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员工岗位晋升总结

员工岗位晋升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9 00:33: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员工岗位晋升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员工岗位晋升总结

篇(1)

一是怎样选拔人才:如何利用任职资格选拔人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如何?如何确立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与方法?

二是组织的继认要求:组织中的岗位如何继任,如何继任?

三是职位的培训需求:如何利用职位的任职需求开发出该岗位的培训要求,要培训哪些内容?具体如何操作?

四是怎么判断候选人资格:在任职上如何判断员工是否符合该岗位,当需要晋升的时候又有哪些依据可以判断其适合晋升?晋升的方式又有哪些?

五是怎么评价员工:在绩效管理上过去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总结,现在是如何评价员工在该岗位上的贡献?

六是怎样回报:员工在企业中的表现如何体现在他的薪酬福利等回报中?

在构建任职体系管理之初,最先要的条件就必须对企业人力管理的主体结构进行变更与调整,传统的人力模块过去的中国企业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言必称“六大模块”。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架构中都是以模块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分类。事实上,看起来模块化的工作分类有利于人力资源专业化的工作,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各大模块的独自发展,无法权衡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协调,有时候某一个模块变得很强,其他模块就变得开始配合此模块,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以人才发展为核心,而不是模块工作为核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任职管理体系便是以职位管理与资格管理为核心,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重新融合,根据市场需要整合成四个主要工作内容既任职聘用与调配、定级调薪、职位晋升选拔、技能提升培训(如图1)。

任职聘用与调配:改变了过去的招聘的模块,将招聘的具体工作明确到了岗位任职上,这样针对岗位面试管有了更加明确的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可以利用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面试,寻找到求职者与该岗位的匹配程度。摆脱过去人为的、主观的选人模式。

定级调薪:将薪酬福利调整为定级调薪,对员工来说,任职资格的评定就意味者对其在企业中薪资级别的评定,员工可以根据任职表现达到一定匹配后可以进行调级与调薪,使得企业的调薪更加客观、明确也显得更加公平。

职位晋升与选拔: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职位晋升,建立起各岗位的职位发展双通道,员工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晋升,摆脱了过去只有管理层晋升而技术层无法晋升的尴尬局面,并且在人才的选拔上建立任职评估中心,针对人才晋升有了更加合理的、客观的评估系统,能较为全面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

技能培训提升: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匹配岗位为基础的技能培训。过去的培训以员工想要什么培训就做什么培训为主,而任职资格体系下的培训而是该岗位需要员工哪些技能就培训哪些,并合理评估员工与该岗位的任职差距,做出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这样既让培训有了明确的指导性、又让培训效果大大增强,使得培训变成员工工作中所必备的项目。

在任职管理体系建立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任职资格构建的进行了双向的定位:即岗位任职管理体系与员工任职标准体系。岗位任职管理体系构建分为三大框架:

职业发展通道:即建立企业职类、职群体系,将企业各岗位进行分类与归类,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职级、职等体系;明确员工双通道发展等问题。

任职资格标准:以员工任职资格为基础,涵盖员工的工作经验、学习经验、核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与企业任职岗位所匹配。

资格等级认证:以员工晋升、提拔以及技能提升等级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合理话的评估并列举员工的客观可依据的数据,实现员工能力可数据化。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一般企岗位任职管理体系的架构(如图2)。

篇(2)

关键词:职务晋升;职位晋升;程序公正性;交往公正性

一、职务晋升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企业职务晋升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选拔优秀人才,二是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企业从内部提拔优秀的员工到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对员工或对企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来讲,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职务晋升将带来员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外部选择机会等。

对企业来讲,内部职务晋升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如货币激励),晋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的长期行为。晋升前企业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组织成员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往往根据员工的短期业绩进行货币奖励。这种激励就主要是短期的激励,有可能驱使组织成员更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第二,企业从内部晋升优秀员工,能使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员工受惠于企业发展的成果。相对于外部招聘,企业从内部提拔合适的人选更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三,内部晋升的员工已经认同企业的价值观,熟知企业的运作,比外部招聘的员工有更强的适应性与融合性。第四,内部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来者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感。

但是,企业把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措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务晋升的等级是有限的。企业只能晋升少数员工,而不能象货币激励那样,同时奖励大多数人。第二,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即使最优秀的人才,其晋升的次数也不可能很多。而企业对员工则可经常进行货币奖励。第三,由于晋升机会不多,同事之间会因为争取晋升而产生竞争,从而可能影响团队合作精神。第四,晋升具有激励与选拔管理人员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会存在冲突。奖励功能是对员工过去的优秀业绩进行奖励。选择管理人员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在现有岗位上业绩优秀的员工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有兴趣做管理工作。典型的例子是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一定能当出色的经理。在现有岗位上有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更高层的职务。但在晋升的激励下,被晋升者可能会不断要求晋升,直到最后到达力不从心的职位为止。而他(她)将会在这个力不从心的职位上完成其整个职业生涯。[2]

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晋升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为了晋升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收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当员工认为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得到了晋升,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也升迁了,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时,他们就会认为企业违反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并重新评价与调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包括降低对企业的心理承诺、增加离职的意向、寻找跳槽机会或者马上跳槽等。[3]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晋升这一重要的激励措施,又尽可能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晋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无法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的情况下,使大多数很不错的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保持敬业精神,是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坚持晋升公正性原则是发挥晋升激励作用,并消除晋升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公正性理论的发展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标准,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组织公正性(OrganizationalJustice)的研究文献中,公正(Justice)与公平(Fairness)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本文对公正与公平也不做区分。

最早研究公正性问题的是社会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企业管理学术界开始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公正性问题。组织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或分配公正性(DistributiveJustice)、程序公正性(ProceduralJustice)与交往公正性(InteractiveJustice)三种类型。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企业决策结果的公正程度的评价;程序公正性是员工对产生决策结果的过程的公正程度的判断;交往公正性则涉及人际交往的方式的公正程度。

早期的公正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果公正性。结果公正性与利益或代价的分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最关心的决策结果包括业绩评估、工资与奖励分配、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机会等。员工往往会将自己所得利益与所付代价(如工作负荷、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与工作的时间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对待。[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程序公正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不但关心决策结果是否公正,而且非常关心决策过程的公正性。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员工认为企业的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即使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员工往往也会接受这些结果。程序公正性的基本原则包括

(1)管理人员根据准确客观的信息做出管理决策;

(2)管理人员不带个人偏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3)员工有权对涉及自身的管理决策发表意见与建议;

(4)管理人员应善意听取员工对决策结果提出的不同意见,做到有错必纠;

(5)企业各项决策应符合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程序公正性理论认为,人们重视程序公正性,是因为:(1)人们相信公正的决策程序会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4](2)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员工作为团队中成员的价值;[5](3)公正的决策程序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情感与智力的尊重与赏识。[6]

1986年,贝斯(Bies)和莫格(Moag)提出了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的公正待遇的程度。交往公正性究竟是公正性的一个独立成分,还是包含在程序公正性中的一个子成分,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贝斯(Bies)等人认为,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方式。管理人员真诚、礼貌、平等地与员工交往,能够提高员工感觉中的交往公正性。交往公正性能体现管理人员对下属的尊重,有助于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7]

学术界对组织公正性的组成成分一直有不同观点。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性和程序公正性,贝斯(Bies)和莫格(Moag)在1986年提出交往公正性的概念之后,仍有许多学者认为交往公正性是程序公正性的子因素。Cropanzano在2001年的研究中认为:“三类公正性其实是同一类公正性”。笔者在2002年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组织公正性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确证性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都表明,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同属组织公正性的三个二阶因子。这说明,组织公正性划分为程序公正性、结果公正性和交往公正性是合理的。

同时,三类公正性既有区别,又显著相关,互相影响。但学术界对于三类公正性相互影响的方向则仍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理论分析也没有进行实证检验。从客观的角度看,公正的决策程序更有可能带来公正的决策结果。而从主观的角度看,人们感觉的结果公正性也会影响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程序公正性的公平启发理论(FairnessHeuristicTheory)认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先后次序对人们感觉的公正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人们先得到决策程序的信息,后得到决策结果的信息,则人们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对总体公正性的影响将大于结果公正性,反之亦然。[8]因此,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是公正的,则他们更有可能认为决策程序是公正的。如果人们认为决策结果不公正,他们就会认真审视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并更倾向于认为决策程序不公正。交往公平性涉及决策程序与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员工(或上下级之间)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程序公正性),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尊重员工,对待员工的态度是否诚实、平等(交往公正性)。即使在决策结果出来之后,或者决策结果已难以更改,如果管理人员能耐心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也能提高员工感觉的结果公平性。因此,三类公正性的相互影响应该是双向的。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正性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交往公正性是预测员工工作满意感、归属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科洛夫斯基等人认为,组织公正性会增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9]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三类公正性的关系。

三、职务晋升决策中的公正性原则

1.员工对晋升结果公正性的判断

在职务晋升决策中,结果公正性指员工对晋升决策结果的公正感。结果公正感来自于员工认为合适的晋升人选是否最后得到了晋升。员工通过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候选人的能力与贡献进行比较形成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如果最终晋升的人选与员工心目中的人选一致,员工会认为晋升结果是公正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公正的感觉。人们的公正感是通过对比形成的,而人们在进行对比时,往往有偏袒自我的倾向,即人们很容易高估了自己的投入(业绩、贡献、能力)而低估了他人的投入。公平感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如果结果对自己不利,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相反,如果出现了对自己有利而不公平的结果,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负疚感,但不会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而会寻找种种理由让这种情况在自己心中合理化,甚至会采用某种办法维持这种情况。[8]因此,一方面晋升成功的机会少,晋升的结果通常只有一个成功者;另一方面因为人们公平感的倾向性,当晋升结果公布时,多数未能晋升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失落感。􀀀

2.晋升决策程序公正性的五个原则

程序公正性指人们感觉的决策过程的公正程度。在内部晋升决策中,程序公正性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公开性原则:在内部选拔前,管理人员应向员工公开选拔的标准与程序,如对业绩、技术、资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等。

(2)客观性原则:指决策者应准确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真实业绩与能力。

(3)一致性原则:选拔程序与规则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一视同仁,没有偏袒与偏私,并保持规则的连续性。

(4)双向沟通原则:包括员工的发言权以及管理人员的解释。在选拔过程中员工应有权参与推选候选人,并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管理人员应倾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员工解释晋升的标准、程序与结果。

(5)结果可辩驳性原则:员工有机会向管理人员提出自己对晋升结果与决策程序的疑问或异议。[9]

如果决策有误,应该加以纠正。

程序公正性保证了晋升程序的公正、公平与公开。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公正的决策程序能使员工相信企业有健全的制度,相信领导的权力是正当合法的。这种健全的制度能降低员工感觉的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

3.交往公正性的内涵

交往公正性指员工在与上级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公平对待的程度。程序公正性从制度上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交往公正性则侧重于这种沟通的恰当的形式。例如,决策者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还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决策者是郑重地向员工解释选拔标准、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还是在别的场合中不得已地顺便做一些解释。交往公平很重要,它关系到员工是否有真正的发言权以及员工是否愿意发表真实的意见。管理人员在与员工的交往中是否诚恳、礼貌、平等都会影响员工发表意见的意愿与勇气。上级在交往过程中诚实平等地对待下属,表明了对下属的尊重,能赢得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

四、坚持职务晋升公正原则的作用

1.晋升结果公正性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感晋升结果公正性简单来说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谓合适的人就是被晋升者的管理能力、品德、贡献、个性等各方面都符合晋升职位的要求。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对于被晋升者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对其他员工也有长期的激励作用,能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期望,正确引导员工今后的行为。组织公正理论指出,结果公正性与员工对个人回报的满意度有关。个人的职业生涯往往只由几次晋升构成。公正的晋升结果能提高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满意度,晋升结果不公平则会增加员工的离职意向。􀀀

2.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晋升程序公正性是保证选拔人才质量的关键。程序公正性要求选拔程序公开、客观、接受监督,如果决策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发现,以有效防止非程序的、不合法的因素(如拉关系、拉选票、送礼行贿、造谣诬告等不正之风)干扰职务晋升过程,从而保证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被提拔到适当的岗位上。坚持职务晋升的程序公正性并不是要达到统一一致的决定,也不是要通过折衷调和每一个人的观点、需求和利益以赢得人们的支持。要实现程序公正,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要放弃他们在制订决策、规则、程序等方面的权力。程序公正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好的思路,而不介意这一思路是由很多人提出的,还是某个人提出的。因此,程序公正是保证结果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3.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程序公正性能使员工找到自己可遵循的晋升规律。公正的选拔程序可使每一个渴望晋升的员工理解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明白他想要晋升的岗位的选聘标准,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当它对人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时,就会诱发出强烈的行动动机,使人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员工从取得现在的岗位开始,就着眼于下一个职位的目标设计,并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同时使员工自觉地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4.程序公正性能消除或部分消除得不到晋升的员工的负面情绪程序公正性理论指出,人们不仅十分重视决策结果,而且同样重视决策过程。不能如愿晋升的员工会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会审查整个选拔程序的公正程度,如果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就可能加重他们的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对于未能晋升的员工来讲,只有当他认为晋升程序是公正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相信结果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使员工在选拔过程中有机会发表意见与建议,有机会向管理人员展示与解释自己的业绩与才能,从而增加了员工对决策过程的控制感与参与感,即使最后决策结果对自己不利,也使员工对决策结果有较高的认同,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因此,如果决策体系是公正性的,无论人们在决策中获益或受损,都更可能接受决策结果并在今后工作中配合决策的实施。

5.交往公正性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晋升决策制度由企业来制定,并通过管理人员来落实与执行。程序公正性体现一个企业制度上的公正程度;交往公平性则体现企业内人际交往的公平程度。组织公正理论指出,员工感觉的程序公正性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与行为。员工感觉的交往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合作精神与助人为乐的行为等。[10]晋升决策的结果往往使原来同级的同事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这种变化很容易破坏团队合作精神与原来的和睦气氛。管理人员不但应向员工解释决策过程与结果,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且要在解释与倾听的过程中做到诚实、礼貌、平等、敏感,以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情感的尊重以及对员工智力的赏识。管理人员要让员工相信,尽管他们没能获得晋升,但他们仍然是企业里有价值的、受尊重的成员。管理人员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使员工对上下级关系有较高的评价并乐意维持这种关系,同时在心目中建立起对管理人员的对等承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与承诺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信任与承诺中,从而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反之,如果管理人员在与员工交往过程中不能做到诚实公正,就会引起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样也会延伸到对企业的不满上。

五、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措施应当重视的其它问题

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并且,企业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员工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因为较高的职位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更大的权力,如果业绩优秀又未能晋升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表彰与补偿,不但会极大地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企业应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不同的晋升阶梯,[11]以体现分配公平性。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却不合适晋升到管理岗位上,从而其价值与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与报偿,他(她)就会感觉不公平。企业应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的人群制定多阶梯晋升制度。避免所有有才能的人拥挤在一条晋升阶梯上。另外,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拥有更高的管理权力,如果硬是将他们推上管理岗位,一方面他们会因为无兴趣而干不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脱离了专业技术工作,使他们经过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这种作法是用一个出色的专家换来了一个蹩脚的经理。多阶梯制度提供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一条是管理岗位的道路,另外几条是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制度使没有管理兴趣或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专业技术阶梯上升迁,既保证了对他们的激励,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六、结论

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公正性能增加员工的职业满意度。保证企业内部选拔程序公正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真正符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一晋升目的。程序公正性还能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员工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保持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晋升程序公正还能为未能晋升的员工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管理人员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员工,能体现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尊重与赏识,改善上下级关系并倡导合作精神与互助行为。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员工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类员工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企业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丽娟.企业职位晋升中的误区及改进.领导科学,1999,(9).

[2]闵学勤.如果晋升得不到满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1):35.

[3]SuzanneS.Masterson,KyleLewisandM.SusanTaylor,IntegratingJusticeandSocialExchange:TheDifferingEffectsofFairProceduresandTreatmentonWorkRelationships.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0,43(4738-748).

[4]Konovsky,MaryA.UnderstandingProceduralJusticeandItsImpactonBusinessOrganizations.JournalofManagement,2000,26(3):496.

[5]TinaLRobbins,TimothyPSummers,JanisLMiller,WilliamHHendrix.UsingtheGroup-valueModeltoExplaintheRoleofNoninstrumentalJusticeinDistinguishingtheEffectsofDistributiveandProceduralJustice.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Leicester,Dec2000.

[6]W.ChanKimandReneeMauborgne.ProceduralJustice,StrategicDecisionMaking,andTheKnowledgeEconom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19(323-338).

[7]BowenDavidE.,GillandStephenW.,andFolgerRobert.HRMandserviceFairness:anizationDynamics,Winter1999,7-24.

[8]RussellCropanzana.JusticeInTheWorkplace—FromTheorytoPractice,Volume2b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

[9]anizationalJustice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SagePublications,Inc.

篇(3)

关键词:人才流动规律;应用型外语人才;职业高原;西安高新开发区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被誉为“中国硅谷”。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家外资企业进驻高新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该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对于政府和各社会组织出台更好更合适的人才政策,引导外语人才按照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有序流动, 最大化发挥人才资源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进行文献研究、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60份,回收率 90%;发放范围涵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5种企业类型,15 个行业,30余家单位)的基础上,运用职业高原理论对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的理论分析

1. 职业高原理论

(1) 职业高原概念

职业高原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个人流动相对停止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比较小,以及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2) 职业高原的分类

根据达到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Ference将职业高原分为个人高原与组织高原: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高原。

2. 职业高原与人才流动

本文采用Ference对职业高原的分类法,分析了组织高原、个人高原与人才流动的关系

(1) 组织高原与人才流动

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组织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和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培训状况、企业为员工设计的职业路径长短和职业路径多寡等。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员工可晋升的空间相对越大,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企业文化愈加重视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状况,愈容易发现员工在职业生涯设计上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根治,提前预防员工步入职业高原;是否重视员工培训及培训效果的好坏同样影响着职业高原产生。另外,企业提供的职业路径越长,员工越不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比如一个组织内晋升路径有多个层级,每两年就有晋升机会,个体晋升空间比较多,那么员工就不会产生职业高原现象,也不会离职。除了综上所述的因素外,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也会对员工的职业高原产生影响。当员工的努力得到奖励时,他感到自己被企业认可,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反之,员工就会减少工作表现,对工作产生懈怠,慢慢进入组织高原,严重者会跳槽离开本单位。因此, 一个公平、 合理、 具有竞争力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影响员工职业高原的重要因素。

(2) 个人高原与人才流动

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高原。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人格因素、晋升愿望、上级的绩效评价、工作投入等。本文将从上述几方面来分析西安高新开发区外语人才的个人高原和人才流动的关系。

a.年龄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到工作单位,就希望有丰厚的收入,希望受到上级重用。事实上,工作单位只对那些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委以重任。新员工只做一些例行工作。这时候,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对当前单位不满意,从而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甚至产生离职意向或离职去寻找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这次调查结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年龄已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小,离职意向越强烈,越容易离职。

b.晋升愿望和工作投入

在职业初期,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较快也较明显,承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晋升空间和机会比较多;初期过后,员工掌握了本岗位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能力提升逐渐变慢,压力也越来越大,晋升机会相应减少,工作缺乏挑战,如果企业这时不能为员工提供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他们就很容易进入职业高原。因此员工在本岗位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有些进入职业高原的员工会产生工作倦怠,工作倦怠越严重,职业高原情况越严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他们为了谋求自己职业的发展,不得不跳槽。

c.受教育水平

在中国这种比较看重学历的特定文化背景下,员工学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薪酬和晋升的机会。学历越高,薪酬越高,晋升机会越多;反之,薪酬越低,晋升机会越少。因此,高学历员工要比低学历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几率小,在职位上相对稳定。而低学历员工很容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为了谋求自己事业上的发展,不得不跳槽。

二、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规律

1.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规模

从流动规模的角度看,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数量日益增加,速度日益加快。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五年内被调查对象的平均流动次数为0.95次,54.5%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曾有过流动经历。

2.西安高新开发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主体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流程。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需要进行识别和防范。

1规划和招聘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11常见的风险

规划和招聘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岗位设置不科学,可能导致岗位职能交叉、重叠或缺失,部分岗位负荷过重或不足,岗位冗余,或因人设岗。人员需求未经必要的审核和审批,导致人员配置失当。对员工甄选把关不溃导致员工不能胜任岗位要求,难以较好履行岗位职责。员工入职程序不规范,把关审核不严,劳动合同签订不合规,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试用期管理不严,考核规则和程序不明确,转正考核不及时,导致试用期管理流于形式,未及时识别或淘汰不适宜的员工。

1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做好岗位设置与定岗定编。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用人单位在其部门职责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编制公司定岗定编方案,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名称、定编数量等,报批后作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依据。各部门如因职责调整、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需新设岗位的,应开展岗位分析与设计,明确新设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经批准后可设置新的岗位。

(2)认真编制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用人部门在定岗定编的框架范围内,对每个岗位编制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工作内容和管制标准、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经批准后实施。

(3)人员需求申请与审批。如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应根据部门岗位设置情况、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用人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批后方可实施招聘和配置。

(4)人员的招聘与甄选。经审批同意配置人员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公司内部(含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外部(如高校、人才市场、网络)等渠道,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人员简历并按任职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须对应聘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胜任力测试,进行必要的鉴别和甄选。

(5)办理员工录用与入职。招聘测试和甄选后,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录用意见,报公司审批同意后通知拟聘人员在指定医疗机构体检,体检合格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时,应对其劳动关系是否清晰、相关证件和资质证书是否真实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后,应及时完成社会保险关系、人事档案的转移,并做好入职教育培训。

(6)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公司应在新员工入职30日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岗位、薪酬福利、工作条件、作息制度、双方的联系地址等内容。劳动合同应由员工本人当面签署,不得委托代签或签署,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

(7)试用期考核与转正审批。用人单位应做好试用期员工的管理,负责在试用期的员工的指导、培训、辅导。试用期间,员工参加部门的绩效考评,考评的规则、标准和正式员工保持一致,具体由部门负责人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试用是否合格的依据。新员工试用期到期前,由员工提出转正申请并自我鉴定,提交公司研究是否同意转正。不同意转正的,应在试用期到期的3天前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培训与开发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21常见的风险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培训需求的调查不足、分析和审核不充分,导致培训计划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组织、实施不力,培训资源的准备和调配不及时,导致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培训效果。缺乏必要的、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可能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预期目标达不到,不利于公司培训的改进。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档案不完整,可能导致培训情况无据可查,无法对培训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对大额培训项目缺乏必要的书面约束,可能导致公司培训资源的浪费或者人员的流失。

2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审批。每年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提出年度员工培训需求项目报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论证,综合平衡编制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在年度计划外,各部门有临时参加各类培训需求的,应持培训需求申请(或培训通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参加培训。因特殊情况需取消、调整培训计划项目的,应提交书面申请并经审批。

(2)培训的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实施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采用内部培训、外派培训等形式进行。①内部培训,包括新进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采取集中培训或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②员工外出培训,须由员工所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外派培训人员,应按规定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培训协议书》。申请参加学历教育,应由员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书》,约定培训的时间、培训费的承担、培训期间的管理要求、违约金等事项。

(3)培训效果评估。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大额培训项目或外出培训项目,应由参培员工在培训后填制培训效果评估表(必要时附培训总结),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由部门负责人结合员工的业绩表现,在月度业绩考评中进行评估。

(4)培训档案的建立。培训项目完成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收集培训通知、培训签到表、培训效果评估等相关记录,按培训项目对已完成的培训登记建档,记录培训名称、内容、时间、地点、参培人员、讲师、学时等情况。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参加培训的项目、时间、地点、学时等信息。

(5)培训协议与服务期约定。外出脱产培训超过一定期限(比如1个月)或由公司提供培训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应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员工培训协议书》,约定服务期及未满服务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等事项。约定的服务期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应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至与服务期一致。

3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31常见的风险

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绩效考评制度、考评指标的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评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不认真、不严格,影响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效反馈与沟通渠道,不利于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公司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不利于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3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评的原则、机构、对象、周期等。绩效考评应坚持注重工作业绩、客观公正、以考核促绩效的原则,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通过考核激励员工提升业绩。公司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推进公司员工绩效考评,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本部门员工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工作。

(2)合理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公司从业绩、态度、能力、学习4个方面对员工的综合绩效表现进行考评,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维度下的具体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

(3)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员工每月拟订月度工作计划交部门负责人审定,月底部门负责人依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每年年底员工对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并提供完成考核指标的事实、数据。同时汇总员工每月的月度考核成绩得出全年工作业绩成绩,并结合年底开展综合评定,由考核小组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沟通。每月绩效考评完毕后,人力资源部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向员工反馈,如实告知员工当期考核结果,着重指出员工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员工的绩效反馈与沟通,应当留下书面记录。

(5)绩效考核的申诉与处理。员工对考核结果持异议的,可在得到考核结果5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人力资源部、分管领导在收到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调查情况,必要时提请考核小组审议,并及时向申诉者反馈处理结果。

(6)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月度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相挂钩。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与计发年终奖和特别奖挂钩。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转入试岗管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培训、职务晋升、岗位职级调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外出培训、休假疗养等方面优先安排。

4薪酬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41常见的风险

薪酬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员工薪酬体系制定不当,缺乏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不利于员工引进、激励和人工成本管理。员工名册不独立或更新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薪酬舞弊不能被及时发现。员工考勤不认真、不严格,可能导致请假及考勤的真实性存疑,以此作为计算薪酬的依据,将导致工资计算错误。工资计算及发放环节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员工薪酬舞弊,工资入账错误将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

4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薪酬政策与制度。公司应制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薪酬等级、薪酬调整等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公司员工福利的种类、范围、标准、发放方式等,指导员工薪酬管理。

(2)员工名册。公司建立独立的员工花名册,作为编制每月工资表的重要依据。员工花名册由人事管理员每月进行变更维护,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人员,并由独立人员进行复核。

(3)员工考勤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员工考勤,各部门指定考勤员负责本部门员工考勤。考勤员应每天在《考勤表》上按规定符号对本部门员工的出勤、请假、缺勤等情况如实记录,每月送部门领导审签后交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审核、保存,作为员工月度薪酬分配的依据。

(4)员工薪酬的核算与审批。每月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计算员工当月工资,根据薪酬管理制度编制工资表,经人力资源部部长复核无误后,报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交财务部门打入员工工资账户,由财务部向员工提供当月工资发放清单。

(5)薪酬支付与会计核算。每月财务部门会计员根据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员工工资表和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薪酬支付的会计凭证,经财务部部长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支付员工工资。

(6)员工福利管理。公司依法计提和使用员工福利费用,提供通信费、交通费、工作餐等福利补助,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项目,提高员工满意度。

5晋升与离职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51常见的风险

晋升与离职环节的常见风险有:未建立完善的职级晋升机制,员工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不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也不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员工离职未能办理适当的离职手续,可能引起劳动纠纷且不利于正常的工作交接。对企业敏感管理岗位未严格进行离任审计,不利于厘清其在职期间的工作绩效及经济责任。

5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畅通员工晋升渠道。公司建立行政职务和非行政职务2个晋升序列,并与绩效考评相挂钩。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员工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的序列,结合每个职务对应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和晋升。非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业务员业务主办业务主管业务经理”的序列进行晋升。

(2)员工辞职(调动)。员工辞职,应提前30日(试用期内提前3日)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员工在集团内调动,应将集团《商调函》报经公司总经理签批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协议)书》,员工办理工作和财物移交、完清账务手续等。

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incentive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s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explore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事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促使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表现形式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的人力激励机制,而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建设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性不足

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每个员工的劳动成果,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不仅可以促进每个员工积极认真的工作,还可以作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晋升决策、薪酬决策等方面的参考依据。与企业不同,对事业单位每个员工的劳动成果量化的程度较差,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评价标准,绩效没有与每个员工的薪酬、晋升机会相联系,考核不具有效性。 正因为这样,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对每个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即使进行了绩效考核, 考核的结果也不能公平、公正的反应每个员工在岗位方面的绩效,使得员工的积极性不够, 工作效率较低,行为短期化,不注重团队合作以及资源合理配置,造成单位内部资源浪费, 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1.2方法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的绩效考核内容比较单一,办法不够科学。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年度考核时,仅仅要求每个员工写年终总结报告,没有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检查和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绩效,为每个员工的薪酬、晋升、降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目前绩效考核内容单一,不能全面真实的反应每个员工的工作状况,与完善的绩效考核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绩效考核的标准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容易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加入主观性和感彩,使得绩效考核不公平、公正。例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常常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对较远期间发生的事情印象非常模糊。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管理层往往只关注近期发生的事情, 用近期的表现来代替整体年度的表现,评估的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绩效考核未能与加薪、晋升联系在一起

与事业单位不同,在企业中,往往非常注重每个员工的绩效,对表现优秀,绩效良好的员工,一般采用增加薪酬、奖金等方式进行激励,这样对于员工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直接与薪酬、 晋升挂钩,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没有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采用增加薪酬、奖金等方式进行激励,唯一体现奖励的是对于连续考核优秀人员可以提前或越级晋升职务工资档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考核体系的不科学,考核优秀人员未必都是公认的业绩优秀,德才兼备的人。这些考核优秀人员的工资奖励晋升实际上已影响到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职工对于工资这种形式的奖励颇有怨词。另外,员工的职务晋升与考核结果的关联性不强,对员工的激励性不大。

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一些建议

2.1 改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 考核标准过于单一、简单、模糊,考核的过程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样的绩效考核并不能公平、公正地评价和考核每个员工在岗位方面的表现。因此,事业单位应完善考核内容和明确考核标准。首先,应该完善考核内容。事业单位在制定考核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简单罗列所有的工作,还应该包括对每个员工在工作能力、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可以对工作能力、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事业单位应对每个岗位制定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对工作业绩的考核可以实行目标管理,对目标完成情况可以使用量化指标。其次,应该使考核标准更加明确。考核标准应该与风险、责任相一致,反映各个岗位的特征。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一定应考虑客观事实, 认真评价客观考核材料,在评价时不能带着主观性和感彩,应用事实说话, 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比较,而不是仅仅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

2.2加强考核反馈的有效性

考核反馈可以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到底做的怎样,是否为单位创造了价值。事实上, 每个员工都希望得到单位一个公平、 公正的评价, 通过获取公平、 公正的评价, 有利于员工认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单位管理层与每个员工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了解, 促进每个员工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沟通可以分为正式的沟通和非正式的沟通。在正式的沟通方面,单位管理层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每个员工进行双向的交流,总结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倾听对岗位的真实的想法。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也可以利用非正式的场所进行交流,通过互相的沟通和交流,改善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益,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水平、服务意识、技术能力等等, 最终使得单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在确定考核标准时,事业单位管理层根据单位情况提出拟确定的考核标准, 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根据实际岗位的情况,对拟确定的考核标准进行修正, 通过多次双向沟通,确定考核标准,并且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这种建立在充分沟通基础上的考核标准,不仅增强了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而且在反复沟通过程中,使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对自身岗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关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考核体系,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单位没有完善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再好的考核体系也会流于形式。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促进每个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单位的目标。从内部方面来分,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含薪酬、福利、职位、奖金等等,精神激励包含称赞、表扬、责任的增加、更多的自由和授权等等。完善激励制度,应该加快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制度的发展,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不唯学历、资历的竞争机制,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职务晋升、奖惩制度等等。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在岗位方面表现良好的职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例如增加薪酬、奖金,给予更多的权利和职责。单位应实施良好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使每个员工的付出能够获取相应的薪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这种公平会促进其他员工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激励员工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2.4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有效联动

通过引入可变薪酬,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 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有效联动。在薪酬管理制度中,固定薪酬主要用于满足职工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可变薪酬则与职工的绩效密切相关,是根据员工的业绩和完成绩效考核目标时予以的奖励或报酬,不稳定性是可变薪酬的特征,让可变薪酬在薪酬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为职工带来一定风险的同时也使职工有了获取更高奖励和报酬的机会,从而激发员工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事业单位应按照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可变薪酬与固定薪酬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让薪酬制度更好地推动事业的发展。

三、小结

事业单位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是建立人力资源的根本。员工通过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可以提供士气,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事业单位才能不被淘汰,才能吸引符合本单位的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客户经理是烟草公司形象的最直接代表者,是烟草效益的最直接创造者。当前客户经理队伍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临沂烟草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设计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双通道晋升制度、职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福利制度。

关键词:烟草公司 客户经理 职业生涯规划 双通道晋升制度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烟草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客户经理队伍,促进了我国烟草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当前客户经理队伍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与职业生涯通道相挂钩的客户经理选拔机制,缺乏不同职业通道客户经理对企业贡献度的衡量标准,缺乏完备的能力提升机制,又因为绝大多数客户经理是聘用员工,收入水平不算高,影响着队伍的稳定性,使工作源动力不足。如何才能真正形成“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的用人机制,如何才能真正建立一支“有责任、有权利、有利益、有发展”的客户经理队伍,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临沂烟草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设计出适合目前我国烟草公司实际管理现状的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一、临沂市烟草公司客户经理概况

临沂市烟草公司是具有烟草专卖行政管理、烟草经营双重职能的政企合一的特殊企业。截止2013年底,临沂烟草公司共有客户经理244人,男性占80%,女性占20%,性别结构较为合理。年龄结构也较合理,呈现一定的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占比达到48.4%,35岁以下占比80.4%,50岁以上只有0.7%,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化队伍。用工形式聘用制占比较高,92%为聘用制,8%为正式职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企业整体素质主要是指科技文化水平。临沂烟草客户经理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以往相比,虽然呈平缓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临沂烟草比较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并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用于对职工的文化素质教育、任职资格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推动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水平。但客户经理队伍整体推进平缓,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从第一学历看,本科及以上只占9%,大专及以上也仅占32.8%;初中及以下占13.5%,高职及以下高达39.7%。

二、临沂市烟草公司客户经理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沂烟草客户经理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课题组在公司开展了一次职业生涯管理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基本信息、工作满意度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面向全市客户经理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33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高达92.7%。

从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得到的信息来看,尽管临沂市烟草客户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匹配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培训制度,但临沂烟草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整体要求还相距甚远,公司还未能真正开展和落实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职业生涯管理还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经济效益,轻视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客户经理自身渴望和企业进行沟通、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基本的概念和认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所处的企业并不重视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在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上。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客户经理为企业创造了多少财富和效益。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客户经理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忠诚心和安全感。会产生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存在偏差,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是体现在能够促进客户经理的发展上,而且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客户经理素质的测评手段缺乏

临沂烟草没有一套科学的客户经理素质测评手段,帮助客户经理自我认知。首先,在客户经理招聘时,没有客户经理素质测评这一环节,对客户经理的认识只是凭借从应聘简历上获得信息、笔试成绩和面试考官的经验判断,不清楚客户经理的性格倾向与职业能力倾向,不清楚应聘人员是否与申请的岗位相匹配。其次,在客户经理工作过程中,也仅限于根据销售业绩的绩效考核对客户经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作出简单的评价。由于缺乏有效的素质测评手段,客户经理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认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目标;企业作为客户经理所在的组织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客户经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更不能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3.客户经理的职业通道设计不明确

缺乏明确的职业通道设计,会给客户经理整体的职业发展与提升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一是职业通道太窄,只有少数的客户经理有机会得到晋升;二是职业通道不明确,许多想在技术层面发展的客户经理没有努力的方向。三是客户经理的职业发展通路是由人事劳资部门单方面决定的,晋升和调岗也是由主管领导和人事劳资部门共同决定的,客户经理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4.缺乏职业信息系统的支持

目前临沂烟草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结构的办公信息系统,但是,从相关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上看,关于公司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岗位设置的详细情况、人员变动及近期有可能空缺的职位和任职条件,各种不同岗位的报酬情况、工作绩效评估结果等信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内部掌握。而且从办公系统的使用过程来看,整个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相关职业信息不能及时传播到各个部门,提供给客户经理个人。由于缺乏职业信息系统的支持,客户经理就无法知道可利用的职业发展机会,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也无法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客户经理职业生涯管理活动。

5.客户经理的培训尚未形成知识、技能与职业规划有机结合的体系

临沂烟草目前对客户经理的培训更多地考虑到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培训目的集中于提升客户经理的岗位技能,满足现有的岗位需要,但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规划,临沂烟草未能将客户经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忽视了针对为个人职业发展而制定的相应系统培训,所以大多数客户经理不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识,不清楚职业生涯管理与自己的关系。

6.薪酬管理制度尚未与职业生涯管理完全匹配

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目前薪酬的设计还只是侧重于根据客户经理职位的变化进行调整。如果客户经理职位得到提升,则薪酬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果职位没有得到提升,则薪酬增加的幅度不会很大。如果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职位没有得到提升,则薪酬不会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目前客户经理晋升通道较窄,对于那些业务能力较强,但没有在职位上获得晋升的客户经理来说,薪酬就不会提升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有的客户经理把相对较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升职位上,而专心做好业务、专心于营销工作的客户经理就会对工作产生不满。

三、临沂烟草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方案设计

临沂烟草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包括四个方面:双通道晋升制度、职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福利制度。通过制定地区统一的客户经理任职条件、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招聘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标准、晋升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等客户经理队伍管理制度,通过奖励先进、选拔贤能的方式,建立起有激励、有竞争的客户经理职位晋升体系,鼓励客户经理积极向上、多做贡献,全面提升客户经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1.双通道晋升制度

“双通道晋升制度”是本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把客户经理的晋升通道设计成非管理通道和管理通道的“双通道”,为客户经理发展打开全新的晋升空间。

非管理通道是晋升结构的主线,即以客户经理的考核成绩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任职年限、教育程度、综合能力等因素,将客户经理划分三级九档,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一级内分A、B、C三档。同时,不的层级与档次将对应不同的职级薪酬收入标准。

管理通道是晋升结构的副线。随着客户经理在非管理职位达到高级,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均得到提高,则有资格参加管理通道的岗位竞聘,往管理岗位晋升。客户经理一旦进入了“双通道晋升阶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拓展职业生涯:绝大部分客户经理专于提升业务能力,愿意长期稳定地服务零售客户,随着其考核成绩的提升,有机会从初级上升至高级(A档享受正科级待遇);而少部分客户经理在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的基础上,有志于从事更高级的岗位,则有机会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局(公司)管理岗位的竞争,谋求更高的发展。

以客户经理的考核成绩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任职年限、教育程度、综合能力等因素,分别制定初级、中级、高级和各级别中不同档次客户经理的评定和晋升标准,作为客户经理职级在非管理通道阶段的评定与晋升的依据。

2.考核内容与晋升程序

(1)客户经理职级考核的内容。针对客户经理职级评定与晋升的考核,以市公司现行的客户经理岗位绩效考核体系、指标与流程为基础,由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两部分组成。

月度考核由基础考核、营销考核、管理考核三部分组成。基础考核是对客户经理在执行公司制度,达到日常工作基本要求的考核项目;营销考核是对客户经理在完成公司营销目标情况的考核;管理考核主要考核客户经理对市场与客户的管理与服务。可以通过制订客户满意度测评表量化考核结果,进而反映客户经理的综合管理水平。初级客户经理主要侧重基础考核,中级客户经理侧重营销考核,高级客户经理主要侧重管理考核。

年度考核决定客户经理的晋档、晋级、降档和降级,由总体考核和附加考核两部分组成。总体考核即考核委员会根据客户经理当年月度考核成绩和年度工作总结对客户经理全年工作绩效给予的总体评价。附加考核是对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的考核,是对于年度考核之后符合晋级条件客户经理进行的附加考核,既包括达到晋级条件的客户经理对自身业绩、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还包括考核委员会对其作出的评定。

(2)考核与晋升的程序。为使考核和层级评定及晋升工作公开、透明,成立客户经理绩效考评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公司业务经理担任,成员包括公司人事劳资处、营销中心、岗位绩效考核小组、纪检监察处等部门人员及市场部主任。各县区营销部成立相应的考评小组。考评委员会负责全市高级、中级客户经理考核评定,各县区营销部的考评小组负责本单位初级客户经理考核评定。非管理职位等级序列(初级客户经理中级客户经理高级级客户经理)是一个“纺垂型结构”,客户经理晋升通道稳定运行后的分级比例将控制在:高级10%、中级60%、初级30%,当某个级别的客户经理人数超过比例时,实行末尾淘汰制。原则上,层级的评定与晋升按照由低到高逐级、逐档晋升的方式,但对于短期内表现优异、贡献突出的员工,只要满足晋升的标准,可以跳档或跳级晋升。

参考文献:

[1]龙立荣等.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7.5.

[2]王健等.从客户经理制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流失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09.9.

篇(7)

水立方自成立到现在有5年了,员工已超过1000人。水立方这个拥有1000多个船员的船舰已航行了五年多,而且前路宽广,那么员工的管理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员工管理一直都是除了抓好市场营销之外的第一要点。

激励+培训

水立方在员工管理方面有一点做得比较好,公司在员工的奖励机制和培养机制方面,将业绩与成本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我们将公司的营业额中的利润和成本划分到每个季度,每个季度又划分到每个月,每个月再划分到每个星期,每星期再划分到营业的业绩部门。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让成本、利润更加公开。成本的节约和业绩的提升需要我们管理团队和所有员工团队一起来面对,这也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

奖金可以令员工兴奋,但解决不了忠诚的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将企业的信念和员工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我们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中的一部分就是基于这一点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一份基本的工资,一份超出绩效奖励之外的奖励,还有一份提成奖金,还有每个季度优秀服务员工的服务之星奖励。员工的管理通过这些的激励措施,再加上公司的这种成本核算,跟利益合理的分配,使得员工最起码的基本需求得到保证。

作为服务行业,员工的培训会比制造业投入更大一点。因为工厂制造业主要是流水线性质的工作,而服务行业的工作则是千变万化的。像我们的客流量每天将近一千五六百人,流动频率很大,如果一个客人有一个需求,那么一千个客人就有一千个需求。作为一种开放式经营的会所,它包括了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等上百种项目,所以我们的客人,不可能只有一个需求。我们调研和总结过,一个客人来到水立方,从进门到离开,可能会有二十五种甚至是三十五种需求,我们要通过不部门的服务衔接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每个月我们都有员工的学习计划,这是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的:一个是把外面的讲师请进来,另一个是把我们的员工带出去。有技能的培训,有知识教育的培训,还有一些素质教育及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

在员工的激励机制上,我们实行的是同工不同酬。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不同的工资。这个我们是坚决执行的,目的是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让他们自己感觉到,自己的积极努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奖励,这是其一;第二个是员工的培训,以及培训之后的变化。我们会设定专门的部门跟进培训之后的变化,例如在服务过程中对客户的热情,对同事的帮助,还有对上级的配合,都会纳入员工晋升的考核指标,在月度考核、季度考核的时候就会加分。

提供晋升渠道

我们的基础员工升为部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月的见习期。并不是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晋升为部长,但我们会给提出这一申请的员工机会,然后根据考核的指标去培养他。因为有的人适合做销售,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我们会根据他们的性格因素和工作中的表现做一些评估,给予相应的晋升。

其中能否胜任上一级的管理岗位,培训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公司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内训员,公司整体有一个培训部。一个员工在晋升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个基层员工晋升为中层员工的过程中,考核期是比较长的,最长的有三个月,普通的情况下是两个月,我们叫见习期。见习的过程中他可以得到上级领导很好的指导,同时培养他的责任心以及让他看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见习期合格后才进入正式的晋升试用期,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我们管理的主动性。每位提升上来的管理人员,一定是业务知识够扎实,跟同事能团结协作、有凝聚力,能独当一面,在对客服务和对客销售上能处理一些投诉和突发事件。这种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都是通过基本的考核、晋升和见习三种途径来培养和提升的。

减少员工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