具体要求,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妇女儿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能否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解决和落实好她们的合法权益,很大层面上决定着民生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要从全面完成“两纲”任务的角度来增强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__年国家将对“两纲”实施工作进行全面验收,目前,全盟“两纲”实施总体进展顺利,但也有一些指标差距较大,完成难度也大。“两纲”内容与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做的民生工作目标一致、内容一致、实现的途径也一致。各旗区、各部门要把实施“两纲”工作与保障妇女儿童切身利益,促进民生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两纲”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研究现阶段妇女儿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努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妇女儿童事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推动全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好“两纲”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监测统计的情况看,全盟“两纲”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中期评估结果有了明显提高,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在“两纲”实施的近十年间,有关工作人员变动较大,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两纲”工作内容、目标要求的认识淡化;各旗区妇儿工委办机构不健全、编制经费还待落实;受法律政策调整的影响,“两纲”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指标与“两纲”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盟“两纲”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
(一)自治区重点监控目标
根据终期预评估结果,自治区政府与盟行署签订了《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重点难点指标责任状》,其中主要涉及7项指标。
婚前医学检查率。由于《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强制性婚检,群众婚检意识较差,全盟婚检率急剧下降。纲要目标为城市90%、农村60%。全盟综合数为27.63%;预计城镇80.07%,农牧区39.94%。达标难度较大。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纲要目标85%。全盟为80%;预计85%。已达标,还需巩固和加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治区责任状要求达到27.63%。全盟为15.16%;预计达到21.78%。尚有一定差距。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覆盖率。自治区责任状要求全盟“解决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氟超标人口0.27万人,缺水0.28万人”。全盟为86%;预计88%。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纲要目标90%以上。全盟为83.3%;预计86.3%。苏木镇党政领导班子中1名以上女干部配备率。自治区目标100%。目前全盟23个苏木镇中有10个党政班子配备女干部13人(其中包括3名副科级组织员和1名人大主席),配备率为43.5%。与目标差距较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治区要求全盟完成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目前阿左旗、额济纳旗项目正在建设中,阿右旗项目尚在申请中。
(二)全盟重点监控目标
除自治区目标外,目前全盟距“两纲”达标尚有较大差距的指标还有6项。
女性就业率。纲要目标40%以上。全盟为35.9%。
嘎查村民委员会中女性配备率。纲要目标嘎查村民委员会中要有女同志,底全盟191个嘎查村中只有111个配备,配备率58.12%。城市污(来源:文秘站 )水集中处理率。纲要目标50%。只有阿左旗达标。农牧区改水受益率。纲要目标90%。全盟为45%;预计46%,与目标差距很大。孕产妇死亡率。纲要目标以数字为基数下降1/5。全盟孕产妇死亡1人,期间每年0-2人不等,无死亡,只有继续保持0死亡,才能完成指标。难度很大。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纲要目标以数字为基数下降1/5。全盟为12.31‰、13.63‰。期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均为8.3‰,但要继续保持才能达标。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工作水平
“两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夯实基础,形成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到位。“两纲”的实施是政府行为,不是妇联一家的事情,各地抓妇女儿童事业的办公平台是妇儿工委办公室,但工作领导、工作内容都是政府负责,因此各级政府要负起领导的责任、推动的责任、实施的责任。切实把“两纲”实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纳入职能部门责任范围和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公共事业发展和公共政策,纳入人大政协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两纲”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要创造条件,把“两纲”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列入当地为民办实事或民生工程中。各级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2次妇女儿童工作及“两纲”实施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妇女儿童工作状况,认真解决“两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机制。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委员、联络员会议、工作通报、目标考核、协调议事、专项督查、监测评估、经验交流、总结表彰等工作制度。三是完善机构。调整盟行署妇儿工委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和办公室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根据自治区政府()82号专题会议纪要第六项关于“盟市、旗县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编制问题,由自治区编办提出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调剂解决”的要求,各旗区要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四是确保经费。各级财政部门要保证妇儿工委办公室必要的工作经费,将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二)推动攻坚责任目标实施
一要制定目标。认真梳理“两纲”达标情况,制定下发攻坚目标责任状;由盟行署与各旗区各成员单位签订实施,并将“两纲”目标责任制的实施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和督查力度。二要推动落实。各旗区要注重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以国家、自治区和盟各类项目为载体,推动重点难点指标的实现。要把实施“两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建盟30周年迎庆活动结合起来,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度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既要解决当前“两纲”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又要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在资金调度、项目安排等方面有所倾斜,找出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加大联合攻关力度,推进“两纲”目标全面实现。三要强化督查。为了确保“两纲”顺利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实施“两纲”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年度督查考核、人大政协定期视察、妇儿工委监测评估、党委政府两办督察室等有关部门专项检查的监督考核机制。
(三)明确相关机构职能职责
一是妇儿工委要统揽全局。各级妇儿工委主任是“两纲”攻坚的总责任人,要认真了解和全面掌握攻坚进度,向主要领导定期汇报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两纲”攻坚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妇儿工委委员是各成员单位“两纲”实施的责任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职,按照攻坚目标责任制要求,对尚未达标的指标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同时,要进一步促进本部门、本系统“两纲”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确保每一个指标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从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为实现“两纲”达标创造条件。三是妇儿工委办要认真履职。盟妇儿工委办公室是行署妇儿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委员会决策提供依据;要指导各旗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工作;要协调、督查、推进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加强协作,形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营造实施“两纲”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宣传。新闻宣传部门及各旗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面向决策层、面向职能层、面向妇女儿童、面向社会的原则,制定宣传提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宣教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和对“儿童优先”原则的重视程度,激发参与“两纲”实施的内在动力,构筑实施“两纲”的社会基础,为“两纲”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宣传部门和宣传系统新闻媒体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精力,编制好方案,集中做好“两纲”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二要加强培训。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参加自治区和盟妇儿工委举办的相关成员单位领导、联络员培训班和“两纲”监测统计人员培训班,提升实施“两纲”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提高领导和工作水平。
(五)确保监测评估结果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