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7:54: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中职德育;理论知识;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2-01
中职德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职德育工作,特别是中职德育的发展。 目前中职德育的特点是"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笔者一直以来就从事中职德育工作,在中职德育的实践中,围绕上述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究,总结出了中职德育的"四大优势",认识了发展中职德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德育理论传授――树立正确观念
德育理论传授,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所有德育课程的指导和中职德育大纲的要求。中职生有了扎实的德育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进入社会的发展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中职德育理论的传授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理论的传授。中职德育必须按照"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色,不允许像普通高中那样全面系统、连章累节地讲授德育理论知识,而应该讲在点子上,讲到节骨眼上,贴近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谓树立正确的观念,即是说中职德育理论要尽可能地精炼到位,不必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地面面俱到,只需讲清主要观点、主要原理、主要规则,应该是最新颖的,最有实用价值的,最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和德育特色的理论。这种德育理论知识有如夜行的灯塔,"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永不迷航。
2.专业知识感染――确立服务意识
专业知识感染,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当代的中职生,只有学到了扎实牢靠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有效地报效祖国和人民。"胸中有大志,头脑有知识,手头有本事"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职生,更要下狠功夫学好专业知识。为此,我们在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时,首先要全面,其次要得体。所谓"全面",指凡是本专业所要涉及的知识,或者专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都要必修或选修。所谓"得体",就是说我们的专业知识传授要因人、因时、因专业而异,有的讲深讲透,有的则点到为止;有的分门别类讲清来龙去脉,有的抓住要点,概括介绍。总之,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要领,恰到好处。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确立服务意识。
3.技能训练熏陶――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同时,专业技能训练,也是向学生传授中职德育的重要的特色手段,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使学生认识到技能训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长为实用性的人才。技能训练课程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一个"训"字,着重培养学生实训意识和动手能力。"学富五斗,技高一筹",说的就是职业教育这一特色。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过程,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出校门,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实用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时,要紧扣"实训"和"动手"这两个环节,既要"具体"更要"到位"。所谓"具体",就是说实训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像师傅教徒弟那样,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所谓"到位",就是指导时要讲清规则,道明要点,教会"绝活",切不浅尝辄止,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了了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技能学好,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4.多元实践活动――培养活动能力
"密切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性强",职业教育的这些特色,又决定了中职德育需要有较多的、持续的、有序的社会活动。让课堂走进社会,将社会引入课堂,目的就要让中职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活动机会。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创造了许多灵活多样的多元实践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高一重点提高学生的德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高二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高二下学期开始到酒店、工厂、种植基地和实践基地实地见习活动等社会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的指导中,教师遵循"寓教于乐,寓教于训"的原则,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适时点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趣,历练了气质,提高了能力。
中职德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有着许多优势。一是由于我们在抓专业教学工作时,紧扣"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点。所以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建功立业;二是我们90%的学生由于实干精神强,技高一筹,所以他们一加盟企业生产就可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三是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所以不少学生出来工作之后善于总结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跃上新台阶。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不断提升,而且出现了一批学有所成,创业拔尖的人才,正是体现了中职德育的不争优势。
总之,中职德育要紧跟中职教育发展的步伐,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密切关注学校的专业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成长、更新发展观念,健全学校管理模式,树立"特色求发展,德育创品牌"的意识,为推进中职德育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德育,2004年第11期.
[2] 常丽青:《 网络对中职学校德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2期.
[3] 汪宝德:《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中职生德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3期.
【关键词】“校园酒店式管理”;道德品质;实效性
The implement"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 exaltation
morals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al results
Zhuang Ze-Mei
【Abstract】The occupation school make person may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orrow come to a decision to pay attention to morals quality's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meaning of very importance to occupation school, my school pass implement"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ed morals 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path, stir up a student ego education of inside dint, development student aware of self of morals consciousness and morals behavior habit, obtain result of show the Zhao.
【Key words】"The 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Morals quality;Real results
关键词解:“校园酒店式管理”(“校园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并实施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校园酒店式管理”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引入现代酒店式管理运作模式和理念,以职业学校学生为教育服务对象,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实训班级为管理者,以校园环境为载体,通过各种实训活动,达到“以环境育人,以载体育人,综合育人,育综合素质的人”的最终目的。)
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是我们老师所关心的,也是比较棘手的,就德育的本体功能来看,德育就是育德,就是构建一种道德境界,因此,提高德育实效可以从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入手。
1.职业学校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1.1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是“以德治国”方略体现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又面临自毁的危机。道德品质方面的危机也同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一样成为人类将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如何战胜危机呢?道德品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特性追寻人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的人文精神。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是德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使道德品质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引导、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重要的治国方略,因为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的诸多问题,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品德教育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身体不好者是废品,智力欠佳者是次品,思想品德不好者则是危险品,有德无知要误事,有知无德要坏事。
因此,我们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也是“以德治国”的方略体现。
1.2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不断地渗入到社会中,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此背景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公民道德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它充分肯定“善”的价值,提倡科学的价值观;它着眼于社会的共同规范、共同利益及长远利益,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它可以调解和消除各种矛盾,使人们理顺情绪、协调行动,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总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1.3严峻的形势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纵观全国,职业学校办学在现阶段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成一个字:“难”!在普高热和就业低迷的双重影响下,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锐减,这不仅表现在职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还表现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方面出现了滑坡现象。
前来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各有不同的原因:第一种是怀着美好的理想,为了圆职业梦而来的,这部分人目标明确,但所占的比重不大;第二种是怀着混文凭的心态以及冲着可观的就业率而来的,他们希望能在学校毕业推荐中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至少可以混一张文凭,以利今后谋生;第三种则是被家长送到职业学校来管束的,这类学生家长管不了,送到职业学校让老师管着就行,至于能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倒不重要了。可以看出,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成绩不好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方面出现的滑坡现象。从长远来看,职业学校要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德育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下功夫,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搞好道德品质教育,学校才能从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校园酒店式管理”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道德发展是一个主体积极构建的过程,道德品质教育必须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学生本身为了发展和形成一定的个性品质而进行自觉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是成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
我校实施的“校园酒店式管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可以说,是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
2.1 “校园酒店式管理”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所遵循的原则
“校园酒店式管理”遵循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校园酒店式管理”中对实训工作的各项要求,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起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监督指导及同学间的互相督促,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培养意识不断提高。
2.2 “校园酒店式管理”使道德品质教育寻找到最佳的“交汇点”,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其实也是在进行道德实践。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把理论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进而外化为行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引导学生自觉实践道德规范要求。
①明确目标,强化道德品质培养意识
早在2001年,结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提出了:“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 “人格高尚、综合发展、有自信、能负责”的德育目标。不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德育目标,都把“人格高尚”放在首位,使全体师生都把道德品质培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使老师们明确: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做一个跨世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学会做人。
2007年,我们又在全校开展了“尊重”教育,营造人人受尊重、人人被重视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从而重塑自尊、自信,抛弃冷漠、敌对,不断完善人格,朝着社②提出相宜的口号,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题,是一切道德品质中最具根本的基础,懂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才能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
在实训中,我们提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大家一个月,大家为我三学年”的口号,使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互相关心、互相需要的理念。这也是实训工作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进行得越来越好的重要保证之一。
③提出明确规范的行为目标,强化道德品质的养成训练
明确规范的目标和必要的养成训练,是道德品质形成最为重要的条件,因为,道德品德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效益,它存在于具体、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规范的行为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经过必要的养成训练,才能把道德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在“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中,我们对参与实训的全体同学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实训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具体方法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因而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这也是养成训练的必要准备。在工作中,每一个实训岗位都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监督、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同学及时批评指正,这使养成训练得以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④创设感染教育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是搞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物质基础。
配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在进行校园物质形态的建设时,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物化,注意考虑如何发挥硬件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尽可能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发挥隐性教育作用。比如,在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初期,对学校(原厦门旅游学校)前后两边校大门按星级宾馆的要求进行改造,新建模拟综合实训大厅,典雅、富丽的建筑,精心设计的温馨的装饰,大厅实训学生整洁优雅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举止,热情礼貌的待人接物,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创设出蕴涵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校园就能亲身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在潜意识中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环境相协调,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谈举止变得文明大方,促使道德品质培养外化为行为,内化为信念。搬迁到新校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后,我们也一直用酒店式的标准来规划学校。
3.“校园酒店式管理” 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产生的效应
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两年多来,我校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了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校风也有了根本的好转,打架斗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多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3.1 “明礼”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通过与“校园酒店式管理”相适宜的着装要求、礼仪接待和训练以及实训迎宾员的示范,学生认识到仪容仪表、礼仪礼节重要性,学生讲礼仪礼貌蔚然成风,仪容仪表整洁、遇见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互相打闹……
参加实训的同学学会了热情待客,主动打招呼,起立迎送,自觉熟练地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大大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训中与老师更近距离地接触,使他们更加尊重老师,能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他们把实训中养成的勤劳的习惯带到家里,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自觉融洽家庭关系。
3.2 “敬业”教育落到实处
以往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都停留在空洞的文字上,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而实训却使同学们有了接受“敬业”教育的机会。实训工作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每天他们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离岗,老师们也要求参加实训的同学都要有一种意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通过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巩固或纠正中,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许多同学都说:“通过一个月‘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课,让我变得有责任感了,”“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书上所说的‘敬业’”。
3.3 “团结互助”的品德得到强化
团结互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有同情心和爱心,见别人有困难能尽力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时同心同德。在实训中,同一工作组的同学之间以及不同工作组的同学之间都能够互相帮助,强化了集体意识,体会到与人合作、团结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实训的班级,班主任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同学们说:“我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4激发了“勤奋进取”的精神
实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平时在教室里得不到赞赏与肯定的同学在实训中频频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特别是当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获得肯定时,更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一些学习差或表现差的同学有了自己切合实际的目标,克服贪图安逸和懒散的习惯,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3.5加强了“勤劳俭朴”教育
实训中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的工作,看到整洁有序的、优美的校园,听到老师同学对实训工作的肯定,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喜悦。同学们深刻地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幸福来自劳动的真谛,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并且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美化。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易拉罐等饮料瓶获得零花钱,体验并理解了“勤劳致富光荣”这句话。
(1.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19;2.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针对中职生情况的特殊性,中职学校需要探索德育的新路径。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本体,以制度建设为固体,使学生德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积累了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中职;生活德育;路径;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27-03
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的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性质与方向的重要保证。尽管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在此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一直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82%以上的学生为初中学习后进生,8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70%以上的学生是问题学生,近5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在学校,学生自由散漫、嬉笑打闹、迟到早退、抽烟喝酒、逃学辍学、沉迷上网、恋爱成风,甚至结交不良青年,打架斗殴。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激发文化课学习兴趣,如何强化专业学习思想,进行什么样的心理辅导,如何补偿家庭温暖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我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以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品牌德育为核心,同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从文明礼仪、行为规范、道德品质、自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入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各个学校生活环节实践生活德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生活德育的构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生活本身的直接现实性、实践性、情境性、整体性是任何一种生活之外的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杜威曾指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德育的途径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是学生的活动,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德育的方式应当重情感情境,重实践体验,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学校、企业、社会中的问题,自我思考、体验,以自身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思考应对的方法,在实践中守规则、懂礼仪、讲诚信、能包容,过有道德的生活,享受道德人生。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构想。什么是生活德育?简言之,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即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德育的素材和场景来自生活,生活又成为德育践行和体现德育成效的场所;将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开显学生潜能,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我们的德育过程就是通过“教学做”的活动,实现行知合一、道德自觉的过程。我们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德育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和行业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良好道德品质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落实道德行为的自觉。
探寻“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
秉承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精神,鉴于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空间特征,生活德育必须探索利用好学校、企业、社会这三大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生活德育主要路径 学校作为生活德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活德育。一是建设物化环境,发挥环境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无声教科书,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向师生广泛征集楼名,精心设计校园内人文景点、格言、警句、植物介绍标牌,设立读报栏,张贴名人字画、陶行知语录,开设各种专题宣传展示的橱窗、黑板报、专栏,全校师生开展“每天四问”……校园处处渗透生活德育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品德成长。我校每年开展新生军训,矫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规范在我心中”、“诚信伴我成长”等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行知志愿服务节、行知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创造节等主题活动,“校园歌手赛”、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礼仪、诚信的品质。三是实施非常措施,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制定了“晨训、军训管理规程”,聘请了6位退役军人作为生活德育教官,将军训纳入课时管理,实现了军训生活德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还实施每节课前站一分钟军姿、每次集合集会站2分钟军姿、每次军训前站5分钟军姿的“125”军姿站立活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
企业实训:生活德育重要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我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德育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和相融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除了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外,还大力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有切身的感受。学校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实习出色的学生及在企业干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到学校做讲座,做报告,谈心得,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给在校学生现身说法;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和学校的实训基地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提高学生职场生存力。
社会环境:生活德育非常路径 为了发挥社会环境的育人作用,扩张学生道德的社会表现,让德育回归到社会真实生活中去,学校团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厂矿打暑假工;参与“绿化合川”万人植树活动、“合川是我家,人人靠大家”创国卫网格化活动;定期到区福利院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义务劳动;与特教学校联谊,送去关爱;每周五参加创文明城区义务劳动;在公共场所宣传禁烟和创国卫工作;上街作交通劝导员……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学生巩固了已有的道德认知,达到“行知合一”,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心都得到了充分培养。
培植“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土壤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我校在“教产学研合一”思想指导下,注重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制度建设“三位一体”来培植生活德育的厚实土壤。
课程载体 首先,确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行知合一、德能兼备有保障。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删减文化课时,增加专业课时,制定专业能力标准,狠抓技能训练,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做了大胆的改革,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组成模块施教,凸显了中职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质,学生能学懂学会,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使生活德育有载体。依据“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我校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摸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校本教材。根据各专业特点,每一章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且在教材中体现行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本体 根据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交给学生“生利”本领的精神,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思路,通过实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发展环境。教师通过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端正职业态度,掌握正确方法,形成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如与迈高电梯、达方电子、北汽银翔等签订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对贫困学生实行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很多学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顶岗实习让学生能最直接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另外,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行业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教学实践等方式,使我校的生活教育模式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制度固体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专业部长为成员的生活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生活德育改革的领导、协调、规划,制定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德育处、团委、安保处、专业部、班主任、生活德育教官、校园保安、宿管员为骨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学生管理和生活德育各项具体工作,保证各项德育改革措施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加强经费制度保障。学校投入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和绩效考核的40%用于生活德育,并落实到各项生活德育工作中,人员积极性高,工作落实好。学校建立了生活德育机制,制定了诸如《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推进生活德育的管理办法,使生活德育有章可循。
生活德育改革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成效 通过上述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在课程载体、教学本体和制度固体的支持下,我校生活德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扭转了学校风气、重塑了学校形象。如今,校风正、行有礼、人进取、秩序好、环境美已成为学校常态,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学校德育品牌,学校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系统二十多项殊荣。其二,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近三年来,学生获得5项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重庆市一等奖、8项重庆市二等奖以及26人次的三等奖;在2012年、2013年的合川区中职技能大赛中,囊括了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两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三,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师资建设。近年来,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鼓舞下,涌现出一批学陶、师陶、践陶的优秀教师。先后有15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教师获得重庆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其四,增强了办学功能,扩大了社会影响。学校现发展到17个中职教育专业、11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形成6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2013级学生摄制的微电影《野百合也有春天——职高生的高考梦》在新华网、土豆网、优酷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重庆卫视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重庆市、合川区各级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60多次,社会示范效应凸显。
经验总结 一是要有反思思维,即反思过去德育工作的低效,克服以往德育中的说教、约束、惩罚做法,克服空洞、乏味、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二是要有理论灵魂,即学校要有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此,学校购买了一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发挥思想启蒙作用。同时,要求教师们结合教学探索生活德育实践,做有教育灵魂的教师。三是要有切实办法,即找准入口,从对人、对事、对学习、对工作、对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入手,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体验、实践。四是要有保障措施,即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培养“行知合一、德才兼备”人才的理念,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自己还要提高专业水平、讲究德育工作艺术,不断反思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3]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中职;德育工作;评估
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某事物或活动做出评述和估量。所谓中职学校工作绩效评估,是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合理的评估指标、客观的评估方法,对中职德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的估量和评价。研究和开展德育评估,对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教育厅在规划“十二五”教育工作时,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研究”确定为“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并组织了专门力量,制定了评估体系,确定了评估方法,通过了试点评估,现计划在全省中职学校逐步展开。笔者就“为什么评”“如何评” “评有什么用”三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中职德育评估的必要性考量
面对名目繁多、要求不一的评估,很多中职德育工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评?依据在哪里?有什么意义?笔者以为,中职德育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 落实各级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200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进行督导评估”。2009年,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要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更进一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把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合理确定权重。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全省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上述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开展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
(二) 贯彻政府战略决策的需要。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抓实抓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四大重点工作。由此可见,开展中职德育评估,提高中职办学质量,是贯彻政府战略决策的现实需要。
(三) 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需要。
1999年至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并没有很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还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办学质量。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中职德育评估的基本原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恰恰契合这种需要。
二、中职德育评估的科学性考量
既然有必要评,那么“如何评”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问题。一个好的评估,其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办法一定要具有可测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清楚明了,便于操作。
(一) 评估内容的科学性。
一是德育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将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的德育总目标和大要求逐级分解和细化,使之成为具体化、行为化、可量化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就是德育评估的“指标”。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往往决定着评估结果的有效性。评估指标不仅需要在总体上符合党和国家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总方针和总要求,还要符合中职德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中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实际,评估指标的具体指向明确。二是德育评估指标权重的科学性。每一项指标的权重,反映出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估指标与其自身的权重系数构成了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如果指标的权重系数偏大或偏小,都不能真正反映出指标的价值和地位,进而使整个指标体系不合理,造成德育评估的结论失真,降低评估的有效性。
目前,广东教育厅根据广东中职德育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按板块、有重点地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每项指标按重要程度设定相应的权重,并对应出相应的分值,定性定量相结合,把定性转化为定量,由定量反映定性。具体为:一级指标4个,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基础(22%)、德育实施(53%)、德育效果(15%)、德育创新与特色(10%)。二级指标19个,其中一级指标“德育基础”下设5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理念(3%)、德育机构(5%)、德育制度(4%)、德育经费(4%)、全员育人(6%);一级指标“德育实施”下设9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班主任工作(11%)、德育课程(7%)、校园文化(7%)、团委学生会工作(5%)、实习实训(4%)、心理健康教育(5%)、专题教育(4%)、宿舍管理(5%)、合力育人(5%);一级指标“德育效果”下设3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教师表现(3%)、学生表现(5%)、学校综合评价(7%);一级指标“德育创新与特色”下设2个二级指标,指标名称及权重分别为德育科研(6%)、德育工作获奖(4%);三级指标共66个,其中有“设立德育专项经费”等8个必达指标。该指标体系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务实又创新,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重视中职德育实施过程,一级指标“德育实施”下设9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权重达53%,这反映评估取向注重中职德育过程,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打扣折规范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最终保证中职德育实效,这是当下中职教育由“量变”向“质变”转变过程中的最关键的考量因素。二是重视中职德育特色,一级指标单独设置“德育创新与特色”,权重为10%。这反映“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评估取向,注重中职德育的特色化构建,做到既能整体呈现德育工作的共性,又能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特点;做到既能整体显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又能个体凸显每所中职学校的个性特色、亮点品牌;做到既能整体反映我国中职德育的共性,又能彰显广东中职德育的地方特色,突出广东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和个性化追求。三是强调了中职德育的根本,在三级指标中明确开列出8项必须指标,从德育经费、全员育人、德育课程“五落实”等强调了中职德育的基本保障,又从学生犯罪、学校公共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强调了中职德育的基本底线。
(二) 评估方式的科学性。
一是德育评估程序的科学性。为了保证评估结果可靠性,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每一次德育评估从组织机构到具体负责人,从具体规章制度到评估时间和地点,都必须有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评估方案不仅要科学合理,工作程序更需要严格规范,这是德育评估有效性的内在科学性要求。二是评估信息收集的科学性。信息是德育评估中最基础的要素,德育评估要科学客观,就必须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必须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程序,科学选取有代表的评估样本,灵活运用各种评估方法,使搜集的评估信息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三是评估信息分析的科学性,德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隐性很强的工作,评估收集上来的信息,如果只有定性没有定量,就无从把握德育工作的具体水平。如果只有定量没有定性,就无从进行深度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结论。因此必须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到既有定性分析又能量化显示,使评估“成绩总结恰当、问题指出准确、整改指导到位”。
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德育工作绩效试点评估中,制定了严格的评估程序,如规定了评估组一般由5人组成,组长、副组长由省市督学、市教育局主管中职学校德育副局长、市教育局德育科长或教育专家担任,组员分别由校长(书记)或主管德育副校长(副书记)、学生科长、德育课高级教师构成。明确规定了评估采取听、查、看、测、访、议等多维方式进行,“听”是指听取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接收实习实训单位和用人单位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听取对学校工作的反映和意见,随机进入课室和实训场地听课(德育课为必听课);“查”是指查阅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领导讲话、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及其它档案资料;“看”是指察看校容校貌、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设施、心理咨询辅导室、学生宿舍、饭堂,观摩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或社团活动;“问”是指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是指专访校长(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学生科长、团委书记、班主任、教师、学生、企业代表;“议”是指评估组在听、查、看、问、访的基础上,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打分,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评议,形成初步反馈意见。另外,在具体评估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指导与分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兼顾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乡镇农村职校、公办职校与民办职校等方面的差异,在指标设计和具体评估中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同时采取省级、市级分层组织评估的方法,评估结论分市德育不达标学校、市德育达标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四个层次。
三、中职德育评估的目标性考量
明确了评估的必要性,也知道了如何去评,但评到底会起什么作用?这同样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实施中职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大批德技双高、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具体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 对学校而言。
1.促进规范化管理。在中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每个地区、每所职校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手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通过评估,能指导和帮助中职学校总结德育工作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排除发展隐忧,破解发展难题,引导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迈上规范化管理台阶,夯实德育根基。
2.形成长效化机制。在当下不少职校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德育困局,究其原因,就是工作没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评估,接受评估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诊断和评定,就能帮助中职学校整改存在问题,加强工作薄弱环节,从而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3.促进特色化发展。当下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与普通中学雷同、与其他中职学校雷同的一面,没有自身鲜明特色。所谓的特色化发展,就是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上,进行的个性化操作。通过评估,在评估专家的指导下,总结成绩,发现优势,明确在今后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突出个性,打造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 对学生而言。
1.促进健康成长。通过评估,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养成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和职业道德,成为德技双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促进毕业就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无疑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通过评估,可促进中职学校整体德育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德性成长和专业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育学生的可持续能力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促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 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
1.摸清德育现状。通过评估,检查各中职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国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的真实情况,客观、全面、真实地掌握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况和质量,为教育厅以及其他政府工作部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的工作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和素材。
2.浓郁德育氛围。通过评估,及时向教育部门、其他相关政府工作部门、社会公众、中职学校提供中职德育的客观实况,让社会各方了解中职德育,关心中职德育,从而浓郁中职德育氛围,形成中职德育合力,促进中职德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建立监测体系。通过评估,逐步建立起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时管理。如及时公开公布评估结果,畅通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区组织、企业等多方监督渠道,实施中职德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建立中职德育工作动态绩效评估等,从而全面提升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水平,提高广东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人才是关键。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____职校创办十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改革创新,办真职教,真办职教,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学生,推广科学技术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骨干专业为依托,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形成层次多样、形式灵活、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富有潜力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__职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总结了几点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
__职校十分重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立足办好中专的同时,还开设了“全能培训班”、“温暖工程班”,二0__年又成为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学校与__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校校合作,与__达方电子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成功搭建了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桥梁。学校还设立了“华硕班”“达方班”,以优势的就业环境促进招生工作。
今年,由于世界性经营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明显萎缩,形式严峻,学校就业办未雨绸缪,积极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提前启动就业计划,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心。保证了学生在原计划前100%安置。
学校领导班子不断更新观念,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运行机制创新,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学校注重专业建设,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造原有的专业,创建有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骨干示范性专业,全力打造品牌专业。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的领导力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形成了“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的课程体系,在学生就业、升学、教研、教改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二0__年全市中等职校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中,__职校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二等奖,二0__年,全市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中,__职校代表队夺取了全部的三枚团体金牌,二0__年,在__市“望溪杯”计算机大赛中,__职校代表队又获得团体一、二名的好成绩。
二、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
学校领导深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切实改善学校的实训条件,力争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能组装和维护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熟悉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网页等软件的使用;电子专业学生能组装和调试无线电话筒、双声道功放机、稳压电源等电器设备;机电专业学生能掌握机械制图技术和车床传动与操作系统;学校还在创办好这些专业的同时,增设了汽车维修与应用、酒店管理、数控技术与应用等专业。
学校不断加大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新建了1000平米的电子实训室,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今年,学校又投入50万元,增加实训设备。为学生实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切实加快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____职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始终以党的“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办真职教为追求,大胆改革创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践“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品德、有技能、有思想的
综合性人才为己任。学校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1.重视德育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校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每个学期都要邀请法律工作者到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学校各班级每周都要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班会、周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校还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品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能力和思想认识,不断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发展,既指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指全体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了大量的展示自己才能、体验成功的平台。学校每年对“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班干”、“十佳青年”进行评选并给予表彰,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学校还成功开展了八届田径运动会,开展了校园乒乓球赛、篮球赛、青年歌手大奖赛,每年都举办元旦大型文艺汇演,军训汇演,还组建了体艺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精神风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近年来,我校学生还踊跃走出校园,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参加了全县“3.15”活动、庆祝新县城搬迁30周年活动、山货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不仅宣传了__,也宣传了职教。20__年,学校被安徽省文明委评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 课堂体验式德育 课外体验式德育 道德氛围
德性的养成和知识传授,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间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德育目的的最终指向是学生,教师的教授、示范只是一种外在的辅助,德育最终效果的实现还是在于学生表现出个体道德行为。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个人的道德体验为主,将学生视为一个有自身独特经历的人,用体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所学道德内容进行思考,实现道德知识的认同。
体验式教育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下面拟从课堂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德育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中运用的几点策略。
一、开展课堂体验式德育活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在当代青少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而从教育中的“体验”环节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在亲力亲为中获得感受。
以轮值班长责任制为例,让学生体验配合和团结。这一制度的设计思想是,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被管理者。经过一个学期的角色轮换,学生对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怎样管理有了充分的思考。具体做法是从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天,值日班长负责一整天班级的全面工作,包括课堂纪律的维持、课间休息、教室的卫生、同学工作的督导、两操的出勤和质量。每周利用班会课,由轮值班长总结一周的班级情况,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责任心。在非轮值时,学生可能对这些工作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当自己承担起这个责任,才真正了解班长要做这么多的事,操这么多的心,费这么大的力。所以同学们都很珍惜机会,尽管吃力,但都很尽力。
通过轮值班长责任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体验作为班级成员相互配合、彼此团结应该怎么做,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值日期间学生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同学违规违纪行为带来的烦恼,所以在非轮值班长时,他们就能明显表现出多方面的自我约束、主动控制,为班级的团结做好“被管理者”这个角色。期间,同学们学会组织协调,学会团结交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有利于学生“互助”“合作”等道德观念和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负责的精神。
二、组织课外体验式德育活动
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进行德育更好的途径,也更加符合德育的本质特征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彩的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切入: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将学生的实训课、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让德育教师参与实训、实习的全过程,通过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真正明自职业道德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集体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学校的运动会、班团会等活动都可以为德育所用。以运动会为例,学生在活动中会自觉地遵守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使道德体验和自觉产生的道德行为外化,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会更加深刻,也能使道德行为更具自觉性和迁移性。
三、学校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学校常规性德育活动主要有:社交活动:军训、访问参观、志愿者行动、维护交通秩序、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助残送暖等;校传统活动:班队活动、演讲辩论、专题讨论、认领班树活动、校园文化节等;此外,还包括勤工俭学、宣传纪念活动、咨询服务活动等。以上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军训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到农村、工厂、企业搞社会调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游览、参观、艺术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学校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方法步骤的实施,为达到既定的目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必须学会分工和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组织者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创设道德体验的情境,注重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让学生在道德体验过程中通过亲历、概括、反思,形成新的感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体验经验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经验进行概括、归纳与提升,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全身心地参加体验活动,学生们获得对各种道德要求的真实体验,生成和发展自己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郑妹俐.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04):71-73.
[2]侯霞.浅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团[J].中等职业教育,2007(20):8-9.
[3]马会梅.加强职校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05):84-85.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高度重视,健全了德育工作机构。中职学校均围绕目标、要求、任务,加大了组织机构建设,构建了以党支部牵头,学生处主抓,校团委协抓,学生会自我管理及班主任、辅导员、宿管教师协助的多层联动德育工作体系,落实了德育工作经费保障,为推进德育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2.目标明确,完善了德育工作机制。实施调查问卷,根据学生实际,德育工作内容、原则,制订工作方案,对具体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学生管理手册》、《学生德育量化管理细则》,实行周评比、月汇总、学期总结制度。
3.形式多样,丰富了德育工作措施。实行周德育课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落实以爱党、爱国、感恩、励志、法制、民族团结、德育等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
二、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主体研究不深。开展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现在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知,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学校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方面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但引导他们落脚在日常自我约束、提升道德情操、扭转青春叛逆显得效果不强、不明显,体现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够”的问题。
2.对发挥家长作用落实不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生活高节奏、高生活压力,使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后他们可以静下来创业。对孩子的了解不够、交心沟通不够,仅关心在学校有没有调皮、学习怎么样,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心理、意志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在处理学生问题、与家长沟通时,也较多地反映学生的不足之处,较多地指责家长不关心孩子,缺少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将学生置于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指责之中,滋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教师抓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教师是落实德育任务的主体,在落实德育工作中,大部分教职工认为有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校领导等抓德育工作的专门人员,有的遇事上交,有的听之任之,有的事不关己,有的不善于做学生工作,造成了德育工作的漏洞、盲区,没能实现抓德育工作全参与、全覆盖的目标。
4.企业参与抓德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就业,学生的培养、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新的办学模式呼唤新的育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承担起育人责任。但是,在推行工学结合,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挑选员工,以保障企业一线人员的效益素质。对学生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给实习老师压力、给学校压力,甚至退还,忽视了现代企业的文化理念对学生教育的引领作用,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5.校外道德环境不容乐观。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元价值文化的负面影响、道德法制化进程缓慢的影响、公共媒体价值导向的影响等造成了道德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滋长,媒体对道德缺失现象曝光多、处理问责曝光少,对逻辑思维并不成熟、善恶评判缺少导向的中职生的德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立足于工作主体的特点,拓展德育的内容。中职生大多介于15~18岁,正值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叛逆、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好高骛远,这都需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就需要在保证现行德育内容的同时,进行是非观、幸福观、荣誉观、就业观、社会观等方面的教育,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2.进一步充实德育的方式。目前,德育多采用观看影视资料、主题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公益劳动、演讲、体育竞赛等形式,均属于灌输性德育,难以体现学生的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教育效果的实现与目标要求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建立学生参与的道德评判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如,教师可以针对校内的道德失范现象、社会上的道德缺失问题,以主题班会、辩论会、道德评议台的形式,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是非对错,实现学生对道德认知的自我评判、自我养成。
3.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风,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实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先学理论、再实训实习的模式,积极推进“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实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明确“厂”、“校”育人职责,尝试进行先实训、再学理论,贴近专业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专业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构建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企业文化、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现代企业、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德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多层面、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在学校层面,要在完善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员抓德育工作机制,德育渗透到任一学科的任一课堂、任一活动的任一环节和学校生活的任一场所;在家庭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联系方式,除了放假通知单、电话联系等方式外,还要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QQ群、微信群聊等,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与家长共享,点对点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学生的一些不良转变和表现,并且定期转发一些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提高家长参与学生德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支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学生既是德育工作实施者,又是体验者。在服务他人和自我服务、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中反思感悟、体验德育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优秀品德的形成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5.分类管理、因人施教。秉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职教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培养爱好、兴趣、特长。学校每学年除开展评定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还应评选文艺、体育、宣传、卫生、社会实践、道德标兵、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及技术能手等个人特长类奖项,实现“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育人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6.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1)落实全员抓德育工作责任,明确纳入教师工作职责,列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奖优罚劣;(2)开展每周的政治学习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3)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开展好每周一的主题班队会,科任教师上好思品课。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任务艰巨,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培养“技能技术强、职业素养强”的“双强”学生积极努力、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