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21:06: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际贸易活动的扩张,提高了全球资本的流动,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使贸易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面对变化,物流陈旧的模式显然难以应对贸易更高的需求,促使本身做出调整。国际物流从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投入等措施上提升自身的质量,使之满足需求,进而反作用于国际贸易,推动其发展。
(一)高效物流形式拓展贸易,消解贸易缺陷
国际贸易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通运输,国际物流将贸易的实现过程做了统一的整合,通过与当地区法律、政策等的结合,尽量排除各项干扰因素,使贸易活动的阻力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实行大量应用,进而提高物流的效率,高效的形式降低了运输的困难程度,为贸易往来搭建了畅通的桥梁,推动了贸易发展。由于不同国家的交通水平不同,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层次不一,物流形式的丰富可以适应航海、陆路、航空等各种运输环境,其高度的运输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运输条件调整物流形式,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高效的物流形式消解了某些地区极低水平的基础建设以及不高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制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运输差距,实现彼此的贸易往来。
(二)规范的物流操作,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必须采取某种有效的语言实行沟通,以保证其顺利达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物流成为了各地区贸易的衔接点,减少了贸易乱象,促进了国际贸易进展的规范化。国际物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规范操作,按照国际标准制定操作流程,使其任何环节皆有章可循。如设备的使用、检验程序等,利用条形码等技术能够辨别货物真伪,强化了货物的管理。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革新了传统物流,使得国际贸易的效率迅速提高。通过物流的规范化操作,形成国际秩序,可以加速国际贸易的开展,减少阻碍,同时物流技术的提高,使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便捷,而且运输安全更有保障,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简化了程序的同时却提高了物流的质量。这使国际贸易的两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增加贸易量,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现展。
(三)多元化物流增进贸易交流,提高贸易质量
国际物流实际上是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的环节,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贸易的效果。国际贸易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同时往往具备大量货物的交易,资源的流动、资本的全球转移,使国际贸易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多元化物流的建设不仅指运输形式的丰富、设施的增加,更是技术应用的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多样化。国际物流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再只是国际贸易的运输环节,而是透过运输,挖掘更高的价值。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整理各种贸易信息、物流信息,形成综合的数据库,方便检索,提供对各项资源的查询。这种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建设,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运输条件的改善拉近的物理距离,而数据的整理拉近的国家间的信息距离,从而提高了交流。只要国际贸易所需,通过信息,建立最优化的运输方式,设计最佳路线,可以推动贸易周期的缩短,加快贸易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最优化运输的选择实际上排除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对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因而能够保证贸易的顺畅。物流的多元化提高了贸易的质量,推动了贸易由追求速度向质量的发展。
二、加强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推动作用的措施
事实证明,国际物流能够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改进物流的方式,可以增强国际物流的推动作用,使国际贸易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建设中更有建树。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易活动,因而必然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要提高国际贸易的水平,必须加强政策的引导,对物流活动进行制度规范,排除物流的散乱现象。根据国际局势,通过交流、探讨,强化国际政策的制定,完善制度,使其合理、可行,形成国际约束力,转变国际物流滞后的形式。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树立服务理念,强化管理,探索、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发展现代管理模式,丰富途径以满足贸易需求。通过政策的引导,减少物流的盲目性,指点物流建设的明确方面,制定目标,推动效率的提高。相关企业在拓展自身优势业务的前提下,依托政策扶持,强化竞争,可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健康提升。
(二)加强运输设施配置,提高物流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逐步加大,在这种趋势下,要提高物流的水平,加强贸易的竞争力,必须结合本地区的条件,进行设备配置的完善,加强设施建设。竞争的加大客观上提供了动力,完善的运输网络的实现,必须有充分资源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际物流的重要保证,因而在提高建设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利用率,如在码头,更换旧设施,增加集装箱等,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保证设施的实际功用,提升物流实力。当前国际贸易中,港口是重要的设施之一,应当作为重点加强完备,发挥其国际贸易的枢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依托基础设施,加强物流的优化,增强物流的服务,拓展多项增值服务,从而形成国际物流强大的推动力。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化进程
国际物流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建设,依托信息产业,物流加快了现代建设的步伐,所以,要充分注重对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整合物流数据,应用现代技术,开拓网络系统,形成庞大的网络库,促进物流资源的共享。提高国际物流信息的联动,实时掌控货物流向,贸易动向,从而占据优势。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技术标准,物流标准的建设,强化协调,提高信息的接轨。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国际物流的主动性,降低了贸易成本,加快了运作速度,使物流更加便捷化。
三、结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物流;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21-02
1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左右,明显快于“十五”时期GDP增长9.5%的水平。2006年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十一五”期间,社会物流需求加快增长,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
表1 2001—2011年物流业总额费用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2012年1~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专家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年,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物流需求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如果“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长7%,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7%左右,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表2 2001—2011年我国物流总费用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曲线图
2 国际物流业与供应链环节
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国际物流的运作层次。市场进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直接出口;②当地生产;③合资;④授权生产;⑤外包或合约制生产;⑥管理合约;⑦整合制造和分销。国际物流的复杂程度,直接受到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企业的直接出口方式、合约制造方式和全球化运作的方式是决定国际物流的必要条件。国际化经营代表了国际物流的最复杂的典型,因为这其中涉及了企业在资源、生产计划、协调、出口、当地分销、配送等复杂的经营活动。在国际化运作的基础上,可以将国际物流按管理和操作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种层次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国际物流。
层次一:简单市场交易型的国际物流。企业由于缺少经验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将货物的国际销售委托给专业的国际贸易或国际商务公司,由专业公司负责国际市场的订货处理、单证和运输安排、存货和营销安排、结算和售后服务等。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外贸体制就是这种初级层次的典型例子。
层次二:出口型国际物流。企业发展专业人员来协调国内货运和出口单证等程序,但产品国际运输环节、到达出口地的营销管理、存货管理、发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仍然由当地的商或配送商提供。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出口的国内环节来增加利润,但产品出口后的风险依然存在,因为国内营销部分与国际市场营销部分的物流过程可能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结合,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性不强。
层次三:当地市场存在。将营销、存货、配送、售后服务直接延伸到国际市场,这种做法通常称为“当地市场存在”。当地市场运作的方式,往往是由本国的母公司派出管理部门和人员,而不是雇用当地人。当地市场运作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本国母公司政策与派出当地公司的管理是否与地方市场要求吻合。既然管理者是本国指派的,当地市场的运作就会明显带有本国的色彩。当地市场存在与前两个层次的国际操作相比提高了控制能力和对市场反应的敏感性,但对本国的操作依赖性较大。
层次四:当地市场经营。这一层次使本国企业进一步深入国际市场,在当地直接经营,并结合使用当地人才。这种国际物流运作方式将本国的营销、配送与供应链管理与国际市场的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虽然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的理念、技术大部分来自于母公司,但随着当地员工的增加,出口国与当地理念会逐渐融合,但本国的理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层次五:无国别国际物流。无国别化作业在全球范围开展物流运作,建立区域化的总部,协调本国以外的当地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是无国别的,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物流总部及物流运行机制控制所有的在其他国家的运作的情况,控制所有分布在不同国家的物流体系的,是不同国籍的物流体系的组合。
3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弊端
3.1 公路货运业陷于困境2011年,燃油价格高居不下,司机短缺,整体经济低迷,运输需求疲软等方面的因素正在给货车运输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我国,2011年,货车运输业成本增加,每天支出(以6吨货车为例):油费120元,(以每往返一次用油近40升,每升3.19元计算),过路费52元,养路费33元(每月为990元,每月按30天计算,下同),客货运输附加费5元(每月为150元),公路运输管理费3元(每月90元),工商管理费1.00元(每月30元),税收7.67元(每月营业税150元,车船使用税15.00元,城建税10.50元,教育附加税4.50元,个人所得税50元),保险费8.52元(按每年第三者责任保3110元,每年365天计算,下同),年审费1.10元(每年400元),保养费13.33元(每月15.84元,以每车收入乘以6.6%税率计算)。每天拉一车共应支出:运焦炭260.46元,运磷矿257.69元。每天拉两车共应支出:运焦炭328.30元,运磷矿322.76元。还有折旧费、购买车辆利息、驾驶员学习、培训费、办证工本费等未计算在内。燃油价格高涨是货车运输业陷入困境的最主要的原因。
3.2 铁路运输业增长
由于燃油价格上涨对货车运输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铁路运输,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公路运输的成本飙升,铁路运输业相对获得了一种“助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输增长了66%。
表3 2001—2011年物流业各项费用的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4 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措施
4.1 树立正确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观念要以系统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转变当前物流管理理念,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行生产和物流分开的模式,不断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提高管理效能,进而提升物流在服务中的竞争力。在服务观念上,要转变单纯以营利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提供便捷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理念,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物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不断丰富物流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增值服务,以便我国物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4.2 物流企业应积极融入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影响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现阶段的国际物流成本控制中,大多是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式提高效率,压缩成本,我国近年来建设很多的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的也在于此。[3]物流企业积极融入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可以在物流设备、物流速度、通关检疫等方面获得快捷方便的服务,减少储存周期,压缩库存占用资金,控制物流成本。
4.3 完善国际物流的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物流行业准入和从业规范,尽快制定我国物流业的相关法律规定,调解物流各方主体的行为和利益。尽早调查清理地方保护主义的物流法规,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物流体系,以适应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要求。
5 结 论
国际物流业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拓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国际贸易的大量进行凸显了我国现代国际物流的“短板效应”,我国现代国际物流水平的低下已经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找出我国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弊端,并构建和完善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物流管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性教学和实验基地建设,可以突破原有的固定体系,使之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撰写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修养和研究能力;以物流管理仿真实验基地为依托,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家珉.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物流技术,2010(12):230-231.
[2]赵群,何家蓉.日本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带给我国的启示与思考[J].物流科技,2008(2):85-87.
[3]罗尧成,陈敬良,姚俭.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十 年—— 历程、经验与瞻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11- 14.
[4]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Paul R Murphy,Richard F Poist.Skill requirements of senior-level logistics executive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1,12(2):73-94.
[7]Paul R Murphy,Richard F Poist.Career preparation of senior-level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executives:educator perspectives[J].Transportation Practitioners Journal,1993,Winter,161-173.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五)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关键词:国际物流 物流专业英语 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7-02
1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间经济往来日趋频繁,物流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精通物流业务、熟悉中英商务交流的物流人才越来越受市场青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正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生,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必修课程,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引起企业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以避免当今物流人才不懂外语、外语人才不精通物流的尴尬局面持续。
2 课程的定位
《物流专业英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是遵循学生的专业认知规律,以认知行业、认识岗位、接受职业理念到养成基本职业素质的逻辑顺序,设计课程内容。它主要介绍物流专业英语方面的内容,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了解物流领域的最新信息,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能够进行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和录入,能够成为知晓跨国物流运作、物流国际合作的外向型物流管理人才。
在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紧密联系专业实际,使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融工作内容于课程内容,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 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体现工学结合,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旨在批培养综合素质强、开放实用型的物流人才。
3.1能力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一是能够识别基本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二是能够阅读英文物流专业资料;三是能够正确填写和录入国际物流单证;四是能够进行日常因为物流业务文书。
3.2知识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物流专业英语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短语;二是了解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知名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历史;三是结合英语基础课程,掌握物流英语常见句式、常见会话;四是掌握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方法。
3.3素质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素质目标与培养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强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物流专业英语的单元教学中,采取小组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具备独立的调查、分析与整理资料能力;能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4 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是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优劣对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对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选择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专业培养特点的教材,尤为重要[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选用高职高专类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教师还有必要多参阅本科类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更系统地形成自己的教学知识脉络。纵观市面上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来看,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基础知识篇,介绍物流文化背景、知名物流企业发展史、物流名人、物流商务礼仪;二是专业知识篇,主要是讲授物流英语的专业知识,涉及各类物流活动,如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内容;三是物流业务篇,内容涉及物流专业所需的业务文件、物流新技术、新动态等。比如在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探讨电子商务、B2B、B2C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发展趋势,ERP系统、MRP系统以及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RFID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外,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还要有专业文献和科普读物,还需要又文献索引、专业论文、专著节选、技术合同、产品样本等多种形式[2]。
5 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文化成绩偏低,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大多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多的是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四六级考试,物流专业英语一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考试方式以考查方式居多,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一度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而在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维护问题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专业英语的教学由公共基础课部的英语教师来承担,但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针对专业性强的内容比如物流业务篇等章节,英语教师仅仅能从英语文字、语法结构的角度给学生讲解,而无法结合物流专业特色作更深刻、更客观形象的分析。而物流专业老师虽懂专业知识,但是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经验,同时也很少有机会开展教学探讨和交流,因此担任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也困难不少。
改进措施:(1)选用适合高职物流专业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最好有电子光盘等有声教学辅助课件,既方便教师备课,又有助与学生们课后强化知识点,查漏补缺;(2)授课老师将物流专业英语知识与英语等级考试的知识巧妙地融合讲解,加大知识练习强度,定期考核学生的物流词汇搭配、物流术语等知识掌握程度[3];(3)组建成熟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鼓励教师们多参加专业实践,培训交流活动,将专业教学与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有效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参考文献:
[1]段凤华.物流专业英语教材选择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2):56.
[2]王成林等.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07(49):124.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只是因为“物流热”,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未能或者来不及对该专业进行充分调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缺乏职业特色。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初期没有太多实践环节,只能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2007年,购置了一小部分物流专业软件,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实训课程。但仍然处于物流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达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措施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的紧迫性毋庸置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因而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物流管理专业应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1.专业方向设置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人才,西安翻译学院现物流管理在校人数450人左右,课程设计中涵盖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课程,学生在短短3年专业课学习时间内,学得杂而浅,理论知识还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掌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
因此,就物流管理的大范围来看,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设置,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拟分为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两个专业课程可以有所交叉,但是就业方向不同,培养侧重点不同,这样设置可以延长学生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并针对不同方向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2.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主要问题不是有多少毕业生,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因此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针对物流专业以上两个方向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考虑物流类职业资格考试证书要求,要求企业直接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定岗再设制课程,岗位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物流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物流公司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从事物流管理的初步能力;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物流技术方案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商业企业、生产类企业就业。
国际物流方向侧重于培养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供给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除了解物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了解内陆港国际物流计划,了解物流的国际化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了解国际物流统计管理;国际物流费用成本管理,合理控制物流成本构成;熟悉国际物流所有设施设备,加强对各类设施的配套管理。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外贸企业、国际内陆港范围就业。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改革的关键,西安翻译学院
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毕业于“211”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与物流管理超强的实践能力是不匹配的。“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引进也可以培养,应尽快启动“引进来,走出去”、“1321”方案。“引进来”,脱离企业的培养人才是不科学的,高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在企业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在高校以讲座、论坛、参观、比赛等多样形式将行业、企业的现状、规范融入教学中。“走出去”,鼓励年轻教师走进企业,亲身体会了解企业发展,了解行业动态,为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321”方案,每门课有一个课程负责人,至少有三个专业教师讲授,每两年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学期, 每门课都有1名企业员工参与课程教学。学校也可以开设高级人才培养班,培养已经在企业担任职务和岗位的员工再进修。 4.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方法
⑴校企合作、互帮互助
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能力在校外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资金不足在校内建立软件模拟实训基地。将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加强实训。目前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供应链管理实训软件、flexsim、任务式三维立体互动模拟软件(运输、仓储、配送)等校内实训基地。
高校成立课程研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西安翻译学院成立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洲际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围绕和服务社会经济与发展,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打造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⑵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高校与企业可以在高校范围、专业范围建设比赛,共同制定比赛规则,组建评委会为同学们开拓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组织比赛,也使教师及时、迅速地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人才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⑶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小论文、小课题、小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专业方向设置“微信”平台,教师引导并由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发专业、行业小知识、行业动态、国家法律法规等知识链接;由学生建设小企业,为社会需求者提供物流咨询、方案设计等。
5.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
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热点地区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我国大陆桥经济带基础和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和最发达地段。西安翻译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物流方向就应以陕西支柱产业为出发点,服务地方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重新组建以来,就以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引领国内“内陆港”建设的潮头,以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探索社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导区,承担“以大物流带动大服务,以大服务升级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城市,为大城市开创大未来”的光荣使命。物流专业中的国际物流方向就是以西安港务区为服务对象的。
【关键词】物流 行业现状 问题 应对措施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带动城市配送,网络零售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制造业物流环节外包以及生鲜产业的冷链物流市场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迎来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市场需求规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200多万亿元,其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0年间年均增长逾一成。物流产业的介绍。
一、物流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的内部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内部物流拥有有针对性的网络覆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价值,为很多大型的商业企业所欢迎。例如很多烟草公司构建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虽然有些企业在自身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成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物流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论文)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2、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3、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基础较差,发展水平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几年物流业政策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物流业取得明显的发展,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三、提高物流标准化的措施
1.政府应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建设。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可以在推广标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约。
2.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从整个经贸发展的需要来规划物流产业的网络布局,加大行业协会的发展与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行业协会中间联络作用,使行业内各个企业在物资流通活动中得到统一与协调。
3.积极借鉴、采用国外先进物流标准,注重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加强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接轨。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起步较晚,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时,要充分借鉴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标准化方法。
4.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逐步推出新标准。由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和基础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进而在考虑物流各环节协调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国家已颁布的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全面整理,淘汰影响物流业整体发展的旧标准,尽可能地以国际标准为基本参照系逐步推出新标准,同时保持各种相关标准的协调一致,逐步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5.重视物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人才奇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的发展。为此,就要积极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包括多种方式的培训,比如从企业现有人员中选择部分有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也可以引进国外物流人才。
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仓储中心的物流标准化。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其带动下迅速的发展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物流状况较前几年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的物流环境和供给与需求方面来看,发展是很迅速的。而且,我国物流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第三a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1物流客户服务的提出(小三号黑体)
学术界与产业界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即物流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物流费用的节约是 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同时,也迫使我国的物流企业不得不直面挑战。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企业面队的是超竞争的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波动幅度日益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苛刻,商业运转的复杂性不断提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品运转模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客户服务从一般的服务向个别服务化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 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正文都用小四,宋体,间距1.5倍)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小三号黑体)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超竞争的环境,市场的波动、客户苛刻的要求、复杂的商业运作以及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崛起,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底地成本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怎样实现物流客户服务,如何来创新和推进物流客户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力求从物流客户服务的视角出发,强调客户服务对物流活动的影响,深入浅出地介绍客户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引入客户服务的新思路,基于这一思路,本论文对物流客户服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主要涵盖了:物流服务、物流客户服务、3g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2章 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及其构成(小二号黑体)
2.1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小三号黑体)
所谓客户服务是指为支持企业的核心产品(或产品)而提供的服务。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就是用来支持其产品营销活动而 向顾客提供的 一种服务,是顾客对商品利用可能性的物流保障,这种物流服务也称之为物流客户服务。
……
……
2.2物流客户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小三号黑体)
2.2.1美国的物流客户服务现状(小四号黑体)
…………………………………
2.2.2日本物流客户服务现状(小四号黑体) ……………………………
2.3 物流客户服务的构成及其分(小三号黑体)
2.3.1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
………………………………………….
2.3.2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
………………………………………….
第3章 物流客户服务的新思路(小二号黑体)
3.1增值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
3.2附加价值和3g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3.2.1注重顾客的附加价值服务(小四号黑体)
3.2.2注重促销的附加价值服务
3.2.3注重制造的附加价值服务
3.2.4注重时间的附加价值服务
3.3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小三号黑体)
…………………………
结 论
物流客户服务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企业客户还是物流商品,都已成为物流客户的对象,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已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业务转变为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的行业。同时在国际物流业的背景下, 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明显加快。在21世纪的今天,物流行业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环境,互联网的推广;电子商务的崛起并不断完善;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市场波动的增大;客户需求也越来越苛刻以及未来的一些不明确的因素。使物流客户服务不得不成为物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
论文对当前的一个热点即物流客户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物流客户服务的涵义、构成及其结构着手,通过国内外的物流发展趋势并针对现状的物流客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思路。对物流服务业的未来发展的预测,并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总体上对物流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但许多具体问题尚未涉及,研究的不够深入,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许多方面考虑得不周,文章中的表述出现缺点和不足。
致 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唐艳老师的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从文章的立题、研究、拟写以及成文,都侵透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唐老师不仅在论文的写作上对我帮助很大,且为我以后工作的指点迷津,教导我如何更好的处世做人,使我终生难忘!在本学位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诚挚而深切的谢意!
在写作期间,得到了物流管理专业许多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文献资料,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这些作者们先期快创性的工作,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学期间,得到专业同学无私的帮助,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三年来一直支持我求学、为我付出艰辛的父母,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15篇左右)
[1] 吴清一.陈梅君.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吴清一.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陆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涛.物流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6
[6] 方仲民.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l]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赵一萍.物流客户服务[l]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9] 李雅芬.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2007
[10] 华中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j]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 冯耕中.物流信息系统[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