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2022-06-02 05:1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学年,我们班三位老师紧密结合园部教研组的计划,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个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本班特色的“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使本班幼儿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得到增强。同时,我们注重从多角度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性质由陌生到了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支持,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现将本学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保育方面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步转折点。他们带着由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留下的各自不同特点,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焦虑、好奇、娇气、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同伴相处不融洽。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第一天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为主题,让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参观班级,接触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同时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与小朋友结对子,同他们一同游戏等方式,借助同伴学习的力量,在互动中让其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以教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打消家长的顾虑,而且引导家长恰当地配合。在相互信赖和师幼互动氛围中,幼儿都很快地度过了“入园关”,以愉快地情绪,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当幼儿度过了“入园关”后,我们把树立规则意识,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必须让他们学会自立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开始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因为年龄小,对成人的依恋感强,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如培养先小便后洗手时,教师边念儿歌边师范让孩子边模仿边念,在模仿中理解,学会正确洗手方法,经过培养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加强。如:会自己搬椅子就坐,会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放好碗,会用小毛巾擦脸,洗手不弄湿衣服等,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认可。当然自己在这半年来,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想:只要自己多学习业务知识,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多和孩子们沟通,心中装着孩子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进步,对得起园部对我的信任,对得起孩子家长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本职岗位
2、教育方面
本学期中,园里组织了,我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美术课,《小手印画》用收印出手印的小脚印,我选择的班级是小班,小手印画用红黄蓝三色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沾上颜料在纸上印画,因为ieshi自己编写的教案,所以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从自身来说,上课的语速过快,让孩子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反映不过来,在操作方面,让幼儿动手操作顺序也很混乱,老师示范没有清晰的展现扎起幼儿面前。
材料方面,因为颜料调的过浓,导致在最后阶段颜料干了,在纸上印不出手印,很多孩子很失望,对手印画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大大减低了孩子对手印画的愿望。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师 借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决农村教师(尤其体音美)紧缺问题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竞相探讨新的思路,如河南灵宝、哈尔滨五常等地的巡教,湖南岳阳平江、山东淄博、广东肇庆的走教,下乡支教,城乡学校手拉手及联合的帮教、联教等,成为解决农村教师紧缺的有力措施[1][2]。笔者结合以上帮教、联教、走教、巡教等实践及我国其他地区的经验总结,依据农村体育教师缺口问题的“职业锚”理论分析,拟定出借教模式方案,以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短缺的原因
第一,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差。农村教师不论从交通还是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便,因此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当前河南省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学校要么不开体育课,要么让其他科目的教师临时。@样既不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农村学校还存在生员紧缩现象,班内人数减少,套年级复式层次班增多,个别村庄1-6年级学生总数不足一个大班,学校无法配备体育专业教师,同时现在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的安全监护更不到位,这就给农村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福利待遇城乡差距大。虽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基本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紧张,使得农村教师在福利待遇上相对城市教师要低,这就出现了在校教师外流,从而导致农村教师配备不齐。而城区学校福利待遇比较高,教学条件优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尤其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想尽一切方法进城,导致城区体育教师富余,城区行政单位及学校(三处服务人员)均有体育专业人才。此外,城区的一些家长比较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会送学生到辅导班学习,在城区到处可见体育培训辅导班,这就使得教师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入[3]。
二、借教的概念
当地县或市区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城区充足、富余的教育资源及相对优越的福利待遇条件,将城区单位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借调出来组成独立执行农村体育教学的机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办公室)及队伍,采取巡回走教形式,下乡村小学去跨校执行教学任务,以解决该科教师紧缺问题,这是一种调整城乡教育失衡的教学模式的雏形。
三、借教的目的及任务
借教人员下乡并按农村小学课程安排巡回授课(许多地区称其为巡教、走教、支教),协助乡村小学培育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借教教师的辐射作用,帮助农村小学其他科教师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及其辅导学生体育的能力及技巧。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传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及手段。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调控城乡教育失衡的局面,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紧缺问题,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四、借教的运行机制
从借教主管机构、队伍的组成及组织、教育教学形式到执行措施、福利待遇、工资、考核、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全面启动。保证下乡执教工作的良性运行,为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
1.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指导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实施教师借教方案,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反复的实践,及时找出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组建机构: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从城区单位抽调体育专业人员,成立农村体育教学办公室及组建借教队伍,机构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书记一人、副书记两人,办公室下设几个大队,各配大队长一人、副大队长两人,以乡镇为单位,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教师以村庄多少、学校多少进行分配。主任与教育局下设科室同一级别,直接对局委负责,由一副局长主管。除主任、书记二人之外,其他领导均由借教教师之中选拔任用。
(2)制定管理制度:由领导机构在前几年有关联教、帮教、走教的制度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有关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考评机制。
(3)课程设置:以中心村庄为主将邻村小学合并,若组成复式班级不足30人,学校将被撤销合并。尽量避免小学生长距离走读(学生所住村庄离学校以1公里为宜),排课以乡镇为单位由农体教组长与乡中心学校教务人员给全乡小学校统一排课,不足60人的班级,同一时间排课合班进行跨年级套班复式教学。
(4)教学形式:借教教师以乡中心学校为居住和办公积聚地,向周围的农村小学巡回流动教学,采用一专、一带、一自由的授课方式,即每小学一班有一节专业体育教师带的课、一节本校非专业本校体育教师带的课、一节自由活动课(由班主任组织监督)。保证做到教师到村,送课到校,授课到班。
2.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教育局专拨借教款项,做到专款专用。要想使教师借教方案得以实现,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一活动方案的资金支持力度,并成立专门的借教款项,做到专款专用。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与农村的相关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尽力为借教教师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解决借教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借教活动中去,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教育局以乡借教组为单位配备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供借教教师巡回教学使用;可以在镇子上建设临时的教育园区,并配备专车接送教师上下班,这样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创造了条件;城区行政单位体育专业人员必须被抽调,每人两年,可累计,教育单位每位教师至少被抽调借教一年(自愿多服务于农村教育的不限时间),循环抽调;城区学校单位必须多接受体育专业教师,储备在二线处室为一线服务,以备体育教师借抽后不足时补缺;大学毕业生就业留城的,必须连续巡教两年才能回城;借教机构可与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协调借用实习生,以增强队伍,注入活力;原单位必须给被借调的教师配备篮、足、排球各一个,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各五副,报到时带齐以供教学使用;借教机构对在借教期间内该晋级及职称评定的人员单独核定;晋级、职称评定等有关指标单独有倾斜地分配到借教机构,由该机构单独分配;借教人员借教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原单位必须及时安排上岗,否则降其法定代表人一级工资,甚至降职、调离及撤职。
3.福利和考核激励
相关管理部门要适当地增加借教教师的福利待遇,消除教师们在借教过程中的顾虑。此外,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借教活动中去,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定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福利:借教人员的关系留在原单位,工资及一切福利待遇随原单位职工,按照原单位同科目教师均数的1.2倍领取;课时津贴由原单位以乡村授课实际课时×1.2计算并发放;借教人员每月由原单位补助路费100元、生活费200元、艰苦补贴100元,原单位无支付能力的由教育局负担,必须做到按月发放(费用补贴根据原单位实际效益制定,但不能低于上面数字);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提前借教一年;曾借教的人员在分房、评职时总积分排名前提五个名次。
(2)考核激励:借教教师考核按原单位10%、借教机构40%、巡教学校50%(教师20%、学生30%)共同考核评定;借教期内原单位必须给优秀考核,且积分是原单位教师的1.5倍,并记入原单位考核档案;凡是借教期间的借教人员由市县级政府给予优秀、先进称号,原单位必须随同本单位优秀、先进人员名单一起⑵渖媳ā
五、借教的特征
1.借用性
借教主要指借用城区人力物力(教育资源)完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一项活动。其主要优势为投资少,收益多,无固定专职借教人员,整个队伍流动性较强,这样的结构模式不仅便于借教队伍知识及理念的更新,还能为农村学校增加新的活力,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
2.跨越性
所谓跨越性指借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须通过串村庄,跨学校、年级、班级及年龄层次的方式进行多村、多校、多年级、多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独立性,正是因为其为独立机构,所以才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才能使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使得巡回走动教学不流于形式。
3.专业性
借教方案的实施需要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核心。在农村小学,这样一支技术含量极高的队伍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4.高层次
即文化层次较高。这些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以外,还对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能够在走教的过程中利用其教学上的优势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此外,还能够辅导学生,并协助其他科目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5.合并教学
合并教学主要指的是将那些跨年级仍不足一个(60人)班的学校进行合并,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的一种教学行为。合班教学便于利用教育资源及加强合作交流;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城区工作人员均等,并有艰苦补贴,晋级职称评定或年度考核等其他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留在原单位的城区工作人员,解决教育资金倒挂现象,满足职业福利待遇平等心理;创造城区就业机会:借教给新大学体育毕业生提供了城区就业岗位。
六、借教方案的埃德加・施恩“职业锚”理论分析
“职业锚”理论是埃德加・施恩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一项纵向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及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并将其阐述为八种类型:管理能力型、技术能力型、自由自主型、安全稳定型、生活型、服务奉献型、挑战型及创造型。其强调个体能力、动机和工作价值观的互动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认知、定位和强化。当个体面对职业的去留时会情不自禁地考虑,故此称之为“职业锚”,埃德加・施恩也称其为“职业系留点”[5]。农村专业体育教师缺口问题的原因系多方面的,但体育专业人才止于或退出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角色及岗位肯定存在现实工作与职业系留点相左的因素。
借教既合理利用了城区富余的体育教育资源,完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又满足该专业人才的“职业锚”、从业观及职业福利待遇平等的心理:独立的机构给管理能力型体育专业人才一个展示自己的职能区;良好的都市生活及市、县直接领导给技术职能型、安全稳定型体育人才一个专业提高、晋升且获得优越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的机会及事业成功的平台;城区的优越生活条件、农村教育松散的管理、跨村校巡回的自由性使自主自由型教师满足了自己冲破束缚而寻求自由的职业心理特点;良好的生活环境、独立的管理机构满足生活型教师家庭工作和个体发展的优化整合及平衡;给服务奉献型教师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及福利待遇;城区的优越生活待遇、农村工作环境的艰难险阻及农村体育教育的空白给挑战型、创造型教师提供了机遇,从而满足其挑战、冒险、战胜困难、创新的“职业锚”心理,还解决了他们的家庭后顾之忧,使其在此人生平台上超越自我、展示自我,进而大显身手,从而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借教不但完成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提供城区就业岗位,科学合理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调节城乡教育失衡,还全面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快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速度。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田刚.农村走教现象暗含危机[J].嘹望,2007(7).
[2] 鲁志枢,张世慎.联校走教是个好法子[N].湖北日报,2008-04-03.
[3] 吕忠堂.给农村教师一个平等的职业待遇[J].民主,2004(8).
【关键词】“三独一广+交流” 教学模式 导学简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6-02
“三独一广+交流”教学模式是四川省达川中学“高效课堂”课题组主研的达州市市级重点课题“基于新课程背景下贫困地区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成果是在总结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我国贫困地区中学学段(含初中)各门学科的课堂建设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一、“三独一广+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三独一广+交流”,是指高效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五个基本步骤,即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广学;第三步,交流;第四步,独授;第五步,独练。
“三独一广+交流”模式强调了“交流”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意义。狭义上说,“交流”是指第三步中的“交流”,即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广义上“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思维对话”,即教师之间的校本教研和教师的课前备课,教师需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参考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
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思维对话”,即在“独学、广学”环节学生需要和“文本”之间展开“思维对话”。“文本”包括课本、导学简案、至少一种精选的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文字方面的资料。
三是在“交流”环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维对话”。
四是在“独授”、“独练”环节分别侧重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导学简案的“思维对话”。
毋庸置疑,“交流”的意义重大并且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深远,因此,该模式单独把“交流”提出来,以示强调。
二 、“三独一广+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一)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的个体性学习,相当于“自学”,但是更多地强调了学生自己的单独学习。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分发导学简案。简案就是学生独学的“指南针”。简案的编辑依据是学生的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新课的导入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功能。
独学时,学生之间不能交谈和高声喧哗。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为载体,以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简案”为抓手,突出问题主线,并让学生运用铅笔、黑色笔和红色笔对独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重点问题进行分别标注,带入“交流”中解决。
1.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独学是在课中进行,而不是在课前。笔者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学生比率不到15%。当前的行课安排和教学实际情况,并不适合学生的课前自习。因此,课中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强化学生的预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2)独学中,要控制好时间,灵活对待时间预设和把握自学进度。(3)运用好“导学简案”,学生研读教材,研读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自己解决导学简案中的问题。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导学简案”或者课件。参考资料要少而精。(2)搞好分层次教学,不搞“一刀切”。学生的水平可以分为基础层次、发展层次和创新层次。层次划分的标准是:学校学生总数的30%以内(含30%)是创新层次,总数的30%(不含)~60%(含)是发展层次,总数的60%(不含)~100%是基础层次。各个班级根据此数据标准确定自己班级的各个层次人数,从而确定培养方案。在独学阶段,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注重“双基”知识的训练,不要好高骛远。(3)学生独学中,教师要在教室内走动,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向。
(二)第二步:广学
广学区别于对学和群学,并不是针对参与学生的个体数量多寡而言,它侧重于学生学习范围的广度和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指出,“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者具体“学习对子”间的帮扶学习。广学是指学生个体性的学习行为,而非群体性的学习行为,它是以个人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只不过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性要求不一样罢了。
1.广学对学生的要求。(1)属于创新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广学,从而对独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他们可以参考第二种精选的参考资料,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和加宽。(2)属于基础层次、发展层次的学生不必进行广学,而是夯实基础,继续进行独学,对第一步独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再次熟悉“双基”知识。
2.广学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跟踪调查各个学习小组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做好详细记载,为后来的“交流”和“独授”环节做准备。广学阶段,对教师的要求同独学阶段类似。在“独学”和“广学”阶段,学生和教师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静谧”氛围。
(三)第三步:交流
1.对学生的要求。(1)小组内同一层次的学生对学。重点解决独学和广学中出现的问题。(2)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群学,特别是对子间的帮扶学习。(3)小组内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不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重点交流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新的生成点等问题。(5)教室内至少配备5个流动的扩音器,以增强交流的效果。发言学生要大方地拿取扩音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流畅富于逻辑性,动作端庄大方。学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和积极发言。笔者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因为班级过大,学生的发言声音太小,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思维对话”。
2.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灵活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做好学情调查,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独授”做准备。(3)在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变“说教者”和“表演者”为“倾听者”和“欣赏者”。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才能“倾听”到最理想的声音和“欣赏”到学生最美好的形象。(4)“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姆语)教师要乐观地对待这种“错误”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第四步:独授
赵徽、荆秀红的《解密高效课堂》指出,教师要落实课堂教学“四讲、四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好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以及学生讲不透的问题点。在独授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起主导甚至是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解密高效课堂》指出,教师语言的精辟、生动、形象、概括对构建高效课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第五步:独练
独练可以分为两种:即时性独练和周独练。前者指当堂训练的作业,可以直接布置精选的参考资料或者教材中的课后作业。独练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创新题三类。基础层次的学生和发展层次的学生做完必做题即可。创新层次的学生要做完三种类型题目作业。周独练指每周每门学科要进行一次周练,做好近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工作。
1.对学生的要求。(1)独练体现一个“独”字,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达标训练。(2)准备一个改错本,做好错题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2.对教师的要求。(1)注意练习的层次性,不搞“一刀切”。(2)即时性独练和周独练要有明确的分工,前者强调“双基”,后者强调“深度和广度”,以体现学习的渐进性原则。(3)独练必须全批全改。周独练要做好试卷研制、考试监考、批阅、登分和讲授等工作。(4)指导学生做好“导学简案”的整理工作和错题收集整理工作。
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导学简案”和“导学案”的区别和联系
现在四川省内外很多学校都在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大都是要求教师编制“导学案”,学生利用“导学案”。然而,达川中学却采用“导学简案”,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呢?
“导学案”和“导学简案”两者的性质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是提高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但是,达川中学的“导学简案”更具有当地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学习高效课堂并使之本土化的产物,更是课题组广大组员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该课题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后,按照教师备课的方式进行备课(即备学)。这一做法的理论根据是“善假于物”的思想。导学简案就是学生独学的“指南针”。简案的编辑依据是学生的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学生也可以看教师精心编制的课件。“课件”和“导学简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可以互相补充。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引领作用有限,理由如下:
1.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因为教师的教学负担重,学生管理负担重,导致少数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与其说是“编制”导学案,不如说是“编造”导学案。这些文本大都是从网上下载,其中错误很多,以致在上课前后都在不断地勘误、订正,浪费了师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网上导学案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内容乏善可陈,甚至漏洞百出。笔者认为这就是在外省市很多学校推行编制导学案过程中遭到抵制的根本原因。
2.导学案编制、印制等环节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如直接精选出一些好的参考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参考资料的成本更低,当然,要少而精。
3.精选的参考资料大都经过编辑的精心校勘、审定,其错误率要远远小于网上的导学案的错误率。
4.在独练环节,可以从网站下载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应该精选择精校勘。导学简案可以规避导学案的很多弊端。可以说,导学简案完全可以替代导学案。
(二)“三独一广+交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