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16:30: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期末考试;总结;思考;试卷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14-02
大学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考试后情况的分析,不仅会对今后教学过程的改进完善有所帮助,而且对学校教学文件的制订和课程设置安排也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1]。目前,期末考试后,多数教师把试卷改完,在学校网页教务处本科教学一体化平台登录成绩后就算完成任务了。虽然教师们做了试卷分析,但也只是按要求统计一下及格率、排一排分数段等,真正使教师们能静下心来,分析研究一下试卷、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等不多,这样考试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因此,有必要进行考试后的总结,总结一下经验与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会对今后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5级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科学两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土壤与土壤地理学》的期末考试为例,对考试后进行了总结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进行了一点思考。
一、对期末考试后的总结
(一)对考试试卷的总结
1.对试题质量总结分析。试题质量分析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耗时的工作,在期末考试后,教师对试卷质量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不合适试题、区分度小的试题和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的试题,要逐一加以修改完善,对有错误的试题要彻底改正,而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试题则应坚决淘汰,杜绝在以后考试中再次出现。而对于试题的难度适宜、区分度较高和语言描述准确的试题,应该重点标注出来,作为今后命题及试题库的建设重点素材。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结果,可为教师在改进教学工作(包括改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命题组卷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因此,应把试题质量分析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较容易题比例为40%,适中题的比例为46%,较难题的比例仅为14%;表明试卷难易的比例搭配基本合理,试卷内容涵盖广、题目类型多样,因此试题整体质量基本适中,但试题的难度相对不大。在今后命题过程中要注意试题的难易比例分配。只有一个相对合适难度的试题,使得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正常发挥都能顺利过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兴趣。
2.对试题内容的总结。期末考试试题内容应当是一门课程核心内容的浓缩,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的真实体现,不但能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能反映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的相对比重,还能确定各部分内容的数量比率,以保证试卷的内容和结构的效度。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基础知识题目占80%,综合性题占10%,实际应用的题占10%,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但应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方面的题目较少。在今后的考试中,力求做到综合性题和实际应用题的比例占30%―40%,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试题型的总结。期末试题一般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种类型。其中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观性试题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题型包括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由于《土壤与土壤地理学》知识点较多,范围较广,出题覆盖面较大,因此,客观性题目的比重较大,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4:1,做到了考试题型的多样化,基本符合命题要求,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题型少。今后要减少选择题、填空题和概念题的分值,增加应用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题型分值,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对考试成绩的总结
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考试最高分97分,最低分44分,平均分76.9分,及格率92.3%。从试题类型得分率来看,名词解释题的得分率为87.1%、填空题86.7%、选择题77.3%、判断正误题76.9%、简答题70.7%、综合题目70.8%。可以看出,名词解释得分率最高,其次是填空题,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较好。从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来看,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因此,本次考试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但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是缘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不好;有的是对学习缺少动力,厌学造成的;有的是沉迷于网络,疏于学习造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兼顾到这些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专心学习,也是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
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成功与失败的一种有效形式。考试后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对照学生的成绩,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目前很多教师对期末考试后的总结认识不够,往往只把考试当作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忽略了考试本身所具有的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因此,教师们要转变观念,认真分析试卷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并认真加以整改。
二、对期末后的一些思考
(一)不断提高试题质量
期末考试试卷常规命题办法是由任课教师在考试前出题,这种出题方式是教考不分离,易受出题教师个人经验和偏爱的影响,且易与往年试卷试题重复,并且可能出现试题阐述不严密甚至错误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了试卷的质量,使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对一门课程的出题原则既要能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同时试题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使学与不学、学得好与学得差的学生能在课程考试的成绩中得以体现,以此打消学生的学习惰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正常发挥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因此,在期末考试后通过试卷分析不断优化、补充和完善试题,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确保试卷质量本身的准确性、科学性,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真正起到反映教与学水平的客观量度的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分析研究卷,提高教学效果
考试后教师要依照评分标准认真批改试卷,细心统计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分出名次,以此作为评优、评奖学金、助学金、入党、保研等的重要依据[2]。批改试卷要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要做到有理有据,避免随意性给分。同时,教师平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使学生不但重视最后的考试,还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考试后,教师对试卷的试题质量做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及教学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不合适,区分度小及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的试题加以修改完善,对错误的试题要彻底改正,而对于差题则应坚决淘汰,杜绝在下次考试中再次出现类似的现象。而对于质量较好的试题,可作为今后命题及试题库的优秀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而且要重视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注重课程知识的记忆,而且要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尤其要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从考试所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因此,考试将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良好评价作用。
(三)教师要教书育人
考试只是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目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思想状况,要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逐一克服。教师要认真备课,用心讲课,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考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也反映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水平。从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胸无大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努力不够,致使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平时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树立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陈俊,刘廷禹.从大学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看学风问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3):42-4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跑酷;有效途径
跑酷运动起源于法国体育运动,主要是跑酷者自身利用各种姿势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障碍物,障碍物可以是树木、墙体、栏杆及台阶等任何东西,城市的建造结构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利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跑酷运动的特性
1.跑酷运动超越自我的挑战性及跑酷场地的随机性
跑酷运动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这一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跑酷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大学生在跑酷过程中与身边的伙伴相互竞争,提高自身跑酷能力的同时,可以在竞争过程中提高自身认同感,保证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为今后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由于跑酷运动的障碍物可以是任何物品,这也减少了跑酷场地建设所需要的投入,提高了跑酷运动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大学建设也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为跑酷运动的开设提供了先决条件。
2.跑酷运动的观赏性及危险性
跑酷运动需要跑酷者以各种可能姿势跨越障碍物,跑酷人员在做各种动作娱乐自己、超越自己的同时,也会给路人带来极大的视觉体验,另外跑酷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跑酷运动虽然不属于极端危险运动,但在跑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跑酷不仅是跑,更要表现的是酷,主要是跑酷者在跑步的同时利用跳跃翻滚等动作翻越障碍物,如果在跑酷过程中出现头脑不灵活或动作难度过大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事故,跑酷的危险性还受天气状况、交通环境及跑酷者身体素质等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这一课程开设时,也要考虑跑酷运动的危险性。
二、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跑酷的价值
以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为例,探究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湖北医学院开设跑酷课程的具体步骤
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展、课程评价和课程总结三个步骤。
(1)课程设计与开展。在保证跑酷课程开展安全性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学生的跑酷教学课程设计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跑酷概念及内涵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跑酷,跑酷动作的分析等,并对跑酷过程中突发危险的处理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跑酷能力,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自身体质的锻炼,如弹跳能力、手部力量、前后空翻等,还要加强对学生平衡力及准确性的锻炼,保证学生翻越障碍的成功率,提高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
(2)课程评价。在进行跑酷运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度的教学评价工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酷跑运动的教学效率,还能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保证课程总结的准确性。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课程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酷跑课程的学习,结合日常评价工作,对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数据结果显示在大学体育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能过充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分析结果探究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大幅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跑酷运动本身需要跑酷者具有很好的弹跳能力、力量及平衡力等,大学生在学习跑酷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体能训练,达到跑酷运动对跑酷者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品牌竞争价值。跑酷作为一种新的时尚运动,已经被社会及大众接受,而跑酷运动中也蕴含很大的商业价值,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少年,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同时跑酷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加自我认同感,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跑酷运动符合大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其次跑酷课程作为一种新形式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保证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最后高校内部的结构建设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要求,适合跑酷者的跑酷运动。所以应加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跑酷运动的开设,为国家培育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英国大学
一、引言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中外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从国际化的概念到国际化的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分析到具体大学的个案研究,应该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驱动国际化的具体措施上,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达成了相当的共识[1-3]。然而,在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美欧各国都在国家不同领域的政策上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高等教育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所有的国家都试图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困难和不确定的时期,各国政府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来发展其知识经济,因而可以说日益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驱动[4]。对于国际化程度相对滞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学习、借鉴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在新形势下的国际化理念及措施很有必要。为此,回顾、了解和总结成功经验很有必要。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竞争中,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很早就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现在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实施了各种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因此,对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趋势。
二、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所驱动,因此,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直颇受争议。截至2009年10月,英国大学拥有280760名国际学生(欧盟学生除外)以及125045名欧盟学生[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运用商业管理理念来管理高等教育。大学的管理和经营逐步从学院式走向经营式。英国政府在政策上尽量给予大学自由灵活的办学空间。以下我们将讨论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
在国际化和高等教育方面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的概念及定义[6]。但这些研究是必要的,正如德·威特(De Wit)所指出的:“如果国际化变成了可泛指所有一切国际化事物的词组,那么‘国际化’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要更加准确地理解国际化,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重要的”[7],而每所高校所制定的国际化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对“国际化”这一概念的理解[8],这也会影响到不同大学对于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简·奈特(Jane Knight)对国际化的定义被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政策文件所广泛引用,也被英国以外的高校所认可[9]。她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性的东西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提供高等教育的过程”[10]。本文采用奈特的定义。
德·威特还指出“……如果要对国际化进行评估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国际化就需要有其指标”[11]。高校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也是现在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它在大学实际实施其国际化方案时,起到指导与参考的作用,因而高校会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优先选择评估指标所涉及领域,来制定其国际化策略。故本文将对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标准做简要总结,以期从文献方面得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米德尔赫斯特(Middlehurst)教授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做出了有关英国高校国际化策略的报告。报告总结了英国大学国际化指标所涵盖的范围(见表1):
我国学者对于高校国际化的标准在理论上也有所探讨。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了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人员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与合作研究这些方面[12]。王璐等学者归纳了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学生构成、教学过程、办学条件和信息、办学和科研、成果交流7项国际化指标[13]。陈昌贵等学者对中国的26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采用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5类18个指标。[14]
综上对比可以看出,英国高校国际化标准与我国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因为米德尔赫斯特基于对英国大学整体层面的考量,其所做的总结几乎涵盖大学国际化的所有方面。正如她所指出的那样,各高校在具体实施国际化方面会有差异[15]。而英国高校在进行国际化实际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方面,则对我国高校具有更大的借鉴及学习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英国大学国际化标准以及近年来英国的两个实证研究课题为基础,具体探讨英国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约翰·菲尔登(John Fielden)就英国大学国际化实践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6所英国大学,他们是巴斯大学、伯明翰大学、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纳皮尔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16]。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学的国际化措施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大学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提升大学的国际地位;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成为世界公民的经历[17]。从而可以看出,英国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招收国际学生;开展与海外大学或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国际化社区,即达到师资国际化和教学课程国际化。
与菲尔登关注的研究课题相似,Nivesjo等对英国1994大学联盟①中的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其国际化政策与具体措施的调查,调查表明:58%的大学把国际化和全球化列入其高校发展的重要策略;2%的大学已经了实施国际化的相关文件;63%的大学有专门负责国际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主管国际化的副校长等;95%的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化办公室[18]。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深入理解其国际化措施的优先选项,Nivesjo及其同事对联盟中的5所大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这5所大学是:埃塞克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萨里大学及纽约大学。其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有:提高科研能力;开发具有国际化吸引力的课程;提升及扩展校际合作,合作领域包括科研、教学及商业化合作等;提高学生的流动机会;学校教师的国际化;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19]
结合米德尔赫斯特对英国大学国际化的总结以及上述两个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将以优先次序,对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第一, 招收国际学生。“传统的”国际化政策是以招收国际学生为核心的[20],对于很多英国大学而言,国际学生的招收仍然是当前国际化的重心,国际学生已经成为英国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学生既能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彩和生动,同时也为英国本土学生了解全球市场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在英国的学习,外国学生能与英国及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在英国学习过的学生往往在其未来从事与英国有关系的工作。这些对英国将来在全球政治经济范围内扮演积极活跃的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际学生的招收也为英国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英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21]。仅2008年,国际学生的学费和其他开销,就使得英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接近53亿英镑的效益[22]。然而,这也是英国大学国际化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大卫·埃利奥特(David Elliot)是针对英国政策更关注于高等教育可产生外汇收入的经济效益而不关注于教育真正的需要做出过批评的学者之一[23]。如何平衡高校的教育本质与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也是我国大学国际化道路上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Nivesjo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如1994大学联盟的成员将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列为优先的国际化措施之一。国际学生为英国的高等教育带来许多益处,这些大学希望通过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使大学继续受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校友会慈善捐赠;代表及提高学校声誉;在学校的招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支持学生交流项目;通过校友会来保障工作和实习机会;确保产学研一体的活动;通过校友会与校友保持联系;扩大学校的宣传。因此,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也是一些大学国际化优先项之一。[24]
第二, 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英国学者们对于课程国际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概念方面,他们认为课程国际化应该包含网络大学(E-University),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海外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broad)、世界公民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及跨文化学习等多重概念。[25]
在实际课程内容方面,英国教育家认为不仅要开设更多的外语课程或学习有关其他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尤碧珍在其《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论文中总结了英国课程国际化的5种方式:一是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要求在国际的框架下讲授某种学科,使学生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及世界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二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国际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紧密关注国际上各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目前已在普通教育核心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史和外语,在工程、教育和工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中也增加了国际方面的内容。三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如曼彻斯特商学院,其课程当中贯穿了以国际化为主题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战备、国际管理战略等课程。四是地区性或国别研究的课程,如曼商学院以“欧洲研究”为主题的课程,允许学生花10个星期去研究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中包括去巴黎和布达佩斯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五是建立国际交换课程网络。通过交换课程补充学校教学计划中未能设置的课程,同时,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26]。近年来,英国在高校课程的国际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英国在所有层次和类型的学校里引入“欧洲纬度”②,改革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推广具有“欧洲纬度”的课程。为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英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极其丰富,总数高达42000种。[27]
虽然在课程内容方面,英国大学做了积极的改变,但研究者们认为课程国际化意味着“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而非教学内容突然的变化”[28]。面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国际学生,英国教师首先要改变国际学生,特别是受儒家文化学习方式影响的亚洲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即这些国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不熟悉英国的学术文化,因而在学术上达不到优秀[29][3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改变教学方法,给予国际学生更多的指导;也需要注意集合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进行学。[31]
第三, 增加学生的流动机会。对于所有1994联盟的大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校政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一方面加强招收国际学生从而提升英国本土校园的国际化氛围,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从而具有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鼓励英国学生出国流动,使学生拥有国际的学习工作经验,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为国际化人才。这项措施也促进了学校的交流项目,提高了学生在海外工作的可能性,拓展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机会等。[32]
第四,教师的国际化是整个学校国际化策略的核心。从全球招聘最优秀的教师来服务英国的大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吸引国际学生。国际化的师资所带来的国际化视野,也有益于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而言,国际化的师资能使他们在所学的课程中得到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机会。总而言之,学生主体加之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的国际化都能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33]
第五,远程网络教学。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教育的网络化,都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著名的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目前已形成了更为庞大的教育机构进行远程教学。目前,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其海外教育出口,2001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HEFCE)拟定E-University计划。2002年,英国成立了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产业大学(University for Industry),这是一所没有校园的大学,学校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向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和掌握新技能的机会。然而,在大规模推广远程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英国高等教育保持了其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这就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英国大学国际教育质量的信心。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英国政府每年采取两种方法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34]。虽然这种制度化及数字化的评估方式一直备受争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谨慎的办学态度及监控体制,使得英国大学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为英国高校在国际学生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
三、总结与启示
本文就大学国际化的问题,以英国大学为例,以国际化概念、大学国际化标准和近年英国两个实证研究项目为基础,总结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并就我国高校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当下高等教育界关于国际化所热议的观点,重点分析并讨论了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传统的招收国际学生仍是大学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但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的出发点有所变化。学校意识到国际学生对于培养本土学生国际视野与成为世界公民的积极作用。国际化课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也最具挑战性。教学理念的国际化较之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更为重要,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学生流动和教师国际化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大学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与国际化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最后,本文就远程网络教学方法,总结了远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才是远程教学长远发展之本。
我国大学可以根据各个大学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就以上5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与投入,从而逐步成为国际化院校。在国际学生方面,学校在继续重视对来华留学生招生的同时也要以培养我国学生成为世界公民为出发点,为来华留学生和我国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环境并重视与毕业的留学生保持积极的联系。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要结合本国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一些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拓创新。继续加大和鼓励我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交流,从而带动高校整体的国际化发展。在远程教学方面,我国高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应当及早重视教学的质量和高起点的实施。综上所述,我国各高等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各异,因而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使得高校快速跨越式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院校。
注释:
①1994大学联盟:代表了19所英国顶尖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旨在推动优秀大学的研究和教学。
②欧洲纬度:1990年,英国提出了对“欧洲纬度”的定义,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欧洲身份,为他们家人到欧洲单一的规划和指挥共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准备,增加学生对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英国与这些国家以及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Tsang M, Yu Z.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M]. New York: 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008.
[2] Altbach F.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3]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cepts,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4][18][19][21][24][33]Nivesjo S, Winzer R, Brassell L. Strategies and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K Universities[R]. 1994 Group'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sources Policy Group, 2011.
[5] Hesa. Press Release 155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09/10[Z]. 2011.
[6][8][9][15] Middlehurst R. Respon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genda: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Strategy[R].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07.
[7][11]De Wit 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 Connecticut: 2002.
[10]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 1(8): 5-31.
[12] 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3] 王璐,陈昌贵. 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建构[M]. 湖北社会科学,2007.
[14]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4):116-135.
[16][20]Fielden J.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ing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 UK Universities[R]. UK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Unit, 2008.
[17] Fielden J. Global Horizons for UK Students: A Guide for Universities[R]. The Council for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7.
[22] UUK. The Impact of Universities on the UK Economy 2009.
[23] Elliot D. United Kingdom, in National Polic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M].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5][31]Caruana V, Spurling 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UK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Selected Material [R], 2007.
[26] [27] [34] [35]尤碧珍.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以法、德、英为研究对象[D].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8] Shiel C. Managing Diversit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MAF: Subject Centre Conference[Z]. 2006.
[29] De Vita G. Integration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a Business Synoptic Module for International Credit Entry Students [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1(9): 69-81.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关键词课堂 大学生 知识 实践创新 学习方法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关键词】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个人利益,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光是从就业方面来考虑解决对策已经不足以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引导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将就业意识转变为创业意识,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是一个结合机遇、能力、创造性思维来寻求新的事业的过程,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实现了创业,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会给其他毕业学生带来一定数额的岗位,所以创业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以及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毕业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经验与相关知识,创业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就有必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毕业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总结我国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不足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高校提出了许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出台了许多惠及毕业创业学生的政策,甚至建立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孵化园,但即便如此,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纵然国家已经有了政策支持,但很多高校领导、大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对创业教育颇有微词,其中包括对创业教育的不认可与意识观念的不正确。第一,高校领导、高校老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政策分析课程,但仅仅是这样的几门选修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纵然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有了重视,但侧重点却是偏向于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和对创业现状的总结,这样的做法极其不妥,国家的政策鼓励创业,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创业现状又往往不太乐观,所以高校老师这样的做法就类似于是给了学生一颗糖,甜味正浓立即给了他们一碗苦药,到了最后留在嘴里的就只剩下苦味,于是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临阵退缩。第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误。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课程是不满意的,认为课程教学浮于表面,教学往往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所以他们的学习也就以记忆为主,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更忽视了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就认为,创业教育也是对理论的教学,不可能涉及到创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第三,毕业学生往往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而面临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般而言,城市学生毕业之后依靠父母亲友的关系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而农村学生则只能进入求职大军,他们对学生的工作的要求是稳定,而不是创新。所以他们也就不鼓励学生进行有风险的创业,更会排斥创业教育。
2、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众所周知,毕业学生创业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大学所学一般只能是一个或者两个专业,而创业所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知识,他们无法全部掌握。而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制定出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事实上,我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很不足,往往是利用培训机构或者是课余时间教学,重视不足是其一,其二是未能与专业学科联系,创业教育整体来说空泛。
二、建议
1、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应该与创业结合起来,更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业教育。就课程体系而言,创业教育的教材最好的就是市场。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务必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制定,所以也就不能够固定,要随时变更。教育的重心不应该再是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这方面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创造能力主要是从创新方面考虑,是指学生要学习到想出科学、个性、特色的创业点子的能力,即能够做出创新而不是一味跟风。
2、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已经提到,课程的设置应该随着市场而变化,所以就会给教学带去了不小的难度,从而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更大。在这一方面,主要考虑两个内容,第一是老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创业教育的老师最好是有相关的经验,对创业市场有足够的掌握,正如很多学生所提,一个没有求职经历的老师来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是可笑的,如果老师对创业不了解而来进行创业教育依然是可笑的。第二是教学方式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口述式、讲解式,而是更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创业技能上面。所以教学方式最好是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互动来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具体情况的不足的总结,提出了两个建议。但本文所提的创业教育的建议仅仅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这两个方面,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对创业教育的建议还包括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训、建设高校内部以创业为特色的特色文化、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平台等内容。
【参考文献】
1981年,南开大学受国家旅游局的委托和资助,创办了旅游系,开创了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先河.自此之后的30年里,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也如火如荼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的各级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形成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空前发展.然而,中国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史,再加上相关从业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因此在很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旅游教育一直处于不同学科分头管理、各自为营的混乱局面.在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旅游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初步为我们廓清了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却仍然是“外延式”增长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中重专业轻基础、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环节有待加强、旅游本科毕业生的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以及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等[1~5].
这些问题在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其中教育增长模式的转变难以通过某一学校的一己之力来实现,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学校自身不断地优化调整来解决,如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优化等.对每一所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来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确定要培养什么层次、什么性质、具有哪方面专长和优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对专业长远发展的计划和安排.而培养目标往往都是相对抽象的,需要具体的培养计划来实现,课程设置就是连接培养目标与社会有用人才之间的桥梁.课程设置的合理恰当,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和专业基础,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1998年建立发展至今已有14年历史.创立之初依托于地理学科,在师资配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之后,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名称的确立,逐步从地理背景向管理背景靠拢,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有管理类的新课程被纳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近几年来,依托地理发展还是依托管理发展的核心议题,一直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和核心制约因素.如何在保留和发扬现有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旅游管理的学科性质和特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培养方案的升级和转型.考虑到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难以获取较为成熟的经验总结,因此借鉴和总结国外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和规律,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思路.
2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律总结
本文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的部门划分体系有别于欧美西方国家,反映在旅游教育上,学科专业的名称及涵盖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简单来讲,旅游业(Tourismindustry)在我国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而存在的,酒店、餐饮、景区、交通、旅行社等都是旅游产业的不同部门;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旅游业只是整个接待业(Hospitalityindustry)的一个分支,与酒店、餐饮、交通等部门并列存在,其中酒店是接待业的核心构成.因此,在选取国外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时,以酒店管理为核心的接待业具有较强的相近性和关联度.
2.1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分析
之所以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课程设置规律探讨的案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第一个成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大学,拥有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从1922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康奈尔大学目前仍然是全球排名首屈一指的酒店管理名校,以此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获取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规律.第二,从目前来看,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设置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级别最高的学校之一.由于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普遍较晚,因此传统的欧美教育名校,一般都没有开设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方向.而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2011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5位的大学[6],是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校级别最高的学校.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知名度以及学校本身的高级别,充分说明该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发展的成功与成熟,因此具有案例选取的典型代表意义.
2.2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介绍
应美国酒店联盟的要求和培养酒店业巨头的需要,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22年成立了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创建者们旨在创立一个第一流的专门研究酒店及饭店运营的学术机构,而康奈尔是开创这个先河的理想常青藤学校.在创办之初,学院只有唯一的一位教授HowardB.Meek和他的21名学生,而仅仅五年之后,当时拥有世界最大酒店连锁业务的EllsworthM.Statler在参观这所学院后表示:他原先所坚持认为的人们可以在接待业在职培训中学到更多的观点被彻底颠覆,康奈尔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让他看到了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曙光.此后,在学院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有包括Statler在内的多位酒店业巨头为教学投入资金并成立多项基金,建成并改造了StatlerHotel等多种校内大型模拟运营场所,由此保障了学院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稳步发展,为接待业持续不断地提供优秀顶尖人才.
2.3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规律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成功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明确的专业发展定位,与酒店接待业的密切结合,大量的教学资金支持等,都是保证其成功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从学生培养的实际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正是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有所长,并且朝着学院最初设定的“可以让任何人得到任何领域指导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前进.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为四年,在这四年中,其课程几乎覆盖了接待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整个课程体系依托商务管理学科建立,通过核心课程的讲授和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配有丰富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开拓各自兴趣的广泛空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接待业的某一领域作为主修方向进行专攻.此外,课程设置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多种案例研究和分组课题讨论的机会,使他们不仅能收获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积累了领导才能与职业精神,为成为未来接待业的领军人物储蓄能量.在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律总结为以下四点.
2.3.1规律之一: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必须与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协调
作为新兴的综合叉发展学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接待业管理都必须依托特定的一级学科来构建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方向.只有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确保课程设置方向与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吻合、相协调,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顺畅和有序.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来看,在其核心课程(必修)及选修课程设置中,与接待业实体运营(Operation)相关的课程占了最大的比重,接下来是商科管理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法律、信息系统类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涉及接待业的八个方面:设施管理与规划设计(FacilitiesManagement:PlanningandDesign)、财务会计与房地产开发(FinancialAccountingandRealEstateDevelopment)、餐饮管理(FoodandBeverageManagement)、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法律(Law)、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Managerialand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旅游营销战略(TourismMarketingStrategy)和运营管理(Operations).
2.3.2规律之二: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辅相成
专业课程设置是依据培养目标而制定同时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也是课程设置的抽象体现,为课程设置提供框架和主干,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和谐统一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行业发展的人才.由于旅游学科是不同于传统概念的应用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学科的自身特点,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而不应不切实际忽略原有学科和师资状况来设置不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课程体系.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其核心课程及专攻课程的设置,都与其培养接待业领军人物的目标相辅相成。
2.3.3规律之三: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安排不同课程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序,才能更好的实现不同课程知识的互补与衔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循序渐进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协调、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时序安排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其课程设置的时序安排符合学生由大一到大四成长变化的过程.在第一年,先是给学生打下工商管理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计算机软件、会计、人际沟通、经济学四个角度开始引入,这些理论不是空洞的学术思想而是将其具化到酒店业中来,同时开始介绍行业的入门概况.第二年,理论基础进一步加深难度,同步上升到信息系统、金融财经、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高度,同时专业课也开始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年也是课程学习最为关键的一年.大三,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和前两学年相比明显减少,但是更加针对酒店业的具体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而在大四这一年,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行业实践来具化专业知识,并为工作做准备。
2.3.4规律之四: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内容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是所有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必然要求,在接待业中,基本的实体运作能力是考察任何一个从业人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点.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讲,专业实践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环,这是学院将学生推向社会,实现学生由学校学习到服务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内容.由于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与接待行业形成了密切的产、学关联,从而能为即将走出校门的本科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院学生的良好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也使他们能够在实习中表现优异,从而获得相应的理想工作职位.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一直有学院的毕业生掌管着接待业的高级管理职位,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学院未来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