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学校绩效考核方案
时间:2023-02-02 23:07: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学校绩效考核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师 绩效考核 对策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是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既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它使教师管理从“身份管理”向“绩效管理”[1]转变,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截至目前,各省市均已经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和方案,并逐步落实,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支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争议不断,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上。
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的涵义
绩效工资(performance related pay),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Appraisal relate Pay),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事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2]。
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占70%)和奖励性(占30%)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相联系,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只要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就可以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可见,无论基础性绩效工资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都是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因此,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分配是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是一种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实绩进行检验和评定[3]。绩效考核包括组织绩效考核、个人绩效考核。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指的是针对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
学校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等环节的复杂的综合体系。它是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使员工完成个人的绩效目标,并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跟踪、反馈、改进和激励,提高教职工的能力与绩效,进而实现学校的组织绩效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必须为本质上致力于对绩效的改进和提高的学校绩效管理服务上,并在此前提下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
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的现状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学校绩效考核,这不仅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绩效工资激励功能的体现。但是,在已经推行绩效考核的义务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对其效果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许多学校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观念问题
从领导认识层面看,一是绩效考核本来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而教师绩效考核因受职业特点限制具体操作难度更大,多数学校不想改变原有的分配机制,倾向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便于操作,也不易产生矛盾。但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完全背离了绩效工资改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打压了有积极创造性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了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甚至起了反作用;二是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学校绩效管理就是“量化评分”,以传统的“得分”作为最终结果来评判教师的工作业绩,发放绩效工资。这种做法孤立了教师个人绩效考核,不能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效能,即通过帮助教师提升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当组织价值提升的绩效管理目的被忽视,绩效考核会反其道而行之,阻碍学校教师团队凝聚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从教师认识层面看,仍有部分教师固守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认识,简单地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理解为“涨工资”,认为岗位聘任已经形成了教师因聘任职称不同而造成的工资差距,希望学校能够把奖励性绩效工资“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位教师,不要再拉大收入差距;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也会抱怨现有的学校管理效率低下,但是真正实行绩效考核,真正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管理上时,他们又觉得不适应,认为绩效考核浪费时间、走形式,甚至担心增加工作负担,担心既得利益受到不公正、不科学的损害,往往采取抵制和应付这两种应对方式。
(二)实务操作问题
1.考核标准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做人的“社会化”工作。教育效果的延迟性、劳动成果的不完全可计量性、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复杂多样性以及群体合作的集体性工作方式,都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考核教师绩效时如何将个体绩效从组织绩效中离析出来成为一个难题。现在的学校绩效考核指标大都囊括“德、能、勤、绩、廉”,这些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很大。如何将这些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进行质的量化考核,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等,确实存在着一定难度。许多学校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不同的岗位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还有的学校仅是简单地将考核指标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划分过于宽泛,不能体现出教师之间的实际绩效差别。
2.考核指标缺失,不能有效评价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有的是显性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学生成绩、发表文章数量等,有的是隐性不可以量化的,如师德修养、对教育教学的精力投入、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和心灵陶冶等。面对这些隐性的、难以计量的因素,许多学校在绩效考核实践中“避而不考”或“轻描淡写”,往往只是将一些比较容易量化、可测性较强的硬指标列入考核或作为考核重点。如果仅以这些指标来考核教师绩效,难以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长此以往,教师必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升学率、学业排名等易于量化的考核重点上,所以,因评估指标偏颇而造成的机会主义倾向必然会将教育推向功利与狭隘,素质教育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3.考核主体缺失,不能全面评价教师
不同的评价主体,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评判对象作出的评价往往是会有差异的。[4]因此,要全面、真实、准确地考核教师绩效,参与的考核主体应是多方面的,而且因为教学是一种充满个性特色的活动,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所以尤其不能将教师个人主体排除在外,应给教师评判自己的机会。虽然,各地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都强调“多个评价主体参与”“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义务教育学校的考核主体还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其他教师仅以“民主评议”的形式参与,所占份额很小,与教师接触最多的学生,往往因年龄小、缺乏判断力而被排除在外。本应作为绩效考核主体同时也是考核对象的教师,仅以考核对象的身份被动接受。其他考核主体的评价固然能够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但是毕竟是外在刺激,不如教师发自内心的反思、评价更能激起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的动机,使绩效考核结果更能如实反映教师的状况,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4.考核反馈和应用机制不健全
目前,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做到向教师本人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并把其作为职称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但是绩效考核反馈和应用的意义并不仅局限于此。学校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时,必须注重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与他人相比有哪些不足和长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对教师进行适当、明确的指导,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实现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此外,考核结果的应用不能单纯地与奖励挂钩,更应该将其应用于指导教师发现下一阶段工作的改进点,应用于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这才是绩效考核的本质。
三、教师绩效考核的对策分析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教育人事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形式,对校长、教师进行政策宣讲,引导校长和教师统一思想,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主要政策,包括教育部的意见和相关的宣传提纲及本地的实施办法,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让所有校长和教师都能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彻底打破原有的平均主义观念,自觉地理解、支持、参与和实施改革,为实施绩效改革奠定基础。
2.引入增值评估,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绩效工资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受广大教师普遍认可的绩效评价体系,它可以提供切实的绩效成绩以及有助于判断教师绩效情况的信息。目前,在美国各地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模式大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或借鉴了“增值评估”(value-added assessment, VAA)的做法。“增值评估”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威廉・桑德斯博士最先倡导的,是一种用来确定学生在某一年进步程度的统计模式。VAA不仅可以使领导与教师都能看到教师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的客观证据,而且也为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了根据,同时,知道自己教学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还能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5]正因为VAA能够区分哪些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成绩方面卓有成效,所以它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师绩效考核隐性工作不易量化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因义务教育尚未实现均衡发展而造成的校际教师绩效考核差异的问题。
3.做好三个结合,提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一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法将定量与定性有机融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工作的质量。学校要注重通过面谈、课堂观察、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准确把握并记录分析教师日常工作的节点,对教师进行鼓励或提醒,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业绩。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教师工作结果的优劣与其工作过程的好坏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结果并不是其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例如同样是教学成绩优异,有的教师是通过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得来的,而有的则是通过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换得的。绩效工资发放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因此,学校要采取月考核的持续考核与学期末或学年末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克服终结性考核的“近因效因”,更准确地评估教师的工作成绩。三是反馈与改进相结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及时反馈给教师。绩效考核中的日常沟通反馈也被称为绩效辅导,它可以帮助教师制订绩效改进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和提高个人绩效,进而使学校的组织绩效不断得到提升。
4.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考评指标体系,增强绩效考核的激励性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既要重约束,更要重激励,以正面激励为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作为重要导向,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上,不能仅局限于绩效考核的奖惩,仅以教师过去和当前的表现作为奖惩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而应注重绩效考核形成的发挥以及教师长期的发展。根据绩效考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目标、绩效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和多维性的评价指标,按照新课程改革在教师的伦理规范、专业理论知识和自等方面的要求,发展性的、激励性的指标体系不再以淘汰后进老师为目的,而是旨在促进每一位教师获得新发展;不再面向过去教师已有的工作表现,而是面向未来,更关注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激发;不再是单向度的“判决”式评价,而是吸纳管理者、同事、学生、教师本人、学生家长和社区等评价主体参与的交互式的评价,以评价过程中更注重双向的交流和沟通,真正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全面、综合、多元地教师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对个人素质提升、教育绩效提升的执著追求。
5.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现学校民主管理
绩效考核事关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和支持。一是民主制订考核方案。没有教师参与设计的改革方案,无论其形式多么完美,事实上是难以行得通的。[6]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式的交流方式,全面满足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讨论、协商。只有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考核方案,才能合理地把握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联,制订出教师认可的符合学校长远发展利益的绩效考核目标,才能既帮助教师建立与学校发展一致的方向感,又增强了方案的可信度、可行性。二是考核过程采取考核组织进行考核的方式。学校绩效考核的考核小组成员应包含校内各个层面和群体的代表,充分体现民意,同时组织考核人员业务培训,掌握正确的考核方法。组成人员的多元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建立考核申诉机会和程序。畅通教师反映意见的渠道,给予对考核不满意或认为不合理的人员申诉的机会和程序,这不仅是对考核工作民主化的要求,也是绩效考核发挥作用的必要措施。建立这种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绩效考核中的各种失误并予以纠正,维护绩效考核的准确性,而且在与教师的沟通、探讨中,进一步统一认识,加深教师对绩效考核的信任度,提高绩效考核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绩效工资改革加速.评估体系至为关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9-4.
[2]MBA智库百科.什么是绩效工资[EB/OL].wiki.省略
[3]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省略.
[4]吴志宏主编.《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2.
[5]贾建国.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 技术支持者 教学促进者 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
1.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迅猛发展,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教育现代化建设。但从目前中小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老师已成为教育技术老师的代名词,难以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深处,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运用教育技术对于促进教学的意义,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技术水平难以胜任教学资源开发等如此重大的任务。所以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与此同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全面深入地为教学服务。”在中小学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建设的新时期,教育技术老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既关系到能否提升其自身的地位,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成效。
2.技术支持者: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主体角色
所谓技术支持者,就是中小学教学设备的维护和运行者,是指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2.1硬件服务者。
在1978年我国电教重新起步时,由于缺乏有经验、懂技术的教育技术老师,各个地方教育当局,都是从理科教师中挑选出对电脑有兴趣、志愿去学习电脑知识的青年教师来充当信息技术教师,其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的维护管理、组织师生学习基本的电脑操作等。
2.2硬件服务者+视音频教学资源制作服务者+技术培训服务者。
在进入21实际初期,国家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设有微机室,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升,因此它的职能也从原来简单的硬件服务拓展到培训和软件制作;负责学校电化教育设备的维护;采购、制作教学所学的音像教材等[2]。
2.3硬件服务者+软件服务者+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服务者+技术培训服务者。
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中小学教育。网络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成为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工作中心,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教学软件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网络课件、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管理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等。
3.教学促进者: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本质要求
3.1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本质是促进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由于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教育技术94定义的,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开始迅猛发展,也给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服务上,吹来了一股清风。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应用过程中不仅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即以更少的时间、努力、精力达到学习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2教学促进是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本质要求。
所谓促进教学,就是指提升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和资源使用率的一系列活动。在中小学,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整体。教育技术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一切网络资源并加以充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和技术氛围,更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育技术的实践者,积极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软、硬件设备,开发视频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模式等,促进学习模式改革,通过“促进教学”活动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教育技术教师主要职责是传递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硬件、软件服务资源,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与推广;从本质上看,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工作主旨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改善教育环境,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倡导先进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
4.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4.1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角色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角色转变过程中主要遇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困难。从其自身来看,教师的组成可分为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从教龄来看,可分为资深老教师和年轻新手等。正是因为学科教师内部的千差万别和参差不齐,所以很难统一思想和认识。从其外部来看,教育技术老师主要是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对其他教学工作参与程度不高。普遍认识是教育技术老师即技术型的信息技术老师,已经深入人心,要改变这种惯性思维并非易事。
4.2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相应的对策。
4.2.1完善教育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联合其他学科成立教育技术应用中心。
积极引进具有课程设计和开发、网络资源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教育学背景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优化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人才队伍,形成一支专业性强、敬业心重的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学促进队伍。要加强对教育技术学老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并成立教育技术应用中心,和其他学科的骨干老师一起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探讨如何更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2.2切实有效推行绩效政策,全方位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所谓教师绩效考核是指对教师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贡献的评价,其目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变资源为资本,使学校永葆活力。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义务教育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实施绩效工资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
4.2.3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面向教师,要积极做好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操作。在信息化理念方面,教育技术的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比如教学模式学习、教学理论的探讨、教学案例分析等,也可以邀请高校专家给予点评和主持。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教育技术老师可以借助教育技术应用中心这个平台,组成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教学需求,分模块设计或者购买相关软硬件,如制作网络课程、制作音视频教学素材、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购买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后续的开发与维护等。面向学生,可以开设贴近实际生活的相关课程,激发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时代下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情景和提供充沛资源,运用相关教学理论与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会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目标。
4.2.4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更要与时俱进,不断鼓舞教师开拓进取。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学校的校长并非有全校教职员工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部门选拔、任命时,校长们往往容易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政府部门负责、考虑政府部门反应的思维取向和行动指南,往往会陷入既要对学校负责,但又要政府部门负责的两难境地之中[4]。作为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的代言人,校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沟通和桥梁作用,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事业,改变教育技术老师就是信息技术老师的这种传统思想,为广大一线的教师特别是教育技术老师,营造氛围,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在学校中进行合理有序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向教育管理部门争取多种的岗前和岗后培训,争取多种教师进修的机会,让教育技术老师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学术前沿,抓住时代的脉搏。
5.结语
教学促进是中小学教育技术老师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角色已经深入人心,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老师要实现从“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需要广大的教育技术老师共同努力,开创进取。我们相信,在从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转变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的宗旨会进一步彰显,教育技术老师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亚莉.从“教学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J].现在教育技术,2012(1):45-48.
[2]张丽霞,俞凤茹.对我国电化教育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3-74.
关键词:中学校长,课程领导
1.前言
课程领导,顾名思义是以课程理论和领导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当今中国内地,由于学校并未设有课程发展主任一职,因此在课程领导过程中,校长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个案概况
(1)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提出构建以“体育”与“艺术”为特色,多元全面发展的想法,并了《告家长书》,将学校的愿景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说明。
(2)布置校园特色环境,包括“英语角”、“科技之窗”、“创客工作室”等,并开展活动――“如果我是校长,我的学校将是这样的”,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园布置方案。全校范围内征集校歌方案,并邀请学生自行设计并举办“体育节”、“艺术节”。
(3)完善拓展课制度。拓展课的科目根据学生需求而设,同时鼓励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第一期成立的社团有“京剧社”、“环保社”、“足球社”等。
(4)成立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包括定期举行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绩效考核方案。要求学科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学校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以及教师自我反思。
3.个案分析
3.1优势(Strengths)
3.1.1设立明确的愿景
Peter(1990)首先提出了共同设立愿景的概念。之后设立愿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陈学贤(2006)认为设立建设学校愿景非常必要,只有预先设立了学校的愿景,才能更好地追求学校的目标与发展,在设立学校的愿景时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历史、特色等因素量身打造。学校的愿景应让学校相关成员都能清楚了解,这样有利于激励与学校相关的成员为学校的愿景而共同努力(吴清山和林天佑,2002)。该愿景在全校的师生大会上提出,并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了学生家长,所以师生以及家长很快就清楚了解了学校的愿景,这也会多方配合学校去达到愿景埋下伏笔。
3.1.2建立特色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Heckman(1993)认为学校文化应该是具备学校特色的,同时又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并认可的信念。不被学生认可的学校文化只会是一句流于形式的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校文化需要关注学生对之的认可程度,同时学校文化和领导还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丁钢,2004)。
这实际上就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一个过程。在学校中,学生并不只是单单学习课程本身,学生还会学到课程之外的东西(钟启全和张华,2010)。而校长的上述举动也让教师与学生清楚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增强师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1.3提升师生参与课程领导积极性
罗生全(2008)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创造人,在学校的课程领导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领导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参与课程领导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大了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了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郑先俐和靳玉,2004)。该学校校长制定了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包括定期举行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绩效考核方案。正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清晰明确的规则制度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发展。教师也是平常人,也具有物质和精神需求(刘晓红,2007)。因此,良好的绩效制度更是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
该学校校长还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师成为开发课程的主体,这也有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此外,该学校校长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学校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以及教师自我反思,则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领导的主人。徐国栋教授(2010)指出: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虽然校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教师才是课程决策以及校本课程的真正落实者,是影响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积极性,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2劣势(Weakness)
3.2.1愿景设立缺乏事先沟通,愿景实施无具体期限
Conley,Dunlap & Goldman(1992)认为设立愿景可以分为两类方式:一类为领导者强势推行自身想法,以期通过个人魅力将其转化为学校共有愿景,适用于成员较少的私人组织,在学校中较难成功;另一类则是组织成员共同设立愿景并实施,适用于学校中设立共有愿景。学校在设立了良好的共同愿景之后,还需要根据愿景制定相应的学校长中短期发展计划(陈学贤,2006)。领导一门言的学校的愿景会与所有师生共有的价值观相违背(帅婷,2004)。仅仅是校长个人所认可的愿景,这个愿景很可能是不被师生所认可的。由于学校的愿景会直接影响着学校之后的发展,所以在制定学校愿景之前,理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克服学校的劣势,制定发展的重点以及优先级别,并创造出学校自有的特色。
3.2.2校本教材编写分工不明,对教师关心不够
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方面的工作,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面的工作(Hargreaves,et al,2001)。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往往会陷入情感困境,并产生负面情绪,课程领导者应加大对教师的关注,帮助鼓励教师真心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包燕,2007)。
本案例中,该学校校长要求学科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由于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共同编写,却又没有明确规定分工,教师间权责不分明,工作事项更是混乱不清,而且还导致了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均有所增大,学校里出现了教师抱怨的声音。此外,由于校本教材是该校长要求教师所编写,校长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并未从实质上去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校本教材完成质量不高,教师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编写。只有校长以协调人或是合作者的身份给予教师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以真正的支持,教师才能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课程领导者(徐京魁,2013)。
3.3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
内地基础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十数年的风风雨雨,而内地的中小学校长也在这十数年中伴随着种种新课程改革的洗礼而逐渐成长。近年来,随着学校获得了更多的课程设计方面的自,中小学校长对于课程改革的热情也与日俱增。由于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与课程领导有密切相关性,这也引起了教育领域对课程领导的广泛重视(陈伯璋,2003;黄旭均,2003;欧用生,2003a)。
当然,课程领导并不仅仅需要校长满腔的热情,更需要校长自身专业的课程领导知识与理论基础。值得称赞的是,在当前环境下的,大多数内地的中小学校长近年来已经参加了非常之多的新课程培训,能很好的理解课程变革,也具备良好的课程领导理论基础。有研究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内地中小学校长都具备非常良好的课程领导观念(鲍东明,于泽元,2014)。可见,近几年新课程的培训对于内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知识与理论基础方面的提高的效果非常良好的。大多数内地的中小学校长,包括本个案中该校的校长对与学校的教育愿景、校本课程的意义、课程领导的目标的认识也是非常清晰的,这也为内地中小学成功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然而,课程领导发展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欧用生(2003b)指出,课程领导的最大问题在于仍然沿用之前的课程管理的标准。当前这样的问题也依旧存在。部分校长迫于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导向以及现有的一些体制,不能很好的将课程领导的理论基础都落实到实际的课程改革行动中。包括本人在与本个案中校长的交流中,该校长也提到,他非常认可在学校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但如果要涉及改变国家课程则需要极大的勇气,也许可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作为学校的校长,他可能承担不起太多的负面后果。其实,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社会舆论或是学生家长对中高考的过分关注等等,都可能成为威胁内地中小学校长课程改革的因素,但这些同样给予了各位中小学校长在逆境中求发展的课程领导实战机会。中小学校长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化威胁为机会,也将成为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4.结语
相对而言,本个案中的校长还是具有一定大刀阔斧的实干能力,然而目前仍有较多内地的中小学校长仍将课程领导的理念仅仅停滞在头脑意识层面。可见,在未来这几年中,如何将内地中小学校长心中的课程领导意识直接转化为能够实施的课程领导能力,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Hargreaves,A,Earl,L,Moore,S,& Manning,S.(2001).Learningto change:Teachingbeyond subjects and standards.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2] Heckman,P.E.(1993).School Restructuring in Practice:Reckoning with the Culture of Scho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2(3),263-272.
[3] Hord,S.M,& Hall,G.E.(1983).Three images:What principals do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4] Snyder,J,Bolin,F,& Zumwalt,K.(1992).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In P.W.Jacks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pp.402-435).New York:Macmillan.
[5] Senge,P,M.(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Crown Business.
[6] 包燕(2007):《学校课程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 陈学贤(2006):高雄市国小校长转型领导、学校愿景发展与教师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台东大学教育学报》,17(1),页77-106。
[8] 陈伯璋(2003,10月):《实践智慧与校长课程领导》,发表于大陆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举办之“课程领导与课程评鉴”学术研讨会。大陆,兰州。
[9] 丁钢(2004):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33,页7-11。
[10] 黄旭均(2003):《课程领导:理论与实际》,中国台北:心理出版社,2,页5。
[11] 刘晓红(2007):教师行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及其合理性辩护,《现代教育论丛》,页8。
[12] 罗生全(2008):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发展趋向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8(7),页28-33。
[13] 欧用生(2003a,10月):《课程慎思与课程领导》,发表于大陆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举办之“课程领导与课程评鉴”研讨会。大陆,兰州。
[14] 帅婷(2004):《论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北京:石油教育出版社,1,页65-68。
[15] 吴清山、林天右(2002)。教育名词:愿景领导,《教育研究月刊》,101,页130。
[16] 徐国栋(2010):课程领导与学校发展:回顾与展望,《教育曙光》,58(2),页83-92。
[17] 徐京魁(2013):职业院校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实践与探索――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页6。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下,全学年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在教学质量提升、校园规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本学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绩与荣誉
1.学校的荣誉:合江县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一等奖”、合江县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二等奖”、 合江县学校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2.教师的获奖:第一学期,丁兴圣被评为泸州市“优秀教师”,唐开顺等五名教师主研的课题《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情景下课堂交流与对话实践的研究》荣获泸州市教育局成果评选“二等奖”,赵楚荣撰写的〈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探索〉荣获泸州市教育局论文评选“一等奖”,王文君等10名教师荣获县级论文评选和说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第二学期,唐开顺被评为合江县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先进个人,汤连鲜被评为佛荫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牟小红在“三八节”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巾帼建功标兵”,何祖权被县委宣传部评为“2016年度优秀新闻阅评员” 汤连鲜、王登轩参加校长优质课获“二等奖”,赵楚贤等9名教师参加县上论文、实验操作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3.学生学业质量及获奖:2014级126名学生参加中考,43名学生硬上线合江中学。韩光兰同学在全市中小学生“法润泸州、法育未来”法治征文活动中,获中学组征文“二等奖”。丁晓燕“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小小百家讲坛”人间处处有真情获“三等奖”。
二、工作回顾
(一)善于管理,正确指引学校发展
1.加强依法办学。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要求,这学期学校校务管理以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为抓手,修订完善《合江县佛荫镇中学岗位晋升考核评定方案》、《佛荫镇中学教师高级、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评定办法》。本年度,我校成立了以汤连鲜校长为组长,王登轩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办学领导小组,聘请了佛荫镇派出所指导员李光桥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向广大师生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开齐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无违法举办重点班、无节假日有偿补课、无强制订购校服、无强制购买保险、无出租学校设施办班等现象,教材征订规范,学生入学、休学、复学、转入、转出、毕业、升学手续齐全、规范,并为“留守儿童”和“问题学生”建立了关爱帮扶档案,班主任和授课老师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家访,认真做好家访记录,并撰写帮教心得,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由于我校重视依法办学,措施得力,师生面貌得到根本性转变,学生违法犯罪一直保持零记录,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无体罚学生现象发生。
2.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本学期,学校党支部按照“围绕中心,拓宽渠道、发挥功能”党建工作思路,在凝聚人心、民主监督、师德建设、核心价值观引领都发挥出了积极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校园里强化政治学习、弘扬先进事迹、不断传递正能量。下半期,召开了党员民主生活(扩大会),会上学习了新的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自我剖析。增进了班子成员的规范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遇到重大事情,支部成员深入教师中间进行宣传,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引导全校教职工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位党员虚心学习,根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照“”认真查摆自身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党员素质和组织凝聚力。
3.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今年,学校继续推进民主管理,学校制度修订,先提出讨论稿交教师讨论征求建议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在教师会上进行解答,最后有三分之二以上教师同意制度才算通过。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教师绩效考核等学校重大事项都有教师代表参与监督。严格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深化党务、校务公开,下半期对职称推荐委员会、教师代表、工程领导组、绩效考核审查小组、理财小组进行换届改选,民主管理使得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二)精于教学,雕琢教学全部过程
这学期,学校教学以“精准、精确、重过程”三个关键词统领整个学年工作,开展常规工作的项目化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促进个别化教学,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与督促,探讨新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堂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下半年,学校开展九年级视导活动。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深入各班级课堂听课并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立全校性的月考反馈制度,了解教与学的第一手材料,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规划。
2.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以“两增两减一提高”为目标,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将课堂教学改革纳入绩效考核,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培师训、继续教育、校本教研工作,市级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校校园安全有效监管动作策略研究》顺利开民研究。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各个教研组坚持间周1次的教研活动,学期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有主题,参与面达到100%。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44名教师成功晒课。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2017年3月份汤连鲜校长带领部分中层干部去纳溪合面中学开展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均衡教育迎检、学生活动的组织学习交流,4月份王登轩副校长带领部分中层干部去纳溪大渡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均衡教育迎检、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学习交流,5月份汤连鲜校长带领教务室、教研组到泸州十二中开展对流学习;2017年上期县教师进修校对我校送培:《教师专业情谊的自我培育》、《薄弱学科课堂教学把控与“一分三率”提升策略》文理分科、《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共六次全员培训。
4.有序推进“学困生”转化工作。学校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二县四镇八校的学困生帮扶联盟,成立了以汤连鲜为组长的学困生帮扶工作领导组,确立了以“小组合作”帮扶模式,以教务室牵头的学困生帮扶工作室,参加联盟组织的三次交流学习,2017年春期开学以班为单位分班组织学困生帮扶暨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形成了《佛荫镇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手册》。
(三)乐于探究,搭建多元成长舞台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培养“感恩、自信、担当、自律”的佛荫学子为目标,以“自主管理”为载体,重点抓班集体建设中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又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成长视角和舞台,增强了班主任队伍的问题研究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1.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常规工作,通过以会代训,布置工作,交流探讨团的工作方法及经验,本学期共组织了两次团干部的培训活动,同时各支部制定了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每次活动做到有记录、有总结。根据开学初的工作计划,以及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确定每周升旗仪式主题,增强了升旗仪式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五四期间又发展了27名新团员,壮大了我校团员队伍。
2.丰富学生活动,促进内涵发展。上学期开展了队列体操比赛、“一二、九”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县上乒乓球比赛,本期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五四”青春正能量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参加县上田径运动会,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团队品质,提升文化品位。
3.落实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开展“安全教育周”、全民国防教育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宣传周活动、“七五”普法启动之后的第一个宪法宣传周、“绿色星期三”垃圾分类日等各类主题活动周(日)活动,使学生接受了法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的教育。
4.加强家校合作,发挥教育合力。本学年,学校筹备“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结构的家委会组织,召开两次家长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促进了“密切的接触,高效的合作”。
(四)勤于服务,创建美好温馨校园
这学期,后勤工作在全体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本着全心全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财务和固定财产管理。学校财务工作,严格按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认真做好2017年度的预算和结算工作,确保收支平衡;在学生收费管理上,对代办性收费项目及时做好备案审批工作,做到无乱收费现象,及时进行清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做好财产记账和报损调整工作。
2.完成每期开学准备工作和设施设备养护。开学初,及时维修,服务到位。维修更换电管200多只,更换水管开关阀门60余只,零星维修50余次,跑道维修200多平米。及时采购教师需要的办公用品,采购打印纸80件,备课本100个,会议本100个。改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调整办公室,由原来的学科为办公室改为以年级为办公室,便于同年级同班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每间办公室都有2台电空调,3台电脑,1台打印机。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服好务。每天坚持检查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安全及其它方面安全,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及其它安全,给食堂安装了一台空调,更利于食物的存储保鲜。
3.我校现共有建档立卡生67名,2017年春期比2016年秋期建档立卡生新增3名。建档立卡生享受资助政策有住校生生活补助以及教育救助基金补助(住校生生活补助为625元/生,主要针对建档立卡未脱贫学生;教育救助基金主要是免教辅资料费用具体金额依据每个年级教辅使用情况而定,补助学生为全体建档立卡学生)以及2016年秋期特困贫困生教育救助基金的补发(人员数为8人,主要是根据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以及贫困情况来定,并做了具体情况说明)。
4.本学期学校投入了一些资金对食堂内部环境进行改造,添置了消毒柜等设备,安装了监控,达到了上级规定标准,并对食堂服务人员进行培训,食堂“两证”齐全,每天对食品进行留样待查,总务处每天查看,严把食品的入货关,要求各样食品从正规渠道进货,票据齐全。
5.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检查,学校360万元综合楼项目于6月份正式开工,9月初完成建设,9月底投入使用,运动场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7月份动工,8月底完工,9月初投入使用,运动场新征地6亩左右,现已完成农户租地合同,7月初动工,8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硬件建设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校容校貌明显改善。
(五)落实责任,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1.健全安全机制,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层面的安全职责及岗位“主体责任”,狠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构建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将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2.加强安全教育及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自救能力。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切实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上好安全课,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每周开展1次专项培训,每月开展1次安全应急演练。
3.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关键环节的安全工作。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投入,进一步提高“四防”标准,防控效果=人防效果×(物防效果+技防效果+心防效果),增加学校安全系数;加强门卫管理,健全外来人员审查、通报、登记制度,严格全面审查、控制进出车辆,加大对宿舍、食堂、微机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的监管;加强“一岗双责”、各时段各区域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督促落实;加强带值班和夜间巡查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产安全,
三、工作设想
(一)启动规划,逐步推进规划落地。制定好各项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分解细化规划学期任务,让每位师生参与到规划的实施中来。
(二)加强建设,不断优化教学工作。学校教学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拟在教育科研上、课程建设上、多元评价建设上都将进一步完善。
(三)补齐短板,不断提高德育实效。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教育科研以及在对个别行为偏差生的教育上还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校风。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一、夯实资金投入,实现教育经费均衡配置
1.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莲花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但在教育投入上坚持按照标准优先拨付、足额拨付,实现了财政穷县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莲花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切实保障了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了“六个增长”。近三年来,在保证预算投入逐年增长的同时,县财政投入配套资金430万元,定期拨付用于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的购置补充。教师的工资、奖金、培训费、医保金等都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从2009年起,在教师中发放了绩效工资,做到“待遇与公务员一视同仁,发放优先安排”,使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育人。
2.落实以县为主经费管理体制。县财政设立教育资金专户,由教育局、财政局共同管理,县财政局凭县教育局的审核数直接下拨公用经费到各中小学,资金封闭运行。莲花县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建立了“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做到独立账户、独立运作,并全面掌握和了解农村学校资金运行情况,为均衡全县学校的资金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益。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莲花县建立了扶贫助学机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近两年来,通过“两免一补”、结对帮扶、国家助学金、食宿补助、“春蕾计划”、减免学费、成立县助学基金会等措施,扶助贫困学生38630人次,扶助金额达1878万元。该县争取到上海德仁基金会的资助,投资40万元新建了琴亭镇“德仁苑”托孤学校,基本解决了孤儿入学问题。托孤学校的建立开创了莲花县扶贫助学的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县明珠中学设立了留守儿童“爱心所”,面向全县招收留守初中生。为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无条件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多年来,全县进城务工农民工适龄随迁子女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二、优化布局规划,确保办学条件均衡配置
1.优化教育网点布局。针对全县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山区学校成班率低、教师配足配齐难的实际,莲花县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实现均衡”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撤、扩、并、建”的思路,制订了《莲花县调整学校布局实施方案》。近年来,共撤并“麻雀”学校8所、教学点10个,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设立完善寄宿制学校12所。2011年,该县无偿划拨土地300亩用于新城教育园区建设,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教育园区建设任务。
2.推进各类工程建设。莲花县始终坚持“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资1292.4万元新建了升坊中学、清水中学等学校的校舍。结合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工程等项目,投资1498万元新建了南陂中小学、清水小学、神泉中小学食堂,长埠小学、坊楼小学综合楼,高洲小学学生宿舍等。投资100万元完成农村学校配套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采取“建设增容、分散扩容”的办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一方面,扩大城区学校建设规模。投资230万元在县城学校新建了三栋教学楼,新增教室60间,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城郊学校的容纳量。扩大城北小学、花塘小学等临近县城学校的招生规模,缓解了县城学校的招生压力。
3.完善学校各功能室建设。“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学校拥有了现代教育设备。如今,该县的“农远工程”已经覆盖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边远学校也拥有远程教学接收平台,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该县还进行了中学实验室的改造、小学综合楼的建设,近两年来,新建标准化实验室8个,新增图书1.8万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图书达到15册。同时,通过为各校补充必需的电教设备和音体器材以及启动全县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等,彻底改变了该县中小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不足、设备落后”的现状,全县呈现出“环境美、设施齐、条件优”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1.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一直坚持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管全县教育编制,统一招聘、调配教师,真正做到从管理体制上来确保城乡师资均衡。为了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该县通过国家“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途径,近两年来共向社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特岗教师”和“支教教师”220人,确保了该县在编制范围内每年教师的补充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少数,以此逐年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素质较低的问题。
2.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制订定期培训制度。近三年来,共派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人次达860人次,县教育行政部门还利用教师暑期休假时间积极组织了县级学历培训等活动,开展了“送培下乡”“送课下乡”“老带新”“城助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增加了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开展学科大比武、评选学科带头人、申报省市级教研课题、撰写教研论文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目前,该县有4人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校长和优秀班主任,26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5人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71人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
3.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莲花县启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开展支教交流活动,每年在县城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三年来,共选派了300名教师下乡支教。同时,在县城学校选派一些能吃苦耐劳又有培养前途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一定的职务。通过县级支教和选派学校领导,将城里的优秀教师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授课艺术传递到农村学校,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全县教师激励机制。2007年以来,莲花县全面落实山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制,共有720个教师享受山区津贴,每年发放山区津贴72万元。在职称评聘、评优评模、绩效考核中,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边远地区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让乡村教师“进得去、留得下、出得来”,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教师配置良性循环系统。为了建立长效的教师激励机制,2011年,莲花县委、县政府设立了 “教育贡献奖”,此后每年将奖励一批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全县掀起尊师重教的热潮。
四、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均衡推进
1.德育工作有新内容。坚持学校德育工作首要地位不动摇的原则,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开课日”“校社共建”“警校共建”等活动,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实施了“班主任德育建设工程”,即每月组织班主任观看一部优秀班主任纪录片、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德育论坛、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实施了“学生情感体验营”计划,通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保护绿色生态家园、珍惜幸福生活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格。
2.课改和招生制度有新举措。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主抓手,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以研究促实验”的原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在初中招生工作中全面实施德育评价等级制,将实验操作和体育测试纳入考核,对学生有了更综合全面的评价。在招生方面,从2008年开始,每年将20%的重点高中录取指标均衡分配到学校,实行均衡招生,特别是2011年将重点高中录取指标提高到30%,增加了农村学校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的机会。
3.教育督导评估有新办法。将学校队伍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办学条件、后勤管理、安全稳定、教学成绩等方面都纳入年度督导评估方案,注重对学校管理过程质量的评价,并分层考评,计分设奖。这些措施促使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4.校园文化建设有新成效。以开展创建“名师名校”示范引领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学校积极建设“四个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素质教育校园),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校校有亮点和校校有特色的目标。在教师中,推出了“一培二树三推”新举措。“一培”就是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尽快掌握先进的新课改理念,锤炼教学技能技巧;“二树”就是树立教师中的优秀典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建立起全新的激励机制;“三推”就是推出一批名优教师,让他们走出学校。开展创建“名师名校”示范引领工程以来,已有50%的学校参加了市级以上“法制教育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等奖项的评选,其中莲花中学先后荣获江西省首批人民满意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城厢中学先后荣获江西省第二届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西省阳光体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拨子中心小学读写工程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为引导学生徜徉书海,健康成长,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师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树立我校提出的“让阅读生活化,读书终身化”的师生读书理念,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保证我校“3311”读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本学期我校严格按照市级读书试点校的考核细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师生读写活动,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让读写有引领。
我们在学校层面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写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对学校的读写活动进行规划,小组成员明确指责,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三拨子中心小学3311师生读写工作实施方案》,并周密安排学期读书活动,然后制定与之相关的制度,先后出台了《三拨子中心小学教师读写活动考核细则》和《三拨子中心小学学生读写活动考核办法》,教师考核与绩效工资、晋职晋级挂钩。班级层面成立了“书海拾贝”读书兴趣小组、“星星墨苑”书法小组,每一个组有自己的活动宣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效果很好。
二、设立课程,让读写有时间、有指导。
为了保障阅读时间,每个班级期初制定了阅读计划,计划中规定了本学期必读篇目、读书时间和具体读书活动,我们在课程中设立了每周各一课时阅读课和书法课,其中阅读课我们又分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多种形式。在这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又将它细化为“计划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
另外,我校每周又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
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坚持每天“三读”:晨间交流读:运用早自习时间,倡导学生自由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午间休闲读:每天用20分钟午读时间认真阅读,将读书当作时尚休闲形式;睡前放松读:建议学生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轻松翻阅、慢慢品尝、让书香陪伴入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10月我校举行了以活动课为主的阅读指导课大赛,其中刘克鹏、张爽、代向男老师的阅读指导课被评为优质课。
以往的书法课,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本学期书法课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上穿插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爱上书法课
小学生爱听故事好像就是他们的天性,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把故事安排在教学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
2、用多媒体教书法,让学生喜欢书法
在书法教学中自觉地应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把内容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化深难为通俗,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形态、结构、比例,更便于记忆。学生在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不会减。
用多媒体可以把书法作品之美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对书法概念获得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课外组织书法活动,让学生迷上书法课
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组织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书法大赛”和“书法水平检测”等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设法让学生品尝书法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更加爱上书法课
书法学习的成绩,如果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大动力,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发掘这种推动力。学习书法单调、辛苦,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项长期劳动。为了让学生的书法学习由被迫转化为自觉,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我校老师通过一些媒体发挥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如,有针对性地支持学生将作品寄送校刊《翱翔》发表,另外比较优秀寄送到《都山雏鹰》,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成绩。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和途径,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就会慢慢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渐渐增强了。
三、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方向。
引导孩子们有方向的阅读,让孩子们知道那些书可以读。学校根据师生必读书目以及古诗、现代诗、经典书目,将图书购置齐全,另外还购置一定的选读篇目,学校图书室全天开放,图书管理员不定期推荐一些好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
四、经常检查,让读写有保证
为保证3311读写活动常态化,我们对各班晨诵、午读、暮省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情况每周公示一次,对于不按规定开展活动的班级周例会通报批评,在班级量化考核中酌情扣分,并与班主任绩效考核挂钩。
其次,为使读写活动更加有效,我们规定师生都要做好专用的读书笔记,教师方面,读好规定的篇目(《班主任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优秀教师的六种核心品质》、《名师名校长教育演讲录》),学期内不少于2本,摘记不少于5000字,每位教师每月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学期末完成3000字左右的读书活动总结。选读书目不少于两本。学生方面,根据必读篇目做好每周一页的读书笔记,做好摘抄,低年级用好写字本,中高年级用好写话本,班级每月对上述几个本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出评价,学期末学校统一评出各年级优秀读书笔记、摘抄本、写话本、写字本若干名并表彰。
五、建立班级图书角,让阅读有保障。
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校图书室提供的必读篇目,一部分是学生自己带的书。学生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在班主任老师的统一调配下自由购买,做到了每个班都有推荐的书目,让好书在班级间漂流,让学生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里建立自己的藏书架。
六、增设校园图书橱,让阅读有创新
本学期,我们除了经常在教室、楼道、橱窗展示我校读书活动外,还在校园内大墙、棋艺园、教学楼道、宿舍楼道、食堂等显著位置,增设小图书橱42个,小图书管理员42个,购置600余本绘本图书(过去的小人书),绘本内容以成套经典名著为主(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每个图书橱所装图书为一类一套绘本,让学生随时读,随处读,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孩子们读书的身影,这也变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七、开展读写活动,让读写成为一种责任。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小学生各年级书法水平检测、以八德教育之“礼”为主题的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以“以书为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和“礼”为主题的学生手抄报比赛、教师读书活动交流会等大型读写活动,通过活动,师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读好书、写好字是一种责任。
八、经常检查纠正学生“三姿”,让读写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