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专业如何

计算机专业如何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3 00:07: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专业如何

篇(1)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中职生专业课程也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如何去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动脑思考的问题。对于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我首先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用幻灯片图文并茂来讲计算机的发展史,比如从灰白图片展示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彩色图片展示的2010年世界上最快的巨型计算机——天河一号,从运算次数5000次每秒到每秒2570万亿次。用这种图文并茂、数据对比的方法,学生们能将对计算机的认识从感官认识升华到理解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另外,我每周抽出两次课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安排得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市级的技能比赛等。

兴趣小组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用很大,组装电脑对一些男同学的吸引力比较大,因为他们学会后能够帮自己家里或者亲戚朋友装电脑,让他们在别人面前得到了肯定。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使电脑专业的学生每次出的校报墙报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名次。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又巩固计算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扩大了眼界,对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兴趣当然也就高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做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好书本的知识,还要想办法如何激发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和创新事物,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例如,在EXCEL排序这节课中,我提出如果要给一个班级的成绩排序,让你来排最多能有多少中排法?学习网页制作这门课时,如果要做一个以自己学校为主题的校园网站你会怎么样来做?VB课程有一节制作一个播放器,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最好的播放器应有哪些功能?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尽力完成。最后全体同学一起评出优秀作品,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上问题都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感觉有解决的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将理论知识精讲

以往的计算机课程填充式教育被称为是低效的教育方式。因为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很强的课程,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如果一节课都在讲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点过多感觉这课干燥乏味,慢慢的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最好把理论知识点压缩精讲,然后在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

另外,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巳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到实践中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需要出社会寻找工作,然而中职生的理论知识跟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肯定是无法比,怎样让中职生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出到社会后能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例如,对于学习网页设计的同学,我给他们介绍网络兼职“威客”,在同其他“威客”的竞标中,学生们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威客必备的技术能力。用这种方法,学生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激发了学生们不断地追求进步,认识了该行业的规范要求,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学习FLASH制作的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将平常做的作品到FLASH专业网上去,让网友们去评价。这样他们可能认识到更多兴趣爱好的朋友,还可以跟别人交流经验、让别人指出他们的缺点等。

五、教学中注重可持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问题

(1)不知为什么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入校后,对专业方向不明确,不能了解本专业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对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没有整体上的把握,也就不知道重点和难点,只是盲目跟从学习,自然不会有兴趣,也就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2)就业方向盲目选择

部分学生由于信息、知识等方面匮乏,盲目听从家长或者老师的意见,选了的自己未不感兴趣的专业。特别在进入大学后,看到索然无味的计算机课程,更是觉得无从下手。有些学生会另避蹊径,觉得根据专业中的方向,选择比较简单的作为就业的方向。譬如有些同学学习电子商务专业,早早的就定下了将来开网店的目标,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如何经商开店上,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及格就行,甚至混日子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3)学习状态不主动的状况

学生初高中是阶段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学,老师交多少就学多少,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譬如PHOTOSHOP课程,虽然是单一课程,但是涉及的艺术构图、色彩构成、印刷、等诸多方面。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等实际情况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述所有内容,而教材往往只介绍软件的方面,但是如果没有上述基础知识的支撑,也是很难把这门课程学好学通。

(4)接触和认识计算机差异明显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基础上良莠不齐,中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和使用的情况有很大差距。中东部地区,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西部地区包括中东部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村镇的学生,这方面明显有差距,甚至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计算机。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反而不认真听讲;而基础差的学生,因长时处于被动状态,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

2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的几点建议

(1)提升表达和沟通的本领

一个人工作再优秀,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如果不会沟通,就不能让别人理解,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帮助。因此,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以一中开放的姿态去学习,学会与人交流,展开讨论、共同进步。通过交流,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对学习或者事物的看法,甚至可以组织小组展开演讲讨论,相互交流沟通,以达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2)擅长通过交流共同学习

当今世界中,团队的作用日趋明显,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世界,离开团队,每个个体都无法独立的生存。这各方面在计算机应用中也较为突出。硅谷里面著名的工思,没有一个不是靠着优秀团队立足和发展的。苹果、谷歌、微软,这些著名软件公司里面,员工入职最先要学习的就是团队精神。好的团队,可以带动团队里所有成员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探索了这样的通过分组,进行团队教学的方法。在教学时,会根据课程或者实验内容,通过主动组合或者抽签组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同一个实验目标。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中基础好的,会逐渐演变成小组的灵魂任务,起到主导作用。小组中基础稍微差点的,也会产生主管能动性,主动追赶小组的进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开放的思想多接触相关知识

计算机专业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许多其他专业,例如物联网、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作为基础。计算机的内容设计的也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包罗万象的资源和知识,具备自己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无纸化办公进程日益加快,其适用范围也日益推广。IT行业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首,其他各行各业也有一些毕业者进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范畴,所以这一行业的技术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努力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

(4)树立信心,积极自信的学习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提出处理事情要积极主动(Pro-active)。同样一件事,积极主动去处理和悲观被动的处置,结果有着天壤之别。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或者实例,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而是要保持一中积极主动的心态,也是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个关键。编程中,常常会遇到进展不下去的情况,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放弃希望,积极主动的考虑问题。自己努力了,一旦问题解决也会在精神方面获得很多的乐趣。学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把克服困难的过程转变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篇(3)

一、实施方法

上机课中的“分组”教学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实行三级管理办法,即: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上机实习质量,科代表负责对小组长的工作督促,教师负责科代表的工作情况及全班上机情况。在上机前,对各组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正式上机时,由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上机质量。

上机课中的“提纲”教学法,即在教师备课之时,准备一份上机提纲,上机课时,将提纲发给学生,一人一份,学生根据提纲内容,一边上机实验,一边填写有关内容,下课后交教师处审阅。

“分组”教学法与“提纲”教学法相结合,即在上机前,先将上机提纲发给小组长,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练习,使小组长做到提前掌握,心中有数,并做好对本组成员的辅导准备工作。上机课时,再将提纲每人一份,小组长、科代表、教师在上机期间都将在机房巡视,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上机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二、实施原因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施这种方法的首要原因。(1)对小组长、科代表具有激励作用。由于实行小组长、科代表负责制,责任明确,或多或少对他们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无形中就对他们有一种促进作用。(2)对各组的成员具有激励作用。分成了各个小组,小组之间就有了竟争。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出于一种自尊心,也不愿拖本组的后腿,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由此常常帮助本组成绩较差的学生。

2.适应学生现状,是实施这种方法的重要原因。(1)基础较差。中专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要上好一堂上机课,笔者认为采取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一是“分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二是上机提纲是教师对课堂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知识浓缩的结晶。(2)自学习惯较差。一是“分组”教学法的实施,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好,上机时找不出关键问题,更谈不上如何通过上机实验去解决问题。

3.提高上机课质量,是实施这种方法的关键。(1)“分组”教学法,可提高上机质量。上机之前,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首先就保证了部分学生的上机质量,然后他们再带领本组成员上机,这是提高上机质量的关键。(2)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要上机验证。一些学生上机时,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教师要求的内容不能完成,运用这一方法就能解决。

4.实施这种方法是防止教与学脱节的重要保证。“分组”教学法与“提纲”教学法相结合,可使教学双向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1)“分组”教学法可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分组”教学法在发挥学生能动性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特别对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学习时较费力,但都很用心,不懂就问,较以前有很大改变。(2)“提纲”教学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机课,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上机操作的内容按教师的意图来实施,达到通过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师要求与学生操作的一致性,防止出现学生的操作内容没按目标完成。

三、实施效果

1.因材施教得以体现。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需要靠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因材施教则是这种双向活动中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分组”教学与“提纲”教学相结合,可使这种教学手段得以落实,避免了教学中满堂贯的现象,从而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反馈作用,让教师直面学生。

2.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1)理论知识有明显进步。通过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全班及格率达98%,比学习该课第一次测验全班及格率62%有明显提高,差生率下降,并且平均分由71分上升到86分,由此可看到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2)操作技能方面。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考核分为理论与操作两方面,操作采用边上机边填写上机提纲方式,根据上机实际效果与对上机提纲填写的评价,综合打分,在上学年期末对学生的上机操作考评中,全班学生合格率达97%,可见在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操作技能有明显进步。

篇(4)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所谓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的专业性强,中职院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首先要求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些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专业教师,由其它科教师改行,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而部分对口专业的年青教师,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从事教学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应多引进一些专业素质强、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如引进广告、网络、影视行业等专业老师,校内的老师也应多去参加各种培训,听专家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多接触新软件,以更自如地胜任教学。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中职生知识现状整体水平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最好能够选择浅显易懂、把知识要点体现在项目中的教材,这样通过每个项目的实现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也更有利于上机实践时学生完成项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硬件设施

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与软件有关,硬件配置也同样很重要。然而许多学校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缺乏适宜的条件,导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或者学习了新知识却无法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改变上述现状,学校应加大投入,尽力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机房尽量每年能够进行一次小更新,三年进行一次大更新,多媒体教室配置齐全,确保软、硬件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只有经过直观的教学和大量的上机操作,才能真正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运用在教学上能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例如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可以多次演示给学生看。再如,图文混排的内容可以利用制作几张贺卡来完成教学任务。要先由老师来完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个别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立即动手操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寓教于乐

在学生上机实践时,可采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法进行。例如,练习中英文输入,可借助于QQ。在练习英文输入时,可让他们用拼音进行聊天,为了能够更快地和对方进行交流,势必要更快地输入,这对学生很有鞭策力。而在练习中文输入时,由于五笔打字的速度普遍高于拼音打字的速度,所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还是要求他们用五笔输入中文,让他们用五笔进行QQ聊天。实践课上老师要布置好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进行巡视,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word教学中,老师传授了图片、艺术字的插入等操作,在实践课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贺卡的制作,或者用一张报纸进行图文混排的操作。这样当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会更有成就感,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

六、及时评价

每次实践课后要及时进行评价。首先由学生互相评价,让他们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拿出好的作品进行表扬,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再总结本次上机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总之,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有更好的环境实践,有更多的时间实践,产生更大的实践兴趣,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云.浅谈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资料.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12期.

[2]李小兰.理论与实践并行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会计实践性技能.高教论坛,2008年第4期.

篇(5)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 市场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日常生活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实际上还是逐渐增加的。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教师如果要让计算机专业持续发展,就要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定位。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学习情况构建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工作岗位上模拟工作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是重要原则。

二、教学方式符合社会性质要求

现阶段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以前的僵化固定模式,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做的是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

1.实践课堂。理论知识代表不了操作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在社会上的就职情况分析表明:对计算机技术的技能是获得岗位认可的重要判定标准。根据学生本身而言,只有枯燥的语言课堂是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增加学生上机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避免走神。

2.提问课堂。问题的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问题课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问题为主导的课堂可以将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带动课堂气氛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问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设置问题立足于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3.合作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方法,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力量加大知识量。合作是实现双赢的保证,良好的合作态度可以让学生体验“小社会”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成员选出发言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让教师通过发言同学的回答了解到各个同学的想法。

4.任务教学。中职学生需要课堂任务的引导进行整堂学习,学习任务的布置是教师控制课堂进程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实行时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效果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任务的布置要有趣。学生都有竞争的心态,教师要积极对学生想要表现的心理进行表扬、鼓励和引导。

三、迎合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知识建设

根据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要求信息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笼统、无效学习。以往中职学校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是多而不优、博而不精的,现在要将知识肢解化,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精准化。让学生成为初、中级的应用人才需要学校循序渐进地进行,面向基层教学,面向学生的就业需求情况,立足于实际开发未来就业前景。课程体系方面要改变以往按知识技术划分的模块,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教学,对不同计算机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删减和分类。由于计算机专业涉及面较广的特点,要更注重社会时效性和学生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锻炼,例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可以偏向于色彩、素描、书法等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总体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实力,使其产生创作灵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习内容很多,教师对内容的取舍和重点要合理划分。除去必修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练习之外,还要增加“职业素养”课程,在校就培养学生正确的、进入社会时该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传授学生在社会中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应对日常工作生活,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工作者,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岗位上一直保持卓越的表现。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参与社会学习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单位进入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地方、学习范围都不应该设有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

1.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性,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自学兴趣。教师要淡化教师在课堂中是“最重要的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捕捉敏锐度和重点知识的感应度,实现课堂自学能力的基础型培养。

2.创造学生课下自学的条件,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充实课下学习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留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学校计算机房、自习室和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是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条件。中职学生学习自控力比较差,教师要在课下进行督导。

3.参与活动,提高自学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课堂知识巩固的课下比赛,或者为学生提供校园比赛、社会性科技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自主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比赛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的竞争氛围,通过别人的作品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借鉴别人的优点。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如何走向市场,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改变原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教师是最直接接触学生的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的培养要注意技能、知识和人格职业操守相结合的原则,适应社会的人才在市场中才有选择主动权,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工作,从而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篇(6)

1.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

1.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缺少专业出身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其他专业经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岗过来的,再加上计算机知识的更新程度比较快,学校对老师的继续教育又跟不上,致使老师的计算机知识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时展以及知识更新的脚步。造成了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偏重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低,并且自觉性比较差。特别是我们云南地处边疆,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更不用说计算机动手能力了。从总体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3 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不大,比较落后

当下,仍有部分中职学校忽视了教学设备的重要作用,对其投入力度也不大,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中职学校,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相对而言比较落后,根本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

1.4 教材的编写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由于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比较快,而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从而使得某些计算机知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脚步。同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偏向于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操作涉及得比较少,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缺乏实际操作运用等动手方面的训练。

2.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注重社会实践,减少理论课程的设置,增加计算机应用课程;增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不能一味的只追求知识面;重点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同时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校的计算机应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网页制作、计算机工具软件的应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以及计算机的安装与维护等。并且学生在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将其与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培养出一批具有明显优势、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已经为计算机专业建设了四个专业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企业网平台搭建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安装与维护实训室。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网络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与调试、电子商务、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专业课的实训任务。

2.2 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满堂灌” 的方式为主,实质上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使得学生被迫机械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有的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就死记硬背,根本不善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最终导致了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动手能力不强的结果。因此,老师应该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讲解、演示和操作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知识。老师通过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向学生们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与操作效果,这不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模仿老师的步骤,快速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2.3 定期展开对老师的培训活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想要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学校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以及技术精湛的师资队伍。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存在着两种普遍的现象:第一种是计算机老师是由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不高;第二种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对专业性东西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校应该多聘请一些专业知识丰富,技术精湛、综合素质高的老师担任计算机教学的工作。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展对老师的培训活动,例如专家讲座等,不断加强、更新老师的专业知识,利用各种机会让计算机老师接触新软件,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期能够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使得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得到提升与加强。

2.4 精选科学合理的教材,加强本校的教材建设

目前,计算机教材的类型庞杂多样,同一个科目甚至还有许多版本的教材。其中有的只重视理论知识,有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有的偏重于动手能力。教材的编写程度有的比较浅显易懂,有的比较粗略、有的比较详细等现象也经常出现。因此,学校在订购教材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注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同时学校还要在资金上给予老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2.5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培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计算机的作业主要由实际操作和书面作业两方面组成,实际操作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书面作业侧重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每次实际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可以很快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在这过程中,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印象。例如在photoshop的课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设计一些宣传画,例如校运会的宣传、文艺晚会的宣传、设计贺年卡等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路径、色彩、图层、文字效果等过程。再例如网页设计课程,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案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去寻找素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符合相关的要求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力度,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建立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提供更加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定期举办关于计算机操作、创意以及设计等的比赛,并对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在这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我校近几年利用我们资源优势,每年都带领学生参加省级或者国家级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比赛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篇(7)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一、课程功能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的,要改变传统的课程功能,改变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现状;要使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能够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最为重要的是强调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比如在《程序设计》这门课中,要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知识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补充这门课相关领域里面的成功人士,甚至是专家学者的成功故事,使学生得到课本外的教育,从而丰富这门课的教育功能。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现在多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在校两年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十几门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走访周边的几所职业学校,发现,各个职业学校的开课科目不同、课程开设的学期和课时不同,其实,计算机专业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既然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存在,那么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的时候,就要考虑逻辑关系,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的基础,这门课就要理所应当的开在第一学期。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理论偏多,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走到工作岗位之后,更多的是要面临动手操作的要求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偏重于实践,理论当然要有,但是份量可以减少一些,让动手操作和实践部分占据主要位置。其实计算机就是这样,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能做出来,不一定需要必须说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要在课程内容的选取方面也要多动脑子,改变传统的思维,对于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来讲,教材的更新速度就显得十分缓慢,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教材都是相对落后的,更有一些教材的知识相对陈旧和古老,尤其是计算机零部件的参数更是瞬息万变,所以教学中,一味地依赖教材,那肯定不行,怎么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应变,把教材作为一个参考,将书本外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课程实施的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保证。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摒弃机械训练的现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且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教学的实验、实践内容,要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安排操作项目,在实践课中,将操作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子项目,通过子项目的完成,进而能够汇总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因此,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要强化综合实践训练。

五、课程评价的改革

好的评价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既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又可以对学生形成激励。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一张试卷,理论固然不能少,但是仅仅依赖理论知识是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情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理论考核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要求中,加强实践项目的考核,从而让学生自觉参与、自觉完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重视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完成综合性项目,作为总结性评价。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共同努力,实践证明在深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改观,所以这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只要我们肯将课程改革付诸行动,并且在改革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改革方向,按照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力度,就可以构建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骆晓燕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甘肃教育 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