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档案信息论文

档案信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0 16:5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档案信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档案信息论文

篇(1)

有的档案部门和人员甚至因为怕泄密而人为扩大保密范围、不及时开展档案降解密和档案公布工作、忽视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这些情况导致了档案信息封闭于档案馆库高墙之内的后果,进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在公众信息权益不断觉醒、社会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不断增强、档案机构信息服务不断改善的今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殊性,尤其是军事外交、国防科技、商业秘密、个人资料等档案信息的极端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错综复杂的联系,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隐藏着许多信息挖掘推理通道和泄密隐患,极容易被恶意攻击者所利用。因此,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档案敏感信息泄露的问题,在保证档案敏感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档案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及敏感信息的安全问题以电子档案为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敏感信息保护的矛盾关系更为突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档案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由计算机产生和管理的电子档案大量增加,随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向数字社会和信息时代迈进,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将为电子档案所承载,海量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与共享利用也就变得极其重要。而电子文件作为一种现代技术的伴生物,其真正的优势在于“传递—传输”[2]。换个角度,这也就是说,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信息传输、传递,进而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传统载体档案无可匹敌的优越性。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一些特性共同造就了其“传递—传输”效率优势,如大存贮量、高密度、多种信息综合集成、灵活的可操作性等,同时,电子档案与其载体介质具有可分离性,电子档案及其承载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和载体之间方便地复制、传递,也可以在网络上传输、传播。人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充分共享利用,将对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便于高效快捷地处理的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处于更大的危险之中。例如,电子文件在处理过程中易于修改、拷贝、剪切、粘贴、查询、下载、移动,且不留下痕迹,这直接影响和威胁了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电子文件在输入、存贮、传输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信息干扰、信息丢失、窃密攻击、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现象。因此,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在其管理、利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高敏感性、保密性,一旦泄密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综上所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个目标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在档案信息安全领域引入隐私保护技术,探讨档案敏感信息保护问题,是协调和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敏感信息保护两者之间矛盾关系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档案敏感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保护需求

档案敏感信息面临的主要威胁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是档案信息安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钟义信认为,内容安全直接发生在信息的内核,这是它与基于密码学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最大区别,后者只对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不需要理解信息的内容[3]。按照来源,威胁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自然威胁是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自然消耗损坏、环境干扰等自然因素构成的威胁;人为威胁则是由于人为过失或破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威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者和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无意攻击或恶意攻击等。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公开性对档案信息资源中敏感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工作发生深刻变化,档案信息的存储介质由主要是纸介质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介质并存,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网络化、便捷化等等,这些方面的变革,大大提升了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是近几年来档案领域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系统在存储、传输档案信息时极易遇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问题,档案敏感信息有可能轻易被窃取、泄漏和篡改,这些都使得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与传统介质档案相比,更易发生泄密问题和隐私权侵犯问题。这也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共享难以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维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界和计算机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档案敏感信息安全保护需求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17-2007),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环境、设备、介质安全,备份恢复、病毒防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密码保护、电磁泄露、完整性校验、安全审计、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信息安全性能检测、抗抵赖、边界防护等多个方面。而就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来说,主要是指对其信息内容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的安全保护[4]。本文关注档案敏感信息安全问题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应用隐私保护技术和知识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内容本身进行保护,实际上是属于维护档案信息内容保密性的范畴,而对于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可在对档案敏感信息资源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以后,联合运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存储加密、数字签名、加密传输、入侵检测、安全隔离等信息安全手段和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保护。这样,由于对档案敏感信息本身进行了隐私保护处理,那么即便是在突破各种防范手段非法获取了档案信息的情况下,恶意攻击者也无法知晓档案中的敏感信息。对档案敏感信息进行隐私保护处理并不影响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的主体是档案馆等档案工作权威机构,档案工作权威机构在对其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以后,再经官方途径统一,或按照档案敏感信息访问控制策略提供利用,这样就能保证档案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可信。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针对档案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保护研究[5]中,为了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会涉及到对数据库中的部分信息进行泛化、隐匿处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档案信息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但相比较于限制、禁止开放利用所有包含敏感信息的档案信息资源这种保密处理方式而言,利用隐私保护技术将敏感信息保护起来的方式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扩大和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目前能够或已经开放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可能存在一些敏感信息,恶意攻击者通过链接攻击和推理攻击等方式,能够将其挖掘出来,造成敏感信息泄露和个人隐私侵犯。如果档案馆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之前,能够对其进行隐私保护处理,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引入隐私保护技术和知识技术对档案敏感信息本身进行处理,能够保护档案敏感信息安全,并在其基础上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扩展和深化。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应用;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中。

一、 做好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数据。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整个信息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事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过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所以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

二、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都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世界上流行一句话“三分软件,七分组织,十二分数据”这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网络会计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我们可以建立用户身份验证及权限管理控制制度、系统管理多重控制制度,业务申请处理流程控制制度等。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检测、指纹辨认等手段,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以及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三、 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点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工作。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档案资料是以磁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的形式存放。磁介质的存储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可比拟的,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查询的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可实现会计信息的快速传递,在形成档案时应准备双份进行数据备份,并且在每份上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人员的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四、 加强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网络化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网络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这就对我们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精通会计与计算机理论及网络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对会计电算化网络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进行培训,同时应积极吸纳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人才进入到会计行列来工作,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 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管理

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二是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三是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四是系统维护制度。主要是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我们财务人员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与到会计电算化中,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会计电算化的范围,使其能够迅速、全面、准确、综合地反应单位的财务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快捷、准确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庆刚.解析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现代会计与审计  2008.3.

篇(3)

论文摘要:现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信息论等方法,简要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辅助作用。 

作为近代科技革命重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利用计算机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便于广大的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体育学科的辅助作用。 

一、博客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博客的基本概念 

 blog也可写成weblog,常理解成网络日志,音译为“博客”。博客既可理解为blog,也可以理解成记录网志的人。其最普遍的定义为:基于网络的按时间顺序组织内容、表达个人思想,并能及时更新的一种出版方式。博客是一份按时间进行的流水记录,通过简单的张贴为个性化的组织、思想、见闻在互联网上共享,被形象地比喻认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不停息的网上旅程”等,被认为是继e—mail 、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2、博客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博客在使用中具有“零机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五个方面的特点,进而使得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变得更容易。博客可以成为广大体育教师职业培训的数字化档案和学习记录。可以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是体育教师电子备课本等,通过博客日志,既可以使体育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体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陆续体育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信息,逐步形成一个与体育课堂内容相呼应,与实际教学进度相一致的网上教学课堂。其在体育教学中,主要用途可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体育教师依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可以将信息分类管理,形成教育资源库,对博客信息进行分类别的管理,以便于师生查找和浏览所需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把博客作为教学研究的平台。在博客中教师给学生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资源和实施讨论交流的方式。 

目前在互联网上有三种联合教研活动形式,即 qq学科教研群组、学科教学研究论坛与教育教学博客教研群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就为广大转型时期的体育教师专业建立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而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就属于教育教学博客教研群组。在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中要求参与活动的体育教师在新浪博客中都要建立自己的博客,这样以来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可以看到圈中任何一位教师的文章,自己也就可以将自己的实践做法、体验写成博文和圈友们交流,共同探讨当前体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总之,体育教学中运用博客取得了好的效应。它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平台,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形成网络交流之风,也搭建起了教研平台,形成了泛研规模,同时为学生与教师间提供了互动空间,积累资料的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技术集成于一身,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官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过程,并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代中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求新的心里特点,有能创设出叫好的情景和情趣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可以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通常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师难以表达的理论、需要模拟的微观世界编制成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演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从多角度表示相同的信息,辅助教师讲解,是学生容易形成概念,理解原理与法则。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易如反掌。 

3、运用多媒体教学,建立正确的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技术动作,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动作表象。 

4、运用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师自身缺陷不足。 

由于体育教师个人爱好、特长、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更好的、更全面的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克服教师在示范动作是的不足,更有利于不教师 做不好的或者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 

5、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体育保健常识和体育常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为主的,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健康教育专题是高中新课程一个必修模块,一般是在室内教学,故而室内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相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实物投影仪、电脑、录音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想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应学的知识演化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校课余训练工作 

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余运动训练也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余训练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年,能够提高学生竞技的能力。通过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听与学,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慢放,使得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技术动作。也可在训练中利用数码摄像机把学生的动作过程纪录下来,让学生自己观看,与标准动作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先比较,了解到自己哪些动作存在问题,在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指导,提出改进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与课余训练工作,一定可以取得好的训练效果,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提高的更快。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体育教师备好课,提高体育工作效率 

备好课对于上好一节课很重要。目前我国现行的体育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内容比较简单,缺乏足够多的参考信息。广大的体育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大量的资料,而且下载大量的图片、图形供备课使用,使得体育教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此外也可建立体育备课附件库,在备课时选取相关附件,结合实际进行修改、优化处理组合即可。在日常的工作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众软件等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办公管理。建立体育教学电子资料库,减轻工作负担。对于体育方面各类数据的统计,也可借助相应系统软件,诸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系统等应用软件,能够较快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体质状况,为教学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广大的体育教师注意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必定能够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3]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篇(4)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 作用

医院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要求高的系统工程。这其中不仅包括了日常的医疗和护理功能性项目,也涉及到医技、药剂和设备等方便开展日常功能的辅项目,甚至也会涵盖科研和行政后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完善的、成熟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管理和日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这很明显地会促使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

从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角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层次模型来描述其基本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用户层;第二个层次是用户实际使用的终端,可根据用户的应用作业给以不同功能的终端(如无盘或有盘微机、多媒体微机、图形工作站等);第三个层次被称为应用环境,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硬件和系统软件提供给用户应用时的各种装置的混合体,诸如窗口操作、屏幕表格处理、键盘上的功能键、打印工具、辅助设备等;第四个层次是应用程序或医院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这个层次,用户得以进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完成相关的功能;第五个层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它实施来自下设层次对数据库的要求,应用层次的所有应用程序都可以与DBMS通信并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也能被各种应用程序访问、共享,并符合一致性的要求;第六个层次是实在的数据库,大量存储着医院各部门有关管理、患者诊疗等各类数据,这些数据来自用户、应用程序并通过DBMS而获得。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2.1 门诊管理系统

门诊划价收费系统是门诊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划价和收费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操作员录入处方,系统自动划价,打印收据清单,从而减少患者的排队划价次数,缩短病人就诊时间,系统可以实时动态调整价格,堵塞人为造成的收费漏洞,使患者感到放心。

门诊管理系统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患者就诊环节为轴线,使病人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活动在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上连成一个整体,实现门诊治疗单,化验单,检查单的计算机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就诊的效率。

门诊管理系统提供门诊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支持医院财务部门的经济核算,财务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使医院对本院的经济财务状况有了详尽全面的掌握。

2.2 住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住院护理信息系统分为两个组成部分,患者入出院结算系统患者在院护理信息记录系统。患者入出院系统,包括住院病人的入院,押金的缴纳,病人的转科,医疗费用的续交,出院患者费用的结算,费用发票的打印等一系列的流程。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强力支持下,得以高效无差错的实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诊疗和医院的管理。

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在院病人的床位管理,患者诊疗项目费用的记录,一日患者费用清单的生成,开接单医师工作量的统计,患者检验单的打印等功能,系统通过对住院病人动态的准确管理,住院费用的及时核算,增加了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提高了医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了临床科室的病床周转率。杜绝了病人漏费和欠费现象。系统数据库采用海量大容量存储,提供计算机系统建成到现在所有记录信息的明细查询和分析

2.3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药品管理系统包括,门诊中西药房的库存账目管理,住院中西药房的库存账目管理,中西药库库存账目管理。实行药库,药房二级核算管理,通过物流和资金流的并行管理,实现统一的价格管理和采购分析。并提供各类药品的统计数据和实时分析,,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防止药品过期和流失现象。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4 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

物质卫材管理系统包括,消耗材料的管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提供符合财会制度的规范管理,接受科室物资卫生材料的申请和领取,统计各个科室物资卫材的消耗情况,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全面取代原有帐务管理。并建立完整的医疗固定资产档案,提供医疗设备的动态数据分析。

2.5 病案信息管理系统

病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病案首页数据的登录,存储,检索和查询;病案的入库,出库,借阅,方便了病人对病案的打印和复印。

2.6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检验单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生能够根据需要化验的项目在计算机上选择,然后生成申请单,通过网络传输到检验科室。检验科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单,对检验项目进行编号,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条形码,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自动分析仪对检验样本进行处理,将结果传回计算机。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作为检验科的工作登记记录,收费处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划价处理,并把检验结果打印出来交给患者。计算机通过网络将检验结果传输到门诊医生诊疗室,供门诊医生查看患者检验结果进行诊疗。

2.7 临床影像信息管理系统

医学影像(PACS)信息一般包括6类数据,(1)定性结果,如一般的定性检查;(2)数值型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3)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4)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5)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6)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记录等。由于医学影像数据比一般文字信息数据量大几个数量级,所以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的处理有很大的区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计算机的设备性能越来越强,医院可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强大,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以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一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计算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X光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等。

2.8 电子病历,医嘱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病历,主要以建立病历模板为主要内容,临床医生在每天书写病历的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调用模板,进行修改来生成新的需要的病历,减少了医生重复内容的多次输入。和过去手工书写病历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医生书写病历的效率,把医生从每天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放出来。

医嘱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护理医嘱,膳食医嘱等处置单,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医生开列的医嘱传输至科室护理站,由护士根据医嘱内容执行并把执行情况在计算机上记录下来。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3.1 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医院领导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包括,患者的流动情况,住院科室病床的周转和使用情况,患者在院的诊疗情况等,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患者收治情况,病人的人员结构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了目前医院的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信息。经过统计和计算,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

3.2 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原始的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同时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3.3 影像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储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记录,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和科研指导上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4、结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疗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使医疗信息管理实现了完全数字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操作方便,查询、统计信息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必将对数字化医院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仝选甫,王海东.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3(4);24-26.

篇(5)

[关键词] 情报 竞争知识 情报学 竞争知识管理学 博弈论 国家竞争力

1 引言

情报之定义众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报“迷乱”直接导致了情报学研究对象的游移不定,严重影响了情报学的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学”等术语炙手可热,“情报”与“情报学”边缘化的命运似乎难以逆转。于是,有人怀疑“情报学是否存在”,有人惊呼“信息科学将取代情报学”!尽管“information”既被译为“情报”,又被译为“信息”,但“情报”并不等于“信息”,“情报学”并不是“信息管理”或“信息学”。“情报”与“情报学”的黯然失色,受累于人们对“信息”潮流的痴迷与鼓噪,更受累于专家学者对“情报”属性的失察与误判。“竞争”是情报的基本属性之一,情报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组织与个体的竞争力。

2 情报学“竞争”话语权的旁落

2.1 情报原本是竞争的产物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律,是整个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之初,战争往往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交战双方都力图通过“运筹帷幄”来克敌制胜,将帅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获取敌情。于是,“情报”首先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军事领域兴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原始情报思想的直白。我国早期的情报定义是“定敌情如何,而报于上官者”,或“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20世纪中期以后,非军事领域(特别是科学领域)的竞争日益增强。A・H・米哈依洛夫认为:情报是“作为存储、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共同特性以及研究科学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科学交流”理论影响深远,使情报学发展经历了“科学情报”阶段。及至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知识资源首次成为各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显然,无论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军事情报,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学情报,还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社会情报,它们都是组织或个体参与竞争的产物,都具有鲜明的“竞争”特性。

2.2 信息不具有竞争的含义

情报与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情报始终具有“竞争”特性,而信息从来不贴“竞争”标签。为了准确把握“信息”的含义,我们可以从语言学和信息学两个方面来考察。印欧语系中“Information”侧重于一种陈述、解释或理解,有“报导”、“通知”、“告知”、“情报”、“资料”、“消息”之意;或作为学科用语“information science”,指“资料学”、“信息学”、“情报学”。现代汉语中“信息”主要指能够带来新内容的消息,常视为“音信”或“消息”的同义词;也经常作为信息科学的专业术语,如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接收者预先不知道的报道。在信息学中,信息一般是指物质的普遍属性,或者说是物质属性的一种表征。信息的学术定义成百上千,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①“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N・维纳);②“信息是使不确定性消除的某种东西”(c・E・香农);③“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或是主体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钟义信);④“信息是物质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的排列关系,即物质系统的序”(侯金川)。信息不是物质而又反映物质,只要有物质存在就有信息存在。物质世界的表现由信息来演绎,人类社会的认识从信息中提炼。信息与情报的区别之一是:“竞争”主导情报活动的全过程,但并非衡量信息工作的标准。

2.3 情报学发展的重重误区

情报领域随着“竞争”扩大逐步拓展,曾经成功地从“军事情报”进化为“科技情报”。然而,面对全社会的“信息,知识”潮流,情报却未能站稳脚跟。1992年9月国家科委将“科技情报”改名“科技信息”,“信息”替代“情报”的时髦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科技信息中心打败了科技情报所,信息管理系吃掉了图书情报系。曾几何时,人们热烈地欢呼“信息”,似乎“情报”只有伴上“信息”才有出路。喧嚣过后,我们发现倘若情报抛弃“竞争”的本质属性,情报学的消亡就为期不远了。如果“情报”可美名曰“信息”,那么“情报学”就应该换名为“信息学”。如此一来,在学科体系中就有传统情报领域的此“信息学”和信息通讯领域的彼“信息学”,这岂不怪哉?实际上,情报不等于信息,情报学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信息学”,盲目改名导致“情报学”在“信息”的压缩下日益萎缩。在我国的专业学会中,情报学学会和信息学学会就是并列的两个学会。情报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是情报的上位概念。信息学的研究范畴是整个信息业,它决不可能因为情报学一厢情愿的投靠而等同于情报学。情报学研究范围扩展到“信息”忽略了情报的“竞争性”,失去了“竞争性”的情报学不再是情报学。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情报学”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吞并。情报学本科专业的消失敲响了情报迷恋信息的警钟,重树“竞争”大旗是情报学走出误区的捷径。

3 情报学“竞争”话语权的回归

3.1 情报学发展的迷途知返

面对“情报”的更名和“情报学”的重重危机,诸多专家学者认真反思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积极探索“情报”与“信息”、“情报学”与“信息(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在争论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情报学是信息科学群的一个分支学科”,“情报科学是信息科学群中的一分子”,“信息科学在广义上是一个学科群,包容范围很广,情报学可以认为是其下位类学科”。情报学与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并不相同,前者的研究层次远远高于后者,后者的研究范围远远大于前者。我们不能无限地扩大情报学的外延,去抢占其他信息学科的地盘,甚至误以为“情报学”就是“信息学”。严眙民教授指出:情报学的“单一方向扩大化”研究混淆了情报学与传播学、认知科学和决策学的界限,它把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据为己有,因而不是在本质上与核心上深化和发展情报学,而是使情报学离它的本质与核心越来越远。栗莉女士认为:我国现行情报科学有“真”情报科学(传统意义上的情报科学)和“假”情报科学(信息科学)两层含义,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将“真”情报科学“返璞归真”,同时还“假”情报科学以“信息科学”的面目。探讨“情报学”,我们不妨从“情报”入手。“情”与“报”是情报构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有情不报,或报而无情,都不能构成情报。在动态的竞争过程中,竞争所需要的知识没有传递就不会影响竞争,传递着的非竞争所需要的知识同样无助于竞争。如

果说“情”的内容是“知识”,那么“报”的价值就是“竞争”。情报工作的目的是满足竞争决策的需要,竞争性是情报的本质属性。情报的“决策性”、“传递性”与“效用性”,刨根问底也可归结于情报的“竞争性”。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情报的“竞争性”,情报学就能与信息科学划清界线,情报学就会在学科体系中生机勃勃。

3.2 竞争情报研究的方兴未艾

在信息给情报造成莫大的冲击之际,“竞争性”的重新审视为情报找到了一片绿洲;在情报学陷入危机与困境之时,竞争情报的悄然兴起为情报学撑起了一片蓝天。information的范围实在太广,情报不应该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信息。不少学者主张“情报”不是泛而无边的“information”,而是为某种目的从事智力活动的“intelligence”。Intelligence无疑属于传统的情报范畴,美中不足在于其局限于军事、政治等领域。于是,有人认为“情报是一个复合和迁移的概念,它既不是in-formation也不是intelligence能够全部代表的……‘情报’的概念是顺应时代环境不断演进变化的过程”。intelligence体现了情报的竞争属性,跟“情报”一样正向各种社会领域延伸,因而“情报”的英译更接近于“intelligence”。随着情报活动在经济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兴起,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迅速成为情报学研究的热点。目前,竞争情报主要指企业竞争情报,即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了提高竞争力而开展的“关于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目标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公布全球500强企业,定期上演荡气回肠的企业PK大戏。为了在激烈的商战中获胜,企业十分重视利用竞争情报,纷纷建立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500强中有10%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到20世纪90年代,500强中已有80%以上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现阶段,500强中已经有90%以上的公司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尽管竞争情报偏重于工商企业,但它又何尝不是其他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呢?竞争情报迅速风靡全球,与其说它是企业参与的结果,不如说它突出了情报的“竞争性”!

3.3 竞争知识管理的初步探索

1994年,侯先生指出:情报是为了满足竞争中的决策需要而进行的信息获取与传递活动,或者说,情报是为了满足竞争中的决策需要而获取传递的信息,情报就是竞争所需要的信息,竞争性是情报区别于其他社会信息活动的根本标志;情报学是研究竞争条件下信息活动特殊规律的学科,或者说,是竞争条件下的信息理论;情报学和信息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它们谁也取代不了谁。后来先生和笔者通力合作,对先前的情报与情报学观念进行自我修正:情报是一种竞争性和知识性两者缺一不可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是information(信息概念过于宽泛)或intelligence(传统情报概念过于狭窄),而是competitive knowledge(竞争知识),是组织和个体在竞争中优化决策所需的特定知识;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竞争知识管理活动,其研究范畴包括竞争知识的搜集、生产、组织、传播和服务以及相关的社会运作机制;情报学就是竞争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竞争知识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竞争情报”突出了情报的竞争特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然而,“竞争情报”存在明显不足,即情报本身就因竞争存在、为竞争服务,竞争情报有“同义反复”的瑕疵。黄振中先生说得女子:“竞争本来就是情报的一个鲜明属性……情报本来就是指竞争情报”。“竞争知识”强调情报的知识性――激活了的知识,避免了情报泛信息化问题。同时,“竞争知识”突出情报的竞争性――竞争所需要的知识,区别于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组织的知识。

4 情报学“竞争”话语权的超越

“国家竞争力”是最高形态的“竞争”课题,现有成果对“竞争”的分析往往不够深入与系统,侯经川先生的原创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2005年6月,他的博士论文《基于博奕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在双盲评审和公开答辩中均获“全优”,被《信息管理科学博士文库》收录与出版。这是一部颇有建树的超越情报学“竞争”话语权的专著(以下简称“侯著”),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4.1 研究内容的超越

侯著考察了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发展轨迹,其研究视野跨越古今中外,囊括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到现代国情国力分析以及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富国论》到现代综合国力理论的全部优秀成果。综合国力(或国情国力)理论是国家竞争力的主流理论之一,两者高度相关又相互区别。它们都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资源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基础,后者是前者增强的重要手段;综合国力更着重于总量(总实力)和人均量(人均实力),而国家竞争力更着重于总量与人均量的增长速度,即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竞争所具有的相对位势。显然,综合国力这种国家实力或国际影响力是一个静态化的结果,国家竞争力改变或决定综合国力则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此外,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家环境理论、制度创新和变迁理论等,也是备受关注的国家竞争力理论。目前,国家竞争力理论的重大缺陷是“竞争性”不够,即“没有用最地道的竞争理论――博弈论――来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总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情报学研究各种行为主体如何获取与利用竞争所需知识,博弈论研究理性的利益局中人怎样选择最优的行为策略,经济学亦研究“在一定的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这三门科学都与组织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组织竞争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密切相关,它们能够而且应当为组织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侯先生眼光敏锐,综合运用情报学、经济学与博弈论等学科原理来研究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开拓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为情报学“竞争”话语权的巩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2 研究方法的超越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通常以定性分析为主,善于从宏观角度推理与判断,而在定量分析方面往往有所欠缺,没有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牛顿以后西方有一种流行的科学观:只有运用数学手段研究,科学才能真正的“科学”。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爱因斯坦曰:“在现代经验科学中,能否接受数学方法已越来越成为该学科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侯先生即用这样一把钥匙开启了情报学“科学化”的大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方法来论证抽象的国家竞争力,是一个繁琐、枯燥与艰难的过程。侯先生赞同博弈论即对策论的观点,认为“严格地说,博弈论并不是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种普遍适用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等广泛领域的数学方法”。他用翔实的数据资料和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深奥的竞争(博弈)理论,增强了文章的严密性、逻辑性与说服力,这使得“生硬”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熠熠生辉。诸如“划拳游戏”中的“零和博弈”和“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用文字进行阐述晦涩难懂,而利用数学矩阵表示则一目了然。布鲁克斯指出:“情报学如果不实现定量化,它将永远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技艺,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布氏《情报学的基础》开创了情报学定量研究的新局面,侯著则是我国情报学界一部用数学量化“竞争”的典范之作。

4.3 研究观点的超越

侯著紧扣“竞争”谋篇布局,章节段落充满着独到的见解,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譬如,著者在“理性经济人”与“德性经济人”的基础上,运用“有限理性”与“有限德性”原则进行国际经济博弈的不对称分析,这种情报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无数经典著作坚持“个人服从集体”的简单说教,似乎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集体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个中道理却又缺乏深刻的分析。侯博士首先通过分析“有限德性”,提出:“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不可调和的时候,人们只能选择自我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即使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并非不可调和的时候……也有可能采取不必要的损人利己的行为”。然后,侯先生在脚注中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将他人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视为自我利益的情况,此时“小我”变成了“大我”,当事人可能舍自我利益而取他人利益。最后,著者指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名言,如果说对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实用的话,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则是最恰当不过了”。观点新颖,语言犀利,说理入木三分!侯著的脚注将近300条,其中很多都是作者思想的自然流露。复杂的社会关系、迥异的个人行为和抽象的经济理论,通过“竞争”剖析后原来如此简单明了。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研究奏响了情报学“竞争”乐曲的最强音。