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车间安全论文

车间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3 03:07: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车间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车间安全论文

篇(1)

这是一个小型印刷厂车间,面积只有70平方米左右,不到两节地铁车厢那么大。车间有七名女性和一名男性工人,每天的工作是将一种白色涂料喷到有机玻璃板上。

不幸很快就降临在这些工人的身上:七名女工相继发病,其中两名女工去世。

在2009年9月号的《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下称朝阳医院)医生宋玉果及其同事发表研究论文称,上述女工“所患的可能是‘一种与纳米材料有关的疾病’”。

这大概是全球首宗关于纳米颗粒可能致命的临床毒理病例报告。论文的发表,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小型“地震”。无论那些与纳米技术有关的学术会议,还是科学新闻网站和科学家博客,中国女工之死和纳米安全都是激烈争论的话题。

喷涂车间悲剧

从研究论文披露的情况看,七位女工的年龄在18岁至47岁之间,平均不到30岁,在车间工作的时间从5个月至13个月不等。患病之前,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这几位女工被送到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救治。这个科室专业水准较高,其医生经常被派往中国各个地方,协助处理血铅超标、重金属污染等职业安全事件。

女工们的症状比较类似。所有病人的肺部都受到严重损害,并且有胸腔积液,脸上、手上和胳膊也都出现了严重的瘙痒皮疹。其中,有四位女工体内的器官组织还面临缺血缺氧的危险。

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医生,治疗过程都令人煎熬。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告失效。

最终,一名19岁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16天之后去世;另外一名29岁的病人在症状出现后的第21个月,死于呼吸衰竭。

负责诊断和治疗这些女工的,是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副主任医师宋玉果。根据医院网站的介绍,他多年来从事尘肺、有毒化学物中毒的诊治和临床研究。

宋玉果及其同事开始追究女工们患病的原因,并将嫌疑对象锁定为那个印刷厂车间的工作环境。

该车间所使用的原料是一种象牙白色的聚合物材料――聚丙烯酸酯混合物。聚丙烯酸酯作为一种黏合剂,广泛运用于建筑、印刷和装修材料中,被认为毒性很低。不过,为了让材料更加结实和耐磨,制造商有时会加入硅、锌氧化物、二氧化钛等金属纳米颗粒。

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大致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数万分之一。通常,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材料,均被称为纳米材料。

七名女工和一名男工被分为两组,每天工作8个至12个小时。工人们每天要将大约6000克聚丙烯酸酯混合物,用勺子涂到机器的底盘上;这些混合物随即被高压喷射装置喷涂在聚苯乙烯材质的有机玻璃板上;然后,有机玻璃板在7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的温度下被加热烘干。

车间只有一扇门,没有窗户。喷射装置附带有一个燃气排气口,对喷涂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起到一定的排除作用。

女工们发病以后,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以及朝阳医院的医生,对这家印刷厂的工作环境进行了调查。

在喷射装置燃气排气口的吸气口中,专家们找到了累积的尘埃粒子。女工们发病前五个月,燃气排气口发生了故障。由于室外温度很低,车间的门也经常被关闭。专家们推断,在这期间,车间内的空气流动非常缓慢甚至处于静止。

这些工人都是工厂附近的农民,没有任何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她们所得到的惟一用来保护自己的工具,就是棉纱口罩。而且,她们工作时只是偶尔戴戴。

据工人们反映,在喷涂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原料喷溅到他们的脸上和胳膊上。惟一的一名男性工人在工作三个多月后离开,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症状。在其他车间工作的工人,其中包括女工们的亲属,也没有出现类似症状。

研究论文没有透露这家印刷厂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区。在朝阳医院的办公室,宋玉果也谢绝了《财经》记者的采访。

女工之死谜团

在女工们的肺部和胸液中,均发现了直径约30纳米的颗粒。而这般尺寸和形态的颗粒,同样存在于她们接触的喷涂材料之中。

此外,女工们出现了罕见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以及奇特的肺部增生组织――异物肉芽肿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纳米材料毒理的动物实验结果相似。

宋玉果及其同事因此认为,很可能是纳米颗粒导致这些女工发病甚至死亡。

但不少专家对这一结论持有保留态度。

9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上,多位专家提及宋玉果及其同事的论文。

美国纳米健康联盟(Alliance for NanoHealth)主席、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教授毛罗法・拉利(Mauro Ferrari)告诉《财经》记者,这篇论文非常重要,但他不认同作者关于纳米颗粒导致工人患病和死亡的分析。

法拉利说,要确定纳米颗粒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分析纳米颗粒的组分,确认这些颗粒来自工作环境;即便病人肺部的纳米颗粒来自工作环境,在没有对照试验的情况下,也很难证明这些纳米颗粒一定是女工患病的罪魁祸首。

他还强调,这家印刷厂的工作环境恶劣而封闭,有毒化学品和气体充斥其中,工人们又没有好的保护措施。这些因素对于工人患病和死亡究竟有怎样的作用,都值得推敲。

对于论文中的一个推论――纳米颗粒进入工人身体的途径是吸入和皮肤接触,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宇亮表示,这并不总是正确的。他强调,通过吸入方式进人体内是可能的,但是纳米颗粒穿过皮肤直接进入生物体内的证据还很少。

美国麻省大学洛厄尔分校健康与环境学院助理教授迪米特尔・贝罗(Dhimiter Bello)因故取消了行程,未能到北京参加此次学术会议。但他通过电邮对《财经》记者说,在工人肺部和工作环境中都发现纳米颗粒,只能说明纳米颗粒有可能是一个致病因素。实际上,从论文提供的信息来看,并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致病因素。例如,喷涂过程中用到的聚合物材料在高温下的降解产物,也可能是主要或者惟一造成女工患病的原因。

在贝罗看来,这场悲剧或许不应归咎于纳米颗粒,而应怪罪车间内原始的、不人道的工作条件,“这是一次警醒,无论(悲剧)是否与纳米颗粒相关,工作场所的暴露条件都应当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纳米毒理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内奥教授(Andre Nel)也说,在这起事件中,工人们没有得到应有的生产安全保障,政府部门应该负起监督的责任,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实际上,论文本身也承认了研究存在局限:由于缺乏环境监测数据,无法弄清印刷厂车间纳米颗粒的浓度;纳米颗粒的组成也不清楚。

此外,令宋玉果及其同事疑惑的是,究竟是特定的纳米颗粒,还是所有纳米颗粒都有可能致病?如果的确是纳米颗粒导致那些女工患病,对其他在工作中也会接触纳米颗粒的工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如今,关于女工之死的研究论文已经成为了纳米技术研究者们的一个热点话题。据《财经》记者了解,欧洲和美国还有科学家打算组成一个专家小组,到中国开展调研,并希望取到样品回去研究。

诱人前景与安全隐患

不管纳米颗粒是否被确认为几位女工悲惨命运的元凶,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都因此再度引发各界关注。

纳米技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从一桶涂料、一瓶防晒霜到一件衣服,都有可能用到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颗粒小、表面积巨大,会显示出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在电子、光学、磁学、能源化工、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例如,很多纳米材料都可用作涂料,替代那些强毒性的化学物质;用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改良电池,可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使电力更持久等。

纽约一家名为“卢克斯研究”的市场分析公司称,2007年销售的纳米技术相关产品,价值约1470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可能突破3万亿美元。

纳米技术在展现出诱人前景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应用,研究人员和工人容易暴露在纳米颗粒浓度较大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之中。此外,普通公众也可能暴露在纳米颗粒之下:涂料、化妆品等产品中用到的纳米材料,可能在产品损坏或分解时释放。

这些纳米颗粒物可能经过呼吸道吸入、胃肠道摄入、药物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并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各个器官。

根据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尤其是纳米级别的颗粒物,浓度的大量增加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伦敦大雾曾经导致居民大量死亡,就是一个被经常引用的案例。

那么,人造的纳米材料进入人体后,是否会导致特殊的生物效应,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呢?从理论上说,纳米物质由于尺寸小,与常规物质相比更容易透过人体的各道屏障;由于表面积大,也可能有更多毒害人体的方式。

朝阳医院的宋玉果在8月31日《健康报》发表文章说,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许多纳米物质具有明显的毒性,其中研究较多的为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等。一些纳米物质还被认为可致动物肺脏、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等损伤。

对于与纳米物质相关的疾病,宋玉果称之为“纳米相关物质疾病”。当然,他也表示,公众不必为纳米物质相关疾病感到恐慌,不是所有纳米颗粒物都有毒性。

动物毒理性实验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推到人的身上。但由于科学界对纳米安全性的研究刚刚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相关人体毒理性资料――这也是宋玉果及其同事的论文引起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原因。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宇亮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开展过安全性研究的纳米材料只有十几种,还非常有限。但他相信,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和研究投入的加大,将来必定可以从大量的数据积累中寻找到一些规律。

在国际上,纳米安全性研究的热潮大约始于2003年。《科学》和《自然》等著名学术杂志纷纷发表文章,探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安全问题:纳米颗粒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安全等是否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这之后,各国明显增加了纳米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美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将总预算的11%投入纳米健康与环境研究。欧盟每年支持三个左右与此相关的项目,每个项目的经费规模在300万至500万欧元之间,而欧盟各个国家还有自己国内支持的纳米安全性项目。

中国在极力推进纳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开展了纳米安全性的研究。其中,中国科学院在2001年就开始筹建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科技部在2006年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项目“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探索”,经费2500万元,首席科学家由赵宇亮担任。

不过,赵宇亮告诉《财经》记者,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国在纳米安全性研究上的投入只是“一个零头”。

政治决策与公共参与

中国科学家在纳米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其中,在每年召开的与纳米毒理学相关的国际会议上,几乎都会邀请中国科学家作大会报告。赵宇亮还与其他科学家共同主编了第一本纳米毒理学英文专著。美国纳米健康联盟主席法拉利称,中国科学家是纳米毒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不过,令赵宇亮感到尴尬的是,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的官员曾经问他,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都发表了对于纳米技术安全性的调研报告、方针和策略,为什么中国没有?对此,赵宇亮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在美国和欧盟,纳米技术及其安全性已经成为政治家们关心的话题之一。它们的环保部门、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以及其他政府研究机构,会通过白皮书等文件形式,发表政府层面对于纳米安全性问题的见解。

其中,2001年,美国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之下建立了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政府层面之间的纳米研究计划。而纳米研究项目的成果,会通过这个办公室反馈给其他政府机构,帮助科学研究去影响政府决策。

2009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还了一份有关纳米技术的合作倡议。该局将与纳米健康联盟旗下的八个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快建立保障纳米医疗产品安全可靠的有效体系。法拉利告诉《财经》记者,在实验室研究结果与安全性评估的关联,以及纳米技术相关药物的审批等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做了很多工作。

相比之下,纳米安全性在中国似乎局限于科学研究的阶段,政府部门仍然保持沉默。

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各国都在积极支持。其原因正如美国《环境健康展望》杂志所称,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对于社会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提供更好的药物、更强更轻的产品、对环境更友好的能源和环境技术。

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公众对于纳米技术发展的支持,各国也需要在纳米安全性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在中国纳米国际科技会议的闭幕式上,法拉利也特地呼吁加大公众在纳米安全性研究上的参与程度。

实际上,关于纳米技术发展的“风险预防”原则,在欧洲和美国等地正深入人心――人们希望在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风险出现之前,尽可能地提前进行防范和干预。而公众及早参与到纳米技术研究和政策的讨论,是“风险预防”实践的关键环节之一。

英国杜伦大学风险研究所负责人菲尔・麦克纳顿(Phil Macnaghten)教授告诉《财经》记者,要想避免纳米技术重蹈转基因技术的覆辙,让公众从“上游”参与讨论影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政策,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如果等到技术发展之后再让公众在“下游”参与,可能为时已晚,“很难改变公众业已形成的印象和认识”。

篇(2)

网络是现代社会良好的资源平台。在冶金行业,由国际钢铁协会发起成立的钢铁大学网站是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网站。该网站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主要使用对象为在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在网站上,可以使用钢铁生产的所有原理,包括基本知识、冶金工艺、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等。然而网站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而是一系列灵活的、涉及炼钢生产的像游戏般的模拟。这对于年轻大学生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自2010年开始对国际钢协举办的网络炼钢大赛给予了高度关注。经过两年时间对该赛事进行深入调研和初步探索之后,于2012年参加了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协办的“2012全国网络虚拟炼钢大赛培训班”,事后就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钢铁生产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巧,发展成专门的一门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到我校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同时每年筛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全国炼钢大赛。2013年3~4月,还曾协助河北省冶金学会承办了河北省首届网络模拟炼钢大赛,获集体三等奖。

通过这两届“网络炼钢大赛”的开展,教师们发现学生参加大赛,有助于其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网上模拟转炉炼钢工艺时,学生必须首先对炼钢的工艺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知钢铁料和造渣材料的加入时间与方式、氧枪的操控制度(何时开始吹氧、纯吹氧时间、氧流的大小)等各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到一起,运用到冶炼过程中,最终炼得符合规格要求的钢种。事实上,网络模拟炼钢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当“炉长”的感觉,并有助于其建立炼钢工艺的全局观。通过成功地冶炼一炉钢水,不仅使学生将整个钢铁生产串联起来,了解各生产工艺的原理、特点和操作,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加深了学生与本行业的情感。最后,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了解到,他们在进入企业参加工作轮岗时,在很多岗位上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网络炼钢培训使其对工艺的各个环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熟知了相应岗位上的操作。由此可见,网络炼钢训练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验室开放项目与普通的实验相比,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作为成立不久的新专业,面对科研基础薄弱、设备和经费不足的局面,如何促进实验室开放项目的顺利开展并且保证实施的效果,是全体教师关注的焦点。为此,系里分别从硬件环境、软件师资和参研学生的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了充足准备。首先,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中心经过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仅新增了感应炉、高温烧结炉等一系列教学科研设备,实验中心的布局及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为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其次,在师资方面,经过自愿报名和专家组评选,最终挑选有经费、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指导开放项目,从而为项目的选题、经费和实施提供了保证。最后,在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人选方面分三个阶段进行选定。第一阶段,对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的投入多少,选择成绩较好且学习时间投入较少的学生,这样能保证被选中的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的执行;第二阶段,对选择出来的学生进行简单的项目背景介绍,引导其进入课题,之后分配给学生一到两个月的自学时间,深入全面地了解课题,这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查阅文献的能力;第三阶段为课题答辩环节,学生需要将查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消化吸收,完全理解之后再在答辩环节表达出来。通过答辩的学生才是最终参加开放项目的人选。选定学生之后就可以深入开展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则主要起到“三导”作用,即“引导、指导和督导”。因此,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认识

我校的实践环节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个性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毕业设计(论文),其中在生产实习中,学生与企业的直接接触时间最长,且有充足的机会与现场工人师傅讨论交流,这是强化其职业认识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高校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有跟班式、参观式、现场讲座式以及座谈交流式。考虑到我校的生产实习周期短(一般2到3周)、任务重(炼焦车间、烧结车间、炼铁车间、炼钢车间、炼铸车间等)以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历年来的生产实习多采用“参观式”。整个实习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走走看看”,学生缺乏对岗位的深入了解,印象不深刻,实习效果较差。为此,自2012年开始专业对“参观式”的实习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现场讲座式和座谈交流式。在“现场参观”的过程中,要避免“走马观花”,首先要对学生们明确实习的目的,及时下放任务书及实习计划安排,然后有选择、有重点地参观:对有高炉、转炉、轧机等设备的车间,多分配时间,多做讲解;对炼焦炉、烧结机、制氧机、缓冷机等附属设备则“提纲挈领”式讲解。带队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向一线工人师傅取经,内容包括现场操作经验、岗位特点、工作制度等,使学生对各岗位有充分的认识。“现场讲座式”实习方式是邀请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其负责的设备(如烧结机、高炉等)特点及该设备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基本原理等内容。有的工程师在讲座的过程中还进行现身说法,就大家敏感的考研、工作、自身职业发展和钢铁行业的历史规律、最新动态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效果颇佳。“座谈交流式”实习主要是请有经验的现场人员为学生解答一些参观过程中遗留的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问题,并就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本行业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行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四、区别安排毕业论文(设计),促进毕业生与未来对接

毕业论文(设计)是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最后一环,学生做完论文就面临着就业或者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由于我校的冶金工程专业暂时还没有硕士点,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按照“985工程”或“211工程”等高校通常采用的“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生”的方式难以实施,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由指导教师亲自指导,“手把手”式地教学生如何一步步进行实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由于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太多,而且学校要求“一人一题”,且四年内的论文题目不能相同和类似,因此每年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教师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缺乏必要的研究基础和课题的深度。第二,做实验需要有经费支撑,而指导教师大多参加工作时间尚短,处于课题研究的摸索探究期,未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而且很少有经费入账,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大部分毕业论文的费用只能自己筹集。第三,从学生角度考虑,这一环节的安排还涉及到与毕业去向的对接问题:对于毕业之后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跟着指导教师做科研是合适的和必需的,因为可以很好地锻炼其深入钻研课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多了解和熟悉工厂的布局、设备等情况,以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自2012年起对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实施进行了合理改革,在原来单一的“做实验”型毕业设计基础上,增加了设计型和在企业做课题的选题模式。安排的原则是:对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安排设计类课题和在签订工作的企业做课题,前者如设计工厂布局、高炉车间或转炉车间、高炉、转炉或轧机等,通过做设计让学生深入掌握现场的车间格局、设备构造,并通过对设备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工艺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在企业做的课题往往是由企业提出,他们希望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指导教师则全程监督指导,保证论文质量。考研的学生则偏重于做毕业论文,通过文献的查阅和综述、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具体执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研学生日后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篇(3)

1.1 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药学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及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对制药行业认识及相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药品的生产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过程。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药品批量生产全过中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考验,并能尽量深化和提高。并通过礼物呢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为洁净车间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论文收集一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为毕业时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1.2 前期准备

自20xx年9月9号起我们一直在为实习准备,期间有专业课梁老师主持的实习动员及要求讲座,齐市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丁局长的药厂安全教育讲授以及期间各专业老师对我们相关知识的辅导和同学对GMP及相关规范的自学拓展。

1.3习需掌握的工作技能

(1)了解药厂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熟悉相关原则;

(2)熟悉中药提取流程,加强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了解各部门日常工作,亲自体验,并自我总结;

(4)找到不足之处,早日弥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

(5)通过实际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树立劳动观念、经营观念、现代化生产及管理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等;

(6)获取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基础;

第二章 药厂实地实习

2.1习单位简介

呼伦贝尔松鹿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最早建厂的制药企业之一,是以生产中成药为主、中西药产品兼备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名牌企业,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松鹿牌商标是著名商标。其生产的养阴清肺口服液是企业自行研制开发的国家级新药,发明专利产品;乌龙养血胶囊是企业自行研制的发明专利产品;小儿胃宝片、回生第一丹胶囊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12年,养阴清肺口服液和乌龙养血胶囊被评为名牌产品。

药厂厂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国内一流的厂房和设备,完全按照GMP标准进行生产。现有综合制剂和中药提取前处理车间,生产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七个剂型一百九十余种产品,多个品种已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企业现有员工26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执业药师8人。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内先进的中药制药机械设备、完善的检测仪器、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高素质的技术及科研开发队伍。企业依托内蒙古独特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始终恪守“真材实料、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以“诚信、务实、创新、简洁”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质量合格、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的制药企业。

2.2 程及岗位安排

20xx年9月23号综合制剂口服液车间参观

20xx年9月24号中药材提取车间参观

20xx年9月25号综合分析化验室

20xx年9月26号综合片剂口服液车间参观

2.2.1 口服液车间实习

该车间是口服液综合制剂生产车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掌握工艺流程,车间洁净区与一般生产区的划分,配液方式和相关管道布置以及人物流的走向规划。

为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

2.通过参观,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本项目生产工艺特点,我学习到了口服液车间平面布局的特点和必须的要求:a.按生产工艺流向合理布置,避免人物流交叉,减少污染。b.车间内区域划分清楚,洁净区域相对集中,使生产、管理方便。c.充分利用厂房高度,利用位差使物料在管道内垂直输送,尽量缩短物料输送距离,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本车间物流门设在车间西南与东南角入口,生产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由此进入车间,经外清处理,通过物料气闸运至个生产岗位。车间的生产成品由西北侧的物流门运送至仓库;人流由车间东入口经缓冲,消毒,换衣,换鞋,再缓冲进入各洁净区生产岗位,绕车间各工段呈逆时针单向流动。整个车间工艺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清晰,人,物流向分明,没有交叉污染,符合“GMP”要求。

3. 通过参观,以下是配液的简易图:

框图均为配液设备,包括配液管,除菌过滤器以及重要的管道线程。

2.2.2 提取车间实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特点、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直接关系到被提取有效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因此探明中药提取的机理、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等逐渐成为中药生产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广义的中药提取也称为分离,是指从中药材原料开始,经过一道或多道操作工序,最终的到所需要的药物或其半成品的全过程。按照分离手段的不同,溶质分离方法重要包括机械方式和化工传质方式。机械方式即是榨取发法,通过机械方法使含液固体组织发生体积变化和破裂,进而分离液体和固体。化工传质方式是用液体溶媒从固体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操作过程,称为浸提、浸出或浸取,它是现代中药生产的重要提取方法 由于中药材的药性、有效派成分的不同,所适用的浸取方式显然不同,选择合适的浸取方法与工艺对浸出生产是保持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非常重要。目前浸取生产的传统方法按固液接触状态可分为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

篇(4)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利用先进的技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供电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

一、积极学习技术。

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年7月。随队到河南济源市防爆设备厂进行了考察和学习,掌握了新型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积极地和同行探讨与交流。随后邀请了该厂家与南京国辰电气的相关技术人员来到矿,为供电职工进行电气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培训,为我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把平时工作中遇到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向供电车间老师傅们求教,直至弄明白为止。每当厂家相关技术人员来矿解决设备大的故障时,更积极向他进行请教。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的熟悉了井下供电系统和高低压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合理供电系统设计。

逐渐进行各采区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设计。由于对工作面及其机械设备不熟悉,分管供电科长的指导下。为合理的布置高低压电缆线路的走向,免费论文我经常跑现场,测量距离,科学整定计算,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型号,不仅满足实际需要,还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先后为井下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进行了设计。本着“一工程一措施”原则,除了固定每月两次的高低压电气设备检修,还有敷设或回收高压电缆、设备安装、标准化工作等工程,都要提前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谨组织、科学编制,使安全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审批后,施工前传达给每位施工人员并签字,严格措施的兑现,令措施真正地起到防范在前、全过程监督指导的作用。另外,还协助车间主任做好设备检修计划、材料计划,并对出现的机电事故提出安全防范技术措施。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

针对供电班组对井下主要巷道及变电所的电缆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吊挂的情况,为贯彻落实矿下达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制定科学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年我主要参加完成了以下几项大的工程:Ⅱ(3采区上部变电所安装及其供电线路的敷设;皮带暗斜井皮带电控系统安装;东三及Ⅱ(3采区变频绞车电控、信号系统的安装;井下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安装;-750掘进面大型综掘机供电系统安装;-750行车间供电安装及掘进队供电系统改造;主井变电所更换变压器等。通过参加这些大型工程,一边指导技术上的工作一边再进一步学习,积累为以后更好的做好供电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5)

[关键词]PSPC 工法技术 分段涂装 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涂层保护

中图分类号:TD265 文献标识码:TD265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8601

前言:PSPC是指:《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中文简称:《涂层性能标准》。英文全称:Performance StandardsforProtectiveCoatings。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小于500总吨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及船长150m以上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对于在2008年7月1日及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与2012年7月1日及以后交船的船舶都将强制实行此标准。2006年12月8日,IMO第 82届 海上 安全委员会正式通过 《船舶 专用海水压载舱 和散货船双舷侧处保护涂层 性 能标 准 》(简称:PSPC),该标准在分段表 面处理、结构表面缺陷处理、涂装前表面可溶性盐限制、清洁度等级、涂层厚度与控制、合拢后的表面处理、涂层检查人员的资质、涂层的合格预试验和验证、车间底漆要求和涂装技术文档(CTF)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有明显提高。强制性要求不小500总吨位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及不小于500米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都必须满足该标准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签订合同的船舶开始实施。

1船舶设计方面

深化舾装 生产设计,推动舾装前移在模拟PSPC载体船的建造过程中,压载舱内舾装件的增补、修改比例还是较高的,导致部分压载舱涂层破损率超过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化舾装 生产设计,把船舶制造过程中壳舾涂作业之间的矛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生产设计提前给以化解。可燃气体探测、阀门遥控多芯管等的管码设计在预装管上,电缆固定件、贯通件和管支架座标明确,以便预装;压载海底门标志改为总段安装,并更改分段梯脚形式,将梯脚提前预装。对于压载舱外六面即货油舱、上甲板、外板、侧推舱、水手长间、舵机舱、机舱内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货油舱内跨分段的吸油井、梯脚和旁板的平台改预装,船舶标志、加热盘管、舯吃水标志、船名和港籍名、机舱后壁上的上平台面以下的舾装件都提前在分段涂装前预装,上甲板导缆孑L、软管托架等附件拦水扁铁在分段制作时安装,甲板眼板SWL标志堆焊改钢板焊接。

对压载舱结构通焊孔、流水孔、透气孔开孔设计在60 mm以上,对不允许开设较大的通焊孔,改成10.10的切角形式,避免自由边打磨工作。对难施工的狭小空间改成密闭空间,以利于涂装作业,避免出现施工死角。按工序前移的原则,优化设计,将部分舾装件前移到涂装前安装,提高预舾装设计率,电缆管100%放样。甲板面采用舾装垫板预装方式,减少舾装件安装支架对涂层的破损。本船主要骨材选用球扁钢,并要求厂家来料时将球头背面直角改成圆角(R2),减少了大量的打磨工作。设计时减少全船开坡口焊缝长度,舾装专业提前与船东沟通,并提供管子等三维图给船东审阅,提早提出修改,避免在船坞现场修改造船大量的涂层破损。在施工图纸上对需要满足PSPC标准的零件做好标识,方便施工人员从钢板进预处理线到分段涂装前对PSPC区域零件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工作,避免遗漏。

2工艺技术方面

工艺技术方面,在前期策划做好充分准备,对实施PSPC有可能遇到的困难需做到了未雨稠缪,前期做好各个工序实施PSPC的宣贯工作。针对PSPC标准专门制定分段制作及搭载等各工位应对措施枪查表,方便现场实施PSPC标准的相关工作。并及时与船东、船检进行有效的沟通,依据规范的要求,使相关技术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推行PSPC标准工作,必须从五项关键共性技术(精度管理、焊接变形控制、预舾装完整性、焊缝预密性、涂层保护)着手。

以工艺研究为基础,实施精度策划、精度设计、精度测量,完善尺寸链管理,规范精度计划书编制,完成典型中间产品工艺变形特征及补偿量标准的制定,完善运作机制。精度问题是关系到合拢涂层破损能否控制在2%以内,制定精度控制工艺、分段建造工艺、带缆桩加强等舾装设备对应结构的控制工艺、分段自由边火调工艺及检验方法,基础管理重点开展了Nc切割大板精度检查、推进靠模切割精度、组件吊运和堆放规范管理。为了避免由于合拢精度超差造成大量的开刀工作,对需要满足PSPC分段采用全站仪进行报验工作,并在利用模拟搭载软件,提前对精度超差的分段进行修正,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下一步精度控制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对于分段线型比较难保证的曲面分段,采用首尾端口模板保型,或者假肋框、及相应加强,并要求安装位置保证在计算涂层破损区域以外。对分段重要节点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3施工管理方面

在推进PSPC标准管理上,严格要求内部检查控制和人员培训。在推进PSPC标准之初,对管理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PSPC失rl识培训,使管理及施工作业人员认识PSPC标准,对PSPC标准该要做哪些工作,清楚相关作业规程及标准。并把相关PSPC作业标准发放到每个施工班组,并在车间设立PSPC实物样板展台,安排相关工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针对PSPC零件自由边R2倒圆控制上,工人及管理人员每人发放一个R2、R3卡尺进行自检,要求随身携带,自由边R2处理方面取的满意的效果,并得到船东、船检的认可。在分段制作控制过程中,责任项目明确,哪道工序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决不允许流到F道工序处理,并对班组及相关人员制定考核制度。明确报验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报验流程,对分段结构、舾装件、吊环完整性进行专项枪,对不达标分段坚决不能进棚涂装,特殊情况需要进棚涂装的分段,需有项目组签字方能进棚涂装。针对分段涂装后三防布保护及防雨措施明确施工责任单位及施工时机,制定涂层保护措施,强制执行5S工作。在施工节奏上,以总组搭载需求为导向,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避免中日J涂层消耗,增加涂层保护难度。虽然我们在各项目进行PSPC策划时就对船舶设计、工艺技术、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规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PSPC标准对涂装系统(车间底漆和主涂层系统)的兼容性和性能提出了要求:被破坏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5;如车间底漆按未通过涂层合格证明试验,完整车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按照PSPC标准规定,如果车间底漆通过涂层合格证明试验,完整的车间底漆就可以保留,这样将大大地降低二次表面处理工作量,涂装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制约快速造船的涂装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

4 结语

涂层性能新标准(PSPC)的实施,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推行PSPC标准有助于清理不合理的建造流程,优化造船模式,提高管理和工艺水平,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PSPC标准的推行正是迈向总装造船和实现壳舾涂一体化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 徐晓凯.李玉山 船台PSPC船总组建造策划与实施[期刊论文]

篇(6)

关键词:保健酒 包装工艺 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10-01

Packing Process and the Workshop’s design for the Heath Wine

DING Cai-mei

(Chutian Colleg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20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explain the packing process of health wine,and select the main equipments,then demonstrate the layout design of the workshop.

Key Words:Heath wine;Packing process;Workshop design

保健酒,就是指喝后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并能起到保健作用的酒。保健酒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重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94)[1]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0号令)[2],使保健酒的生产满足《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3],以及国际上食品安全认证的HACCP的硬件要求,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并可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 生产方法

自提取车间管道输送过来的原酒,至罐区陈酿罐贮存达到要求,中间倒罐一次除去残渣,再泵送入过滤车间精滤区,经再次硅藻土过滤机及精密过滤机过滤后到清酒罐贮存。贮存的原酒泵送到灌装机,经封口、检验、贴标后装箱,再运入成品库。

2 工艺流程

(1)空瓶和瓶盖处理:垛装酒瓶经脱外包、卸瓶垛,用提升机将空瓶从一楼提升至二楼冲瓶机清洗瓶,洗好了的空瓶经检验无破损后送至灌装间灌装。瓶盖脱包后经传递窗送至灌装间。

(2)纸箱处理:纸箱在折箱间经人工成型,放入垫板加固。

(3)酒液包装:保健酒液贮存在清酒罐内,经保安过滤后进入灌装间灌装锁盖。封口的保健酒在外包间经验盖、烘干、套标、热缩、喷码、验码、装箱、封箱、喷码至最后的成品箱。成品经叉车运输至成品库储存。

3 设备选型

3.1 12000~15000瓶/小时玻璃瓶装生产线

广州广富公司、南京轻机厂、合肥轻机厂是我国轻工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自80年代起,先后引进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灌装技术,生产含气和不含气饮料、酒类大型瓶装生产线。本论文根据产品品种为100 ml和125 ml小瓶保健酒的要求,拟从上述公司定购12条12000~15000瓶/小时小瓶全自动玻璃瓶生产线,其中包括:半自动上瓶台、冲瓶机、灌装旋盖一体机、输盖机、风刀吹干机、贴标机、简易灯检装置、喷码机、大字母喷码机、汽缸分瓶装置、开箱机、装箱机、装纸板机、纸箱降箱机等单体装置。

3.2 8000~10000瓶/小时玻璃瓶生产线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适应市场需要,生产475~1000 ml各种规格瓶装的保健酒设想,拟选用2条8000~10000瓶/小时半自动玻璃瓶生产线。考虑到目前国内在小规模、多瓶型酒类设备生产技术上的实力,拟选用国内成套瓶装灌装线。改生产线主要包括:单列输送带、冲瓶机、灌装机、灯检装置、旋盖机、带工作台单列输送带、喷 码 机、大字母喷码机、封箱机、单列输箱机等单台设备。

4 车间平面布置

包装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火灾危险性为丁类,主要生产50度以下保健酒,共四层,局部二~三层,框架、网架、排架三种结构形式。

一层主要为成品库及玻璃瓶库。为提高库房的货物堆放率及其大空间的需求,设计中将所有库房均采用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使其防火分区的面积增加1.0倍。其中,成品库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类,玻璃瓶库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车间北侧主要为成品的装货及玻璃瓶的卸货区,在北面设有6.0 m宽×170.0 m长的卸货平台,与室外高差1.20 m,使货车尾部与室内地坪标高相同,方便叉车的进出,提高生产效率。一层东面靠外墙部位则布置有消防水泵房、空压制冷站等公用工程用房。

二层南面为车间的人流入口,设有办公大厅、员工厅、男女更衣室、洗瓶车间、灌装间、外包间及包材库。该包材库火灾危险性为丙二类,框架结构,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外包间为网架结构,外包间生产火灾危险性仍可按丁类确定;灌装间为框架结构,洗瓶车间为排架结构,屋顶为轻钢屋面。

三层为车间办公室、化验室及清酒罐区,均为框架结构。

四层设有生产办公区及折盒车间,框架结构。折盒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为丙类,设计中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用防火墙与其他生产区完全隔开,通过两端的楼梯直接疏散,与其他防火分区不串通,保证疏散安全。

包装车间的参观人流由办公大厅进入,通过楼梯到达三楼的参观走道,沿路可近距离的参观外包间、灌装间,更直接、快速了解现代工艺的生产过程。

5 结语

要获得好的保健酒的产品质量,应从以下4方面着手。

(1)根据保健酒的包装形式的特点,确定合理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

(2)设备选型不仅要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而且要节约能源。

(3)在车间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和清洁作业区及人流的结合,要使流程清晰,避免交叉污染。

(4)为确保生产线的安全运行,要建议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94)[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篇(7)

关键词 固定自动闭塞;移动自动闭塞;列车间隔

0 引 言

列车间隔时间是指追踪运行的两列火车间的最小允许间隔时间,通过计算一列车头部到另一列车的头部的间隔时间确定。

本文对固定自动闭塞和移动自动闭塞系统下列车间隔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线路通过能力优劣的比较,其中固定自动闭塞和移动自动闭塞系统原理的比较,如图1所示[1,2]。

1 固定自动闭塞系统

平面线路上无干扰条件下,列车正线运行间隔的计算方法为[3]

式中:Hmin为线路最小时间间隔,s;smin为列车最小间距,m;L为列车最大长度,取200m;vl为线路速度,m/s。

列车最小间距要考虑运营裕量和安全间隔,如图2所示[3],即

smin=saqzd+sjcwc+syxyl

(2)

式中;saqzd为安全制动距离,m,指常用制动条件下的制动距离;sjcwc为列车检测误差距离,m,反映了固定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的长度因素或移动闭塞条件下每一时间/速度增量下走行的距离;syxyl为运营裕量,m,包括每一间隔时间段内的距离裕量。

安全制动距离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常用制动条件下的制动距离,通过全额制动乘以某一比例系数K来刻画,K推荐值取0.75(75%);②手动操作时驾驶员反应时间内列车走行距离,也为自动驾驶时的设备反应时间内列车走行距离及列车速度控制失效下的一个安全裕量。速度控制失效是假定在最坏条件下(即列车在最大加速度下发出制动命令)列车超速的裕量。这种情况下,列车在tcs时间内持续加速直到速度检测器检测到过速信息并实施制动[3]。

式中:scyzd为常用制动距离,m;sfy为列车驾驶员/设备反应时间内的走行距离,m;scs为超速行使距离,m。

在常用制动条件下,列车以制动率ds从初速度vl到制动停车所走行的距离为

式中:dcy为常用制动下的减速度,m/s2。

现代轨道交通系统的制动系统通常均同时采用了摩擦制动和电阻制动,在紧急条件下要考虑力在制动开始及结束阶段有一个受力逐渐变化的过程[3]。

自动驾驶条件下列车运行超速直到速度监视器动作所走行的距离scs为

式中:tcs为超速监视器动作时间,一般取3s;axl为线路加速度,m/s2。

将式(4),式(5)代入式(3),然后把式(3)代入式(2),再把式(2)代入式(1)并整理,可得到式中:tfy为驾驶员反应时间或制动系统反应时间,s,tfy=sfl/vl;tyl为制动力逐渐增加到最大的过程中的时间裕量系数,一般取0.5s。

常用加速度是依据列车从初始控制速度(常用顶端、最大或设备平衡速度)减小到零时,牵引曲线的轨迹取值。某一具体速度下的加速度率不易得到,可采用近似法求解。

当设备的平衡速度为80km/h时,从初始速度到10~20km/h,可以维持初始速度,然后逐渐变小,以近似线性的方法增长到50~60km/h,接下来采用指数函数,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当假定线路加速度系数近似与速度成反比时,各中间点的取值方法为[3]

式中:vmax为列车最大速度,m/s;acy为常用初始加速度,m/s2。

转贴于

列车监测误差也不易确定,一般用闭塞分区长度或者制动距离加上一个安全裕量来确定。这个量对于调整三显示或具有多相位的机车信号系统与移动自动闭塞系统的差距非常有用,可以近似表达为[3]

式中:B为描述制动距离百分数或增量的常数,称为安全间隔距离,也可用控制系统规定的列车间应隔离的闭塞分区数来表示。对于多相位机车信号系统,B取1.2;对于三显示信号系统(规定列车间至少间隔两个无车闭塞分区),B取2.4;对于移动闭塞系统,B则不能大于1。

将式(8)代入式(6),可得到列车间隔的最终计算模型如下

然后在正线列车间隔时间的基础上来计算车站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是指负荷最大的车站一列车取代另一列车所需要的间隔时间。它是限制全线能力的最重要的要素。得到了线路间隔计算的数据后,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计算车站间隔时间[4]。

1)将线路速度改为进站速度,并求出这个速度;

2)增加一列车离开并清空站台所需要的时间;

3)增加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

4)增加运营裕量。

列车的站台清空的时间可计算为

tqk再加上车站停留时间ttz和安全运行裕量taq,最后可得到车站间隔时间Hmin的计算模型为

式中:Lfq为列车停站时其车头部到车站出口分区始端的长度,一般取10m[4];vjz为列车进站速度,m/s;vmax为线路最大速度,m/s;K为制动安全系数,最坏情况下常用制动取正常值的75%;B为安全间隔距离,等于制动距离加上一个分开列车的安全裕量;ttz为车站站停时间,s;taq为安全运行裕量,s。

对于车站,一般有两种典型的计算模式:①三显示信号系统,B取2.4;②多显示机车信号系统,B取1.2。

2 移动自动闭塞系统

移动自动闭塞系统的安全距离可以采用一个固定距离,再加上一个列车的计算间隔距离或安全距离,或可随列车速度及坡度变化而连续变化的安全距离。

对移动闭塞系统来说,前行列车不一定需要出清站台且经过一列车长度的安全距离后,后续列车才能进站,而是当前行列车出站时,后续列车可以同时进站。因此,列车清空站台并使列车行驶一段安全距离的时间可以节省,安全间距B(即列车间的闭塞分区数量)可以降低到零。固定安全距离可以加到列车长度上,由此得到列车行驶一个列车长度和安全间距。超速监视器的动作时间也可省略,它们可以在固定安全距离内得到体现。制动反应时间可根据设备情况调整,从而,车站间隔时间可描述为[3]

式中:smb为移动闭塞安全间距,m。

确定安全间距是比较复杂的,它关系到如何去描述“最差情况”。安全间距的确定需要在各项管理规则及其决策与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规则的执行)间进行协调。温哥华的SkyTrain移动闭塞系统采用50m的较短安全间距,原因是其列车较短,具有高制动性能的独立于牵引动力的磁轨制动和电动制动,因此,系统最终通过能力较大,限制系统通行能力的瓶颈主要来自车站、交叉点及运行裕量。对传统设备来讲,其安全间距往往是上述系统的3~4倍。

确定安全间距的一个折中方法是进行调整列车制动距离、牵引力大小和列车定位误差。为了保证安全,在这里设置B为1,而不是理想状态的0,可以得到

式中:Pwc为定位误差。

将坡度综合到车站间隔后,坡度每增加1%,常用加速度的取值就也按重力加速度值的1%增大,常用减速度则按类似规则减少,即加速度乘一个系数(1-gG/100)。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07m/s2;G为坡度值,%,下坡取负[3]。从而有

3 结束语

根据上面推出的公式,在固定自动闭塞系统下,当列车进站速度为56km/h,可以计算出列车的最小间隔时间为112s;在移动自动闭塞系统下,当列车进站速度为56km/h,定位误差为6.25m时,计算的最小间隔时间为97s。从而可以看出,移动自动闭塞系统能够缩短列车的运行间隔,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影响列车间隔的因素主要有:①安全间距;②车站停留时间;③运行裕量。

参考文献

1 LockyearMJ.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evelop-mentsinmasstransitsystems.ConferencePublica-tion,1998(543):20~23

2 NishinagaEugene,EvansJA,GregoryL.Wirelessadvancedautomatictraincontrol.IEEE,1994.31~46

3 TomParkinson,IanFisher.TCRPReport13:Railtransitcapacity.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

DC,199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